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上课讲义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叙事疗法实践地图》|好故事“只要你有个好故事和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这是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著名的台词。
大部分人都不爱听大道理,但很少有人不爱听故事,而在电影中故事更是和生命力联结在了一起。
不过,在现实的生活中,这句话是否也能让人“事实信服”呢。
来自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叙事心理疗法创始人迈克尔·怀特在他的著作《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中给了我们肯定的回答。
在叙事疗法中,其基本观点是使人摆脱“作为问题本身”这一传统的心理治疗理念,在迈克尔看来,一个人在既定的社会价值秩序里往往会丧失反思自己人生故事的真正意义的能力,从而导致对自己生存意义的“误读”,以致可能陷入各种形式的心理疾病。
这样的情况下,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来访者一起回溯并再创作故事文本,引导他们重新阐释和界定自己的人生故事,以期从中发掘并构建出不同于此前被给定的、积极的生存意义。
在许多来访者的看来,他们的生活中的问题是他们或是别人的品性(identity)反应,抑或是他们人际关系本身的反应。
这种想法决定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努力方向,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必然会加重问题。
于是,人们更加坚定地相信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自己、别人或者人际关系中的本性和性格中既定的“事实”。
总之,人们把问题归因于他们自己或别人的内部属性——也就是说,他们或者其他人本身就是问题,而这种信念只会让人陷入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去。
在本书中,除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很多颇具灵性的对话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在文中一位叫萨沙的女士找迈克尔咨询。
这位女士她的表现是很抑郁,有着自残经历,坚信自己是“令人憎恨的”,所以自己也很憎恨自己。
作者注意到萨沙的自我厌恶给他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有一个是自残,而这个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消极的。
于是他特别注意不让自己先入为主的根据这个来判断:迈克尔:萨沙,我想知道稍微改变一下策略会怎么样。
我已经知道了自我厌恶要求你做什么了,现在我想问一下你的感受。
叙事疗法1.0PPT课件

.
4
叙事疗法的含义
咨询师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法,使 问题外化,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从而引导来访者 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当事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 程。
.
5
叙事疗法的含义
叙事疗法看重每个个体的生命状态,提出
心理咨询应持有一种和个体生命状态的过程同行的姿态; 生命个体受制于文化、历史等各种要素,所以言语就成了一种象 征性的表达,叙事就具有了意义; 每个生命个体都是有着很多人生主题,所以可能有着很大的叙事, 也可能有具体的小叙事; 解读这些叙事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叙事治疗并不是让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找到其“真实的自我”, 而是找到 “较期待的自我”,然后带着自己喜欢的自我去发展人生。
.
14
社会建构论对叙事疗法的意义
➢ 叙事治疗所强调的特殊意义事件可以透过文化的桎梏把人的心灵 解放出来。 ➢ 叙事治疗重视“话语”的作用,对咨询师来说,好的问话技巧不单纯 地能引发来访者思考,而且还能帮助其重组故事。 ➢ 在来访者的叙说中,以往单薄的闪光事件不再是零星地散落在人的 生命历程中,而是通过“话语”串联成一条极具生命力的有弹性的 “线”。 ➢ 咨询关系的稳固与否、探讨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的深入与否,都与 两人共同“对话”水平的高低有重要关系。
外化与解构在治疗中并不是独立的,外化的同时也在解构, 解构中始终渗透着外化的精神。
.
35
具体方法
1、外化 2、解构 3、重写
.
