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建设路径研究——以新疆基层老年协会为例

合集下载

居民养老服务模式及其实施路径研究

居民养老服务模式及其实施路径研究

居民养老服务模式及其实施路径研究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居民养老服务模式的建设也成为了现代社会必须迎接和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分析不同的居民养老服务模式,探讨其实施路径,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现有的居民养老服务模式1. 敬老院或养老院。

老年人通过向敬老院或养老院缴纳一定的费用,可以生活在这些地方。

在这里,他们可以获得养老服务,包括膳食、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2. 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不同于敬老院或养老院,主要是提供家庭护理、保健等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可以让老年人在家庭中生活,同时享受到养老服务。

3. 互助养老。

互助养老是指民间组织或社区运营的养老方式。

老年人可以通过参与互助养老,接受其他年老者的帮助,而不用去敬老院或养老院。

二、居民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劣势分析1. 敬老院或养老院。

优点:敬老院或养老院的好处在于老年人有机会交朋友,获得文化娱乐活动的机会。

在这些场所,老年人也可以接受全天候的看护和医疗服务。

此外,老年人遇到困难时,还可以得到员工的帮助。

缺点:敬老院或养老院的缺点在于这些场所无法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

缴纳的费用也比较高,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老年人,这种方式可能会成为负担。

此外,也有一些敬老院或养老院存在着管理混乱、安全隐患等问题。

2. 社区居家养老。

优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以让老年人在家中养老,减轻了老人的心理负担。

同时,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老年人可以按照自己需求自由选择服务。

缺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人员实地到老年人家中提供服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如果家庭中没有亲朋好友,或者家庭底层建设不够良好,老年人在家中养老可能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3. 互助养老。

优点:互助养老政策可以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同时,也可以让老年人更好的融入社区生活,增强社交活动。

缺点:互助养老组织的数量有限,容易产生管理、运作等问题。

边疆民族地区民间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探析——以河口县A村老年协会为例

边疆民族地区民间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探析——以河口县A村老年协会为例

菊等人的两分法 ; 俞可平 、 程同顺等人的三分法研究基金项 目( 2 0 1 3 J 0 9 3 ) 。

5 2 一
XUEBA0
2 0 1 3年 l 2月
山 东行政学院学报
J OUR NA L OF S HAN DO NG A CA DE MY OF GO VE RN AN CE
中图分类号 : D 6 3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3 1 5 4 ( 2 0 1 3 ) 0 6— 0 0 5 2— 0 5
D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0 0 8—3 1 5 4 . 2 0 1 3 . 0 6 . 0 1 3
边 疆 民族 地 区 民 间 组 织在 乡 村
治 理 中 的 作 用 探 析
— —
以河 口县 A村 老 年 协 会 为 例
谭 新 雨
( 云南 师范 大学历 史与行 政学 院 , 昆明 6 5 0 5 0 0 )
摘 要: 作 为 乡村政 治经济制度 变迁的产物 , 民间组织在我 国 乡村治理 中发挥 了重要 的作 用。由于 民间
收 稿 日期 : 2 0 1 3一 O 8—1 4
2 .乡村 民间组 织 的分类 和特征
乡村 民 间组 织 因其 自身 的特 点 以 及 学 术 界 概
念 界定 的多 样 性 可 以分 为 不 同 的类 型 。 由 于各 学 者 的侧重 有 所 不 同 , 分 类 众 多 。主 要 有 李 文 棋 、 谢
村 治理也 不再 是一 个 单 一 的 自上 而 下 的行 政 行 为 , 而 是一个 以村 一级 村 民为 自治 单 位 上下 、 左 右互 动

社区与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

社区与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

社区与社区管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4=14分)1、我国目前的社区管理采取半行政性与半自治性相结合的模式,实际上是(A )的模式。

A、以政府管理为主,居民自我管理为辅B、以居民自我管理为主,政府管理为辅C、政府管理和居民自我管理皆主导D、以社区组织管理为主导,居民自我管理为辅2、“南京淮海路模式”街道办事处改革的第三步是(C )。

A、建立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B、对街道办事处职能进行全面梳理和移交C、撤销街道办事处D、建立社区党工委3、在加拿大,(A )是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A、私人开业医生B、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社区医院D、家庭医生4、我国首家物业管理公司于(B )在深圳成立。

A、1979年B、1981年C、1990年D、1992年5、按照台湾学者徐震的观点,下面属于社区“硬体”的有(A )。

A、社区公共设施B、社区文化传统C、社区社会组织D、社区社会规范6、全国大人通过的(C )第一次将“社区服务”概念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下来。

A、《宪法》B、《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C、《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D、《关于进一步推动社区服务发展的若干意见》7、在自然村落的基础上,出于村民自治和社会管理需要而设置的农村社区是(B )。

