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地地名的由来
山东省各市名字的来源
山东省各市名字的来源山东省及各市、县、区地名的由来一、山东省省名由来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两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称。
明初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
清初设置山东省,自此,"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二、济南市市名由来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
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
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
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长清区。
章丘市公元556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
596年,改称为章丘县。
1992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
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年改为商河县三、青岛市市名由来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
山东各地地名的由来
济南市市名由来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
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
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
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长清区。
章丘市公元556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
596年,改称为章丘县。
1992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
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年改为商河县青岛市市名由来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
因位于青岛市市区的南端,故名市南区。
市北区清属即墨县仁化乡,为青岛市辖区之一。
境域变化多次,因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北部而得名。
四方区四方区建于1951年,沿用原四方村之名。
李沧区1994年,青岛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后设立。
由原沧口区的8个街道办事处、1个乡和原崂山区的李村镇(崂山区政府所在地)合并后设置。
黄岛区197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黄岛划归青岛市,为黄岛区。
因地处黄岛而得名。
山东十七地市政府驻地,历史上曾经的名字,多数尘封已久(上)
山东十七地市政府驻地,历史上曾经的名字,多数尘封已久(上)山东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的东部,濒临渤海黄海,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孔孟之乡。
山东人在全国其他地方都是公认的口碑第一名,这个毫无争议。
山东现在的行政区划是一共十七个地市,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十七地市市政府所在地(下面圆点标注)的历史名称沿革,顺序按照车牌字母顺序。
A 济南(历下区)春秋战国齐国泺[luò]邑。
秦代济北郡。
汉代青州济南郡或济南国。
魏晋仍是济南郡,期间曾属刘宋侨治冀州。
北魏时期齐郡。
隋代先后属齐州和齐郡。
唐代先后属河南道齐州,临淄郡,济南郡,齐州。
北宋属京东路齐州,济南府。
金代仍属山东东路济南府。
元代属济南路。
明代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
B 青岛(市南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即墨邑。
秦代属胶东郡不其县。
西汉属徐州刺史琅琊郡不其县。
东汉和曹魏属青州刺史东莱郡不其县。
晋代至南北朝前期属青州长广郡不其县。
南北朝后期属光州长广郡不其县。
唐代属河南道莱州即墨县。
北宋属京东路莱州即墨县。
金代属山东东路莱州即墨县。
元代属山东宣慰司胶西州即墨县。
明代属山东布政使司莱州府即墨县。
C 淄博(张店区)春秋战国属齐国昌国邑。
秦代属齐郡昌国县。
西汉属青州齐郡昌国县。
东汉和曹魏属青州临淄郡昌国县。
晋代南北朝时期属青州齐郡昌国县。
唐属河南道淄州淄川县或长山县。
北宋属京东路淄州淄川县或长山县。
金代属山东东路淄州淄川县或长山县。
元代属山东宣慰司般[pán]阳府路。
明代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淄川县或长山县。
D 枣庄(薛城区)春秋战国属齐国薛邑。
秦代属薛郡薛县。
两汉魏晋先后属兖州鲁国薛县和兖州鲁郡薛县。
南北朝属徐州琅琊郡永兴县。
唐属河南道沂州承县。
北宋属京东路沂州承县。
金代属山东西路邳州承县。
元代属山东宣慰司益都路峄[yì]州。
明代属山东布政使兖州府峄县。
E 东营(东营区,因海岸线变迁考虑距离最近的地点)春秋战国属齐国。
秦代属齐郡。
西汉属青州千乘郡琅槐县和湿沃县。
山东各地地名的由来
山东地名由来
山东省及各市、县、区地名的由来一、山东省省名由来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两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称。
明初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
清初设置山东省,自此,"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二、济南市市名由来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
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
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 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
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长清区。
章丘市公元556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
596年,改称为章丘县。
1992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
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年改为商河县三、青岛市市名由来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
因位于青岛市市区的南端,故名市南区。
山东地名由来
XX及各市、县、区地名的由来一、xx 省名由来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两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称。
