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
语文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三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三首古诗,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2.能够用简单而恰当的语言形容出古诗中表达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古诗,并了解其中的意思。
2.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如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欣赏古典诗词的魅力。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三首古诗为:《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
2. 教学方法1)诵读古诗教师先带领学生诵读古诗,重点在于准确地表达每个字的音、义和句子的基本意思,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优美的语言和良好的韵律。
2)让学生感受情感与意境学生静心聆听古诗,思考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教师可以从情感和意境两个方面进行解读:a. 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古诗中表现出的情感,比如在《登鹳雀楼》中感受到的自信和豪迈,以及在《春晓》中表现出的清新和生机。
b. 意境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古诗中描绘的景物、气息等明显特征,感受古诗的整体意境,例如在《春晓》中感受到的一幅清晨的美丽图画。
3)绘画活动通过让学生画出古诗中的景物,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3. 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古诗的朗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丽与魅力。
2)学习诗歌教师分别教授《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三首古诗,并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诗句含义,强调句子成分、句子结构和元素运用等语言知识。
3)品读与欣赏教师带领学生重读古诗,感受情感与意境。
学生可以通过描绘画面、心理描写等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在读完每一首古诗后写下自己的感受。
4)绘画活动教师让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画图,要求学生注意画面的色彩、线条和形式等,在活动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朗读比赛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的诗意和韵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元教案模板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会认“洼”、“咫”、“拯”,会写12个生字。
能理解“浅水洼”、“近在咫尺”、“注视”、“拯救”、“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3——7自然段。
3、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男孩珍爱生命,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关于与“非典”搏斗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听鱼说话》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那个有趣的故事吗?(琼儿为了救小鱼,假装听懂鱼儿说话。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救鱼”的故事,大家一起来学习第3课《这条小鱼在乎》吧!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将生字新词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出示生字卡片,采用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5、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对同学提出诚恳的建议。
6、通过读课文,大家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疑问呢?(疏通归纳:小男孩知道小鱼很多,救不过来,为什么还要一条一条地救呢?) 师:大家所提出的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关键所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将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A、“被困的小鱼有几百条,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尽,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死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朗读、默写课文内容;能够正确运用“日积月累”的成语;能够简单运用积极向上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实践。
2.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日积月累”的理念,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学科交叉:语文与道德、数学。
二、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朗读、默写课文内容;2.能够正确运用“日积月累”的成语。
三、教学难点1.能够简单运用积极向上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实践。
2.能够正确运用“日积月累”的成语。
四、教师教学活动1.课前预习预习本单元教材,确保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课堂教学【导入】(1)呈现图片——日出海景,并向学生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每天日出、日落的景象吗?”(2)介绍“日思夜想”、“日积月累”的成语,并谈及它们的意义。
引出“日积月累”的学习理念。
【阅读课文】(1)要求学生桢读课文,理解内容。
(2)再次读课文,教师通过解释,让学生理解“日积月累”在生活中的运用。
(3)提问让学生参与讨论:从举例中学习如何积累。
【讲解“日积月累”学习方法】(1)从每天做出一个小小的进步开始,(2)制定长期计划,注重规律与坚持,注重积极反馈。
【活动探究】教师让学生想想下列问题:(1)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复习今天所学课程?(2)你们有没有遇到“一蹴而就”的情况,是怎么处理的? (3)日积月累的理念对学习的重要性等问题。
【讲解“步步为营”】(1)让学生理解“步步为营”的含义,并学会将这种策略运用到学习中,以便更好的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2)让学生分享在学习中如何使用“步步为营”策略,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
五、学生活动1.学生听讲,并认真思考与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行阅读课文。
3.学生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并分享“步步为营”的策略,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
六、教学资源及运用1.教师提供手写板,用于现场板书。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优质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进行作的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下是教案的具体安排和步骤:教学目标:1. 研究并掌握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和规范;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复本单元的课文和重点知识点;2. 准备写作素材和示例。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复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对主题和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本单元的写作要求和规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素材,如何组织文章结构等。
3. 写作指导: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提供写作技巧。
4. 实践训练:让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和写作要求进行实践训练,可以让他们先进行草稿写作,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互相修改和改进。
5. 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交流,互相研究和借鉴。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7. 总结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收获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写作训练做出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可以在合作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学生可以相互研究和借鉴,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文章的连贯性、语言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度等方面。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评价,了解他们对写作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课后作业设计备课素材【写作背景】《元日》这首诗就是王安石任宰相后不久写的,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
他觉得自己推行的新政能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底层劳动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瞳瞳日情景。
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清明》诗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
唐代安史之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出现了“荒草千里”、“万室空虚”的萧条荒凉景象。
直到晚唐,长期得不到恢复。
杜牧《清明》诗中的“路上行人欲断魂”,并非由于天阴下雨,正是反映了北方农村这种耕稼缺人的荒芜现象。
同一个时期,杜牧在《并州道中》五律诗:行役我方倦,苦吟谁复闻? 极目无人迹,回头送雁群。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王维。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
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整理课 教案3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课型】单元整理课【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整理,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查缺补漏。
2.对本单元的表达方法进行再次回顾,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基本技能。
3.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检测。
【教学重点】1.对本单元的表达方法进行再次回顾,让学生扎实掌握语文基本技能。