A、自然村B、建制村C、基层村落D、中心村落8、在美国,(D )通过与政府、企业、基金会、银行等结合亲密伙伴关系,有力推动了社区经济的发展。

A、福利组织联合会B、食品银行C、社区发展计划D、社区发展合作组织9、作为一种运动,英国的社区照顾起始于(B )。

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1世纪初10、业主委员会由(A )委员组成。

A、5-11名单数B、5-11名双数C、7名D、9名11、为了巩固社区服务的成果,国家计委、民政部等14部委于(D )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A、1987年B、1989年C、1991年D、1993年12、社区文化的核心是(A )。

基层老年协会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老年协会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老年协会建设调研报告基层老年协会建设调研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福利保障逐渐成为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基层老年协会的建设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基层老年协会的建设情况展开调查,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指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和改善老年协会建设。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20个省份,每个省份选取了5个基层老年协会进行调查。

总共有100个老年协会参与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结果1. 基层老年协会的建设情况在100个被调查的基层老年协会中,有68%的协会已经建立,保持较好的运行状态,但也有32%的协会存在建设不完善、运行困难等问题。

还有一些基层社区中并没有建立老年协会。

2. 基层老年协会的功能和服务内容调研结果显示,基层老年协会的功能主要包括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医疗服务、组织志愿服务等。

然而,很多老年协会在服务内容上存在单一化问题,没有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3. 基层老年协会的人员状况调研发现,目前基层老年协会的工作人员主要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成。

虽然社区工作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较为薄弱。

同时,志愿者的参与度也不够高,缺乏持续性的参与。

4. 基层老年协会的资金来源调研结果显示,基层老年协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社区、企事业单位的捐赠和政府的财政拨款。

然而,资金的不稳定性和不足导致了一些协会的运营困难和服务水平下降。

三、问题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基层老年协会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1. 建设不完善和运行困难:一些协会建设不完善,运行困难,缺乏有效的资源和管理支持。

2. 服务内容狭窄:一些协会只重视文化娱乐活动,忽视了老年人的其他需求,如健康养生、法律咨询等。

3. 人员状况不理想: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志愿者参与度不高。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与机制随着城乡差距的拉大和农村发展的需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与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路径1.政府引导政府在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

其次,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组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组织的财政支持,帮助其发展壮大。

2.资源整合农村社会组织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

首先,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将其与农村社会组织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其次,要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利用其专业能力和人才优势,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的研究和服务能力。

另外,要积极吸引社会各界的参与,形成共同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合力。

3.创新机制创新机制是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路径。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的注册和管理制度,为其提供合法合规的运行环境。

其次,要推动农村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与联盟建设,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发展的机制。

此外,要注重培育农村社会组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自我提升和创新,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二、机制1.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农村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整合农村资源和社会力量,推动农村发展。

首先,要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在农业、农村产业、乡村旅游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其次,要关注农村社会问题,搭建农民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桥梁,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另外,要开展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弘扬传统文化,并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推动社会服务创新农村社会组织可以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首先,要加强农村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其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为农民提供精准服务。

其次,要开展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工作,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路径研究一、本文概述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社会组织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治理效能、增强社会活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有效地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潜力,仍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分析当前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将概述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包括促进公众参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等方面。

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本文将梳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有模式和实践经验,探讨其成效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分析影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如法律法规、政策环境、社会组织自身能力等。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际情况,本文将提出促进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二、社会组织概述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是指由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它们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之外,承担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旨在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公众利益、协调社会关系、参与社会管理等。

社会组织的类型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公益慈善组织等。

这些组织以不同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为公众提供服务,为企业创造合作平台,为社会创新提供动力。

它们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公民素质的重要力量。

社会组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和多样性上。

非营利性意味着社会组织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而是致力于公益事业;志愿性体现在社会组织的成员和活动多基于志愿精神,而非强制;自治性则是指社会组织在内部管理和运作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多样性则反映了社会组织在类型、规模、功能上的丰富性。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附件1: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为引导参赛作品能够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这份参考题总目。

这个总目,供学生选题、构思、调研参考。

有些题目较大,可灵活掌握,分解细化。

总的要求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新问题,总结概括新经验,以小见大,从实际上升为理论,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把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培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