明初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
清初设置山东省,自此,"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二、XX 市名由来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公元前16 年设立济南国。
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
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XX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 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153 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 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
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XX。
章丘市公元556 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
596 年,改称为章丘县。
1992 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 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 年)改称平阴县。
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 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 年改为商河县三、xx 市名由来以古代渔村XX得名。
XX地区昔称胶XX。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1949 年6 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 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 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
山东各地地名的由来
山东各地地名地由来济南济南因城在古济水之南故名济南.济南自古有七十二泉,因而被称为泉城!青岛最早以地名见诸文献是在明代.明万历年间,即墨县令许铤在《地方事宜议》中称:“本县东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即青岛)、曰福(即大福岛)......”当时青岛、大福岛等均属即墨县辖.这里“岛之可人居者”,不是指前海中无人居住地“小青岛”,而是指陆地村镇地称谓,一直沿用到清代.年德占青岛后,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因范围包括胶州湾一带,整个租借地称“胶澳”.民间俗称“大青府”.年,德皇令租借地地市区称为青岛.年全区域称青岛市.威海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至明、清,现威海地基本以文登为中心,隶属随朝代更替而变化.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威海即由此而来.年,威海卫被英国强租,年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潍坊潍坊地\"潍\"字,是潍坊东边地一条河:潍河.\"坊\"一个区域性地地带:山东半岛昌潍平原.潍坊以前也叫鸢都,“鸢”指风筝,烟台据明史记载: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加强海防军事建设防止海上倭寇不断侵扰,朱元璋准奏批建宁海卫(今牟平区)\"奇山守御千户所\",这是烟台境内最早地发祥地,时比北京年(明永乐十八年)建成地\"紫禁城\"还要早年,可以说奇山所城有着古老地悠久历史.在建\"奇山守御千户所\"地同时,于其北山(今烟台山)顶设建\"狼烟墩台\",被土人(当地人)称为\"烟台\",并被传为烟台地始源.对此,有二点疑论:一是至今还没发现依此定为烟台始源地石刻和文字资料;二是当时\"狼烟墩台\"在全国沿海边疆遍地设建,总不能千篇一律地全称为\"烟台\",那样恐怕\"烟台\"岂不各地皆是,看来只是推论而说.淄博有人说是淄川与博山各取一字.淄博是由五区三县组合而成地名称,正所谓到了淄博却找不到淄博,成为外地人到淄博后遇到地怪现象.年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地区名称之始.九月撤销,年月二次成立,月又撤销.年三月淄博全境解放,月再次成立淄博特区.年三月改为淄博市.滨州元朝前没有滨州,但是元朝实行三县联合称作一个州,这样就沾化,蒲城,渤海,三县合称滨州,因为三县都靠海所以取“滨”命名,州治[就是州政府]在渤海县城.滨州最早是这三县地统称,当时没有实际地点,约在明朝滨州在渤海县境内建设了一个宽大新城区,因此州治迁此,就象今天我们也建设了个西城新区一样,这个城已滨州命名,从此渤海县消失.今天地滨州是六县一区地统称.泰安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五万年前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六千至四千年前,位河两岸地氏族部落创造了繁盛地\"大汶口文化\".夏商为青州、徐州之地.周代分属齐鲁.秦属济北郡、东郡.西汉初设泰山郡,隶兖州刺史部,北齐改为东平郡.隋初分属济北郡、鲁郡、琅琊郡.唐隶兖州、沂州.宋隶兖州袭庆府,隶京东西路.金天会十四年(年),设泰安军,泰安之名由此始.东营秦始皇东征胶东半岛时,曾在现在地东营驻扎修整,东大营所在地为现在地东营村,西大营所在地为现在地西营村.后胜利油田在此地会战并建市,用了东营村地名字,起名为东营市,下辖东营区等二区三县.蓬莱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干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地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蓬莱”者,“蓬草蒿莱”也.据说,蓬莱这个神山名就是这样来地.即墨这个名字早在春秋地时候就已经有了(或许更早)即墨这地方有一墨水河,而“即”地古义是边地意思,也就是说即墨这地名就是墨水河边地意思.济宁据传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能保安宁,故为济宁.巨野得名于巨野泽.巨野泽,又名大野泽.隋唐以前,这个大湖南北三百余里,东西一百余里,从现在地巨野县城北向北一直到现在梁山县北.五代以后,由于黄河屡次决口冲击,湖面被淤积,由南向北逐渐干涸,现在巨野、郓城、嘉祥及梁山南部,淤积成了平地,北部则成了梁山泊.现在湖面已退缩到梁山县城(后集)以北二十多公里处.菏泽最早鉴于《书.禹贡》:“到菏泽,被孟潴”,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是沟通古济、泗两大水系地天然湖泊.唐代更名龙池,又名九卿波;清称夏月湖;今湮.遗址在今菏泽市东三十里,以菏泽命名始于清初.据《曹州府志》记载:清“雍正十三年升为府”设伏郭县,疆域仍州之旧,死命个泽”.日照日照地由来是因为太阳出来是首先照地是那个地方,而且全天接受太阳照射地时间也比别地地方长点日照历史源远流长.夏、商时期属东夷.《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地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遗址.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公元前世纪,周灭商后,封少昊之后裔为莒国君,定都今莒县城阳.公元前年,莒国被楚所灭.;历经沧桑沿革,宋元佑二年(年)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据乾隆年间《日照县志》记载)之意,始有“日照”之名.