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现代文部分)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课件
议论文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 实、讲道理等方式阐述作者的观点 和主张,具有逻辑性、思辨性、针 对性等特点。
其他实用体裁
如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具有各自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需要根据不同体裁进行有针对性的 阅读和理解。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识别和运用
01
事实论据
《背影》
以朴实真挚的笔触,描写 父子之间的深情,让学生 感受亲情的伟大与深沉。
《故都的秋》
通过对故都秋天的描绘, 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 留恋,引发学生对时间与 生命的思考。
结合历年高考真题进行实战演练
2022年全国卷I《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通过诗歌鉴赏,考察学生对诗歌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的理解与掌握。
02 文本解读与主题 思想把握
文章结构分析与段落大意概括
分析文章整体结构, 理清文章思路。
注意段落间的逻辑关 系,理解文章的层次 和脉络。
概括段落大意,明确 每段的主题和要点。
关键句、词、段落的寻找与理解
寻找文章中的关键句、词、段落,理 解其含义和作用。
探究关键句、词、段落的深层含义和 隐含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 ,鼓励学生互动交流,分享学习
心得和体会。
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和困惑,及时进行答疑和指导
,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06 阅读速度提升与 答题规范训练
阅读速度提升方法分享
跳读法
通过快速浏览文章,抓住关键信 息,忽略次要细节,提高阅读速
度。
寻读法
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有目的地 寻找相关段落和语句,迅速定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 读课件
汇报人:XX 20XX-01-25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四 论述类文本阅读 精练十四 概括论证思路题
2 3K12课4件
2答2 案
3.联系全文,解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答案 当前为娱乐设计、迎合低端用户的中文输入法,给业务性输入带 来很大的麻烦,这种现象影响了汉语言的规范,败坏了文明水平。
2 3K12课4件
2答3 案
4.本文认为造成汉语输入混乱现状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对书写方式在文明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设计者的语用立 场是迎合低端用户;与英德等文字输入比较,中文拼音输入法有同音字 选择的先天不足;设计者工作态度和习惯马虎;对成规的轻视甚至无视, 不遵守规范。
第一章 专题四 论述类文本阅读
核心题点精练十四
概括论证思路题的两个要点
K12课件
1
理清文脉,梳理结构,是阅读论述类文本的不二法门。面对江苏卷 的必考题——概括论证思路题,如何梳理概括思路?答这类题要守住的 底线是什么?这是考生无法回避的问题。
K12课件
2
栏目 索引
精练先做 精练点拨 精练再做
K12课件
K12课件
19
Hale Waihona Puke ⑤众所周知,语言是随着时间变化发展的。在成熟的现代社会里, 语言就像任何流通物品一样,是被规范被立法的。这些规范和立法会承 认和接受新名词,但是不会承认、鼓励、散布网络俗语、脏话等语言污 染物。的确,没有任何机构可以也没有必要阻止人们在口语中使用新俚 语新俗语等规范之外的语言,但一旦进入写作,情况就不一样了。用于 这样输入文字的软件,是应该首先甚至是排他地方便合理合法地使用规 范语言呢,还是要增加规范语言使用的难度而给不规范使用大开方便之 门呢?是服务于业务使用呢,还是服务于娱乐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K12课件
18
④如果说将网络语乃至脏话列在同音词的前列是在迎合低端用户的 话,那么即使旨在服务于业务性应用的功能也同样问题重重。比如,词 库中的词组常常包含错字、非词语组合等情况。繁体字库中也是时见不 规范字形,像“爲”字,无论拼音输入后的首选字还是含“爲”字的多 音节词,都被设计成“為”,甚至“僞”“潙”等也都用“為”这个字 形。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在设计上依从了台湾流行的字体,而不是依 从了语言文字的传统和有关机构明确的字形。
2018年高考语文三维二轮专题复习:“散文行文思路类题”专项练 含解析
“散文行文思路类题”专项练(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榕树,生命进行曲刘再复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真是太壮阔了。
只要你接近它,就会感到它的全身,都充满着一种最动人的东西,这就是生命。
善于思辨的哲学家说,美就是充满生命的人和物。
我相信,因为榕树,我才相信。
我喜欢这种绿色世界在无风中的平静、雍容、丰盛、满足,像沉默的大山一样岿然而立。
我更喜欢它在风中的时刻。
榕树的每一片绿叶,都像风帆那样善于捕捉最弱的微风。
因此,当轻风吹拂的时候,它的叶子就会颤动起来,刹那间,树上好像千百万绿色的蝴蝶,在一开一翕地扇着翅膀,共同编织着生命的织锦。
更使我陶醉的是雄风吹动的时候。
此时的榕树,瞬息间从沉默的大山变成汹涌的大海,波浪在树梢上澎湃着,时时发出拍打蓝天的沙沙响声。
有一位很重感情的北方朋友告诉我,他第一次见到南国土地上的高大榕树时,几乎吓呆了。
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阴,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山脉、峡谷和道路,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
这种柔和而强大的波浪,把他的心灵摇撼得很久很久。
在撼动中,他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另一种强大的生命所照明,所溶解,所征服。
觉得自己完全被这种强大的生命所俘虏,并且被剥夺了身上的渺小、卑琐、颓唐与消沉。
在树下,澄清的空气中,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升腾起来了,仿佛也变成了一只扇动着翅膀的绿蝶,也在这个充满生命的葱茏世界中快乐地翔舞。
我比这位北国的友人更了解榕树,生命里积淀着更多的榕树的碧叶。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处处都有榕树。
肥沃的地上,贫瘠的地上;坚硬的地上,松软的地上;有泥土的地上,几乎没有泥土的地上。
我家乡的山野与原野上,时时都有榕树。
潮湿的时节,干旱的时节;雨淋的时节,霜打的时节;有春天的时节,没有春天的时节。
小时候我迷恋过一棵倔强的小榕树。
它就在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发展它的生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之现代文阅读题信息类文本阅读
(1)信息类文本阅读——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之现代文阅读题方法技巧考点1 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比确定答案1、审清题干,了解考查角度。
“概念”考查通常是让学生判断所给选项是否与概念的含义相符合。
2、筛选信息,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筛选信息需要考生站在全文的角度去整合分散在文章各个部分的与概念有关的信息。
3、通过对比,确定答案。
要注意选项与概念相关信息的对比,判断选项是否与概念的内容相符合。
考点2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原文定位识关键,双向对比定答案1、读选项,找原文。
命题者命制选项的语言大都来自材料,因此要仔细阅读选项,把握选项中的关键词语,在材料中找到和选项对应的原文以及有效的阅读区间。
