硅胶表面铜(Ⅱ)离子印迹聚乙烯亚胺的制备及结合特性研究
聚乙烯亚胺电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聚乙烯亚胺电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是一种重要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多种特殊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种线性聚合物,由乙烯亚胺单体经过聚合反应合成而成。
聚乙烯亚胺具有高分子量、高度分支化、丰富的胺基等特点,使其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聚乙烯亚胺是一种具有良好溶解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可在多种溶剂中溶解。
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并且能与水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
这种溶解特性使得聚乙烯亚胺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和可调控性,可通过溶液法、热成型、喷涂等方法制备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材料。
聚乙烯亚胺具有丰富的胺基,这使得它具有良好的亲电性和活性。
这些胺基可以与酸、酸性氧化物等形成氢键、配位键和离子键等相互作用,从而使聚乙烯亚胺在催化、吸附、分离、药物输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聚乙烯亚胺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制备生物材料、药物载体、膜材料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聚乙烯亚胺的性质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将对聚乙烯亚胺的基本性质进行阐述,包括其化学结构、溶解性、热稳定性等方面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聚乙烯亚胺在催化、吸附、分离等方面的应用,包括催化剂载体、吸附剂、分离膜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最后,我们将对聚乙烯亚胺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并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聚乙烯亚胺的性质和应用进行综述,我们旨在促进对聚乙烯亚胺的深入理解和进一步研究,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聚乙烯亚胺的平台。
相信本文对聚乙烯亚胺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文章结构部分的一个可能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和组织: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聚乙烯亚胺电位,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研究背景。
在概述部分,将对聚乙烯亚胺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和定义,以确保读者对本文所涉及的主题有所了解。
探析聚乙烯亚胺微球(PEI)制备的影响因素
探析聚乙烯亚胺微球(PEI)制备的影响因素【摘要】本文通过探析聚乙烯亚胺微球(PEI)制备的影响因素,包括制备方法、溶剂选择、反应温度和掺杂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我们发现,不同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对PEI微球的形貌和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特别是溶剂选择和反应温度是影响PEI微球制备的关键因素,需要仔细控制以获得理想的PEI微球。
掺杂物的加入也对PEI微球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我们总结了制备PEI微球的关键因素,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PEI微球的制备提供参考,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微球(PEI)、制备方法、影响因素、溶剂选择、反应温度、掺杂物、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意义、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聚乙烯亚胺微球(PEI)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功能性材料,在生物医药、催化剂、吸附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PEI微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且具有大量的氨基官能团,易于修饰和功能化。
PEI微球的制备研究备受关注。
PEI微球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溶剂扩散法、乳液聚合法等。
影响因素的选择对PEI微球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溶剂的选择、反应温度、掺杂物等因素都会影响PEI微球的形貌和性能。
本文将对PEI微球的制备方法进行探讨,并深入分析影响因素对其制备的影响。
特别关注溶剂的选择、反应温度以及掺杂物对PEI微球制备的影响,并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PEI微球的制备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影响PEI微球制备的因素,可以优化制备工艺,提高制备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分析不同因素对PEI微球制备的影响,有助于探讨材料性能与制备条件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理解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提供参考。
研究PEI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拓展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例如作为载药或靶向递送系统,从而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
硅胶表面铜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 . ol eo odS i c n eh o g ,hnhi ca nvri ,hn hi 0 3 6 C ia 1 C l g f o ce ea dT c nl yS ag a O e U i sy S aga 2 10 , h ; e F n o n e t n
2 Istt f r eS i c ,hn hi ca nvri ,hnh 0 3 6 C i ) .ntue o i c ne S aga O enU ie t S ag a 2 10 ,hn i s Ma n e sy i a
关键词 : 硅胶 ; 表面 印迹 ; 离子 ; 铜 吸附 ; 应用 中图分类号 : 6 3 5 0 3 . 文 献标 识码 : A
Pr p r to fi rn e oy e t i n n s ia e a a in o mp i t d p lm r wi Cu o so i c h l
,
e e to d opint ,d o t n aii a s rt ntmp rtr da srt n cn e  ̄ t no d o t nc p ct a n et f c f srt i a sr i cdt d o i e eau ea d opi o cn ai na sr i a a i w siv si a o me p o y, p o n o o p o y -
