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角度看_普世价值_
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下的普世价值观
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下的普世价值观普世价值的前世今生?这些年,中国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普世价值。
似乎这是欧美现代文明的最高成果,移植到中国后,就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现象,不过如果我们认真翻翻历史书,发现实际情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话说这个词也曾经把我带到沟里去,如今正在向外爬的过程中,人一生,没有多少年,被各种词语就带到沟里很多次。
人,活着真不易啊!其实普世价值对于中国人来说,一点也并不陌生。
简单说来,就是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真理,只有一个价值判断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普世价值,普世真理。
最早这是基督教的概念,拉丁文的说法是oecumenical,启蒙运动的时候用法语说就是universel。
普世价值观念与一神教之间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这个世界上神只有一个,唯一的世界就是他的创造,而且人也是他创造物,因此所有人都应该是一样的,他们都理所当然信仰同一个上帝或者真主。
如果不信,那就是背信弃义的恶魔。
普世价值,本来就是这么简单。
对于文明来说,这个概念最大的好处是会具有人类统一体的观念,但是它也有一个非常可怕之处。
让我们分析普世价值的逻辑:世界上只有一种价值观是对的。
我的价值观是对的。
所以:凡是跟我价值观不同的都是错的。
多么完美的三段论,又是多么可怕的三段论。
按照希腊-罗马的形式逻辑,只要承认那个大前提是绝对的(世界上只有一种价值观是对的),就会推论出,凡是跟我不同的都是错的。
普世价值观的本质就是:“我的结论是对的,而且我是站在普世的人的角度上做出的结论,因此凡是跟我不同的就是错的。
”大麻烦来了……因为我和你都是相对的。
我们都在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那么到底谁是对的?这个世界上,除了信上帝的,还有信真主;有人认为信耶稣得永生,有人认为信安拉得永生,还有人根据就不信什么永生。
如果每个人都相信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只有自己相信的才有价值,别人相信的不仅没有价值甚至是罪恶。
对“普世价值”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普世价值”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社会历史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不存在“普世价值”,也没有相对的“普世价值”和共产主义时代的“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被炒热有其社会思想来源和宗教神学来源,而主要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的鼓吹。
对一定范围内的“共同价值”要全面把握共同点与差异性,并作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运用。
[关键词]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看了有关“普世价值”问题的文章,颇受启发,愿参加讨论并求教于有关专家。
一、“普世价值”究竟有没有?有学者称“普世”一词来自希腊文,原为“整个有人居住的世界”。
有的认为“普世价值”是“普天下的人共同追求的价值”。
如是这样,那它就不同于和“特殊”相对应的“普遍”、和“特适”相对应的“普适”,而是指整个世界;也不同于“多数人”或“绝大多数人”,而是指所有的人。
我国古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佛教的“普门”和“普度众生”,基督教的“普适性”和“普世教会运动”,其中的“普”都有这层意思。
现今“普世价值”的宣扬者,一般将“普世价值”说成普遍适用于世上所有地方所有时代所有人的绝对的永恒的价值。
本文的讨论也就从这样的含义入手。
首先,世上有没有绝对的永恒的东西?这个问题,古今中外的人们一直有争论。
有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它是绝对的永恒的。
有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或抽象的原则,它是绝对的永恒的。
由此分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学派。
恩格斯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哲学及其世界的统一性来源于思维的统一性的世界模式论,指出:“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杜林却“把事物完全头足倒置了”。
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时,恩格斯不是简单地说它有或无,而是区别非生物界、生物界、人类历史和人的思维这四类不同科学,对其中有无永恒真理的问题,作了实事求是的具体的分析。
说宣布二乘二等于四,鸟有喙,或诸如此类的东西为永恒真理的人,是企图从永恒真理的存在得出结论:在人类历史的领域内也存在着永恒真理,永恒道德,永恒正义等。
理性看待西方“普世价值”
吕娉婷 中共辽阳市委党校摘要:苏联解体之后,西方把中国作为了灌输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对我们的灌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济领域、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无孔不入,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有基本的认识,并且做好应对。
关键词:西方;价值;普世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3-000036-01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国人认为西方的“普世价值”就是为之寻找的真理,而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念念有词。
西方价值是否应该是普世的?西方价值到底是不是普世的?一、认识西方“普世价值”的演变西方“普世价值”来源于基督教,后来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推翻地主阶级和封建宗教的压迫,打着自由、民主、人权、平等的口号推翻了封建势力的统治。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台和平演变战略,西方“普世价值”拥有了政治目的,成为了和平演变的武器。
进入21世纪,随着阿拉伯之春、颜色革命的出现,西方“普世价值”不仅仅是和平演变的思想武器了,也成为了西方国家武力入侵他国、干预他国内政的幌子。
二、掀开西方“普世价值”的面纱(一)从理论层面剖析西方“普世价值”1.以“普世标准”掩盖多元标准。
世界上有多少个民族,有多少个国家,对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理解,甚至一个国家内部的价值标准都可能不是完全统一的,都会有差别,但是,西方“普世价值”强调全世界的价值标准应该是一致的,这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2.以真理概念偷换价值概念。
既然叫“普世价值”,那它就属于价值的概念和范畴,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强调的是主体对客体的感觉,西方的“普世价值”,虽是价值的概念,但是它按真理的概念去实行,强制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从学理上讲,他违背了价值的概念,这就是有意的混淆了真理和价值的概念。
3.以抽象概念代替具体内容。
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从来就是那几个字,民主、自由、人权,他们从来不告诉你,他们的民主、自由、人权到底包含哪些内容。
“普世价值”: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表现