2、两比对,识节点。
命题者在组织选项的语言时,往往会通过“增”“删”“换”“调”等多种方式对材料中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在这个过程中,命题者会将错误的内容掺杂进去,形成一个或两个关键性的错误节点,即选项中的“陷阱”。
识别错误选项的关键就在于比对细节,抓住节点。
3、细揣摩,判正误。
仔细揣摩选项表述的意义和逻辑关系是否与原文内容相符,选项中的信息是否在原文中出现,或者内容要点的整合提炼是否与原文一致,即判断选项是否存在混淆逻辑、无中生有、扩大范围或程度等问题,从而判断选项的正误。
选准筛选角度,整合内容要点1、速读文本,观其大略。
通读各则材料,了解各则材料所说的内容以及共同话题,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所有材料的主要内容,才不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2、对照题干,定点“扫描”。
阅读题干,找到命题点,以命题点为中心“扫描”材料,寻找答题区间。
有些题干本身或相关语境就暗示了答题所涉及的角度或答题要点,暗示了信息点所在的材料范围,所以考生在答题前务必仔细阅读、分析题干,根据要求筛选信息。
3、分门别类,提炼整合。
把筛选出来的相关信息,分门别类进行整合、归纳和概括。
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将提炼出来的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分条列出,并将同类信息整合在一起,注意语言的简洁性、概括性。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原创精选:专题3.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原创精选专题3.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1)第一卷一、名著导读,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继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涵有尚和精神。
第二卷二、语言表达,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超过60字) 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3、在下面的两组意象中任选一组,结合所选意象的特点写一段文字,营造所对应的意境。
要求不少于80个字。
第一组:明月杨柳杜鹃——凄婉忧伤第二组:落日大江远山——雄浑壮丽4、请根据北宋诗人周邦彦的《苏幕遮》中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形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50个字左右。
5、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
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少于50个字(含标点符号)。
磨盘围绕着磨心不停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终于有一天,磨盘忍耐不住了,冲着磨心大发脾气:“我受够了!我这么大个儿,凭什么要以你为中心,一天到晚围着你团团转?别在这里碍事,没有你,我会做得更好!”磨心无法再呆下去了,只好走开。
磨盘心想,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
它铆足劲地转,但转不了几圈,就一骨碌滚到地上去了。
这时候,磨心平静地对磨盘说:“__________________”6、下面是诗歌《水乡行》的前四句,请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前两句扩写成一段描述性文字, 60字左右。
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橹。
7、请从下列意象中选择一个作为对象,写一段话描绘你所想象的情景。
要求:①体现意象特征;②句式不限;③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④字数不超过80字。
羽扇纶巾梧桐细雨大漠孤烟渔舟唱晚8、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我追逐天空的蔚蓝。
要求: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②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③不少于80个字。
9、照应所给文句的意思,续写一段话,字数控制在150字之内.听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你看: .10、请对王维《山居秋瞑》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诗进行扩展。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二 词语、标点的使用与病句辨析(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二词语、标点的使用与病句辨析一、(2018浙江领航)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第1~2题。
不同的奋斗轨迹,同样的人生抉择;不同的发展领域,同样的事业自豪。
【甲】近日,一段五位海归讲述自己决定回国“那一刻”的视频,让人感受到游子对母亲般的浓浓怀念..,更有国家发展对于海外学子的深深吸引。
【乙】无论..是缘于“熟悉的味道”,还是出于“团聚的渴望”,众多学子学成归国故事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动力正如视频中一位海归所说,“国家今天能够给我提供更适合我想做的事情的一个环境。
”【丙】近年来,国家对创新创业重视程度空前....,对人才发展投入不断加大,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无论是想扎根乡土的海归村干部,还是怀揣科学梦想的青年专家,都能在这里开启..自己的逐梦之旅。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念B.无论C.程度空前D.开启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第1~2题。
【甲】二十世纪后期,信息化、数据化进程加快,“文渊阁《四库全书》”“中国知网”等各式数据相继开发、完善。
这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式。
有些人文学术研究者开始像技术工人那样,【乙】在某个预定选题的统摄下,对文本进行检索、分类、解析、概括、重述、解构等,将其“锤打成符合自己目的的形状,”并由此制造出大量所谓规范化的“研究成果”。
如果这样的做法大行其道....,人文学术研究就完全偏离了赖以存在的本质属性——人文性,日益成为博取饭碗、谋取..名利的工具。
【丙】在金钱、名利的诱惑下,不少人文学术研究者连自己都找不到方向和归宿,况且..是要为大众营建精神家园呢?1.上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潜移默化B.大行其道C.谋取D.况且2.上面语段中,画线语句的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资料(课件+讲义+训练) (16)
返回
⑨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 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 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 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 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 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 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 的杀了人。
返回
