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氯化钾注射液溶煤选择的病例分析

合集下载

我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不合理用药分析

我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不合理用药分析
床改 1 . 5 g , 1 d 2 - 3 次。 1 . 2 溶媒稀 释浓度不 当 多数 B一内酰胺类 药物应快速 静脉滴注, 应溶于 1 0 0 ~ 2 0 0 m L液体中, 常见外科医师溶于 5 0 0 m L
说 明书上要求单独使 用 , 建议 将地塞米松 单独使用 , 或加人另
解后药液加入 0 . 9 %氯化钠注射液 1 0 0 m L中静滴 , 要求 1 5 m i n ~ 6 0 m i n内滴完。 在溶解和稀释后 必须在 4 h内用完 , 禁止用其他 溶剂或其他药物溶解和稀释。建议 以 O . 9 %氯化钠 2 5 0 m L作为 溶媒 。
3 剂 量 使 用不 当
例: 患者 , 诊断 : 下 肢静脉 管炎 , 处方 : 0 . 9 %氯 化钠 注射液
2 5 0m L +头孢 地 嗪 2 . 0 g
分 析 :输 液 量 大 ,达 不 到有 效 浓 度 ,静 脉 输 注 : 将
0 . 2 5 , 0 . 5 , 1 . 0或 2 . 0 g 注射用头孢地嗪溶于 4 0 m L注射 用水 、 生 理盐水 或林格液 中, 2 0 mi n ~ 3 0 mi n内输注完毕 。
学监 护下进 行静脉药 物集 中配置 、 混合 、 检查 、 分发 的管理模
4 O m g +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 mL
分析 : 说 明书标 明静脉滴注 , 每次 4 0 ~ 8 0 mg , 每日1 - 2次 。
使用前 , 将1 0 mL 0 . 9 %氯 化钠注射液注入 冻干粉小瓶 内 , 将溶

种 可与其配伍 的液体 中聊 。 例: 患者 , 男, 诊断: 糖尿病 , 处方 : 左 氧氟沙 星 4 0 0m g +普

常见不合理处方分析

常见不合理处方分析

常见不合理处方分析静脉输液用药中,由于品种繁多,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溶媒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溶性等造成了配伍的复杂性。

检索各国研究资料发现,给药错误的发生率可高达17%~23%。

关于药品使用,药品说明书都有明确规定,而我们往往忽视。

因此在静脉输液用药中常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注意溶媒的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药物溶媒。

各种药物由于化学结构,酸碱度不同应选择适宜的溶媒,若溶媒选择不当,则会出现浑浊,沉淀,变色,药效降低或消失等现象。

常见如下a.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当选用电解质溶液(0.9%氯化钠注射液,林格试液)稀释时,会析出结晶颗粒,对人体产生危害。

说明书示该药必须以无电解质注射液稀释(比如葡萄糖注射液),配制后尽快使用,否则会褪色。

b.依达拉奉与含有糖分的输液混合时,可降低依达拉奉的浓度,故说明书中规定应加入到适量生理盐水中稀释后静脉滴注。

c.依托泊苷、替尼泊苷、吉西他滨等抗肿瘤药物将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易导致药物降解破坏或产生沉淀。

2.注意合理的溶媒量及滴注时间:为保持药物稳定性并使体内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应注意适量的溶媒量及输注时间。

如输注抗生素最适宜的溶媒是0.9%氯化钠注射液,最适宜的液体量是50~100ml,并于30~40min时间内输注完毕。

临床常有忽略溶媒量及输注时间的情况发生,致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而影响疗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及大多数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效果主要由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决定的,其抗菌原则是增加给药次数,缩短给药时间间隔。

临床上为了方便往往将一日剂量一次静滴,即使医嘱是一日两次,一般也是一组连一组全部滴完。

造成一段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易发生不良反应,一段时间内又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影响疗效。

研究证实,常用抗感染药除头孢曲松,氟康唑半衰期长的药物可以一日一次外,其他药物均应一日2~4次。

处方点评医嘱点评

处方点评医嘱点评

2020年06月医嘱点评本月药师查房,主要存在药品配伍禁忌问题、溶媒用量问题。

案例1、病历号:xx女岁科室:医师: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主要用药: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维生素C注射液2.5g/静滴每日一次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点评:1、配伍禁忌用药。

维生素C注射液辅料中含有碳酸氢钠,碳酸根与葡萄糖酸钙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所以这两种药禁止在同一输液瓶内配伍使用。