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之所以能够在当代改头换面粉墨登场,原因有二:一是随着“冷战”结束,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策略也随之改变,不再以军事遏制为直接手段,而是以接触与合作为幌子,通过文化交流与大众传播的方式,向社会主义国家输送西方价值观,以达到和平演变之目的。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今世界的旺盛生命力。基于此,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必须找到一种貌似“全球话语”的表达方式,用话语转换的外在形式来掩盖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为此,“普世价值”这种本身就蕴含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鲜明特征的所谓“全球话语”便应运而生,而西方非意识形态思潮论者就是试图通过“普世价值”这种非政治性话语来实现他们的政治意图。“普世价值”争论的背后潜伏着巨大的现实政治意蕴,它预示着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历史心结从未松解,其本质目的是促使世界社会制度趋同并期望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达到“意识形态”默化的效果。
主张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其哲学基础也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强调民主、自由、平等的超阶级性,否认人的现实阶级性、社会性及历史性,强调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其实践追求是将人类文明纳入资本主义所建立的所谓普遍文明的轨道。因此,“普世价值”具有鲜明的非意识形态性以及“去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终结”的价值诉求和政治倾向,与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是一脉相承、渊源相连的关系。因此,“普世价值”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产物。
西方价值观代表不代表“普世价值”?你认为“普世价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西方价值观代表不代表“普世价值”?你认为“普世价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自由、民主、人权”是当代人类社会所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是,根据西方价值观念抛出的所谓“普世价值“却具有浓重的西方资本主义色彩和明显的西方资本主义背景,其”普世价值“是由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关系所决定的。
现在一些西方国家用”普世价值“作为其话语基调,强调人类的“自由、民主、人权”问题。
当然,自由、民主、人权,是全人类所追求的共同价值,它们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明成果。
但是,从深层次看,西方国家所说的”普世价值“并不是围绕国家或社会的民主观念问题,而是对国家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新的阐述版本。
也就是说,“自由、民主、人权”只是”普世价值“的形式外表,而其内在意图是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鼓吹,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偏见。
所以说”普世价值“是西方国家提出来的一种政治论调。
我们抛开政治不谈,西方价值观念所包含的“自由、民主、人权”思想应该是全人类所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
抵制封建专制,提倡民主自由,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强烈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
但是,问题在于,不同的阶级、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对自由、民主、人权的理解和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由、民主、人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也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模式。
我们既不能全盘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也不能忽视我国对于现代政治文明成果的有分析的吸收和借鉴;既不能完全肯定西方的普世价值,也不能忽略民主、法治、公平等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而一些人,把英美式的自由与民主方式看作是全人类应该共同遵循的”普世价值“便是谬论了。
有些人说中国缺少普世价值。
可以举个例子,在美国一家报纸博物馆里,陈列着世界上9.11第二天所有国家的报纸,在所有报纸都在报道9.11这世界性新闻的时候,只有一家中国报纸报道的却是当天中国领导人进行外事活动的新闻。
央视名嘴白岩松说,我们援助越南,最后越南却与我们反目成仇,我们援建非洲,非洲却抱怨我们设备落后,我们支援朝鲜,却发现那是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原因就是中国缺少和世界共同的普世价值。
对西方国家宣扬的普世价值的思考
关键 词 : 普世价值 ; 意识形态; 马克思
能说明这种价值观是普世的 , 其实质是 某 全 球 范 围 实 施 霸 权 主 义 提 供 理 论 辩 护 。 阶级 或某一集 体 的价值观 。从 纵 向来 美 国的政党制 度是总 统制下 的两党制 国 政体 为j权 分立 , 看普世 是指价值 的永恒 性 也就是 说一种 内两 大 政 党 轮 流 执 政 ,
瓤 簿戤
时西方国家宣扬的蒈世价值的思考
钟
摘
尚
普 在 意 识 形 态 方 面 的表 现 要: 围绕普世 价值 的争论 频繁 的出 有一 少部 分 人不认 同也 是不 能称 为 “
现在 许 多报 刊 、 网络 中, 一时 间形成 讨论 的热 世” 的。当有一些人在不认 同这种 价值 观 美 国把 自 己 国 家 的 以 “ 自由、 民 主 和 潮 。本文将 以马克 思意识形 态理论 透视普 世 的时候 , 人权” 为核 心的意识形态作 为“ 普世价值 ” 另外一些人把它称为 “ 普世” 的是 价值 本质并 深入分析 到底是 否存在 西方 国家 大 家 都 需 要 遵 守 的 , 这 就 是 在 迫 使 那 些 不 并 向全 球 推 广 , 成 为权威 的意识形 态 , 忽 宣 扬 的普 世 价 值 , 西 方 国家 宣 扬 的普 世价 值 有 为美 国 意识 形 态 在 认同这种价值观的人接受这种主张 , 也 不 视 各 国 文 化 的 多 样 性 , 何意义 , 最 后 结 合 我 国实 际 情 况 分 析 如何 抵 御
一
总统通过普选产生 , 这种 形式 看清来十分 民 主 每 个 公 民都 有 权 利 参 选 并 选 举 自 己 支持的总统 , 但 实际上无论 哪一个 党派最 后 获 得 执 政 权 其 都 要 为 背 后 的 利 益 集 团
谈点对“普世价值”的看法
政治理论课程作业国贸08研姓名:帖鹏飞学号:2008110007谈点对“普世价值”的看法一、何为“普世价值”当下,“普世价值”之说渐见流行。
一些人或宣扬西方自由主义的“普世价值”,或赞颂民主社会主义的“普世价值”,或把所谓儒家经典中的“圣心王意”、“天道性理”奉为“普世价值”。
既然是“普世价值”,似乎就符合世间一切人的利益,凡是世人都应趋而奉之,不会说“不”了。
这就不免使人有些神秘感。
更有趣的是,有的人一面把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内容说成是“普世价值”,一面又把所谓“淡化意识形态”宣扬为“普世价值”.所谓“普世”,其实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用语。
“普世的”是拉丁文(oecumenicus)的意译,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除“普遍”之义外,还含有“根”的意味,是一个富含价值意义的词(这个词自中世纪以来便被基督教会用来自称“普世教会”)。
而“普适”仅仅涵有“普遍适用”的技术意义。
我们可以说“诚实”、“负责”等是普适价值,但不能说它们是普世价值。
只有作为一切价值基础的价值,才是普世价值,那就是自由。
杜林是一个先验主义者和形而上学者。
他为了鼓吹人类历史领域也存在“永恒真理”、“永恒道德”、“永恒正义”,先确定了他的道德观和正义观适用于一切世界,认为道德的原则凌驾于“历史之上和现今的民族特性的差别之上”,而且不容许“对这些原则的绝对适用性表示失望”。
他的道德论就是这种普遍适用的“永恒真理”。
如果用今天有的人的语言,这些原则显然也就是“普世价值”了。
对这种“永恒道德”论,恩格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首先,恩格斯指出道德是具有历史性的。
人们的道德观念因历史时代、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变更。
