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试验

合集下载

微生物实验操作时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操作时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操作时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操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微生物实验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实验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设备进行准备和消毒。另外,还要对实验用具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实验中的污染。

2. 实验中的操作规范

在进行微生物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首先要戴上实验手套和口罩,以防止实验中的微生物对操作者造成伤害。其次要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引发的污染和误差。

3. 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控制

微生物实验需要在洁净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外部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在实验中需要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干净,并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消毒和通风。

4. 实验后的处理工作

在进行微生物实验之后,需要对实验用具和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实验中微生物的残留对下次实验造成污染。另外,还要及时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以保持实验室的环境卫生。

总的来说,微生物实验是一项需要严谨和细致的工作,操作者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并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的处理工作,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避免外部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微生物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可靠。

微生物学实验室操作规程

微生物学实验室操作规程

微生物学实验室操作规程

微生物学实验室操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实验室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进入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人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其他访问者。

第三条实验室的工作时间为每天的8:00-17:00,非工作时间需要特殊申请,并由主管人员审批。

第四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实验室工作时间,不得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实验室。

第五条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佩戴实验室指定的防护设备,包括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第二章实验室工作流程

第六条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后处理等环节。实验室成员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工作。

第七条实验前准备包括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培养基、设备等,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标记。

第八条实验操作应遵循实验操作规程,按照实验计划进行操作,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记录。

第九条实验后处理包括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废弃物等,保持实验室清洁和卫生。

第三章实验室安全

第十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反安全操作规定,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第十一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并按照培训要求执行。

第十二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不得穿戴开裆裤、露指露脚等不符合实验室要求的服装。

第十三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前应对实验环境进行检查,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实验室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时应关闭实验室的主要设备,保持实验室的安全。

第十五条出现实验室安全事故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并及时报告主管人员。

微生物实验操作方法

微生物实验操作方法

微生物实验操作方法

微生物实验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前期准备:

a. 准备所需培养基和试剂,消毒培养器具。

b. 清洁工作台和实验器具。

c. 进行无菌操作培养基和器具。

2. 样品处理:

a. 收集或购买需要测试的微生物样品。

b. 将样品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中。

c. 在适当媒介下培养微生物,控制生长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3. 培养基制备:

a. 按照实验所需的培养基配方,准备培养基。

b. 在适当温度下溶解并灭菌培养基。

c. 将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或试管中。

4. 接种微生物:

a. 无菌条件下,将微生物菌株转移到培养基中。

b. 使用无菌匀浆棒将菌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

c. 用铅笔在培养皿背面标记菌株和培养条件。

5. 培养和观察:

a. 将培养皿或试管放入恒温培养箱或培养器中,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b. 观察培养皿上的微生物生长情况,包括形态、颜色、大小等。

c. 定期观察和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6. 纯化菌株:

a. 当观察到单个菌落时,使用无菌技术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

b. 重复该操作,直到纯化出单一菌株。

7. 鉴定和分离:

a. 进行菌株的鉴定,如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b. 如有必要,将菌株分离成不同亚种。

8. 实验数据记录:

a. 记录培养过程中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b. 保存纯化的菌株和实验记录。

9. 销毁废弃物:

a. 将废弃的培养皿、试管等废弃物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或其他适当的处理方法。

b. 清洁实验台面和器具,消毒实验室。

以上是一般微生物实验操作方法的基本步骤,具体操作方法可能会根据实验目的和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请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相应调整。

微生物培养实验

微生物培养实验

微生物培养实验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中等。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对维持生

态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微生物的特性和行为,科学家

们常常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

一、培养基的配制

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培养基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基是提供微生物

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物质,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常

用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不同的微生物

种类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因此科学家们需要精心设计和配制培养基,以符合特定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二、微生物的分离与筛查

在微生物培养实验中,科学家们常常需要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并筛选

出特定的微生物。首先,他们会采集来自不同环境的样本,如土壤、

水体或人体。然后,通过将样本分离于不同培养基上,将微生物分离

出来。这些微生物会在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科学家们可以通过

观察不同菌落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等特征,初步判断菌落中所包含的

微生物种类。接下来,科学家们会进一步进行细菌的筛查,以确定具

体的微生物种类,并进行单菌培养。

三、微生物的单菌培养

单菌培养是微生物培养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在分离出的微生物菌

落中,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微生物共存。为了获取纯净的微生物菌株,

科学家们会将菌落进行分离培养。具体方法是通过取极小的菌落,用

铲子或接种针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单独培养。这样,菌落

中的微生物会逐渐蔓延并形成纯净的单菌培养基。这些单菌培养基可

以用于后续的微生物特性研究。

四、微生物特性研究

在获得纯净的单菌培养基之后,科学家们可以进行微生物的特性研究。他们通常会观察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形态特征和代谢活性等指标。同时,科学家们还会对微生物的抗性和致病性进行研究,以了解微生

