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1(1)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1(1)

滥樵
24%
28%
• 一、荒漠化的含义: P36 • 荒漠化类型: • 石质荒漠化 • 沙质荒漠化
西北地区荒漠化范围:
涉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
观察上图和课本P36图2-1,试说说图中的景观特征?
P36活动:
•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 2、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 结果是土地荒漠化”。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说出你的理由。
地 理 位 置
深 居 内 陆
气 候 条 件
海洋水汽来源少 气候异常干旱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风力作用强盛
荒 漠 化
平地沙质 沉积物覆 盖深厚
物 质 基 础
• P38活动
三、荒漠化的危害
• 危害:对以下四方面的危害: • 1、农业生产(流动沙丘淹没农田) • 2、村镇、交通、水库、灌渠(流动沙丘淹 没) • 3、生态环境(沙尘暴频发) • 4、植被和地表形态(引发饥荒)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
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成都严
重。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
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
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
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
展最为严重。
气候变化
土地退化
人类活动 西北 东南丘陵 风沙 多暴雨 疏松
• 阅读P37:图2-2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分布 • 沙漠化地区和人类居住和分布有什么关联? •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 的主要原因
二、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漠化的成因

有关荒漠化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荒漠化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荒漠化的知识点总结一、荒漠化的定义1.1 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是指土地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导致植被退化、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最终成为不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的地区。

荒漠化的土地通常呈现出干燥、裸露、风沙、裂缝等特征。

1.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成因和地貌特征的不同,荒漠化可以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地形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如荒漠、沙漠和半干旱地区。

人为荒漠化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

1.3 荒漠化的分布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全球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如北非、中东、中亚、澳大利亚、美洲西南部等地。

此外,荒漠化也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分布,如非洲、亚洲、澳洲等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问题。

二、荒漠化的成因2.1 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地形和植被是自然因素影响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干旱气候、低降水量、高温度和高蒸发率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气候条件。

地形的不规则和植被的稀疏也会加剧土地的退化。

2.2 人为活动的影响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也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不合理的围垦等都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植被的减少,从而加剧荒漠化问题。

2.3 全球变暖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了荒漠化的发生。

气候变暖会导致降水不足、温度升高和蒸发增加,从而加速土地的退化和植被的减少。

三、荒漠化的影响3.1 生态环境影响荒漠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土地的退化和植被的减少导致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3.2 社会经济影响荒漠化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荒漠化导致土地失去生产力,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粮食和水资源供应减少,牧民生计受到威胁。

此外,荒漠化还会导致土地沙化、风沙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3 生态安全影响荒漠化对全球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荒漠化导致土地的退化和植被的减少,加剧了土地沙化、风沙灾害等自然灾害,威胁了全球的生态安全。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
• • • • 防治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解决措施
• 原则: •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 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 措施: • 合理利用水资源 •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 调节农、林、牧用地的关系 • 解决能源问题 • 控制人口措施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兴建沼气池 推广省柴灶 因地制宜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 5、控制人口增长
三北防护林
• 与1999年相比,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37924 平方公里,年均减少7585平方公里。风蚀荒漠 化土地减少33673平方公里,水蚀荒漠化土地减 少5525平方公里,盐渍化土地增加930平方公里。 轻度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9.07万平方公里,中度 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1.73万平方公里,重度荒 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3.17万平方公里,极重度荒 漠化面积减少11.42万平方公里。内蒙古、新疆 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荒漠化土地面积 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内蒙古减少16059 平方公里,新疆宁夏减少2329平方公里,甘肃 减少1900平方减少14226平方公里,河北减少 4029平方公里,公里,陕西减少1257平方公里, 辽宁减少772平方公里,吉林减少231平方公里, 山西减少149平方公里。
1.范围 西北内陆,包括新疆、宁夏、甘 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
西北地区
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400mm以下的我国西部内 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但降水集中 物质基础---- 地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多为沙质物质 动力因素---- 大风频繁

高二部分地理知识点讲解: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高二部分地理知识点讲解: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高二部分地理知识点讲解: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西北地区概况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x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原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 ; 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 ;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森林资源现状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荒漠化的防治知识讲解