就拿道德领域被认为具有绝对意义的善恶来说,其对立就是“在属于人类历史的领域中运动”,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厉害,以致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
因此,不存在超历史的适合于一切民族和时代的善恶观念。
所以,恩格斯说:“我们驳斥一切想把任何道德教条当作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道德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企图,这种企图的借口是,道德的世界也有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不变的原则。
“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辨析
2014年2月第27卷 第1期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JournalofXi′anPoliticsInstitute Feb.,2014Vol.27No.1收稿日期:2014-01-15作者简介:李建德,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大课题研究———重大是非问题辨析】“普世价值”与普世价值辨析李建德(西安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陕西西安710068)摘要:“普世价值”把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扮装成一种适用于一切人的普世价值,具有很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它根本就不是普世价值,只不过是西方资产阶级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和意义而已。
将“普世价值”称之为普世价值,其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用心,其目的在于混淆西方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最终用西方价值观念取代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中国进行西化改造。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键词:“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15(2014)01-0023-04 近年来,国内外有些人把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扮装成一种适用于一切人的所谓“普世价值”,大力推崇,使“普世价值”成了一个时髦用语,在人们的思想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制造了不少混乱。
那么,“普世价值”是一个什么样的价值?是不是普世价值?应怎样对待“普世价值”?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
一、“普世价值”是什么一些信奉“普世价值”的人对我们党所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理念肆意歪曲,称“中共接受了普世价值,是普世价值的胜利”;宣扬“西方价值观是人类文明的主流”,说“中国只有接受西方的普世价值才有前途”,“改革开放就是逐步接受普世价值的过程”,等等。
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普世价值”思潮
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普世价值”思潮作者:马媛媛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07期摘要:“普世价值”一词具有悠久的发展历程,它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
西方国家想把他们所谓的“自由、平等、公正”等观念强加于世界人民,让大家认同为普世价值,从而达到政治“西化”的目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认清普世价值的本质,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普世价值。
关键词:普世价值;含义;大学生;态度一、普世价值的含义普世价值,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普遍适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它超越民族、种族、国界和信仰,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价值观,是衡量是非善恶最客观、最公正的尺度。
普世价值就是自由、平等、公正这些全世界都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这也是西方一直所提倡的价值与观念。
西方国家想把它们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全世界,并说这是普世价值。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历史和道德领域不存在“普世价值”,我们再谈“普世价值”是没有根据、也站不住脚的。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深厚的历史渊源,不是可以随意被遗弃和替代的。
不存在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道德原则和“永恒道德”,这个领域并不存在“普世价值”。
价值观与道德观具有同一的一面,它们彼此相互贯通、相互制约,因而价值观如同道德观一样也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
历史发展中不同阶级的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各不相同,以至相互对立。
由此也可以得出结论,超历史、超阶级的“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
二、大学生应当如何对待“普世价值”思潮(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主流意识。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首先要清醒的认识到“普世价值”思潮的本质,所谓“普世价值”就是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有鲜明的立场和鲜明的利益集团取向;“普世价值”是西方进行文化渗透,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最新的武器,它造成的后果就是让人们产生一种颠倒心态,他们企图将他们的核心思想强加到全世界人民的头上,然后说这是一种普世价值,这是他们使用的一种文化渗透和政治手段。
“普世价值”: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表现
弗朗西斯?福山和贝尔的思想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一文发表于1989年,恰在1990年前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达到了高潮。福山认为:“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福山借用黑格尔的历史概念,把历史理解为普遍与连续的,而最终终结于自由民主社会的普遍建立。福山认为:“如果目前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完全满足了人的最基本需要,历史就走到了尽头。”其意思是,资本主义社会建立起来的自由民主制度已经满足了“人的最基本需要”而具有普遍性,为此,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没有存在的必要,历史的发展形态就此可以终结了。
“普世价值”: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表现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13-08-23
西方“普世价值”的伪善本质
西方“普世价值”的伪善本质近年来,西方国家大力推行的“普世价值”在我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国内主流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虽然“普世价值”在我国已经遭遇了诸多抵制,但其仍未销声匿迹。
2017年,普世价值论通过乔装打扮,以更加隐蔽的方式继续存在。
第一,意识形态企图依然明显,越发暴露出“普世价值”的虚伪性。
“普世价值”包藏着意识形态斗争的战略企图。
当前,“普世价值”已经由生活话语、学术话语逐步转变为政治话语。
