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法学考研大纲
《刑法学》考试大纲
《刑法学》考试大纲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刑法概说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刑法的概念与特点、任务与目的,了解刑法的体系与结构,熟悉并善于运用的各种方法。
课程内容第一节刑法的概念与分类.刑法的概念、刑法的分类。
第二节刑法的性质与任务刑法的性质、刑法的任务,第三节刑法的体系与解释刑法的体系、刑法解释、考核知识点刑法的概念、刑法的分类、刑法的目的、刑法的结构与体系、刑法解释的分类与法。
考核要求(一)刑法的概念与分类1.识记:刑法的概念、广义的刑法、狭义的刑法、普通刑法、特别刑法。
2.领会: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应用: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的适用原则。
(二)刑法的性质与任务1.识记:刑法的法律性质、刑法的任务、刑法的机能。
2.领会:刑法的各种机能之间的关系。
3.应用:刑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
(三)刑法的体系与解释1.识记:刑法的结构、刑法的解释分类。
2.领会:刑法体系的含义、刑法解释的必要性与意义。
3.应用:运用各种解释方法解释刑法的规范。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理解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基础与基本内容,懂得如何贯彻落实刑法的基本原则。
课程内容第一节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罪刑法定原则的具停实现第二节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含义与思想基础、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内容与具体实现第三节罪刑相适应的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思想基础、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表现特若核知识点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思想基础、基本内容考核要求(一)罪刑法定原则1.识记: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2.领会: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
3.应用:运用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区分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
(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1.识记: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2.领会: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思想基础.3.应用:运用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分析不平等现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招生科目
01中国刑法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由法律系培养
02经济刑法学
03犯罪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由犯罪学系培养
030105民商法学
01民法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由信息安全工程系培养
02公安信息系统与指挥决策
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
01安全防范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24信号与线性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或825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由安全防范系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培养
02安全防范工程(安全检测及管理工程)
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由法律系培养
030301社会学
01犯罪社会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3社会学④822社会研究方法
由犯罪学系培养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1公安政策研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4马克思主义原理④82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由马列理论课教研部培养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030101法学理论
01法理学02比较法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由法律系培养
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0法理学、宪法学④820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621《法学基础(二)》
3
Ⅲ.考 查 内 容
第一部分
一、宪法概述 (一)宪法释义 1.宪法词义的演变 2.近现代意义的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二)宪法的本质 1.神志论 2.契约论 3.阶级意志论 (三)宪法的分类 1.宪法的形式分类 2.宪法的实质分类 (四)宪法关系 1.宪法关系的概念 2.宪法关系的要素 (五)宪法与宪政 1.宪政的概念 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二、宪法基本原则 (一)宪法基本原则概述 1.宪法基本原则释义 2.宪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3.宪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4.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二)主权在民原则 1.主权在民原则释义 2.主权在民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3.主权在民原则评析 (三)分权制衡原则 1.分权制衡原则释义 2.分权制衡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3.分权制衡原则评析 (四)基本人权原则 1.基本人权原则释义 2.基本人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3.基本人权原则评析 (五)法律至上原则 1.法律至上原则释义 2.法律至上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5
五、宪法的价值和作用 (一)宪法的价值 1.宪法的价值在于依据宪法所建立起来的宪政秩序 2.宪法的价值在于建立和维护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 3.宪法价值体现在促进自由,保障人权 4.宪法的价值体现在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5.宪法的价值在于实现公平正义 (二)宪法的作用 1.宪法在政治方面的作用 2.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3.宪法对法制建设的作用 (三)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 1.宪法本身的完善 2.宪法的充分实施 3.加强普通立法 4.强化宪法监督,加强宪法解释 5.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一)人权与公民权概述 1.人权的历史发展 2.人权的分类 3.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二)公民自由权利的界限和法律保障 1.自由和权利的界限 2.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保障 (三)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2.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3.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4.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七、平等权 (一)平等权的历史发展 (二)我国现行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民族平等 3.男女平等 4.承认合理的差别 (三)我国公民平等权的实践现状和救济 八、人身人格权 (一)生命权
