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学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让学生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
2. 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判断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直线和圆的相离、相切、相交三种位置关系,及判断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探讨直线和圆位置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题目的完成情况,以检验学生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的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3. 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拓展问题的回答,了解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4.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 实际问题案例库,用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题库,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一. 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3.6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和相交两种情况,并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直线和圆的性质,为后续解析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直线、圆的基本性质和相互之间的交点性质。
但对于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实践操作能力尚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切和相交两种情况。
2.让学生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课件和教学道具。
3.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直线和圆的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直线和圆有哪些基本的性质?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5分钟)展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接着,通过课件演示直线和圆相切、相交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种位置关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可以利用直尺、圆规等工具进行实际操作,验证理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请学生上台演示刚才的操作,并讲解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其他学生认真听讲,互相交流心得。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等奖创新教案_1
5.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等奖创新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解决与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如,弦长、切线方程等;2.能力目标:能够几何问题代数化,代数问题几何化;3.情感目标:形成“数学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的数学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几何法和解析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来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情景教学四、学情分析通过初中的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已有感性认识,学生已经知道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并且从直线与圆的直观感受上,学生已经懂得“利用直线与圆的交点的个数及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大小比较”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高中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直线与圆的方程,定量来进行判断,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解析法,而解析法的思想方法学生不熟悉。
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挖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数”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借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引出日落情景,把太阳比做圆,地平面作为水平线,引出本节课题内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 引入课题引导探究:通过几何画图,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而引出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交点个数:几何判定法:(1)直线与圆__相交__,有两个公共点;设r为圆的半径,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2)直线与圆__相切__,只有一个公共点;(1)d>r 圆与直线__相离__;(3)直线与圆__相离__,没有公共点.(2)d=r 圆与直线__相切__;(3)d0 直线与圆__相交__;(2)Δ=0 直线与圆__相切__;(3)Δ。
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熟练掌握直线与圆的切线、割线、切点、割点等概念。
2. 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推理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直线与圆的切线、割线、切点、割点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推理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和实践法相结合。
