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核心素养 (4)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20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20篇)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通用20篇)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篇1在工作室主持人带领下,利用假期时间我读完了余文森教授的著作《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体会到了开卷有益的道理,这是一本理论性极强著作,本书既注重理论内涵的深度剖析,又注重实践应用的策略介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机制,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等。
可以说当今基础教育改革正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领会学科素养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将核心素养有机的融入到自己的学科教学实践中,着力培养学生发展需要的品格与能力。
读完余教授的著作,不仅领略了专家睿智的见解,更启发了我对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策略的思考。
读书启智,用阅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统编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强调学生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怎样安排让阅读成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手段呢?首先应树立读书学习的榜样,教师带头读书,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我们可以每学期向学生公布自己读书计划和阅读进度,并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写读书笔记,写通讯稿件,写教育课题论文,与学生分享自己发表的文章,师生形成共读氛围,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用读书引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
其次,利用教读文本的机会与学生分享文章优美的语言、精美的构思和文本蕴含的人文美,让学生阅读更多作品。
教师教给学生多元化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讲读课文力求精细化,教给学生朗读、默读、速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品味文本的精彩部分,感悟文章的主题,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获得情感的体验。
放手让学生把从精读课文时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作品的阅读中,让其不断进行自主性阅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语文能力的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自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
以学定教,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一)先学后教,助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而在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也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指标,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后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
因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教育为例,针对核心素养进行探讨,并设计一份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二、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1.数学认知能力数学认知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析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例如通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让学生迅速识别问题的难度和要点,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事例:学生需要解决一个加减法问题。
老师给出一个简单的加法题,如:15+16=?。
然后老师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来教授学生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这道题有多难?如何理解加法与减法?最好的策略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加法和减法,同时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
2.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通过运用不同的数学思考方法来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事例:学生需要解决一个几何学问题。
老师给出一个图形,要求学生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
这个问题有无数种解决方法,如分成几个部分来计算、将图形分成几个部分再计算、使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数学思考能力。
3.数学交流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将数学思想传达给他人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例如通过群体讨论和演示交流,以及教学现场的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
事例:学生需要解决一个代数学问题。
老师给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在黑板上画图,然后学生们互相检查彼此的解决方法,回答老师的提问并给出建议。
这样的训练可以启发学生们深入理解数学的概念,并沟通自己的想法,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我校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准备学习一个数学大单元,需要运用核心素养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 (4)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一、前言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了不同的认识和见解。
国家从教育部门开始,制定了不同阶段的核心素养要求,以此来规范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其中,小学教育是推动中小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更是对一个学生未来学科发展的基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又是数学能力的主要表现,其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而数感作为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与数学的学习成绩和数学能力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数感的培养策略展开阐述,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和思考数感教育的家长提供有益启示。
二、小学数学数感的背景小学数学数感的本质是“数的直观认识”。
从直觉上理解,可以理解为一种感性的认识,它是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字、数量、空间位置等方面的感知能力、感受能力和感觉能力的综合应用。
数感的培养引导孩子们更好地认识数字,找到数字之间的关系,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陶冶其挖掘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以下问题:1.过分依赖教材,缺乏活动性和趣味性。
传统的算术题常常繁琐、机械,缺乏趣味性,极易使孩子们失去学习兴趣,因而无法真正体验、感受数学,并导致数感的缺失。
2.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
缺乏应用数学学科背景下的实践性,使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这将导致学生的数学兴趣降低,丧失主动性,从而难以培养数感。
3.单一的教育模式,忽视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不能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将导致数学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培养小学数学数感的策略对于缺乏数感的小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培养,提高其数学素养,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难题。
本文提供以下策略:3.1 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应该改变单一、枯燥、死板的形式,呈现出科学而生动的视觉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朱立祥老师
描述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例如: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词+名词”式的“内容标准” 什么是行为?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 区别的含义又是什么?
知识维度
1. 记忆/回忆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
•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聚焦课程标准 ➢整体把握学科体系与关键教学内容(重难点) ➢梳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 ➢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向学生提供经过设计的、具有教学意图的结构化的教学材料
4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
•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s 科学与工程实践 • Crosscutting Concepts 跨学科概念 • Disciplinary Core Ideas 学科核心概念
整合
• 着重于学科内的和学科间的数量有限的科学和工程的核心概念。 • 避免浅显的覆盖大量的主题,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教师和学生更深
观看教学片段一 待解决的问题: 什么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表现?
