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 作业 (2)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高三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胡适写给儿子 将来你长大时,莫忘了我怎样教训你: 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诸葛亮写给儿子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余光中写给未来的孩子 不要轻视平凡的人,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攻击自己做不 到的事。你长大后会知道,做好一件事太难,但绝不要 放弃。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 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 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 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湓浦曾闻似衣带, 有信心。
庐峰见说胜香炉。------
通过写想象中江州景的美妙,来劝慰朋友 不要过于消沉
题诗岁晏离鸿断,
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
写景转到写人,写白居易此时的境遇。 离鸿、病鹤都是指白居易。白居易远谪 江州,远离亲友,正如离群的孤雁一般。
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
2020年全国2卷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
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
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 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世说纷纭,更是以假乱真,以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作业(24)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作业(24)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登雨花台魏禧①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剪伐到园陵③?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声![注] 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峰。

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

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墓。

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中以反问的形式发出了激愤的责问,接着说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连明朝开国皇帝陵墓也难逃厄运。

B.颈联一个“新”字描绘出了异族入侵,田园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荒凉景象。

C.颈联中的“旧”字写出了前朝权贵摇身变成当朝新贵,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的丑态。

D.尾联下句写诗人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他仿佛听到了从江上传来的猎猎风声。

答案 D解析D.“诗人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错,此处是说诗人心中悲愤,故听到风声、江水声也觉得那声音是悲痛的。

“他仿佛听到了从江上传来的猎猎风声”错,末句听到的风声为实写。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答:答案①诗歌开头两句不仅点明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还流露出一股豪气;②三、四两句情感突转直下,诗人心头升起怒火,发出了激愤的责问;③五、六两句由愤怒转为憎恶怨恨;④最后两句诗人的悲愤之情达到极点,风声、水声都被诗人的情绪感染上一层悲痛,全诗在悲风声中收束。

解析通读诗歌,理解其内容,再分层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本诗中诗人情感一联一转,结合诗歌内容,概括出每一联所蕴含的感情,中间加上必要的连缀转换词句即可。

白话诗歌四十年来,我甘守贫困度残生。

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

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一腔悲愤,可叹太祖之墓也被肆意践踏!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藉。

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

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悲风猎猎,日夜吹江起呜声。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题巧练 --诗歌鉴赏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题巧练 --诗歌鉴赏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题巧练--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

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英武潇洒的形象。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问句,表达了诗人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故友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2).这首诗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注】。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轮鞅:泛指车马。

墟曲:乡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白日"大好的时光,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

B.诗中的"人事"指和官场交结往来之事,"杂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语带贬义。

C.全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表现了作者心境的恬淡。

D.中间四句描写田园生活的动态,与前面四句的动态相呼应,充满一种纯朴的动人氛围。

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出塞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欧阳修专练(二)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欧阳修专练(二)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欧阳修专练(二)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踏莎行·候馆梅残[宋]欧阳修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②。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①候馆:指旅舍。

②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的特点,又暗示抒情主人公因思念羁旅在外之人而日益憔悴的样子。

B.“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一句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C.“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思是:春山已在视线终极,而行人却还在春山以外,即不在视线之内,什么也看不见。

D.“草薰风暖摇征辔”一句以乐景写离愁,从而达到烦恼倍增的效果。

(2)近代知名学者俞陛云曾言:“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一 诗体专攻 鉴赏诗歌读懂始练习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古诗鉴赏 专题一 诗体专攻 鉴赏诗歌读懂始练习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古诗鉴赏专题一诗体专攻鉴赏诗歌读懂始练习[专题微语]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明确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二要懂得古诗的语言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古诗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如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

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

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一)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

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其次,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曲鉴赏与默写 专题二 第27首 使至塞上

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曲鉴赏与默写  专题二  第27首 使至塞上
第一部分 古诗文默写与阅读源自专题二 古诗词曲默写与鉴赏
知识
第27首 使至塞上 〔唐〕王维
作家作品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著名诗人、画家。开
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 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即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以传神的笔 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风光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不怕 牺牲的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诗人难以排遣的抑郁、孤寂之情,在边塞雄浑壮 丽的景色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流露出诗人豁达的态度。
第27首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译文:浩瀚的沙漠中烽烟直上,横贯的黄河上落日浑圆。 内容:写日落时分在边关的所见,意境阔大雄浑。 炼字:①“直”字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用“圆”字来修饰落日,给人 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直”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出奇美壮丽的 塞外风光,而且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②“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 的浩瀚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显出人烟的稀少;“长”字写出了黄 河横贯沙漠,杳无尽头的景象。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译文:像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飞入了胡天。 修辞:比喻。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 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漂泊无定的感受,也写出 了行程的遥远。 写法:对比。“征蓬”对“归雁”,“出汉塞”对“入胡天”,对比强烈,对仗工整, 凄凉中含有悲壮。 炼字:“出”“入”描绘动态景物,与颈联的“直”“圆”描绘静态景物相结合,使 画面富有变化,意境阔大。
第27首 使至塞上 〔唐〕王维
统编教材思考题探究 1.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