公安大学法学考研大纲与心得总结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公安大学法学考研大纲与心得总结总结以往考研成功学子的经验,考研大纲对于考生在考研方向的选择十分关键,最新资料整理中发现如下考研资料,希望这些资料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本文系统介绍公安大学法学考研难度,公安大学法学就业,公安大学法学专业方向,公安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公安大学法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公安大学法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法学考研机构!一、公安大学法学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法学考研比较热门,相对于其他院校公安大学法学难度不大,近年来,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法律系的科研实力和水平逐渐回升,是一所性价比很高的院校。
在凯程,老师会帮助同学们总结重点难点,帮助同学们梳理脉络,搭建法学知识框架。
法学考研一般都是法学本科学生考,每年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二本三本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都是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公安大学法学就业怎么样?公安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人脉资源广,出国机会也不少,在全国的知名度是响当当的,提起公安大学都知道法学是最早创建的系部之一,在国内政法类院校中有着良好的学术声誉和优良的办学传统。
近些年,法学硕士专业一直比较热门,薪资令人羡慕。
公安大学法学院学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大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公司企业、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工作。
三、公安大学法学考研是否公平?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来看,初试分高的一般就能保证录取,而且被录取的考生也是来自于各类院校,本校的学生并不多。
而且通过我们辅导成功考上公安大学法学研究生的众多考生都是通过自己努力,采取正确方法从而实现自己梦想。
同时,我们团队成员身边的同学毫无意外也都是初试成绩优异,表现优异的同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初试法学综合考试大纲4138
Ⅲ.考查内容第一部分刑法学一、刑法概述(一)刑法的定义和分类l、刑法的定义2、刑法的分类(二)刑法的体系和解释l、刑法的体系2、刑法的解释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l、刑法的基本原则的定义和特征2、刑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二)罪刑法定原则l、罪刑法定原则的资产阶级理论基础2、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3、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体现(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l、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3、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立法体现(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l、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立法体现三、刑法的适用效力(一)刑法的空间效力l、刑法的空间效力的适用原则2、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3、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4、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5、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6、外国刑事裁判的效力(二)刑法的时间效力l、刑法的生效时间2、刑法的失效时间3、刑法的溯及力四、犯罪概述(一)犯罪的定义(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三)犯罪的分类五、犯罪构成(一)犯罪构成概述l、犯罪构成的定义和特征2、犯罪构成的分类(二)犯罪构成的要件l、犯罪构成的要件的定义和分类2、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及其排列顺序3、犯罪构成要件的层次结构(三)犯罪构成的意义l、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2、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3、有助于正确裁量刑罚六、犯罪客体(一)犯罪客体概述(二)犯罪客体的类型l、犯罪的一般客体2、犯罪的同类客体3、犯罪的直接客体(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l、犯罪对象的定义和特征2、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七、犯罪客观方面(一)危害行为l、危害行为的定义和特征2、危害社会的基本表现形式(二)危害结果l、危害结果的定义和特征2、危害结果的分类(三)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l、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定义2、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特点3、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4、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5、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四)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l、构成要件的时间、地点、方法2、作为量刑情节的时间、地点、方法八、犯罪主体(一)犯罪主体概述l、犯罪主体的定义2、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二)刑事责任能力l、刑事责任能力的定义和肉容2、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三)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l、刑事责任年龄2、精神障碍3、生理醉酒4、重大生理缺陷(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l、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定义2、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类型3、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五)单位犯罪l、单位犯罪定义2、单位犯罪的主要特征3、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九、犯罪主观方面(一)犯罪故意l、犯罪故意的定义2、犯罪故意的类型(二)犯罪过失l、犯罪过失的定义2、犯罪过失的类型(三)意外事件(四)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l、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定义2、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五)刑法中的认识错误l、法律认识错误2、事实认识错误十、刑法中的正当行为(一)正当防卫l、正当防卫的定义和条件2、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二)紧急避险l、紧急避险的定义和条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初试、复试参考书
