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语文

合集下载

溶液的形成教案

溶液的形成教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设计,并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训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增强用探究方法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协助精神、创新精神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教学过程】(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度过这愉悦的45分钟,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度过这愉悦的45分钟,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展示可乐、雪碧、矿泉水、冰糖雪梨、橙汁、蒸馏水,这些大家平时喜欢喝吗?任选一位同学,提问:你喜欢喝哪一种?请你按照我们化学里面物质的分类标准,找出这里的一瓶特殊的液体。

为什么呢?把饮料奖励给这位同学。

这些混合物就属于我们将要学习的溶液。

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溶液的形成。

【板书课题】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二、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6-28,并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3min)两两相互检查(1min)看学生有没有问题?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1.实验探究1请大家根据桌上所提供的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物质来自己动动手,看它们能不能形成溶液?并把现象结论记录在学案上。

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展示:请小组代表描述本组所做的实验,从学生的描述中归纳溶质、溶剂的辨别方法。

并指导学生用微观的观点解释溶液的形成。

以及溶液质量具有加和性,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2.抢答3.巩固练习4.实验探究2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验9-2小组展示:小结:5.小组讨论:配成溶液后的好处?四、课堂小结指导学生自行小结,并把饮料奖励给表现优秀的组或个人五、布置作业---拓展提高自制碳酸饮料[新课引入]:自然界中的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自来水厂经过净化的水呢?什么是硬水?软水?导入:硬水、海水等自然水它们都是混合物,是一种溶液。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运用知识
联系生活
【设问】我们为什么要配制溶液?溶液有什么重要用途呢?
【投影】溶液的有关照片,谈谈溶液的用途
【板书】溶液的用途
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联系生活发言:从生活、医药、工业、农业等方面来叙述。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信息获取、提炼的能力。
交流汇报
小结作业
【设问】学完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观察现象,完成导学案并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并归纳总结:
1.溶解,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2.均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如浓度\密度\颜色)
3.稳定: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
4.溶液是混合物,还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观看动画演示。
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归纳出溶液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学生朗读
回答: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人教版)
课题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归纳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指导学生实验】水和乙醇能互溶吗?
【小结】水和乙醇能互溶。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气体。
【设问】找一找液一液互溶的例子,并说出它们的溶质和溶剂。
在教师的引导下,做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导学案表格。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思考并回答:酒精溶液、双氧水、硫酸溶液
在交流发言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溶液的形成》教案

《溶液的形成》教案

《溶液的形成》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讲话致辞、条据书信、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溶液的形成》教案《溶液的形成》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溶液的形成教案

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 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生活中的纯净水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海水、河水、湖水以及矿泉水呢? 板书课题:一、溶液学生自学,合作交流:1. 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

2. 让学生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1)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及关系。

(2)溶液的读法如何找出溶质和溶剂。

(3)溶液的特征。

(4)乳浊液和乳化 (5)溶解时吸热和放热教师点拨: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C 11H 22O 11),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Na +、Cl -)。

联系:两种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 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 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 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讨论:纯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空气是否是 溶液?合金是不是溶液?溶液都是无色的吗?练习: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 A 、食盐 B 、面粉 C 、植物油 D 、石灰石2、 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 、豆浆B 、果酱C 、矿泉水D 、蔗糖水 2、溶液的宏观特征:(1)均一性 (2)稳定性练习1: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 溶液,请比较A 处和B 处密度的大小( ) (图见大屏幕)A :ρA > ρB B : ρA < ρBC : ρA= ρBD : 不能确定 3、溶液的组成:溶剂与溶质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液的形成教案

溶液的形成教案

教学设计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的特征,知道溶液是由溶质、溶剂组成;2、知道溶质、溶剂的区分方法;3、知道溶液命名规则并能根据溶液的名称说出溶质和溶剂。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与实际社会的紧密关系。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及特征;2、知道如何区分溶质和溶剂、溶液的命名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的特征,会根据溶液的特征辨别溶液。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导入新知1、提问:海水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2、展示生活中的白酒、饮料、白醋等图片,了解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物质。

