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7篇)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64712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8.png)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7篇)自学如果缺乏恒心,专业知识就无法得到巩固;如果没有事业心,遇到困难就会止步不前,甚至半途而废。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ef057e9fad6195f312ba6fe.png)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2.其它因素——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3.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知名度)4.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5.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历史因素)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服务功能越强(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城市规模越小,等级越低,服务功能越弱(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生物的影响:①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②人工培育良种③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④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2、对土壤的影响: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②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
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工业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
(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市场——节省运费。
(3)劳力和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工厂要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密集型工业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4)工农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包括生产协作和社会协作(5)环境:工业布局要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18285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a.png)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大气环境与气候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等,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围层。
2. 大气运动与天气系统:大气运动包括垂直上升运动和水平环流运动,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低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
3. 大气中的水分:大气中的水分主要表现为水蒸气、云和降水,其中降水形式有雨、雪、雾、露等。
4.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的平均气象条件,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经度、纬度、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等。
5. 气象观测与预报:气象观测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测量,气象预报通过分析气象数据来预测未来的气象变化。
二、水资源与水循环1.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雪水等,其中绝大部分水存在于海洋中。
2.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从地面蒸发升华形成水蒸气,然后在大气中冷凝成云,并通过降水返回地面,并不断循环的过程。
3.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需要注意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4. 水污染与水处理:水污染是指水体 ** 现的有害物质,水处理是指对污染的水进行净化和消毒等处理。
5. 水灾与水资源管理:水灾是指由于极端天气或自然灾害造成的洪涝、干旱等灾害,水资源管理包括调配水资源和防灾减灾等措施。
三、地壳结构与地球内部1. 地壳的结构:地壳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大陆壳主要由花岗岩和安山岩等构成,海洋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2. 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等层,其中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地幔是地球最厚的一层。
3. 岩石圈与板块构造: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部地幔组成的薄板状结构,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分为多个板块,并且在地球表面不断运动。
4. ** 与火山活动: ** 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时产生的震动,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时伴随喷发和喷散物质的现象。
5. 地质灾害与地球科学:地质灾害包括 ** 、火山、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各种现象及其规律。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9ca43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b.png)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高二地理的知识点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高二地理重要知识点的归纳: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是指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形成的不同层次的系统。
地月系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太阳系则是包括地球在内的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而银河系则包含了太阳系等众多恒星系。
更高级别的天体系统还有河外星系、总星系等。
2、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巨行星有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和海王星。
3、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体积和质量等方面具有普通性。
然而,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密切相关,如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的存在以及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等。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就是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能源。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和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极光;影响气候等。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岩石外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2、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是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高二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
![高二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7992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5.png)
高二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一、全球气候特征地理的气候学研究着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和变化规律。
了解全球气候特征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和高考备考至关重要。
1. 地球气候区划地球的气候可以分为寒冷区、温带区和热带区三个大的带状气候区。
寒冷区主要位于北极和南极,温带区分布在寒冷区和热带区之间,热带区则位于赤道两侧。
每个气候区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主导气候系统。
2. 主导气候系统全球的气候受到主导气候系统的影响。
主导气候系统指的是在气候区域内起主导作用的气候系统。
例如,亚洲大部分地区受到季风气候系统的主导,北美受到温带西风带主导。
了解不同地区的主导气候系统能够帮助我们预测气候变化。
3. 气候因素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貌、海洋暖池、地球自转和风等。
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
海陆分布和地形地貌也影响气候分布,例如山脉会形成雨影和地形气候差异。
海洋暖池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地理环境与发展地理环境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对于理解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和高考地理题目的解答至关重要。
1. 自然资源与经济开发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程度不同,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石油工业,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可以发展农业经济。
了解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地经济的特点和差异。
2. 地理条件与城市发展地理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港口城市通常位于河口或海湾,便于海上交通和贸易发展。
山区城市则以旅游和资源开发为主要支柱。
了解地理条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布局。
