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二上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厘米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厘米的意义和用法。
2. 引导学生运用厘米单位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长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及厘米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尺子和厘米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难点: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厘米单位测量长度。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长度现象,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教具:尺子、厘米单位卡片、实物模型等。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个物体,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物体有多长呢?”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介绍厘米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10个等分,每个等分代表1厘米。
(2)讲解厘米与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3)实践操作: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的事物,记录长度并用厘米表示。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组物体,要求学生用厘米单位测量并记录长度。
(2)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讨论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以及厘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长度现象,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厘米单位测量长度,并与同学分享。
3. 家长协助孩子测量家庭中的物品长度,并用厘米表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内容包括:1. 学生对厘米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厘米单位测量长度。
《厘米的认识》教案
《厘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厘米的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2. 培养学生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并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长度单位,学会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让学生能够估测物体长度,并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尺子,引导学生观察尺子的刻度,提问:“你们知道尺子上的最小刻度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毫米。
”教师进而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猜猜是什么?”学生回答:“厘米。
”教师给予肯定,引入新课《厘米的认识》。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厘米标尺,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厘米标尺。
(2)教师讲解厘米与毫米的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进行示范,用厘米标尺测量实物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4)学生分组实践,用厘米标尺测量教具的长度,教师巡回指导。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对厘米的认识。
(2)学生之间互相检查,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厘米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厘米的长度单位,以及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八、教学内容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如米、分米等,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九、教学时间安排:本节课计划用时40分钟。
十、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2. 教具:尺子、厘米标尺、实物模型3.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册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教师通过出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籍、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估计它们的长度,从而引出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用同样的小木块作单位来量一量学具中纸条的长度。
教师:再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量贴在黑板上的这张纸条,让学生来量。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
(小木块在黑板上放不住,测量起来很不方便。
)教师说明:在测量这两张纸条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小木块,虽然得出了结果,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生:……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课件演示)[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
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
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
(课件演示)[设计意图] 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课件)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课件)下面是分享的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课件),供大家参阅。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测量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用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3.在测量、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每人三张纸条、新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会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么说明长度。
叙述: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表达的就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
)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
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观察尺子,让学生亲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课题、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及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准备:双面胶,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蜡笔、新橡皮等。
课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测量及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课题: 认识分米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页。
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及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及分米、分米及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3、在及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及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激发参及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具准备:米尺、尺子、线绳、电脑课件、长纸条。
课题、量一量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页。
教学目标:1.经历选用合适的工具,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测量身体某部位或物体长度的过程。
2.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作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
3.使学生获得及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体会测量及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及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习惯。
教具准备:直尺、米尺,记录卡片。
第二单元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9页。
认识厘米
3. 感受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运用。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并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品的
长度。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品长度。
课前准备:
尺子、蜡笔。
教学过程:
的长。(可用铅笔、文具盒、数学书……做工具)教
师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测量。
3.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教师记录。
4.师:为什么一样长的桌面,测出来的结果却不
一样呢?都用数学书量一量,并告诉老师结果。学生
得知,现在所测得结果相同。
5.师:所以要知道一个物品到底有多长,就要使
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去测量这个物品。
( )cm
( )cm
……
( )cm
( )cm
( )cm
学生练习时,教师适当提示,学生遇到不够整厘
米的长度时,可以按接近的整厘米长度记录。
在实际操作中,掌
握用直尺测量物品长
度的方法,并形成估测
的意识。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新课引入。
(一)师:同学们,你们说老师的大拇指和食指
哪个长些啊?拿出你自己的铅笔和一只蜡笔看看,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研究学生身边
的事物出发,使学生自
个长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师:你能估计一下,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
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吗?
(二)体会厘米
1.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长度单位。请
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
什么?