活动:剪贴卡通人物头像
观看教学片段二、 待解决的问题:遗传信息在哪里呢?
活动:多莉羊找妈妈小品表演
怎样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
✓考虑活动的价值、目标。 ✓围绕着核心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形成概念,运用概念作为学生学习活
动的中心。重要概念应由学生总结归纳得出。最好在新情境下运用概 念。 ✓活动设计应该在学生认知的转折点、关键点,而不是随意的,活动要 设计在要害处。 ✓考虑活动对学习者的挑战性。 ✓考虑活动的科学性。
2023最新-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通用6篇】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设计【通用6篇】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一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数学思维特质的外显和内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二,数学锻炼人的思维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内在特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本身就具有客观性、直观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
数学思维的直观性。
思维本是抽象的东西,如果凭借数学模型,以数据、图形作为载体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大大加强其直观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运算简捷便通性,给我们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观点、方法判断、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既可以宏观、全局、整体把握事物特征,又可以从某一方面、某一事例入手微观、局部地认识事物,达到窥“一斑”以见“个豹”的认知效果;既可以反思、总结过去,又可以设计和展望现在和未来;既可以通过数字符号反映事物间联系,又可以运用图形刻画事物的状态。
随着数学手段的发展和数学器具的便捷,社会对数学运用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多便利因素的出现为我们在现实之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
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
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
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023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21篇)
2023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心得体会〔精选21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本次课标修订的一项重要变革就是开展学生核心素养,它贯穿所有学科课标文本,隐含在课程内容及教学实践中,表达在课程学习结果的具体描述中。
例如:数学学科提出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就既需要有课程目标的总体方案,内容的选择、组织,还需要在各局部内容的“学业要求〞及最终的“学业评价〞中,做具体的描述,使核心素养,不再是空洞的语词口号,而变成学生真实的能力、品格和价值观,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心得体会2通过对《生物新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学习指导书的阅读学习,让我知道了:新教材的设计理念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③倡导探究性学习。
这就使我明确了本学科教学真谛,懂得怎样去教、到达什么目的。
新课标确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生物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生物新课程的内容要满足了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开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充分表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课程三维目标。
具体体会有以下几点:第一、新课标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材中大量设置探究实验内容,比方说:在《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这节课,为了让学生弄清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就安排了探究水、温度、阳光、空气等条件对植物生长的比照试验。
虽说实验不可能在教学时间内去做,但是可以不只为课后实验,学生根据第一节学过的科学探究方法,通过设置对照组和改变实验变量及控制变量的做法是完全能够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的。
这就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科学探究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亲身体会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新课标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
20某某年课程标准增加了50条概念,大概增加的文字约20某某多个字。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根本组成,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是对生命根本现象、规律和理论的理解和解释,对生物学及相关学科有支撑作用,有助于人们理解世界。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中自主发展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备受教育界关注。
自主发展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在此,以笔者的课堂教学为例,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课前、课中、课后)中进行自觉、主动地学习的各种能力。
而现在所提倡的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学习方式。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自主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因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终身教育成为必然趋势,而学习型社会已经形成。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主教育和自主课堂基础上的。
自主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
自主课堂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学生思想启迪,激发学生去探索、去体验、去行动。
自主课堂关注每个学生的感受,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进行主动探索,自主成长。
二、自主学习的课例分析在此,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生活中的分一分”为例,讨论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上,笔者开门见山地向学生出示了本课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图、读题,找到题目中的有用信息。
例如: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为了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笔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在自主试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试学工具。
工具一是28个橘子学具,学生可以利用学具通过摆一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工具二是印有28个橘子的题卡,学生可以在图中通过圈一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两种试学工具并加以运用,每个人都找到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题思路。
之后,笔者又进行了试学提示:请你用学过的圈一圈、画一画、列算式、画表格或其他你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分橘子的过程表示出来,让别人看明白你分橘子的过程。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1作为一名幼儿学段的老师,两次随教体局师训科组织的中牟名师队伍进行提升学习,收获颇多。
如果说扬州行时让我有所思,而武汉行却让我所悟。
同行的都是小学、中学的优秀老师,专家的讲座和参观的学校也都是小学和中学,虽涉及到幼儿园的内容不多,但也有很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这次武汉学习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大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无论小学、中学和幼儿园,我们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人,教师要关注的是孩子们怎样学的问题,我们该有怎样的教育观,该怎样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该怎样尊重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方式,真正做到以孩子为主,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学习真正作用在孩子们身上。