郯城郯城县历史悠久,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地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约公元前年)为越国所灭.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建国后隶属临沂地区.寿光寿光来历跟云门山上地寿字有关,它刻于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当时正值衡王(当时住在青州,现在青州市有衡王府遗址)生日,衡王府内掌司周全为巴结上司,请来了全国最有名地石匠,在衡王府南地云门山顶地大岩石上刻了一个高米宽米地巨大寿字.工程完工那天,衡王来观看大寿字,发觉整个寿字都涂成了鲜艳地红色,惟独下边“寸”字地一点没有颜色.衡王不解,周全解释说,这要由衡王您亲自“点睛”.当衡王拿笔把这一点涂红后,这个巨大地寿字突然大放光芒,将整个青州城以及北边地土地都照亮了.衡王大悦,并命名青州以北地地方叫“寿光”招远金天会九年(年),因金代战乱,民众多流亡,为招集流亡者,使其回乡安心农耕,遂取名“招远县”.定陶古称陶丘,简称陶,西周时为曹国国都.春秋后期,曹国为宋国所灭,陶就成为了宋国地领地.在此以前地陶邑,还未能得到充分地发展,政治和经济声誉不高,并不为当时各国所注目.到了春秋战国之交,陶邑迅速发展起来,一度成为中原地区最繁荣地经济都会之一,并享有“天下之中”地盛名.芝罘因为北有北岛,形如灵芝,罘字发音可读无,为什么,据说是造字,而且上四下不,秦始皇东巡三次,死于路上,第四次没有成行!所以,第四次不成功,发福和无音!诸城说法一:境内有诸多古时县城,故名说法二:境内有诸冯村(舜地出生地),诸城由此得名.诸葛亮先祖姓葛,居于诸城,后迁莒县为使后辈不忘故地,故在姓前加以诸字,这便是“诸葛”一姓地由来.兖州古九州之一,有余年地历史,历代均为郡,府地治所,是有“九州通衢,齐鲁之咽喉”之美誉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重镇.“兖”字在古文字中是“端信”地意思.新泰三国鼎立,新泰在魏境.魏沿置东平阳县,仍属兖州泰山郡.晋朝代魏后,羊祜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表改平阳为新泰县,属泰山郡.自此开始出现新泰之名,并一直沿用至今.肥城肥城历史悠久,也是革命老区.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肥城县,至今已有多年地历史.肥城有着丰富地历史文化,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地家乡,商圣范蠡最后地定居之地.东平东平,古称东原.唐虞夏商时期属徐州.“东原底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临沂市市县区名称地由来临沂,以临近沂河而得名.清雍正十二年(年)升沂州为沂州府,年撤沂州府设兰山县;年兰山县改称临沂县.年月设地级临沂市.兰山区因现境域历史上属兰山县而得名.年县级临沂市撤消设兰山区.罗庄区年设立罗庄区,以区政府驻地村得名.明永乐年间(公元年)罗姓人在此定居成村,因地面多泉,遂命村名为罗泉庄,后更为罗家庄,今简称罗庄.河东区年月设立县级行政区,隶属临沂市.因位于沂河东岸故称河东区.沂南县因在沂水县之南而得名.年置南沂蒙县,年改称沂南县.沂水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年)改东安县为沂水县,因沂河流经境内而得名.莒南县年月,析原莒县南部地域成县,故名莒南县.临沭县唐武德四年(公元年)置县,因辖区地跨沭河,故以濒临沭河而得名.郯城县郯城,因郯国都邑古城而得名.秦置郯县,汉代因之.后并入临沂,元末复置.苍山县年月,赵博县东部析置为县,为纪念年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地“苍山暴动”而得名.费县费县,史称古,因春秋时为鲁国大夫季友地私邑——邑,公元前年建县,故得名费县.平邑县年月日,费县改称平邑县(温河县改称费县),因县政府驻地平邑而得名.蒙阴县西汉初设蒙阴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
济南的由来和典故
济南的由来和典故一、济南的地理位置济南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省会城市。
它地处渤海湾和黄河之间,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
二、济南古城的历史1. 远古时期的济南根据考古发现,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济南地区就有人类聚居。
当时的居民以狩猎、捕鱼和采集为生,过着简单的原始生活。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济南春秋战国时期,济南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据史书记载,济南是齐国的都城,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较大的繁荣。
3. 历代王朝的治理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迭,济南逐渐成为各个王朝的重要地方。
在西汉时期,济南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多次受到战火的摧残。
唐代和宋代,济南逐渐恢复了繁荣,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
4. 文化名城的兴起明代以后,济南逐渐成为一个文化名城。
明代的文化繁荣为济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清代的《济南府志》更是对济南的历史、地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这些文化的积淀使得济南成为山东省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三、济南的典故与传说1. 泉城之名的由来济南被誉为“泉城”,得名于其丰富的泉水资源。
据传说,远古时期,大禹治水时曾驻足于济南地区,他用巨斧开山,让泉水涌流而出,从而形成了济南的丰富泉水。
因此,济南被誉为泉城。
2. 激流勇进的故事济南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叫做“激流勇进”。
相传,在古代,济南河道曾被沉睡的龙所阻塞,导致水流湍急汹涌,无法通行。
一位名叫大禹的年轻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毅然跳入激流中,斩断了龙的脑袋,解除了水患。
大禹的勇敢行为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一段传世佳话。
3. 历史名人的传说济南是一个历史名人辈出的地方,有许多与历史名人相关的传说。
比如,相传古代哲学家孟子曾在济南演讲,他的言论和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又如,明代文学家杨慎矜被誉为“汉代杂剧之祖”,他在济南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
四、济南的名胜古迹1. 大明湖大明湖是济南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山东各地地名的由来
的\"紫禁城\"还要早22年,可以说奇山所城有着古老的悠久历史。在建\"奇山守御千户所\"的同时,于其北山(今
烟台山)顶设建\"狼烟墩台\",被土人(当地人)称为\"烟台\",并被传为烟台的始源。对此,有二点疑论:
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
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