⑦阳台上的鸟巢成了他的牵挂。他除了百般呵护外,还 每天在阳台上撒一把小米喂鸟儿。鸟儿不仅回到了鸟巢,住 在了阳台上,还渐渐地与金生产生了感情,见到金生不再害 怕,不再飞走。金生不断地走近鸟巢,仔细观察那三颗美丽 的鸟蛋,盼它们早一天孵化。终于有一天,那三颗鸟蛋变成 了三只黄嘴小鸟。小鸟刚刚睁开两只圆圆的小眼时,在巢穴 里躁动不安地“喳喳”叫,像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新奇。金生 是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自然想到了把这一景色摄入镜头, 于是就跑回房间取来了照相机,把镜头对准了瓷罐。这时大 鸟嘴里也衔着一只小虫飞了回来,站在了瓷罐沿上,三只小 鸟抬着头“喳喳”叫着抢要虫食。金生快速按下了快门,把 这一精彩的时刻留在了相机里。
返回
⑦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 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 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⑧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 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 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 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 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 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 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九(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5题)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7篇)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7篇)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篇1文字表达答题技巧讲解: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六大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语句扩展题】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
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例如,2023年高考(微博)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
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章阅读母子题训练第六篇杨绛的亲情守望实用类文本阅读Word版含答案
第六篇杨绛的亲情守望·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杨绛的亲情守望云之端传说中的“南沙沟”,离钓鱼台国宾馆极近,里面清一色三层旧式小楼,楼距很宽,中间是静谧的乔木和草坪。
据说,这里几百户人家中,没有封闭阳台也没进行装修的,只有杨绛一家。
1977年春,钱钟书一家告别学部办公室的蛰居生活,搬到此处新宅,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居所。
三十多年来,这是一个略显寂寞的地方,因为主人罕有的孤独;但它也不断迎来送往,因为主人稀世的分量。
钱、杨是无锡同乡,1932年相识,1935年喜结良缘,恩爱六十多年。
“文革”初期,别人被斗得狼狈不堪,钱钟书却顶着“活无常”式的高帽子,胸前挂着名字上打叉的大牌子昂首阔步,任凭街上的孩子哄闹取笑,既不畏缩也不惶悚。
在暴虐横行、风声鹤唳的年代,瘦弱的杨绛还有过“壮举”。
“外人看去她是柔弱的娇太太,面对阶级斗争肯定吃不消或者往后退缩的样子,但有一次,她真的让我刮目相看!”叶廷芳回忆说,“1966年夏的一次批斗会,‘文革’初期钱钟书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就在当中一角贴了个小纸条澄清。
后来群众批牛鬼蛇神,全所一百多人面前,把八九个人都拉出来批斗,站一排,杨绛站在最右边,其他人都低着头,你说什么都接受,就算不符合事实也不敢说话,就她一个人,脸涨得通红。
他们逼问杨绛,为什么要替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翻案。
她跺着脚,怒不可遏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这次以后我就对她刮目相看了,一方面是她的勇敢行为,另一方面是她对丈夫的忠贞,绝不允许有不符合事实的批判。
”1969年11月,年近花甲的钱钟书告别妻女先下了五七干校,学问通透的他,侍弄煤、锅炉却是外行,水总是烧不开,被大家笑称“钱不开”。
半年后,杨绛也来到干校,两个人不在一个连,但能偶尔相聚。
杨绛在“菜园班”,白天由她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
钱钟书担负送信工作,每天下午四五点左右,他去“公社”取件时,总要绕道百十来步看他的妻子,杨绛把自己写的东西递给他,他一般就站在那儿看。
高考语文备考策略及方法
高考语文备考策略及方法高考语文备考策略及方法一、重视回归教材高考考试材料在课外,知识点却在课内。
二轮复习更应该回归课本,以一个全新视角来复习,从而获得全新的视野。
高考复习一定要“回归教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文言字词句、诗歌鉴赏等基础知识绝大多数都出自课文。
高考各类文本的选材都与教材中的课文存在联系或有相似性。
例如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考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以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通过联想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来解题。
二、规范答题习惯在二轮的专题复习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科学控制答题时间。
通过模拟考试,要有效地培养自己准确填涂答题卡、看懂试题内容、看清答题要求、在指定位置作答、合理安排考试时间等好习惯,这些习惯看似微不足道,但细节决定成败。
在二轮专题考试训练中,作答要立足分值,紧扣采分点作答;考后要研究参考答案,揣摩参考答案的思考角度和表达方式,力求使自己的作答更接近参考答案;作答要全面详尽,言简意赅,最好分点作答,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这样既便于阅卷老师评卷,更便于自己多得一两分;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抓好“面子工程”,尤其是作文的卷面书写。
三、整合知识网络在二轮复习中,学生要构建自己的语文知识网络,与一轮复习的高考考点进行整合归纳,理清每一个考点究竟包含了哪些考查内容,明确每一个考点所考查的能力点是什么,它通常会怎么考,考点与考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由此构建成自己的语文知识网络。
如果考生能认真细致地将这些考点整合归纳,就能够形成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四、提高复习效率在二轮复习中,考生要确保每天有一定的做题量。
做题的目的是为了积累巩固知识,掌握总结答题规律。
对于训练中做错的题目,要建立错题本,也可以在使用的资料上做出特殊标记。
错题恰恰是训练的重要收获。
每个星期都要抽出一定时间,自觉主动地去浏览纠错本,把已经做过和考过的试卷中的重点题目做好小结归纳,提高训练效率。
2018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复习核心题点精练课件ppt (18)
1.不离语境。词不离句,词不离段,甚至词不离篇。要坚
2.以文解文。词语的含义往往在文中多处出现,不同地方 解释此处的词语。
往存在着相互解释、相互补充的联系,要善于借助彼处
3.多重含义。只要是让解释的词语,其含义往往不是单一
的。既有其本义,又有其引申义;既有其表层义,又有其
二、理解词语含义之道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一可从词语所在句所处的位置来
期天,这些邻居的孩子们都爱到这里来听他讲故事,有
念念写写或辅导他们做作业,很有乐趣。也许,这就是 们,把明天的希望也带给了孩子们。
拳的青春情怀吧,小小书摊竟又成了他的大课堂。他把
我愿常来光顾他的小书摊,看看他这位老书匠,学
听他教导孩子们的声音……(《人民日报》2016年12月19
1.文章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何作用?