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请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重点方向:1.科学发展观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4.社会医疗保险5.“三农”问题6.环境保护与发展7.教育消费与教育公平8.和谐社会建设9.食品安全10.社会公共安全一、哲学类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3.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4.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5.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调查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7.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8.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9.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10.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11.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12.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13.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14.关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哲学分析15.科学发展观落实制度和机制研究16.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二、经济类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2.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3.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研究4.积极利用外资油画外商投资结构调查5.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查研究7.农业产业化研究8.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经营发展研究9.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10.农民收入问题调查研究11.农民赋税负担问题调查12.名牌战略案例分析13.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14.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15.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16.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17.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查研究18.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19.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研究20.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21.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22.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23.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研究24.债市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25.民间投资问题研究26.贫困大学生问题研究27.商业保险问题研究28.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2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与实践研究30.失地农民的现状调查31.社会大众食品消费安全意识调查32.中小股民的投资行为调查33.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参与意识调查34.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35.农村税费改革调研36.假日经济发展调查37.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3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39.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40.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完善研究41.城乡就业形势和扩大就业门路问题调查研究三、法律类1.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3.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4.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5.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构想6.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7.中国反垄断法的力量与实践8.中国公民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调查9.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保护10.律师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研究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法问题12.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研究13.法律赔偿执行难问题研究14.知识产权法研究15.信息安全法研究16.电子商务法研究17.政务公开制度研究18.文化法制研究19.法律援助的实践20.公益诉讼21.新世纪新时期推进我国行政法制的力量与实践问题研究22.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23.“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四、社会学类1.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4.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5.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7.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9.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10.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11.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公众的影响12.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3.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14.家庭保姆问题研究15.社区服务问题研究16.家庭暴力问题研究17.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研究18.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19.当代社会变迁中的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20.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其发展原因分析21.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22.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的调查23.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以其成因调查24.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研究25.城市中农民工现状的调查26.农村生育观的变化趋向及原因分析27.社会公益捐赠行为调查分析28.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29.养老方式变化趋势及原因调查分析30.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31.城市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改变及其社会意义五、教育类1.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2.调整教育结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调查研究3.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研究4.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5.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6.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7.加入WTO后留学潮和教育的改革开放研究8.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9.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教育10.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11.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12.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13.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14.第八轮课改的跟踪调查研究15.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16.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17.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18.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和效果分析19.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20.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21.关于学生社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调查22.扶助弱势学生模式的研究23.关于网络对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调查24.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和应对25.大学生的就业实践与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27.高校后勤社会化调查分析27.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六.管理类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2.科技企业的战略定位与组织设计3.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4.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研究5.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6.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7.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8.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调查与分析9.企业、组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10.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11.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12.企业在创新中发展典型调查13.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14.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变的研究15.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中作用调查研究16.非营利组织的法制化、规范化研究17.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18.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研究19.村民自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加入WTO后商会(企业家协会)现状调查业分析21.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22.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3.服务型政府建设个案研究24.城市社区发展调查与研究25.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26.政府绩效评估研究27.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分析。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教师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教师养老保险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
缴费基数与个人账户累计额直接相关,显然这样的缴费基数 确定规则对民办高校教师退休待遇的保障非常不利。这样的 缴费规则虽然不是民办高校养老保险缴费的全部, 但具有一 定代表性。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已经让民办高校教师为“明
天”担忧,学校自身的养老保险缴费更让这种担忧“雪上加 霜”,民办高校教师跳槽流动率明显异常偏高与此有重要关
的取舍方面选择经济理性:成本“下降”替代不稳定性“上升”” 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根据青岛市教育局等三部门联合下发 的《青岛市民办教育奖补资金使用管理细则》文件精神,对民 办普通高等学校, 折算后按照学校为教师缴纳事业单位养老 保险和职业年金的30%予以奖补”按照学校自愿申请的原 则,截至2020年,试点范围由最初的1所学校,200余名教 师,扩大到14所学校,1006余名教师,对学校缴纳的养老保 险和职业年金进行了奖补, 有效实现了民办教师公办学校教 师同等待遇”但民办高校几乎没有参与进来,原因在哪里?办 学者一方面认为“要办高质量的民办大学,没有高水平的师资 是不可能的”目前民办高校教师与同职称的国办高校教师退 休金相差一倍还多,民办高校高层次教师流失严重,更无吸引 优秀人才的任何优势”目前已严重危及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 发展” ”另一方面,认为“费用压力太大”17」”民办高校按企业缴 纳养老保险政策为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 一位教师若按较低 标准3000元作为缴费基数,按照2018年的缴费比例,学校一 年需为其缴纳6480元(3000・18%• 12=6480元),个人缴纳 2880元(3000・8%・12=2880元)”如果按现行事业单位缴纳养 老保险的政策,一年需要缴纳的费用为2万元”如果财政给予 30%的补贴,即6000元,那么剩余的14000元均由学校承担, 这意味着学校给这一位教师一年要多交7000多元,若基数再 高,多交的数额还要增大,这对学校本来就非常紧张的办学经 费造成很大压力”如果财政给予50%的补贴,即10000元,剩 余的10000元由学校承担,大部分学校还是可以承受的”这从 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办学者取舍的态度”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于弱 势状 态 , 府 和 社 会 大 众 都 未 能对 非 政 府 组 织 的 发展 给 予 客 观 上 影 响 其 发 展 。政 府 对 非 营 利 组 织 管 理 职 能 的 转 变 不 到 政
足够的重视, 没有在制度安排和社会道义上给 以充分 的支 持和 位 . 登记 注 册 、 督 管 理 等 诸 多环 节过 分 强 调 管 制 , 导 和 服 在 监 指