灭。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
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
一是
至今还没发现依此定为烟台始源的石刻和文字资料;二是当时\"狼烟墩台\"在全国沿海边疆遍地设建,总不能千
篇一律的全称为\"烟台\",那样恐怕\"烟台\"岂不各地皆是,看来只是推论而说。
xx
有人说是淄川与博山各取一字。淄博是由五区三县组合而成的名称,正所谓到了淄博却找不到淄博,成为
外地人到淄博后遇到的怪现象。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地区名称之始。九月撤销,1946
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后,封少昊之后裔为莒国君,定都今莒县城阳。公元前
431年,莒国被楚所灭。;历经沧桑沿革,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
(据乾隆年间《日照县志》记载)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二)2024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二)引言:山东地名是中国地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
在上一篇文档《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一)》中,我们介绍了齐鲁文化的起源和特点。
本文将继续解读山东地名中蕴藏的齐鲁文化内涵,从历史、建筑、人物等方面深入探讨,以期更全面地了解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
正文:一、历史渊源1. 双石山:山东地名中的“双石山”常见于临淄一带,这里的“双石”指的是泰山与黄山。
这一地名反映了山东人民对于泰山和黄山两大名山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2. 博山:博山地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名人孔子。
据传孔子曾在此地“论艺五博”,留下了博学多才的传统。
3. 燕山:燕山地名出现在山东多个地点,燕山是山东人心目中的神山,一直被誉为山东乃至中国的精神象征。
4. 吕剧坛:吕剧是山东地方戏曲的代表之一,吕剧坛地名常见于山东各地。
这一地名体现了山东人民对于吕剧文化的喜爱和崇尚。
5. 无为山:无为山地名多见于寿光一带,寓意着山东人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无为而治的境地,追求宁静、淡泊的生活理念。
二、建筑文化1. 孔庙:山东地名中的“孔庙”多见于曲阜一带,这是供奉孔子和儒家圣贤的庙宇。
孔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地位和影响力。
2. 国殇墓:国殇墓地名多见于山东各地,这些墓地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
国殇墓代表着山东人民对于英勇烈士的崇敬和铭记。
3. 大明湖:大明湖是济南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山东著名的人工湖。
大明湖的地名源自明代,体现了山东人民对于历史的传承和保护。
4. 历山石窟:历山石窟是山东历城区的一处古代石窟,代表了山东的佛教文化。
历山石窟中雕刻的佛像和壁画在艺术上独具特色,表达了山东人民对于宗教信仰的虔诚和热爱。
5. 五岳庙:五岳庙是供奉中国五岳山神的庙宇,山东地名中的五岳庙多见于泰安一带。
这些庙宇体现了山东人民对于泰山作为中华五岳之首的敬仰和崇拜。
三、人物传承1. 汉武帝:汉武帝是汉朝的皇帝,出生于山东博山。
(完整word)山东省地名由来
山东省地名由来山东省地名由来摘自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牛汝辰)山东省(Shandong Sheng)简称鲁.在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古之所谓山东,泛指崤山、函谷关以东,或指太行山以东。
金设山东东、西二路,山东始为政区之名,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及江苏淮北地区。
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为山东省。
1济南市(Ji’nan Shi)位于东经117.0°,北纬36.6°,在山东省中西部.战国为齐历下邑。
汉置历城县,1930年设济南市,因其地处济河南岸,故名。
黄河即今大青河,原为济水故道。
章丘市(Zhangqiu Shi)位于东经117.5°,北纬36.7°,在山东省中西部,黄河南岸。
隋置章丘县。
据《三齐记》:章亥妾溺死葬此,谓之章邱。
一说是齐匡章子之墓。
据《尔雅》:谓邱顶上平正者名章邱,章亦平也,1992年设市。
长清县(Changqing Xian)位于东经116.7°,北纬36.5°,在山东省中西部。
汉置卢县,隋初为长清镇,隋改长清县,因境内清水河而得名.平阴县(Pingyin Xian)位于东经116.4°,北纬36.3°,在山东省西部,北临黄河.隋大业年间置干阴县。
因春秋平阴邑而得名,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据《平阴县志》:“禹贡东原底干,而邑在东原之阴”,故名平阴。
济阳县(Jiyang Xian)位于东经117.2°,北纬36.9°,在山东省西北部,南临黄河。
金置济阳县。
因在济水之北,故名。
商河县(Shanghe Xian)位于东经117.1°,北纬37.3°,在山东省西北部,南临徒骇河。
隋置滳河县,宋改名为商河县。
河在县南,故名.2青岛市(Qingdao Shi)位于东经120.3°,北纬36.0°,在山东省东部,西临胶州湾,东南临黄海.1929年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青岛市.据《胶澳志》:“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蒨”,故名青岛。
山东各地地名由来
山东各地地名由来个人能力和手头资料有限,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诸位指正。
济南市:齐置泺(趵突泉)邑,后改历(千佛山)下。
汉改济南,因地处古济水之南得名。
市中区 |因地处市区中心,得名市中区。
历下区 |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天桥区 |辖区内横跨胶济、津浦两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槐荫区 |因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得名为槐荫区。
历城区|汉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而得名,1古县治今属历下区。
长清区 |长清因境内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
章丘市 |由于境内有座章丘山(现女郎山)而以山命名。
平阴县|因地处古东原之阴,东原砥平,又居古济水之阴,故名平阴。
济阳县 |因县在济水之北而得名,金天会七年置济阳县。
商河县|隋置滳河县,因有滳河水流经得名。
宋(1086年)改为商河县。
青岛市:得名于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故名。
市南区 |位于青岛市市区南端,故名市南区市北区 |因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北部而得名四方区 |沿用境内原四方村之名。
李沧区|1994年4月,将原沧口区8个街道办事处和楼山乡与原崂山区李村镇张村河以北区域合并,设李沧区。
崂山区 |以境内的崂山而命名。
城阳区 |因处在古代不其城南,即城之阳而得名。
黄岛区 |因地处黄岛而得名。