微生物常用实验3篇

微生物常用实验3篇

微生物常用实验

第一篇:细菌涂片染色实验

细菌涂片染色实验是微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实验之一。通过染色方法,使细菌变得可见,便于观察形态、结构、数量等特征,有利于研究其生长、代谢、致病性等方面。下面,我们来介绍细菌涂片染色实验的具体步骤:

一、制备细菌涂片

1.取出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细菌菌落,用不锈钢嵌片环沿中心点轻压一下。

2.将嵌片环中的菌落涂匀于无菌载玻片上,制备成直径约1厘米的薄片。

3.待载玻片上的细菌涂片晾干,并用火焰消毒。

二、涂片染色

1.用火焰将铺有细菌涂片的玻片烤干。

2.将烤干的玻片浸入甲醇中,固定一分钟,再用水漱洗。

3.将玻片浸入碘酒中,固定一分钟,再用水漱洗。

4.将玻片浸入乙醇中,使背景颜色褪去,再用水漱洗。

5.将玻片浸入洋红染色液中,染色时间不超过1分钟。

6.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细菌涂片染色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大小、聚集情况、颜色等,有助于鉴定细菌种类,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第二篇:厌氧培养实验

厌氧菌是一类生长需要在完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微生物。

在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厌氧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厌氧菌对于认识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来介绍厌氧培养实验的具体步骤:

一、制备厌氧培养基

制备厌氧培养基是进行厌氧菌培养的关键。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培养基,并在其中加入培养菌株所需的配方和其他适宜的添加剂。

2.将培养基分装到无菌针筒或暗口瓶中。

3.在体积的一半至三分之二处加入去氧剂(一般为Thioglycolate或Dithiothreitol)。

微生物培养实验方法_

微生物培养实验方法_

微生物培养实验方法_

一、选材和操作环境

1.选材: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可以选择广谱

微生物培养基来适应多种微生物的生长,或者选用特定的微生物培养基来

培养其中一种特定的微生物。

2.操作环境:为了避免实验污染和交叉感染,实验室应该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使用无菌操作台进行培养实验。

二、无菌技术

1.灭菌: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或者乙醇灭菌器将培养器具、培养基和

植物培养基灭菌,以杀灭存在的菌种。

2.无菌操作:将培养器具放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接种、移植以及采

样等操作,确保操作过程中不受外界菌种污染。

三、液体培养实验

1.静态培养:在无菌培养基中接种微生物,放入试管或培养瓶中,静

置培养。根据需求,可以在静态培养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养分补充剂。

2.摇床培养:将含有微生物的培养基放在摇床上进行培养,设置合适

的温度和摇动速度,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3.发酵罐培养:将含有微生物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中进行大规模培养。控制发酵罐内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可以实现微生物的高密

度培养。

四、固体培养实验

1.平板培养:将含有微生物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在培养皿表面,待其凝固后,将微生物接种于其上。培养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微生物的孤悬、菌落的形成和生长情况。

2.涂布法:将含有微生物的培养基均匀涂布在玻璃片、培养皿或者培养瓶内壁上,形成薄膜状,待其凝固后,进行微生物的接种。

3.动植物体内培养:将微生物接种在动植物的体内,如动物的腹腔、皮肤或者植物的叶片、根系等,利用动植体提供的养分来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操作及细菌、放线菌

和蓝细菌个体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放线菌和蓝细菌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显微镜的结构、光学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光学原理

显微镜是观察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其结构分为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显微镜的结构如图-1所示。

A B

图-1 显微镜的结构

1.机械装置

(1)镜筒:镜简上端装目镜,下端接转换器。镜筒分单筒和双筒两种。单筒有直立式(长度为160mm)和后倾斜式(倾斜45°)。双筒全是倾斜式的,其中一个筒有屈光度调节装置,以备两眼视力不同者调节使用。两筒之间可调距离,以适应两眼宽度不同者调节使用!

