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大学语文考试答案讲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

《行行重行行》一诗中开篇有“与君生别离”的描绘,其中“生”字可有三种解释,不包括以下()项。

•A、

作动词,表示从无到有的过程。

•B、

生生拆散之意

•C、

作生疏,疏离解。

•D、

生离死别之意

我的答案:C

2

齐秦用柔情的唱法,原因不包括()。

•A、

对纯粹声音的追求

•B、

用纯粹的声音对抗现实的污浊

•C、

希冀用柔情拯救人们彼此间的冷漠

对纯粹爱情的向往

我的答案:D

3

“语言的局限就是我们全部世界的局限”是()的观点。•A、

马克思

•B、

费尔巴哈

•C、

黑格尔

•D、

恩格斯

我的答案:D

4

以下()这部作品不在金圣叹所称赞的“六才子书”之列。•A、

《庄子》

•B、

《水浒传》

•C、

《史记》

《红楼梦》

我的答案:D

5

“郴江”这一物象,既有作者对天的发问,又更是一种自问,而所问的内容不包括()。•A、

命运的坎坷和无奈

•B、

内心迷茫循迹不到方向

•C、

报国无门的无奈

•D、

人生的荒诞感,

我的答案:C

6

倘若说王国维的《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一词可能隐含着佛理,亦说得通,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霎”与“一刹”基本相同,而后者在佛教思想中又表示世事无常变化,•B、

这一思路与王国维的现实信仰一致,因而与算作有证可考

•C、

按照这种思路,那么上下阕的对比就变成是俗谛和圣谛的对比

•D、

“尘”字亦与佛家的有关思想相契,它代表的是人世的劳烦与困顿,

我的答案:B

7

除了邓丽君以外,()也构成了中国新石器情感启蒙的最早流行文化版本。

•A、

张爱玲

•B、

三毛

•C、

琼瑶

•D、

罗大佑

我的答案:C

8

以下()不属于清华大学四大导师。

•A、

梁启超

•B、

赵元任

•C、

•D、

陈独秀

我的答案:D

9

阐述学作为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和思路,其关键是()。•A、

理解诗人造境的用意

•B、

要有历史的语境

•C、

关注“整体语境”

•D、

把握主体视角

我的答案:C

10

对苏轼一生有重要影响的女性,除了王朝云,还有()。•A、

苏母

•B、

王闰之

•C、

•D、

王弗

我的答案:D

11

周杰伦的歌曲呈现的是()景观。

•A、

先锋时尚与古典主义想象的融合•B、

对国家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批判与反思•C、

对青春的无限怀想

•D、

对个体解放的无言诉说

我的答案:A

12

以下不属于新媒介时代的媒介是()项。•A、

数字媒介

•B、

电视媒介

•C、

•D、

收音机

我的答案:D

13

小品《主角和配角》反应了()时期两种群体力量的博弈。•A、

抗战

•B、

大跃进

•C、

改革开放

•D、

现代化建设

我的答案:C

14

李商隐的《燕台四首》主要描述的是一种()情感。•A、

怀古

•B、

思乡

•C、

女子对爱人的思盼

•D、

愤懑不得志

我的答案:C

15

从艺术手法来看,《踏莎行(郴州旅舍)》混融了写境与造境两种手法,通过这种手法,在这一首词中未表现出的情感是()。

•A、

迷茫

•B、

凄凉

•C、

荒诞

•D、

信心

我的答案:D

16

()先生曾批评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方式。

•A、

鲁迅

•B、

胡适

梁实秋

•D、

蔡元培

我的答案:B

17

王元化《李鸿章办外交》一文中所提到的关于李鸿章的许多故事,故事来源于()。•A、

道听途说

•B、

正史记载

•C、

掌故书

•D、

海外资料

我的答案:C

18

《日喻说》是()的文章。

•A、

苏轼

•B、

韩愈

柳宗元

•D、

杜甫

我的答案:A

19

对王国维《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结尾场景的突然转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它表达了一种突然的领悟和思想的升华

•B、

最后一句中出现的“又是”表达出一种“缘起缘灭”的意味

•C、

结尾的转变,写出了迷悟之间的难以言表,以惆怅结尾,意绪无穷。•D、

突然的跳跃表达出作者思想境界转变后的豁然与轻快

我的答案:D

20

按照对流行音乐声音政治的阶段划分,邓丽君属于()。

•A、

反思国家主义的主体幻觉阶段

•B、

精英诗语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