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隐球菌 和烟 曲菌 等均 有高度 抗 菌活性 。该 药几 乎不 被 肠道 吸收 , 需静 脉给 药 。血浆 蛋 白结 合 率高 , 通 可 过胎 盘屏 障 , 脊 液 的浓 度 低 , 脑 血浆 半 衰 期 为 2 h 4,
者, 尚不 宜作 为一 线药应 用 。
新 型抗 真菌 药物及 探 索合理 的抗 真菌 药物 治疗 方案
近 年来 有 了较大 的进 展 。 目前用 于治 疗深 部真 菌感
染 的药 物主 要有 4类 : 烯 类 、 嘧 啶 类 (- 胞 嘧 多 氟 5氟 啶) 吡咯类 和棘 白菌 素类 。现就 这几 类 药物及 其新 、
霉素 B。本 品 口服 后 胃肠 道 不 吸 收 , 常 用 口服 量 给 后 血药 浓度极 低 , 全 身 真 菌 感染 无 治 疗 作 用 。注 对 射用 药 肾毒 性大 , 以临床 上仅 限于局 部应 用 , 所 治疗 口咽部 、 胃肠 道 及 阴 道 真 菌 感 染 [ 1 。Ar n x公 司 oe
肾脏 清除很 慢 。临 床上 , 对某 些 严 重 的深 部 真 菌病
1 2 制霉 茵素 脂质 体 制 霉 菌 素 属 于 多烯 类 抗 真 . 菌 药 , 有广 谱抗 真菌 作用 , 具 对念 珠菌 属 的抗 菌活 性 高, 此外 新 型 隐球 菌 、 曲菌 、 毛菌 、 孢 子 菌 、 小 荚膜 组 织胞 浆 菌等 在体外 亦 对 本 品敏感 , 用 机制 同两 性 作
维普资讯
民航 医学 20 0 8年第 1 8卷第 1期
深 部 真菌 感 染 治疗 药 物 的研 究进 展
穆 英 ( 民航总医院 , 北京 102) 00 5
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4h 3h ; 0 和 5 t 与两 性霉 素 B对照 研究证 实 , 两 药的有效率相等 。 当曲霉病急性发作时 , 但 还需 先用 两性霉 素 B 然后改用伊曲康唑维持 治疗 , , 非急性曲霉病 可开始 即用伊 曲康唑。它为不危 及生命 的组织 胞浆 菌病 和芽生 菌病等 的首选 药, 对轻、 中度 的组织胞浆菌病可作为长期 支持 疗法的辅助 治疗 。对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曲霉 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效 , 可用于艾滋病 患者 隐球 菌病的初治 和长期维持治疗 。伊曲康唑不 良反 应明显较酮 康唑低 , 易耐受 , 良反应 为厌 患者 不 食、 恶心 、 痛 、 腹 便秘 等消化道反 应和头 痛 、 头 晕、 瘙痒等 。长 期治疗 的患者 中有 7 %发生 血 0 清转酶升高 , 停药后 多能恢复 。 但 2 . 2伏立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 ,其作 用机理是通过 抑制真菌细胞 色素 P 5 4 0介导 的 1a固醇去 甲基 作用 ,阻断麦角 固醇 生物合 成 4 这一关键步骤发挥药效 。其抗菌 活性 1 0~50 0 倍 于氟康唑 , 所有 曲霉 、 对 隐球 菌、 念珠菌属包 括对 氟康唑 耐药的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 菌均 有杀菌活l 。对皮炎 芽生菌 、 眭 粗球孢子菌、 巴西 副球孢子菌及 荚膜组织胞浆菌亦 具抗菌活性 。 体外 试验还 观察到对 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包括 顶孢霉 、 链格孢 菌属 、 双极 霉属 、 荚膜组织胞 浆 菌 ,其 中大 部 分 菌 株 在 伏立 康 唑 血 浓 度 为 05 2 g 1 0 ~ ¨ / 时即可被抑制。它对 耐氟康 唑的 m 念珠 菌感染 和艾滋病 患者和急性曲霉感染的免 疫功能低下 的患者均有很好 的疗效 。口服后伏 立康 唑吸收 良好迅速 ,约 1 h血药浓度 达到 —2 高峰 , 伏立康唑表现 为非线性的药代动力学 。 应 用 伏立 康 唑 负 荷剂 量 (mg g ibd或 口服 6 / v i k , 40 gQ 2 0 m 1 h初试 2次)在用药后 d 就达 到接 l 近稳态血药浓度 。伏立康唑在组织中的浓度高 于血浓度 , 高于所有敏感菌 的 MI(0 O gm ) C 1O n /1 。 主要 在肝内代谢后 被清除 ,从尿 中排 除 < %。 2 临床治疗适应 于治疗 曲霉感染 、对氟康唑耐药 的严 重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包括克柔念珠菌感 染 ;治疗足分支霉属 和链孢霉属导致的严重真 菌感染 ;亦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有严重致命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7年第5卷文题索引
( ) ( 1 5 :1 )
()() 1 :7
合 理 用 药
抗 深 部 真 菌感 染 药 物 给 药 系 统 的研 究 进 展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
伏 立 康 唑 治 疗 恶 性 血 液 病 患者 真 菌 感 染 的安 全 性 分 析 … … … … … … … … … … … … … … ( ) (8 1 :1 )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的诊 断 和 治 疗 … … … … … ( )( 1 1 :2 ) 肝 移 植 术 后 真 菌 感 染 … … … … … … … … ( )(5 1 :2 ) 浅 部 真 菌 感 染 的药 物 治 疗 … … … … … … ( ) (7 1 :2 )
原创新药 的价值 … … …… …… … …… … ( ) (0 2 :1 ) 幽门螺杆菌致病 因子与 胃黏膜屏障 … … … ( ) ( ) 3 :1
抗 心 律 失 常药 的 分类 、进 展 及 安 全 应 用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1 )