江苏部分地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江苏部分地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三——幕次①忆汉上旧居王安石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②心。

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登临。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注]①幕次:临时搭起的帐篷。

②求田问舍:经营家产而无远大志向。

据《三国志》记载,许汜曾向刘备抱怨元龙让自己睡下床。

刘备对许汜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忧国忘家,反而求田问舍,如果是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让你睡地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回忆汉上旧居江水泱泱、白云深深、山水相依的清幽环境,引发对仕途和人生的感慨。

B. 颔联运用了“求田问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在家国遭遇危难之时,产生了消沉归隐之意。

C. 尾联写诗人想要远离荣华富贵,超然物外,却又担心像元龙这样有抱负有思想的人批评他。

D. 这是一首酬和之作。

从“次韵”可看出王安石在这首诗中用的韵脚和杨乐道诗的韵脚是一样的。

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表达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②“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表达了诗人忧国忘家与归隐田园的矛盾心情;③“直以文章供润色”表达了对自己只能写写文章而不能报效国家的遗憾之情;④“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表达对忧国报国的坚定信念。

【解析】【1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B项,“产生消沉归隐之意”错。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诗人反问在忧国之时怎还能有归隐之心。

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描写了汉上旧居周围的环境,山水相依,远离喧嚣尘世:远望汉水浩瀚渺远,转弯处一带密林枝叶繁茂,抬头看,岘山掩映于白云深处,南面一条小路仿佛直通天空,犹如仙山一般美妙。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Ⅱ对接题材触类旁通 Word版含解析

2021版新高考语文一轮鲁琼京津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题4 古代诗歌鉴赏Ⅱ对接题材触类旁通 Word版含解析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即事(景)抒怀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爱情闺怨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等类型。

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

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

从“8题材”入手,触类旁通(一)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诗张孜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①泥四壁。

到处爇②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椒:植物名,古人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之意。

②爇:焚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两句用“鸟雀难相觅”写出了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写营造了氛围。

B.“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陈设,分别用“到处”与“周回”来修饰“红炉”和“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

C.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构思巧妙精当。

D.全诗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虚写豪贵人家的宴饮,描写生动逼真,色彩浓丽,不失为讽喻诗中的佳作。

D[D项,豪贵人家的宴饮不是虚写。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即事抒怀诗,可以根据诗人的行文思路,结合具体内容,按照“一件事抒发一样情感”的模式作答。

[答案]第一问: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豪贵家”的愤怒痛恨和对“饥寒人”的深切同情。

第二问:全诗采用对比手法,描写长安城大雪纷飞之时,“豪贵家”纵情宴乐、生活奢靡,“饥寒人”却是受冻受苦,温饱可忧。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诗歌鉴赏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诗歌鉴赏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3: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9高一上·朝阳期中)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这首词便是明证。

B . 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险遭杀身之祸。

这首著名的词中,他借咏史,抒发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 . 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

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

D . 本词的豪放风格反映在:一是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渴望能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

2. (2分)对下面词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词以这几个句子开头的好处是: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形胜”二字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自古”强调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称杭州为“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都会”“繁华”,为点睛之笔。

)B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这几句词在句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是:对仗工稳,情韵亦自悠扬。

白天吹笛子,夜晚唱菱歌,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做了栩栩如生地描绘,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C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词以写景起笔的原因是:作者择取的景有送别的长亭、凄切的寒蝉,黄昏时分,骤雨刚停,这一切都在营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为下面抒写情事打下基础。

所以起笔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D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个词句的妙处首先在于“念”字用得特别好。

“念”字是去声。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卷二附答案详析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卷二附答案详析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卷二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晨雨杜甫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

“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

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

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2).《梁书》中记载,南朝文学家王融对这首诗的颔联“见而嗟赏”,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颔联的精妙。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张孝祥作品专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张孝祥作品专练

张孝祥作品专练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园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

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写下了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贯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一句,描写临近中秋,浩瀚的湖面水波不兴,皓月当空、玉宇澄澈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B.“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写水天辉映一片品莹。

“表里俱澄澈”写出了洞庭湖的上下透明,没有污浊,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

C.“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以此作结,轻松而有余味,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沉醉于洞庭景色,又与开头“近中秋”首尾呼应。

D.词中的“难与君说”“孤光自照”“短发萧骚”等充分写出了作者遭谗去职的心境,寓悲情于美景,使全词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2.联系词中内容,简要分析词人的内心情感。