这次培训,在听讲座和参观学校的过程中不断地反观自己日常的教育行为,专家讲座是引领,也是解惑,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一、解读“立德树人”、提升专业素养最早接触“立德树人”的概念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中把师德放在了首位,那时我也仅仅是将立德树人停留在师德教育建设的层面上,很少主动和教师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以及教育行为进行衔接。
武汉教育科学院的朱长华副院长在《核心素养和教学变革》报告中,以高瞻远瞩的理论架构和娓娓道来的教育实践的事例阐述,引领我们明白教师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是“热爱学生的人格魅力和通过学科知识引领价值观形成的教学能力”。
而今天,我们是否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已经为培育中牟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了职业与专业上的准备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我和各位名师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在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我们欠缺的还很多,还需要不断努力学习、研究、自觉修炼自身的核心素养。
王校长在《浅谈中学教育管理者的心智修炼》中谈到,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他指出:一是摆正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成人”重于“成才”,“育人”重于“育才”;二是怎么做。
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结合点。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以译林苏教版Unit_4_I_can_play_baske
案例采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以译林苏教版Unit4I can play basketball教学为例文|陈萍萍绘本指的是少量文字与图画组合而成的图画故事书。
而英语绘本则是指集图画、英语(多为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类似歌谣)于一体的故事书。
英语绘本中蕴藏着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是小学英语辅助教学的最佳资源。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是一种生命化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真实生活情境和丰富的语言材料,其充满想象的画面及多元素材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思维与文化品质。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具体来说就是: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
我近年来尝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获得了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小学英语绘本辅助教学的特点绘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绘本图文并茂,增强学习兴趣英语绘本字数有限,但丰满的画面构图可以有效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色彩艳丽的画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图文对照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绘本发挥想象与联想,理解一些陌生的单词与句式,这样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再现生活情景,构建英语语境英语绘本中,画面占有极大的比重。
因此就需要更加凝练、简洁的绘本语言。
对绘本中核心语句的表达展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文本中的核心知识,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英语绘本中的图画,还可以为学生再现生活场景。
合理构建逼真的英语语境,可以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运用的创造力和实践力。
(三)画面生动有趣,丰富课程资源英语绘本中有丰富、生动且充满趣味性的画面内容。
论培养科学核心素养的四要素
论培养科学核心素养的四要素摘要:党的十九大在报告中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小学科学学科,培养具有科学核心素养的人,是小学科学教师的目标,以核心概念为中心,以阶梯目标为基点,学习进阶深入学习,要做好科学课的学习进阶,要注重四“风”:知识的积累整理,思维的锻炼,探究的养成,生活的实践关键词:科学素养学习进阶党的十九大在报告中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2年9月,新课程标准即将落地,九年一贯制课程不断改革优化,教育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均衡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杨进在《谈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国际趋势》中指出,“终生学习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学习都是伴随终生的,终生的学有利于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断的进步,也能很好的促进全社会的发展,增加社会的活力与创新力。
一、知识:科学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知识框架的构建众所周知,基础的科学知识多而繁杂,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工程与设计等内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面对如此庞大且不同领域学科内容的教学或学习中可能会无从抓手,不知道该学习什么,不同的科学知识如何建构成一个体系形成记忆。
幸好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依照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按照分好的13个学科核心概念,结合学生螺旋上升的学习方式,以大概念为核心的单元知识进行循环往复不断加深的进阶式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较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脚踩西瓜皮式的学习,系统的成框架式的学习能很好的帮学生整理好知识,在大概念单元学习中,学生不断的在基础知识上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摘要: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进行了剖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教学策略,旨在对其进行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实践《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老师们可根据“核心素养”这五个层面,进行适合于孩子们的学习需要和发展规律的教育,从而激发孩子们的道德情操,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夯实他们的意识形态,提升其德育水平【1】。
一、道德与法制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一)政治认同政治认同表达为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自觉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2】。
(二)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是培养优良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从思想与行动两个层面进行的道德训练【3】。
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三)法治观念法治观念就是要确立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和义务一致的理念。
要想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制意识,就必须要让老师以法律知识为出发点,通过学法、懂法、用法,让学生成为一个崇尚法制的人、遵守者和捍卫者。
(四)健全人格要形成完整的人格,就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要有积极的思想素质,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4】。
在德育和法制教育中,老师应该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个性,积极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五)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人们勇于担当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情绪。
通过对学生责任感的培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养成积极主动、有秩序地参加校园活动、社会活动的习惯。
二、德育教育中对学生德育和法律基本素质的培养(一)巧妙创设情景,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小学德育教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情境,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方式,将教学内容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现,在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的同时,也是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5】。