1 2 3 4
答
3.综合全文,分析老书匠“经营之道”的具体含义。
答案
①表层含义:经营自己熟悉的行业,老书匠原来
也算不离本行;有独特的经营技巧,老书匠了解书的内
推销,效果也不错。
②深层含义:老书匠开旧书摊,既可赚钱又可读书,让 匠拳拳的青春情怀。
乐在其中;以书摊为课堂,带给孩子们知识和明天的希
1 2 3 4
那是我在红旗小学上四年级时候的事了,至今记忆
春光明媚的下午,段红把我从跳绳的人堆里叫出来,她
过操场时所有的孩子都艳羡地看着我。段红是个五十多
的老太太,她从我父亲那阵就开始教孩子们跳舞唱歌了
段红牵着手意味着你交了好运。你可能入选宣传队了。
我跟着段红走进办公室,猛然发现李小果站在窗前,
璃上画飞机和大炮。 怎么也来了?
“悲剧命运”,指李小果领略过舞蹈带来的快乐,享受过 大变化。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案(1)现代文阅读(Word版,含解析)
考案1现代文阅读本考案共4页,共10题,共95分,考试时间95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00774476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
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堵等等。
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
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
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
“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
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
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
“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
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 散文阅读 (3) 含答案
2018届二轮复习散文阅读训练(江苏)一、议论说理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迟行蒋勋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
树干直挺耸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赭黄橘红的花。
仰头看,整株木棉像一支盛大的烛台,满满一树花朵,艳红鲜黄,像明亮灿烂的烛光火焰一齐点燃,在阳光下跳跃闪烁。
春天的城市,像被节庆祝福,路过的行人,也都感染到喜悦。
有些路人或许有急事要办,匆忙走过,无法注意到这个季节木棉花的盛放。
我正低头看地上落花,听到他们脚步声急急走来,赶快让开,怕阻挡了他们的去路。
我很喜欢东方园林建筑里的亭子,空间不大,四面无墙,只是暂时供人停留。
在山水画里,亭子常常只是一个小点,或在水边,有扶栏可以倚靠,看水流低回,浮沫此起彼落;或在山路迂回的平台,眼前豁然开朗,可以远观山色,眺望大河浩荡。
“亭子”就是“停”的暗示吗?行走盘桓在长长的路途上,我希望前进的速度更快吗?还是我要学习懂得如何停留,懂得在路旁的亭子稍做休息,四处浏览,而不只是匆匆赶路。
如果人生是一条路,从生到死,我希望这条路是高速公路,一通到底,快快走完吗?或者,我更希望在这条路上,可以多一点迟延,多一点迂回,多一点过程,多一点停留。
人类最早只是步行,步行的空间范围很有限。
把台北市旧的北门、南门、西门、东门,四个城门连接起来,也就是原来城市步行走出来的尺度。
不只是台北,所有以步行速度规划的城市空间,范围都不太大。
欧洲许多老城市,像意大利的Siena、翡冷翠,西班牙的Toledo,都还可以完全用步行游览。
老城市的巷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本来就是居民长久用脚走出来的路。
步行可以达到的空间范围不大,步行的速度缓慢,人类慢慢地走着,在步行的速度里思考,随时停下来,观察季节的变化,看天上星辰转移,等待太阳落山,整理自己的思绪,反省自己生命的状态,探索宇宙的现象,思维信仰的价值。
他们一步一步走着,好像步行的节奏成就了思维的节奏,因为可以慢慢步行,有了崇高的宗教,有了深沉的哲学,有了悠扬跌宕诗歌的咏唱。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章核心题点精练专题五文言文阅读精练十五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
二、关键虚词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尹焞字彦明。
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
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合奏:“河南布衣尹焞学穷根本,德备中和,近世招延之士无出其右者。
朝廷特召,而命处士以归,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望特加识擢,以慰士大夫之望。
”不报。
高宗渡江,赵鼎去位,张浚独相,上章荐焞,诏以秘书郎兼说书,趣起之,焞始入见就职。
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臣伏见本朝有辽、金之祸,亘古未闻,中国无人,致其猾乱。
今又为此议,则人心日去。
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七》) (1)使焞韬藏国器,不为时用,未副陛下侧席求贤之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识陛下未尝深谋而熟虑乎,抑在廷之臣不以告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致使尹焞隐藏了治国才能,不能被当时朝廷任用,不符合陛下急切求贤的本意。
(2)不知道是陛下未曾深入谋划仔细考虑呢,还是朝中的大臣没有把其中的利害告诉您呢?解析得分点:(1)“韬藏”,隐藏;“国器”,治国才能;“为”,表被动;“副”,动词,符合;“侧席”,急切,指坐不安稳,形容求贤心切。
(2)“不识”,不知道;“尝”,副词,曾经;“抑”,连词,或者、还是;“以”,介词,把;“以”的宾语省略。
参考译文尹焞字彦明。
靖康初年,种师道推荐尹焞,说他德行高尚,可以安置在皇帝身边以备劝勉讲论,皇帝将他召到京城,但他不想留下,皇帝赐号“和靖处士”。