荒漠化的防治知识讲解

荒漠化的防治知识讲解要点一:荒漠化1.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包括: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3.土地退化(一般了解)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使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包括:①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②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③长期的自然丧失。

4.荒漠、沙漠、荒漠化、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之间的关系要点二: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景观特征位置范围位置:亚欧大陆腹地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范围: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自然特征:半干旱、干旱区自然特征总结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日较差大,干旱少雨,降水自东向西递减,大风日数多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沙质沉积物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经度地带性极为明显东西部自然景观的差异导致农牧业生产特点的差异【典型例题】例题1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所示各河流()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变化小D.侵蚀作用强烈,含沙量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荒漠化的理解。

依据题干“荒漠化扩大较快”的提示,可以判断该地为我国内陆地区,河流应以内流河为主;再依据图中“省界”的走势和形状,可以初步判断出该地区位于我国甘肃省的河西走廊。

该地的河流主要发源于祁连山脉,主要靠山地的冰雪融水补给,故题中A项错误;河流的流量是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季节差异大,故C项错误;该河流流域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河流往往消失在沙漠中,因此该地流水侵蚀作用弱,而风力侵蚀作用强。

答案:B例题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止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止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止知识点总结(详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荒漠化防止知识点归纳一、荒漠化的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及一些半湿润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二、西北地区自然特征:1.地理位置:地形: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行政区划:新疆,甘肃北部,宁夏,内蒙古大部;气候区:西北地区指的是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半干旱区。

2地形:西北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西划分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以东:辽阔坦荡的高原为主(内蒙古高原)贺兰山以西:高大的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新疆被描述为“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3.气候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是其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以贺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半干旱区(降水量200—400mm),植被为温带草原。

西部:干旱区(200mm以下)植被:荒漠草原,和极端干旱区(50mm以下)植被:荒漠。

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土地生产力相应降低;体现了“由海洋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4.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a.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b.山岭和盆地相间分布,地形阻隔。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b.物质基础: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旱季为荒漠化存在了潜在的威胁;气候异常(如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2.人为因素:(1)人口激增,对环境压力变大(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的利用,主要表现在: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e.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原则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a.内容:一是预防潜在的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b.原则: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a.合理利用水资源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c.调节农、林、牧用地的关系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e.控制人口增长3.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东北、华北、西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地理高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

地理高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

地理高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地理高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温带草原逐步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体现了陆地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

(6)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主要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7)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

主要原因是: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稳定,人类利用也最不稳定,土地很容易产生荒漠化。

(8)虽然经过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9)新建和山西荒漠化的面积及原因比较: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径流少。

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高二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一、荒漠化的定义、表现和主要地区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实质是土地生产力丧失的土地退化。

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简称三退)形式:荒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地区)、石漠化(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区)、盐渍化(灌溉农业区)、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基础)西北地区(阅读教材图片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定位:38°—50N,75°—120°E,包括新疆、甘肃(和蒙古是交界的)、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大部。

2、本区的主要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阿尔泰山。

3、地理界线:贺兰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以东降水量200毫米以上,以西200毫米以下。

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分界线,天山以北叫北疆,以南叫南疆。

4、地域分异规律:有东到西的景观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5、绿洲农业的位置:山前的.冲积扇上,山麓地带。

6、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大风多且集中,风力侵蚀严重。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因素)。