2、护士需严格把关。

案例2、病历号:xx男岁科室:医师:临床诊断:多发脑梗死主要用药:5月27日:甘露醇注射液250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g/静滴每日一次点评:配伍禁忌。

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地塞米松为磷酸酯的钠盐注射液,内含0.2%亚硫酸钠,与过饱和20%甘露醇注射液混合,可使甘露醇发生盐析反应,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危险,虽然较为常用,但不推荐临床将这两种药配伍使用。

6月4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维生素C注射液1g维生素B6注射液0.1g静滴每日一次氯化钾注射液5ml点评:这种配伍临床较为常见,虽然没有浑浊、沉淀等配伍变化,但静脉补钾的同时滴注钠盐,会降低钾的转移。

一般用法将10%氯化钾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单独滴注。

案例3、病历号:xx女岁科室:医师:临床诊断:脑梗死6月4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续滴每日一次氯化钾注射液7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吡拉西坦注射液4g/续滴每日一次氯化钾注射液7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注射用氨甲苯酸0.2g/静滴每日二次氯化钾注射液7ml点评:1、氯化钾属于高危药品管理,输液时主观感觉输液部位非常痛而影响用药,浓度太高会造成周围血管炎症,与其它药的输液速度不匹配,宜单独给药。

2、注射用奥美拉唑选用液体量过多。

注射用奥美拉唑应该用1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滴注,如果选用250ml,配制后不稳定,易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浑浊、沉淀等现象。

注射药物溶媒配伍的合理性选择及分析_黄秀萍

注射药物溶媒配伍的合理性选择及分析_黄秀萍
医护人员在进行注射药物配置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药品 说明书,选择适宜的药物溶媒和用量,临床药师要经常深入临 床,及时发现和纠正临床静脉用药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或减少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药物发挥最佳效能,使临床用药更安 全、有效、经济。
参考文献 〔1〕徐帆,梁晓方,苏莉,等 . 注射剂配伍稳定性研究方法学分析与评
给药速度应当结合药物的药动学性质及患者生理状况来 决定的。药物从静脉滴入体内要有一定的速度控制,速度太 快会引起游离药物浓度太高,增加药物的毒副反应。例如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进入血液过快,会因神经肌肉阻滞导致抑制; 速度太慢,药物进入体内的浓度达不到最低杀菌或抑菌浓度, 起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增加耐药菌株产生的几率。另外,如果 滴注速度太慢,使药物暴露空气和光线下的时间过长,使一部 分药物不稳定降效分解,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而有些药物快速给药,例如甘露醇注射液属于高渗性脱水药, 应快速静滴在短时间内提供血浆渗透压,从而达到利尿脱水 的作用。 5 配伍禁忌
量、给药速度、配伍禁忌。
关键词: 注射药物; 溶媒配伍; 配伍禁忌
中图分类号: R969.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3765( 2015) -11-0654-0219-02
药物注射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给药方法。药物注射途径可 分为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等。溶媒的性 质、用量、给药速度等方面是注射药物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一 个重要因素。如果溶媒的选择不合理,会使药物产生沉淀、浑 浊、结晶等化学反应,患者在输液时会发生输液反应,对人体 造成损害。因此,作 为 药 师,应 更 多 的 了 解 溶 媒 配 伍 的 合 理
中药注射剂包含的成分复杂,其稳定性受药物来源、生产 工艺等多种因 素 影 响,应 根 据 其 理 化 性 质 选 择 不 同 的 溶 媒。 如果溶媒选择不当,会使溶液形成沉淀、不溶性微粒等而引起 不良反应。有文献报道,参麦、复方丹参、银杏叶等注射液的 pH 为 4 ~ 6. 5,与 0. 9% 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 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一般应用 5% 或 10% 葡萄糖注射 液稀释后静滴〔3〕,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说 明书中要求用 5% ~ 10% 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 500mL 进行 稀释。不可用 0. 9% 氯化钠注射液或其他电解质注射液进行 稀释,以防其中的大分子物质与电解质发生盐析效应,而出现 大量的不溶性微粒,引起不良反应。 3 溶媒用量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引言静脉配置中心(IVC)在现代癌症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患者提供了便利的静脉途径,用于输注抗肿瘤药物和其他治疗性药物。

IVC在药物配制过程中经常出现溶媒错误,这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我们有必要对IVC抗肿瘤药物配制中常见的溶媒错误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以便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并尽可能降低患者的风险。

