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合集下载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统计》數學教案設計
《统计》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学会使用频率分布表、直方图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班级的成绩等,引出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新课:
1. 统计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的定义、目的和作用。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讲解如何收集数据,如何整理数据,并进行实例演示。

3. 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与分析:讲解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的制作步骤,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分析数据。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收集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然后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最后进行数据分析。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如家庭每月的水电费支出,然后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统计表教案(汇总12篇)

小学数学统计表教案(汇总12篇)

小学数学统计表教案(汇总12篇)小学数学统计表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熟悉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体重,一块画有未填数据的单式统计表的小黑板预设流程: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1、(课件出示课本106页插图)问:同学们,图上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你们知道自己现在的体重吗?能告诉我吗?(学生自由回答)2、师:(小黑板出示未填数据的单式统计表)老师还想了解我们班15千克以下,1620千克,2125千克,2630千克,31千克以上的各有几人,可以用什么办法完成这张统计表呢?(1)讨论选取收集以上数据的最佳方法。

(2)师生共同完成以上统计表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1、师:你们知道你们现在和一年级时比较,同学们的体重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当学生说不清楚时)教师课件出示一年级时同学们的体重情况统计表。

(具体数量课前填好)2、学生各自算一算,同桌互相说一说现在和一年级时的体重变化情况。

3、指名说说。

4、师:你们有没有觉得在两张表格上比较不大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两张相关联的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的方法。

5、同桌合作试着完成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课本107页的复式统计表。

6、指名汇报该复式统计表的填法,教师在黑板上填写。

然后让学生说说填写复式统计表时要注意的地方7、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

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什么?学生分析统计表,教师根据学生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课本108页的做一做。

(根据实际情况把题中的一班改为别的班)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都由学生来完成。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一张本班小朋友生活照片)瞧!这是谁?我了解到今天是他的生日,我们为他在班上过生日,你们说好吗?老师祝他学习进步,健康快乐地成长!同学们,把你们祝福的话语送给他,好吗?(问过生日的小朋友)你想对大家说什么?2、(出示生日蛋糕图片)多漂亮的生日蛋糕,让我们为他唱支生日歌(请小乐队上来伴奏)。

[评析:将教材中为大象过生日的情境改成为本班的小朋友过生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小朋友,刚才的乐器伴奏很好听,我想清楚的知道每种乐器有多少,你们有什么办法吗?(让小朋友亲身体会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评析:在过生日的过程中,通过乐队的伴奏活动,再现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掌握的分类方法,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奠定基础。

]2、(出示小动物图片)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小动物了,今天我特地请了许多小动物来。

你们看看他们是谁?瞧,小动物们带着鲜花一起来祝贺某某小朋友生日快乐。

你们高兴吗?3、看见这么多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什么?4、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些问题呢?5、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

老师在每组都放了一张纸,想请大家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么多小动物,怎样才能整理的又好又快呢? 先在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分工)请每组分工合作,把图上的小动物整理出来,贴在纸上。

6、(每小组的图展示在黑板上)我们来看一看,你觉得哪组理的最好?为什么?(表扬分工合作好的小组)[评析: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统计》期末复习教案:了解平均数、中位数等常用统计概念

小学数学《统计》期末复习教案:了解平均数、中位数等常用统计概念

小学数学《统计》期末复习教案:了解平均数、中位数等常用统计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均数、中位数等常用的统计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 中位数的含义和求法。

3. 众数的含义和求法。

4. 统计表的制作和解读。

5. 统计图的制作和解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求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概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含义和求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统计表、统计图等。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完成相应的作业。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估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的正确做法,指出并纠正错误。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节奏。

3.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如天气预报、考试成绩等,培养他们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小学数学《统计》期末复习教案:了解平均数、中位数等常用统计概念

小学数学《统计》期末复习教案:了解平均数、中位数等常用统计概念

小学数学《统计》期末复习教案:了解平均数、中位数等常用统计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常用的统计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回顾如何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

2. 中位数:回顾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

3. 众数:回顾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掌握众数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4. 数据收集与处理:复习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

5. 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复习和巩固统计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概念。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

2. 准备相关统计图表,用于辅助教学。

3. 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示例:【课堂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复习】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求法。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疑问。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9《统计》教案1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9《统计》教案1
课题
统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并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六、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五、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统计》数学教案

《统计》数学教案

《统计》数学教案标题:《统计》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3. 能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等。

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普查、抽样调查、频数分布表、频率直方图等。

3.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标准差等。

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点估计、区间估计、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例法:通过实例解释和应用统计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知讲授:- 介绍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解释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 讲解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统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结果评价:通过作业和测验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