Ab t a t C 2 - r td p l me a t l swe ep e a e y s r c o mp n ig tc n q e w t u o s t e t mpa e 1 h . sr c : u  ̄ i i e o y rp ri e r r p r d b u f e in i r t e h i u i C “in a h e lt - y mp n c a i n h
聚酰亚胺基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图 3 OAPS 交联的柔性和可折叠的聚酰亚胺气凝胶
性ꎬ特将 PMDA 导 入 到 形 成 的 齐 聚 物 分 子 链 段 之
和 3ꎬ3′ꎬ4ꎬ4′ - 联苯四羧酸二酐( BPDA) 反应ꎬ制得
的 5% 热失重温度可提高到 600 ℃ 左右ꎬ玻璃化转
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ꎮ
等 [3] 还 采 用 以 4ꎬ 4′ - 氧 二 苯 胺 ( ODA ) 和 3ꎬ 3′ꎬ
1 制备方法
从合成反应上讲ꎬ聚酰亚胺气凝胶主要可由二
胺与二酐反应以及异氰酸酯法来合成ꎬ此外ꎬ还有一
些其它特殊合成方法ꎮ
1. 1 以二胺和二酐为主原料来合成的 PI 气凝胶
由二胺与二酐反应来合成聚酰亚胺气凝胶是制
摘 要: 聚酰亚胺( PI) 基气凝胶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聚合物基气凝胶而深受人们的重视ꎮ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二胺
和二酐为主原料来合成的 PI 气凝胶、异氰酸酯法合成的 PI 气凝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ꎬ并综述了聚酰亚胺基气凝胶在隔热
材料、低介电常数材料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ꎮ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气凝胶 合成方法 隔热材料 低介电常数
作者简介: 周成飞(1958—) ꎬ安徽绩溪人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高分子
功能材料及射线改性技术研究ꎮ
第4 期
周成飞. 聚酰亚胺基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21
Jiang 等 [4] 则以 3ꎬ3′ꎬ4ꎬ4′ - 联苯四羧 酸 二 酐
( BPDA) 、均苯三酸二酐( PMDA) 和 4ꎬ4′ - 二氨基二
芴( BAPF) 的混合物为原料ꎬ合成了聚酰亚胺气凝
胶ꎮ 结果发现ꎬ含 BAPF 的样品在高温下老化 500 h
分子印迹技术综述论文资料
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摘要]:分子印迹是制备具有分子特异识别功能聚合物的一种技术.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综述了该技术在色谱、固相萃取、药物分析、生化分离、生物传感器技术以及生物催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具体介绍该技术的几个应用实例。
[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特点;综述;应用实例目录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 (1)[摘要] (1)1.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特点 (1)1.1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概念 (1)1.2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2)1.3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 (2)2.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实例介绍 (4)2.1分子印迹在色谱分离技术中的应用 (5)2.2分子印迹技术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 (8)2.3 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9)2.4 分子印迹技术在模拟酶催化中的应用 (9)2.5 分子印迹技术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10)3.总结 (11)参考文献 (12)1.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特点1.1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概念分子印迹,又称为分子烙印(molecular imprinting),是源于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也叫做分子模版技术,属于超分子化学研究范畴,是指某以特定的目标分子(模版分子、印迹分子或烙印分子)为模版,植被对该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的聚合物的过程,通常被描述为制备与识别“分子钥匙”的人工“锁”技术。
[1]1.2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如图1所示。
当印迹(模版)分子与聚合物单体接触时会形成多重作用点,通过聚合过程这种作用就会被记下来,当印迹分子去除后,聚合物就形成与印迹分子空间构型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点的空穴,这样的空穴就对印迹分子极其类似物具有选择性特性。
图1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MIPs的制备过程主要由以下三步构成:①在适当的介质中,具有适当功能基的功能单体通过与印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聚集在印迹分子周围,形成主客体配合物;②通过功能单体与交联剂共聚,将主客配合物固定;③通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洗脱印迹分子,得到印迹聚合物,其中含有与印迹分子形状和功能基团排列相匹配的空穴。
水驱油藏聚乙烯亚胺交联聚合物凝胶体系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4 年第 43 卷第 3 期水驱油藏聚乙烯亚胺交联聚合物凝胶体系研究进展王凯1,罗明良1,李明忠1,黄飞飞2,蒲春生1,蒲景阳3,樊乔1(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2 延安大学石油工程与环境工程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北京 102249)摘要:聚乙烯亚胺(PEI )是一种低毒性环保材料,它与聚合物交联的凝胶体系具有适用温度范围广、成胶时间可控、成胶后强度大、高温稳定时间长、几乎不受储层岩石矿物影响等优点。
本文回顾了以PEI 作为交联剂的各类凝胶体系的研究动态,阐明了PEI 与各类聚合物的交联反应机理及其凝胶体系特点,分析了各类因素对凝胶性能的影响,并列举了改善凝胶性能的方法和成功的矿场应用实例,重点分析了提高凝胶体系交联活性的方法研究。
最后,提出聚丙烯酰胺(PAM )/PEI 凝胶体系作为环保型调驱体系在中低温油藏深部调控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应继续深入研究提高PAM/PEI 凝胶体系交联效率的方法及其作用机理,以降低聚合物与交联剂用量,为这一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