一、抗肿瘤药物配制中的溶媒错误1. 溶媒选择错误:抗肿瘤药物的配制需要使用适当的溶媒,不同的药物对溶媒的选择有特定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溶媒选择错误的情况。

常见的错误包括将水溶性药物用油溶剂稀释,以及将油溶性药物用水溶剂稀释。

2. 溶媒存储错误:抗肿瘤药物的溶媒需要在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存储,否则会导致药物的降解和失效。

在IVC中,溶媒存储错误的情况比较常见,例如未能及时将溶媒存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导致药物配制时使用了陈旧的、已经失效的溶媒。

3. 溶媒配比错误:在抗肿瘤药物的配制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药物和溶媒稀释,而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配比错误的情况,例如将溶媒用量计算错误或者操作失误导致的溶媒配比错误。

二、溶媒错误可能带来的风险1. 药效降低:溶媒错误可能导致抗肿瘤药物的药效降低,影响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治疗周期,甚至导致治疗失败。

2. 药物中毒:溶媒错误还可能导致抗肿瘤药物的浓度超标或者低于标准,从而引起患者的药物中毒或者治疗效果不足两种情况。

3. 治疗延误:溶媒错误可能导致抗肿瘤药物的配制失败,需要重新进行配制,从而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三、解决溶媒错误的有效途径1. 规范操作流程:IVC需要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明确抗肿瘤药物的配制步骤和要求,以及对溶媒选择、存储和配比等方面进行规范。

2. 健全质控体系:IVC需要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包括对溶媒的采购、存储、管理和使用进行严格监控,确保溶媒的品质和适用性。

溶媒选择与案例分析

溶媒选择与案例分析

溶媒选择与案例分析临床常用的注射剂溶媒主要有0.9%氯化钠、5%和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林格氏液等。

最为常用的输液是0.9%氯化钠、5%和10%葡萄糖注射液。

多数针剂既可选用糖也可选用盐盐稀释,但少数针剂不可互为使用。

从氯化钠和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讲,氯化钠是一种无机盐,是一种极性较强的电解质,其水溶液的pH值为4.5~7.0,偏中性;而葡萄糖是一种有机物,非电解质,其水溶液pH为3.2~5.5,呈弱酸性。

因此,针剂是选用氯化钠注射液还是选用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应从溶液的pH值变化、是否存在离子作用和盐析作用等方面考虑,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如果患者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如果患者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水钠储溜。

如患者休克,应先给予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予糖补能,盐主要用于电介质的调节,糖主要作为能量。

先将我院药师在临床工作中收集的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用药实例进行详细的用药分析,旨在通过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保证患者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实例1某女,40岁,泌尿系感染处方: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依诺沙星0.2g,静滴,一日一次处方点评: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分子结构中既有酸性基团又有碱性基团,是大分子物质,用0.9%氯化钠注射液等强电解质溶液稀释,因同离子效应使其溶解度减小,致使形成的微粒在短时间内凝集而产生白色沉淀。

所以只能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释。

实例2某男,30岁,混合痔处方:林格氏液100ml,头孢曲松钠2.0,静滴,一日一次处方点评:头孢曲松钠极易和阳离子钙形成不溶性沉淀,而含有沉淀或微粒的药液一旦阻塞毛细血管并在组织沉积生成肉芽肿,就有威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可能。

因此不能将头孢曲松钠溶于复方氯化钠、复方乳酸钠、葡萄糖酸钙等含钙溶液中,也不能在短时间内(48小时内)使用含钙的药物。

氯化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氯化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I A b s t r a c t l O 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d i f e r e n t p o t a s s i u m c h l o r i d e t o m e d i c i n e t r e a t me n t h t e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o f h y p o k a l e m i a . Me t h o d s R a n d o m l y s e l e c t e d d a t a i n
低钾 血 症 患者 ,随机平 均 分 为对 照 组和研 究组 ,每 组 5 2例 ,给 予 对照 组静 脉 滴注 治疗 ,研 究组 采用 雾化吸 入 方 式进行 治疗 ,记 录并 分析 两组相 关 情况 。结 果 治疗 l h后 ,研 究组 患者血 钾 水平 明 显 高于 对照 组 ;患者 胸 闷不 良反 应 发生率 显 著低 于 对照 组 ,比较 差 异均 具有 统 计 学意 义 <O . 0 5 ) 。结论 雾化吸 入 氯化钾 方 式 治疗低 钾血 症 的 临床 效 果更 显著 ,安 全性好 ,值得 临床推 广 。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5 )1 O 一 0 0 2 9 — 0 2 【 关键 词 】静 脉 滴注 ; 雾化吸 入 ;低 钾 血 症 中 图分类 号 :R 5 9 1 . 1
Cl i n i ca l Ef fe c t i ve ne s s Ana l ys i s of Di fe r e nt M ode s of A dm i ni s t r a t i on o f Pot a s s i um Chl or i de Tr e a t me nt of Hy po ka l e mi a