(2)转换器:转换器装在镜筒的下方,其上有3个孔,有的有4个或5个孔。不向规格的物镜分别安装在各孔上。

(3)载物台:载物台为方形(多数)和圆形的平台,中央有一光孔,孔的两侧各装1个夹片.载物台上还有移动器(其上有刻度标尺),可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器的作用是夹住和移动标本用。

(4)镜臂:镜臂支撑镜筒、载物台、聚光器和调节器。镜臂有固定式和活动式(可改变倾斜度)两种。

(5)镜座:镜座为马蹄形,支撑整台显微镜,其上有反光镜。

(6)调节器:调节器包括大、小螺旋调节器(调焦距)各一个。可调节物镜和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调节器有装在镜臂上方或下方的两种。装在镜臂上方的是通过升降镜臂来调焦距,装在镜镜下方的是通过升降载物台来调焦距,新式显微镜多半装在镜臂的下方。

微生物的实验

微生物的实验

微生物的实验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方法与革兰氏染色

实验目的: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与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实验原理: 革兰染色法

⑴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薄,脂质含量多,乙醇易透入。

⑵革兰阳性菌等电点(pI 2~3)比革兰阴性菌(pI 4~5)低,在相同pH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所带负电荷比革兰阴性菌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不易脱色。

⑶革兰阳性菌菌体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牢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被乙醇脱色;革兰阴性菌含核糖核酸镁盐很少,故易被脱色。

实验步骤: 1.涂片取洁净载玻片1张,用接种环取1~2环生理盐水放于载玻片上,用灭菌的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上挑取少许细菌与盐水混合,涂布成直径1cm左右的菌膜(可视挑取菌落的多少涂片范围相应变化)。若采用液体培养物,可直接取1~2环菌液涂布。接种环须经火焰灭菌方可放回原处,以免造成污染。

2.干燥涂片最好在室温中自然干燥,或将标本接种面向上,置酒精灯火焰高处慢慢烘干,切勿在火焰上烤。

3.固定干燥后的标本面向上迅速通过火焰3次,这样既可杀菌,又能将细菌固定在玻片上,以免玻片上细菌在染色过程中被水冲洗掉。

2.染色

(1)初染:滴加结晶紫染液2~3滴于涂布细菌处,覆盖菌膜,1min后以细水漫过轻洗,将积水甩干。

(2)媒染:滴加卢戈碘液同上,1min后水洗,并将标本片上的积水甩净。

(3)脱色:加95%乙醇数滴于标本片上,轻轻摇晃数秒,斜持玻片使乙醇流掉,再滴加乙醇直至无紫色脱下为止(约30s,灵活掌握时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目录

1. 背景介绍

1.1 环境微生物的定义

1.2 研究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性

1.3 实验目的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样品处理

2.3 分离纯化微生物

3. 实验结果

3.1 微生物种类鉴定

3.2 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情况

4. 实验讨论

4.1 微生物种类对环境的影响

4.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5. 总结与展望

背景介绍

1.1 环境微生物的定义

环境微生物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中。

1.2 研究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性

研究环境微生物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作用,为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3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环境微生物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探究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

实验方法

2.1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中采集样品,如土壤、水体、空气等,并分别进行标本编号和记录。

2.2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如离心、滤液、接种培养基等,以便后续的微生物分离和鉴定。

2.3 分离纯化微生物

通过在不同培养基上接种处理后的样品,观察并筛选出不同形态的微生物,并进行进一步培养和纯化。

实验结果

3.1 微生物种类鉴定

对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通过PCR等方法鉴定微生物的种属信息。

3.2 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情况

对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实验讨论

4.1 微生物种类对环境的影响

探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分析其对环境中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引言:

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微观领域的微生物,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结构、生命周期、培养和识别方法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本教案将介绍一节关于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方法。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和识别方法,并能熟悉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培养条件。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1. 微生物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基本实验器材;

2. 细菌营养琼脂、琼脂平板等培养基;

3. 青霉抑菌剂等抑菌剂。

三、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a.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并进行消毒处理;

b. 准备好细菌营养琼脂和琼脂平板,并进行无菌处理;

c. 检查抑菌剂的质量和有效期。

2. 培养常见细菌:

a. 在无菌操作台上,用移液器将待培养的细菌悬浮液滴在琼脂平板上,轻轻摇动平板使细菌均匀分布;

b. 将平板培养基倾斜固化,然后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定时间。

3. 观察和识别微生物:

a. 借助显微镜观察培养好的细菌样本,记录下其形态特征、生长方式和颜色等细节;

b. 根据已有的微生物形态特征图谱对菌落进行初步鉴定,并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c. 制作菌液鉴别板,通过不同的培养基和抑菌剂来进一步鉴定细菌的种类。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严格保持培养器材的无菌性;