户部尚书梅执礼等人联合上奏:“河南平民人士尹焞做学问具有追根问底的习性,品德具备中正平和的特点,近年招募延揽的士人没有能够超过他的。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5章 11 去芜存真精于组织——传主成就、特点概括题之要诀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5章11 去芜存真精于组织——传主成就、特点概括题之要诀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学案11 去芜存真,精于组织——传主成就、特点概括题之要诀学案引语所谓传主成就、特点概括题,就是要求归纳、概括传主的事迹成就、个性品质及其思想特点等,它是传记文本阅读的必考题型,难度不大。
但许多考生仍存在不能有效地筛选、整合信息材料,只知抄录等问题。
二轮复习必须努力克服这些问题,争取使答案臻于完美。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新中国成立后,黄德鸿先后执教于中山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暨南大学,撰写了许多学术论文,这些后来结成论文集出版,书名为“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
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面对变幻莫测的经济风云,黄德鸿积极探索广东经济发展方向。
他目光如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论文一篇篇分量十足,对我国和广东省的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黄德鸿就开始研究工业投资效果问题,提出了影响社会主义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四大因素。
80年代初期,他又具体地提出了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六大基本途径,在充分肯定了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成就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广东工业发展“大而不强”的整体判断,从技术、资源、体制、文化和发展模式上提出了促进广东工业发展由大到强的战略构想和对策措施。
黄德鸿十分重视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及企业活力的研究,他在《论增强企业的活力》一文中提出了五项战略措施,同时注重对珠江三角洲现实经济问题和南中国区域经济及产业结构等问题的研究。
985年,黄德鸿担任《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编委兼分编《计划管理与经营决策》主委及条目撰写人,这是我国首部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1988年,他参加《中国工业经济管理》高校文科教材的编写,该书1991年获“光明杯”社科著作荣誉奖。
黄德鸿潜心研究华南经济区域,他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区域,既不同于欧盟那样的区域联盟,又不同于一国之内各地区间的经济联合,以往的区域经济理论和经济一体化理论不能解释这个区域现存的经济整合,必须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
【全国通用】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 第7章 19 妙用意象诗意盎然 记叙文写作中意象的使用 含答案
学案19 妙用意象,诗意盎然——记叙文写作中意象的使用学案引语意象是诗歌表情达意的手段,是诗意盎然的核心元素.如果把它移用到记叙文写作中去,会有怎样的情景呢?一个意象,串起全文,情感聚发;众多意象,衬托人物,深远意境.用意象思维、方法写作记叙文,绝对是一个绝妙的切入口.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佳作:(2014·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朽叶的栀子花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醺醺的光漫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小巷、灯光、声味,为人物出场营造了温情又有点市井味的环境.相属的板车,彼伏的吆喝,一路的葱蒜,噼噼啪啪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女人是卖锅贴的.煎到外酥里嫩,香气四溢,搁到蓝印花的小碟中,浇一层香醋,撒一圈葱花,待到轻咬一口,却是意料之外的香甜之感,隐隐间又有些青春独有的青涩.先闻其味,再写其人.锅贴有香甜味,这里“栀子花”意象已经隐然其中,引而不发.在旁人眼里,女人不过是个有些瘦削的老太太,可我只想用“女人”这个含着少女的甜蜜和妇人的成熟的代称.女人爱美,每次见她,总是搽了脂粉抹了口红,似乎想留下青春的最后一点尾巴.女人爱笑,笑起来眼角会轻轻颤颤,不招不摇,温婉而妥帖.煎锅贴时,她总是打扮得一丝不苟,有点“盛装端热油”的味道,远远看去竟像是从《蒹葭》里走出的那位如水女子.正面描写“女人”:妆容整洁,面带微笑,离“青春”未远.我迷惑于女人身上青春娇美端方的气息,沉迷于女人手下青涩而有些甜蜜的锅贴.恰巧,女人是我同学的祖母,一经询问,方知锅贴里藏着栀子和苹果混合的酱料.而女人原是那个十里洋场的大户之女,几经辗转方暂栖于这个闭塞的小城,操持着祖业依然优雅地活着.至此,“栀子花”意象才淡然而出:锅贴的香甜源于混合着栀子和苹果的酱料.一时间,我心中充溢着难以言说的震惊和恍然.震惊于加花酱的匠心,恍然于女人身上的不朽之气.一个会在锅贴里加花酱的女子,岂会敌不过时光的蹉跎?当岁月爬上她的鬓角,风霜侵蚀她的容颜,她依然爱着美,爱着生活,像年轻时一样雅致而细腻,如此,岂会老去?由栀子花的果酱味引出“女人”的“心思巧”.时常去女人的小摊,站在一边我不语,女人亦不言.我呆呆看她熟练地翻煎,温婉地浅笑,不卑地招呼,沉溺于女人那一汪如碧水般的不朽之气里.夕阳西下,女人美得如一幅古仕女图.我时常迷惑于青春与不朽.以为青春必是光洁明艳,不朽必是巍巍如高山之巅,仰不可攀.然而,看到女人身上混杂着与年龄不符的青春之气,我方有些体悟.有时候,心的柔软与细腻远胜过形貌.没有人活在保鲜膜中,没有人会永葆青春,但做一个心思细腻、热爱生活的人,时光永远会厚爱你几分;而如此,何尝不是另一种静水流深的不朽?揭示其“生活之道”,虽无栀子花,但暗含栀子花之义.想起女人,就想起一枝搁在蓝印花碟中的带露栀子.或许叶子有些许腐朽,但花瓣仍是一如既往的柔软.轻轻点出栀子花,既呼应文题,又花人合一,意境深远.亮点点评本文的故事很简单.市井深处一个卖锅贴的老太太,有着与年纪不符的婉丽,是因为她的每一只锅贴中都有一份秘制的“花酱”.正是作者的巧思,于作文题目给出的材料中“找到”生活在角落中的这位老太太,以她作为“青春”与“不朽”的明证.