7-氯化钾注射液溶煤选择的病例分析

7-氯化钾注射液溶煤选择的病例分析

氯化钾注射液溶煤选择的病例分析一、前言临床药物溶煤主要有0.9%氯化钠注射液、5%-10%葡萄糖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葡萄糖注射液则主要补充能量。

不同溶煤之间pH值不同,渗透压不同等。

药物溶煤的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1、主要是从药物的稳定性方面考虑,2、要立足于病人的具体情况,3、溶煤量的选择。

氯化钾注射液作为调节电解质平衡的药物,在溶煤的选择中则更需要注意渗透压的影响,同时还应注意患者血钾水平和输液的钾含量。

输入血浆中的钾离子想细胞内转移需要一定给的时间,如果输入过快,则钾离子来不及向细胞内转移,过量后出现疲乏、肌张力降低、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1]。

二、病史摘要患者项东阶,男,41岁,主因腹痛伴恶心呕吐1天,急诊以急性胰腺炎于7月14日收入院。

患者7.12入我院急诊,查血钾:4.0mmol/L,急诊给予禁食水,抑酶、抑酸等营养支持治疗。

为求进一步诊治,于7.14转入消化内科。

入科后复查血钾:3.3mmol/L,初步诊断:急性胰腺炎、低钾血症。

入院后继续禁食水,治疗上给予抑酸、抑酶、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之外,同时给予氯化钾注射液1.5g+维生素C1g+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ivgtt qd,氯化钾注射液1.5g+维生素B62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ivgtt qd,氯化钾注射液1.5g+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 ivgtt qd,补钾治疗,一天补钾量为4.5g。

补钾过程中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与钾静点相关的不良反应。

7月18日复查血钾:4.37mmol/L。

考虑患者目前仍禁食水,钾摄入量不足,继续补钾治疗。

三、分析与讨论钾的摄入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排钾量与摄入量相关,即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但是不吃也排,说明肾虽有保钾能力,但不如保钠能力强,摄入钾的10%随粪便和汗液排出。

测定血钾可取血浆或血清,血清钾浓度的正常范围为3.5-5.5mmol/L。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解析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解析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解析
1.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1)盐酸氨溴索片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盐酸氨溴索片给药频次不适宜,盐酸氨溴索的使用方法为:成人一次30-60mg,一日3次,本患者90mg一天一次,给药频次不适宜,应改为30mg一天3次。
2.有相互作用情况(1)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有相互作用情况解析: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有相互作用,氢化可的松为脂溶性药物,其注射液为50%乙醇溶液,可与头孢哌酮发生“双硫仑反应”,可换用不含乙醇的糖皮质激素如注射用甲泼尼龙,或者换用不含甲硫四氮唑侧链且能覆盖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10粒)用法:口服bid(1日2次)1次0.2mg3.非那雄胺片(5mg*10片)用法:口服qd(1日1次)1次5mg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解析
1.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1)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盐酸坦洛新缓释片给药时间不适宜。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应饭后一次服药而非饭前。(2)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给药频次不适宜。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应一天给药一次。
2.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400iu)用法:静脉滴注bid(1日2次)1次3u每日3.葡萄糖注射液(5% 250ml)用法:静脉滴注qd(1日1次)1次250ml每日
不合理用注射液、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解析:存在配伍禁忌,胰岛素注射液不建议与电解质溶液配伍,建议分开输注。
3.溶媒的选择、用法用量不适宜(1)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媒的选择、用法用量不适宜解析:葡萄糖注射液的溶媒量有误。说明书推荐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同时加用维生素C0.5-1g。建议增加溶媒量至500ml。