一、初试参考书目(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1. 《刑法学》第3版(2011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李文燕、杨忠民2. 《刑事诉讼法学》第2版(2012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刘万奇3. 《宪法学》(2011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奇小力、程华4. 《法理学》第3版(2011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周农、张彩凤5.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1版(2012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孟昭阳, 高文英(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考研参考书1. 《刑法学》第3版(2011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李文燕、杨忠民2. 《宪法学》(2011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奇小力、程华3. 《公安学通论》(2014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程琳4. 《公安学基础教程》,公安学基础教程编写组编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5. 《公安管理学》,杨建和、张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硕士考研参考书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1版(2012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孟昭阳、高文英2. 《刑法学》第3版 (2012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李文燕、杨忠民3. 《刑事诉讼法学》第2版(2012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刘万奇4. 《公安学通论》第1版(2014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编:程琳5. 《公安学基础教程》第1版(2012年);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编写组编著6. 《刑事侦查学》(修订本),孟宪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7. 《情报主导侦查》马忠红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8. 《中国刑侦体制改革研究》王守宽主编,群众出版社2009年版9. 《治安管理学概论》(修订本),熊一新、李健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版10. 《治安管理学》(修订版),熊一新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1. 《刑事案件侦查》米学军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特别说明:1. 《公安学基础教程》与《公安学通论》有一部分重合内容,不一致的应以《公安学通论》为准。
公安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刑法学历年真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根底2试题〔402〕刑法学〔75分〕一、名词解释〔从以下6个题中选做5个,每题3分,共15分〕1、特殊犯罪主体2、间接成心3、事后防卫4、未遂犯5、危害公共平安罪6、职务侵占罪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什么是刑法上的意外事件?其具有哪些特征?2、什么是主犯?主犯分为哪几类?3、成心杀人罪与成心伤害罪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在司法实践中,主要从哪些具体的案件因素来区分?4、简述挪用公款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
三、案例分析〔从以下2个题中选做1个,共2题,每题10分,共10分〕1、王某,男,35岁,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某日下午三时许,王某与宋某等人酒后到一水库洗澡。
正在附近浅水区玩耍的吴甲〔11岁〕、吴乙〔13岁〕兄弟也来到王某等人之间,与王某等人在水中相互泼水嬉闹。
当其他人陆续上岸时,王某先将吴乙推开,吴乙潜入水中从王某身后游向西岸,此后,王某又将与其继续嬉闹的吴甲一手托其腹部,一手拥其臀部,向深水区用力推去,吴乙见状大喊:“俺弟弟不会水。
〞但王某已将吴甲扔到了深水区,吴甲即下沉。
吴乙在岸边高声呼救,王某站在浅水区未动。
约5分钟后,与王某同来的宋某听到呼喊,即潜入水中寻找,但吴甲终因溺水而死亡。
问:王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其主观罪过是什么?为什么?2、左某,男,30岁,无业。
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魏某经常乘坐往来于住地与工地之间的公共汽车,并多站在女青年背后,趁人不注意时做一些下流动作。
一次其正在实施下流行为时,被同在车上的左某看到。
魏某到站下车后,左某便一直尾随其后,直到进了魏某的单位大门,左某上前谎称自己是公交分局的民警,让魏某跟其到分局走一趟,并说:“如果现在交了罚款就没事了。
〞魏某只好将身上携带的2600元钱全部交给了左某。
此后两个月中,左某先后6次找到魏某,从他手中拿走了10000余元钱。
问:左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为什么?四、论述题〔从以下3个题中选做2个,每题15分,共30分〕1、论述犯罪客体的分类及其意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法学基础(一)【博联教育提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学基础(一)》考试大纲(试行)目录Ⅰ、考查目标 (2)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Ⅲ、考查内容 (3)IV、参考试题 (29)Ⅴ、参考答案 (30)VI、参考书目 (33)法学基础(一)试卷包括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三部分。
要求考生具有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法律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具体包括:1、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知识。
2、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基本定义、特征、内容。
3、准确把握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4、灵活运用法理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理论知识说明、分析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法理学50分宪法学50分行政法学5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本试卷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以主观试题为主。
第一部分法理学一、导论(一)法学的研究对象(二)法学体系1、部门法学2、国际法学3、法律史学4、理论法学5、立法学、法律解释学和法社会学6、法的边缘学科(三)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1、法理学名称的演变2、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3、法理学研究的范围(四)研究和学习法理学的重大意义1、为研究和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2、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法律观3、有助于培养法律人特有的思维方式4、有助于弥补法律制度的缺陷与不足(五)法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2、历史考察3、比较研究4、逻辑分析5、语义分析二、法的概念(一)法的词源和词义1、法的词源2、法的词义(二)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特殊社会规范2、法具有国家意志性3、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4、法具有国家强制性5、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三)法的本质属性1、法所反映统治者的意志具有统一性2、法所反映统治者的意志具有整体性3、法的本质的物质制约性4、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四)当代中国法的本质1、当代中国法的本质是工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2、认识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应请注意理解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三、法的要素(一)法律规则1、法律规则概述2、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3、法律规则的分类(二)法律原则1、法律原则的概述2、法律原则的种类3、法律原则的功能与作用(三)法律概念1、法律概念概述2、法律概念的分类四、法的形式与效力(一)法的渊源1、法的渊源概述2、我国的法律渊源3、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二)法的分类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2、根本法与普通法3、国内法与国际法4、实体法与程序法5、一般法与特别法6、公法与私法(三)法的效力1、对人的效力2、空间效力3、时间效力(四)法律效力层次1、高层次的法律优于低层次的法律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3、新法优于旧法4、法律文本优于法律解释五、法律体系(一)法律体系释义1、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2、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之异同3、西方国家法律体