34
具体方法
1、外化 2、解构
问题不会百分之百地控制人的整个生活,即便是百分之百 的控制人的生活,问题对人的影响也总是有大有小的。当发现 问题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变化时,人就会轻松一些,其固化的 自我认同就会松动。当问题影响比较小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 闪亮时刻 ( sparking moment ),那就是探索人的技巧和能力 的时候。
什么是叙事疗法

什么是叙事疗法?所谓“叙事疗法”涉及很多不同的主题,每个治疗师对这些主题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有人认为“叙事疗法”是理解人们的身份的一种方式。
有人认为它是理解问题以及问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方式。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和人们谈论他们所体验到的问题的方法或者理解治疗关系和治疗政治或治疗伦理的方法。
叙事疗法力图在咨询和社区工作中做到尊重来访者,不指责任何人,让来访者做他们自己生活的专家。
她认为问题和人是分开的,假定人们拥有很多有助于降低问题对他们生活的影响的技巧、能力、信念、价值观、努力和能力。
“叙事”这种说法的含义是倾听、讲述或复述人们和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故事。
面对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问题,倾听或者讲述故事的观念看似不那么重要。
通过对话可以塑造新的现实也令人难以置信。
但事实确实如此。
我们和别人共同构建的意义之桥有助于新的进步继续发展,舍此则会枯萎、被遗忘。
语言可以把事件塑造成充满希望的叙事。
在治疗实践中运用叙事的隐喻,我们要去思考如何鼓励人们去做他们平常就在做的事情——把生活事件编织成故事——但要侧重于帮助他们看到平常往往被忽略的生活事件。
如此一来,可以进一步运用其他的方法避免让咨询师成为咨询的中心,让来访者赋予生活意义的技巧成为中心。
这是叙事隐喻对我最大的吸引力。
Narrative listening - an exercise叙事倾听练习1.Participants will divide into groups of three or four and have a roundin which every time one participant is a 'teller' and the others witnesses.3、4个人一组,围成一圈。
每次选一个人做“讲述者”,其他人做见证人。
2.Teller - Tell in turn, of an experience (short story or anecdote) fromyounger age, from which you draw: strength, empowerment and/orinspiration. An experience from your: roots, family of origin and/or culture. The experience could relate to values, beliefs, symbols or rituals that are important for you. Please tell the experience in detail.讲述者:按顺序讲述一段小时候的经历(小故事或者轶事),从这段经历中你活的了:力量、胆魄/或鼓舞。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

还有那些重新编写故事的技巧,简直就像是魔法一样。作者教我们怎么去发现那些例外情况,就像在一片乌云密布的天空中找到那一丝阳光。比如说,一个人觉得自己从来都不擅长社交,但是可能他在某次志愿者活动中,和别人交流得特别愉快。这就是那个例外,这个例外就像是一颗种子,可以种出一个全新的关于自己社交能力的故事。从“我是个社交失败者”变成“我在某些情况下是个社交小能手,而且我可以让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在嘀咕,叙事疗法这听起来有点玄乎的东西到底是咋回事呢?很快我就被书里生动的例子和通俗易懂的讲解给吸引住了。
叙事疗法,简单来说,就像是把人们的生活当成一个个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但是有时候,这个故事可能会被一些问题或者负面的东西给“抢戏”了。比如说,一个人老是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那在他的故事里,失败就成了主角,而他真正的闪光点都被掩盖住了。而叙事疗法呢,就是要把那些被埋没的好东西重新挖掘出来,重新编写这个故事,让主角重新成为那个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自己。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想象自己要是成为一个叙事疗法的实践者,那该多酷啊。我可以像魔法师一样,帮助别人把那些乱七八糟的、充满痛苦的故事变成充满希望和力量的传奇。我可以陪着他们一起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宝藏,一起去打败那些在他们生活里捣乱的“小怪兽”。