对我院常用注射剂溶媒选择的归纳总结

对我院常用注射剂溶媒选择的归纳总结
新视野 New Horizons
对我院常用注射剂溶媒选择的归纳总结
梁雨薇,刘静,李新辰 余克富,赵志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50 [摘要] 目的:总结我院注射剂品种的相关溶媒,为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 典》《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马丁代尔大药典》,对我院100多种注射液溶媒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我院注射液中,大多数 可用生理盐水和5%的葡萄糖作为溶媒,但有的注射液只能选用一种溶媒。结论:溶媒的选择影响注射剂的使用安全性,临床应用应严格 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 注射剂;溶媒选择;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 R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809(2019)08-0010-07
抢救药品的溶媒大多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GS)。 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忌与含有铁剂的溶液配伍,若 注射甲硫酸新斯地明过量,在救助中常规给予阿托品 对抗之;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不可与碳酸氢钠合用, 易发生变色反应。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的溶解液不得 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NS),这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 呈酸碱两性,但在碱性和中性条件下易氧化,生成醌 类物质(红色的肾上腺素红),再聚合成棕色的聚合物。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医药事业的发展,药物 的溶媒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若溶媒遴选不 当,可能会使药物与溶媒混合后发生变化,出现变色、 浑浊等现象,影响疗效,严重的可能导致药害性不良 事件的发生[1]。因此为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本研究对 我院100多种注射液溶媒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使用 注射剂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以本院中心药房现有注射剂的说明书为主要依
胺碘酮与硝普钠的溶媒仅为葡萄糖注射液,而 其他高危药均可用氯化钠或葡萄糖,此表格中氯化钾 注射液不得直接静脉注射,未经稀释不得进行静脉滴 注。如果血液中钾浓度突然升高,则可降低心肌兴奋 性,使心跳减慢或停止,并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2],故 须稀释;另外胺碘酮注射液应在不含D E H P的P VC或 玻璃器具中配制和稀释,且它的配制溶媒仅为5%葡 萄糖注射液,因为胺碘酮中含有碘,若用氯化钠溶液, 部分碘离子可能被氯离子取代,影响药效。 2.2 抗精神失常、抗癫痫、惊厥等药物 抗精神疾病类 注射剂药物大多用于即性发作,此类药物溶媒选择如 表2所示。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静脉配置中心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部门,专门负责配置和管理静脉注射药物,其中包括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静脉配置中心中,一些抗肿瘤药物的溶媒错误却经常发生,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和匆忙操作,一些常见的溶媒错误比如用错了稀释液或者使用了过期液体等都有可能发生。

这些错误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还可能对患者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对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势在必行。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静脉配置中心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药物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现状和影响,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静脉配置中心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减少溶媒错误的发生频率,降低患者用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从而为抗肿瘤药物的安全使用和临床疗效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将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探讨溶媒错误对患者治疗的影响,并在实践中寻找改善溶媒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措施,为静脉配置中心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提高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的意识和专业水平,确保抗肿瘤药物的合理配置和安全使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性静脉配置中心是医院中专门用于配置静脉药物溶液的部门,其中的抗肿瘤药物的配置尤为重要。

抗肿瘤药物通常具有明显的毒性和副作用,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稀释和配置才能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静脉配置中心的存在可以统一管理和操作抗肿瘤药物的配置过程,避免医院其他科室配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引言抗肿瘤药物是治疗肿瘤疾病的重要药物,常常需要通过静脉配置中心进行静脉注射。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气溶剂药物的配制错误,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情况,以期为临床实践中的抗肿瘤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对象为20家不同地区的静脉配置中心的相关医护人员。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配制常见溶媒错误的情况、影响因素以及改进措施等。

问卷调查结果将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

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溶媒选择错误:有部分医护人员在配制抗肿瘤药物时选择了错误的溶媒,如使用了对病情不利的酒精类溶媒,或者未根据药物说明书规定选择适当的溶媒。

2. 溶媒搅拌不均匀:部分医护人员在溶媒搅拌过程中出现了不均匀的情况,导致药物溶液的浓度不均一,影响了药物的治疗效果。

3. 溶媒适应症错误:有些医护人员在选择溶媒时未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导致了溶媒适应症错误,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风险。

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配制过程中的马虎和匆忙、临床实践经验不足等。

改进措施: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建议静脉配置中心在进行抗肿瘤药物的溶媒选择和配制过程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加强对溶媒搅拌和溶媒适应症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操作,减少操作的马虎和匆忙。

讨论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其背后是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责任意识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的不足。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同时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以降低抗肿瘤药物配制中溶媒错误的发生率。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发现了溶媒选择错误、溶媒搅拌不均匀和溶媒适应症错误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

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调查研究引言在临床治疗中,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给药的过程中,溶媒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溶媒选择不当可能会影响抗肿瘤药物的稳定性和药效。

据了解,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情况较为严重,因此本文旨在调查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情况,并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溶媒选择的质量。