(6 分)【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单,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不对,语言的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仔细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

然后从题目和注释入手,分析作者情感倾向。

然后抓住核心意象,通过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找到情感的指向,归纳出诗人的情感。

最后结合情景关系,情理关系进行分析,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

【解答】(1)D.“难与君说”不是表现作者遭谗去职的心境。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体现的应是浪漫主义色彩。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二) Word版含解析

【新高考】2021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考评特训:古代诗歌鉴赏(二) 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练34古代诗歌鉴赏(二)1.[2020·甘肃天水第二中学高三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重回长安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别之时。

②伏波: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③翁仲:石人,此指伏波将军马援庙前的石人。

④濯缨:洗濯冠缨。

《楚辞》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两人经过长期的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表现了两人命途之多舛,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马援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马援将军,不由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马援的庙宇前只剩下断壁残垣,荒草遍地,借此感慨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刘禹锡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

(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2020·山西太原高三上学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二)【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二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观雨陈与义①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

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

②海:暴雨。

(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

屋前的江流和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来,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2)( 示例 )①双关。

“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

“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

②用典。

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不常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 ),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 )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一身”与“万死” 比,概括了人孤苦零落的凄惨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上高度概括了人屡遭的距离遥和之;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皇甫冉作品专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皇甫冉作品专练

皇甫冉作品专练出塞皇甫冉吹角出塞门,前瞻即胡地。

三军尽回首,皆洒望乡泪。

转念关山长,行看风景异。

由来征戍客,负得轻生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首句写吹起了嘹亮的号角,军队浩浩荡荡开出塞门的场景。

B.第二句承接首句,“胡地”点明军队要去的地方,预示战斗即将来临。

C.颈联写征人欣赏异域风景,由此触发了征人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D.尾联议论,表达了征人难以掌握自己的生命,无尽的悲愁催人泪下。

16.有人说本诗的颔联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夜征人尽望乡”中的“一夜征人尽望乡”句在形象塑造和情感抒发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巫山高皇甫冉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1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首联说那巫峡在古代巴国的东边,高高的似在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其高耸云霄的状貌。

B.第二联说云雾遮蔽了神女庙,雨水洒到了楚王的离宫,化用典故,目的是表现巫峡的悲凉氛围。

C.第三联说从早到晚都能听到泉水的声音,无论冬夏,树色总是那样苍翠;“寒暄”,冬寒夏暄,泛指一年四季。

D.最后一联说那悲哀的猿啼声本来就使人不忍听,偏偏在这深秋时又不断地传来,诗人产生无限的落寞情怀。

E.全诗词采雄浑,情意委婉,写尽了巫山之雄伟,巫峡之神奇,四时之胜景,猿声之凄清,写景抒情,声情并茂。

15.试对“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中“落”“同”两字的使用加以赏析。

(6分)14.B E【解析】B项,“悲凉氛围”错,这里引述“巫山云雨”的典故,是为了渲染巫峡的神秘色彩。

E项,“雄浑”分析错误,应该是“清丽”。

15.①“落”,动词,落下的意思。

一个“落”字就把巫山中泉水的流淌写出了先声夺人的效果,未见泉水,先闻其声。

②“同”,动词,相同的意思。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3 阅读技法 “两步四法”解读诗词曲——“看一看

2021版浙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2部分 2 专题二 3 阅读技法 “两步四法”解读诗词曲——“看一看

要想做好诗词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词。

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或一首词曲,才能有针对性地得出答案。

因此,诗词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词。

那么,怎样去读懂诗词呢?可以采用“两步四法”。

第一步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解读文辞,揣摩情意就是从标题、注释、意象、关键词句等方面把握诗词大意,从而揣摩诗词情感。

需用“三法”:“看一看,找启示”“抓一抓,寻突破”“辨一辨,明关系”。

看诗词的题目、注释、诗序甚至标点等,从而找到理解诗词的启示点。

看题目,思考信息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是诗词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词的重要切入点。

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下作用: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揭示诗歌的线索;⑤表明诗歌的题材;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从题目抓住题材是较为实用的方法,题材即写的是什么,主要有:爱国爱民,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标傲世,伤春悲离,惜别怀友,羁旅思乡,思亲怀人,即事感怀,咏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己,思慕田园,隐逸山水,行役戍边,参禅说理,人民疾苦,劳动生活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咏物之作,要联想到有关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咏怀或托物言志的作品。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词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能较快地深入到诗词的内容中去。

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读标题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猜想①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读诗①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②标题里有月,诗中颔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③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优化作业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21届高三语文复习优化作业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21届人教版高三语文新一轮复习优化作业:古诗词鉴赏含答案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鲁东门观刈蒲李白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①,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