叙事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课程演示ppt

目录
叙事疗法基本理论 叙事疗法的核心技术 叙事疗法应用于护理案例分享——叙事护理
一、叙事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 ——麦克.怀特 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 ——大卫.爱普斯顿 新西兰
1980年代 提出此理论 1990年代 《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 一书发行,叙事心理治疗开始大为流行。
病→病人→人
2.解构
主流文化的影响 系统文化的影响 问题对人的影响 人对问题的影响 妈妈说:糖尿病一辈子治不好。 村子里的人说:丁丁得了糖尿病,治不好,太可怜了,要早死。
主线故事 支线故事 例外事件 行为蓝图 认同蓝图
3.改写
4.外部见证人
仪式感 婚礼 护士节表彰大会 使改变真实化
(一)外化技术
1.问题外化——将问题与人分开 叙事治疗的一个特点是“外化”,也就是将问题与人分开, 把贴
上标签的人还原,让问题是问题,人是人。问题是问题,人 不是问题 (Problem is the problem, person is not the problem)是叙事 治疗经常引用 的格言。
(二)发掘独特结果和编写新故事
通过外化提问,帮助当事人发现与问题故事互相矛盾的经验 片段(独特结果),从而利用这些独特结果来重写故事。
这些经验片段包括事件、感觉、意图、思想和行动等。 当事人认定这事件在对抗问题上有正面意义、且意义重大的
话,才可视其为独特结果。
(三)巩固新故事
为了支持当事人新发展的关于个人、关于关系、关于生活 的故事,叙事治疗法会采取一些技巧。
• 书信材料 • 引入当事人很重要的人物去见证和参与新故事的诞生和延
续。 • 成立互助团队或行动团队,通过大众传媒表达心声,策划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第一章读后感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第一章读后感读完叙事疗法实践地图的第一章,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又有趣的新领域时,刚刚推开了第一扇门,那感觉既新奇又兴奋。
这第一章就像是一个超级贴心的导游,在我还懵懵懂懂的时候,给我勾勒出了叙事疗法的一个大致轮廓。
作者一上来并没有给我甩那些干巴巴、让人头疼的专业术语大轰炸,而是用一种特别接地气的方式,就像朋友聊天似的开始讲述。
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听一个有着无数奇妙故事的长者娓娓道来。
在这一章里,我了解到叙事疗法它不像是那种特别生硬、古板的治疗方法,它更像是在跟故事打交道。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故事组成的嘛。
它让我意识到,原来那些我们平常可能觉得稀松平常或者根本就没太在意的故事,其实背后都有着巨大的力量。
比如说,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就那样,没啥特别的,但叙事疗法却像是一个放大镜,能把那些隐藏在故事角落里的小细节、小情感、小意义都给放大出来。
而且我发现叙事疗法特别尊重人,就像把每一个来寻求帮助的人都当成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充满宝藏的故事书。
不是那种上来就给你贴个标签,说你这是有啥啥毛病,得按照啥啥方法来治的感觉。
它更关注的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我们自己或者外界环境给压抑住的积极的小火花,就像是在一片看似荒芜的土地里寻找那些顽强生长的小花小草一样。
我还从这第一章里感觉到,叙事疗法就像是一场冒险之旅。
治疗师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陪着来访者在他们自己的故事迷宫里穿梭。
这个迷宫里有欢笑、有泪水、有迷茫,也有希望。
每一个转角都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者挑战。
我都有点迫不及待想跟着这个导游继续往这个神秘的叙事疗法世界里深入探索了,就像一个好奇的孩子,知道前面有更多好玩的东西在等着自己。
这第一章就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觉得这个叙事疗法肯定还有更多有趣的“宝藏”在后面等着我去挖掘呢!。
《叙事疗法案例》课件

确定目标
明确治疗的目标,包括希 望解决的具体问题和预期 效果。
收集资料
收集与患者相关的背景信 息,如生活经历、家庭状 况、问题形成等。
实施过程
01
02
03
04
建立关系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确保患 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安全和被
理解。
外化问题
将问题客观化,避免将患者等 同于问题,帮助患者认识到问
题是独立存在的。
04
实验组在接受叙事疗法 后,生活满意度、幸福 感等方面得到显著增强 。
结果分析
叙事疗法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效能感,增强社交能力和 人际关系,增加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叙事疗法与传统心理治疗相比,更注重个体经验和故事叙述,能够更好地帮助个体 理解和解决自身问题。