“普世价值”的拥护者打着淡化意识形态的幌子,在意识形态领域动摇和颠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近些年来,一些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报刊影视、学术交流、基金会资助以及扶持“西化精英”等手段,企图以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改造中国。
西方竭力推行的“普世价值”,实质上是双重标准掩盖下的霸权行径:一方面利用“普世价值”到处标榜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使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
第二,混淆概念本质,掩藏“普世价值”的迷惑性。
一是将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混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
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世界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以及治理赤字三大难题,人类急需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凝聚共识、寻找共同的价值遵从,这给“普世价值”从“全球伦理”角度包装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混淆。
当前,一些人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字面上的部分重合,宣称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西方的“普世价值”,企图以“普世价值”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种故意混淆概念、掩盖价值本质的做法是居心叵测的。
通过模糊判定标准来制造思想上的错乱认知,是“普世价值”因站不住脚而采取的迷惑手法。
第三,文化渗透,体现“普世价值”推行的隐蔽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在推行“普世价值”时也进行了战略手段的调整。
“普世价值”是当前一些西方国家传播和推销文化霸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关于“普世价值”的思考
关于“普世价值”的思考提要:围绕“普世价值”的问题,国内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争论。
本文简要分析了普世价值存在争议的不同观点,阐述了普世价值的意义。
关键词:普世价值;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近年来,国内掀起一场“普世价值”的争论。
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观点认为普世价值确实存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派则持相反的态度,认为普世价值极具虚伪性和迷惑性,是西方“去意识形态化”的阴谋之一。
我们应该正确的分析和科学的看待“普世价值”,为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
对人性问题的思考需要从存在和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切入。
人的求生欲望是人得以存在的前提,人首先有求生的本能和各种满足自身需要的生理欲望,生存下去之后才谈得上人及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然而更重要的是,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人所具有的知、情、意、行及情欲、欲望、意志等能力构成了人类社会主体的精神特质。
价值从来都是具体、历史、阶级的,到底有没有普世价值?有没有一种被所有人都普遍接受的好的或者坏的的东西,除去国籍,不论肤色,去掉差异。
真正的普世价值绝不是某个人,某个国家所宣扬的普世价值,而是全体人类所共有的普世价值。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价值范畴可一般的表述为: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的辩证统一。
价值作为一定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对于同一主体来说,某一物对他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这一物本身的属性、功能,而且取决于主体的需要程度。
价值的这种主体性特征,让我们不得不考量,人与人之间是否有共同的、普遍的价值?恩格斯说:“我们驳斥一切想把任何道德教条当做永恒的、终极的、从此不变的道德规律强加给我们的企图,这种企图的借口是,道德的世界也有凌驾于历史和民族差别之上的不变的原则。
相反地,我们断定,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
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
关于“普世价值”的几点看法【分享】
关于“普世价值”的几点看法最近几年,“价值哲学”和价值观研究一直是一门显学和热门话题。
原来,中国学术界并不太看重它。
20世纪30年代,张东荪先生曾经撰写和出版过一本《价值哲学》,影响不大。
现在我们研究和批评“普世价值”,得从“价值”一词讲起。
1. 一般“价值”概念——价值意识——价值观的特征价值哲学原先不太受重视,不是完全没有原由的。
因为它不是哲学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不是无产阶级革命所要思考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其特点有:(1)自明性。
在马克思主义原有理论体系中,经济学之外的“价值”问题,一般的“价值”意义,是一个自明的、不言而喻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尽管含有丰富的“价值”性内容,但他们是通过一般语词,如“需要”、“利益”、“理想”、“目的”、“意图”、“崇高”和“伟大”等用语,而内蕴地和间接地表达出来的,没有正面和系统的论述。
马克思只是在批评瓦格纳经济学著作时写道:“…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这些物能使人们…满足需要‟这一属性”[1]。
但这显然只是商品“使用价值”概念的直接延伸,还不是哲学的价值概念。
(2)合理性。
非经济学的“价值”问题,的确有存在和发展的一定的理论空间。
人们在正确的客观性的认识与实践行动之间,还有一种中介性的意识:认识和实践主体的一种在“评价”主客体关系和功利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其中需要和包含有价值意识。
哲学上称之为包含有“目的”和“意图”在内的、作为实践直接动因的“实践观念”。
由此,我们需要和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或社会价值观——价值哲学。
(3)脆弱性。
价值哲学是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朝主观唯心主义转向的产物。
文德尔班说过:哲学像李尔王把自己财产分给了子女而成为乞丐——只剩下“价值”。
张东荪先生在研究中外哲学历史时,也有类似的看法。
“价值”内容的主观性、主体性很强。
英语的subjectivity,既可以翻译为主体性、又可以翻译为主观性。
对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认识
对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认识
西方普世价值观是指在西方文化体系中形成的一些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其中包括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市场经济等。
这些价值观被认为是所有人类共同的追求,应该被普遍尊重和实践。
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核心是人权,它主张每个人都有受到尊重和保护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公正司法、平等和不受歧视、隐私等。
这些权利是普世的,无论种族、地域、文化、性别、年龄等都应该受到平等尊重和保护。
此外,西方普世价值观还注重民主、法治和市场经济的实践。
民主体制下,人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领导和参与政治决策,政治权利与自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法治体系下,每个人都应服从法律的约束,法律是公正、不偏不倚的。
市场经济是一种在法治保护下的自由经济活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买卖商品和服务。
总的来说,西方普世价值观主张人性的尊严和价值,注重人权和自由平等,强调民主、法治、市场经济的实践。
