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第二课汉代儒学

合集下载

2汉代儒学精品PPT课件

2汉代儒学精品PPT课件

可一(一致)而法度 •
可明,民知所从 矣。”——《汉

书·董仲舒传》

①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②儒学独尊,思想专制; 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背景材料: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是中国政治思想史 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 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 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 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 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庭选 官的考察标准,确立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作用 儒学陷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目的
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巩固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同 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点 作用
维护国家统一,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 思想自由发展。
材料一:汉武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合作探究:太学演变的趋
帝时期太学规模 势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十分有限只有几 位经学博士和
•• 太太学学的发影展响:的趋势:
消极性: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有封建迷 信色彩。
三纲 五常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忠孝
忠君
阶级关系
发展仁政 轻徭薄赋
有利于加强君权 减轻农民负担,改善生活,缓和阶级矛盾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
先秦之儒
董仲舒之儒
著作
《论语》
《公羊春秋》
理论基础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
竹帛烟销帝业虚, • ((41))影原响因::儒生批评时
关河空锁祖龙居。 • 政,①损积害极皇性权:利是益特。定历史

《汉代儒学》优秀课件 实用

《汉代儒学》优秀课件 实用

权需要的是( )
C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4.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 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 经典是( )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一方面神化君权, 加强皇帝的权威,使得君主的权力神圣化而至高无 上;另一方面,又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 示君主,这是汉代儒学思想的重要发展。
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 体系。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西汉所确立的政教体系,骨子里乃是法家的“尊 君卑臣”,只是吸收了些儒家思想而已,可以说是 “外儒内法”或“阳儒阴法”。
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1、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 强制,更不能依靠暴力。
•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新 不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真正发挥它 的社会功能。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是有生命力 的民族。
• 3、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世界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是连 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A 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 》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
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 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1.2汉代儒学PPT课件

1.2汉代儒学PPT课件

5、打匈奴,通西域
汉武帝
6、开辟丝绸之路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பைடு நூலகம்2021
3
二、罢黜百家 1、背景
(1)经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汉初的 “修养生息”,黄 老思想)
(2)政治:王国问题、边境问题等问题突出,需加强中央集权;
(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而董仲舒 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②提出“君权神授”与“ 天人感应”(核心)
加强君权的需要
③提出“大一统”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中央集权的需要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建立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
巩④固提统出治“。三纲五常”, (提以倡思孝想道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2021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相7 辅相成)
2021
13
太学清议——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的史例
清议,指由古代乡里、学校对官吏的批评发展而成的社 会舆论,奖褒公卿,裁量执政,评论官吏、朝政的风气为历 代所继承。
顾炎武《日知录·清议》:“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里 选举,必先考其生平,一沾清议,终身不齿。”
2021
14
2021
11
2.兴办太学
学校规定: 太学生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知识链接P11)
学校规模: 开始不大,后来不断发展。
学生来源: 多为贵族子弟,也有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
2021
12
3、影响:
1)对教育: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 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 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4)对儒学: 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5)对政坛: 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 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 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
B 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明天理,灭人欲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2、措施
(1)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重用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上:将 儒家定经为典教科
书;兴办太学与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3、影响
(1)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积极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人民版高二必修历史 专题一 汉代儒学 ppt
三、科举制
1、确立:隋唐
2、特点
(1)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
第2课 汉代儒学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 问题:这首诗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
一、焚书坑儒 1、原因 (1)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
批评时政; (2)秦政治统一的需要。 2、经过 (1)焚书:BC213,李斯建议 (2)坑儒:BC212,咸阳
李斯
3、评价 (1)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2)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统治; (3)是中国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第2课 汉代儒学【人民版】

第2课 汉代儒学【人民版】

儒学பைடு நூலகம்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
百家争鸣局面结束,扼制思想文 化自由发展,有利加强专制统治
封建统治实为外儒内法
先秦儒学和董仲舒儒学的不同点
思想主张
先秦儒学
董仲舒儒学
仁、礼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大一统
思想来源
儒学 外儒内法 兼采各家之长
与统治者关系 批判时政 维护统治
新儒学的特点 ①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 阴阳家、法家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 学) ②神学化,官方化。
1、实质:思文专制政策 2、目的:维护专制统治
3及、至影秦响之:季有世维护,专焚制诗统书治,,坑巩术固士统,一作用; 六艺但从钳此制缺思焉想。,摧残文化,—思—想《文史化记成》为
政治附庸。
二、汉初:采取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秦末农实民行战“争修—生—养楚息汉”之政争—策—西汉建立
材材料料一二 汉兴至,武接帝秦之之初弊,,七诸十侯并年起间,,民国失家 作亡业事而,大非饥遇馑水。旱凡米,石则五民千人,给人家相足食,,都死者鄙 过廪半庾。高(祖lǐ乃n令y民ǔ得)卖尽子满,,就食而蜀府、库汉余,财十。 五自京仓税天之师天一子粟之下不。既钱陈能定累陈具,相百醇民巨因驷亡(万,盖同充,臧一贯溢(颜朽露没色而积有的储不于四存可外匹的校,马东。腐)西太败,), 而不将可相食或。乘牛车。 ————《《汉汉书书··食食货货志志》》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 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祐,而享 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3.“三纲五常”
“《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 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 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 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2汉代儒学(共20张PPT)