血 管 紧 张 素转 换 酶 抑 制 剂 与 血 管 紧 张 素 Ⅱ受 体拮 抗
剂在原 发性 高血 压治疗 中的临床应用 具 有依赖潜力 的药 品在 临床 的合理使 用
… … … … … … … … … … … … … … … …
( ) (5 2 :3 )
( ) ( 1 5 :1 ) ( ) ( 0 3 :1 )
… . - … … … … … … … … … … … … … … -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抗真菌药的发展史,对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抗真菌药真菌感染可分为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两种。
自从第一个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 问世以来,人类与真菌的斗争已持续了40多年。
迄今,人们在预防和治疗浅表真菌病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深部真菌病的研究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1-2]。
然而,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腹膜透析、血透和移植工作的开展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的出现,导致条件致病菌感染剧增,真菌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大幅度上升。
因此,寻求新型、高效、安全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迫在眉睫。
1 抗真菌药物的发展史[3]20世纪30年代末,从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灰黄霉素,第1个发现并被用于临床;1944年报道了唑类化合物的抗真菌作用;1960年两性霉素B被用于临床;1981年酮康唑口服制剂在美国上市,第1个烯丙胺类药物萘替芬进入临床试验;1990~1992年氟康唑和依曲康唑开始在美国使用;1993~1995年报道了第2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1995~1996年上市了第2 个烯丙胺类药物特比萘芬,以及两性霉素B脂质体制剂。
1997年通过了依曲康唑口服溶液制剂;2001~2002 年上市了2个刺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
2003 磷氟康唑在日本上市2 主要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2.1抗真菌抗生素[4-6]2.1.1多烯类抗生素近年报道的多烯大环内酯有高轮烯(takana- waene)、3841 H1、H3、AB023、AB400 与TPU-0043等近10种。
七烯大环内酯3874H1 与H3抗真菌谱广,活性稍强于两性霉素B。
此外尚未见抗菌活性与急性毒性明显优于两性霉素B者。
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广,对隐球菌、念珠菌、芽生菌、球饱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抱子丝菌、曲霉、毛霉等引起的内脏或全身感染有确切疗效,缺点是毒副反应较强,但至今依然是治疗全身性真菌病的最有效的药物。
临床药学中的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的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随着真菌感染在临床上的增加,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成为医药界的热点。
本文将讨论临床药学中关于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一、背景介绍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医疗问题,常见的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属和曲霉菌属等。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人群免疫力下降,真菌感染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因此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已有的抗真菌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应用的抗真菌药物主要包括聚酮类药物、三唑类药物和氟康唑等。
这些药物对于一些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耐药性的出现和副作用的发生等。
三、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为了解决目前抗真菌药物的局限性,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发。
以下是几种近年来研究进展较为显著的新型抗真菌药物:1. 对聚酮类药物的改进聚酮类药物是目前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类重要药物,但由于其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对其进行改进。
例如,改良后的聚酮类药物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较低的毒性,对于一些耐药菌株也表现出较好的疗效。