原因: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鄂尔多斯过渡放牧:主要在草原地区过度开垦:沙区边缘、绿洲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四、荒漠化防治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区合理分配)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面粗糙度,截留水分等,但是不宜大范围推广,原因是成本太高)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开发沼气、风力发电)5、控制人口增长。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紧紧相邻的沙漠和绿洲
西北地区荒漠的生态系统是较脆弱和易于被破坏的。盲目开 垦,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原因,致使土地荒芜,草场退化, 引起沙漠化的扩展。
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着决定作用。以半干旱 草原农垦区较为集中的内蒙古商都县为例,在强度开垦草原以 后,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增加,后来经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 采用防风沙措施,受荒漠化危害的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
2、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生产力 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进程并非起着决定作用。
以半干旱草原农垦区较为集中的内蒙古商都县为例,在强度开垦草原以后,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增加,后来经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 采用防风沙措施,受荒漠化危害的农田面积大幅度减少。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
• 种植及恢复自然植被防治荒漠化
• 钻孔深栽造林 • 沙地飞播、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半固定沙包
沙丘上生 长着荒漠植 物。这些植 物基本上是 旱生的、叶 退化的小乔 木、灌木或 半灌木。它 们以各种不 同的生理、 生态机制适 应干荒漠严 酷的生境条 件。
设置沙障固沙
经过多年的人工种 草、造林等综合措施治 理,筑起了一道绿色长 城,不仅控制了腾格里 沙漠流沙侵袭,保证了 包兰铁路的畅通,也改 善了生态环境。如今的 沙坡头已是林草茂密、 果树成行之地。穿越沙 区40多千米的铁路两侧 ,
因,也是荒漠化受害者。 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
它们以各种不同的生理、生态机制适应干荒漠严酷的生境条件。
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包 基本条件----干旱

高二地理荒漠化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荒漠化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荒漠化知识点总结一、荒漠化的定义及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本已不具备生产力的荒漠地区不断扩展,使非荒漠地区逐渐丧失生产能力的过程。

它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导致土地变得不适合进行农业、林业或畜牧业等生产活动的现象。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形成原因不同,荒漠化可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构造变化等导致的荒漠化现象。

而人为荒漠化是由人类过度开垦耕地、砍伐树木、滥伐草场等活动所致。

二、荒漠化的严重性1.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荒漠化使得土地丧失了生产能力,导致土地资源的减少和浪费。

这对于全球粮食和能源供应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荒漠化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得原本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

这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带来了威胁。

3.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荒漠化使得土地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导致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减产,给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三、荒漠化的成因1. 气候因素气候是荒漠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干旱气候和高温气候使得土地水分丧失并且土壤贫瘠,容易诱发荒漠化。

2. 地形因素地形因素也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例如,山地和平原地形的变化会导致土壤和水资源的流失和减少,从而促进荒漠化的发生。

3. 人类活动人类过度开垦耕地、砍伐树木、滥伐草场等活动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这些活动导致了植被的丧失,使得土地易于风蚀和水蚀。

四、荒漠化的防治和治理1. 植被恢复重点是加强植被的重建和保护,通过植树造林和草场恢复等方式来防止土地的风蚀和水蚀。

2. 水土保持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修建梯田、植树造林、灌溉设施的建设等,来减缓土壤流失,改善土地的水分状况。

3. 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如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加强水资源保护等,以减少土地的干旱程度。

4. 可持续开发注重推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强农业生产方式转型,以减少土地的退化。

高二荒漠化的防治地理知识点-word文档资料

高二荒漠化的防治地理知识点-word文档资料

高二荒漠化的防治地理知识点1、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2、西北地区东西水分和景观变化水分自东向西递减,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荒漠化的防治地理知识点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4、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5、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错)(2)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营造三北防护林。

(3)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色。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3)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3)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空洞
C、土地生产力丧失 D、砍伐树木
C 3、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D C.西北地区 D.华南地区
4、下列不属于土地退化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石质沙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喀斯特地貌
D 5、形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特征的
沙漠化的世界
2.1荒漠化的防治
一、荒漠化概念分布
1、概念 发生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荒 漠 本质
土地退化
化 表现形式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类型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红漠化
荒漠化的分类:
次石红土质生色地荒盐漠荒沙渍化漠漠化化化
西北 地 区
华 北 平 原
云贵高原
阻隔水 汽进入

隆起
(1)干旱的气候与荒漠化 -----潜在因素
物理风化 和风力作 用强,多戈 壁、沙漠
基本条件
大风日 数多,集中在
冬、春两季
干旱 的气候
动力条件
平地多 沙质沉
积物
物质条件
(2) 气候异常与荒漠化 ——主要自然因素
加剧
少 多


温带的 大ຫໍສະໝຸດ 性变气候率

出 现 异 常
使脆 弱的 生态 环境 失衡
荒 漠 化
抑制
三、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
贫困问题 土地生产力下降 人口增长过快
荒漠化加剧
过度放牧
三、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人类的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的知识点梳理

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的知识点梳理

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的知识点梳理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跨新、宁、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