叙事疗法的应用范围广泛,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领域的个体,具有较好的实用 性和普适性。
持续支持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持 续改善。
04
叙事疗法效果评估
评估方法
前后测设计
对照组设计
在叙事疗法实施前后分别进行评估,以观 察疗法的效果。
选取一部分接受叙事疗法的对象作为实验 组,另一部分不接受疗法的对象作为对照 组,对比两组的变化。
自我报告法
观察法
让接受叙事疗法的对象填写相关问卷或量 表,了解其心理状态的变化。
05
叙事疗法总结与展望
总结
叙事疗法的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为叙事 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强调个体主观经验
和叙事的重要性。
叙事疗法的优势
叙事疗法注重个体差异和多元文化背景, 尊重个体经验和叙事,能够激发个体的自
叙事疗法心理咨询师专业学习与实践的历程

深入研究叙事疗法在文化背景 下的适应性和应用价值,为不 同人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心理 咨询服务。
持续关注叙事疗法的实践效果 和满意度,以提高咨询师的专 业水平和治疗效果。
对新晋心理咨询师的不断学习和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重视实践和反思,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机会,不断 总结和提高自己的咨询技能。
VS
叙事疗法的特点
以个体为中心,注重个体经验和问题的独 特性,通过故事叙述的方式让个体重新审 视和建构自己的问题,激发内在的力量和 资源,达到自我成长和改变。
叙事疗法的发展历程
01
起源
叙事疗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澳大利亚心理治疗师Michael
White和New Zealand社会学家David Epston共同创立。
04 叙事疗法咨询师 的专业成长之路
叙事疗法咨询师的教育背景与专业要求
心理学或相关专业学位
叙事疗法咨询师通常需要具备心理学或相关领域的学位,以便掌 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专业技能培训
叙事疗法咨询师需要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包括叙事疗法的理论 、实践技巧和案例分析等。
持续的专业发展
叙事疗法咨询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保持对行业最 新发展的关注和学习。
故事叙述
通过故事叙述的方式帮助个 体重新审视和建构自己的问 题,让个体从中找到新的意 义和启示。
资源取向
强调个体内在的力量和资源 ,通过故事叙述的方式激发 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 到自我成长和改变。
合作与对话
强调治疗师与个体之间的平 等、合作和对话关系,通过 共同探讨和协商解决问题的 方式,达到治疗目标。
。
叙事疗法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咨询师具备较高 的沟通技巧和情感管理能力,否则可能影响
叙事疗法第六讲第一节

叙事疗法第六讲第一节好,大家晚上好。
今天又到了我们那个微课的时间了。
今天我们该讲叙事取向对话中起到疗愈与持续作用的第二个技术——见证技术。
我们上一讲,讲了第一个技术是重塑对话技术,今天的要讲见证技术。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总是听到迈克怀特的名字,很少提起叙事疗法的另外一个创始人大卫艾普斯顿的名字。
那么今天要讲述的内容就和他有关了,我们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也已经知道了,其实从人类学的角度呢研究仪式和治疗的关系,也是叙事治疗的基本思路之一。
大卫艾普斯顿是新西兰,澳克兰德家庭治疗中心的副主任。
他最初所受的训练也是人类学方面的,这个经历对他后来提出叙事疗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主要就是有两个突出的表现:第一个就是他非常重视仪式的治疗作用。
第二个他强调文化对信念与成见的重要影响。
这个成见就是成功的成,偏见的见。
他强调文化对信念与成见的重要影响。
也就是说在叙事疗法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的阶段是大卫艾普斯顿提出了叙事的隐喻。
之所以提出去叙事隐喻,他可能是受了美国人类学家贝特森的一些影响,贝特森有一个很有名的说法,说地图不是疆土。
他看到人们生活过程的同时也会伴随着诠释,人的生活总是与意义相伴的。
我记得是尼采还是谁说过一句话:没有意义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如果说人生经历本身是疆土的话,那么人对其生活的讲述已经是地图了,地图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毕竟与疆土是不同的。