关键词:聚合物;凝胶;聚乙烯亚胺;交联剂;黏度;调剖堵水中图分类号:TE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4)03-1506-18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ethyleneimine crosslinked polymer gel systemin water-drive reservoirsWANG Kai 1,LUO Mingliang 1,LI Mingzhong 1,HUANG Feifei 2,PU Chunsheng 1,PU Jingyang 3,FAN Qiao 1(1 Colleg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Qingdao 266580, Shandong, China;2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Yan ’an University, Yan ’an 716000, Shaanxi, China;3College of Carbon Neutral Energ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 102249, China)Abstract: Polyethyleneimine (PEI) is an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low toxic material. PEI and polymer crosslinked gel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trollable gelation time, high strength of mature gel,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ce, long-time stability, and almost unaffected by minerals of reservoir.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of various polymer gel systems with PEI as crosslinker. The crosslinking mechanism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gel systems were clarifie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gel system was analyzed. And, th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gel performance and successful filed trial were listed, the methods to improve the crosslinking activity of gel system were emphatically analyzed. Finally,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polyacrylamide(PAM)/PEI gel system, as an environment-friendly system, had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onformance control and water shutoff of medium and low temperature reservoirs, and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metho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sm of improving the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0376收稿日期:2023-03-13;修改稿日期:2023-04-12。
探析聚乙烯亚胺微球(PEI)制备的影响因素
探析聚乙烯亚胺微球(PEI)制备的影响因素作者:罗武德来源:《商情》2020年第04期【摘要】随着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研究一种新型的处理重金属废水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以聚乙烯亚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新型重金属离子吸附剂-聚乙烯亚胺微球(PEI),本文重点讨论聚乙烯亚胺微球(PEI)制备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重金属1实验原理本实验由于聚乙烯亚胺不溶于液体石蜡,而溶于水,因此选择液体石蜡作为连续相,聚乙烯亚胺的水溶液分散在液体石蜡中,采用电动搅拌机进行加热搅拌,待其混合均匀后,加入环氧氯丙烷,聚乙烯亚胺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微球,PEI微球的合成路线图如下图1所示。
本文实验考察各工艺参数的改变对PEI微球制备过程中的粒径分布的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确定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
2反应温度的影响实验条件为聚乙烯亚胺的添加量为5.5mL,所用环氧氯丙烷的用量为6.0mL,油水相比为3:1,搅拌速度控制在300r/min,司班80的用量为2mL。
实验结果为产物的粒径分布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没有太大的影响,粒径分布呈正态分布,中间比较密集,两端比较少,由于反应的速率受到反应温度的控制,若整个反应体系的温度太低,不利于反应的进行,会降低反应速度,选择90℃作为反应温度较适宜。
3交联剂用量的影响反应条件为聚乙烯亚胺的添加量为5.5mL,油水相比为3:1,采用搅拌的速度控制在300r/min以内,Span80的用量采用2mL,反应温度依据以前的实验数据分析选定为90℃。
改变环氧氯丙烷的添加量,观察对产物粒径分布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得结论,交联剂环氧氯丙烷用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较大,交联反应是制备微球的关键性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比较大,比如交联度、含水量、产物的密度、孔径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交联剂用得越多,形成的微球结构越紧凑,机械强度也较高,反之,交联剂用得越少,则形成的微球结构越松散,其网络结构比较发达,但其机械强度不高,综合对比两方面的因素,环氧氯丙烷的添加量不宜过多,宜确定为6.0mL。
分子印迹聚合物
,锌离子固相萃取,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小说func其他材料,可以用作清理和预浓缩的选择性吸着剂化合物从一个com -丛矩阵[1 - 7],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很容易准备,稳定、廉价和molecu——lar识别的能力。
ion-imprinting过程涉及三个步骤:1络合模板(即。
polymerizable配体、金属离子)2这个复杂的聚合3聚合后删除模板. 因此,MIPs能够认识到模板从其他组件示例. 所需的等级的选择性可以获得使用列挤满了伴侣-里亚尔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吸附锌离子是最重要的一个必要的微量元素锌在人类营养。
人体锌的缺乏会导致一些疾病,但是过度摄入锌也导致各种急性和慢性副作用[8]。
据报道引起电解质失衡,锌,恶心、贫血和嗜睡。
所以微量锌的分离和浓缩在复杂矩阵应该考虑, 的净化处理含重金属离子液体需要更多的关注在这项研究中,一个ion-imprinted聚合物用于锌(II)的选择性提取和预浓缩离子合成。
8-Acryloyloxyquinoline(8-AOQ)被选为金属络合tem -板块聚合单体, 目标准备固相的锌(II)离子的高选择性。
锌(II)8-aoq复杂的单体(图1)是合成和聚合与交联剂乙二醇dimethacrylate(EGDMA)获得保利(EGDMA-8-AOQ /锌(II))。
锌(II)离子去除后,微压印的是用于预选由火焰和芹菜中锌浓度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
锌离子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离子印迹低水平的Cr的分离和测定过程3 +硅胶表面铬离子,一般离子主要是基于一个合适的利用分离/预浓缩材料和技术。
precon -对中过程准确测量-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和分析痕量分析物的水平。
分子印迹是一个强大的技术来制备聚合物为各种物质材料与人工受体结合位点(1 - 4),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被利用材料的分子识别在很多科学和技术领域,如固相萃取、色谱分离、膜分离、传感器、药物释放、催化剂等[5 - 8]。
铁(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对稀土中铁的识别性能研究
me r s ,MI P s ) 及 离子 印迹 聚 合物 ( i o n i c i mp r i n t e d p o l — y me r s , l i P s ) 是 一 类 被精 心裁 制 的功 能 聚合 物 材 料 , 其 内部分 布有 大 量 目标 分 子 ( 离子 ) 的 印迹空 穴 , 这些