小学生数学:《统计》说课稿

小学生数学:《统计》说课稿

小学生数学:《统计》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统计》。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用数杠进行统计,100以内数的数数和写数的一定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为此,我设定了:1、认知目标:(1)能将信息整理分类。

(2)能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并将结果登入表内。

(3)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

2、情感目标:(1)通过信息的整理、分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统计的优点,会对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进行统计。

二、说教法学法: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的认识专门的浅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爱好入手。

本来是用学生的生日作范例,进行统计认识的教学。

然而专门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爱好!因此,我利用书本第55页的小调查作为新授的切入口。

从学生喜爱的水果入手,引起他们的爱好与注意力。

从学生自己的需求动身,作为一项游戏来完成信息的整理、分类与统计。

如此,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总体设计: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

1、详细对学生喜爱的水果进行统计。

第一个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

我来重点说一说我设计的教学环节。

在开始时,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实物的出示。

用摆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们专门快投入到注意的状态中。

通过对个别学生最喜爱的水果的调查,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并请回答的学生尝一尝水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学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骤。

第二步骤是通过要分这些水果给学生,第一要明白每人喜爱的水果,再进行分配。

从此开始新授内容的探究。

又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运用举手表决或排队分组等形式进行,完成了对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以及统计表的填写。

如此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把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第三步骤是请学生依照统计表来绘制统计图。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统计教学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统计
年级:小学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能够收集和整理数据;
3. 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教学重点:
1. 统计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2. 统计图表的解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统计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表、实物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入统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统计的定义及目的;
2. 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 介绍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三、实践操作(15分钟)
1. 让学生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并整理成表格;
2. 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柱状图或饼状图展示数据。

四、讨论分享(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
2. 讨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统计图表的含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并写出对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六、结束语(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5 正方形、7个三角形、4 个圆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中拿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怎样才能知道装的是什么?那么你们知道盒子里有多少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怎样才能知道?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统计的知识,来帮助小朋友整理这个盒子。

(板书:统计)二、讲授新课1.教学例题。

(1)用什么办法能知道盒子里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如果学生说先把三种图形分开,再一种一种数出个数。

可以请几名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演示这种方法)。

(2)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指挥学生看书,仔细看图,说说图中的学生是怎样统计三种图形个数的,其中一名学生做什么事,其他学生做什么事,你也能像图中的学生那样统计吗?4人一组分组活动,一人报名称,其他三个人记录。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展示和交流学生记录单,说说各种记法的特点,比一比谁记得清楚又方便?(画“√”)老师讲解画“√”表示1个图形,有几个“√”就是几个图形,你会用画“√”的方法记一记吗?(学生再用画"√"的方法记录一遍,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4)你能把整理的结果填在下面的表面的表面国吗?统计表里的“一共”这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填写统计表,集体交流时提问:(1)从统计表里能知道点什么?(2)除了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和一共的个数以外,你还能想到些什么?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在统计之前,同学们要想好用什么方法统计,如果是小组统计,要分派好每个同学的任务,一般选用画“√”的记法记录统计结果比较方便,最后完成统计表,从统计中我们不仅可知道统计的结果,还能想到许多问题。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

小学数学《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饼状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饼状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1.绘制统计图时的数据转换和比例关系。

2.统计图的选用及分析方法。

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粉笔。

2.学生准备:尺子、圆规、彩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统计数据的情况?比如,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最喜欢的学科等。

那么,如何将这些数据展示出来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统计图。

二、探究条形统计图1.教师展示一份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张统计图吗?它展示了哪些信息?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条形统计图的特点:a.横轴表示项目,纵轴表示数量;b.每个项目的直条长度与数量成比例;c.直条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

4.学生尝试绘制条形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三、探究折线统计图1.教师展示一份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张统计图吗?它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a.横轴表示时间或项目,纵轴表示数量;b.数据点之间的折线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c.折线统计图能展示数据的增减变化。

4.学生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四、探究饼状统计图1.教师展示一份饼状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张统计图吗?它展示了哪些信息?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饼状统计图的特点:a.每个扇形表示一个项目,扇形的大小与项目的数量成比例;b.扇形统计图能展示各个项目所占的比例关系;c.扇形统计图适用于展示分类数据的比例关系。

4.学生尝试绘制饼状统计图,教师巡回指导。

五、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份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统计图。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统计的概念,知道统计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据观念。

3.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概念及意义2. 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3. 描述数据的方式4. 简单的统计方法5. 图表的绘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通过图表展示数据。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以及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了解统计的过程和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统计的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统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数据收集工具(如计数器、小卡片等)3. 统计图表模板4. 练习题或实践活动材料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统计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引出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统计的定义、收集数据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统计教室里不同颜色书籍的数量,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