是法律地位不明确。 O世纪 8 年代末 以来 , 国相继出 不牢固 。 国非政府组织规模小 , 2 0 我 我 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弱 , 这
台 了《 社会团体 登记 管理条例》 公益事业捐 赠法》 基金会管理 导致许多非政府组织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发展经费不足 。由于 《 《 条例》 等一系列非政 府组织法 规。尽管这些法律法规共 同构成 非政府组织 没有 形成 吸纳人才 的固定渠道 ,再加上社会待遇 、
能分 工不衔接。社会治理中主体之间的衔接包括政府与非营利 府所起 不到的作用, 让政府从繁杂的社会事务中解脱 出来 。尽 组织在 社会 治理全过 程中的权 责分配、 能分工 、 职 任务承接 、 治 管非政府组织的运作离不开政府 的扶植和支 持, 但非政府 组织 理协作 、 资源互 补、 信息传递等方面 的无缝对接。我 国正处在社 绝不是政府的附属机 构和创收实体 , 而是平等参与社会 公共 治 会 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 非营利组织 正努 力尝试承 接政 府逐步 理的合作伙伴 , 同致力于促进社会 的文 明和进步 。政 府当应 共 退 出并转交 给社会 的部 分职能 ,这个 过程 反映了社会治理 结 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造更好 的条件 , 为非政府 组织的
政经视点
非政 府 组 织参 与社会 治理 的 困境 及 路 径 选 择

治理视角下非营利性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治理视角下非营利性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治理视角下非营利性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作者:赵曼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1期摘要:当今政府依靠自身力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区服务多样化的需求,倡导治理理念,鼓励多中心治理,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社区服务中的积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

非营利性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参与社区服务,是社区居民和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桥梁,在社区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治理理念;社区服务;非营利性组织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32-02一、治理理念对社区服务的要求治理理念强调治理主体的多中心秩序和治理权力的多向度,强调自下而上的对话、协商与合作,而不是单纯的命令与服从,它强调政府、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和公民的互动与协作,强调目标导向的治理理念,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民间组织兴起的必然要求。

对社区服务的要求如下:1.社区所有居民平等享受社区提供的服务,而且服务质量和费用标准一样。

其中包含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社区居民享受的社区服务质量不因其社会地位、种族、性别和信仰的不同而不同。

二是社区服务主体提供的服务是非营利性的,制定的服务价格标准是服务对象所能承受的。

2.多元化的服务主体,政府之前是公共产品唯一的提供者,虽然提供具有普遍性的服务,但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性需求,迫切需要其他服务主体的参与来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

多中心治理在协调利益和化解冲突方面优势明显,能有效化解各方利益冲突,促进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良性发展,为建立和谐安定的社区提供保障。

3.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治理理论注重以人为本,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为首要目标。

为了让居民满意,在服务的方式上力求创新,提供多样化服务。

二、非营利性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非营利性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性组织作为除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具有组织规模小、责任感强、贴近服务对象、能对服务对象的多层次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优点。

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实践与探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问题愈发凸显出来。

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实践与探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意义1.1 缓解养老服务压力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有效缓解养老服务的压力。

通过社会组织的力量,可以整合社区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包括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心理关爱等。

社会组织的专业性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使养老服务更加贴近老年人的需求。

1.2 促进老有所养社会组织的参与有助于促进老有所养的目标实现。

传统的养老方式主要依赖于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条件,但是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加,个人或家庭难以承担起养老的责任。

社会组织的介入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比如老年公寓、养老院等,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

1.3 增强社会凝聚力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社会组织通过丰富的养老项目和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交流、互助、学习的机会,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具体实践2.1 社会组织与养老机构合作社会组织可以与养老机构合作,共同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通过合作模式,养老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社会组织可以为养老机构提供志愿者支持、康复理疗等服务,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

2.2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参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方式,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各类养老服务和便利。

社会组织可以与社区合作,共同建设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养老咨询、健康检测、心理疏导等服务。

社会组织的专业性能够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2.3 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社会组织可以积极发动和培养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非营利性助残公益组织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非营利性助残公益组织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非营利性助残公益组织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杨娟孙静缪轶婷张鑫娴周凯钦来源:《理财·财经版》2018年第03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助残公益机构在政府的推动下已经得到了发展。

但是从整体上看,此类组织的发展在各个方面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从自身管理与建设、人才、资金以及有效监管四个方面出发进行分析,提出非营利性助残公益机构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期实现非营利性助残公益机构的良好发展。