合, 而且 结合 速度 慢 , 结 合 容量 小 。另外 , 粉 碎 研 磨 过 程 也会 破坏一 部分 印迹空 穴 , 使有 效空 穴量 降低 , 结 合 和识别性 能 大受 影 响 。为有 效 地 克服 上 述 缺 点 , 研 究
者们提 出 了不 同的表 面 印迹方 法 , 试 图将 印迹 空 穴 置 于 固体 颗粒 表面 , 从 而提 高分子 ( 离子 ) 印迹 的效 率 , 加 快 印迹 材料对 目标离 子 的吸附速 度 。表面 分子 印迹 技 术 是把 具有识 别位点 的印迹 层结 合在基 质 表面 的 印迹 方 法 。表面 印迹 聚合 物能 有效 地克服传 统 印迹 技 术 中 印迹 空穴包 埋过深 、 过 紧的现象 , 并且 产物 不需 要进 行
空穴 与 目标 分 子 ( 离子 ) 在 尺 寸大 小 、 空 间 构及 结 合 位 点等 方面 高度 地相 匹 配 , 使 得 印迹 聚 合物 对 目标 分 子( 离子 ) 具有 特 异 的识 别 选 择 性 与优 良的 结 合 亲 和
性 。以分 子 ( 离子) 印迹 聚合 物 为 固体 吸 附 剂 的 分 子 ( 离子) 印迹 固相萃取 法应 运而 生 , 在物 质 的分离 、 纯 化 与浓缩 富集 领域得 到 了广 泛 的应用 ] 。然 而 , 传统 方 法 制备 的分 子 印迹 聚合 物 对 模 板 分 子包 埋 过 深 或 过 紧, 不但 洗脱 困难 , 而 且 由于孔 道 深 , 模 板 分 子 扩 散 阻
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2年第41卷第7期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研究进展池成龙,贾爱忠,孙道来,赵新强,王延吉(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绿色化工与高效节能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本质安全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0)摘要: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对模板离子具有强识别能力,对其可实现高选择吸附,因而离子印迹技术常用于制备高选择性吸附材料。
但传统方法制备的离子印迹吸附材料,因识别位点容易被包埋导致其吸附容量小、吸附-脱附速率低,而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则是采用模板离子和聚合单体直接在载体表面或附近区域构筑选择性识别位点,所有活性位点均暴露,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文从技术原理与合成原料、制备工艺方法以及载体材料类型等方面对表面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近期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
针对相关研究现状,从载体材料、功能单体、目标离子等角度分析和讨论了表面离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材料当前发展中的不足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对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表面离子印迹;金属离子;吸附材料;选择吸附中图分类号:O6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6613(2022)07-3758-12Research progress on adsorbents of surface ion-imprinted polymer forheavy metal ionsCHI Chenglong ,JIA Aizhong ,SUN Daolai ,ZHAO Xinqiang ,WANG Yanji(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bei Key Laboratory of Green Chemical Industry and High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Intrinsically Safe Chemical Technology,Tianjin 300130,China )Abstract:Ion-imprinted polymer adsorbents display highly selective adsorption for template ions due to their strong recognition ability.However,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adsorption-desorption rate of ion-imprinted adsorbents prepared by traditional preparation methods are seriously restrained because the recognition sites of the materials are easy to deeply embed.Fortunately,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can be effectively resolved by surface ion imprinting technology because all the fabricated adsorption active sites located on the surface are fully exposed to metal ions in solutions.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surface ion-imprinted polymer materials is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echnical principles and raw materials,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supporter in this paper.Aiming at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levant researches,the shortcoming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rface ion-imprinted polymer adsorption material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arrier materials,functional monomers and target ions,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trends are prospected.综述与专论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1-1889收稿日期:2021-09-03;修改稿日期:2021-11-03。
聚乙烯亚胺小孔壳聚糖的研制及吸附性能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5, 21(6): 507 ~ 513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文章编号:1001-5493(2005)06-0507-07聚乙烯亚胺小孔壳聚糖的研制及吸附性能*刘维俊1刘志芳2魏红2徐承天21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化工系,上海 2002352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 200062摘要:对壳聚糖致孔剂致孔、交联及胺化条件进行了优化,以聚乙烯亚胺为胺化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锥孔、高胺含量壳聚糖 (PEI-CTS) 树脂。
树脂胺含量为8.61mmol/g,粒径分布范围100µm~200µm,耐酸性强。
电镜照片显示小孔属不透孔。
BET测得其平均孔径为35nm,颗粒比表面1.03m2/g。
同时研究了树脂对Cu2+、Ni2+的吸附,结果显示溶液pH=5.0时树脂的吸附能力最强,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71mmol/g和0.718mmol/g,且多次再生吸附量改变不大。