2.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检测。
【教学难点】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检测。
【教学过程】一、单元整体回顾导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体会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多样,下面我们再次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内容,看看大家学习得怎么样。
1.古诗词的掌握情况。
2.检测《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三篇课文掌握的情况,这三篇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一类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和历史文化价值?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3.古诗名句积累。
4.课文语言结构回顾。
二、生字词积累、检测1.“识字加油站”中的生字。
1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识记,然后交流分享识记方法,随后检测识记效果。
2.本单元的重点字词检测。
①易错字和多音字。
②词语检测。
三、传统文化积累1.了解“日积月累”中的传统文化知识2.补充“日积月累”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四、简单检测检测一:默写《清明》检测二: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检测三:照着下面两段话“总写——分写”的样子写一段话。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板书设计】2传统节日3纸的发明 桥梁建筑 绘画艺术 ……祖国传统文化。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加强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写作技巧的培养和练习。
词汇和语法的巩固和扩展。
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口语表达练习。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文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使用教学挂图和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和难点。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和解决问题。
3.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进行写作练习,指导学生写作技巧。
第四步: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五步: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2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和视频材料,增加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练习机会。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本单元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小学生对其所了解的传统节日进行分类和描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多样性;第二部分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本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第三部分是通过阅读相应的节日诗词、童谣等文本,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浪漫和欢乐;第四部分是通过听取祖辈讲授经历和传统习俗,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学会传承文化;最后一部分是通过观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传统节日的形象感知。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并能将其分类;②知道一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③学会阅读和欣赏节日诗词、童谣和传统文化经典;④了解祖辈们的传统习俗,明白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⑤观看多媒体素材,形象感知传统节日。
2.能力目标①能够观察、分类、描述、表达和创作;②能够听取祖辈讲述,了解传统文化;③能够理解诗词、童谣中的传统文化内涵;④培养学生的传统节日学习方法和习惯。
3.情感目标①学会尊重、珍视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自信;②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好和魅力,增加爱国情感;③培养学生的习惯,爱好和良好的品质,增进同学和社会交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能够准确分类描述中国的传统节日;②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欣赏诗词、童谣,理解其含义。
2.教学难点①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②学会欣赏诗词,理解并感受内在含义。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利用图片展示、口语交流、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2.项目化教学: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制作月饼、包饺子、写年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中了解传统节日的庆祝习俗,与家长、长辈进行交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园地》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优秀教案单元概述【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次综合性学习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选取了新年、清明、重阳三个节日的古诗供学生朗读背诵,让学生从古诗中感受传统节日的习俗等。
《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赞颂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都是说明性文章。
课文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旨在使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方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综合性学习是在前几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发散的,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要求学生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里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古诗《清明》。
3.默读课文,想想每个段落的意思,完成图表。
4.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5.能够借助生活中的一些标牌识字。
6.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古诗《清明》。
3.引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难点1.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单元课时分配】《古诗三首》3课时《纸的发明》2课时《赵州桥》2课时《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9、古诗三首【教材分析】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三个中国传统节日:元日、清明节、重阳节。
《元日》这首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热闹景象,抒写了作者对元日到来的喜悦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第三单元相关课文内容,包括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熟练掌握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能流畅朗读和理解。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复习第三单元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进行讨论和思考。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难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课文内容,提高课文理解深度。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或图片卡片。
3.其他:准备复习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辅助练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课文中的重点场景或角色,帮助学生复习课文情节。
第二部分:课文复习(30分钟)1.学生课前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分段深入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字和难句。
3.指导学生进行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和主旨。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30分钟)1.布置练习题或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解答。
2.分发课外读物或相关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外巩固练习。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10分钟)1.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进行个人或小组分享。
2.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和反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完成相关课外阅读。
2.写一篇课文读后感并背诵。
3.完成相关练习题或作业。
六、教学反思本次复习课教学是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第三单元的课文内容,通过细致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统编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名师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两篇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过程,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认识。
2.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多识字,掌握生字新词,提升语文素养。
3.仿照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写句子,了解认识先总说后分说的段式,并在口语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4.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积累文化常识,增强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写句子,了解认识先总说后分说的段式,并在口语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在教学“交流平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呈现例文,让学生找出例文中的总起句,了解一段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到深,由课内到课外,迁移运用;由说到写,层层深入,将写作方法的训练落到实处。