2. 新型三唑类药物的研发三唑类药物是另一类被广泛应用于抗真菌治疗的药物。
研究人员不断改良三唑类药物的结构,以提高其抗真菌活性和选择性,同时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一些新型三唑类药物已经显示出对多种耐药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3. 靶向性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近年来,靶向性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通过研发针对真菌细胞壁合成以及真菌细胞膜的抗真菌药物,可以增加药物对真菌的靶向性,减少对宿主细胞的毒副作用。
四、药物联用疗法的研究进展药物联用疗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种重要策略。
研究人员通过不同药物的联用,可以增加治疗的疗效,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已经有研究显示,聚酮类药物与三唑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五、个体化治疗的前景展望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等技术的发展,个体化治疗逐渐成为临床药学研究的热点。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张庆柱第一部分概述一、真菌类型与致病性真菌(fungus)是一种真核生物,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人类致病的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因此, 一般将真菌感染(fungal infections)分为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两大类。
1.浅部真菌感染常由各种皮肤癣菌引起,主要侵犯皮肤、毛发、指(趾)甲等,引起手足癣、体癣、股癣、叠瓦癣、甲癣、头癣等。
浅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治疗药物主要为抗浅部真菌感染药和外用(局部应用)抗真菌药。
2.深部真菌感染是由真菌引起的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感染, 如肺、胃肠道、泌尿道等感染, 严重者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深部真菌感染多由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和皮炎芽生菌等引起。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多为内源性,如假丝酵母菌病和曲霉病等。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病情严重,病死率高。
尤其在严重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等)时,机体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时更易发生。
治疗药物主要有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及唑类等抗深部真菌感染药。
二、真菌结构与药物作用机制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内质网、线粒体等。
根据作用机制抗真菌药物可以分为如下四类。
(一)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细胞壁作为真菌与周围环境的分界面,起着保护和定型的作用,其主要成分包括几丁质、β-(1,3)-D-葡聚糖和甘露糖蛋白。
抑制细胞壁组分的合成或破坏其结构,可以达到抑制、杀灭真菌的目的。
由于哺乳动物无细胞壁,因此真菌细胞壁抑制剂具有选择性,对机体影响较小。
根据作用靶位,又可分为:①β-(1,3)-D-葡聚糖合酶抑制剂:脂环肽类是结构上含有环肽和脂溶性侧链的天然抗生素大家族,以棘白霉素类(echinocandins)为代表,可以非竞争性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 抑制许多丝状真菌和酵母菌细胞壁的一种基体成分β(1,3)-D-葡聚糖的合成, 从而破坏真菌细胞壁,导致细胞内容物渗漏。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华山医院 汪复教授
属 (包括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株) 、新形隐球菌 、毛 孢子菌 、曲霉属 、皮炎芽生菌 、球孢子菌 、组织胞浆 菌 、申克孢子丝菌及镰刀菌属 、足放线病菌属和波伊 德假霉样真菌中的部分菌株均有良好抗菌活性 ,见 表 3 、4 。对某些真菌具有杀菌作用 ,其作用优于氟 康唑 ,但较多烯类缓慢 ,且不同品种间对酵母菌有交 叉耐药性 。Posaconazole 对两性霉素 B 、伊曲康唑或 伏立康唑耐药的曲霉仍有效 ,但对光滑念珠菌 、克柔 念珠菌及耐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念珠菌作用较差 。 Ravuconazole 对热带 、克柔及光滑念珠菌作用稍差 , 镰刀菌属 、孢子丝菌属 、波伊德假霉样真菌则对之耐 药 。本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三唑类同 ,抑制真菌细 胞膜中的 14α2羊毛甾醇的去甲基酶 ,因而影响麦角 固醇的合成[18221 ] 。