若稍作推敲,即能发现这篇文章的动人之处就是因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在栀子花与老太太之间找到了某种情感和哲理上的契合.不仅意象选择很巧妙,而且用到构思中,一线串珠.文章先让栀子花迟迟不露面,直至第五段才正式露面.由微不足道却撩人味蕾的“花酱”自然而又巧妙地点出.点出后,“花酱”才引出作者对一个普通老太太的“巧心思”之惑,渐而揣摩到潜伏于老太太的一生让人叹服的“生活之道”.再看很有“豹尾”之力的文末,作者纵笔一跃,意象经提纯又升华为“一枝搁在蓝印花碟中的带露栀子”,很难说这一朵朽叶的栀子花是实际的,但是这样的如真似幻的“栀子花”实在有点睛之妙,既呼应了文题,又再度让一个深谙青春之道的老太太与一朵朽叶的栀子花彼此难分了.纵观短短的全文,或许会发现“栀子花”或“花酱”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妙的是作者将意象埋入文字中,很多时候它隐而不出,却时时将文字的感情和气氛笼于其中.“栀子花”不只是一个线索,作者还借助它传达出平常又素静的风调,让作品透着一份难得的恬静,这在喧哗的当下,显得尤其难得,有着润物无声的力量.读者品味“栀子花”,都会感到“青春”会眷顾世间这样的老太太,也相信“青春”是“不朽”的,永恒的.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一、意象为线,巧妙构思一件旗袍,光是料子上乘、做工精细,还不足以吸引人,必得在整体上还要有一个精巧的设计,别具特色,才能让人心动,爱不释手.构思精巧的方法很多,其中最耐看、情更蕴藉的莫过于让意象充当线索了,这叫意象式构思.比如王充闾的《碗花糕》,写得质朴而深情,艺术感染力极强.究其因,除了情感真挚,其构思的巧妙也是魅力之一.全文围绕“碗花糕”叙写了嫂嫂初进家门、遭遇丧夫之痛、再嫁、不幸去世等短暂一生的几个片段,写出了嫂嫂对自己的疼爱有加、对公婆的孝敬、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对嫂嫂的敬爱、留恋、怀念、痛惜之情.那么多的内容、那么丰富的情感却用一块小小的“碗花糕”来浓缩,从而产生了行文集中、情感浓烈,让人久久回味的艺术效果.先前那篇《朽叶的栀子花》能在考场上胜出,与这种意象式构思有很大关系.二、意象为辅,烘托人物写人,固然需要绘言写形,正面描写,可是,如果通过意象描绘,巧为衬托,会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寄托的情感更为含蓄蕴藉.例如一位同学在《又是丝瓜花开时》中写道:一场风雨过后,丝瓜花洒落一地,但不久的几天里,就露出了毛茸茸的小脑袋.而奶奶呢?却再也直不起她的腰,甚至走路也有困难了.……今年丝瓜依旧长满架,终不见那采摘的人影了,那孤零零的丝瓜只能挂在枝头,等待着衰老、死去.一日下楼,突然又发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是奶奶!我忙跑过去,说道:“奶奶,你力气大嘞!还来采丝瓜,估计病就要好了!”奶奶一手拿着三四条丝瓜,一手还在够枝上的另一条,弱弱地笑道:“病是怎么得好,只是怕丝瓜长老了,不好吃了.”我不知道说什么,只觉得有股心酸的感觉在心口窜动.我跑去帮她摘了那条丝瓜,搀她回去躺下.这里丝瓜花开、丝瓜满架的描写渲染出物是人非的气氛,一年又一年,奶奶老了、病了,连采丝瓜这样的轻活也快干不动了,亲人的生命正在被岁月、疾病无情地吞噬,怎不令人黯然神伤呢!试想:这段文字如果不是巧用丝瓜来烘托奶奶,而是硬写人物,哪里会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呢?三、意象铺排,情感浓郁,意蕴丰富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中,他在告别村庄时使用了一连串的村庄事物: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头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这是刘亮程抒情惯用的意象铺排法,正是借助这一系列细微的、很不起眼的事物,强烈地抒发了深深的遗憾之情.这些事物,不只是作者的证据,更是该文情感真挚、浓烈的意象.需要铺排的意象不仅源自生活,还可以借用古典诗歌的意象.比如方叶的《泊》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文章的开头写道:总忘不了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这种小船形如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促狭修长的船身,半弧形的雨篷,显得格外娇小玲珑.不过,溪船一般不用来载客悠游,“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用于捕鱼捉蟹,在烟波白浪里弄潮.溪船最大的用途是运货,运载着沉甸甸的山珍土布或日用百货,“欸乃一声山水绿”,穿梭在幽深的断崖溪谷之间.对于山里人来说,溪船运载过他们的期盼与悲欢,因而每当木船出现在古镇的清溪上,好事的山里人总是趋之若鹜,争相奔向水边.最是夜幕垂落,木船如一只只鱼鹰栖息在岸边桥下,或溪心岩渚,劳累了一天的船工们常常是点亮一盏风灯,拥坐在船头上谈天说地,吹拉弹唱,任琴声、笑声随着水声、蛙鸣、灯火流了一溪,让溪边浣衣担水的村姑、小孩听醉了,久久不肯睡去.尽管那时我并不谙诗情画意,那摇拂晃荡的船影灯火,却如一粒凄美的种子,飘落在心田上,让我恍惚迷离,浮想联翩.这段文字就巧妙借用了“乌篷船”“断崖”“溪谷”“鱼鹰”“灯火”“水声”“蛙鸣”“浣衣”等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使作品意蕴丰富,含蓄朦胧,富有张力,言有尽而意无穷.意象有如此妙用,那么,又该如何选用呢?大千世界,无论是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虫,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物件、一支歌曲,都可以成为意象.可作意象的事物很多,我们选用时必须要考虑到它与人、情的相似性或相关性,而且在文中适当点明.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一、阅读下文,体会一下文中主体意象“夜灯”在构思、情感中的妙用.夜灯作为高中生,我们最熟悉的是夜晚.然而,于我而言,更熟悉的是夜晚的灯.父亲一直很忙碌,自我出生以来就不停歇.儿时的我很难见到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了些许不同.晚自习回到家.“零花钱还够用么?学习还紧张吗?”父亲喝了一口汤,不经意地问.我扒了两口饭,口齿不清地回答:“都还行吧.”“好好学吧,这样就不会像我一样没日没夜地卖命工作了,早些睡.”父亲似是叹了口气,语气中的期望让我只能低头吃饭.父亲突然的关怀让我不知所措.一直是自己上学放学,一边固执得让父母省心,一边又渴望父母关心.如今一句“早些睡”,让我心中泛起涟漪.只见窗外夜色如墨,那盏夜灯依旧守在路旁,白若月光.