这些价值观既反映了西方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受到全球范围内的认同和支持。
关于_普世价值_思潮的几点看法_郑召丽
“普世价值”问题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
从来源上说,“普世价值”产生于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所使用的“普世”概念,这个词一经变身为“普世价值”便成了时下十分走俏的一个词语,意指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条件、一切人的价值原则。
既然某些学者提出这么一个命题,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深究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二,提出“普世价值”的动机是什么;三,“普世价值”主要内容是什么;四,如何对待“普世价值”。
是否存在“普世价值”。
有没有这样的具有在空间上的普遍性和在时间上的永恒性的“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是唯心主义新阶段的产物。
所不同的只是“普世价值”代替了“上帝”、“绝对真理”等字眼,它们无一例外地走向了一种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神秘主义的终极力量上。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有着自身的更为先进的价值取向,不排除这种价值取向会从“普世价值”中汲取尚为合理的有益的成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普世价值”在当代及其未来获得合法的主导地位的肯定。
提出“普世价值”的动机。
“普世价值”的争论不是一个概念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只是局限于抽象地讨论其内涵有没有意义,而更应当深入考察其内在动机。
不难看出,“普世价值”的宣传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际实行“和平演变”的新手段。
“普世价值”思潮在中国的泛起有一个过程。
2005年10月,一些鼓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国内外人士就以民主的所谓“普世价值”为武器,开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攻击。
在2007年初,“普世价值”在某些主观故意的推动下,开始了广泛的传播,一时间甚嚣尘上,让相当一部分的青年和领导干部迷惑,甚至被误导,成了一股可怕的错误思潮,从而使得“普世价值”的争论不再只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问题。
所以,就“普世价值”思潮来讲,其政治实质是企图颠覆我国发展民主政治的决定,改变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企图改变我们所坚持的社会主义方向,期许着能构建一个以西方制度和理念为模式的政治制度;而其在思想上的指向,是妄图用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来指导中国,把马克思主义赶出中国,以此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故意夸大思想多元化的诱人之处;对于经济制度方面,更企图让中国变得彻底的私有化,改变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现有经济制度。
从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角度看_普世价值_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年第4期 ·136·从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角度看“普世价值”高立伟 【内容提要】“普世价值”不仅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产物及“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趋同论”的改头换面并再次粉墨登场,更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集成芯片”。
“普世价值”争论的背后潜伏着巨大的现实政治意蕴,它预示着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历史心结从未松解。
其本质目的是促使世界社会制度趋同并期望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达到“意识形态默化”①的效果。
为此,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中国价值“芯片”,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与默化,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魅力是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普世价值 非意识形态化 集成芯片 作者高立伟(1970-),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高级讲师(江苏南京 210098)。
关于“普世价值”争论的背后潜伏着巨大的现实政治意蕴:它不仅表现了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当代出场的新面目、新途径、新方式,更预示着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心结从未松解。
“普世价值”的出笼向我们昭示:曾经甚嚣尘上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的终结”、“淡化论”、“去意识形态化”以及“趋同论”等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正在以更为灵活、更为隐蔽、更为复杂而又精炼浓缩的形式向我国扩张、渗透,企图从演化国家与民族的核心价值基础着手,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堡垒彻底摧毁,从而达到“政治同化”与“制度趋同”的本质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普世价值”不仅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产物,及“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改头换面并在当代再次粉墨登场,更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集成芯片”,其实质是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扩张的理论表现,是资本主义从国家垄断走向国际垄断的思想基础,其本质目的及功能是促使世界社会制度的趋同。
一、“普世价值”: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产物非意识形态化“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始于20世纪初期,泛滥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中后期。
西方普世价值理论实质的剖析与批判探讨
西方普世价值理论实质的剖析与批判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辨析与批驳,人们大多对“普世价值”的实质和危害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
但在一定范围内,由于“普世价值”欺骗性较强,渗透也较深,致使一些人仍存在模糊认识,存在一种非政治立场的温情主义倾向。
在这些模糊认识背后,涉及若干重大政治原则和意识形态安全,不容忽视和小觑。
必须进一步对“普世价值”进行剖析和清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界限。
一、围绕“普世价值”的论争本质上不是有无共同人性、有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抽象争论,而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具有普世性和永恒性、中国是否要搞“全盘西化”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普世价值”思潮在中国的传播有其特定的指向性,即在于聚焦西方宪改制度,即国家根本制度的变革。
一些人宣称自由、平等、人权是人类共同的普世价值,民主、共和、宪政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架构,抽离这些普世价值和基本政制架构的“现代化”,是剥夺人的权利、腐蚀人性、摧毁人的尊严的灾难过程。