非营利性助残公益组织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维护着残疾人的利益,具有非营利性、灵活性、志愿性、主动性等特点,在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一、组织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营利机构在政府的推动下已经得到大力发展。

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助残公益组织的发展在各个方面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对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提高助残公益组织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残疾人权益。

(一)自身建设与管理存在不足我国助残公益机构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专业能力不强,行业发展不足且规模普遍较小。

无论是公众参与度还是关注度都远远不足。

与此同时,我国非营利性助残公益机构涉入的社会面十分不广泛,且建设滞后。

在信息公开透明、人员培养、项目管理、社会捐募等方面,非营利性助残公益机构还无法做到保证其健康发展。

此外,我国机构发展方式过于单一,过度依赖政府,同时也反映出其自身知名度的缺乏。

美国琼·玛格丽塔曾在《什么是管理》这本书中写道:非营利性机构的原则是使命而非市场。

机构所秉持的信念也是使残疾人走出自己世界,真正融入社会。

但如果助残公益机构始终达不到良好的发展状况并且得不到优质的发展策略,对国家、社会和饱受挫折的残疾人士都是一大损害。

(二)人才缺乏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当下,热衷公益的只是少部分人,并且高校和社会组织培养出的优秀社会工作者往往因为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工作待遇等问题最终放弃投身公益事业,使这个行业越来越缺乏人才。

关于提升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的思考

关于提升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的思考

关于提升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的思考作者:***来源:《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年第04期人口老龄化加剧及“未富先老”特点,使养老成为典型社会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农村互助养老,一种低成本、具正向外溢效应的新型养老模式,将老年人为主的人力资源和养老资源组织化实现“自助-互助”养老[1],是我国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提升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是推动该模式发展和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利于应对农村养老面临的多重压力。

一是缓解城乡倒置突出问题,即农村老龄化程度、速度、人口等高于城镇,养老资源配套落后于城镇。

1982-2018年农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幅度比城镇高出3.67%(如图1)。

二是填补传统主要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因少子化、空巢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及孝文化衰退等,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功能全面弱化所导致的缺位空白[2, 3]。

三是克服社会机构养老,在经济基础薄弱、老龄人口量大且分散的农村,难以实现广覆盖、普惠化、久运营的困境。

四是缓解政府财政养老压力,为制度养老提质增效、全国统筹和可持续发展争取时间、空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发展。

2016年《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强调,“大力支持农村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及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等强调,要积极探索推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

然而,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意愿却有明显下降趋势,从91.1% (2000年)降至72.2%(2015年),降幅18.9%[1]。

本文据已有研究,在提出农村互助养老内涵、主要类型及方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制约农村老年人意愿提升的“痼疾”,针对性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为互助养老顺利推进建言献策。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

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篇一: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案例】案例五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政府: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案例五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政府: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未富先老是 21 世纪中国面临的重要国情。

如何破解中国人口老龄化难题、提供相应养老服务成为解决民生问题、建构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2004 年 3月以来, 宁波市海曙区在所辖社区内推行了政府为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 采用政府扶持、非营利组织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 试图通过社会力量动员、政府与社区及民间组织合作的方式, 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宁波海曙区探索的政府扶持、非营利组织运作、社会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主要做法是: 由海曙区政府出资向非营利组织星光敬老协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 星光敬老协会负责项目运作, 承担审定服务对象、确定服务内容、培训服务人员、检查和监督服务质量等工作; 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 积极推行个人购买服务、企业认购服务、社会认养服务等, 积极开展社会动员, 扩大和完善义工队伍。

这一政策使服务人员走入了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家中, 使行动方便的老年人走出了自己的小家, 走进社区的大家, 来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日托中心, 构建起了以社区为依托的两走 (走进去、走出来) 模式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体系。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点。

第一, 政府扶持。

在这种新型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 政府是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 政府扶持是决定性因素。

海曙区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作为政府的领导机构, 主要职责是完善海曙区、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列入了政府财政预算, 年度财政预算的长效机制保障了这一政策的持久性。

政府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对星光敬老协会的扶持上, 每年财政预算用于支持7 2 2中国政府创新蓝皮书其运作和开展社会动员工作。

另外, 政府还投资硬件设施建设, 帮助其开展老年人的专业照护工作和老年大学的研究工作。

探索新时代养老机构党建工作的路径

探索新时代养老机构党建工作的路径

一、新时代探索养老机构党建工作路径的必要性自党的十九大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党建工作日趋重要。

具体到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来说,要想使养老机构能够更好地肩负起为老年人服务的使命,就必须明确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工作能力,更好、更高地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这恰恰是养老机构产生和设立及运行的初心和使命。