2. 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相关实验器材,做到彻底无菌;

3. 在观察和识别微生物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记录准确的特征和

微生物实验.doc

微生物实验.doc

微生物基础试验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2、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摇床→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以下放物、取物。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在科学研

究和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的特性、功能和影响。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实验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在进行微生物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室所需的工具和试剂,包括培养基、试管、移液器、灭菌器等。确保实验环境整洁,并做好实验防护措施。

2.微生物培养

将待研究的微生物分离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皿或试管培养微生物至达到所需数量。

3.微生物观察

利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基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数量等特征,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类。

4.微生物实验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如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发酵实验等,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5.数据分析

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意义,并撰写实验报告。

常用方法

1.培养方法

包括液体培养、平板培养、深层培养等,用于增殖微生物数量和纯化微生物种群。

2.显微观察

利用不同倍数的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特征,有助于微生物的种类识别和性质研究。

3.鉴定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包括生理生化反应、PCR方法、基因测序等,可确定微生物种属和亚属分类。

4.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控制组、处理组、重复次数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5.数据处理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索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响应规律。

结语

微生物实验作为研究微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通过系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奥秘,为人类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微生物世界的未知领域!

(完整版)微生物实验注意事项

(完整版)微生物实验注意事项

微生物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详细标清除产物和日期,实验做完以后要对以前的过度产品做个清

理,以免东西积累过多。

2.实验后的DNA和RNA要及时放回冰箱,以免时间长降解,特别是用水溶解的时候。

3.要及时甘油保存你鉴定出的细菌,每个细菌保存两份,存放在-80度冰箱里。

4.实验用的酶类虽然在室温下放一段时间也没什么问题,但还是要及时放回冰箱,以免

活性降低。

5.要及时清理实验台面,保持干净,整洁,有序。

6.无菌操作台用后及时清理干净,操作真菌和细菌等最好不要交叉使用。

7.培养基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无菌操作,移液器不要插入培养基中,之准许无菌枪头进入

瓶子腔体,如培养基较少,可以倾斜瓶子,移液器取液体最好不要用到最大量程,以免吸液过猛导致与移液器接触。

8.灭好的培养基标签一定要写好,包括名称,日期,是否加抗生素,是否加抗生素非常

重要,特别是在共用培养基的实验室。

9.实验用过的试剂盖子一定要盖好,以免挥发。特别是有毒的物品,如氯仿,苯酚等,

用完后的瓶子及时拿出实验室。

10.带手套接触有毒物品后,要及时处理掉手套。不管是否接触过有毒物品,,不要戴着

手套乱接触其他东西,如开窗等。

11.做实验过程中不要接电话,说话,考虑其他事情。特别是3CR和配溶液的时候。做

PCR和配溶液的时候要把所用的试剂找全,一字排开,加完一种东西就把这种东西放到一边,可防止自己少加错东西。

12.同时作几个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有定时器,防止自己忘记,特别是在煮东西,加热溶化

溶液等危险操作的时候,切忌。

13.饭前,有活动前不要做实验,这时候匆匆忙忙非常容易出错,特别是作有危险的实验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

1. 酸奶样品;

2. 纱布;

3. 洗好的试管、镊子、移液管和一些培养基;

4. 显微镜。

三、实验步骤:

1. 酸奶样品制备

取适量酸奶放入试管中,加入上清水,摇匀后静置,离心后倒掉上清水,沉淀物为酸奶样品。

2. 观察酸奶样品

取一滴酸奶样品放在玻璃片上,加入一滴蒸馏水,用镊子将纱布盖在样品上,静置10分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3. 培养微生物

将一部分酸奶样品加入培养基中,摇匀后装入试管中,进行悬浮液培养。同时,从外部环境中取得样品,放入不同培养基中,进行接种培养。

4. 观察微生物

在培养时间到达后,取出不同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放在玻璃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

四、实验结果:

经过观察,我们在酸奶样品中观察到了多种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在环境样品中,我们还观察

到了许多其他菌种,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五、实验结论:

通过观察酸奶样品和外部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广泛的生物,它们会根

据环境的不同而发生着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也

存在许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仅仅是我们身体内的必需生物,

还可以用于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中。

六、实验思考

在实验中,我们对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了观察,提高了我

们对微生物的认识。我们也发现,不同的环境对微生物的生长繁

殖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在我

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从而减少微生物的滋生。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微生物生长曲线测定

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为LB培养基。按照要求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粉末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均匀。

2. 灭菌处理: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用塞子盖紧试管口,放入高压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培养基选择。

3. 填充试管:将灭菌好的试管取出,用火焰燃烧灭菌的酒精灯瓶口;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约填充1/3试管高度。

4. 接种菌液:将待测菌种培养物挑捞一部分,移入培养基中,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5. 标记试管:在试管上标明菌种名称和接种时间。

6.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试管放入恒温摇床中,控制温度和摇床的摇动速率,以提供合适的培养条件。

7. 观察记录: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取出试管,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如菌落的大小、菌液的浑浊度等。

8. 绘制生长曲线:根据实际观察记录,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图。

实验结果和讨论:

根据观察和实际测定,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指数期、平稳期和衰退期。

在潜伏期,微生物适应环境,准备生长,菌落数量和菌液浑浊度变化不大。潜伏期的

长度取决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菌种类型。

在指数期,微生物开始快速增长,菌落数量呈指数增长,菌液浑浊度明显上升。

在平稳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逐渐减缓,菌液浑浊度趋于稳定。

在衰退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减缓,菌落数量开始减少,菌液逐渐变清。

通过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这对于微生物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

实验二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

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

实验四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和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定

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与消毒灭菌

实验六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实验七食品微生物检验 (一)细菌总数测定

实验八食品微生物检验(二)大肠菌群数测定

实验九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十IMViC与硫化氢试验

实验一、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微生物的检查

1.一、目的:

1.比较来自不同场所与不同条件下细菌的数量与类型;

2.观察不同类型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

3.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2.二、原理:

1.微生物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2.微生物→营养琼脂平板→菌落或菌苔。(37 ℃倒置培养24 h)

3.描述:菌落的大小、表面光滑或粗糙、干燥或湿润、隆起或扁平、

边缘整齐或锯齿状、菌落透明或不透明、颜色以及质地均匀与否、

疏松或紧密等,以便检查环境中细菌的类?秃褪 俊?

4.细胞、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型都可能存在,本实验重点观

察细菌。

3.三、器材:

1.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器具:无菌水、灭菌棉签、接种环(针)、酒精灯等。

4.四、步骤:

1.标记。组号/姓名、日期、样品来源。

2.接种。

3.倒置培养,37℃ 24 h

4.观察结果。

5.五、结果

6.

样品来源菌落数菌落

类型

特征描写

本实验室(流动空气30 min)1 大小形态干湿扁/隆透明度颜色边缘2

3

接种室

(不流

动空气

30

min)

洗手前

洗手后

头发屑

指甲垢

实验台

门把

1.六、思考题:

1.人多的实验室与少人走动的实验室比较,平板上的菌落数和菌落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名词解释

1. 消毒(disinfection):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2.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3. 无菌(asepsis):指不存在活菌的意思。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4.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品在高浓度时为消毒剂,低浓度时常为防腐剂。

5. 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可在体内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在体外用于抑菌试验以检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8.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ntistreptolysin O test, ASO test):是用已知的链球菌“O”溶血毒素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有相应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中和试验。它常用于辅助诊断急性风湿热的风湿活动期。其效价大于1:400以上有参考意义。

9. 肥达试验(Widal test):利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鞭毛(H)抗原分别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动态变化,用于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

10. 外斐试验(Weil-Felix test):是指某些普通变形杆菌X19、X2和Xk菌株含有的菌体(O)抗原,可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的部分抗原发生交叉反应,故可用以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患者的血清进行凝集反应,此称为外斐试验,用以辅助诊断有关的立克次体病。

11. 锡克试验(Schick test):用少量毒素测定机体内有无抗毒素免疫的一种方法。在一侧皮内注射白喉毒素0.1ml,若无任何反应,表示机体对白喉有免疫力;若24h-48h注射部位开始出现红肿,直径1cm-2cm,表示机体对白喉易感,无免疫力,血液中无抗毒素中和毒素。

12. 结核菌素试验(tuberculin test):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测定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性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3. 鲍-金培养基(B-G培养基):含甘油、马铃薯和血液的营养培养基,用百日咳杆菌分离培养。