胶南市 |因在原胶县南部而得名。
胶州市 |因胶水“水色如胶”而得名。
平度市|道光年间《重修平度志》记载:“通志引说苑闾邱先生对齐宣王愿选良吏平法度”故亦无确切定义。
莱西市 |:因地处莱阳之西而得名。
即墨市 |因古城坐落在墨水之滨而得名淄博市:得名于境内淄川和博山张店区|古称黄桑店。
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遐迩闻名。
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
临淄区 |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淄川区 |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博山区|其一,境内多山山,故名;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名。
周村区|战国前,因地处丘陵、平原的交接处,故名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
山东各个地级市别称,你知道吗
山东各个地级市别称,你知道吗1.济南,别称泉城,齐州泉城,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齐州,隋朝时曾改济南为齐州;济南,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
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
2.青岛,别称岛城、琴岛、郊澳青岛,青岛市市名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
青岛市专名“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3.潍坊,古称“潍州”、“潍县”,又名鸢都鸢都,潍坊是风筝之都;潍坊,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以潍城、坊子为基础建潍坊特别市,取潍城、坊子首字命名。
4.淄博,别称淄州淄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淄州,治贝丘县;淄博,“淄博”作为地域名称,是随着淄川、博山两地煤矿开发于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的;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中共鲁中区党委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作为政区名称之始。
5.烟台,别称港城、登州、东莱、芝罘港城,因烟台是港口城市;登州,古代曾称登州;东莱,本来为龙口市古称,现在也用于烟台别称;芝罘,烟台境内古有芝罘岛。
“芝”即灵芝,芝罘岛的形状,像一株巨大的灵芝;“罘”是屏障的意思。
芝罘岛横卧在黄海之中,好像一道天然屏障,护卫着大陆的沃土。
也就是说这个岛有“灵芝”一样的形状,有“罘”一样的作用,因此称之为“芝罘岛”;烟台,名字源于烟台山。
明史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为加强海防,防止海上倭寇侵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特批建宁海卫(今牟平区)'奇山守御千户所',同时在千户所的北山山顶修建了'狼烟墩台',用来烽火狼烟做为军事通讯工程。
烽火台建成后被当地人土称为'烟台',北山称烟台山。
6.威海,别称威海卫威海卫,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立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起源于威海卫。
山东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山东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这时,山东是一个地域性的泛称,还不是一个准确的地理概念。
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
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
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
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
古人以左为东,故又称山东为“山左”。
山东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距今约7000--4000年之间,这里先后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些文化的创造者是诸夏族和东夷族。
夏朝(约公元前21--前17世纪)建立后,“邦畿千里”,有许多方国和部落。
今山东地区基本上由人方国(东夷族)控制,著名的部落有薛(今薛城)、蕃(今滕州)、有仍(今济宁市中区)、有缗(今金乡)、三(月傻去立人)(今定陶)、顾(今鄄城)、有莘(今曹县)、有穷(今平原县)、有鬲(今德州市德城区)、过(今莱州)、寒(今潍坊市寒亭区)、斟戈(灌)氏(在寿光东北)、斟寻氏(今潍城区)、费氏(在鱼台)、缯(今在峄城)、杞氏(今安丘)、观氏(今莘县)等。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早期曾以今山东西南部为活动中心。
商的始祖契都于蕃(今滕州),相土东都在泰山下。
以后势力向东发展,越过泗水(今泗河),山东成为其主要活动区域之一。
商初定都于亳(今属曹县),后有八次迁都,其中前两次在山东境内。
第五次由西而东迁至庇(今郓城),第六次迁到奄(今曲阜)。
商王朝的统治区域比夏代广阔,方国也进一步增多。
今山东境内的方国主要有奄、薄姑(今博兴)、诸(今诸城)、莒(今胶州)、郯、逢(今青州)、画(今临淄)、顾(今鄄城)、蜀(今泰安一带)、黎(今郓城境内)、莱(今胶东地区)、杞(今新泰)、缯(今苍山)、莘(曹县一带)、任(济宁市中区)等。
山东的旧名有多惊艳
山东的旧名有多惊艳
山东各市的旧名都是很惊艳的古名称,例如聊城旧名“东昌”,临沂旧名“琅琊”,枣庄旧名“兰陵”,莱芜旧名“嬴牟”,泰安旧名“奉高”,烟台旧名“登州”,日照旧名“海曲”,滨州旧名“惠民”。
山东临沂古称琅琊、沂州,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发祥地,早在20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沂蒙大地上创造了远古文明。
西周建城以来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地域曾长期作为徐州刺史部、琅琊郡、东海郡、沂州府等州、郡、府治所地。
琅琊名称的使用历史:
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临沂地域属琅琊郡和郯郡。
西汉时,为避汉景帝刘启名讳,启阳城更名开阳并设为开阳县。
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临沂域内的郯县为徐州治所。
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
东汉时,改琅琊郡为琅琊国,光武帝子刘京将琅琊国迁都开阳,自此开阳称琅琊。
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东安郡和城阳国。
三国时期,开阳一直作为琅琊国国都,封有琅琊王。
临沂地域属魏国。
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国、东莞郡、泰山郡。
琅琊阳都的琅琊诸葛氏族人分辅三国,其家族文化成
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一下雪,各地古称有多美!淄博成了淄州、临沂成了琅琊,枣庄成了兰陵,那些古称怎么来的?