其矛头直指我国根本国家制度,企图以此扭转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不难看出,一些人宣扬“普世价值”的本质,是宣扬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这是西方在今天“西化”“分化”我国的思想武器。
其理论依托是西式民主制度,其攻击对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普世价值”极力渲染现代化道路只有一条,现代国家的构架只有一种,核心价值观也只有一个,即已定型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核心价值观。
所以,走“普世价值”之路,其实质就是走“全盘西化”之路,就是从制度上照抄照搬西方模式。
做出的这个判断,甚至有的“普世价值”的鼓吹者也不否认。
他们认为,批判“普世价值”的人士所反对的,不是“普世价值”这个概念,甚至也不是自由、民主、平等、人权这些价值理念;他们所反对的,是根据这些价值理念来设计和建设的制度。
他们反对按照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理念来改革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简述西方普世价值的含义
简述西方普世价值的含义1. 西方普世价值啊,简单来说就是一些他们觉得大家都该认可的东西。
就好比说自由,像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一样,他们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无拘无束地追求自己想要的。
可这真的适用于所有地方吗?比如一些战乱地区,人们连基本的安全都没有,光谈自由又有啥用呢?2. 西方普世价值中的民主,他们说是大家都能参与决定。
哎呀,这就好像一群人一起商量怎么分蛋糕,可要是有人只想自己多拿,那还叫民主吗?看看某些西方国家的政治乱象,这真的是他们说的民主吗?3. 西方普世价值里的平等,说是不论身份地位大家都一样。
哼,这就跟说所有花儿都一样美似的,但实际上每种花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呀!在现实中,真的能做到完全平等吗?不同阶层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啊!4. 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中的博爱,说是要关爱所有人。
哇哦,这听起来好伟大啊,但真能做到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爱吗?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总会有更亲近的人吧!5. 西方普世价值的法治,说是一切都按法律来。
嗯,这就像给社会画了个框框,大家都得在里面活动。
可那些法律都是公正合理的吗?有些不也偏向某些群体嘛!6. 西方普世价值强调人权,说是人都有各种权利。
嘿,这就像说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宝贝一样,可要是有人的“宝贝”伤害到别人了呢?那还能无条件保障吗?7. 来看看西方普世价值的公正,说要公平公正对待一切。
哟呵,这就好比比赛要公平,可要是裁判都有私心呢?那所谓的公正不就成了笑话!8. 西方普世价值的容忍,说是要包容一切。
啊呀,这就像大海容纳所有河流,但要是河流带来了太多污染呢?也能无底线地容忍吗?9. 西方普世价值的理性,说是要理智思考。
哈哈,这就像走路要看着路一样,可有时候人也会头脑发热呀!真能一直保持理性吗?10. 西方普世价值啊,说了这么多,真的有那么完美吗?真的适合所有国家和地区吗?我看未必吧!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情况,不能生搬硬套啊!我的观点结论:西方普世价值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我们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分析和看待,不能盲目跟从。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西方普世价值观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西方普世价值观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申鑫浅析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西方普世价值观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普世价值思潮也在冲蚀着我们的思想,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
为更深了解普世价值的含义与实质,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分别从哲学、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三个角度对普世价值的含义和实质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普世价值”带有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试图对他国进行文化渗透,腐蚀其民族精神,充满了阶级欺骗性,带有去民族化的特点,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普世价值”。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者和接班人,应该不断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挖掘其更深的内涵,把握好基本方向,弘扬中华文化主旋律,自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思想意识领域一片净土。
关键词:普世价值;实质;思想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1引言1.1研究背景在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旨在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民族富强,国家兴旺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讲话,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要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核心价值观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点。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也就是这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其中“普世价值”就是其达到其目的的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为此,不得不引起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的深思。
1.2研究意义通过对西方普世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从多角度阐述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实质与内涵,既为思想政治教育扫除一大障碍,又为批判西方普世价值观提了有力的依据,无疑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于普世价值
$
“普世价值”思潮在我国泛起的过程
从2007 年秋天起,在某些报刊和网站的刻意推动下, “普世价值”观开始扩散、传播。 2008年5月又借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和北京举办 奥运会、残奥会等机会得以大肆宣扬炒作,误导了 很多群众、青年和干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错误 思潮。
$
20世纪90年代“普世”问题源起的背 景
$
$
关于普世价值在中国,现在仍有争议。有许多学者 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有观点认为普世价值的突然兴起实际上是西方对东 方传统价值观的入侵。 更广泛地,认为是西方现代价值观与东方传统价值 观的碰撞。
$
支持者观点
支持者认为普世价值确实存在,是人类从古至今 一直遵守的基本道德理念。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 ,同样也要有普世价值。支持者认为,“人权高 于主权”。认为“你不民主,我不爱国”,相信 所谓普世价值的力量,并且批评民族主义,认为 民族主义给了中国威胁。支持者希望,中国中小 学生能够加强普世价值观的教育,来提升中国人 的人文素养。
$
马克思主义是不是 “普世价值”?