系简述(二)法律部门及其划分1、法律部门的概念2、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3、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2、民法、商法3、行政法4、经济法5、社会法6、刑法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六、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概述1、法律关系的概念2、法律关系的特征(二)法律关系的分类1、平权性法律关系与隶属性法律关系2、绝对权法律关系与相对权法律关系3、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4、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5、第一性法律关系与第二性法律关系(三)法律关系的主体1、法律关系主体概述2、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3、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四)法律关系的内容1、法律关系内容释义2、权利与义务3、权利与权力(五)法律关系的客体1、物2、行为3、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4、人的生命、健康、肖像、姓名、名誉、荣誉等(六)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亡1、法律事实2、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七、权利和义务(一)权利和义务概述1、权利和义务的概念2、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核心内容3、权利和义务的特征(二)权利和义务的分类1、基本权利义务和普通权利义务2、一般权利义务和特殊权利义务3、第一性权利义务和第二性权利义务4、行动权利与消极义务、接受权利与积极义务5、个体权利义务、集体权利义务、国家权利义务、人类权利义务(三)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2、数量上的等值关系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4、价值意义上的主次关系八、法律行为(一)法律行为的概念1、法律行为的界定2、法律行为的特征(二)法律行为的结构1、法律行为的内在方面2、法律行为的外在方面(三)法律行为的分类1、根据法律行为主体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2、根据法律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分类3、根据法律行为的表现形式和行为的相互关系进行分类4、根据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进行分类九、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概念1、责任的概念2、法律责任的定义(二)法律责任的分类1、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分为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2、根据主观过错在法律责任中的地位可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3、根据行为主体的名义可以分为职务责任和个人责任4、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可分为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三)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1、归责要素2、归责原则3、免责十、法的作用(一)法的作用概述1、法的作用释义2、法的作用的分类3、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关系(二)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2、评价作用3、预测作用4、教育作用5、强制作用(二)法的社会作用1、维护统治者的政治统治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四)法的局限性1、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2、实行法治必然付出的代价十一、法的价值(一)法的价值概述1、法的价值释义2、法的价值体系(二)法与正义1、正义的概念2、法对正义实现的基本作用3、法的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三)法与秩序1、秩序释义2、法对秩序的维护作用(四)法与自由1、自由释义2、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五)法与效率1、效率释义2、法对效率的促进作用(六)法与人权1、人权的概念2、人权由法律确认与保障3、人权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4、人权与法律有关的两个重大问题十二、法的创制(一)法的创制概述1、法的创制的概念和特征2、立法的历史发展(二)立法原则1、遵循宪法2、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3、发扬民主4、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三)立法体制1、立法体制概述2、中国现行立法体制(四)立法程序1、法律议案的提出2、法律草案的审议3、法律草案的表决4、法律的公布(五)法典编纂1、法典编纂的含义及性质2、法典编纂的历史发展3、法典编纂必要性十三、法的实施(一)守法与违法1、守法2、违法(二)执法1、执法的概念2、执法的原则(三)司法1、司法的概念2、司法的基本原则3、司法体制4、司法程序(四)法律监督1、法律监督的概念2、国家法律监督3、社会法律监督十四、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一)法律解释1、法律解释的含义及其在法制整体中的位置2、法律解释的目标3、法律解释的必要性4、法律解释的体制5、法律解释的方法6、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二)法律推理1、法律推理的概念和特征2、法律推理的方法3、法律推理的价值十五、法律程序(一)法律程序概述(二)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和作用1、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2、法律程序的作用(三)正当程序及其特征1、正当程序释义2、正当程序的特征(四)诉讼程序1、诉讼及诉讼程序的含义2、诉讼程序原则3、诉讼结构(五)我国的法律程序建设1、我国法律程序建设的困境及现状2、导致程序建设困境的主要原因3、探索走出程序建设困境的对策与途径十六、法律职业(一)法律职业概述1、法律职业的概念2、法律职业的特点(二)法律职业的技能1、专门知识结构2、职业的语言技能3、职业的思维模式4、职业的技术要求(三)法律职业的伦理1、法律职业伦理概述2、律师职业道德3、司法官职业道德(四)法律职业制度1、法律教育制度2、法律职业准入制度3、法律职业待遇制度4、法律职业的惩戒制度十七、法的起源(一)原始社会的社会秩序1、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2、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3、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二)法产生的基本过程1、法律产生的过程2、法律与原始习惯的区别(三)法产生的形式和规律1、法产生的基本形式2、法产生的一般规律十八、法的历史类型(一)法的历史类型概述1、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2、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与条件(二)奴隶制法1、奴隶制的法概述2、奴隶制法的特点3、以古代巴比伦、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东方奴隶制法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奴隶制法的区别(三)封建制法1、封建制法的概述2、封建制法的特点3、中国封建制法与西欧中世纪法的区别(四)资本主义法1、资本主义法律产生的模式2、资本主义法的特征3、资本主义法的发展(五)社会主义法1、社会主义法的产生2、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3、社会主义法的特征十九、法系(一)法系概述1、法系概念2、法系的种类(二)两大法系及其比较1、大陆法系及其演进2、英美法系及其演进3、两大法系比较(三)两大法系的趋同1、英美法系制定法增加,大陆法系判例法的作用日渐显著2、两大法系法律渊源在国际领域内互相接近3、两大法系中的一些非典型国家法律渊源混同4、两大法系呈融合趋势,但继续保持固有特色二十、法的发展(一)法的发展的一般理论1、法制现代化的释义2、法制现代化的要素(二)法的继承1、法的继承性释义2、法的继承的依据3、法的继承内容(三)法的移植1、法律移植的释义2、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3、法律移植的类型(四)法制改革1、法制改革的必要性2、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五)中国法制现代化1、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模式2、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3、中国法制现代化与传统法制4、