2. 采用板书、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
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动手实践。
教学内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2. 直线与圆的切线、割线、切点、割点等概念的讲解。
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推理方法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出今天的教育内容:小明在修建一条直线公路的时候,发现公路穿过了一块广场,广场的中央是一个圆形花坛。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了。
二、学习内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定义2. 直线与圆的切线、割线、切点、割点等概念的讲解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推理方法的应用三、学习方法1. 讲授法和实践法相结合,从例子入手,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掌握知识。
2. 采用板书、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以图形为主,直观、形象。
3.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动手实践,参与课堂讨论。
四、学习重点难点1. 直线与圆的切线、割线、切点、割点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推理方法的应用。
五、学习结果1. 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掌握直线与圆的切线、割线、切点、割点等概念。
3. 熟练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
六、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准确描述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
2.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教学重难点: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解决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几何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图形的关系,来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师可在黑板上绘制几个形状,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画一个圆和一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是什么?2.如果直线与圆相交,交点有几个?3.如果直线与圆相切,它们的位置关系又是什么?4.如果直线与圆没有交点或相切,它们的位置关系呢?通过学生的回答,介绍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讲解(10分钟)1.直线与圆相交的位置关系: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直线与圆相交的不同情况,并讲解每种情况下的名称和特点。
-直线穿过圆的两个交点,这种情况称为“直线与圆相交”。
-直线经过圆的中心,这种情况称为“直线与圆相交于两个点”,交点分别为A、B。
-直线切圆,这种情况称为“直线与圆相切”。
2.直线与圆相切的位置关系: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直线与圆相切的情况,并讲解。
-直线与圆相切于一个点,这种情况称为“直线与圆外切”。
-直线经过圆的中心,这种情况称为“直线与圆相切”。
-直线穿过圆,并且在圆的内部,这种情况称为“直线与圆内切”。
三、练习(3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供学生进行个别练习。
学生可以用纸和笔列式解答,并标注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辅导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惑。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归纳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步教案(含答案)
第三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章节概述: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初中几何类题型中较难的部分,许多同学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较容易忽略最基本的定义、性质,拿到题目仍感无从下手。
本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系统地全面地梳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内容,使同学们能够清晰地理解知识要点、掌握解题思路与步骤,全面突破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并掌握判断方法2.掌握切线的判定、性质与定理3.理解并掌握弦切角、切割线定理与割线定理例1:已知⊙O的半径为3cm,点P是直线l上一点,OP长为5cm,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为()A.相交B.相切C.相离D.相交、相切、相离都有可能解析: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必须明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数量之间的联系:若d<r,则直线与圆相交;若d=r,则直线于圆相切;若d>r,则直线与圆相离.特别注意:这里的5不一定是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解:因为垂线段最短,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等于5.此时和半径3的大小不确定,则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都有可能.故选D.例2:△ABC中,∠C=90°,AC=3,BC=4.