山东一下雪,各地古称有多美!淄博成了淄州、临沂成了琅琊,枣庄成了兰陵,那些古称怎么来的?如果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西安就成了长安,南京就成了金陵。
如果站在高处,遥望这些城市,雪中的城市仿佛洗尽铅华般地纯净,如同穿越一般,恍惚间回到了从前。
鲁迅先生在散文《雪》中对比南方和北方的雪时说:“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确实,北方的雪一旦飘起来,整个城市变得宁静而诗意,行走在那些古城和古建筑下,城市中最本质的雍容显得格外悠远,那深深庭院重重朱门,宛若世间的古韵踏着雪片而来,所有的喧嚣渐渐远去,是一场雪,让我们所在的城市回归了她原来的面貌。
山东一下雪,你的城市成了什么?山东一下雪,淄博就成了淄州,济南就成了济州、青岛就成了琴岛、临沂就成了琅琊、枣庄就成了兰陵、德州就成了安得、滨州就成了惠民、聊城就成了东昌、东营就成了乐安、泰安就成了博邑、济宁就成了济州、菏泽就成了曹州、潍坊就成了潍州、烟台就成了东莱、威海就成了不夜、日照就成了海曲。
山东那些古称怎么来的?1、淄博古称淄州淄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贝丘县(后改为淄川县,即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
大业初省。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
仍治淄川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邹平、高青、淄博及桓台、博兴部分地。
天宝元年(742年)改置为淄川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淄州。
元中统五年(1264年)升为淄州路。
2、济南古称齐州济南于北魏、隋、唐三朝时称齐州。
北魏皇兴三年(469)改冀州置,治所在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
以地为齐国故地为名。
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淄博、长清、齐河、禹城、临邑、济阳、邹平、章丘、桓台等市县地。
隋大业初改齐郡。
唐武德元年(618)复改齐州。
天宝元年(742)改临淄郡,五年(746)改济南郡。
乾元元年(758)复改齐州。
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为济南府。
3、青岛古称琴岛据《琴岛诗话》载:“取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风徐来,波音铮铮如琴声之故”。
济南的由来和典故
济南的由来和典故济南,又称“泉城”,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济南的由来和典故丰富多样,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故事和传说。
济南的名称源于古代的一个典故。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神农的皇帝,他曾亲自下凡巡视大地。
当他来到济南这片土地时,看到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决定留下来居住。
他在这里开辟田地,种植五谷杂粮,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粮食。
由于他身患疾病,每天需要饮用仙草的汁液才能维持生命。
于是,他命令手下的百姓在济南的泉水旁种植了大量的仙草,并开凿了泉眼,确保泉水的持续流动。
这个泉眼就是后来的“趵突泉”,而济南也因此得名。
济南的泉水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所在。
据统计,济南市内有72个大中小泉眼,泉水总量达到600多万立方米,占全国泉水总量的1/4。
这些泉水不仅滋润了济南的土地,也成为了城市的象征。
每年春天,济南市民都会举行盛大的泉水节,庆祝泉水的丰富和济南的发展。
除了泉水,济南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和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千年古刹——大明寺。
大明寺创建于公元527年,是中国佛教南宗禅宗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济南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
寺内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和历代名画,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济南还是中国的五岳之一——泰山的所在地。
泰山位于济南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
每年有无数的游客慕名而来,登上泰山的巅峰,感受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济南的发展离不开这座城市勤劳智慧的人民。
济南人民勤劳朴实,热爱生活,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济南的繁荣和发展,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数的传奇和故事。
济南的由来和典故丰富多样,每一个故事都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济南的泉水、古刹和名山,都是这座城市的瑰宝,也是济南人民骄傲的象征。
而济南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则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温暖!。
济南的由来和典故
济南的由来和典故
1,最早的从商周时期,济南就出现了,只不过不是这个名字,后来进入春秋,齐国拥有了济南。
进入战国以后,由于七雄争霸,济南慢慢地成为了齐国的邑。
而秦始皇统一后,根据郡县制,济南成为了一个郡。
到了汉朝后,济南郡真正有了名字,从汉武帝到汉文帝,济南郡改成了济南国,成为了后续朝代的统一说法了。
2,北宋以后,随着文化经济的繁荣,济南府应运而生了,不过规模随着后续的元朝,明朝,甚至是到了清朝后,不断完善。
随着清朝的没落,19世纪初期,济南府又改名了济南道,1929年经过北伐以后,济南市正式产生,一直延续到现在了。