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点二十一、法治国家一、法治与法治国家概述1、法治的含义2、法治国家的含义(二)法治国家原理1、法治国家的社会条件与基本构造2、法治国家的标志3、法治国家的模式(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社会主义与法治国家2、法治国家在中国的进程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目标二十二、法与经济(一)法与经济的基本理论(二)法与经济基础1、经济基础决定法2、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三)法与生产力1、法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2、生产力对法律的作用(四)法与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2、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3、法与经济体制改革二十三、法与政治(一)法与政治概述1、政治的含义2、法律与政治的差别3、法与政治的关系(二)法与政策1、政策的含义2、法与政策的差别3、法与政策的关系4、处理法与政策的关系应遵循的原则(三)法与民主政治1、法治是民主的制度保证2、民主是法治的政治基础二十四、法与科技(一)法与科技的关系1、科技对法的作用2、法对科技的作用(二)科技法在中国的发展1、中国法与科技的关系概况2、现代中国法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3、正确处理科技与法律的关系二十五、法与道德、宗教(一)法与道德1、道德的概念及属性2、法与道德的关系(二)法与宗教1、宗教概述2、法与宗教的关系3、当代中国社会的法与宗教二十六、法与文化(一)法与文化的一般关系1、文化释义2、法与文化的交互(二)法律文化1、法律文化的含义2、法律文化的类型与冲突3、法律文化的现代化(三)法律意识1、法律意识的概念2、法律意识的基本分类3、法律意识的作用二十七、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和谐与和谐社会概述1、和谐的含义2、和谐社会的含义(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三)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2、依法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运行机制3、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第二部分宪法学一、宪法概述(一)宪法释义1、宪法词义的演变2、近现代意义的宪法的概念与特征(二)宪法的本质1、神志论2、契约论3、阶级意志论(三)宪法的分类1、宪法的形式分类2、宪法的实质分类(四)宪法关系1、宪法关系的概念2、宪法关系的要素(五)宪法与宪政1、宪政的概念2、宪法与宪政的关系二、宪法基本原则(一)宪法基本原则概述1、宪法基本原则释义2、宪法基本原则的特征3、宪法基本原则的功能4、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二)主权在民原则1、主权在民原则释义2、主权在民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主权在民原则评析(三)分权制衡原则1、分权制衡原则释义2、分权制衡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分权制衡原则评析(四)基本人权原则1、基本人权原则释义2、基本人权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基本人权原则评析(五)法律至上原则1、法律至上原则释义2、法律至上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法律至上原则评析(六)财产神圣原则1、财产神圣原则释义2、财产神圣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财产神圣原则评析(七)代议制度原则1、代议制度原则释义2、代议制度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3、代议制度原则评析三、宪法的历史与发展(一)宪法产生的条件1、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2、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3、宪法产生的思想条件4、宪法产生的社会条件(二)近代典型国家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英国宪法的产生2、美国宪法的产生3、法国宪法的产生(三)外国宪法的发展历程1、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发展2、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3、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4、宪法的发展趋势(四)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思想启蒙与清末立宪运动2、中华民国时期的立宪活动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四、宪法渊源与宪法规范(一)宪法渊源1、宪法渊源释义2、宪法渊源的主要形式3、主要国家的宪法渊源4、我国宪法的渊源(二)宪法规范1、宪法规范释义2、宪法规范的特性(三)宪法典的结构1、宪法典的形式结构2、宪法典的内容结构3、我国宪法的结构与内容五、宪法的价值和作用(一)宪法的价值1、宪法的价值在于依据宪法所建立起来的宪政秩序2、宪法的价值在于建立和维护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3、宪法价值体现在促进自由,保障人权4、宪法的价值体现在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5、宪法的价值在于实现公平正义(二)宪法的作用1、宪法在政治方面的作用2、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3、宪法对法制建设的作用(三)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1、宪法本身的完善2、宪法的充分实施3、加强普通立法4、强化宪法监督,加强宪法解释5、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一)人权与公民权概述1、人权的历史发展2、人权的分类3、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二)公民自由权利的界限和法律保障1、自由和权利的界限2、公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保障(三)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1、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2、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3、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4、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七、平等权(一)平等权的历史发展(二)我国现行宪法关于平等权的规定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民族平等3、男女平等4、承认合理的差别(三)我国公民平等权的实践现状和救济八、人身人格权(一)生命权1、生命权的概念2、生命权的特征3、生命权的宪法地位4、生命权的宪法保障(二)人身自由1、人身自由的概念2、人身自由的宪法地位3、人身自由的保障与限制(三)人格尊严1、人格尊严的概念2、人格尊严的宪法地位3、人格尊严的保障及其限制(四)住宅不受侵犯1、住宅不受侵犯的含义2、住宅自由的宪法地位3、住宅不受侵犯的保障与限制(五)通信自由1、通信自由的概念2、通信自由的宪法地位3、通信自由的保障与限制九、政治权利(一)思想自由1、思想自由的概念2、思想自由的发展3、我国宪法对于思想自由的保障(二)宗教信仰自由1、宗教信仰自由的概念2、我国宪法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三)表达自由1、表达自由的概念2、限制表达自由的原则3、我国现行宪法关于表达自由的规定(四)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选举权的概念2、选举权的发展3、我国历部宪法对选举权的规定(五)监督权1、监督权的概念2、批评、建议权3、申诉权4、控告、检举权5、取得赔偿权十、社会经济文化权利(一)财产权1、财产权的概念2、财产权宪法保障的历史演进3、财产权的保障与限制(二)劳动权1、劳动权的概念2、劳动权的宪法地位3、劳动权的基本内容(三)休息权1、休息权的概念2、休息权的内容3、休息权的保障与制约(四)获得物质帮助权1、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概念2、获得物质帮助权的基本功能3、获得物质帮助权的内容4、获得物质帮助权的界限(五)受教育权1、受教育权概念与基本特征2、受教育权的基本内容3、受教育权的保障(六)文化权利1、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2、文艺创作的权利3、从事其他文化活动的权利十一、公民的基本义务(一)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关系(二)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照法律纳税6、其他方面的义务十二、国家性质(一)国家的阶级本质1、国家性质概述2、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3、人民民主专政(二)