2.识字加油站指导学生认识“税、档、咖”等7个生字,重点关注“税、档、阅”的读音。
引导学生交流,说说如何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些生字。
同时让学生了解课本上这些场所的名称,让学生说说这些场所是做什么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场所的了解情况,用简明的语言对学生不熟悉的场所做一些介绍;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找资料、询问家人等途径做进一步了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
3.词句段运用“词句段运用”指向实践运用:第一题教会我们如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书写手工活动过程;第二题在表达上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详细地写清楚了一个主体。
教学时,可以先呈现示范语段,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值得思考的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
运用范例中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4.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将四字词语读正确,并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安排的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内容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同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交流方案等方式,以“打卡中华文化展览,弘扬华夏千年古韵”为主题的项目式活动开展学习,以有效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这样的学习过程基于体验、基于表达、基于问题、基于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目标1.通过归纳整理、联系生活、借助图片等方式认识41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4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古诗三首》及“日积月累”,默写《清明》。
4.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5.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
6.运用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写写过节的过程和故事。
7.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1.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
3.运用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写写过节的过程和故事。
四、教学板块第一板块游民俗文化,寻传统文化之根(2课时)活动一:庙会初体验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逛过庙会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民俗文化馆的《古诗三首》站去逛逛吧!2.学生初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3.学生朗读展示,随文正音。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诗中看到了哪些节日场景?活动二:置办年货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帮家里购买过年货吗?课件出示放爆竹、买屠苏酒、贴春联等图片。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年货需要买些什么?这些事物有什么意义?2.教师引导:你在庙会上会为自己家里买些什么年货?请你说说理由。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概述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传统文化”的主题展开,通过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及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课文解读1. 《古诗三首》本文选取了《春晓》、《绝句》、《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文学智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2. 《纸的发明》本文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历史地位,培养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尊重和热爱。
3. 《赵州桥》本文描绘了赵州桥的雄伟景象,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建筑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4.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提高他们对汉字结构、字义的理解,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
五、教学建议1. 注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味,提高朗读能力。
2. 结合课文内容,开展相关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感受,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 重视汉字书写教学,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评价反馈本单元教学结束后,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能力、回答问题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三 教案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 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 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3. 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4. 能说出句子表达上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5. 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教学重难点1. 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 能说出句子表达上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教学准备课件资源、手工制作的视频。
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 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 7 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 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 能说出句子表达上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回顾1. 谈话导入:在本单元的课文中,有许多段落都是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的。
像《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作者是围绕哪一个意思来写的,是怎样写清楚的?2. 交流明确:这段是围绕“赵州桥非常美观”这个意思来写的。
这段话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3. 启发思考:除了这一段,你还能说出哪篇课文中的哪个段落也运用了这样的写法?(课件出示)4. 教师小结:要想把一段话写清楚,一定要围绕一个意思写。
只有这样,整篇文章条理才清楚,思路才顺畅。
【设计意图】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课文的写作方法。
二、直接点题,出示目标1. 过渡:同学们,生活处处皆学问。
我们除了在语文课本中学习汉字,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汉字。
2. 课件出示标牌:(1)你见过这些标牌吗?你能读出这些标牌上的名称吗?(2)借助生字表读准标牌。
(3)指名读标牌。
正音:“税”是翘舌音;“档”读 dàng ,不读 ddng ;“阅”读 yu è,整体认读音节。
(4)互相交流:从这些标牌上,你知道这些部门是做什么的吗?(5)谈谈自己了解的标牌,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江苏省扬州市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煮书教案1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注意词语理解的多元化。
如:理解”苍劲有力”“得心应手",可先让学生结合预习,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再调动已有生活经验,说句子,将词语活学活用.
又如:理解“疑惑不解"“豁然开朗”,可以通过表情演示、打手势的方法,对比感受两种心境的不同.当然,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词语要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点滴渗透。
“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2)书“煮”到什么程度才可以“消化吸收"?
四、布置作业,质疑小结
聪明的同学不仅会提出问题,还会解决问题呢!想知道书怎样“煮”才能方便“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吗?请同学们课下查找有关名人读书的趣文逸事,搜集名人读书的好方法,用自己的话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 的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引导学生理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小组代表展示设计的春联、月饼、背诵中秋节诗句。可以进一步关注学生对腊八节、重阳节等节日的认识,这些节日相比较其他节日来说学生接触的较少
表演写春联、做月饼和搜集古诗既锻炼了学生手脑,又巩固了有关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还是学生切实开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可谓一举多得。
预设:学生查找的内容可能大多关于春节、元宵等众所周知的节日,对于部分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过节氛围较轻的节日查找资料不足,内容不够丰富,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同学们将搜集到的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与身边的伙伴分享。
将常见传统节日习俗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并理解了其中丰富内涵。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传统文化要传承
1.演示课件:令人关注的端午节文化。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师:中国人过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竟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其滋味是可想而知的,此事充分说明,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但是,现在仍有不少人对传统节日不够了解,不够重视,我们该怎么做?