基于核心素养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
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
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
我真的:一、教学过程必须从唤起学生自发性自学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学数学,使学生培养自学的好习惯。
教师只是协调学生的蜕变和发展而发挥作用。
这一教学思想虽然在上学时已经介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打听没出口而难于全面落实,自学了核心素养之后不仅从思想上,更从“从学启程”为切入点,具备很强的实际意义。
二、课堂教学要从“片面教授”提升为“全面发展”,应以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良好习惯,这些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因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终落脚点。
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的认同感。
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基础学科,其根本的目的不是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技巧,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蜕变必须从经验累积下降为科学研究。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数学学习尤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这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要多问多学多积累,并要勤于笔耕,善于思考,将教学研究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科素养的构成始终扩散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必须使教学环境充满著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可以沦为积极主动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为人的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大全(17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大全(17篇)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时常有这样的苦恼:有些知识点课堂上讲了好多遍,自以为已经讲得很详细、很透彻,练习得也够充分,可是一到检测环节,就发现自己之前的努力“事倍功半”。
教来教去,发现自己卖力地想拉着学生往前跑,可是学生却慢悠悠不迈步子,尽管还有很多家长很给力地在学生身后做“推手。
”我曾经一直在思考背后的原因,但找不到精准的答案。
读了《从教走向学》这本书,我的思维才渐渐清晰。
这本书让我明白,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让学生走得更远。
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每一个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
作为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从教走向学》这本书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以教师的视角,结合已有的经验和探索,通过具体案例阐述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维度、策略与方法,给大家提供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工具和脚手架,提示一些容易出现的误区。
这本书从七个维度阐述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和方法,下面我主要从“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这一维度谈感受。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是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是教师首先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教师每天备课都要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从哪里来,主要来自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制定的。
反观自己的教学,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依据的是教材,依据的是学情,依据的是考试说明,甚至是教辅资料,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的次数真的是屈指可数。
一个不研读课程标准的教师,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
我的教学活动距离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一定距离,文中的四个问题为我以后依据课标制定目标提供了方向。
我的教学目标是否将课程标准进行了系统化的落实?我的教学目标是否从知识维度上升到了素养维度?我的教学目标是否将问题解决作为了重点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对学科大概念的理解?课标指导教师,应更加关注人的培养,综合品质的提升;要更加关注真实生活,聚焦真实的问题情景,聚焦现实问题的解决;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的真实学习和深度体验中,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关键能力。
对于初中生而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和作业设计工作中我们要将核心素养作为重点培育目标。
而校本化的作业以其类型多样、形式新颖等主要特征,成为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教师要将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理念融入化学作业之中,以此设计出难度适宜、内容得当的化学作业,建设起校本化的作业品牌。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设计初中化学校本作业的重要意义于化学学科教学和初中生的学习、成长之路而言,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设计校本化化学作业意义重大、价值深远。
一方面,教师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和理念,围绕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等教学目标,广泛挖掘和有序组合校本化的教育资源,并依据化学课程的实际要求,将这些校本资源转化为形式各异的作业。
如此既能丰富化学作业中的内容、突破传统化学作业中的局限和禁锢,还能为化学学科的课程教学、实验活动等增添更为多样的素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开阔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是课程改革和优化的一种集中表现。
另一方面,校本化的化学作业区别于传统的化学作业,其内容的难度、素材的选择都更为契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在分析和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实验技能,还能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关联起来,转而深化科学思维等化学素养,所以说,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化学校本作业意义和价值不容小觑。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化学校本作业设计策略(一)立足校本资源,设计实践型作业校本化的作业就要以校本资源为主,为此,教师要立足于校本资源,设计实践型化学作业,让学生积极调动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积累的经验,于实践中阐明化学现象、解决化学问题,从而凸显校本资源和化学作业的价值。
1.利用校本实验室设计实验作业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特征的学科,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与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与方法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与方法引言在当今的教育领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它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
与传统的课程重点不同,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沟通与合作技巧以及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等。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和方法应运而生,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与方法。
1. 定义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的基本能力,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批判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信息分析。
- 创新能力: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 社交与合作技巧:学生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 跨学科综合能力: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互相结合,解决复杂问题。