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1、经济制度的内涵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三)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1、精神文明与宪法2、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四)国家的政治文明建设1、政治文明的概念与内容2、宪法与政治文明3、国家建设政治文明的原则十三、国家形式(一)政权组织形式1、政权组织形式概述2、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类型3、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4、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二)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结构形式概述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3、我国的行政区划4、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6、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思考(三)国家标志形式1、国家标志形式概述2、国旗3、国歌4、国徽5、首都十四、选举制度(一)选举制度概述1、选举制度的概念2、新中国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4、无记名投票原则5、差额选举的原则6、选举权利保障原则(三)选举的组织和程序1、成立选举委员会2、选区划分3、选民登记4、提名和介绍代表候选人5、投票和确定代表候选人当选6、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辞职、补选(四)改革和完善我国选举制度1、选举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十五、政党制度(一)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1、政党的概念与特征2、政党制度的历史发展3、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体制1、多党制2、两党制3、一党制(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1、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2、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和形式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十六、国家机构概述(一)国家机构的概念1、国家机构的概念2、国家机构的特点(二)一般国家宪法关于国家机构的规定1、国家机构单独成篇2、将国家机构纳入国家权力体系3、专门规定了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三)我国国家机构的历史沿革1、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2、2004年修宪进一步完善了国家机构(四)我国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2、社会主义法治原则3、责任制原则4、精简和效率原则5、密切联系群众原则十七、中央国家机关(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1、代议机关概述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5、全国人大代表(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国家元首概述2、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历史发展3、恢复国家主席制度的意义4、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5、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6、国家主席的职权7、国家主席的补缺(三)国务院1、国家行政机关概述2、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3、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4、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5、国务院的职权6、国务院的机构设置(四)中央军事委员会1、军事机关概述2、我国军事机关的历史演变3、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4、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和任期5、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权和领导体制(五)司法机关1、司法机关的概念和特点2、审判机关概述3、我国的人民法院4、我国的人民检察院5、我国的公安机关6、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的关系十八、地方国家机关(一)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任期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4、地方人民政府的职权5、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1、自治机关的性质和地位2、自治机关的组成和任期3、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十九、宪法制定(一)宪法制定的基本理论1、宪法制定的概念2、宪法制定的要素(二)我国宪法的制定1、我国宪法制定的实践2、我国宪法制定的特点二十、宪法修改与宪法解释(一)宪法修改1、宪法修改基本理论2、我国宪法修改的规定、实践与完善(二)宪法解释1、宪法解释的基本理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法学》教学课件 总论部分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法学》教学大纲总论部分编写说明一、《刑法学》是法律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法学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课堂讲授突出基础理念的教育,并辅以案例分析,重点放在廓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司法实践中常见罪、公安机关多用罪的解析方面,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三、本课程法律系本科生讲授两学期,共106课时。
四、本教学大纲经法律系刑法教研室全体老师讨论,由杨忠民、李文燕编写,并由李文燕、杨忠民、黄华平、莫开勤最后审定。
课程编号:012107(刑法学Ⅰ)、012207(刑法学Ⅱ)授课对象:法学专业学时:106学时教学内容:总论篇第一章刑法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刑法的定义、分类、,了解刑法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掌握刑法的体系、解释。
第一节刑法的定义和分类一、刑法的定义刑法,是指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二、刑法的分类(一)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二)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三)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四)国内刑法和国际刑法第二节刑法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刑法的性质(一)刑法的阶级性质(二)刑法的法律性质二、刑法的目的刑法的目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制定刑法和实施刑法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者实现的价值。
我国刑法的目的是通过惩罚犯罪来保护人民。
三、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任务,是指刑法所担负的职能和应发挥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考研公安大学刑法学背诵纲要