一、调查方法为了了解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溶媒选择的情况,我们抽取了10家静脉配置中心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抗肿瘤药物常见的溶媒选择情况、溶媒选择的标准、溶媒选择错误的原因等。

实地观察主要是观察每家静脉配置中心在抗肿瘤药物配置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情况,包括溶媒的选择、配置的流程等。

二、调查结果在进行调查的10家静脉配置中心中,我们发现有8家存在抗肿瘤药物溶媒选择错误的情况。

具体情况如下:1. 部分配置中心在配置抗肿瘤药物时,仅凭个人经验决定溶媒的选择,未能按照药物说明书或标准规范进行选择;2. 部分配置中心存在着药物溶媒选择与药物特性不匹配的情况,例如选择了水作为溶媒,而药物说明书明确指出不宜使用水作为溶媒;3. 有的配置中心在溶媒选择上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即使是相同的抗肿瘤药物,不同的操作员在选择溶媒时也会有所不同。

三、问题分析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在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常见溶媒错误的情况较为普遍。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 缺乏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一些操作员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特性和溶媒选择缺乏深入了解,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2. 忽视标准规范:一些配置中心对于抗肿瘤药物的配置规范和标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规范的操作指导;3. 操作员之间的差异:不同操作员在溶媒选择的标准和原则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溶媒选择的不一致性。

四、解决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以期提高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溶媒选择的质量:1. 加强培训和教育:配置中心应对操作员进行抗肿瘤药物特性和溶媒选择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2. 制定规范操作指导:配置中心应制定规范的操作指导,明确抗肿瘤药物的溶媒选择标准和原则,确保操作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3. 强化质量管理:配置中心要加强对抗肿瘤药物配置过程的监管和质量管理,对溶媒选择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高危药品氯化钾在输液配制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高危药品氯化钾在输液配制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高危药品氯化钾在输液配制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

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等。

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ISMP)将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物”。

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

而氯化钾是ISMP确定的前五位高危药品中的第三位。

氯化钾是临床常用的电解质平衡调节药,临床疗效确切,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种原因(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应用排钾利尿剂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引起的低钾血症等。

大剂量会导致心脏停跳和猝死。

我病区现有护理人员七名,其中主管护师三人,低年资护士四人,护理队伍结构相对来讲不合理,对高危药品氯化钾在输液配制中存在问题认识不足。

科室护理质控小组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确保了氯化钾在输液配制中剂量的准确性,从而保证了疗效,避免了危险事件的发生。

1 原因分析1.1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我院临床使用的氯化钾注射液有10%和15%两种规格,药房实行阶段性更换药品规格,每次更换规格后,如果药房人员未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而部分护理人员又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时,则会导致氯化钾在输液配制中出现浓度不正确的现象发生,引起疗效不足或有潜在心脏停跳的风险。

1.2 15%氯化钾注射液存在剂量换算麻烦,加药时剂量误差大的风险。

如医嘱NS250ml+氯化钾0.7g,由于加药针筒多为20 ml注射器,则抽吸药液时就存在剂量换算和抽液不准的风险。

反之,10%氯化钾注射液则不存在此类问题。

1.3 部分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缺乏慎独精神。

怕输液时间过长,怕病人因氯化鉀刺激疼痛经常按铃,而少加或不加氯化钾。

静滴氯化钾病人多数主诉疼痛,输液速度快时尤其明显,导致病人误以为是静脉穿刺没打好或跑针而经常按铃,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部分护士不按医嘱加药,自行其事,导致静脉补钾剂量不足,达不到应有的疗效。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解析7

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实例解析7
2.小儿肺咳颗粒(2g*18袋)用法:口服qd(1日1次)1次2袋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解析
1.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1)小儿肺咳颗粒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小儿肺咳颗粒1次/日。小儿肺咳颗粒频次过少。3次/日。
2.有重复给药情况(1)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肺咳颗粒有重复给药情况解析:2种药物成分有重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与小儿肺咳颗粒重复药物为“青蒿”。避免合用有重复成分的中成药,防治药物过量。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解析
1.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1)参一胶囊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参一胶囊给药频次、给药时间有误。参一胶囊用于肺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用法用量不是一天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应为一天2次,饭前半小时给药。
2.吉非替尼片剂量、用法不正确,单次处方总量不符合规定解析:吉非替尼片给药时间有误。吉非替尼片不是饭后半小时给药,应为饭前半小时或与食物同服。
3.有相互作用情况(1)吉非替尼片、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有相互作用情况解析: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与吉非替尼片存在不良相互作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可引起胃液PH持续升高,导致吉非替尼的血药浓度下降,疗效降低,应避免联合使用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
四、处方四
患者信息:男 ,28 月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发热注释:14kg1.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100ml)用法:静脉滴注st(立即)1次100ml
2.溶媒的选择、用法用量不适宜(1)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溶媒的选择、用法用量不适宜解析:溶媒选择不适宜。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宜用生理盐水作为溶媒,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先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再加入生理盐水或其它电解质溶液稀释,溶解后也可加入葡萄糖的溶液稀释,但同时须每100ml溶液中加入4%碳酸氢钠1ml。