给出下列三个结论:①以点C为圆心,2.3 cm 长为半径的圆与AB相离;②以点C为圆心,2.4 cm长为半径的圆与AB相切;③以点C为圆心,2.5 cm长为半径的圆与AB相交;则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A.0个B.1个C.2个D.3个解析:此题是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需要求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先过C作CD⊥AB 于D,根据勾股定理得AB=5,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得CD=2.4.①,即d>r,直线和圆相离,正确;②,即d=r,直线和圆相切,正确;③,d<r,直线和圆相交,正确.共有3个正确解:①,d>r,直线和圆相离,正确;②,d=r,直线和圆相切,正确;③,d<r,直线和圆相交,正确.故选D.即时练习:1、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以点A (0,3)为圆心,以3为半径作⊙A ,则直线y =kx +2(k ≠0)与⊙A 的位置关系是( )A .相切B .相交C .相离D .与K 值有关2、请用尺规作图:过圆上一点作已知圆的切线3、已知:直线y =kx (k ≠0)经过点(3,4).(1)k =(2)将该直线向上平移m (m >0)个单位,若平移后得到的直线与半径为6的⊙O 相离(点O 为坐标原点),则m 的取值范围为例3:如图,以△ABC 的直角边AB 为直径的半圆O 与斜边AC 交于点D ,E 是BC 边的中点.若AD 、AB 的长是方程x 2-6x +8=0的两个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的面积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方程的解判断出△AOD 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先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求出AD 、AB 的长,然后连接OD 、BD 、OE ,并判定△AOD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可得BD ⊥AC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BE BC DE ==21,再根据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可得OE 垂直平分BD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 的长,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式求出BC 的长,从而得到BE 的长度,最后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四边形OBED 的面积减去扇形BOD 的面积,列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解:x 2-6x +8=0,(x -2)(x -4)=0,解得x 1=2,x 2=4,∴AD =2,AB =4,∵AB 是直径,∴AO =BO =21AB =2,连接OD ,则AO =OD =AD =2, ∴△AOD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D ,则BD ⊥AC ,∵E 是BC 边的中点,∴DE =BE =21BC ,连接OE ,则OE 是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 在Rt △AOD 中,3222=+=AD AB BD ,∵∠A =∠A ,∠ADB =∠ABC =90°,∴△ABC ∽△ADB ,∴AD AB BD BC =,即2432=BC , 解得:34=BC ,BE =21BC =32,∴S 四边形OBED =2S △OBE =2×21×2×32=34,又∠BOD =180°-∠AOD =180°-60°=120°,∴S 扇形BOD =ππ343602120020=•• ∴S 阴影部分的面积=S 四边形OBED -S 扇形BOD =π3434-故答案为:π3434- 例4: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O 的直径为AD ,将正方形沿EC 折叠,点B 落在圆上的F 点,则BE 的长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CF 是圆的切线,然后由翻折变换,得到对应的角与对应的边分别相等,利用切线的性质结合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求出线段的长.解:如图:连接OF ,OC .在△OCF 和△OCD 中,∵OF =OD ,OC =OC ,CF =CD ,∴△OCF ≌△OCD ,∴∠OFC =∠ODC =90°,∴CF 是⊙O 的切线.∵∠CFE =∠B =90°,∴E ,F ,O 三点共线.∵EF =EB ,∴在△AEO 中,AO =1,AE =2-BE ,EO =1+BE ,∴()()22211BE BE -+=+,解得: 32=BE ;故答案是:32. 例5: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D 中点,AF 丄BE 交BE 于G ,交CD 于F ,连CG 延长交AD 于H .下列结论:①CB CG =;②41=BC HE ;③31=GF EG ;④以AB 为直径的圆与CH 相切于点G ,其中正确的是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点.解答③选项时,也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连接OG 、OC .∵AF 丄BE ,∴∠ABE =∠DAF ;在Rt △ABE 和Rt △DAF 中,∵⎪⎩⎪⎨⎧=∠=∠=∠=∠090ADF BAE DA AB DAF ABE ,∴Rt △ABE ≌Rt △DAF (ASA ),∴AE =D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又∵E 为AD 中点,∴F 为DC 的中点;∵O 为AB 的中点,∴OC ∥AF ,∴OC ⊥BE ,∴∠BOC =∠GOC ;在△BOC 和△GOC 中,∵()⎪⎩⎪⎨⎧=∠=∠=公共边CO OC GOC BOC OG OB ,∴△BOC ≌△GOC ,∴∠OBC =∠OGC =90°,即OG ⊥CH ,∴以AB 为直径的圆与CH 相切于点G ;故④正确;∵以AB 为直径的圆与CH 相切于点G ,AB ⊥BC ,∴CG =CB ;故①正确;∵AD ∥BC ,∴CGHG BG EG BC HE ==;∵CG =CB ,∴HG =HE ;又∵E 为AD 中点, ∴AH =HE =HG ,即点H 为AE 的中点,∴4141==AD AD BC HE ;故②正确; ∵点F 是CD 的中点,∴AD DF 21=;∴AD AF 25=(勾股定理); ∵21tan ===∠AD DF AG EG DAF ,∴AG =2EG ,∴AD EG AE 215== ∴AD EG 105=∴AD AG 55= ∴AD AG AG AF FG 1053==-=∴31=GF EG ;故③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说法有:①②③④.故答案是:①②③④.即时练习:1、如图,D 为⊙O 上一点,点C 在直径BA 的延长线上,且∠CDA =∠CBD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过点B 作⊙O 的切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 ,若BC =6,tan ∠CDA =32,求BE 的长. 2、已知:Rt △ABC 中,AC ⊥BC ,CD 为AB 边上的中线,AC =6cm ,BC =8cm ;点O 是线段CD 边上的动点(不与点C 、D 重合);以点O 为圆心、OC 为半径的⊙O 交AC 于点E ,EF ⊥AB 于F .