2.教师向学生介绍厘米,厘米可用字母“cm”表
二年级数学《厘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厘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
2. 培养学生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测量和估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厘米的概念,学会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厘米与米的关系,学会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尺子、厘米标尺、实物等教学用品。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尺子,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分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新课:(1)教师介绍厘米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尺子,认识1厘米的长度。
(2)学生分组讨论,用厘米标尺量一量身边的事物,如桌子、课本等,记录测量结果。
(3)学生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课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一的物体,如绳子、铅笔等,让学生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学生相互检查测量结果,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分米?(2)学生分组讨论,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练习。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厘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用厘米作单位测量家里的物品,如电视、沙发等,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厘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测量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情况,评价其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上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二上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二上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测量的能力。
3.发展学生对于长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厘米、长度、比较、测量教学准备:1.一把尺子或卷尺(教师使用)。
2.物品,如书、笔、饮料瓶等。
3.打印好的练习题和活动单。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活动(10分钟)1.教师出示一把尺子或卷尺,向学生介绍和解释厘米的概念和用途。
2.要求学生观察物品上的刻度线,让他们发现刻度线上的数字表示的是长度。
例如,饮料瓶上的刻度线是厘米。
3.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让学生感受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
Step 2: 学习和实践(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并要求他们进行比较。
例如,教师展示一本书和一支笔,请学生判断哪个比较长。
2.在学生的参与下,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个物品有多长?我们可以用什么单位来测量它?3.将物品放在课桌上,引导学生用尺子或卷尺测量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Step 3: 练习和巩固(30分钟)1.分发练习题和活动单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
2.设计不同难度的测量题目,要求学生用厘米单位测量各种物品的长度,例如:一本书的长度,一张纸的长度等等。
3.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分享和比较自己的答案,扩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
Step 4: 总结和复习(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学习的内容和整个过程。
2.强调学生掌握了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3.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再次重视和巩固所学内容,确保他们的学习效果。
Step 5: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巩固和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例如,要求学生测量一些家中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教学扩展:1.鼓励学生用厘米单位测量和比较家中的物品。
让他们观察和思考不同物品的长度,培养他们对于长度的敏感度。
二年级数学《厘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厘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会正确使用尺子量物体长度,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会正确使用尺子量物体长度。
难点:理解厘米的概念,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厘米标尺、实物等。
2.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测量身高、书的长度等,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习新课:(1)介绍厘米的概念,讲解1厘米的长度。
(2)学生动手操作,用尺子量一量身边的事物,如桌子、铅笔等,并记录长度。
(3)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测量并记录教室里不同物品的长度。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讲解正确与错误之处。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厘米,还有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研究成果。
5. 总结课堂: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厘米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庭中的物品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掌握程度等,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数学日记”活动,让学生记录生活中遇到的长度问题,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组织“长度单位”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教学设计
3.知识内化,解决问题: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如测量课桌、书本等物品的长度;
-引导学生运用测量技能进行长度比较和加减运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巩固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和测量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实践作业:请同学们在家中运用直尺,测量3-5件日常用品的长度,如铅笔、书本、沙发、床等,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鼓励同学们与家人分享测量程和结果,让家人一同感受数学的乐趣。
2.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故事、图片或实物导入,如讲述一个与长度测量相关的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到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践操作,感知长度:
-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直尺测量不同的物品长度;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刻度,理解1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长度观念;
3.交流讨论:小组内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教师巡回指导: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尺。
(四)课堂练习
1.出示练习题:设计一些与长度测量相关的练习题,如测量线段、图形和物体的长度。
2.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互相批改: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共同讨论答案,发现并纠正错误。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019-2020年冀教版数学二上《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
2019-2020年冀教版数学二上《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 经历使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3. 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学具准备:直尺、回形针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两支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支铅笔哪支长些?哪支短些?”学生回答后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课桌的面有多长?提示可以用你的文具:橡皮、铅笔、文具盒等。
分别去比一比,看看有几个这样的长。
学生操作后,全班交流结果。
提出:还可以用手拃量。
2.提出: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交流。
3.学生回答后,出示今天的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它用字母“cm”来表示。
二、新授1.认识直尺(1)请同学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学生尺,边观察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尺子上刻着线条,叫刻度线,看看尺子上有几种长度不同的刻度线?②尺子上除了有刻度线外,还有什么?③这些数对着哪种刻度线,它是怎么排列的?(2)介绍0刻度线。