在心理治疗中,咨询师所面对的只能是来访者的讲述。
也就是说他们所描绘的生活地图。
他们在绘制这个地图的过程中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都加入了自己的诠释。
所以我们也不可以认为他们的讲述就是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这个道理。
那我们学习叙事疗法一定要知道叙事疗法的创始人是谁:是两个人澳大利亚的迈克怀特和新西兰的大卫艾普斯顿。
仪式的作用其实也是叙事治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当我们的生活故事发生重要的改变的时候呢?那么作为这个生活当中的主角的我们呢,总是希望有一种外在的力量能够见证这种改变。
第十四章 叙事疗法 PPT课件

11
后现代主义理论--Foucault
1、Truth and Power--真理非中立、客观与普遍的,而是权力的 产物
人的科学是现代生物权力(bio-power)下的产物 2、现代性的真理是以局部片段的「训育制度,如学校」形成,存
16
语言的意义
现代主义
语言是表达真实世界的物 体。
是主客观世界间可信、准 确的连结。
把内在的表征精确地反映 到外在现实。
后现代主义
社会是在语言中被建构
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是以 语言分享的世界
语言创造了世界
例如:当我们讨论「种族」 时,及创造了种族,将种 族正当化。
17
范式在转移
White强调从「系统」到「故事」,但到底是脱离 系统观还是另创个别咨商的路线? Nichols & Schwart(1994)认为以下「指标」可以 看到家族治疗受到后现代的影响: 1.提升「意义」的地位 2.增加对假设背后的价值的注意力 3.增加对不同理论取向的谦逊态度 4.增加对他们自身资源的信心
社会工作理论
叙事治疗法
背景
“叙事心理治疗”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 代心理治疗方式,它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将 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 “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方法,使人变得 更自主、更有动力。
透过叙事心理治疗,不仅可以让当事人的 心理得以成长,同时还可以让咨询师对自 我的角色有重新的统整与反思。
叙事疗法与过去心理治疗最大的不同就是,叙事疗法相信当事人才是 自己的专家,咨询师只是陪伴的角色,当事人应该对自己充满自信, 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更清楚解决自己困难的方法。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10篇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10篇《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是一本由迈克尔·怀特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的194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一):对“智慧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工作坊的启示三个环节:1.天气报告:积极动机的激发与唤醒2.沙盘排列:排列学生、我、课程、课堂的关系,呈现张力与矛盾,特别是激发个体的被卷入感——“神入”,身心灵的全方位体验与觉察。
3.三人小组讲述教学的故事:我——我的老师,我——我的学生。
第三个讲故事环节:要求聆听者与复述者:(1)焦点放在表达的准确性上。
他人的故事,什么唤起了你的注意,什么引发了你的想象力,指出具体他人的用词或特定的情感,不能泛泛地说。
(2)焦点放在意象上。
描述你在倾听他人时,脑海里浮现的什么意象。
(3)焦点放在个人共鸣上。
对他人表达中那些部分如何触动了你的自己经历的情感。
(4)焦点放在触动上。
你所受到的触动和体验,把你的思想带到了哪里,如:你自己个人生命历程的反思、工作生活的理解,或者使你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什么不同的理解,对自己的教育困惑或课堂人际关系有了不一样的行为选择。
切忌去表扬批评讲述者。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读后感(二):要点整理!作为一名治疗师,要保持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反思态度。
1.外化对话来访者认为他们生活中的问题源于他们内在品性的问题,或他们人际关系本身的问题。
外化对话的技术是将通过对问题对象化而改变这种内化的理解。
※因为人们对生活的内化理解的思维习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人们咨询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文化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就是问题本身,他能做的就很少,因为每一个行为都意味着自我破坏。