4. 展示与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分享统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统计的练习题,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锻炼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统计相关的游戏,如“统计接力赛”,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课后调查家庭成员或朋友的兴趣爱好,用统计的方法进行整理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填写学习反馈表,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

小学数学《统计》教案

小学数学《统计》教案

小学数学《统计》教案•相关推荐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

三、具体编排1.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

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其他部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明确:其他占彩电市场份额的47%,其中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准确地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的统计图误导。

2.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教学时,可先呈现这两幅统计图,让学生说说:A、B两人绘制的是同一个公司员工的月薪统计图,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认识到:在运用统计图进行比较和判断时,一定要注意统一标准,才不致发生误判。

四、教学建议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单元教学时应注意向学生阐明以下两点:(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

(2)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实际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谈谈直观感受和看法,再引导学生分析统计图表达和包含的数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小学数学《统计》教案篇2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和象形统计图,对已经分好类的事物进行计数,填写统计表不太困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和整理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决定,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体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2、让学生通过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统计说课稿(通用5篇)

统计说课稿(通用5篇)

统计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统计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统计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小学的邵英娇。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统计》。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七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统计》这一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并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认识1格代表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在编排上,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参加喜欢的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班级的图书角、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等。

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经历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时间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让学生早些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又能使学生从部分数据出发,经过分析从中找出规律,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人教版统计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学重点:
1. 统计的基本概念。

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 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
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统计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板书:统计的概念、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2. 教具:纸张、笔、计算器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统计的主题。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
1. 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2. 示范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方法。

3. 介绍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如柱状图、折线图等。

三、练习与训练(20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练习。

2. 带领学生通过实例练习统计方法和工具的应用。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熟悉常见的统计方法和工具。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和应用来深化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统计,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统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统计。

2.学生能够用简单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

三、教学难点
1.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板书:统计的定义、统计的方法。

3.教具:玩具、图表。

4.学生: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些玩具,并要求学生分类或比较这些玩具,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重要性。

2. 学习新知识
1.讲解统计的概念:通过例子和图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统计,统计的用
途。

2.讲解简单统计方法:比较个数大小,使用图表等方式。

3. 练习
1.让学生自己统计班级里同学的身高或年龄,然后展示出来。

2.让学生分组,比较不同组的数据大小。

4. 拓展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以用统计方法解决的问题,激发他们对统计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统计,学会了简单的统计方法,相信大家对统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课后作业
1.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搜集一些数据,尝试用统计方法分析。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9《统计》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3.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1.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板书、笔、教具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课前导学)师生互动,引入统计学的概念,并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统计学”。

2.(课堂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统计例子,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部分:讲解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讲解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简单介绍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

–指导学生如何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如制作数据表等。

3.简单的统计方法:–讲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频数、频数分布等。

–指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统计方法的应用。

第三部分:练习1.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统计学的理解。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开展统计调查,并根据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2.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统计问题,并解决。

课堂作业1.简单的统计学习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阅读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相关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同时也对简单的统计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和统计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含义和作用。

2.学习实物、图片和符号代替的图标。

3.掌握简单的统计方式。

二、教学重点1.统计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简单的统计方式。

三、教学难点1.掌握实物、图片和符号代替的图标。

2.运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统计的含义和作用。

2.实物、图片和符号代替的图标。

3.简单的统计方式。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这一概念。

2.游戏教学法:将统计过程抽象化,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实际计数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统计的乐趣。

3.操作教学法:带领学生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统计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分发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图片和物品,先请学生用一种直观的方式计数,然后引出统计这一概念。

2. 学习图标1.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图片、符号等多种方式来代替计数。

2.以图片为例,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图片,然后进行组合、分类、整理,得到有意义的数据图。

3.在学习实物和符号时,也可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练习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类型的图标。

3. 统计方法的介绍介绍统计的常用方法——记录、报告和图表,重点是数据的表现形式。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数据的收集和组织,来实现易读易懂的数据图表。

4. 实践统计1.分发给学生一份简单的统计表格,让学生自己寻找比较熟悉的物品,记录数量,并制作出对应的数据图表。

2.将学生自己制作出的数据图表进行展示,引导学生逐一解读,理解数据是如何通过图表呈现出来的。

5. 练习和巩固教师提出几个小游戏,并分组给学生,让学生在其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统计和计算,巩固所学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六、板书设计符号代表•数字或字母实物代表•图片•词语统计方法•记录•报告•图表七、课后作业1.制作一份你最熟悉的花卉的数量统计表格,并制作出数据图表。

知识点详解:小学数学里的《统计图》教案

知识点详解:小学数学里的《统计图》教案

知识点详解:小学数学里的《统计图》教案。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这门学科的核心,它能够引导学生将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的,以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科素养,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里的《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是建立专业化的数学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数学原理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期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更好地发挥数学的作用。