注射用药品说明书中溶媒的标明情况及分析总结

注射用药品说明书中溶媒的标明情况及分析总结

表3271种可静脉滴注用药品稀释溶媒的标明情况稀释溶媒药品数%已是成品输液可直接应用3713.7可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注射液20374.9 可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16360.1 可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15657.6 可选用10%葡萄糖注射液 5118.8 只标明用0.9%氯化钠注射液 26 9.6 只标明用5%葡萄糖注射液 3011.1 只标明用10%葡萄糖注射液8 3.0可选用上述3种溶媒以外的其他稀释溶媒 13 6.3未标明所选用稀释溶媒 17 6.3标明不能用某些稀释溶媒 3011.1 不能用含钙或镁的注射液稀释 9 3.3 不能用碱性或碳酸氢钠注射液稀释 11 4.1 不能用葡萄糖或酸性注射液稀释 5 1.8 不能用氯化钠注射液或电解质注射液稀释51.8在静配中心的工作流程中,审方工作为药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利用自已专业知识,开展合理用药工作的平台,审方药师要对医嘱的很多方面进行合理性审核,如药物的用法用量,溶媒的选择,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批次的合理安排等,这就要求审方药师要掌握多方面知识,记忆大量的说明书信息,其中,溶媒的正确选择是保证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药师应十分重视溶媒的合理性。

为了方便药师查阅和记忆,作者收集整理了静配中心注射用药物的说明书,制成注射用药品溶媒速查表,并对其中溶媒的标明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1资料和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静配中心药品说明书,将说明书中相关内容输入已设计好的EXCEL表格,内容包括药品名称、厂家、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溶解溶媒和稀释溶媒,对药品说明书中注射用药物的溶解溶媒和稀释溶媒的标示情况进行汇总。

2结果2.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查阅说明书358份,其中粉针剂142种(39.7%),注射液216种(60.3%),在358种注射用药品中,有71种(19.8%)是可用来直接输注的,有287种(80.2%)是需要溶解和稀释的粉针剂和浓溶液。

2.2粉针剂溶解溶媒的标明情况:见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化钾注射液溶煤选择的病例分析
一、前言
临床药物溶煤主要有0、9%氯化钠注射液、5%-10%葡萄糖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葡萄糖注射液则主要补充能量。

不同溶煤之间pH值不同,渗透压不同等。

药物溶煤的选择主要就是基于以下三方面:1、主要就是从药物的稳定性方面考虑,2、要立足于病人的具体情况,3、溶煤量的选择。

氯化钾注射液作为调节电解质平衡的药物,在溶煤的选择中则更需要注意渗透压的影响,同时还应注意患者血钾水平与输液的钾含量。

输入血浆中的钾离子想细胞内转移需要一定给的时间,如果输入过快,则钾离子来不及向细胞内转移,过量后出现疲乏、肌张力降低、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1]。

二、病史摘要
患者项东阶,男,41岁,主因腹痛伴恶心呕吐1天,急诊以急性胰腺炎于7月14日收入院。

患者7、12入我院急诊,查血钾:4、0mmol/L,急诊给予禁食水,抑酶、抑酸等营养支持治疗。

为求进一步诊治,于7、14转入消化内科。

入科后复查血钾:3、3mmol/L,初步诊断:急性胰腺炎、低钾血症。

入院后继续禁食水,治疗上给予抑酸、抑酶、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之外,同时给予氯化钾注射液1、5g+维生素C 1g+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ivgtt qd,氯化钾注射液1、5g+维生素B6 2ml+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ivgtt qd,氯化钾注射液1、5g+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 ivgtt qd,补钾治疗,一天补钾量为4、5g。

补钾过程中主要观察患者就是否出现与钾静点相关的不良反应。

7月18日复查血钾:4、37mmol/L。

考虑患者目前仍禁食水,钾摄入量不足,继续补钾治疗。

三、分析与讨论
钾的摄入与排出处于动态平衡,排钾量与摄入量相关,即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但就是不吃也排,说明肾虽有保钾能力,但不如保钠能力强,摄入钾的10%随粪便与汗液排出。