而我仿佛也有了动力,更加投入地学习,谢绝了此后与父亲共进夜宵的好意,一头扎进考试的旋涡里.取得了好成绩,我兴致勃勃地告诉母亲,她似乎松了一口气道:“这段时间你忙着考试,爸爸每晚都给你做夜宵,可你都没时间.”我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只一个劲儿地点头.感动和羞愧在胸中涌动,脑海中倏地浮现父亲微弯的腰身、满是老茧的双手以及留下时光镌刻痕迹的面孔——他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伫立在我生命里我不曾在意的角落,在我苦读的夜晚为我备一席热汤小菜,我只觉得十分熟悉,像是——夜灯.夜灯,只亮在黑夜,陪你度黑暗的时光,却在黎明降临之前顿失光芒,安静地退到一旁;父亲是最珍贵的那盏灯,只在我忽略的角落、记忆的盲点,陪我走过青春年华的青涩而不发一言,却在我愈加成熟时静静老去.遥望而去,路边一阵清亮,几点星火、几点灯光,仅仅点缀其中,美不胜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巧借材料中“灯光”这一意象,将其视为自己创作的叙事线索,让“夜灯”贯穿文章始终.“夜灯”就是父亲,是父亲温情又长久的守候,是“我”情感的依靠、精神的港湾.在“我”失意困顿之时,父爱如灯,始终照亮“我”的前程.“夜灯”作为线索,既承载浓浓的父爱,又指向材料的核心内涵.不但给作者的写作提供了一盏明灯,又时刻提醒读者,文章的叙事应与立意紧密关联.因此,用线索充当记叙文的航标灯,从内涵到形式都可以保证记叙文写作不偏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人生犹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如果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其实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站点.没错过,就抓住了;错过,就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错过的,也许就永远地错过了,就此留下终生的遗憾;但有些错过的,因为你善于咀嚼,或许升华出一些人生的感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让你的生命绽放出异彩.要求: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类文章.写作指导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词是“错过”.写作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错过”这个关键词的内在含义.“错过”一词的字典解释义为:失去(时机、对象).这种“时机、对象”一般是指主观上可以抓住而事实上未能抓住的.“错过”一般是人生中某次失败的教训,在情绪上常常表现出悔恨、懊丧的心理反应,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迟疑、颓废的举动.因此,在作文中,如果出现诸如“学会”“选择”“把握”“放弃”等意思,就是没有抓住“错过”的中心内涵立意,就是偏题.所以,这次作文的正确立意应是这样:①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关键的也就是那么几步,比如中考、高考、择业等一定要精心准备,确保不错过机会,做到万无一失.②错过就错过了,我们应冷静对待.人生进程中的“错过”,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只要关键时刻我们不错过.③“错过”以后,要仔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从“错过”中汲取教训,升华智慧,为人生下一步的成长、成熟、成功作准备.需要注意的是,“错过”在词性上是动词.在写作前,我们还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错过”的主语,即是“谁”错过了,是妈妈,还是爸爸;是老师,还是同学;是年少的我,还是年老的我等.二是“错过”的宾语,即错过了“什么”,是具体的物件,比如沿途的风景、职场的机会等,还是抽象的思想情感,比如青春的友谊、懵懂的情感等.这些对立意深浅也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年少的我的“错过”与年老的我的“错过”就不一样,因为年少的我还有机会,而年老的我有可能就是英雄迟暮了.要想作文立意更深刻,我们需要对“错过”进行一些个性化解读,比如:①人生没有万无一失,错过是人生的新常态.②不必为一些“错过”而叹息.梅花错过了与春天的温馨约会,才有冬天傲霜斗雪的英姿;月亮错过了与白昼的约定,才有夜晚温润皎洁的美丽……珍惜拥有,即使错过再多,我心亦无悔.③错过具体的物件还不要紧,要紧的是错过人生思想境界的提升.④“错过”不是“过错”.。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特效测试题:第1章 阅读母子题 第3篇 废园外 散文阅读
第三篇废园外·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废园外巴金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
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倒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
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中年的。
是的,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因为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吧。
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
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
最新高三语文二轮高考复习计划(10篇)
最新高三语文二轮高考复习计划(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最新高三语文二轮高考复习计划(10篇)关于最新高三语文二轮高考复习计划(10篇)在第二轮高考时都是怎么规划好语文复习计划呢?复习,大家都经常写复习计划吧,对自己的学情进行分析,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缺陷部分,然后据此进行有目的的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现代文部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做题前必须潜心读文,完成整体感知——读 出论题,读清观点,理清各段各层大意。