坚持以人为本,更好服务于老年人,是党为人民服务初心和使命在养老事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①具体到养老机构而言,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同样存在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养老机构所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冲突和矛盾。

不仅不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差异所导致的不平衡,也存在于同一地区不同养老机构由于产权制度、政策扶持力度等因素的不同所造成的不平衡,还存在于同一地区同类型产权制度的养老机构由于地理位置、经营管理及服务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不平衡,即便同一家养老机构,由于具体工作人员个人素质包括硬件差异等带来的不平衡至少是不充分。

因此,新时代下,养老机构要想得到健康发展,也必须处理好这一首要矛盾,那么就必须在软环境上下工夫,狠抓党建工作,以党的初心与使命及党对新时代基本矛盾的认知与把握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革新现有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最大程度地解决这些不平衡和不充分,以最大程度地满足更趋人性化的关怀,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新时代探索养老机构党建工作的主要路径一是建立完备的支部建设体系。

养老机构本身就是服务于老年人的单位,加强其党建工作必须从党支部建设抓起,做到基层党建工作不留死角。

为此就需要完善养老机构中党支部建设的方方面面,把党支部建设延伸至每一名党员,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根据养老机构所涉相关人员的复杂性,包括养老机构工作服务及管理人员、入住老年人、老年人近亲属及其他监护人及相关组织的负责人和责任人等,都应当纳探索新时代养老机构党建工作的路径肖 辉 李 墨 文晶晶 颜 丽(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61)(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石家庄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摘要]新时代,必须加强养老机构党建工作,其路径可通过建立完备的支部建设体系、尝试建立党员备案制度、探索将党建工作与养老服务工作紧密结合的新的运行模式、探索突发事件中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路径、探索养老机构党员持证上岗制度以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人员中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以及探索建立入住老人相关家庭成员及监护人中的党员的灵活党课制度等方式来实现。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探析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探析

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探析摘要:基层社会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妥善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难题,党和国家培育和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熟悉基层事务、贴近群众需求、服务内容多样的特点,积极推进基层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本文就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就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社会组织;基层社会组织;社会治理;路径;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基层社会组织在服务类型上能够满足群众需求,但在服务数量上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使得基层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效能明显不足。

具体表现为,基层社会组织的志愿者成员较少,甚至有些基层社会组织包含领导在内,成员不足五人,导致其虽然能够提供一定量的社会服务但却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服务需求;其次就是有些社会服务内容包含了大量的专业知识,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技术和设备做支持,基层社会组织在缺少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很难达成专业性条件,其提供的服务质量就难以保证;最后就是基层社会组织由于自身条件所限,提供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尚不能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多样化服务要求。

为此,探索一条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接纳并提升基层社会组织服务,显得必要且重要。

1基层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1.1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重要帮手党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基层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给予了明确的界定。

决定指出,群团组织、基层社会组织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鼓励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机制的重要帮手。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新疆乌鲁
木齐市为例
侯帅杰
【期刊名称】《民风》
【年(卷),期】2024()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给农村养老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构建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现有农村养老服务存在设施短缺、服务内容单一、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总页数】3页(P0085-0087)
【作者】侯帅杰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
【相关文献】
1.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背景下江苏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背景下江苏省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策略优化——以江西省为例
4.乡村振兴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农村留
守老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策略--以若尔盖县求吉乡为例5.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研究——以菏泽市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养老机构调研报告

新疆养老机构调研报告

新疆养老机构调研报告根据对新疆养老机构的调研,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报告:养老机构设施、服务质量、人员结构、需求情况和问题及建议。

首先,新疆养老机构的设施普遍较为陈旧。

在调研中发现,养老机构的建筑物和设备大多年代久远,缺乏现代化的设施,对于老年人的居住及活动环境不够舒适和安全。

因此,改善养老机构的设施设备,提升老年人的居住品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在一些敬老院,老人们的饮食、卫生和医疗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

有些养老机构由于设备和人力资源不足,导致服务品质不高。

因此,需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升服务水平,以满足老年人不断提高的生活服务需求。

第三,养老机构的人员结构需要优化。

目前,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年轻人为主,缺乏专业的养老工作人员。

在调研中了解到,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关怀度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应该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

第四,老年人对于养老机构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对于养老机构的需求量不断上升。

他们希望能够在养老机构中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护理和娱乐等服务。

因此,需要加大对养老机构的建设力度,扩大养老服务的覆盖面,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在整个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养老机构存在保安不到位、食品卫生问题等。

因此,建议对养老机构的管理和卫生环境进行严格的监管,确保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此外,建议加强养老机构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老年人对于养老机构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综上所述,要改善新疆养老机构的状况,需要提升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加强服务质量、优化人员结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一起努力,共同推进养老服务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生活条件。