3.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自然灾害、人口迁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例如,地震、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人口迁移则受到气候、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b448f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c.png)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倾斜及其导致的四季变化- 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物节律的影响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 - 地图的阅读和解读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层的结构和大气的组成-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海洋的特征、海洋资源及其保护3. 地貌学- 地貌的形成过程- 主要地貌类型(如山脉、平原、盆地等)-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洪水、台风等) - 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灾害应急管理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问题(如人口增长、老龄化等)-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等)-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等) - 交通运输(交通方式、交通网络等)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污染、生态破坏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四、地理实践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 实地考察的准备和实施2.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的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等) -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技巧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知识以上是高二会考地理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在准备考试时,学生应该确保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
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考试评价的重要方面。
建议学生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老师的指导进行复习,并进行适量的练习题训练以巩固知识点。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3a8bfbc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2.png)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集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三维空间体,其大小约为12735.9千米。
地球的形状并非完全规则的椭球体,它呈现出赤道略胖、两极略扁的形状。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结构。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厚度约为5-70千米;地幔是介于地壳和核之间的固体硅铁质层,厚度约为2900千米;外核是液态的铁镍合金层,厚度约为2100千米;内核是固态的铁镍合金层,直径约为2400千米。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用于记录和展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平面图。
地图的制作需要经纬度、比例尺和图例等元素。
经度用于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纬度用于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
比例尺是地图上线段长度与实际地面线段长度的比值,图例用于解释地图上各种符号的含义。
二、自然地理1. 内力作用地球板块构造理论:地球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分为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浮动并相互推移。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壳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地震的发生和地震带:地震是地壳因内力作用所引起的震动现象。
地震带是地球历史上广泛出现地震活动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火山的形成和类型:火山是地球表面向外喷发岩浆、热气和火山灰等物质的地质现象。
根据喷发物质的不同,火山可分为火山岩浆喷发和火山烟气喷发两种类型。
2. 外力作用风化和侵蚀:风化是地表岩石受到风力侵蚀的过程,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两种形式。
侵蚀是河流、冰川和风力等对地表岩石的磨蚀和搬运作用。
冰川和地貌:冰川是由大量积雪积累形成的巨大冰体。
冰川通过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造成了冰川地貌,如冰川谷、冰川河和冰碛等。
河流和地貌:河流是地表径流的一部分,它通过侵蚀、搬运和沉积等作用塑造了各种地貌景观,如峡谷、三角洲和冲积平原等。
三、人文地理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居民总数,城市则是人口聚居、经济发展相对集中的地区。
人口增长对城市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城市化进程加速、资源压力增大等。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eda762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b.png)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1、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根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气环流的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重要因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
每1个纬度为11千米;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
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21、太阳直射点的决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22、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23、地球自转的地理好处昼夜更替不一样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24、本初子午线0°经线,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25、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透过陆地(实际)。
26、东西方向的决定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191033cc7931b765ce1587.png)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3、(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01825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66.png)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1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
(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⑴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三江平原商品率;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
4.农业发展方向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fd10a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9.png)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6.三大自然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9.行政区界线(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线(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高二地理知识点大归纳
![高二地理知识点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d8d9293852458fb760b5633.png)
高二地理知识点大归纳: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小。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地下水、降水,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国家惠农政策。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廉价。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机械,农药、化肥。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532ec06bec0975f465e262.png)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3、(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高二地理49个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49个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113702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c.png)
高二地理49个知识点归纳地理作为一门学科,涉及范围广泛,知识点繁多。
在高二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系统地归纳和总结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本文将以高二地理的学习内容为基础,对其中的49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归纳和概括。
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形状、地理坐标系统、地图的制作和使用等。
2. 大气层与气候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的运动、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影响等。
3. 水资源水的循环、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污染等。
4. 生物圈与生物资源生物圈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问题的防治等。
5. 地壳运动与地貌形成地壳的运动类型、地震与火山活动、地貌的分类与形成机制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规模与分布、人口迁移与人口问题、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等。
2. 区域可持续发展发展与不发展、区域发展的差异及成因、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等。
3. 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工业化的发展与问题、城市与工业空间组织等。
4. 农业与农村农业类型与农业区划、农业现代化与农村问题、乡村振兴等。
5. 交通与通信交通方式与通信技术、交通网络与通信网络的发展、交通与通信对地理的影响等。
三、区域地理1. 中国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边界、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
2. 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的自然地理差异、中国的人文地理差异、中国的经济发展差异等。
3.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华北地区的经济与城市发展、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等。
4.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东北地区的经济与产业发展、东北地区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等。
5.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的自然地理、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华东地区的农业与农村问题等。
6.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的自然地理、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华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等。