将自我和问题间划清界限,改变这种关系的可能才会出现。
2.改写对话+凸显特殊事件的对话改写对话帮助人们察觉曾被忽视却非常有意义的事件或经过。
这些特殊事件可能与大量的日常生活体验“不搭”,因此没有被注意或被赋予意义。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好故事“只要你有个好故事和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这是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著名的台词。
大部分人都不爱听大道理,但很少有人不爱听故事,而在电影中故事更是和生命力联结在了一起。
不过,在现实的生活中,这句话是否也能让人“事实信服”呢。
来自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叙事心理疗法创始人迈克尔·怀特在他的著作《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中给了我们肯定的回答。
在叙事疗法中,其基本观点是使人摆脱“作为问题本身”这一传统的心理治疗理念,在迈克尔看来,一个人在既定的社会价值秩序里往往会丧失反思自己人生故事的真正意义的能力,从而导致对自己生存意义的“误读”,以致可能陷入各种形式的心理疾病。
这样的情况下,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来访者一起回溯并再创作故事文本,引导他们重新阐释和界定自己的人生故事,以期从中发掘并构建出不同于此前被给定的、积极的生存意义。
在许多来访者的看来,他们的生活中的问题是他们或是别人的品性(identity)反应,抑或是他们人际关系本身的反应。
这种想法决定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努力方向,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必然会加重问题。
于是,人们更加坚定地相信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自己、别人或者人际关系中的本性和性格中既定的“事实”。
总之,人们把问题归因于他们自己或别人的内部属性——也就是说,他们或者其他人本身就是问题,而这种信念只会让人陷入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去。
在本书中,除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很多颇具灵性的对话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在文中一位叫萨沙的女士找迈克尔咨询。
这位女士她的表现是很抑郁,有着自残经历,坚信自己是“令人憎恨的”,所以自己也很憎恨自己。
作者注意到萨沙的自我厌恶给他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有一个是自残,而这个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消极的。
于是他特别注意不让自己先入为主的根据这个来判断:迈克尔:萨沙,我想知道稍微改变一下策略会怎么样。
我已经知道了自我厌恶要求你做什么了,现在我想问一下你的感受。
叙事疗法奠基人—明博士叙事疗法系列课程

李明博士叙事疗法工作坊——后现代心理流派中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咨询技术【上手快•效果好•周期短•应用广】叙事心理治疗20世纪70、80年代从澳洲发端,90年代在北美蓬勃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新潮流。
她凸显人的独特性,发现人们本身的力量,不把人当病人看,关心生活困扰背后的故事,扎根于每个来访者独特的人生经历,因此备受国内外心理助人者的青睐,是最具影响力的后现代心理取向。
有人说她就像“一扇门——打开它,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在本课程中您将感受到李明博士用轻松平和的语言,将技术灵活运用于典型案例,解析您工作生活中的困惑,带领大家从抽象客观的理论背景走进现实生活中。
您将感受本土技术方法给心灵带来的一次震撼与洗礼,认识一种与众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更重要的是,你将学会叙事疗法博大精深的理论技能和组织方式等,并了解如何将其轻松简单地运用于临床、生活的各个角落。
【导师简介】李明博士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咨询中心主任李明博士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叙事疗法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引介、科研和教学工作。
出版国内第一部叙事疗法专著《叙事心理治疗导论》,发表专著译著多部,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主持主办大量叙事疗法相关讲座、会议、工作坊。
李明博士运用叙事心理疗法先后为汶川、舟曲、玉树、盈江、彝良、雅安等重大灾区群众做心理援助工作,2008年为奥运会志愿者做心理督导,为中直机关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心理咨询师做督导工作,为国家电网、中国联通等大型国有企业做EAP保障。