1.2汉代儒学(共20张PPT)
立于唐,大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1905年被废除。 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官制度。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确立:隋朝建立,唐朝完善的选官制度。 (2)特点:
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是儒学经典 (3)历史影响:
积极
(1)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 (2)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为 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秦始皇
李斯
“焚书“遗迹
坑儒谷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 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 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 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 以外的列国史书,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 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 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 为师。这些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
对社会风气: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 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对统治基础: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和大地主子嗣垄断官位 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 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 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5.尊儒措施的影响:
积极方面: (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达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适 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第2课 汉代儒学

第2课  汉代儒学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第2课汉代儒学一,高考要求。

基本要求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响。

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

发展要求说明“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等知识点和“‘焚书坑儒’批判”、“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二,课前预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1.原因:(1)现实的需要: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政治:王国问题;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南方西南地区。

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2)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3)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

2.董仲舒思想内容、目的、特点:①内容 a、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c、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d、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②目的: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

③思想根源: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④特点:外儒内法3.影响:(1)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2)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3)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4)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汉代的教育体制——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1.教育体制:(1)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出身中下层的人,也能进入仕途,扩大统治基础。

人民版高中必修历史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

人民版高中必修历史专题一第二课-汉代儒学ppt
复习导入:
下列人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谁?他 们为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与天地君亲并位 的万世师表
孔子
光大儒家仁政 学说的亚圣
孟子
立人定胜天学说 的唯物思想家
荀况
下列人物又是谁?他们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关系?儒 家思想的地位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什 么影响?
汉武帝
董仲舒
2、影响: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的需要,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2)结束了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 思想的自由发展;
3)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 “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 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理解历史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受 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 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 为“有为”,那么,汉武帝 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起用儒者参政;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①兴办尊太儒学—罢—黜儒百学家官,方独化尊和儒制术度。化 ②兴办倡郡儒县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

汉代儒学详解课件

汉代儒学详解课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在教育中引入汉代儒学的内容,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促进教育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汉代儒学强调教育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有助于引导现代教育更加关 注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
感谢观看
THANKS
汉代儒学详解课件
目 录
• 汉代儒学概述 • 汉代儒学的主要思想 • 汉代儒学的发展历程 • 汉代儒学与其他学派的关系 • 汉代儒学的现代意义
01
汉代儒学概述
汉代儒学的兴起
汉武帝推崇儒学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 在国家政治和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
儒学与政治结合
儒学逐渐与政治结合,成为汉代 政权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
汉代儒学的演变
汉代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从汉初的复兴到汉武帝时 期的独尊儒术,再到东汉时期的经学化,儒学在不断地发展 和完善。
这一时期的儒学不仅关注政治、伦理等领域,还开始涉及哲 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汉代儒学与其他学派的关 系
汉代儒学与道家思想
汉代儒学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道家思想,特别是在政治哲 学和伦理学方面。例如,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和自然法则 对汉代儒学产生了影响,使儒学在强调礼制和仁义的同时 ,也注重顺应自然和天道。
汉代儒学家在阐述儒家伦理和政治主张时,也吸收了法家关于君臣关系和权力运作的观念,形成了具有汉代特色的君臣伦理 和政治哲学。
汉代儒学与墨家思想
汉代儒学与墨家思想在某些方面存在 相互影响。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反对 厚葬等观念对汉代儒学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同时,汉代儒学也在某些方面 借鉴了墨家的组织形式和行动方式。
03

高中历史第2课 汉代儒学优秀课件

高中历史第2课 汉代儒学优秀课件
秦朝时期:文化专制,死气沉沉。 〔2〕原因
秦始皇像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气氛。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 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李斯
探究2 为什么儒学在秦朝时 受到严厉打击?
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 利于秦的统治。
探究3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 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属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2、“罢黜百家〞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
消极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三纲〞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 制度,应批判
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
先秦之儒
董仲舒之儒
著作
《论语》
《公羊春秋》
理论基础
仁、礼
天人感应
思想来源
儒学
儒家、阴阳家、法家
与统治者关系 强调民本批判时政 神话皇权维护统治
——董仲舒《为人者天》
材料五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提出“君权神授〞与“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2、提出“大一统〞和“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
3、发挥“仁政〞,主张限田、 薄敛、省役,轻徭薄赋
中央集权的需要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4、提出“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
——顾颉刚
三、 太学的出现
1、创立
〔1〕汉武帝创立太学
〔2〕【历史地位】:太 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 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 才的官立。
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 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十分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 士和50名博士弟子,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 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有30000多人。