7.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的自然地理、西南地区的经济与产业发展、西南地区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等。
8.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西北地区的经济与城市化、西北地区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等。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1a5b1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c.png)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自然地理一、大地运动及其影响①板块构造 (板块构造的概念、板块间的运动方式、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②地震 (地震的概念、地震波的种类和传播规律、地震带的分布)③火山 (火山的概念、火山的分类、火山喷发类型及其影响)二、气候及其变化①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气候带的规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②气体层的特性和变化 (大气层的组成、温度、气压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③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的类型和特点、全球气候变化对灾害的影响)三、地形地貌及其演化①地貌要素对比 (地形、地貌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地貌的要素与地震、火山、河流等自然现象的关系)②地形构造 (地形构造的类型和规律、不同地形构造的影响)③地表风化与侵蚀 (地表的物理和化学风化、河流侵蚀和冰川侵蚀的作用)四、水文地理①全球的水循环 (水的循环过程和规律、水循环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②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地下水的利用与管理)③海洋与海洋资源 (海洋的基本特征、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的利用与管理)五、能源资源及其开发利用①化石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产地、贮量、开发和利用)②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③能源与环境 (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能源的发展)第二部分人文地理一、人口与人口分布①人口数量和增长 (人口增长的原因、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原因、城市化和农业人口问题)③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原因、类型和特点、人口迁移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二、城市与城市化①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城市和乡村的区别、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分类)②城市化 (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管理)③城市规划和建设 (城市规划的原理和内容、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策略)三、经济地理①经济结构和特色 (经济结构的定义和类型、各种经济结构的特点和影响)②经济活动的分布 (产业分布的规律、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③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趋势与经济发展)四、文化和文化地理①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各个方面的特点、文化的分类和内涵)②文化的传播 (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机制、文化的影响、跨文化交流)③文化地理 (文化地理的概念、文化地理的内涵、文化地理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五、政治和政治地理①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 (政治制度的类型和特点、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影响)②政治地理 (政治地理的概念、政治地理的内涵、政治地理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③全球政治格局和政治分化 (全球政治格局的演变、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分化、政治风险和地缘战略)总之,高二地理学科中包含丰富多彩的知识点,涉及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
高二地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高二地理全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5b20d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0.png)
高二地理全册知识点汇总1. 地球与地球经验: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由固体地壳、液态水和气态大气组成。
地球的形状呈近似于椭球体,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地球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2. 地壳和地壳运动: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岩石壳,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运动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带动的地貌变化。
3. 内部地球: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内核由固态的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4. 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地球的地壳分为若干个板块,它们在地幔上漂浮并进行相对移动。
地球板块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和地壳断裂等地质灾害。
5. 大气圈和气候:大气圈是地球围绕地球表面的气体层,由多种气体组成。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相对较长时间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湿度和风向等要素。
6. 水资源和水循环:水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等环节。
7. 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气候变化是地球气候系统长期的平均气候状况发生的变化,可以导致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
环境保护是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
8.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地图制作、资源管理等领域。
9.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一个地区的居民总数,人口数量、分布和迁移对城市的发展和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城市是人口密度高、功能集中、经济发达的地区。
10. 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产业和交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和贸易等方面。
以上是高二地理全册的知识点汇总,包括地球与地球经验、地壳和地壳运动、内部地球、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大气圈和气候、水资源和水循环、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人口与城市以及经济地理等内容。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f82ef6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e.png)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一、能的分类。
1、按照能的性质分类。
〔1〕常规能:可再生能——水能、生物能;非可再生能——煤炭、石油、天然气。
〔2〕新能:可再生能——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洋流、地热能;非可再生能——核能。
2、按照能量的来分类。
〔1〕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现代光合作用——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由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
〔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温泉;核能——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聚变能和裂变能。
〔3〕来自天体间的引力能——月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能。
二、山西省煤炭资的开发条件分析^p 。
1、煤炭资丰富,开采条件好。
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⑤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拟便利。
三、我国与世界的能消费构造有哪些不同。
我国的煤炭资占绝对优势,石油的比重较大,天然气比重小;世界上石油资占绝对优势,煤炭、天然气资比重都较大,核电比重也占一定比重。
四、能基地建立。
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鲁〕朔〔州〕、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消费基地。
2、进步晋煤外运才能:神黄铁路、大秦铁路、焦——兖——日铁路。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立坑口电站,使电力消费才能明显进步,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另一方面,开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开展提供能,并向外输出焦炭。
五、能的综合利用。
1、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矿等资优势,围绕能开发,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2、形成以能、冶金、化工、建材为中心的多元构造。
六、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进步煤的利用技术。
①推动以干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产业的开展。
②加强炼焦、电力、化工等消费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环境保护。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3be762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3.png)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
它围绕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动,自西向东转动,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同时,它也在地轴上自西向东转动,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则为顺时针。
地球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近日点(每年1月初)和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快和慢。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同(15°/h)。
真正的周期包括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和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9分10秒)。