二、知识点分解针对小学数学里的《统计图》教案,知识点分解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可以将知识点分成以下几类:1.入门级知识点:图形学基础(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

2.中级知识点:数据分析(分析数据和有效的数据标准化,利用不同的图形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

3.高级知识点:构建数据集、审查数据以及错误拟合的检验与消除。

三、教学策略小学数学里的《统计图》教案的教学策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最受欢迎的教学策略:1.真实案例引领教学:学生对真实案例更有兴趣,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引入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采用统计图来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互动式学习:采用互动式课堂,让学生直接参与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能够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师生互动、同学之间交流的图像思维。

3.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评估,如测试、小练习等,及时获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供依据,以及及时调整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除了教学策略,教师在小学数学里的《统计图》教案中还应掌握以下教学方法:1.合理设计学习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程度和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确保学习过程有序、进度合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2.利用案例进行授课: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际案例,并利用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理解数据和分析过程,从而理解统计图的作用。

3.答疑解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应当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及时给予帮助和建议,确保学生学习效果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一张本班小朋友生活照片)瞧!这是谁?我了解到今天是他的生日,我们为他在班上过生日,你们说好吗?老师祝他学习进步,健康快乐地成长!同学们,把你们祝福的话语送给他,好吗?(问过生日的小朋友)你想对大家说什么?2、(出示生日蛋糕图片)多漂亮的生日蛋糕,让我们为他唱支生日歌(请小乐队上来伴奏)。

[评析:将教材中为大象过生日的情境改成为本班的小朋友过生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小朋友,刚才的乐器伴奏很好听,我想清楚的知道每种乐器有多少,你们有什么办法吗?(让小朋友亲身体会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评析:在过生日的过程中,通过乐队的伴奏活动,再现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掌握的分类方法,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奠定基础。

]2、(出示小动物图片)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小动物了,今天我特地请了许多小动物来。

你们看看他们是谁?瞧,小动物们带着鲜花一起来祝贺某某小朋友生日快乐。

你们高兴吗?3、看见这么多小动物,你们想知道什么?4、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些问题呢?5、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

老师在每组都放了一张纸,想请大家小组合作来完成.这么多小动物,怎样才能整理的又好又快呢? 先在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分工)请每组分工合作,把图上的小动物整理出来,贴在纸上。

6、(每小组的图展示在黑板上)我们来看一看,你觉得哪组理的最好?为什么?(表扬分工合作好的小组)[评析: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初步的合作能力。

]7、(屏幕出示象形统计图)请大家讨论一下,经过整理,你知道了什么?8、瞧!理一理后我们能知道这么多问题!(出示两幅图比较)和前面的图比较一下,哪一幅图使我们看问题看得更清楚?为什么?[评析: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强化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教学。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刚才小动物还带来了许多花呢,花可以怎样理呢?我们每个小朋友在这张纸上把花也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看看能知道些什么?然后,去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2、(学生贴、理、下位说)(出示花的象形统计图)问:你知道了些什么?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把小动物和花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后有什么好处?象这样给小动物和花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就叫做统计.(出示课题)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1 、今天,某某小朋友过生日,他想请大家吃水果.你喜欢吃什么水果?(问若干小朋友)为了让他方便,就选一种大多数小朋友都喜欢吃的,好不好?有什么办法能知道大多数同学爱吃什么?(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每一组都有这样一张表,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最喜欢吃的水果,以小组为单位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各小组选人上来展示并汇报)大家说,让他买什么最好? 我们帮助某某小朋友解决了难题.现在食堂师傅来请我们帮忙了.2 、(出示鱼,虾,螃蟹图片)小朋友,你们爱吃什么?(打上V)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出示全表)请你们帮食堂师傅看一看,今天应该做什么好?为什么?3 、你们真聪明,朱老师想买奖品发给你们,有这样几件东西(出示奖品图片), (指名若干问)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我要选一个小朋友最想要的,有什么办法?(统计一下)想要什么的举手(现场打出数据).你们说老师该买什么?为什么?4、谢谢小朋友帮老师解决了难题.现在是秋游的好季节,(出示栖霞山和钟山陵图片)你们想去红叶似火的栖霞山还是想去风景秀丽的钟山陵?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想去栖霞山的举手,想去钟山陵的举手.看一看,我们应该去哪呢?[评析:丰富统计的内容,强化统计的过程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巩固初步统计知识、方法和思想的同时,拓展统计的内容和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统计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问题态度和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方法]5、统计的作用可大呢,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回去想想看,你能用它解决什么问题?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总评: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具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体现了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具体体现在: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不被教材所限,活化书本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地拓展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2、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在强化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统计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统计意义和作用的体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过程的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不断合作交流、探索进取,促使学生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化地发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