如果未完成整体感知就直接上手做题,就会缺乏整体感、大局 观的支撑,错误率会很高。
强化分析意识,尤其是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弄清楚内容的 层次。 还应潜心读题,并将选项内容放回原文相关信息区仔细、冷静 地核对,衡量选项的信息与原文信息是否等值,就能比较顺利 的完成任务。
1.整体感知意识 要引导学生以文章的语言表述为抓手,在阅读的过程 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比照、勾连, 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课文的操作过程。整体感 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 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 比如2017年全国课标乙卷中选用了气候正义的文段,读完 此文段,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从 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论述气候正义的内涵。 有了方向正确、内容合理的整体感知,文本的深度解读就 会有积极的意义。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 “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 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了解详细的学情
强项?弱项? 新题?旧题?
难题?中档题?
审题?答题?
阅读?写作?
时间分配?心理状态?
还可以教(会)什么?
审题(阅读能力):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 联系(思维水平):信息的有机关联
落实(呈现过程):展现逻辑思维
书写(文如其人):笔试的要求
回到根部——高考试题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8年考试说明与题型示例
与2016、17年相同
《说明》:《美的奥秘》—悲剧
概括准确
梳理到位
吸纳丰富
定位释放
高考现代现代文
文学类文本:散文、小说 非文学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非连续性文本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 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 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理解 B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00字左右的阅读量,文章有论点、论据与论证, 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考查一般在理解、概括、转述等层面,信息对照的 时代已经过去。 阅读没有什么难度,而选项是有难度的,难度系 数大于0.5。
题目与题干
(乙卷:气候正义)
(丙卷:乡村记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
分值、题干完全相同;各个选项的字数减少,在 35字左右;三套试卷均回应2017年考纲变化命 题(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建议研究错误类型, 在文本阅读、信息转换、内容概括、思路结构、 句间关系上下功夫。着眼于信息等值转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甲卷:青花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回到根部,落实读懂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现代文部分)
善良的“我们”
我们以为学生已经预习了 我们以为他们已经读懂了 我们以为他们已经完成了 我们以为他们已经会做了 我们以为他们已经建构了
课上,文本不读了
课上,直接讨论了 课上,核对答案了
课上,提升技巧了
课上,语文难教了
考查的内容包括文本中重要概念与句子的内涵,也包括文体的基 本特征与主要表达方式;既有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等静态知识 的考查,也有说理性与逻辑性等动态分析的考查。 2017年课标卷的三套试卷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依然采用了客观题 的形式,第一小题着重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第二小题主要考查 对论证的分析,第三小题的考查着眼于文本内容的逻辑性。这样 的考查是有层次的,有思维含量的。 命题思路与试题的考查角度,倒逼我们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备考 策略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教学与备考的过程中,读懂文本成为 最基本的要求,不仅要读懂浅层次的概念与语句,还要分析段与 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分析中把握核心内容与说理思路 。
近五年的归类试题 近三年的高考试卷
前一年的三套试卷
每套题的参考答案 纵看横练求全面,整卷分类找重点
回到根部——大纲与说明
不变与变化(变化的是重点,不变的是核心) 题型与结构(试卷的外在形式)
目标与要求(试题的内在含义)
附例与示例(考核形式与方向)
回到根部——教材
知识回到教材,连线织网; 题干回到教材,能入能出;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同于原文关于原文第一、第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总体分值稳定,阅读文段3篇,总体 字数基本持平;各类文本阅读量较2016年有所减少。 文本类型丰富,阅读过程中思维转换给阅读带来了一 定的难度。
试题回到教材,融会贯通;
思维回到教材,提升认知。
回到根部——课堂
师与生的矛盾(供给侧?) 讲与练的矛盾(生长点?)
试题与知识的矛盾(真正原因?)
思考与落实的矛盾(想与做?)
回到根部——读懂文章(现代文)
读懂的对象: 文体特征
读懂的表现: 分析合理
语句含意
内容联系 形式特点 命题核心 艺术手法 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