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注]①龙须:龙须草,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

B.“挥镰”“拂水”两句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富有诗意,意在表现劳动之美。

C.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蒲草珍贵。

D.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脉络清晰,情感抒发含蓄委婉。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C项,“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错误,从诗中来看,“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是写席子可以给人带来享受,而非写农人“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2.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答案①编织的席子实用舒适,不比龙须草编织的席子差;②具有不染尘的特点;③借物喻人,表达对才高品洁之人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诗歌的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此草最可珍”,“此草”是指“蒲草"。

“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意思是“何必看重那龙须草”“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这是说“蒲草"的实用价值,可以用“蒲草"织作玉床席;“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意思是“蒲席光滑平贴,罗衣能够反复拂扫,不必担心会聚积尘土”,这是说“蒲草”的品性,“不畏”“素尘”更凸显得蒲草的高洁纯净;结合全诗来看,诗中所写的“蒲草"又喻指有才能又品性高洁之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板块-专题(2)古诗歌阅读第一编 第2讲 诗歌之“外现”3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板块-专题(2)古诗歌阅读第一编  第2讲 诗歌之“外现”3
③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寒蝉、船(舟)、 古道、夕阳、西风、美酒、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雁;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返回
3.常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 交杂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返回
4.常用技法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 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 合等手法。
[由所学到所考]
返回
设误角度解读
考场应对技法
选择题常见 设误角度(三) 手法判断失误 效果分析不准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设 平时要熟练掌握诗
置错误,如把本该是“拟人”歌中的写景手法、
的说成“比喻”,本该是 抒情手法、修辞手
“借喻”的说成“借代”, 法及其效果,只要
把“实写”说成“虚写”, 是选项中出现了
正确。
返回
二、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游历、游学、赴考、出使、迁谪(宦 游)、征戍、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折柳送别、摆酒饯行、吟 诗话别,因此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诗人通过托 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 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类诗歌的感情有的是谢别之意,如李白的《赠 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 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依依不舍之情,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贾岛作品专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贾岛作品专练

贾岛作品专练送天台僧贾岛远梦归华顶注,扁舟背岳阳。

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

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

【注】华顶:浙江天台山主峰名。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一句写诗人梦到天台僧一路远行回到天台山,照应了题目中的“送”,情真意切。

B. 第二句追忆了天台僧当时自岳阳乘船赶来的情景,与首句离别形成对比,更显伤感。

C. 颔联通过写天台僧的饮食和参禅,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严格自律、坚持修行的僧人形象。

D. 尾联写天台僧心无别念,唯保留了诗章之好,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僧心性淡泊的肯定。

2.本诗的第三联和“杨柳岸,晓风残月”均为写景之句,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其异同。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分析时不能笼统的答表达了作者或感伤或愉悦的感情,要做具体说明,再结合所涉及到表达思想感情的诗句做具体的分析。

【解答】(1)B.“乘船赶来”错,第二句是写天台僧从岳阳离开。

(2)这两首诗句都运用的是想象的手法来进行虚幻的表达,通过哀愁之景来衬托哀伤之情,这些具体的手法融入了诗人内心的具体感受,将离别之后想象的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伤感之情,从而凸显出内心的孤寂。

不同之处的是柳永的诗歌表达出是自己离别后的具体情景,这种情景是内心的一种虚幻的表达,突出人生的哀愁之感。

而这一首诗歌表达的是朋友一路上估计的具体景象,通过描绘有人估计的形象来反衬自己内心的惆怅之感。

答案:(1)B(2)相同:两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来虚写,哀景衬哀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都通过想象对离别后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云天离别后的心情,让这种孤寂之情,更显得孤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
黄芦岸白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下列对这首小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小令中的渔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在秋江上自在来去,与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

C.“烟波钓叟”就是作者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夫,因为渔夫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夫形象。

※【答案讲评】C (“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错,准确理解应是:渔夫虽然不识字,但他自在美好的生活足以让人间的万户侯羡慕。

)
2.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这和柳宗元《江雪》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

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相同情怀——远离世事(远离纷扰、远离尘嚣、不满于现实),崇尚自然(钟情自然、寄情山水)。

不同情怀——白朴有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于淡泊宁静,
崇尚逍遥自在生活的情怀;柳宗元虽孤寂郁愤,但却仍有着清高而孤傲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答:……………………………………………………….
解析: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的手法,二是这种手法的具体作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是说卷帘把春愁放出屋外;本来“愁”是无形无色的,但用“放”“去”等动词,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愁”化无形为有形,使得诗句更加形象化。

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点明修辞)春愁乃无形之物,帘儿一卷,它竟像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化无形为有形,(阐释运用)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写出了词人在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后,心情为之一畅的感觉。

(分析效果)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