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四下语文《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合集-微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时田园杂兴》说课稿
一、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诗人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说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学会“杂”“稀”“蜻”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喜爱的思想感
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
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针对优美句子,进行想象、补充,构成美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三、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教法学法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前提。

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情感导语”,使教学主体一
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学习。

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额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

而我的学习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

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

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

第一、二句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写了“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而第三、四句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唯有”是“只有,”“日长”是“天长”,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飞来飞去。

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
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景物的描写,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有四
1、作好示范。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

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

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田园风光的美;读出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读出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让学生模仿,学会读诗。

2、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

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3、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

如何想像?第一一、二句围绕一系列景物描写,除了诗中的景物还有哪些景物,体会田园风光的美与寂静。

而第三、四句中作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衬托出村中的寂静,诗中有静,梅子和杏子的成熟,麦花和菜花的开放,诗中有动,蜻蜓和
蛱蝶在花丛中飞舞,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侧面烘托,动静结合,“无人过”写出了农民因为农事正忙早出晚归,所以没有人在外面行走。

“唯有”一词进一步写出了乡村的寂静和人们的忙碌,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诗一般的乡村生活的喜爱。

4、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

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

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再来学习另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

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