课标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语文园地三-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园地三-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本课课文、熟练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章中描述的人物、事物和事情发生的原因、结果等基本信息要点。
3.能够简要概括课文,把握中心思想。
4.能够清晰表述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5.能够在生活中遵守课文中所传递的道德规范和做人原则。
6.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2.通过细节理解文章,具体描绘形象,体验情感,抓住中心思想。
3.培养学生与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
教学难点1.课文中加深人物形象和情感抒发手法的解读。
2.情感共鸣的形成。
教学方法问答式教学法、讲授法、归纳法、演绎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问答。
教师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一些人做了好事吗?”。
2.引导学生说出具体的事例,可根据学生举的例子引申到大讨论环节。
3.大讨论环节,不但需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并赞赏身边的好人好事,还需要从课文中找到身边好人好事所具有的深刻意义。
学习课文(2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几遍。
2.全班一起探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生字词语,奠定后期理解课文的基础。
3.教师精讲课文,在课文中加深人物形象和情感抒发手法的解读,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捕捉细节,加深理解。
4.小组活动。
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并找出课文中描述人物、事物和事情发生的原因、结果等信息。
情感共鸣(20分钟)1.教师提问。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尝试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境和感情,以及时代背景对他们的影响。
这是建立情感共鸣的基础。
2.小组活动。
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读一些由其它儿童或家长撰写的感动自己的故事,培养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
3.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情感经历,提醒其要尊重其它人的观点和人生经验,受到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本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意深远。
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课文
9、寓言
10、惊弓之鸟
11、画杨桃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的:
1、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2、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4、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5、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
6、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老师说的话
8、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9、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10、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11、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2、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
3、理解老师和父亲说的话。
4、理解画师最后所说的那段话
5、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学生自愿举手参加比赛,加分。
评价
阅读方式:一人、同桌、小组
读课文
说说从中懂得了什么从哪读出
来的
分寓言故事进行交流
细致的体会两则寓言中不同的
人物给大家带来的思考。
抓重点
词句。
把你的理解(或感受)读出来。
(1)体会读
(2)评价读
学生自由发言。
用一句话介绍自己收集的寓言
故事的出处及大意。
填写记录表。
小组交流。
学生自愿举手参加比赛,
记加分。
评价
阅读方式:一人、同桌、
小组
读课文
用“——”画出更羸看到
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
用“~~”画出更赢的这个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交流学习成果
思考: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当时魏王和更羸的对这个说法的态度一样吗你从哪读出来的
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
要求:读出自己的认识。
分角色朗读课文。
评价朗读。
分工。
(每人都有角色)根据成语故事大意编排课本剧。
展示交流。
评价
学生自愿举手参加比赛,
记加分。
评价
阅读方式:一人、同桌、
小组
默读课文。
(要领:不出声的阅读)
画出父亲和老师的教诲。
用“——”画出父亲说的话。
用“~~”画出老师说的话。
交流学习成果
思考:为什么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你是从哪体会
出来的
有感情的朗读重点句。
要求
..:读出自己的认识。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评价朗读。
谈谈你阅读后,想到了什
么
要求:
(1)意思深刻。
(2)抄写工整,不丢字、不多字、不错字。
交流展示
解释这个句子为什么意思深刻
评价
画杨桃
展示
猜一猜是从哪个角度画
学生提出自己在自学中产生的疑问,学生之间互相解答。
同时记下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用三种不同的线段画。
分段读课文。
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要求:
可以说自己的性格、爱好……
说真话,说实事
注意听别人说,能做出评价
自己想清要介绍的内容。
分小组交流。
评一评。
小组推荐代表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
一、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读一段话:
你觉得这段话的自我介
绍怎样
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2、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1、
2、
3、班级交流,师生评价。
评价标准:
是否写出自己的特点。
语言是否通顺。
读句子。
(读熟)
说说共同的特点。
从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
比一比,谁找得快,找得
准!
读准字音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抓特点,记牢
三、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提示:
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珠”指什么还给了谁
3、根据理解练习讲述。
自己读,读准字音。
同桌合作,读正确。
相互检查读。
根据提示交流如何理解比一比,谁讲述的清楚
第三单元:关于介绍自己的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一、谈话引人,直接说出内容.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布置了关于介绍自己的作业,回家你们和家长交流过了吗今天,我们将和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特点.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说自己的外貌,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提醒孩子们至少要向大家介绍两方面,选择其中的两个方面)
2、小组交流,老师巡视.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下面听的同学注意听,看讲的同学是向大家介绍了他的哪方面的特点呢听后要评,看是否真实,是否说明特点了.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样的介绍,我相信同学们彼此更加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六、自由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