①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
②在尺子上找1厘米。
③在尺子上找几厘米。
(3)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
①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也是1厘米。
②在尺子上划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长度。
2.学习测量(1)观察测量铅笔的两种方法,说一说:哪种方法对?为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
(3)结论:量物体的长度,先把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用学到的方法量一量书中铅笔的长度,量完后指名说一说怎么量的。
三、练习1. 第1题指导学生量手指的宽度,看从哪儿到哪儿。
2. 第2题(1)先集体量数学书长,然后交流方法及结果。
(2)自由选择两种文具,量一量它们的长度。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厘米》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以发展为本,营造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结合作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长方形纸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师:新学期到了,在蚂蚁王国里有一所蚂蚁学堂,它马上要开学了。
看!这就是蚂蚁学堂,漂亮吗?小蚂蚁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座小桥。
一天,一阵狂风吹过,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好呀?小蚂蚁们决定重新再做一个扶手,可是扶手有多长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小蚂蚁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才能知道扶手有多长呢?生:用尺子量。
师:用尺子量,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你们有尺子吗?生:有!【设计意图:利用《蚂蚁王国》的故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通过让学生帮小蚂蚁解决问题这一情节吸引学生对新知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一)观察尺1、让学生观察尺子,仔细瞧瞧,你发现尺上有些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分享一下。
2、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认识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线、“0”刻度、1大格,理解“0”表示起点的意思。
二年级数学冀教版-【教案】第2课时厘米的认识(一)
第2课时厘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经历体会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有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过程。
3、在估测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测量二、自主探索交流体验1、教师继续上次谈话引出直尺。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
(2)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①测量橡皮的长度。
掌握测量的方法。
②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教师继续上次引导:要是我们测量的课桌的长度结果一样,我们必须用同样的一种测量工具而且一样长的来测量。
下面我们就都用小棒去量,看结果是多少?请学生用一样长的小棒再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度。
(学生按照要求去操作,然后汇报交流)教师:今后测量长度只要都用这样的小棒不就可以了吗?(让学生质疑)别人没有这样的小棒怎么办?看来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
那现在都用什么工具呢?(尺子)教师: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然后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4……;还有cm等。
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用字母“cm”来表示。
请大家找到1厘米,从“0”到“1”就是1厘米长。
请学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手比一比、在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的线。
然后进行比较,结果都一样长。
学生自由找出几种约长1厘米的物品。
如: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长度等。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你能用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吗?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一块新橡皮的长度,测量、交流、汇报,同时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教案标题:认识厘米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厘米的概念和用途。
2. 帮助学生掌握测量和比较物体长度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2. 尺子和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3. 学生练习册4. 学生作业本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2. 出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探究(15分钟):1. 提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厘米吗?它有什么用途?2. 解释厘米的定义:厘米是长度的一种单位,常用于测量较小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等。
3. 展示一把尺子,解释尺子上的刻度代表厘米。
4. 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实践(20分钟):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测量练习,如测量书本、课桌等物体的长度,并填写测量结果。
2. 随堂辅导学生,纠正他们可能出现的测量错误,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和使用厘米单位。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厘米的定义和用途。
2. 提问学生:你能举出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吗?请用厘米表示。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测量,提高对长度的认识。
作业:1. 在作业本上完成指定的练习题,巩固对厘米的理解和运用。
2. 在家中选择几个物体,使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物体的长度超过一米,我们应该使用什么单位来测量?2. 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中使用厘米单位的例子,如购物中的衣服尺码、绘画中的线条长度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册和作业本,检查他们对厘米的理解和运用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厘米的概念和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
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用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3.在测量、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每人三张纸条、新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
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会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么说明长度。
叙述: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
(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表达的就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
)
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
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观察尺子,让学生亲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
)
2.学习用厘米量。
测量橡皮的长度。
叙述:量橡皮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橡皮的左端,再看橡皮的右端对着几,橡皮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橡皮长5厘米。
学生动手操作
(1)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三张纸条拿出来,量一量,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
(2)拿出一支新铅笔,先估计一下它的长度,再用尺子量。
如果让我们量削尖的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
(取整厘米数)
实际量一量,从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量。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每人拿出一根绳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完成练习题1。
(3)完成练习题2。
2.发展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1角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可以互相想办法,全班交流。
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厘米”的含义了吗?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
量物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