3、介绍生这类物质在生活和医疗上有重要的用途。

这类物质就是我们常说的溶液。

二、自主学习,发现疑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6-28相关内容,归纳得出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1.溶液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溶液?2.溶质和溶剂如何区分?3.如何给溶液命名?三、合作探究,质疑解难探究活动一1.实验演示,将泥土、植物油、蔗糖、食盐分别放入水中振荡,学生观察现象:实验各部分是否均一是否稳定(是否沉降或分层)形成物质的类别①将泥土加入水中,振荡②将植物油加入水中,振荡③将蔗糖加入水中,振荡④将氯化钠加入水中,振荡2、讨论:⑴实验①和②的物质类别分别是什么?实验①和②的物质是否均一?是否沉降或分层?⑵实验③和④的物质类别分别是什么?实验③和④的物质是否均一?是否沉降或分层?讨论得出结论,填入上表。

3、引导学生对比分析⑴实验①和②的物质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浊液。

⑵实验③和④的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4、讨论:用分子的知识如何解释糖水和盐水的形成过程?5、引导学生得出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6、学生阅读P31资料卡片: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了解乳化现象;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及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分类、实验探究等科学方法的了解;
3、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受化学对改善人们生活、促进社会分子的积极作用;通过“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社会”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渗透亲情教育。

【教学过程】。

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能够识别溶液、溶质、溶剂。

3)掌握溶液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溶液的形成过程,培养实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认识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溶液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溶液、溶质、溶剂的识别。

三、教学难点1.溶液形成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试剂瓶等。

2.试剂:食盐、糖、水、酒精、高锰酸钾等。

3.多媒体课件,展示溶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溶液实例(如盐水、糖水、汽水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液体的共同特点。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液体为什么叫做溶液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课内容。

2、新课讲解1)溶液的概念●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2)溶液、溶质、溶剂的识别●溶液:形成的混合物。

●溶质:被分散的物质。

●溶剂:分散溶质的物质。

●举例说明,如盐水中,盐是溶质,水是溶剂,盐水是溶液。

3)溶液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演示,将食盐或糖逐渐加入水中,观察溶解过程。

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如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等,导致溶质在溶剂中的分散和溶解。

六、实验探究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3. 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溶液形成的规律。

七、课堂小结1. 总结溶液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溶液、溶质、溶剂的识别方法。

2. 强调溶液形成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八、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溶液的形成》教案(精品收藏)

《溶液的形成》教案(精品收藏)

《溶液的形成》教案教学内容溶液的形成与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溶解现象。

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作用.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多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通过实验和对身边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九寨沟的水海水(背景资料一)引入新课(溶液的形成)2、探究活动1 (探究溶液形成的过程)(1)学生实验: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或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并填写以下表格:现象形成什么(2)师生活动1: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两种溶液形成的过程(观看flash动画)。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两种溶液的特征。

由两种溶液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初步推出溶液的概念。

让学生设计实验: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师生活动2:让学生对溶液概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能进行判断,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

讨论: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总结出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4)师生活动3:实物展示:一瓶医用酒精和一瓶碳酸饮料.引导学生发现: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3、探究活动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1)学生实验:在1、2、3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水,分别加入1—2小粒碘、高锰酸钾和3-4滴植物油,振荡,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对比所做的实验,总结得出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现象不同。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2]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2]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本节课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解时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根底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溶液间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重点学习溶液的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涉及的这些概念是学习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根底。

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多种溶液,虽不知道溶液的特征和形成实质。

但是他们思维活泼,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认识溶液的根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3)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认识溶质、溶剂及其辩证关系。

(4)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开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教学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四、教学方法及教具方法: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教具:PPT、学生实验仪器及药品五、教学过程【提出问题】所配制的食盐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吗?例如蔗糖、味精等【小结】溶液的概念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思考并答复对溶液概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能进行判断,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

【提出问题】出题目学生抢答,酒精、水、果汁等是不是溶液从简单的物质入手,结合溶液的概念判断所给物质是不是溶液。

学会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溶液及时应用,加深印象。

【小结】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溶液的方法,先看类别,再看特征。

认真思考并记录在判断过程中对溶液的概念作巩固。

【引导】结合食盐水,提出溶液由哪几局部组成思考并答复深层次理解溶液【讲解】讲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水是常见的溶剂,汽油和酒精也可作为溶剂。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第1课时)【设计说明】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理解溶液的特征。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教学准备】50 mL烧杯、试管、试管架、烧杯、玻璃棒、洗瓶、高锰酸钾、碘、蔗糖、食盐、硫酸铜、乙醇、汽油、植物油、胶头滴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情境创设: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许多溶观察、思考、倾听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液,如制取氧气用到的过氧化氢溶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用到的硫酸铜溶液,制取二氧化碳用到的稀盐酸溶液,等等,教师展示实物“硫酸铜溶液”和“稀盐酸”,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的想像能力新课讲授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完成:“活动与探究(一)按如下图完成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50 mL烧杯三个、药匙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结论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剂。