(一) 伊曲康唑[15216] 由于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吸 收差。新近研制的伊曲康唑口服液 ,以羟丙基环糊精 为助溶剂 ,含伊曲康唑 10 mg/ ml ,生物利用度可提高
至 55 %。空腹服用吸收快 ,血浓度较高[15] 。适用于 : ①口咽部及食管念珠菌病 ; ②粒细胞减低发热患者经 验治疗。成人剂量每日 200 mg ,分 1~2 次口服 ,治疗
白念念珠菌 、曲霉大多耐药
口服 2~8
口服 、静脉 > 80 22~35
口服 (静脉) 36 (胶囊) 55 (口服液) 15~20
99
< 10 深部真菌感染 癣病 肝 、胃肠道 、生殖系 致畸
11 60~80 白念珠菌感染 隐球菌脑膜炎 肝 (轻) 、胃肠道
99. 8
<1
深部真菌感染 、曲霉 、甲癣 ,不适用 于尿路感染和脑膜炎 胃肠道 、肝 致畸 ,致突变
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的临床药学进展
1概述为适应临床抗深部真菌感染的需要,抗深部真菌药逐渐向低毒、广谱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如通过改进两性霉素B的剂型而研制出3种脂质型制剂,减少了肾毒性和发热等即刻反应。
在筛选新的化学结构寻求新靶点方面开发出β-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
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在优化氟康唑等化学结构,研制出第二代三唑类伏立康唑和开发β-环糊精包合型新制剂等两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就(见表1)。
本文仅对抗深部真菌感染的三唑类的临床药学进展进行简介。
2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概况唑类(吡咯类)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咪唑类和三唑类,按其抗真菌作用可分为3代,而三唑类(第三代唑类)按抗真菌作用分为两代(见表2、表3)。
2.1咪唑类咪唑类抗深部真菌药已逐渐被三唑类所取代。
①咪唑类抗真菌药咪康唑由于抗菌活性低,美国等国家只有局部外用剂型用于浅部真菌病,不再作为全身给药。
全身用药已从2002版我国基本药物中删除。
②由于不良反应严重酮康唑已很少作为全身用药。
酮康唑片剂已从2000版我国基本药物名单中删除。
2.2三唑类唑类抗真菌药是作用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合成酶抑制剂,即通过抑制细胞色素P45014α-脱甲基酶而引起羊毛固醇的堆积和麦角固醇的缺乏,导致真菌细胞膜结构和功能障碍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由于人体内普遍存在细胞色素P450酶系,三唑类对P45014α-脱甲基酶的选择性较咪唑类强,所以对肝脏等不良反应较低。
三唑类以氟康唑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在最多见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防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治疗作用,是全身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而且对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等有极好的抗菌活性。
为了适应近年非白色念珠菌感染和侵袭性曲霉菌病呈增多趋势,对第一代三唑类进行了结构改造,研制出伏立康唑、雷伏康唑、泊沙康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的临床药学进展文章编号:1672-3384(2007)-01-0001-07【作者】王汝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100050)【中图分类号】R978.5【文献标识码】B作用机理分类代表性类别代表性品种作用于细胞膜作用于细胞壁作用于细胞膜作用于细胞核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麦角固醇结合剂β-1,3-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固醇14-α-去甲基酶抑制剂抑制RNA、DNA合成多烯类棘白菌素类唑类氟胞嘧啶类表1抗深部真菌药的分类代表性品种咪唑类三唑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咪康唑(miconazole)酮康唑(ketoconazole)氟康唑(fluconazole)伏立康唑(vori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化学分类分代表2唑类抗深部真菌药第二代氟康唑类伊曲康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雷伏康唑泊沙康唑化学分类第一代表3三唑类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的分类芳环唑等,且研制出环糊精包合型的伊曲康唑注射剂和口服剂型以及伏立康唑的注射剂。
治疗深度真菌感染创新药物的研发
0.06
0.06
BMU03908 Aspergillus fumigatus
0.06
0.03
BMU04836 Aspergillus fumigatus
0.06
0.06
BMU09525 Aspergillus flavus
0.06
0.06
3
技术与产品:抗耐药真菌创新药 SG1001
% S u rv iv a l
10
0
-1 0
-2 0
C yclophospham ide injection
0
1
2
3
4
5
6
7
7
HBW-072 is SG1001
D ay p.i.