2. 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优势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有以下优势:- 融汇了多个学科的内容:通过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入一个单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联系与应用场景。
- 培养综合能力: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提供了学生运用各种技能和能力的机会,促进了跨学科的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 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通过设置开放式的问题和任务,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
-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合作: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批判思考和团队合作,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社交技巧。
3. 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需要经过以下步骤设计:- 确定主题和目标:教师需要确定一个主题,该主题既能够跨学科,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主题设定学习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 组织学习内容:在单元中,教师需要选择相关学科的内容,并将其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一、设计理念:本次英语作业设计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沟通能力,并通过任务的设计,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设计目标:1.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3. 发展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三、设计内容:1. 听力任务:学生通过听录音,判断图片与所听到的句子是否匹配,并将正确的答案用英文写出来。
例题:听力材料:I can play basketball.(听2遍)图片:[图片1]题目:What can he do?答案:He can play basketball.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以英文介绍该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要求:介绍的内容要有逻辑性,语言流畅,用词准确。
学生阅读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短文:[短文1]题目: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What is the boy's favorite food?2. Does he go to the park every day?3. Where does he go on Monday?学生以"My Dream"为题,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梦想的短文。
要求:内容可以包括自己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要做的努力、期望得到的结果等。
五、创新任务: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个英语角活动,向全班同学展示。
要求:英语角活动要有一定的内容丰富度,可以包括歌曲、游戏、故事等。
六、评价方式:1. 听力任务和口语任务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答案和表达流利度为标准。
2. 阅读任务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回答是否准确和完整为标准。
3. 写作任务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为标准。
4. 创新任务的评价主要以小组展示的内容和表现为标准。
七、扩展任务:1.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国家或城市,用英文介绍该国家或城市的特点、风俗习惯等。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思考摘要:“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扎根基础教育,丰富教育资源,导航单元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应调整思想观念,变换教学方法,整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使其能够开阔视野,发挥想象力,并通过知识积累提升创造力,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文将以“核心素养”理念为背景,分析如何开展大单元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大单元引言新课改前,语文教学以中心论为基础,依照本学科为途径,追求知识量的累积,以及重点内容的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的小学生思维更为活跃,能够接触到的事物也更为新奇,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与此同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趋于多元化,只具备文化知识基础,似乎已经无法投身于国家未来的建设当中。
在此情境下,国家及教育部门做出课程改革,并强调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于小学教育而言,则要求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致力于对其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大单元教学便是能够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目标所谓素养,即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而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则是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当前,大单元教学兴起,笔者认为,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具体开展大单元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几个目标:(一)扎实的语言文化积累在新课标当中,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共有六个层次,而语文知识是其中最为基础的环节。
若想实现对学生能力与品质的提升,首先应帮助其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对于语文来说,则是需要学生对文字、词语、句子有扎实的掌握,并在基础之上,提升语言积累,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形成语言能力,或者是,是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这是开展一切教育的基础。
(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教育的本质目标来说,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教师为学生传递多少知识,而是希望教师能够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能够具备一种学习上的能力,可以自己去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当中不断地累积自身的文化修养。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导学问题设计与实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导学问题设计与实施全文共2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导学问题设计与实施(1)“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素养”。
“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素养,是最关键、最基本和最必需的共同素养。
“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实践创新、合作探究等关键能力,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等必备品格。
一、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变革的背景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心,突出教师的教,关注教学效果。
新课改以来,课堂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指导,注重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知识的生成以及探究、合作、创新等思想的渗透,课堂教学的生态大为改善。
当前,“核心素养”的培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教学设计的变革是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
2、教学设计意图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课堂,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关注社会热点和生活实际,注重情感的渗透,注重板块教学和活动-生成,合理使用现代技术,注重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3、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流程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一节公开课为例,教学流程设计如图1所示。
二、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教学实践1、情境感知、引入新课情境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的实际问题场景。