(一)学界争论: 2、肯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蕴含着普世价值性的 内容和目标 (1)普世价值,是指符合大多数人利益并为大多 数人需要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利益着想 的,其包含了符合全人类利益的普世价值。 (2)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包含着普世价值性目 标,如自由、平等、民主等。(3)马克思主义作 为科学的思想体系,其自由身就是在吸收借鉴之前 包括普世价值在内的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之后又随着人类的实践的发展及认识的提高而不断 发展和完善,具有普世价值的基础。
$
“普世价值”思潮在我国泛起的过 程
近几年来,“普世价值”争论成为我国理论界争 论的热点问题。上自《求是》、《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红旗文摘》、《马克思主义研 究》等主流意识形态报纸、期刊,下到《炎黄春 秋》、南方周末、凯迪网络等非官方媒体、网站、 民间人士都投入论争,影响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年第4期·136·从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角度看“普世价值”高立伟【内容提要】“普世价值”不仅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产物及“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趋同论”的改头换面并再次粉墨登场,更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集成芯片”。
“普世价值”争论的背后潜伏着巨大的现实政治意蕴,它预示着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历史心结从未松解。
其本质目的是促使世界社会制度趋同并期望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达到“意识形态默化”①的效果。
为此,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造中国价值“芯片”,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与默化,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魅力是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普世价值 非意识形态化 集成芯片作者高立伟(1970-),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高级讲师(江苏南京 210098)。
关于“普世价值”争论的背后潜伏着巨大的现实政治意蕴:它不仅表现了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当代出场的新面目、新途径、新方式,更预示着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心结从未松解。
“普世价值”的出笼向我们昭示:曾经甚嚣尘上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的终结”、“淡化论”、“去意识形态化”以及“趋同论”等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正在以更为灵活、更为隐蔽、更为复杂而又精炼浓缩的形式向我国扩张、渗透,企图从演化国家与民族的核心价值基础着手,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堡垒彻底摧毁,从而达到“政治同化”与“制度趋同”的本质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普世价值”不仅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产物,及“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改头换面并在当代再次粉墨登场,更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集成芯片”,其实质是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扩张的理论表现,是资本主义从国家垄断走向国际垄断的思想基础,其本质目的及功能是促使世界社会制度的趋同。
一、“普世价值”: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产物非意识形态化“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始于20世纪初期,泛滥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中后期。
”②也就是说,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在以上两个时期出现了两次高潮。
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丹尼尔·贝尔、弗朗西斯·福山、维尔纳·桑巴特以及其他如李普塞特、布热津斯基、雷蒙·阿隆等。
他们的主要思想在其各自的著述中有集中的表现。
代表性的有:桑巴特① “意识形态默化”是指不直接进行显性的政治性思想意识灌输,而是通过生活化、经济性、文化教育娱乐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带有意识形态性的价值观、政治观等潜移默化的融入和内化到对象的精神理念之中。
西方很多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即为如此。
② 袁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页。
从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角度看“普世价值”的《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贝尔的《意识形态的终结》、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等。
在历史背景、理论旨趣上,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价值诉求,并主要以“超阶级性”和“价值普世性”的面目呈现。
它的理论旨趣和实践用意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
首先,从哲学基础上看,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和形而上学倾向,强调所谓的普遍的人道主义和人类共同的价值观,用抽象的“共同人性”、“人类本性”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否认人的阶级性及社会历史性;其次,在政治倾向上,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极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甚至故意歪曲和攻击,而且将社会主义制度看成是“专制、独裁、乌托邦”,从而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是社会历史的最高形态,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不可超越的终极存在,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终点,也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式;在实践诉求上,非意识形态化思潮致力于用强大的精神武器摧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堡垒及其价值观念体系。
可以看出,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强调人类价值和文明的同一性和普世性,二是鼓吹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终结形态。
近来所热议的所谓“普世价值”,其内涵与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核心理念是相互契合的。
主张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其哲学基础也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强调民主、自由、平等的超阶级性,否认人的现实阶级性、社会性及历史性,强调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其实践追求就是要将人类文明纳入资本主义所建立的所谓普遍文明的轨道。
我们有理由认为,“普世价值”具有鲜明的非意识形态性以及“去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终结”的价值诉求和政治倾向,“普世价值”与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是一脉相承、渊源相连的关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普世价值”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产物。