3.60E +05C FU H B W -006 H B W -046 H B W -072 H B W -078 H B W -082 环磷酰胺对照组
➢ 072从生存率和体重降低来看都好于阳性,082与阳性相当,其它2个化合物劣于阳性。
4
技术与产品:抗耐药真菌创新药 SG1001
➢ 072设置15、50、150 mg/kg三个剂量组,F901318设置150 mg/kg三个剂量组,每组5雌5雄 ➢ 14天长毒试验中072和F901318在各个剂量下未见明显体重变化
完成
0.0039 mg/L
√
63个菌株
√
PH1.2: 8.91μg/mL
√
1.59
√
4.04
√
室温稳定性
√
完成
√
药代
肝微粒体稳定性测 试T1/2(min)
人:43.9 犬:40.5大 鼠:30.4 小鼠:34.7
深部真菌感染及其治疗药物研究现状
深部真菌感染及其治疗药物研究现状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入体内,引起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的疾病。
由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较为复杂,常常需要长期抗真菌治疗甚至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以下是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药物研究现状的简要概述:
1. 抗真菌药物分类:一般情况下,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依赖于系统性抗真菌药物。
根据作用机制,抗真菌药物可分为聚酮类、三唑类、多酚类、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和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的药物等。
2. 药物研究进展:近年来,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伊泊康唑和康唑类似物等,具有更广谱的抗真菌活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此外,一些新的靶向真菌细胞壁或细胞膜合成的药物也在研发中。
3. 多药联合疗法: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多药联合疗法,即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
多药联合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真菌耐药性的发生,并且允许剂量减少,从而减轻副作用和毒性。
4. 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也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有影响。
例如,一些抗真菌药物可以以静脉注射或口服形式给予,有些药物还可制备成悬液剂或局部使用。
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感染类型和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真菌的特殊性质和治疗的复杂性,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个体化治疗和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与其他诊疗措施的结合,将是未来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研究的方向。
尽管如此,当前的研究进展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建议在诊治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深部真菌感染及其治疗药物研究现状
Cu r n i a in o y t mi u g In e t n r tst t fs s e c f n a if c i e u o o
a d an i n a g n s n t u g Ia e t f
R N X a h i , H U Yu- u C E E i o— u Z O o j n , H N 。L U J 2 WU Bn R N u —qn ,I i , i , E X e i a g ( . c ol f i oi l n hr ae t a E g er g Wu a o tcncU i r t, h n4 0 2 , h a 1 S ho o g a adP am cui l ni e n , hnP l eh i nv s y Wu a 3 0 3 C i ; oB l c c n i y ei n
成 为人类 真 菌病 的新 条件 致 病 菌 , 括 暗色 孢 科 的 包 腐 生菌 、 酵母 和酵 母样 真菌 , 以及 呈地 域 性流 行 的少
见 双相 真菌 , 马尼 菲青霉 等 。 如 1 2 易感 因素 .
菌感染的一线药物。主要包括咪唑类和三唑类。咪 唑 类 中常用 的有克 霉 唑 、 酮康 唑 、 咪康 唑等 。咪唑类
基的羟基化反应 , 导致其前体物质在真菌 细胞膜 中
蓄积, 并造 成 麦角 甾醇 缺失 , 真菌 细胞 膜化合 物组 成
改变 , 膜的功能紊乱 , 通透性增加 , 细胞内液外溢而
起 到抑菌 或杀 菌 目的 。 由于有 高 的治疗 指 数 , 唑类 药 物是 治疗 深 部 真
菌 属 、 孢子 属 以及 曲霉 菌 属 等 , 中 以念 珠 菌 病 、 肺 其
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的临床药学进展
好 的优 点 ,这是 由于 :①氟康 唑分 子量小 ,为 35 0, 而伊 曲康唑分 子量 为 76 0 ;② 氟康 唑 2位 中心 c上
有 一 个 羟 基 增 加 了水 溶 性 : 41 3位 上 具 有 极 性 小 .有 利 于 分 配 性 的 双 三 唑 .2 .