(1)求证:EF 是⊙O 的切线.(如图1)(2)请分析⊙O 与直线AB 可能出现的不同位置关系,分别指出线段EF 的取值范围.3、三等分角仪--把材料制成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的形状,使AB 与半圆的半径CB 、CD 相等,PB 垂直于AD .这便做成了“三等分角仪”.如果要把∠MPN 三等分时,可将三等分角仪放在∠MPN 上,适当调整它的位置,使PB 通过角的顶点P ,使A 点落在角的PM 边上,使角的另一边与半圆相切于E 点,最后通过B 、C 两点分别作两条射线PB 、PC ,则∠MPB =∠BPC =∠CPN .请用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4、(2012•扬州)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顶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且OA =2,OC =1,矩形对角线AC 、OB 相交于E ,过点E 的直线与边OA 、BC 分别相交于点G 、H .(1)①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②求证:AG =CH .(2)如图2,以O 为圆心,OC 为半径的圆弧交OA 与D ,若直线GH 与弧CD 所在的圆相切于矩形内一点F ,求直线GH 的函数关系式.(3)在(2)的结论下,梯形ABHG 的内部有一点P ,当⊙P 与HG 、GA 、AB 都相切时,求⊙P 的半径.例6:已知: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BCD =130°,过D 点的切线PD 与直线AB 交于点P ,则∠ADP 的度数为解析:考查圆与切线的位置关系及其切线角之间的关系.解:连接BD ,则∠ADB =90°,又∠BCD =130°,故∠DAB =50°,所以∠DBA =40°;又因为PD 为切线,故∠PDA =∠ABD =40°,即∠PDA =40°.例7:如图,四边形ABED 内接于⊙O ,E 是AD 延长线上的一点,若∠AOC =122°,则∠B = 度,∠EDC = 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解:由圆周角定理得,∠B =21∠AOC =61°,∵四边形ADCB 内接于⊙O ,∴∠EDC =∠B =61°. 即时练习:1、如图,P A 、PB 切⊙O 于点A 、B ,AC 是⊙O 的直径,且∠BAC =35°,则∠P = 度.2、如图,P A 切⊙O 于A 点,C 是弧AB 上任意一点,∠P AB =58°,则∠C 的度数是 度 例8:如图,P A 、PB 分别切⊙O 于点A 、B ,C 为弧AB 上任意一点,过点C 作⊙O 切线交P A 于点D ,交PB 于点E ,若P A =6,则△PDE 的周长为 .解析:本题考查了切线长定理的应用能力.解:根据切线长定理得:CD =AD ,CE =BE ,P A =PB ,则△PDE 的周长=2P A =6×2=12.例9:如图等腰梯形ABCD 是⊙O 的外切四边形,O 是圆心,腰长4cm ,则∠BOC = 度,梯形中位线长 cm .解析:本题考查了切线长定理、等腰梯形的性质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即时练习:1、如图,AB 为半⊙O 的直径,C 为半圆弧的三等分点,过B ,C 两点的半⊙O 的切线交于点P ,若AB 的长是2a ,则P A 的长是2、(2012•岳阳)如图,AB 为半圆O 的直径,AD 、BC 分别切⊙O 于A 、B 两点,CD 切⊙O 于点E ,AD 与CD 相交于D ,BC 与CD 相交于C ,连接OD 、OC ,对于下列结论:①OD 2=DE •CD ;②AD +BC =CD ;③OD =OC ;④S 梯形ABCD =21CD •OA ;⑤∠DOC =90°,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例10:已知如图,P 为⊙O 外一点,过点P 作⊙O 的切线,切点为C ,过P ,O 两点作⊙O 的割线交⊙O 于A 、B 两点,且PC =4cm ,P A =3cm ,则⊙O 的半径R = cm 解析:此题主要运用了切割线定理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解:∵PC 是切线,∴PC 2=P A •PB ;又∵PC =4,P A =3,∴16=3(3+AB ),∴AB =37,∴半径R =67. 即时练习:1、如图,已知Rt △ABC 的两条直角边AC ,BC 的长分别为3,4,以AC 为直径作圆与斜边AB 交于点D ,则AD =2、已知:如图,P A 是圆的切线,A 为切点,PBC 是圆的割线,且BC =2PB ,求PB PA = . A 组1、如图,时钟的钟面上标有1,2,3,…,12共12个数,一条直线把钟面分成了两部分.请你再用一条直线分割钟面,使钟面被分成三个不同的部分且各部分所包含的几个数的和都相等,则其中的两个部分所包含的几个数分别是 和 .2、如图,PA 为O 的切线,A 为切点,4=PA 半径3=OB 则APO ∠cos = .3、如图,AB 是O 的直径,AD 是O 的切线,点C 在O 上,3,2,//==OD AB OD BC ,则BC 的长为 .4、如图,P 是O 外一点,PB PA ,分别和O 切于C B A ,、是AB 上任意一点,过C 作O 的切线分别交PB PA 、于E D 、,若PDE ∆的周长为12,则PA 长为多少?5、如图,若正111C B A ∆内接于正ABC ∆的内切圆,则111C B A ∆与ABC ∆的面积之比. 6.如图,已知点E 是矩形ABCD 的边AB 上一点,15,3:5:==EC EA BE ,把BEC ∆沿折痕EC 向上翻折,若点B 恰好在AD 上,设这个点为F .(1)求BC AB ,的长度各是多少?(2)若O 内切于以C B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求O 的面积.B 组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CD =4,圆D 的半径为1.现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矩形的对称中心O 重合,绕着O 点转动三角板,使它的一条直角边与圆D 切于点H ,此时两直角边与AD 交于F E ,两点,则EFO ∠tan 的值为.8、已知AB 是O 的直径,PB 切O 于点B ,APB ∠的平分线分别交AB BC ,于点E D ,,交O 于点PA F ,交O 于点︒=∠60,A C ,线段BD AE ,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0322=+-kx x (k 为常数)的两个根.(1)求证:AE PB BD PA ⋅=⋅;(2)求证:O 的直径为k ;(3)求FPA ∠tan .9、如图,从O 外一点A 作O 的切线AC AB ,,切点分别为C B ,,且O 直径6=BD ,连接AO CD ,.(1)求证:AO CD //;(2)设y AO x CD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若11=+CD AO ,求AB 的长.10、(1)已知,如图①,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F E ,是对角线BD 上的两点,且DE BF =.求证:CF AE =;(2)已知,如图②,AB 是O 的直径,CA 与O 相切于点A .