第2课汉代儒学人民版课件8

第2课汉代儒学人民版课件8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 想呢?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必要性:
汉武帝需要文化的“一统”来巩固政治的“一统” 可能性: 董对儒学进行改造同时吸收法家等多种思想
结论:儒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大一统”的需 要
天人感应”
目的:加强君权,抑制暴政 。
材料二: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 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大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五: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 智、信”,是“天意”、“天志”的自然法规。
汉代儒学
汉武帝
董仲舒
一、“焚书坑是什么?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直接原因:儒家学派批评时政(主张分封,反对郡县)。 实质:实行思想专制。
影响: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局面。
也使儒学发展陷入困境。
对中国思想文化是一场摧残。
思想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潮流
1、下列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
为什么会提出这些主张?(目的?)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受命之君, 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
“君权神授”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 天人一也。”
“天人合一”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国家将有失 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世官制
时间 方式
依据 先 秦 世 袭 血 缘 德 才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汉 代 (汉武帝) 推 举 魏 晋
科举制
隋 唐 考 试
门 第
成 绩
2、科举制
(1)开创时间:隋唐
(2)特点:用考试方式选拔官吏的制度
(3)考试内容:儒学经典 (4)影响 积极: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 ②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③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 ④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原则; 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益于专制主义 政治体制的稳固。 消极:见教材

汉代儒学是董仲舒以《公羊春秋》 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 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秦始皇像
儒学的兴起
春秋 战国
秦 汉
开创 蔚然大宗 并未被重视
遭受 沉重打击 进入低潮
成为正统
一. “焚书坑儒”批判
1.原因
① 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文化 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② 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圣贤言论,批评时政, 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③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可能性
①汉武帝时,“大一统”局面得到巩 固,专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 ②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 形成。 ③秦朝的速亡证明严刑峻法不是长 治久安之策 ④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了统治者 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
董仲舒是广川(今河北枣 强县)人,在汉景帝朝已经做了 博士,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学者。 汉武帝建元元年,下诏让天 下的诸侯推举贤良,发现了董仲 舒,董仲舒考了个第一名,就是 举首。 因为董仲舒是举首,汉武帝 就连续向他问了三次,这就是流 传至今的“天人三策”。 董仲舒
三、太学的出现
1、教育体制
(1)中央:
创建太学(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地方:
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
(1)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传播; (3)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4)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 (5)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 势力有所收敛。
第二课
汉代儒学
课堂探究
探究1.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 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变化?
(1)变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生动活跃;
秦朝时期:文化专制,死气沉沉。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 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 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 食货志》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 16岁登基, 21岁亲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
1. 背景 必要性:
①汉武帝时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匈 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 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 要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
董仲舒在哪些方面改造了儒学?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 大一统 经, 古今之通谊也。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 罢黜百家 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独尊儒术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 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 予也。 君权神授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 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材料四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 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 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天人感应 ——董仲舒《春秋繁露》
“天人感应”学说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附会当时 政治,写了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
秦刚刚统一,需要巩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的政 不 治需要; 同 原因 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 点 治者的需要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影响 目的 相 同 实质 点 作用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 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 政强制,更不能依靠暴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 新不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 展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2、概况
①焚书:
焚书的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严禁私藏禁书 不焚的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 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
②坑儒:
3.评价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 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 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纪》
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大臣。文章上奏前,被告
发。武帝召集大臣进行讨论。董仲舒的建议引起了许 多重臣的愤怒,建议把他定为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 他。——《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一方面神化君权,加 强皇帝的权威,使得君主的权力神圣化而至高无上;另
一方面,又用天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这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 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 段是刑罚的裁制; 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 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 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 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政策 秦始皇 排斥、打击 汉武帝 尊崇
是汉代儒学思想的重要发展。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 1) (核心) 发 挥
一方面神化皇权,加强君主的权威;另一方面,又用天 意来限制君权,用灾异来警示君主。 既要来自护君主的权威,又要限制君主暴政
特点:以儒家思想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家、阴阳家 等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先秦儒学)
3、影响:
(1)适应了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其 提供理论依据。
(2)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 位, 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3)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 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4)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 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针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针对稳定社会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2) 特点: 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 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 想体系。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西汉所确立的政教体系,骨子里乃是法家的“尊 君卑臣”,只是吸收了些儒家思想而已,可以说是“ 外儒内法”或“阳儒阴法”。
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积极: 维护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消极: ①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 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③文化成为政治权利的附庸。
黄老思想
文景之治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的实 行,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推进 大一统格局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