关键词:壳聚糖;交联;胺化;吸附作用中国分类号:TQ425; X 730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壳聚糖(简写为CTS) 因其独特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医药、化妆品、纺织、化工等领域[1],尤其因其分子中含有大量很好配位螯合功能的羟基和游离胺基,所以是高效的重金属离子水处理剂[2]。
但壳聚糖在水处理过程中,因游离胺基在酸性条件下易被质子化而溶解流失,研究者将其交联改性,使其成为不溶、不熔的网状聚合物,改善了其耐酸性。
已报道的交联剂有戊二醛[3]、苯二异氰酸酯、环氧氯丙烷[4] (ECH)、乙二醇环氧丙基醚、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等。
但结果显示,交联后树脂的吸附性能较未交联时差得多,其主要原因是交联反应往往发生在活性较高的-NH2上,致使-NH2含量降低,另外,-NH2上其它基团的加入,增加了氮同金属离子配位的空间位阻,因此吸附性能大大降低。
很多研究者采用乙二胺、三乙胺、二乙胺等作胺化剂,将二次交联壳聚糖进行胺化[5],或用新的胺化剂如多乙烯多胺 (PEPA)、二甲胺进行胺化,目的是在交联壳聚糖中引入含游离胺基的化合物,以改善交联壳聚糖的-NH2含量,结果发现胺化时胺化剂与交联壳聚糖均出现了再次交联的现象[6,7],致使吸附容量没有显著提高。
聚乙烯亚胺吸附重金属铜离子的研究
聚乙烯亚胺吸附重金属铜离子的研究一、研究背景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铜离子作为一种常见的重金属离子,对人体和环境都有较大的危害性。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经济、可行的方法来去除水体中的铜离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聚乙烯亚胺(PEI)是一种常见的吸附剂,其在去除重金属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聚乙烯亚胺吸附铜离子机理聚乙烯亚胺是一种带正电荷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与铜离子之间存在着静电相互作用和配位作用。
静电相互作用指PEI上带正电荷与铜离子上带负电荷之间产生引力;配位作用指PEI中氮原子与铜离子形成配位键结构。
三、实验条件1.实验材料:聚乙烯亚胺(PEI)、CuSO4溶液、NaOH溶液。
2.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pH计。
3.实验条件:温度25℃,pH值为5.0。
四、实验步骤1.制备CuSO4溶液:将适量的CuSO4加入蒸馏水中,制备成1000mg/L的CuSO4溶液。
2.制备PEI溶液:将适量的PEI加入蒸馏水中,制备成100mg/L的PEI溶液。
3.吸附实验:将一定量的PEI溶液与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混合,搅拌反应30min后过滤,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过滤液中Cu2+离子浓度变化。
4.对比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无PEI的对比实验。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吸附效果:吸附30min后,Cu2+离子在过滤液中浓度明显下降。
与对比实验相比,PEI能够有效地吸附铜离子。
2.pH值影响:pH值为5.0时,聚乙烯亚胺吸附铜离子效果最佳。
当pH值偏高或偏低时,吸附效果会受到影响。
六、结论聚乙烯亚胺能够有效地吸附重金属铜离子,其吸附机理主要是静电相互作用和配位作用。
在实验条件下,pH值为5.0时,聚乙烯亚胺吸附铜离子效果最佳。
七、应用前景聚乙烯亚胺作为一种高效、经济、可行的吸附剂,在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吸附机理和优化实验条件,以提高其去除重金属的效率和应用范围。
探析聚乙烯亚胺微球(PEI)制备的影响因素
探析聚乙烯亚胺微球(PEI)制备的影响因素
聚乙烯亚胺(PEI)微球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
PEI微球的制备过程中,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原料选择、合成条件、表面修饰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析,以期为PEI微球的制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原料选择是影响PEI微球制备的重要因素之一。
PEI是一种具有丰富氮原子的合成高分子材料,通常由对苯二胺和甲醛反应而成。
对苯二胺和甲醛的纯度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PEI微球的质量和性能。
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分子量和结构的PEI前驱体来控制微球的形貌和尺寸分布,进而影响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效果。
合成条件也是制备PEI微球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合成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选择等。
在合成PEI微球的过程中,适当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有效控制聚合反应的速率和程度,从而影响微球的形貌和尺寸。
溶剂的选择也将影响PEI微球的形貌和性能,不同的溶剂对PEI的溶解度和聚合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溶剂。
表面修饰也是影响PEI微球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PEI微球的表面性质直接关系到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效果,因此需要通过表面修饰来改善其表面性质。
常见的表面修饰方法包括化学修饰、生物修饰和物理修饰等。
化学修饰可以通过引入特定官能团来改善微球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从而增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潜力。
生物修饰则可以通过连接生物活性分子来赋予微球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如靶向治疗、细胞诱导等。
物理修饰则可以通过表面结构和形貌的调控来改善微球的性能,如增加微球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粗糙度等。
聚乙烯亚胺在hedp镀铜溶液中的应用
聚乙烯亚胺在hedp镀铜溶液中的应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有机聚合物,具有高度活性胺基团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它在化学工业、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聚乙烯亚胺在HEPD镀铜溶液中的应用。
HEPD(1-羟乙基膦二甲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镀领域的配方成分,常用于铜基板的表面处理。
它能在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磷酸盐膜,以提高镀层的附着力和耐蚀性。
然而,HEPD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温条件下容易分解、不利于铜的镀层成膜等。
而聚乙烯亚胺作为一种具有高度活性胺基团的有机聚合物,在HEPD镀铜溶液中有着诸多优异的性能。
首先,聚乙烯亚胺可以作为一种络合剂,与HEPD形成络合物。
在HEPD镀铜过程中,聚乙烯亚胺的高度活性胺基团能与HEPD中的磷酸根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增强HEPD的稳定性和抗分解能力。
这种络合物能够在高温条件下稳定存在,延长HEPD镀铜溶液的使用寿命。
其次,聚乙烯亚胺还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能。