非营利组织_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和依托

非营利组织_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和依托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2期收稿日期:2005 07 19作者简介:张洪武(1962-),男,山东潍坊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北京 100101非营利组织: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和依托张洪武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的第三板块日益凸现出来。

非营利组织对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服务社区居民、帮助弱势群体等都将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它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就必须改变政府在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态度,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恢复它的主体地位,同时必须加强法律控制和自我约束,防止其发生超越政治底线和营利出轨的现象。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社区建设;依托中图分类号C912.2;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10X(2006)02 0069 05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要加快政企分开,进一步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作为社会三大板块之一的非营利组织(NPO)的发育状况也日益直接地影响到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到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福利,也影响到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非营利组织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其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社区建设的进程。

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现代社会日益分化为政府域、市场域和非营利域已经成为学术界一致的意见。

每个 场域 都有自己的组织载体。

政府域的组织载体就是各级各类政府组织,市场域的组织载体就是繁茂芜杂的公司、企业,非营利域的组织载体就是各式非营利组织,有的学者又叫他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所谓非营利组织,是指依法建立的非政治性、非利润分配性、自主管理并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公益、互益性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如互助合作组织、资金中介组织、社交联谊组织、服务提供组织等。

我国官方文件中通常把非营利组织叫 民间组织 ,分为三大类: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建设路径研究——以新疆基层老年协会为例摘要: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建设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频发,吸收更多社会主体参与社会保障建设不仅有利于满足社会成员多层次的公共产品需求,而且有助于缓解政府压力。

非营利组织使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有助于公民意识的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基层老年协会;社会保障非营利组织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s)是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提供服务的独立机构。

[1]我国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三类。

[2]基层老年协会是以老年人为主体,由城市社区或农村村庄范围内的老年人自愿组成,按照协会章程开展活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达到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目的的公益性老年群众组织。

一、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建设的必要性(一)非营利组织对政府和市场在社会保障建设中的“失灵问题”起到拾遗补缺作用社会保障具有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在供给中的重要作用,但政府又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

在社会保障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往往以受益者的需求为导向,但全面获取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需求是不现实的,而且在社会保障服务的提供过程中易形成垄断的情况,使得政府在配置社会资源上缺乏效率,出现“政府失灵”。

市场中的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经营目标,对于低费甚至免费的公共产品不愿浪费生产资料予以提供,使得社会公平难以实现,造成“市场失灵”。

[3]非营利组织则将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人的资源集中起来,生产其所希望的公共产品,以满足其特殊偏好。

所具有的灵活性在最大程度上贴近基层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和满足参与社会管理的愿望、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遏制“搭便车”现象的发生,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同时,担负起服务社会的责任,兼顾了效率与公平。

(二)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建设有助于丰富保障内容,促进社会稳定合作主义理论和福利多元理论强调,社会保障的提供应当吸纳更多社会主体共同承担,而非原有的政府单独负担。

[4]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建设中的有效参与,有助于丰富公民的福利内容、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保障需要、提升社会成员幸福感,切实实现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器”的功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建设的困境分析在社会保障领域,我国非营利组织仍停留在提供具体服务阶段,而对与之相关的其他方面涉及较少。

新疆基层老年协会在现阶段主要侧重于向老年人提供具体养老服务和文娱活动,未与社会各界充分联系,发挥号召社会力量的应有作用;也未向政府提出高效的养老政策意见,发挥联系群众的第三方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会保障建设过程中,组织影响力仍比较有限,社会公信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非营利组织成员往往以个人身份而非以组织的声音去表达意见和主张。

新疆基层老年协会虽然已经大规模建立,但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并未使老年人形成归属感。

分析非营利组织现阶段困境的原因,主要存在于外部体制不健全和内部制度没有理顺两方面。

我国对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建设只有政策规范而缺乏具体法律规范;公众对非营利组织仍持观望态度,未形成普遍公信力;缺乏对于非营利组织运营的监督评估机制,从而造成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参与中合法地位确立困难、参与内容有限和参与程度不深。

非营利组织自身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也未形成联合的行业监督管理系统,因此在参与社会保障建设的具体工作中易出现组织宗旨落实不明、工作人员效率低、组织影响力较低等问题。

三、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路径选择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建设应立足于提供志愿服务,从事社会基础福利事业,同时协助政府处理社会保障事务,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5] (一)协助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我国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企业缴费和个人缴费三个方面,慈善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捐赠一直没有发挥充分作用。

非营利组织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捐赠、财政补贴、服务收费和国际组织的援助。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筹集拓宽了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有利于缓解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保障基金的“空账”问题。

[6]同时,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对社会保障资金、政策落实的社会监督作用。

新疆基层老年协会在工作中可以通过将会费中的一定比例予以储蓄形成群体互助基金,当协会中出现老人因各种原因基本生活难以保障时,将互助基金按一定比例支付给需要帮助的老人,最及时有效地缓解问题。