测定血钾可取血浆或血清,血清钾浓度的正常范围为3、5-5、5mmol/L。

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hypokalemia)。

低钾血症发生的原因与机制主要就是:1、钾摄入不足,2、钾丢失过多,3、细胞外钾转入细胞内。

患者因急性胰腺炎收入院,常规禁食水,钾摄入不足,患者入院查血钾:3、3mmol/L。

低钾血症诊断明确。

钾就是体内最重要的无机阳离子之一,其中约90%存在于细胞内,仅约1、4%的钾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当机体内总钾量不足的时候,从绝对量上细胞内失钾量明显大于细胞外液失钾量。

氯化钾就是主要的补钾药物,在肾小球滤过液中的钾盐在近曲小管内几乎完全被重吸收。

在远曲小管与集合小管通过钠泵使K+与管腔内Na+交换而被排泄。

钾90%由肾脏排泄,10%从粪便排出。

常规用法:一日补钾量为3-4、5g。

一般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 中滴注。

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不超过40mmol/L(0、3%),速度不超过 0、75g/h(10mmol/h)。

在很多医嘱中,静脉补钾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这就是不规范的。

不宜选用氯化钠作为溶媒的原因就是,细胞外液容积由钠平衡来调节,细胞内液容积由游离水平衡来调节,通常体液的渗透压范围在280 ml/kg ~295 ml/kg。

5%葡萄糖可提供等渗透压(278 ml/kg),从生理学上考虑,等同于给予纯水或游离水;而生理盐水(渗透压为308 ml/kg)不含游离水,静脉输液后,其钠盐全部留在细胞外液里,并按比例在血浆与间隙液之间进行分布。

高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形成的血浆高渗透压使血钾升高,血浆渗透压增高引起细胞内脱水,同时细胞内钾浓度相对增高,为钾通过细胞膜钾通道的被动外移提供了浓度梯度[2]。

但体内钾总量不变。

表面上血钾浓度测定上数值会升高,但就是在生理上患者体内细胞内钾减少,加重患者失钾的情况。

故根据调节钾离子跨细胞转移的“泵-漏”机制,静脉补钾的同时滴注钠盐与高浓度葡萄糖会降低钾的转移,故需纠正低钾血症时应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

糖尿病患者与手术后处于应激状态(血糖偏高)的患者如何选择溶煤,就是否不能用葡萄糖作为溶煤。

机体的一些重要器官、组织细胞(如中枢神经细胞、红细胞等)必须由葡萄糖供能,每日总共需要100g-150g糖,远大于一瓶500ml的5%葡萄糖的糖量。

并且,葡萄糖的利用与补钾速度有关。

一般补钾速度不超过0、75g/h(10mmol/h),而机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一般为5mg/kg·min。

因此,只要输注葡萄糖的速度不超过机体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对患者的血糖就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说明书中未特殊提及手术或应激状态的补钾方式与普通补钾有实质差别,针对血糖问题,可以配合使用胰岛素(普通胰岛素)。

比例为每2克~4克葡萄糖对冲1个单位胰岛素。

四、小结
氯化钾注射液主要预防低钾血症,治疗各种原因所引起的低钾血症,在该病例中主要就是预防进食不足所导致的低钾。

患者因禁食水,故采用静脉补钾,在其给药说明里提示[3],静脉补钾同时滴注钠盐与高浓度葡萄糖可降低钾的作用,故需迅速纠正低钾血症时,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本药。

其浓度一般不超过40mmol/(0、3%),速度不超过0、75g/h(10mmol/h),同时需监测血钾浓度,防止高血钾症。

医师在给予医嘱时,可能未考虑完全,可能会出现相关的错误,此时便需要药师查阅充足的证据以适当的形式向医师提出。

或可遵循统一的规定,与住院药房或输液配置中心药师统一标准,违规者拒绝发药。

同时提示药师应随时关注医嘱,不能简单地认为患者所接受的医疗行为都就是正确的。

对医嘱的审核包括给药剂量、用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选择、药物相互作用、给药时间等。

实现医院临床医师、药师双重审核把关,规范临床不合格医嘱。

五、文献参考
[1] 陈瑞玲、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溶煤选择及其她注意事项、北京天坛医院
[2] 金慧铭,王建枝、病例生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4、
[3]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组织编、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第1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4:1468-14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