恰当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情境可以是故事、新闻、视频等。
好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氛围。
情境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针对性和真实感。
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首先展示我国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的发展趋势数据表,并介绍何为老龄化系数。
接着展示本地区各县市老龄化系数表,重点突出公开课所在地的数据(重度老年人口类型),并提出问题:上述数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发表看法以激发共鸣,然后由学生自由讨论、相互补充。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初中的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应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对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和对信息化教学的思考,在明确初中阶段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育意义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教学实践设计将信息科技核心素养贯彻到课程教学中的具体方法,构建高效率的信息科技课堂。
文章在简要说明当前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现状的同时,对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学生特点提出了在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并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当前,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认知结构与思考特性。
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各学科的主要教育目标。
作为初中的必修课,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已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教师们要具备“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教学时代。
一、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育意义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大架构,学者们凝练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的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能够通过信息科技学习,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识别信息的真实性,依据法律法规合理应用信息。
计算思维主要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涉及的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能够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于解决其他问题。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主要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科技高效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
信息社会责任主要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学生需要增强网络信息判断力,防范技术依赖和信息负面影响,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道德规范,推动信息科技健康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思维品质培养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思维品质培养研究发布时间:2022-10-30T05:45:43.45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3期作者:王胜柏[导读] 在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进程下王胜柏吉林省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22摘要:在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进程下,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更加关注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切实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寻找适合他们的语文学习方法,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本文就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思维品质培养展开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思维品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思维品质的培养与他们的学习水平提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进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当前语文教学的具体特点,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这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通过思维品质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落实好基础知识的讲解,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让高中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够更好的吸收语文知识,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改分析问题的时候更加全面,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有一定的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修养的主要因子:
1.语言与表达
2.科技与应用 3.人文与审美
二、语言与表达是文化修养的显示器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二)表达是人的存在方式 (三)言语行为与言语结果是测试言与表达的高度统一
(一)写作的物质基础是语言符号系统 (二)写作的心理动力是情意表达需要 (三)写作的核心价值是精神涵养与文化 传承
基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 写作教学
南通大学 时金芳
一、文化修养是核心素养的基础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报告》中指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 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 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 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 人”为核心,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和文化修 养三个维度、十项核心素养指标。
如何纠正写作教学中的偏差
(二)反思写作教学的策略偏差 1.概念化的指导
2.模板式的克隆
3.走过场的评改 4.无梯度的循环 5.工匠似的训练
如何纠正写作教学中的偏差
(三)初中写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1.让学生品尝生活写作的乐趣 2.启发学生写思想下的生活 3.教师基于学生起点预设教学目标
4.写作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
六、如何纠正写作教学中的偏差
(一)纠正写作教学中的认知偏差 1. 写作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写作知识 老师应该不教写作知识,只教写作;写作知识是学生 在写作实践中慢慢悟出来的. 2.课文就是写作的范文 课文只能是例子,不应是模板似的范文 3.文体写作训练就是要学生把握文体特征 因表达需要显现出某些特征,进而归类成所谓文体; 各类文体的写作不是为了演绎所谓文体特征,而是为了 自己的表达与交流。
四、初中写作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作为工具的语言文字符号如何为学生
个体的表达所用
(二)如何使学生养成整理自己思想的习惯
(三)怎样将写作融入学生的生活
五、初中写作教学的偏差
(一)颠倒了语言与表达的关系 为表达寻找合适的语言,而不是为演绎语言来进行 表达 (二)混淆了阅读与写作知识生成的不同特性 阅读是由外而内,阅读主体对文本已存在的知识的 认知;写作是由内而外,写作主体在内在表达需要的 驱使下、在写的实践中生成的认知。 阅读中生成的大多是陈述性知识;写作中生成的是 程序性知识。 (三)注重文章的外在体式而忽视了内在的思维逻辑 任何文体规范的形成都不是文章学家的创造,而是 写作个体对事物、事理认知的思维逻辑的彰显。
品德修养与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生命健康 学会学习 主动适应与创 新
国际理解
沟通与合作
全面发展 的人
语言与表达 科技与应用 人文与审美
文 化 修 养
文化修养的内涵:
文化修养是促使个体适应社会和实现 个人价值的必要基础。语言、数学、科 学、艺术、历史等人类智慧文明的各种 成果,都是人通过自身的活动创造出来 的。人类只有通过文化的修习和养成, 才能传承并创造,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 的人。
5.注重与学生个体写作过程对话中的引导与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