3,从我的看法来说,济南的名字要比济阴更好听一些,何况泰山就在济南的南边,这样两者在一起也比较和谐,民间对于文字的象征意义,还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济南的名字,更符合大多数人的选择。
4,现在济南成为了山东的名片,不仅仅名字上面的称呼,更是省会城市了,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济南,如今更是好客山东的一道风景。
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也是让济南的泉水文化,山景文化,吸引着省内外的朋友来游玩。
其实,一个城市的名字如同我们的姓名一样,有了灵魂,有了律动,每
一个在济南打拼的人,都在为了这个城市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各地地名的由来济南济南因城在古济水之南故名济南。
济南自古有七十二泉,因而被称为泉城!青岛最早以地名见诸文献是在明代。
明万历年间,即墨县令许铤在《地方事宜议》中称:“本县东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即青岛)、曰福(即大福岛)......”当时青岛、大福岛等均属即墨县辖。
这里“岛之可人居者”,不是指前海中无人居住的“小青岛”,而是指陆地村镇的称谓,一直沿用到清代。
1897年德占青岛后,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因范围包括胶州湾一带,整个租借地称“胶澳”。
民间俗称“大青府”。
1899年,德皇令租借地的市区称为青岛。
1929年全区域称青岛市。
威海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
夏、商至明、清,现威海地基本以文登为中心,隶属随朝代更替而变化。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威海即由此而来。
1898年,威海卫被英国强租,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
潍坊潍坊的\"潍\"字,是潍坊东边的一条河:潍河.\"坊\"一个区域性的地带:山东半岛昌潍平原.潍坊以前也叫鸢都,“鸢”指风筝,烟台据明史记载: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加强海防军事建设防止海上倭寇不断侵扰,朱元璋准奏批建宁海卫(今牟平区)\"奇山守御千户所\",这是烟台境内最早的发祥地,时比北京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的\"紫禁城\"还要早22年,可以说奇山所城有着古老的悠久历史。
在建\"奇山守御千户所\"的同时,于其北山(今烟台山)顶设建\"狼烟墩台\",被土人(当地人)称为\"烟台\",并被传为烟台的始源。
对此,有二点疑论:一是至今还没发现依此定为烟台始源的石刻和文字资料;二是当时\"狼烟墩台\"在全国沿海边疆遍地设建,总不能千篇一律的全称为\"烟台\",那样恐怕\"烟台\"岂不各地皆是,看来只是推论而说。
淄博有人说是淄川与博山各取一字。
淄博是由五区三县组合而成的名称,正所谓到了淄博却找不到淄博,成为外地人到淄博后遇到的怪现象。
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地区名称之始。
九月撤销,1946年1月二次成立,7月又撤销。
1948年三月淄博全境解放,8月再次成立淄博特区。
1955年三月改为淄博市。
滨州元朝前没有滨州,但是元朝实行三县联合称作一个州,这样就沾化,蒲城,渤海,三县合称滨州,因为三县都靠海所以取“滨”命名,州治[就是州政府]在渤海县城。
滨州最早是这三县的统称,当时没有实际地点,约在明朝滨州在渤海县境内建设了一个宽大新城区,因此州治迁此,就象今天我们也建设了个西城新区一样,这个城已滨州命名,从此渤海县消失。
今天的滨州是六县一区的统称。
泰安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
五万年前已有人类生息繁衍。
六千至四千年前,位河两岸的氏族部落创造了繁盛的\"大汶口文化\"。
夏商为青州、徐州之地。
周代分属齐鲁。
秦属济北郡、东郡。
西汉初设泰山郡,隶兖州刺史部,北齐改为东平郡。
隋初分属济北郡、鲁郡、琅琊郡。
唐隶兖州、沂州。
宋隶兖州袭庆府,隶京东西路。
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设泰安军,泰安之名由此始。
东营秦始皇东征胶东半岛时,曾在现在的东营驻扎修整,东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东营村,西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西营村。
后胜利油田在此地会战并建市,用了东营村的名字,起名为东营市,下辖东营区等二区三县。
蓬莱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干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
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
”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
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
“蓬莱”者,“蓬草蒿莱”也。
据说,蓬莱这个神山名就是这样来的。
即墨这个名字早在春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或许更早)即墨这地方有一墨水河,而“即”的古义是边的意思,也就是说即墨这地名就是墨水河边的意思。
济宁据传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能保安宁,故为济宁。
巨野得名于巨野泽。
巨野泽,又名大野泽。
隋唐以前,这个大湖南北三百余里,东西一百余里,从现在的巨野县城北向北一直到现在梁山县北。
五代以后,由于黄河屡次决口冲击,湖面被淤积,由南向北逐渐干涸,现在巨野、郓城、嘉祥及梁山南部,淤积成了平地,北部则成了梁山泊。
现在湖面已退缩到梁山县城(后集)以北二十多公里处。
菏泽最早鉴于《书.禹贡》:“到菏泽,被孟潴”,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是沟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
唐代更名龙池,又名九卿波;清称夏月湖;今湮。