此区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相当,包括内蒙古温带草原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两个自然地区。

地形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则是三山夹两盆。

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光照强,温差大,多大风。

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山地对海洋水汽的阻挡作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水系水文以内流河为主,以数量多、流程短,流量小,多季节性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植被土壤荒漠草原和荒漠,荒漠土东西差异年降水量自东向西400mm,200mm(贺兰山),50mm。

植被景观自东向西为温带草原(贺兰山),荒漠草原,荒漠。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1)干旱导致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2)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再加上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

2.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成因自然①基本条——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②物质条——地表有深厚沙质沉积物,土质疏松,抗侵蚀力弱;③动力条——风力大,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势平坦对风的阻挡作用小;④促进条——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弱;人为①过渡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渡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⑤开矿、交通线等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对地表及植被的破坏作用;危害①荒漠化破坏植被和地表形态,使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②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下降,也使草场质量下降,农业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③土地荒漠化造成细沙裸露地表,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沙尘暴现象加剧;④使村镇、铁路、水库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甚至危机人们的生存环境。

高二地理 上册课时知识点课件 荒漠化的防治

高二地理 上册课时知识点课件 荒漠化的防治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具体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Hale Waihona Puke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c.调节农、林、牧地之间的用地关系 e.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f.控制人口增长
3.具体表现: 耕地退化 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4.类型: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分布区:非季风区 2.干旱的自然特征 3.脆弱的生态环境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根本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人类的活动不当
2.人为原因的表现 (1)过度樵采
荒漠化的防治
●土地失去水分
●植物无法生长
●失去植物保护的地面易 自相遭然互侵要制素约蚀之的和间整水的 体土相互流联失系
一.基本概念
1.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2.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变异 ---荒漠化
(2)人为原因:过度经济活动 适度经济活动
是否破坏当地地理环境

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识:关于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识:关于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高二地理必修一知识:关于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

高中是重要的一年,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高中,查字典天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高二天文必修一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1、背景:
(1)位置和范围: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

行政区划跨新、宁、甘、内蒙古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局部。

(2)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为主,洞中部为辽阔坦荡、波状坎坷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新疆境内)三山夹两盆。

(3)自然特征:
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缘由:自然-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陆地,陆地水汽难以抵达;地形高原面积广阔、平地盘绕盆地、青藏高原隆起);
②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以贺兰山为界。

2、散布:
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散布。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形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

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樵采,形成沙丘活化。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由于水资源应用不当和樵柴破坏固定沙丘招致荒漠化发作和开展。

工矿开发,居民点和路途树立,不注重环保,荒漠化呈点、线状,面积小而分散,但危害大。

在高中温习阶段,大家一定要多练习题,掌握考题的规律,掌握常考的知识,这样有助于提矮小家的分数。

查字典天文网为大家整理了2021高二天文必修一知识,供大家参考。

高二地理荒漠化知识点

高二地理荒漠化知识点

高二地理荒漠化知识点荒漠化是指原本沙漠、草原、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它是世界各地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荒漠化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增加对高二地理荒漠化知识点的了解,本文将从荒漠化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原本沙漠、草原、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

它是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不当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荒漠化地区的土地干燥、水资源匮乏、植被稀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贫瘠,无法支持农业和人类生存。

二、荒漠化的原因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水减少、蒸发增加,使得原本干旱的地区更加干燥,加速了荒漠化的过程。

2. 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会破坏植被覆盖,使土壤暴露在风蚀和水蚀之下,加速了荒漠化的发生。

3. 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资源是荒漠地区宝贵的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水资源的消耗和减少,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

4. 涵养林砍伐:涵养林具有保护土壤和减缓沙漠化的作用,但过度砍伐导致了植被稀疏、土壤暴露,加速了荒漠化的过程。

三、荒漠化的影响1. 生态影响:荒漠化导致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动植物物种的生命空间被不断侵蚀。

2. 土地资源减少:荒漠化使得土壤贫瘠,无法支持农业和农牧业发展,导致农民失去土地、迁徙和贫困化。

3. 水资源匮乏:荒漠化地区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减少,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遭受严重困扰。