(二)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1. 参与社会保障政策制定非营利组织中除管理层外,多数非营利组织志愿服务的提供者为各行各业的普通民众,他们更了解基层人民百姓的需求,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7]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只有广泛听取社会群众的意见,才能真正满足相关群体最迫切的需求。

新疆基层老年协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除严格依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之外,应根据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推动老年人相关立法建设,推动制定更为精确、解决突出问题的法律,促进我国老年产业合法化建设。

2. 推广社会保障政策我国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人口基数大以及社会成员间文化水平存在差异等问题,新的社会保障政策出台后,短时间内不能被所有社会成员全面了解,这就需要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合作,深入基层做好政策的宣传推广工作。

新疆基层老年协会在其工作中与政府紧密联系,开展社保政策宣讲活动,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与老年人权益切实相关的政策法规深入人心。

(三)提供社区基本服务当前我国强调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政府开展社区建设,离不开与社区之间建立彼此联系的载体,而在民间经常开展志愿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就具备这样的能力。

[8]非营利组织中既存在能够和政府联系的管理者,又存在普通公民,能够很好的起到政府与社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非营利组织服务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卫生、文化、养老服务等,有助于推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新疆基层老年协会与社区工作紧密结合,为辖区内广大老年人提供托老服务、家庭清洁等志愿服务、组织老年人开展文艺联欢活动、健康讲座等,极大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四)帮扶弱势群体这里所称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失业者、贫困者、遭受灾害者以及其他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人群。

非营利组织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入手: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人开展就业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给予基本生活保障,鼓励在组织内形成动态互助;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帮助弱势群体融入社会,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新疆基层老年协会以老年人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保障其享受基本生活水平,通过合唱比赛、“银龄行动” 等多种多样的志愿、文娱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帮助老年人充分融入现代社会发展之中,提升幸福感。

四、推动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一)完善法律体系,推进参与法制化法律体系的完善有助于赋予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建设的合法性地位,进一步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运营。

我国现有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立法主要体现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之中,侧重于程序上的管理而缺乏实体性的赋权,较多的体现为消极性的防范,而缺少积极性的扶持与引导。

2016年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了慈善组织的组织形式、设立条件和程序,降低了慈善组织的设立门槛。

规定和授权规定慈善组织年度慈善支出和管理费用标准,更符合慈善组织多样性的实际,对我国慈善事业和基金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与指导作用。

我国《非营利组织法》的制定也被提上日程,期望在立法中能够对非营利组织的资格认定、参与社会保障建设的范围与途径、奖惩机制等内容予以明确。

(二)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内外部相互协调的监督机制,保障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有效性。

1. 内部监督采用建立类似于行业协会的组织,通过行业协会完成非营利组织的自我管理。

行业协会制定非营利组织运行的具体机制,包括行业的道德规范、财务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监督检查模式等。

在行业协会内设立专门的监察部门,监督协会成员的日常工作及组织建设,接受社会监督。

2. 外部监督推动形成政府、群众、大众传媒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政府方面可以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以税收为重点,建立以税法为基础的法律管理框架。

群众对非营利组织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将违规现象向行业协会监察部门反映。

大众传媒应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量,对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予以表扬,增强其社会公信力;对存在过失的非营利组织予以批评,督促其限期整改。

(三)培养专业人才在目前开设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专业的高校中,合理提高相关专业的招生数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

注重对学生专业理念和职业精神的塑造,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学生毕业后投身于专业工作中,推动非营利组织专业化建设。

非营利组织与高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发挥相互影响作用。

重视对现有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定期开展职业再培训,提高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效率。

(四)充分结合地方工作实际,发挥维护社会稳定作用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建设过程中应充分与地方工作实际相结合,提供相匹配的服务活动。

新疆基层老年协会应充分与地方民族文化相结合,在组织内充分吸收少数民族管理者与志愿者,提供符合当地人民群众价值判断的志愿服务,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老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推动新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1]莱斯特.M.萨拉蒙等.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03.[2]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规划财务司,2010:06~10.[3]刘丽华.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保障中的参与问题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06:10~11.[4]凌珍,李爱芹.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社会保障路径研究[J].广西: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第1期:30~31.[5]刘曦言.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路径•模式与建议[J].安徽:安徽农业科学, 2016,44卷(3):342~343.[6]何健.中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保障的方式与途径研究——以云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为例[D].云南:云南大学,2014:14~15.[7]胡澎.日本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与实践[J].日本学刊,2015,第3期:150~151.[8]彭捷.社区老年组织:老年群体社会整合的新路径[J].老龄科学研究,2015,3卷(1):51~52.[作者简介]刘珍妮,女,新疆乌鲁木齐人,西北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