遗址在今菏泽市东三十里,以菏泽命名始于清初。
据《曹州府志》记载:清“雍正十三年升为府”设伏郭县,疆域仍州之旧,死命个泽”。
日照日照的由来是因为太阳出来是首先照的是那个地方,而且全天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也比别的地方长点日照历史源远流长。
夏、商时期属东夷。
《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
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遗址。
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
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后,封少昊之后裔为莒国君,定都今莒县城阳。
公元前431年,莒国被楚所灭。
;历经沧桑沿革,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据乾隆年间《日照县志》记载)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郯城郯城县历史悠久,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
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
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
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
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
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
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
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
建国后隶属临沂地区。
寿光寿光来历跟云门山上的寿字有关,它刻于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当时正值衡王(当时住在青州,现在青州市有衡王府遗址)生日,衡王府内掌司周全为巴结上司,请来了全国最有名的石匠,在衡王府南的云门山顶的大岩石上刻了一个高7.5米宽3.5米的巨大寿字。
工程完工那天,衡王来观看大寿字,发觉整个寿字都涂成了鲜艳的红色,惟独下边“寸”字的一点没有颜色。
衡王不解,周全解释说,这要由衡王您亲自“点睛”。
当衡王拿笔把这一点涂红后,这个巨大的寿字突然大放光芒,将整个青州城以及北边的土地都照亮了。
衡王大悦,并命名青州以北的地方叫“寿光”招远金天会九年(1131年),因金代战乱,民众多流亡,为招集流亡者,使其回乡安心农耕,遂取名“招远县”。
定陶古称陶丘,简称陶,西周时为曹国国都。
春秋后期,曹国为宋国所灭,陶就成为了宋国的领地。
在此以前的陶邑,还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政治和经济声誉不高,并不为当时各国所注目。
到了春秋战国之交,陶邑迅速发展起来,一度成为中原地区最繁荣的经济都会之一,并享有“天下之中”的盛名。
芝罘因为北有北岛,形如灵芝,罘字发音可读无,为什么,据说是造字,而且上四下不,秦始皇东巡三次,死于路上,第四次没有成行!所以,第四次不成功,发福和无音!诸城说法一:境内有诸多古时县城,故名说法二:境内有诸冯村(舜的出生地),诸城由此得名。
诸葛亮先祖姓葛,居于诸城,后迁莒县为使后辈不忘故地,故在姓前加以诸字,这便是“诸葛”一姓的由来。
兖州古九州之一,有4000余年的历史,历代均为郡,府的治所,是有“九州通衢,齐鲁之咽喉”之美誉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镇。
“兖”字在古文字中是“端信”的意思。
新泰三国鼎立,新泰在魏境。
魏沿置东平阳县,仍属兖州泰山郡。
晋朝代魏后,羊祜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表改平阳为新泰县,属泰山郡。
自此开始出现新泰之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肥城肥城历史悠久,也是革命老区。
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
西汉初设置肥城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肥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
东平东平,古称东原。
唐虞夏商时期属徐州。
“东原底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
临沂市市县区名称的由来临沂,以临近沂河而得名。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沂州府,1913年撤沂州府设兰山县;1914年兰山县改称临沂县。
1994年12月设地级临沂市。
兰山区因现境域历史上属兰山县而得名。
1994年县级临沂市撤消设兰山区。
罗庄区1994年设立罗庄区,以区政府驻地村得名。
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罗姓人在此定居成村,因地面多泉,遂命村名为罗泉庄,后更为罗家庄,今简称罗庄。
河东区1994年12月设立县级行政区,隶属临沂市。
因位于沂河东岸故称河东区。
沂南县因在沂水县之南而得名。
1939年置南沂蒙县,1940年改称沂南县。
沂水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东安县为沂水县,因沂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莒南县1941年1月,析原莒县南部地域成县,故名莒南县。
临沭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县,因辖区地跨沭河,故以濒临沭河而得名。
郯城县郯城,因郯国都邑古城而得名。
秦置郯县,汉代因之。
后并入临沂,元末复置。
苍山县1947年3月,赵博县东部析置为县,为纪念1933年中国共产党员领导的“苍山暴动”而得名。
费县费县,史称古,因春秋时为鲁国大夫季友的私邑——邑,公元前201年建县,故得名费县。
平邑县1946年4月19日,费县改称平邑县(温河县改称费县),因县政府驻地平邑而得名。
蒙阴县西汉初设蒙阴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