4. 气候变化:荒漠化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四、荒漠化的应对措施1. 加强防治工程:修建防风林带、防护林等工程,减少风蚀和水蚀的发生,保护土壤和植被。

2. 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推行可持续发展:在荒漠化地区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和农牧业模式,减少对土地的过度开发。

4.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荒漠化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减少荒漠化的发生。

二三年级地理必修荒漠化防治知识点

二三年级地理必修荒漠化防治知识点

二三年级地理必修荒漠化防治知识点第二,地理是必修课,第三,防荒防荒知识点在我们学习期间,说到知识点,是不是都习惯性地被重视?有时知识点指的是课本或考试中的知识。

你知道哪些知识点对我们真的有帮助吗?以下是边肖帮你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荒凉防治知识点。

我希望能帮助你。

一.荒凉的定义、代表性和重要地区定义:土地退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

真正的颜色是土地生产力丧失导致的土地退化。

表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和林地退化。

(简称三次撤退)情况:荒凉(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地区),石漠化(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盐碱化(灌溉农业区),红色荒漠化(主要发生在中国江南丘陵地区,以红砂岩为主。

因为水土流失,裸露的红色岩石山脉暴露出来,土地贫瘠荒凉,所以被称为红色荒漠化)。

二、干旱的自然特征(荒凉的基本性质)西北地区(可通过浏览教材图片获取以下信息)1.地理位置:北纬38—50,东经75—120,覆盖新疆、甘肃(与蒙古接壤)、宁夏、陕西西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本区重要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祁连、昆仑、阿尔金、天山、阿尔泰。

3.地理界限:贺兰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东部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西部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分界线,北疆在北,南疆在南。

4.地域分异规律:景观由东向西变化为草原、荒凉草原、荒凉,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5.绿洲农业的位置:山前、冲积扇上、山麓。

6.西北地区荒凉的自然因素:气象干旱、土壤发育不良、土壤疏松、植被稀疏、风力强、风蚀集中。

3.荒凉的可补偿因素(荒凉的决定性因素)。

原因:人口爆炸,人类活动不当。

过度砍柴:鄂尔多斯过度放牧:在草原地区很重要过度开垦:沙地和绿洲区的边缘。

水资源利用不当四.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和方法1.水资源合理利用(河流上、中、下游合理布局)2.应用生物方法和工程方法构建防护林体系(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面粗糙度、拦截水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梳理
在古代,人们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往往用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话。

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荒漠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防治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位置
范围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跨新、宁、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及吉、辽、冀、陕等省区的一小部分。

此区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相当,包括内蒙古温带草原和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两个自然地区。

地形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则是三山夹两盆。

气候
(干旱)
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光照强,温差大,多大风。

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山地对海洋水汽的阻挡作
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水系水文
以内流河为主,以数量多、流程短,流量小,多季节性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植被土壤
荒漠草原和荒漠,荒漠土
东西差异
年降水量
自东向西400mm, 200mm(贺兰山),50mm。

植被景观
自东向西为温带草原(贺兰山),荒漠草原,荒漠。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1)干旱导致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2)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再加上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

2.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治理
概念
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成因
自然
①基本条件——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②物质条件——地表有深厚沙质沉积物,土质疏松,抗侵蚀力弱;
③动力条件——风力大,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势平坦对风的阻挡作用小;
④促进条件——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弱;
人为
①过渡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渡农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⑤开矿、交通线等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对地表及植被的破坏作用;
危害
①荒漠化破坏植被和地表形态,使耕地、林地、草地退化,面积减少,
②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的自然生产潜力下降,也使草场质量下降,农业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
③土地荒漠化造成细沙裸露地表,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沙尘暴现象加剧;
④使村镇、铁路、水库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影响经济
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甚至危机人们的生存环境。

防治
核心
任何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对策都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
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
因地制宜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进行综合整治。

①半干旱农牧过渡和干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②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内容
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荒漠化;
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现象;
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能力。

措施
①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加强监控力度。

②要以消除贫困为核心,打破贫困与荒漠化相伴的恶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
④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禁止采伐发菜(内蒙古);
⑤利用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⑥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以减少因能源短缺而造成的生态破坏;
⑦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即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展节水农业;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治理意义
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②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③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二地理上册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