侵袭性 曲霉菌病呈 增多趋 势 .对第 一代 三唑类 进行
了结构改造 ,研制 出伏立康 唑 、雷 伏康 唑 、泊 沙康
维普资讯
~
L i
第 5卷
第 , 卿
专 家 坪
Cl c e c t o i aI ni M dia i J umal on
首都 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L J京 10 5 ) 0 0 0
【 中图分类号 】 R 7 . 9 85
【 献标 识码 】 B 文
1 概 述
表 2 唑类 抗 深 部 真 菌 药
为适 应临床抗 深部真 菌感染 的需 要 ,抗深 部 真 菌药逐渐 向低毒 、广谱 和高 效的方 向发展 。如通 过
表 3 三 唑 类 抗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药 的 分 类
真 菌感染 的三 唑类的临床药学进 展进行 简介。
表 1 抗 深 部 真 菌 药 的 分 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删除 。② 由于不 良反应严 重酮康 唑 已很 少作 为全 身
用药 酮 康 唑片剂 已从 20 00版 我 国基 本 药物 名单 中删除
改进 两性 霉素 B的剂型 而研 制 出 3种脂 质型 制剂 ,
减少 了肾毒性 和发热 等即刻反 应 。在筛选 新 的化 学 结 构寻求 新 靶点方 面开 发 出 B D 葡 聚糖合 成 酶抑 — 一 制剂棘 白菌素类抗真 菌药 。而三唑类抗 真菌 药物 的 开发在优 化氟康 唑等化学结 构 .研 制出第二 代三 唑 类伏 立康 唑 和开 发 B 环 糊精 包合 型 新制 剂等 两 方 一 面都 获得 了显著 的成就 ( 见表 1 。本文仅 对抗 深部 )
抗真菌药物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愀eutical
Journal
2009
Jul;13(7)
・829・
1.3.1伊曲康唑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系新一代i唑类 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包念珠菌有抑制作用。动物模型 实验也证实了其在体内实验的广谱抗真菌活性。有报道L7 J,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预防性口服伊曲康唑可减少深部真 菌感染率。1992年美国FDA批准上市,是继酮康唑后又一有 效的抗真菌药,可结合真菌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抑制细胞 膜麦角甾醇的合成而导致真菌死亡,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和其 他3大类真菌均有很好的疗效,可用于浅部和深部真菌病。 浅部真菌病包括皮肤癣菌、花斑癣、手足癣、头癣、糠秕孢子菌 毛囊炎等,用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对深部真菌 病,如曲霉、镰刀菌、着色真菌、孢子丝菌、隐球菌等感染亦有 一定疗效,但应用剂量大,疗程要足,否则无效,甚至可诱导耐 药。伊曲康唑以可溶解性辅料羟丙基制成B环糊精剂型,其 生物利用度良好,可提高至55%,空腹吸收快,血浆浓度高, 为禁食者提供了一种替代制剂,在临床研究中已证实对深部 真菌曲霉菌感染有效,使感染所致的死亡率降低。 1.3.2伏立康唑伏立康唑(Voriconazole,UKl09496)是从 氟康唑衍生而来的新型抗真菌药物怕J,目前已经批准用于临 床,是一种抗菌谱广,安全性好,能口服和注射的药物。它对 它对于念珠菌(包括氟康唑耐药的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 菌)、新生隐球菌、和白吉利毛孢子菌都有良好的抑制活性; 对一些霉菌如曲霉、尖端塞多孢子菌、镰刀菌、皮炎芽生菌和 荚膜组织胞浆菌都有抑制作用;但对于接合菌无抑制活性№J 另外伏立康唑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和一些非正常的非曲 霉菌的真菌感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J。2002年5月,伏立康 唑已获得美国FDB批准用于治疗由侵人性曲霉菌、足分支霉 菌属和镰孢菌属引起的真菌感染。伏立康唑结构与氟康唑结 构相近,6个氟代嘧啶取代氟康唑中的三唑环,使得抗曲霉菌 感染活性提高。与其他三唑类抗真菌药一样,伏立康唑主要 是通过抑制三唑类药物的分子靶CYP450依赖性羊毛甾醇 14a・去甲基化酶的活性,从而导致羊毛甾醇降解,造成异常细 胞膜的形成和毒性甾醇前体的增加。 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来说,伏立康唑在患者和健康志愿者 中都有很好的耐受性。最主要的副作用为视觉障碍、肝功能 异常和皮肤反应。 1.3.3泊沙康唑泊沙康唑(posaconazole,SCH56592)是从 伊曲康唑衍生而来的难溶于水的新型唑类抗真菌药物,目前 只有口服剂型;抗菌谱广,对于曲霉、荚膜组织胞浆菌、塞多孢 子菌、双极菌、接合菌、镰刀菌、酵母菌如念珠菌和隐球菌都有 强大的抑制活性”叫旷,抗菌谱与其它唑类药物相似。 目前,抗真菌药棘白菌素(echinocandin)、尼克霉素Z(m— kkomycinZ)、帕地霉素(pradimiein)、醋酸卡泊芬净(caspofun— ginacetate)等都已应用于临床。由于免疫抑制病人增多及侵 袭性真菌致病原类型的改变,更须对常规抗真菌药物不断改 进。 2抗真菌药的最新进展 抗真菌药的目前研究进展较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常用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及真菌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常用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及真菌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7-07-31T13:12:22.0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10期作者:秦秀玲[导读] 要做到认真研究真菌的耐药机制就要详细了解宿主的免疫情况,当遭到真菌的入侵时候的免疫反应情况。
潍坊市潍城区人民医院 261021 摘要:要做到认真研究真菌的耐药机制就要详细了解宿主的免疫情况,当遭到真菌的入侵时候的免疫反应情况,还要清楚真菌的不同分类,更要了解真菌的特点等。