连接CO 交O 于点D ,CO 的延长线交O 于点E .连接︒=∠30,,ABD BD BE ,求EBO ∠和C ∠的度数. §3.2 内切圆教学目标:1. 掌握内切圆的定义与作图2. 掌握内切圆的性质例1:如图,直线a 、b 、c 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处.解析: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与内心的关系解:∵△ABC 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ABC 内角平分线的交点满足条件;如图:点P 是△ABC 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过点P 作PE ⊥AB ,PD ⊥BC ,PF ⊥AC ,∴PE =PF ,PF =PD ,∴PE =PF =PD ,∴点P 到△ABC 的三边的距离相等,∴△ABC 两条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到其三边的距离也相等,满足这条件的点有3个;综上,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的点有4个,∴可供选择的地址有4个.故填4.例2:如图,△ABC 中,∠C =90°,AB =c ,BC =a ,AC =b ,I 是内心,圆I 与AB 、BC 、AC 分别相切于D 、E 、F 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理解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 学会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2. 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性质。
难点: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推理论证。
2. 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具:1. 直尺、圆规、铅笔。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片或模型。
学具:1. 直尺、圆规、铅笔。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一些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
1.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探究:2.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 讲解:3.1 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3.2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4.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举例说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与地面的关系、篮球筐与投篮线的关系等。
七、课堂小结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能够用定义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能够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了解切线长的概念和定理,能够应用切线长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1、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3、切线长定理。
教学难点: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应用。
2、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3、应用切线长定理。
教学过程:一、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1、复导入、回顾旧知回顾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判断方法。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唐诗和观察太阳升起的过程,引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练一:在纸上画圆,利用直尺移动直线,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得出相离、相切、相交的定义和判别依据。
练二:利用所学知识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进行数量分析。
练三:复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垂线段的概念。
二、圆的切线1、复导入、回顾旧知回顾圆的性质和定理。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实例引出圆的切线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3、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练一: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圆的切线的性质和定理。
练二: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综合运用切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练三:介绍切线长的概念和定理,并应用切线长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三、课堂练和作业练一: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练二: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圆的切线。
作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以及切线长的概念和定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例1如图24-43,Rt△ABC的斜边AB=10cm,∠A=30°。
求以点C为圆心作圆,当半径为多少时,AB与⊙C相切。
另外,以点C为圆心、半径分别为4cm和5cm作两个圆,这两个圆与斜边AB分别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解:(1)过点C作边AB上的高CD。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篇)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绝对经典)