二、“普世价值”: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再次粉墨登场所谓的“普世价值”是丹尼尔·贝尔等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主要代表所鼓吹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在当代的改头换面和再次粉墨登场。
1960年,贝尔的《意识形态的终结》正式出版。
在该书中,贝尔不仅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了其意识形态终结的思想,更从美国社会的独特性出发,并联系1950-196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的现实情况,通过对比分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失去号召力的原因和表现,得出所谓以“激进主义”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没有任何存在的市场和环境,而且在苏联这样的大牌社会主义国家也即将消亡而终结。
丹尼尔·贝尔用当时西方世界部分知识分子表现出来的某些政治共识和价值追求来论证意识形态的终结。
如,贝尔认为:“在今天的知识分子中间,对如下问题达成共识:接受福利国家,希望分权、混合经济和多元政治体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形态的时代也已经走向了终结。
”①贝尔还说:“19世纪的意识形态是普世性的、人道主义的,并且是由知识分子来倡导的;亚洲和非洲的大众意识形态则是地区性的、工具主义的,并且是由政治领导创造出来的。
”②贝尔一方面宣扬西方世界所持有的意识形态具有普世性,另一方面又诋毁亚非国家的意识形态为狭隘的地方性和阶级构建性。
可以看出,贝尔的本质用意在于宣扬亚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走向终结。
弗朗西斯·福山和贝尔的思想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在1989年的第16期刊登了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一文,拉开了第二波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涌动的序幕,而且在1990年①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五十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张国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62页。
②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五十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张国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63页。
·137·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年第4期前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际达到了高潮。
福山认为:“西方国家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并因此构成了‘历史的终结’。
”①可以说,福山的思想就是贝尔思想的延续,并予以升华地提出了所谓的“历史的终结”。
因为,福山认为存在“世界普遍史”的可能。
他借用黑格尔的历史概念,把历史理解为普遍与连续的,而最终终结于自由民主社会的普遍建立。
福山认为:“如果目前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完全满足了人的最基本需要,历史就走到了尽头。
”②其意思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建立起来的自由民主制度已经满足了“人的最基本需要”而具有普遍性,为此,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历史的发展形态就此可以终结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贝尔和福山等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代表人物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关键词,就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
而主张民主、自由、人权等观念的“普世价值”就是价值观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表达,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话语转换及其价值渗透方式的当代语式,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
福山等鼓吹的历史终结论完全是为了确证这种代表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自由民主制度”的“普世性”、“永恒性”以及“优越性”。
而这种意识形态就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改头换面后的当代表现——“普世价值”。
这是我们热议“普世价值”必须厘清的前提及事实。
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在当代为什么要改头换面而粉墨登场?原因有二:一是随着苏联东欧的解体,直接对抗的“冷战”方式结束,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策略随之改变,不再以军事遏制为直接手段,而是以接触与合作为幌子,通过文化交流与大众传播的方式,向社会主义国家输送西方价值观念,以达到和平演变之目的。
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今世界的旺盛生命力。
基于这样的原因,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已经无法用赤裸裸的政治性话语进行其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张与渗透,必须找到一种貌似“全球话语”的表达方式,用话语转换的外在形式来掩盖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本质。
为此,“普世价值”这种本身就内在蕴含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鲜明特征的所谓“全球话语”就应运而生。
而西方非意识形态思潮论者就是试图通过“普世价值”这种非政治性话语来实现他们的政治意图。
因此,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所谓的“普世价值”就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改头换面并在当代再次粉墨登场。
同时,这种企图用本身就带有明显西方意识形态特征的所谓“普世价值”去宣扬自己的“去意识形态化”思想,也足以证明其理论是何等的混乱和无序。
当然,我们不能轻视其对当今思想理论战线所带来的危害。
三、“普世价值”: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集成芯片”从时间坐标上看,“普世价值”是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产物;从空间坐标上看,“普世价值”是作为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主要流派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在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再次粉墨登场。
而如果我们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出发,将“普世价值”和“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放在当今东方和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去分析,那么更值得我们深思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是,“普世价值”这个概念已成为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集成芯片”,并在当下的中国持续发酵、传播,起着话语吸附甚至话语控制的效应和作用。
我们知道,在电脑系统中,“芯片”是电脑主板的中枢与核心,或者说是主板的灵魂。
而“集成芯片”则是整个电脑系统功能的高度浓缩与集成,使之适应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运行环境而提高运行质量和效果。
如果我们将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比作电脑的运①转引自袁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85页。
②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53页。
·138·从西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角度看“普世价值”行系统,那么“普世价值”就是这个运行系统中主板上的“集成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