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胺基团,聚乙烯亚胺能够与溶液中的铜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促进铜的均匀分散和沉积。
相比传统的HEPD镀铜溶液,添加聚乙烯亚胺能够提高铜的沉积速率和均匀性,减少颗粒的形成和凹陷的产生。
此外,聚乙烯亚胺还能够增强HEPD镀铜膜的附着力和耐蚀性。
通过与HEPD中的磷酸根离子发生络合反应,聚乙烯亚胺能够在铜基板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增强铜与基板的结合力。
同时,聚乙烯亚胺还能够防止镀铜膜的氧化和腐蚀,提高镀铜膜的耐蚀性和长期稳定性。
除了上述优点,聚乙烯亚胺还具有较低的毒性和环境友好性。
与传统的配方成分相比,聚乙烯亚胺不含有有害物质,对环境影响较小。
同时,由于其成本较低且易于合成,聚乙烯亚胺在工业生产中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然而,聚乙烯亚胺在HEPD镀铜溶液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聚乙烯亚胺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需要精确控制,否则会导致镀铜膜的厚度不均匀以及颗粒的形成。
聚乙烯亚胺_DNA复合物的形成和聚集行为研究
聚乙烯亚胺_DNA复合物的形成和聚集行为研究聚乙烯亚胺-DNA复合物的形成和聚集行为研究卢韵,姚静,周建平*,王伟,邓祖媛,关丽叶(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09)摘要: 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 是一种优良的非病毒基因传输载体材料,本文对PEI/DNA复合物粒子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电泳阻滞实验和紫外测定实验表明, 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某种过渡状态即珠串样结构,透射电镜的结果提供了相应的例证。
此外通过离子强度实验,作者认为在PEI与DNA的复合过程尽管以静电作用为主要作用力,同时也可能存在着其他类型的非静电作用力。
PEI/DNA复合物粒子的表面电荷随着N/P的增加逐步增加,但由于DNA的分子质量较大,在N/P为8和12时表面电荷的绝对值较小,容易聚集成葡萄串样聚集体,离子强度实验表明该聚集过程的支配作用力可能是疏水作用力。
PEI/DNA复合物在N/P为12时的细胞转染效果与阳性对照组相当,表明聚集的PEI/DNA复合物也具有一定的细胞转染能力。
关键词: PEI/DNA复合物;过渡态;聚集;静电作用力;疏水作用力;转染中图分类号: R9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3-4870 (2009) 06-0667-07Formation and aggregation behavior ofpolyethyleneimine-DNA complexesLU Yun, YAO Jing, ZHOU Jian-ping*, WANG Wei, DENG Zu-yuan, GUAN Li-ye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Abstract: In vitro gene delivery, polyethyleneimine (PEI) has been described as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nonviral vector.Herei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EI/DNA complexes is elucidated. The transition phaseof “bead-on-string” structure in the formation of complexes was supposed to exist through spectroscopy, electrophoresi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PEI/DNA complexes is related closely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I and DNA plasmid. As well as the dominant electrostatic effects, the non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s were thought to be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presence of PEI/DNA comlexes even in the high ionic strength. The surface charge of complexes particles increased with the N/P ratio, but the absolute value of ζ potential was lower at the N/P ratio of 8 and 12, perhaps attributed to the use of larger DNA plasmid. As a result, the repulsion between particles was decreased and prone to aggregate to the structure like a clustered grape-string in the solution. Interestingly, contrast to the formation behavior of complexes, the PEI/DNA complexes aggregated primarily due to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while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s play a little role in the complexes particles aggregation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alt solutions. Comparabl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in HepG2 cells was observed for the Lipofectamine2000 and PEI/DNA complexes at the N/P ratio of 12, and showed that larger or aggregatable complexes could transfect the cells in some different mechanisms.Key words: PEI/DNA complex; transition phase; aggregation;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transfection 收稿日期: 2008-12-19.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672548).*通讯作者Tel:86-25-83271272,E-mail:*****************基因治疗是最终解决因基因变异所引发疾病的首选策略[1]。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用戊二醛交联制备聚乙烯亚胺的纳米结构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用戊二醛交联制备聚乙烯亚胺的纳米结构孙通泽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
【年(卷),期】2011(024)006
【摘要】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30℃,50℃,65℃)聚乙烯亚胺与戊二醛的交联反应,并对产生的各种纳米结构进行了表征.目的是为了制备聚乙烯亚胺的各种纳米结构,为进一步开发聚乙烯亚胺作为药物载体进行探索.对交联反应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表面电位和光谱性质运用原子力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反应后的溶液均呈现为橙红色,并且它们具有极为相似的紫外光谱吸收,表面电位的检测显示这些纳米结构均荷有正电,但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可以产生出不同的聚乙烯亚胺纳米结构.