刑法学背诵纲要名解核心52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构成、意外事件、法律认识错误、正当行为、正当防卫、偶然防卫、紧急避险、犯罪既遂/预备/未遂/中止、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结果加重犯、继续犯、惯犯、连续犯、吸收犯、牵连犯、社区矫正、(一般/特别)累犯、自首、立功、缓刑、数罪并罚、减刑、假释、法条竞合、危害公共安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走私罪、洗钱罪、偷税罪、绑架罪、盗窃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贪污贿赂罪、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渎职罪、滥用职权罪、污染环境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重点81附属刑法、国际刑法、学理解释、当然解释、刑法的基本原则、类推、刑罚面前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属地/人/保护/普遍/综合原则、刑法的溯及力、犯罪、修正的/标准的/派生的(加重的/减轻的)/待补充的犯罪构成、犯罪的直接客体、刑事责任能力、相对无/减轻刑责能力、刑事责任年龄、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纯正身份犯、单位犯罪、犯罪(直接/间接)故意、犯罪(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过失、事先/后防卫、假想防卫、防卫挑拨、假想避险、犯意表示、片面共犯、主犯、接续犯、徐行犯、结合犯、选择/空白/引证罪状、刑罚裁量情节、法定/酌定量刑情节、刑罚执行、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丢失枪支不报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逃汇罪、金融/保险/合同诈骗罪、虚假破产/广告罪、强奸罪、侮辱罪、诽谤罪、抢劫/夺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伪证罪、(窝藏、包庇罪)、组织越狱罪、医疗事故罪、玩忽职守罪、叛逃罪、报复陷害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一般101刑法、狭义/广义刑法、立法/司法解释、扩张\限制解释、普通/特别/形式/实质/国内刑法、刑法的适用效力、刑法的时/空间效力、犯罪客体/客观方面、犯罪的一般/同类/直接(简单/复杂)客体、危害行为、迷信犯、(不)作为、危害结果、犯罪主体/主观方面、生理醉酒、想象竞合犯、犯罪目的/动机、事实认识错误、自然人犯罪主体、辨认/控制能力、完全(无)刑责能力、防卫过当、避险过当、(任意的/必要的、事前通谋/~无~的、简单/复杂的、一般/集团)共同犯罪、犯罪集团、从犯、胁从犯、教唆犯、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实行终了的/未~的未遂、能犯/不~未遂、预备/实行/消极/积极中止、举动犯、罪数、标准/实质/法定/处断的一罪、刑罚体系、管制、拘役、有/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量刑、从轻/减轻/免除处罚、一般/特别自首、坦白、并科/吸收/限制加重/折中原则、时效、赦免、大赦、特赦、法定刑、危险驾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刑讯逼供罪、重婚罪、赌博罪、脱逃罪。
刑法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刑法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全面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刑法的体系、结构和各知识点;准确把握刑法基本原则和各种制度的具体内容;正确理解犯罪的一般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原理;全面理解排除犯罪的事由、各种犯罪形态的特征与成立条件;弄清各种刑罚的基本内容、适用对象以及在适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熟练掌握各种具体犯罪尤其是常见罪、多发罪、严重罪、疑难罪的概念、构成要件以及相关犯罪之间的区别;熟悉刑法条文和有关重要的司法解释,了解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能够运用刑法规定与刑法理论正确、全面、透彻地分析疑难案例。
这部分占刑法学试题分值%左右。
、掌握刑法学研究的重要前言问题以及刑法在实施过程中的疑难、重要热点问题。
这部分占刑法学试题分值%左右。
二、题型、单项选择,所占本学科分值%左右;、简答题,所占学科分值左右;、案例分析,所占本学科分值%左右;、论述题,所占本学科分值%左右。
三、刑法学占公法试卷分值左右四、本大纲第章至第章主要围绕大纲所列罪名,从犯罪构成、罪与非罪的区别、此罪与彼罪的区别、加重法定刑情节、一罪与数罪的界限以及司法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进行学习和复习,至于具体的处多少年徒刑不是考试的范围。
五、大纲上编刑法总论第一章刑法概说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具体说,也就是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刑法的性质刑法的性质有两层含义:一是刑法的阶级性质;二是刑法的法律性质。
(一)刑法的法律性质刑法作为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部门法如民法、经济法等比较起来,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刑法所保护的是所有受到犯罪侵害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涉及经济基础,也涉及上层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法学考研大纲
一、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定义和分类 1、刑法的定义 2、刑法的分类
(二)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1、刑法的体系 2、刑法的解释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1、刑法的基本原则的定义和特征 2、刑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二)罪刑法定原则 1、罪刑法定原则的资产阶级理论基础 2、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3、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体现
(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2、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 3、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立法体现
(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 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立法体现
三、刑法的适用效力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1、刑罚的空间效力的定义 2、刑法的空间效力的适用原则 3、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 4、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 5、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 6、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 7、外国刑事裁判的效力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 1、刑法的生效时间与刑法的失效时间 2、刑法的溯及力(1)刑法的溯及力的定义(2)刑法的溯及力的适用原则
四、犯罪概述
(一)犯罪的定义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三)犯罪的分类
五、犯罪构成
(一)犯罪构成概述 1、犯罪构成的定义和特征 2、犯罪构成的分类
(二)犯罪构成的要件 1、犯罪构成的要件的定义和分类 2、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及其排列顺序 3、犯罪构成要件的层次结构
(三)犯罪构成的意义 1、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 2、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 3、有助于正确裁量刑罚
六、犯罪客体
(一)犯罪客体概述
(二)犯罪客体的类型 1、犯罪的一般客体 2、犯罪的同类客体 3、犯罪的直接客体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1、犯罪对象的定义和特征 2、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
七、犯罪客观方面
(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二)危害行为 1、危害行为的定义和特征 2、危害社会的基本表现形式(三)危害结果 1、危害结果的定义和特征 2、危害结果的分类
(四)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1、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定义 2、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特点 3、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4、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 5、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五)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1、构成要件的时间、地点、方法 2、作为量刑情节的时间、地点、方法
八、犯罪主体