关键词:真菌;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前言:真菌耐药这一现象的背景十分繁杂,非常不简单,现在的通用做法是对耐药真菌体进行各种实验,这样才能对真菌准确了解,才能对真菌耐药准确了解,才能对真菌的耐药背景充分了解,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一些,只有充分了解和认识到关于真菌和真菌耐药的这些信息数据,在能在实际的治疗中做到准确应用药物,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实际中的治疗的有效,还能为新药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虽然现在我们在这样做,虽然现在我们在不断研究真菌的耐药的问题,但是现在研究出的结果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关于真菌耐药的问题。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很多没有耐药基因的真菌也拥有了耐药性,这说明,除了我们所研究出的结果之外,还有其他的耐药原因,还有其他我们所暂时没有发现的耐药原因等待着我们的探索。
所以,对于真菌耐药的问题需要不断研究,这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1.真菌感染的相关背景医学的不断进步,使得很多的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但相应地,也增加了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患病几率,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需要器官移植的那些患者。
经过很多的研究,我们发现,侵袭性真菌感染非常危险,形式也非常严峻,因为数据显示它造成的病死率已经大于50%了。
虽然现在的很多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感染有效果,可是同样地,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在加强,使得很多患者感觉抗真菌药物没有作用,因此,认真研究真菌的耐药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陈文倩;张强
【期刊名称】《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年(卷),期】2007(5)1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效的治疗药物品种有限,而且普遍存在易于耐药和对机体毒副作用明显等问题.本文以目前研究中的新剂型和新载体材料为重点,对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各类新型给药系统进行综述.研究工作进展表现了剂型优化在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和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质上的巨大优势.
【总页数】7页(P11-17)
【作者】陈文倩;张强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100083;北京大学药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研究进展 [J], 周云晓;宋文耀;俞云松
2.常用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及真菌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J], 买佳;王静
3.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研究进展 [J], 周露;斯拉甫·艾白;李治建;安惠霞
4.微流控芯片技术在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筛选中的研究进展 [J], 张晓莹;朱英霞
5.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J], 曹琳;许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真菌药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
抗真菌药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
杨继章;陈大华;杨树民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
【年(卷),期】2005(26)9
【摘要】目的:介绍抗真菌药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方法:根据2000年1月~2005年6月的中、外文文献报道,分别从药理作用、药物动力学、临床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对抗深部真菌感染药进行综述.结果:近年来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结论:新的抗真菌药及现有药物的新剂型的增加,将会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页数】5页(P395-399)
【作者】杨继章;陈大华;杨树民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石家庄,050031;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石家庄,05001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石家庄,0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5
【相关文献】
1.联合抗真菌药治疗GVHD合并深部真菌感染1例 [J], 周媛莉;夏焱;黄科;方建培
2.深部真菌感染及抗真菌药的应用 [J], 张永信
3.抗真菌药在艾滋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J], 沈银忠;张永信
4.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靶向抗真菌新药——
艾瑞芬净(ibrexafungerp) [J], 陈本川
5.棘白霉素类抗真菌药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 [J], 赵丹;孟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