通过大量的案例实践,逐渐完成了这一学派的本土化工作,被业内人士公认为“中国叙事疗法奠基人”。
2011-4-13李明老师在舟曲灾区作叙事培训【科研成果】(一)专著1.《叙事心理治疗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国内第一部叙事疗法专著)2.《艺术心理治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
(二)译著1.《性、生态与灵性》,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疗法实践地图》|好故事
“只要你有个好故事和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
这是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著名的台词。
大部分人都不爱听大道理,但很少有人不爱听故事,而在电影中故事更是和生命力联结在了一起。
不过,在现实的生活中,这句话是否也能让人“事实信服”呢。
来自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叙事心理疗法创始人迈克尔·怀特在他的著作《叙事疗法实践地图》中给了我们肯定的回答。
在叙事疗法中,其基本观点是使人摆脱“作为问题本身”这一传统的心理治疗理念,在迈克尔看来,一个人在既定的社会价值秩序里往往会丧失反思自己人生故事的真正意义的能力,从而导致对自己生存意义的“误读”,以致可能陷入各种形式的心理疾病。
这样的情况下,咨询师的任务就是帮助来访者一起回溯并再创作故事文本,引导他们重新阐释和界定自己的人生故事,以期从中发掘并构建出不同于此前被给定的、积极的生存意义。
在许多来访者的看来,他们的生活中的问题是他们或是别人的品性(identity)反应,抑或是他们人际关系本身的反应。
这种想法决定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努力方向,遗憾的是这种努力必然会加重问题。
于是,人们更加坚定地相信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自己、别人或者人际关系中的本性和性格中既定的“事实”。
总之,人们把问题归因于他们自己或别人的内部属性——也就是说,他们或者其他人本身就是问题,而这种信念只会让人陷入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去。
在本书中,除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很多颇具灵性的对话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在文中一位叫萨沙的女士找迈克尔咨询。
这位女士她的表现是很抑郁,有着自残经历,坚信自己是“令人憎恨的”,所以自己也很憎恨自己。
作者注意到萨沙的自我厌恶给他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有一个是自残,而这个行为通常被认为是消极的。
于是他特别注意不让自己先入为主的根据这个来判断:
迈克尔:萨沙,我想知道稍微改变一下策略会怎么样。
我已经知道了自我厌恶要求你做什么了,现在我想问一下你的感受。
萨沙:好的,你问吧。
迈克尔:好,我们从对自残感受开始谈行吗?
萨沙:当然,当然,这并不是私密。
迈克尔:我们已经谈到了自我厌恶是让你怎么对待你的身体的,他说让你伤害自我。
我想知道为什么,你说这是为了训练你的身体。
所以我的问题是,你自己怎么看。
萨沙:恩,我自己怎么看......我不知道怎样回答你的问题,因为它就是那样,自我伤害就是那样。
迈克尔:对你来说还好吗?
萨沙:迈克尔,我对你这个问题很吃惊。
迈克尔:为什么?
萨沙: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劝我不要这样做。
迈克尔:我并不打算这样。
萨沙:好!因为实际上是,当我看到我的血流出来的时候,是我唯一感到释然的时候。
也可能是唯一让我有点感觉的时候
迈克尔:你对此有质疑吗?
萨沙:什么?我觉得没有。
迈克尔:我不是说服你不要自残。
但是如果自我伤害是你与生俱来的命运——如果自我伤害是你的终极命运,而其他的小孩有其他的命运——你对此有没有异议呢?
萨沙:我没有这样说过。
迈克尔:对不起......
萨沙:我想我的生活如果重新来过的话,我会对自我伤害有一两点质疑。
迈克尔:好,我只是想知道你在自我伤害这件事情上的立场。
我这样理解正确吗:这是你生活的一大部分,让你释然,也让你有点小小的疑问。
萨沙:很好的总结。
作者简介:
迈克尔·怀特,叙事治疗创始人之一。
世界著名心理咨询机构多维奇中心(Dulwich Centre)共同创办者。
怀特在家庭治疗领域中因探索治疗的叙事隐喻而享有盛名。
为进一步发展叙事的实务工作,他于2008年1月成立阿德雷德叙事治疗中心(The Adelaide Narrative Therapy Centre)。
2008年4月他因心脏病过世。
他出版的著作包括与大卫·艾普斯顿(David Epston)合著的《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与艾莉丝·摩根合著的《说故事的魔力:儿童与叙事治疗》。
以及过世前出版、总结过去二十多年来治疗探索的大作《叙事疗法实践地图》。
我不会告诉你,回复书名有全本《叙事疗法实践地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