(一)犯罪主体概述 1、犯罪主体的定义 2、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二)刑事责任能力 1、刑事责任能力的定义和内容 2 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三)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 1、刑事责任年龄 2、精神障碍 3、生理醉酒 4、重大生理缺陷
(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1、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定义 2、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类型 3、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
(五)单位犯罪 1、单位犯罪定义 2、单位犯罪的主要特征 3、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九、犯罪主观方面
(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二)犯罪故意 1、犯罪故意的定义 2、犯罪故意的类型
(三)犯罪过失 1、犯罪过失的定义 2、犯罪过失的类型
(四)意外事件
(五)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1、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定义 2、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
(六)刑法中的认识错误 1、法律认识错误 2、事实认识错误
十、刑法中的正当行为
(一)正当防卫 1、正当防卫的定义和条件 2、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二)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定义和条件。
2、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3、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要区别
(三)刑法中的其他正当行为 1、法令行为 2、正当业务行为 3、自救行为 7 4、被害人承诺的损害行为 5、义务冲突 6、自损行为
十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一)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 1、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的定义 2、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二)犯罪既遂 1、犯罪即遂的定义 2、犯罪既遂的类型
(三)犯罪预备 1、犯罪预备的定义和特征。
2、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 3、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 4、犯罪预备的处罚
(四)犯罪未遂 1、犯罪未遂的定义和特征 2、犯罪未遂的类型 3、犯罪未遂的处罚
(五)犯罪中止 1、犯罪中止的定义和特征 2、犯罪中止的类型 3、犯罪中止的处罚
十二、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概述 1、共同犯罪的定义 2、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1、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 2、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3、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 4、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共同犯罪
(三)共同犯罪人的分类 1、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2、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十三、罪数
(一)罪数的认定标准
(二)一罪的分类 1、实质的一罪 2、法定的一罪 3、处断的一罪
(三)数罪的分类
十四、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一)刑罚的体系 1、刑罚体系的定义 2、刑罚方法的分类
(二)主刑 1、管制 2、拘役 3、有期徒刑 4、无期徒刑 5、死刑
(三)附加刑 1、罚金 2、剥夺政治权利 3、没收财产 4、驱逐出境
十五、刑罚裁量制度
(一)刑罚裁量概述 1、刑罚裁量的定义 2、刑罚裁量的特征 3、刑罚裁量的一般原则 4、刑罚裁量情节
(二)累犯 1、累犯的定义 2、一般累犯 3、特别累犯
(三)自首、坦白和立功 1、自首 2、坦白 3、立功
(四)缓刑 1、缓刑的定义 2、缓刑的适用 3、对缓刑犯的最终处理
(五)数罪并罚 1、数罪并罚的定义和特征 2、数罪并罚的原则 3、数罪并罚的具体适用
十六、刑罚执行
(一)刑罚执行概述 1、刑罚执行的定义 2、刑罚执行的特征
(二)减刑 1、减刑的定义 2、减刑的条件 3、减刑以后刑期的计算 4、减刑的程序
(三)假释 1、假释的定义 2、假释的条件 3、假释的考验期限及考察内容 4、假释的法律后果 5、假释的程序
十七、刑罚消灭制度
(一)刑罚消灭概述 1、刑罚消灭的定义 2、刑罚消灭的原因
(二)时效 1、时效的定义 2、追诉时效的期限 3、追诉时效的起算 4、追诉时效的延长
十八、刑法分论概述
(一)刑法分则体系 1、刑法分则体系的定义和意义 2、犯罪的分类和依据(二)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 1、罪名 2、罪状 3、法定刑
(三)法条竞合 1、法条竞合的定义 2、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
十九、危害国家安全罪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二)危害国家安全罪中的主要犯罪
二十、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主要犯罪
二十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概述 2、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的主要犯罪
(二)走私罪 1、走私罪概述 2、走私罪中的主要犯罪
(三)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1、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概述2、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中的主要犯罪
(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1、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概述 2、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中的主要犯罪
(五)金融诈骗罪 1、金融诈骗罪概述 2、金融诈骗罪中的主要犯罪
(六)危害税收征管罪 1、危害税收征管罪概述 2、危害税收征管罪中的主要犯罪
(七)侵犯知识产权罪 1、侵犯知识产权罪概述 2、侵犯知识产权罪中的主要犯罪
(八)扰乱市场秩序罪 1、扰乱市场秩序罪概述 2、扰乱市场秩序罪中的主要犯
罪
二十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主要犯罪
二十三、侵犯财产罪
(一)侵犯财产罪概述
(二)侵犯财产罪中的主要犯罪
二十四、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一)扰乱公共秩序罪 1、扰乱公共秩序罪概述 2、扰乱公共秩序罪中的主要犯罪
(二)妨害司法罪 1、妨害司法罪概述 2、妨害司法罪中的主要犯罪
(三)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1、妨害国(边)境管理罪概述 2、妨害国(边)境管理罪中的主要犯罪
(四)妨害文物罪 1、妨害文物罪概述 2、妨害文物罪中的主要犯罪
(五)危害公共卫生罪 1、危害公共卫生罪概述 2、危害公共卫生罪中的主要犯罪
(六)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1、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概述 2、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的主要犯罪
(七)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概述
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中的主要犯罪
(八)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1、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概述 2、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中的主要犯罪
(九)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1、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概述 2、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中的主要犯罪
二十五、贪污贿赂罪
(一)贪污贿赂罪概述
(二)贪污贿赂罪中的主要犯罪
二十六、渎职罪
(一)渎职罪概述
(二)渎职罪中的主要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