【总页数】2页(P913-914)
【作者】孙通泽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3
【相关文献】
1.铂纳米粒子/(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J], 朱海峰;陈英杰
2.戊二醛对壳聚糖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水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J], 李若慧;谷春秀;杜迎;叶志伟;袁志奎
3.戊二醛交联碱木质素/聚乙烯醇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J], 苏玲;任世学;方桂珍
4.聚乙烯亚胺/戊二醛交联法固定化重组酯酶大肠杆菌细胞 [J], 郑建永;李天一;张伟;汪钊
5.不同温度热老化条件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劣化趋势研究[J], 李欢;李建英;马永翔;闫群民;欧阳本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 子印迹聚合物 ( moiecuiar imprinted poiymer, 是一种具有 分 子 识 别 能 力 的 聚 合 物 材 料 . 制 MIP) 备分子印迹聚 合 物 的 传 统 方 法 是 包 埋 法, 即在模 板分子的存在 下, 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发生共聚合 (或可交联的功 能 大 分 子 发 生 交 联 作 用) , 由于模 板分子和功能单体 (或功能大分子) 之间存在共价 或非共价 (氢键、 金 属 配 位 键、 静 电 引 力 等) 作 用, 功能单体便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模板分子周 围, 聚合后除去模板分子, 在聚合物中便留下与模 板分子空间结 构 与 作 用 位 点 互 补 的 空 穴, 从而使 印迹聚合 物 对 模 板 分 子 产 生 强 的 记 忆 与 识 别 功 能
第4期 2007 年 4 月
高
分
子
学
报
No . 4
硅胶表面铜 (!) 离子印迹聚乙烯亚胺的制备 及结合特性研究 !
! 安富强 高保娇! 李 刚 (中北大学化学工程系 太原 030051)
摘
要
通过 !- 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 将聚乙烯亚胺 ( PEI) 偶 合 接 枝 到 硅 胶 微 粒 表 面, 形成了化学键
式中, ( mg・g - 1 ) 是 IIP-PEI/SiO2 对 Cu2 + 的 结 合 O 量; ( L) 是 Cu2 + 溶液 的 体 积; ・L - 1 ) 是 Cu2 + I c( 0 mg 溶液的初始浓 度; ・L - 1 ) 是 t 时 间 Cu2 + 的 浓 c( t mg 度; ( g) 是 IIP-PEI/SiO2 的质量 . m 1.4.2 结合等温线的测定
[ 16] 形成 MIP 薄膜的技术备 受 关 注 , 由于印迹空穴
, 表现在 对 模 板 分 子 特 异 的 亲 和 性 与 优 良
[ 4 ~ 6]
分布在硅胶表 面 的 聚 合 物 薄 层 中, 有利于模板分 子与识别位点 的 快 速 结 合 . 本 文 依 据 在 硅 胶 表 面 分子印迹技术 的 基 本 思 路,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 硅胶表面修饰 的 制 备 离 子 印 迹 聚 合 物 的 方 法, 采 用 “ graft to” 的接枝方法, 即 “接 枝 到” 法, 先将聚乙 烯亚胺 ( PEI) 大分子偶合接枝到硅胶 微粒 表面, 然 后以铜 (!) 离 子 为 模 板 离 子,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 联剂, 通 过 配 位 键 作 用, 实 施 了 离 子 印 迹 聚 胺, 制 备了复合型离 子 印 迹 材 料 IIP-PEI/siO2 , 并深入考 察了印迹材料对 Cu2 + 的结合特性 . 线型大分子链中拥 PEI 是一种 水 溶 性 聚 胺,
的吸 附 选 择 性 能
. 离 子 印 迹 聚 合 物( ion[ 7]
的 制 备 过 程 与 MIP 类 似, 只 imprinted poiymer, IIP) 不过 是 以 离 子 为 模 板 物 种 . 近 年 来, ErSOZ Rao
[ 8]
与
两个研究 组 分 别 对 离 子 印 迹 聚 合 物 进 行 了
较深入的研究 . 分 子 (离 子) 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 子 (离子) 卓越 的 识 别 性 能, 使其在众多科技领域 发挥 了 重 要 作 用, 比 如 用 于 固 相 萃 取、 色 谱 分 离、 膜分 离、 生 物 传 感 器、 药 物 释 放、 模拟过渡态催化 剂及模拟酶催化等
[ 9 ~ 15]
静态法测 定 IIP-PEI/siO2 对 Cu2 + 的 结 合 性 移 取 100 mL
浓度为 100 mg ・L
的 Cu
2+
溶液, 置于具塞锥形瓶
1
1.1
实验部分
试剂与仪器 硅胶 (120 ~ 160 目, 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 ,