地球的运动周期包括昼夜交替周期和直射点回归周期。
昼夜交替周期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而直射点回归周期是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所示。
地球公转过程中,根据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简便方法是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右偏右冬。
同时,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1月初速度最快,7月初速度最慢。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晨昏线是判读昼夜交替的关键。
它与赤道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而太阳高度的分布是昼半球上大于0度,夜半球上小于0度,晨昏线上等于0度。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
地方时的计算原理是东早西晚,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是已知地方时加减4分钟乘以两地经度差。
本文介绍了地球上的一些基本天文现象的计算和判断方法,包括经纬度差的计算、昼夜长短和区时的计算、光照图的判断方法和步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的确定、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和判断方法,以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时需要根据东西方向选择加减号,时区数的计算需要四舍五入,判断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偏移方向需要使用右手和左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
高二年级地理知识点
![高二年级地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ae2d31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4.png)
高二年级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岩石圈、地幔和地核等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薄层,分为大洲性地壳和洋壳。
岩石圈是地壳和上部地幔的组合,表现为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
地幔是岩石圈以下的层,主要由固态岩石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铁合金,内核为固态铁合金。
2. 地球的构造板块地球表面有7个大板块和多个小板块。
板块是指由地壳和岩石圈共同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地质块体。
板块边界主要有三种形式:构造边界、变形边界和转换边界。
板块运动是地球的重要地质现象,造成了地震、火山活动和地质灾害。
3. 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系统由大气、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等多个要素组成。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较长时期的天气条件。
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由经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引起。
气候的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降水、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4.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
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湖泊、海洋等;地下水主要储存在岩层中的孔隙和裂缝中;大气水则以水蒸气形式存在。
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受气候、地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于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5.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物种的存在和相互依存关系。
地球上的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圈,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生物演化和人类的生存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6.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突发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飓风、台风等。
这些灾害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7. 地球上的人口与城市化地球人口总量不断增长,人口密度不均匀分布。
自工业化以来,世界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大幅增加。
城市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3、(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2)异: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 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
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 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 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 遥感地面系统成果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和财力,提高效率。
3、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和定位的系统。
(1)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2)特点: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具有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优点: 信息量大,使用方便; 功能强大; 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5、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即互为独立又相互促进。
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6、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将各种地理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的立体、动态的显示。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西北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西北地区最为显着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其成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因此干旱程度增加,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主要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稍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气候异常也可以影响到荒漠化的进程。
5、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A.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B.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6、西北地区的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在有水源灌溉的绿洲地区。
原因是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另外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8、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
(3)防治荒漠化要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4)荒漠化具体治理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5)我国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经验生物固沙、草方格沙障、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9、我国政府在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中,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众多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如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2、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其中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但现在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趋势仍在加剧,尤其热带原始林是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度。
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4、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地球之肺: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地球生物进化史中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5、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6、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贫瘠7、亚马孙雨林开发: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开发规模小,没有太大的影响;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了着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迁都巴西利亚、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并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8、在当前背景下,面对雨林破坏严重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市场广阔; 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策略: 扩大煤炭开采量;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4、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加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调整产业结构; 工业三废的治理。
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2、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
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分水界)。
3、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4、河流开发要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开发: 组成部分重要性保护重点山地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植被生态保护河流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5、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