14. 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生长时需V因子和X因子,将其流感杆菌分区划线在巧克力平板或血平板上,然后点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合成V因子,置于37℃,培养18h-24h后观察菌落特点,凡是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感杆菌生长得较好,形成菌落较大;而远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越远的流感杆菌菌落越小,此现象称为卫星现象。这有助于对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

15. 二相性真菌(dimorphic fungus):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使两种形态发生互变,称为二相性。如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菌型;在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时,呈丝状菌

18. CPE(cytopathic effect,CPE):病毒在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死亡的作用称其为杀细胞效应,这种效应在体外组织培养时可观察到细胞变园、聚集、脱落等,称为致细胞病变作用(CPE)。主要见于无包膜病毒,如肠道病毒等。

20. 血清学诊断:用已知抗原检测病人的血清中是否有相应抗体以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血清学诊断可作为某些传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此试验一般取病人血清进行试验,故通常称之为血清学诊断。

五、问答题

1. 革兰氏染色法的方法、步骤、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2. 答:革兰染色法的操作与步骤如下:

(1)标本片制作:取材涂片干燥固定

(2)染色步骤:

第一液碱性结晶紫,初染1min,水洗;

第二液碘液,媒染1min,水洗;

第三液 95%乙醇,脱色,30s,水洗;

第四液稀释石炭酸复红,复染30s,水洗。

(3)结果:光学显微镜放大1000倍,观察其形态、染色性,经革兰染色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革兰阳性菌呈紫色;一类是革兰阴性菌呈红色。

(4)革兰染色的意义:①鉴别细菌;②指导选择用药;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③致病性方面,革兰阳性菌大多数以其外毒素致病,革兰阴性菌以其内毒素致病。

3. 细菌生长繁殖需要哪些条件? 据细菌对氧气的需要不同分为哪四类?其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答:细菌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物质 pH值温度气体,据细菌对氧气的需要不同分为

(1)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

此类细菌具备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在无游离氧的环境下不能生长,如TB、霍乱弧菌。

(2)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bacteria)

此类细菌在低氧压下生长最好,氧压增高对其有抑制作用,如空肠弯曲菌、红斑丹毒菌等。

(3)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

此类细菌缺乏完善的呼吸系统,只能在无氧的环境中进行发酵,在有游离氧存在时,不但不能利用分子氧,而且还将受其毒甚至死亡,如破伤风杆菌、脆弱类杆菌等。

(4)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有需氧呼吸和发酵两种功能

4.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分哪几期?各期有何实际意义?

答: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分为以下四期:(1)迟缓期。指细菌进入新的环境后短暂适应阶段。(2)对数生长期。保存菌,药敏试验。(3)稳定期。抗生素合成,芽胞形成,外毒素合成。(4)衰亡期。形态呈多形性。

5. 物理消毒灭菌法有哪些具体方法?

答:物理消毒灭菌法有干热灭菌法包括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湿热灭菌法包括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间歇灭菌法煮沸法流动蒸汽消毒法;辐射杀菌法包括紫外线、电离辐射、微波;以及滤过除菌法、超声波消毒法、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6. 高压蒸气灭菌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原理:一、湿热灭菌时菌体蛋白容易变性,二、湿热穿透力强,三、蒸气变成水时可放出大量热增强杀菌效果,因此,它是效果最好的灭菌方法。

条件:101.53kPa,即15磅/英寸2,温度为121.3℃,保持压力和温度(注意压力不要过大,以免发生意外),维持15~30 min。

适用范围:凡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如培养基、生理盐水、衣服、纱布、棉花、敷料、玻璃器材、传染性污物等都可应用本法灭菌。

7. 紫外线杀菌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紫外线杀菌的机理主要是破坏细菌DNA构型,使单聚体胸腺嘧啶核苷酸变成双聚体胸腺嘧啶核苷酸,导致细菌死亡或突变。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为265nm~266nm。使用紫外线应注意的事项:(1)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薄薄的一张纸即能阻挡透射,因此只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2)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角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时应注意防护。

8. 简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答: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因素有:(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3)温度;(4)酸碱度;(5)有机物。

10. 细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查方法有哪些?

答:(1)直接涂片镜检。凡是在形态和染色性具有特征的致病菌,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有助于初步诊断。(2)分离培养。所有标本均应作分离培养,以获得纯培养后进一步鉴定。(3)生化反应。不同的致病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