中, 加 入 0 . 1035 g 的 IIP-PEI/SiO2 , 在气浴恒温振 荡器中恒温振荡, 间隔一定时间取出溶液, 用高速 离心机离心分离后测 定 上 清 液 中 Cu2 + 的 浓 度, 按 照公式 (1) 计 算 IIP-PEI/SiO2 对 Cu2 + 的 结 合 量, 绘 制结合量对时间的关系曲线, 考 察 IIP-PEI/SiO2 与 确定结合达到平衡的时间 . Cu2 + 的结合速度, O = ( c0 - c1 ) I 但 洗 脱 困 难, 而且由于孔道 深, 模 板 分 子 扩 散 阻 力 大, 传 质 速 度 慢, 不易与识 别位点结合, 使有效空间量降低 . 为有效地克服上 述缺点, 近几年人们大力发展了表面印迹技术, 主 要有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1) 基于硅胶表面修饰
-1
,
是一种新型的 重 金 属 离 子 捕 集 剂, 其特性已引起 国内外学者的 广 泛 关 注, 正在开拓研究其在重金 属离 子 的 吸 附 分 离 领 域 的 应 用, 比 如 有 人 将 PEI 涂在离子交换树脂及 硅 胶 表 面
[ 21 ~ 23]
及表征
, 从水介质中
螯合吸附重金 属 离 子 . 前 期 本 研 究 依 据 对 吸 附 材 料化学结构设计的构想, 通过 偶 联 剂 !- 氯 丙 基 三 甲氧基硅烷的媒介, 将 PEI 偶合接枝 到硅 胶 表 面, 将 PEI 对重金属离子的强螯合特性与 硅 胶 的高 比 表面、 优良的机械性能相结合, 形成了复合型螯合 吸附材料 PEI/SiO2[24] . 研究结果表 明, 该 复合 型 螯 合吸附 材 料 对 Cu2 + 、 Ni2 + 、 Cd2 + 及 Cr3 + 等 重 金 属 离子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 . 因此, 采用功能性大分 子对无机微粒 进 行 表 面 接 枝 改 性, 使功能基团的 浓集效应 与 无 机 微 粒 的 机 械 强 度 及 低 成 本 相 结 合, 是制备复合型功能微粒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 . 本文在前期研 究 的 基 础 上, 进一步开拓制备功能 复合材料的 新 方 法, 以 Cu2 + 为 模 板 离 子, 在硅胶 即 以 Cu2 + -PEI/ 表面 实 施 了 离 子 印 迹 聚 胺 PEI, 以 SiO2 为模型体 系 制 备 硅 胶 表 面 离 子 印 迹 聚 胺, 期为制备硅胶表面重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提供理 论参考, 类似的研究鲜见报道 .
联的复合材料 PEI/siO2 ; 以 Cu2 + 为模板离子, 以环氧氯丙烷 为 交 联 剂, 通 过 配 位 键 作 用, 对化学键合在硅胶表 面的 PEI 大分子链进行了离子印迹, 制备了复合型 Cu2 + 印迹材料 IIP-PEI/siO2 ; 采用 静 态 与 动 态 两 种 方 法 研 究 并考察了主要印迹条件 Cu2 + 浓度及环氧氯丙烷用量对印迹材 料 吸 附 性 能 了 IIP-PEI/siO2 对 Cu2 + 的结合特性, 的影响 . 结果表明, 主 要 表 现 在 两 个 方 面, (1) 对 Cu2 + 印迹材 料 IIP-PEI/siO2 对 Cu2 + 具 有 强 的 记 忆 识 别 能 力, (2) 对 Cu2 + 的 选 Cu2 + 的结合量大, IIP-PEI/siO2 对 Cu2 + 的吸附容量比印迹 前 复 合 材 料 PEI/siO2 提 高 了 近 2 倍; 择 性高, 相对于 Cd2 + , 相对于 Zn2 + , IIP-PEI/siO2 对 Cu2 + 的选择性系数为 83 . 79 , IIP-PEI/siO2 对 Cu2 + 的选择性系 数为 80 . 21 . 另外印迹材料 IIP-PEI/siO2 具有优良的洗脱与再生性能 .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硅胶,离子印迹,铜离子印迹材料,表面印迹
367
有大量的胺基 N 原子 (伯、 仲、 叔胺基 的 比例 为 1 1 , 对金属离子能产生很强的螯合作用 2 1 1)
[ 18 ~ 20]
( g/100 g) . 1.3 (! ) 离 子 印 迹 材 料 IIP-PEI/siO2 的 制 备 Cu 称取 5 g PEI 接 枝 量 为 3 . 07 g/100 g 的 PEI/ 用 SiO2 与 浓 度 为 100 mg・L - 1 的 Cu2 + 溶 液 混 和, 在恒温振 Naac-Hac 缓冲溶液调节体 系 的 pH = 6 , 荡器中恒温振荡一定时间, 使螯合吸附达平衡, 然 后用 蒸 馏 水 反 复 洗 涤, 直至滤液中检测不到 在真空烘箱中烘干备用 . 将一定量的螯合吸 Cu2 + , 附了 Cu2 + 的 PEI/SiO2 置于无 水乙醇 中, 加入 一 定 量的环氧氯丙 烷 与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在室温下搅拌 反应 60 min . 反 应 结 束 后, 用 盐 酸 反 复 洗 涤, 除去 模板 离 子 Cu2 + , 抽 滤, 制 得 Cu2 + 印 迹 吸 附 材 料 IIP-PEI/SiO2 . 分别测 定 PEI/SiO2 印 迹 前 后 的 红 外 吸收光谱, 确定 硅 胶 表 面 离 子 印 迹 前 后 化 学 结 构 的变化 . 实验考察了主要印迹 条 件 (模 板 离 子 Cu2 + 的 浓度、 交 联 反 应 物 料 配 比) 对 IIP-PEI/SiO2 性 能 的 影响 . 1.4 能 1.4.1 结合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Apr . ,2007 ACTA POLYMERICA sINIC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