请学生们观察实验情况: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教师:刚才同学们做实验时发现这些物质在水中不见,你们能从微观方面来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吗?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

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

教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学生培养学生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刚才实验中的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物质?教师设疑:如果将碳酸钙等不溶水的物质加入到水中,能否形成溶液?溶液又具有什么特征?学生:不能,因为碳酸钙不溶于水,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溶质、溶剂、溶液的基本概念。

(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

(3)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学习互相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堂讨论、启发引导、合作与交流等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猜谜语:(打一种化学物质)清澈透明似水样,不如纯水好涵养,二氧化碳是冤家,相遇斗成浑浊状。

谜底:澄清石灰水(也就是氢氧化钙溶液)到底什么样的物质属于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板书课题)二、导学探究:1.【教师演示实验】蔗糖溶解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溶解过程(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2.【学生自主、互助实验】一在盛有食盐、酒精、植物油、沙土、硫酸铜、粉笔灰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水,振荡,静置。

(根据实验台所给仪器选择以下一种方案实验,并填写表格)【交流结果】做不同实验的小组代表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初步得出:食盐+水、酒精+水、硫酸铜+水是溶液。

沙土+水、粉笔灰+水、植物油+水不是溶液。

(教师简介悬浊液、乳浊液。

)【小结】1阅读课本P27最上面的一段话,师生共同小结:(板书)3.【学生自主、互助实验】2根据实验台所给仪器选择以下一种方案实验,填写课本中的表格并相互交流。

方案一:在盛碘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水、酒精并振荡,观察是否溶解。

方案二:在盛高锰酸钾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水、酒精并振荡,观察是否溶解。

方案三:完成课本【实验9—3】思考:通过以上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吗?【小结】2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不同的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溶液的形成 教学设计

溶液的形成 教学设计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认识溶解现象。

2、形成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知道水是常见的溶剂。

3、认识溶解的微观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溶液概念形成的过程,学习如何从实验现象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方法。

2、体验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事物的本质,获得认识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方法。

3、培养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溶液概念的形成、溶质溶剂的判断难点: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展示几种不同颜色的液体,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师:这些液体都称之为溶液。

那你知道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来学习下“溶液的形成”【感知体验】各抒己见: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液体生:想展示熟悉的液体,提升学生的兴趣,又为后续学习铺垫。

【设疑】给大家介绍两个主人公鱼儿和水。

展示:水怎么能变咸和变甜。

【提问】蔗糖食盐能溶于水吗【动手体验】在装有食盐、蔗糖、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约四分之一试管的水,振荡。

静置。

记录实验现象。

交流实验现象。

利用并改进教材实验。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分析归纳,整理信息,总结溶液的特征,并与同学交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解】溶液的定义和特征浊【引导】蔗糖在溶解过程中消失了吗?视频蔗糖的微观过程。

【引导】溶液由哪几部分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提问】请你举例一种溶液,分析其中的溶质和溶剂。

【追问】溶质只能是固体吗?溶剂一定是水吗?【提问】溶液的命名有什么规律?【反馈练习】判断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交流】从微粒运动的角度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进一步认识溶液的特征。

【交流】从熟悉的物质中思考举例。

进一步认识溶液的组成。

【分析归纳】从已经熟悉的溶液名称中尝试总结规律。

学生通过动画的直观感受,通过猜想、交流,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溶解的微观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点评
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食盐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认识溶液、溶质、溶
剂。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

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
学生乙:可加水。

学生丙:还可加热。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

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

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

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
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
学生1:均一、稳定。

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生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

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
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现象



高锰酸钾
汽油

汽油
高锰酸钾
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

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
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乙醇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
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
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
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

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

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

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
况下水是溶剂。

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

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
试管内加入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洗涤剂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

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较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

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
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将知识进行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

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

(教师点评)
巩固练习
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教科书p33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