第4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最新考纲】 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问题,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计算弦长、面积,考查与圆有关的最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要 点 梳 理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C :(x -a )2+(y -b )2=r 2,直线l :Ax +By +C =0,圆心C (a ,b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由⎩⎨⎧(x -a )2+(y -b )2=r 2,Ax +By +C =0消去y (或x ),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Δ.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R ,r ,R >r ,圆心距为d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下表来表示:[友情提示]1.圆的切线方程常用结论(1)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2)过圆(x-a)2+(y-b)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3)过圆x2+y2=r2外一点M(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0x+y0y =r2.2.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两条,若仅求得一条,除了考虑运算过程是否正确外,还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以防漏解.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如果两个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实数解,则两圆外切.()(3)如果两圆的圆心距小于两圆的半径之和,则两圆相交.()(4)过圆O:x2+y2=r2外一点P(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O,P,A,B四点共圆且直线AB的方程是x0x+y0y=r2.()解析(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除外切外,还有可能内切;(3)两圆还可能内切或内含.答案(1)×(2)×(3)×(4)√2.圆(x+2)2+y2=4与圆(x-2)2+(y-1)2=9的位置关系为()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解析两圆圆心分别为(-2,0),(2,1),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d=42+12=17.∵3-2<d<3+2,∴两圆相交.答案 B3.已知直线y=mx与圆x2+y2-4x+2=0相切,则m值为()A.±3B.±33 C.±32 D.±1解析将y=mx代入x2+y2-4x+2=0,得(1+m2)x2-4x+2=0,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Δ=(-4)2-4(1+m2)×2=8(1-m2)=0,解得m=±1.答案 D4.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1,则在y轴上截距为2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在y轴上截距为2且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显然不是切线,故设切线方程为y=kx+2,则|2|k 2+1=1,所以k =±1,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 =x +2或y =-x + 2. 答案 x -y +2=0或x +y -2=05.圆x 2+y 2-4=0与圆x 2+y 2-4x +4y -12=0的公共弦长为________.解析 由⎩⎨⎧x 2+y 2-4=0,x 2+y 2-4x +4y -12=0,得x -y +2=0.又圆x 2+y 2=4的圆心到直线x -y +2=0的距离为22= 2.由勾股定理得弦长的一半为4-2=2,所以,所求弦长为2 2. 答案 22题型分类 深度解析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 (1)已知点M (a ,b )在圆O :x 2+y 2=1外,则直线ax +by =1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B.相交C.相离D.不确定(2)(一题多解)圆x 2+y 2=1与直线y =kx +2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1)因为M (a ,b )在圆O :x 2+y 2=1外,所以a 2+b 2>1,而圆心O 到直线ax +by =1的距离d =|a ·0+b ·0-1|a 2+b 2=1a 2+b 2<1,故直线与圆O 相交.(2)法一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方程,得(k 2+1)x 2+4kx +3=0,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Δ=16k 2-12(k 2+1)<0,解得-3<k < 3. 法二 圆心(0,0)到直线y =kx +2的距离d =2k 2+1,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d >1, 即2k 2+1>1,解得-3<k < 3. 答案 (1)B (2)-3<k < 3规律方法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 (1)几何法:利用d 与r 的关系. (2)代数法:联立方程之后利用Δ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几何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适用于动直线问题.【变式练习1】 (1)圆(x -1)2+(y +2)2=6与直线2x +y -5=0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C.相交过圆心D.相离(2)已知圆C :(x -1)2+y 2=r 2(r >0),设条件p :0<r <3,条件q :圆C 上至多有2个点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为1,则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由题意知 圆心(1,-2)到直线2x +y -5=0的距离d =|2×1-2-5|22+12=5<6且2×1+(-2)-5≠0,所以直线与圆相交但不过圆心.(2)由题意知,圆心C (1,0)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d =|1+3|2=2,至多有2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时,0<r <3;反之也成立,故选C. 答案 (1)B (2)C考点二 圆的切线、弦长问题【例2】 (1)设直线y =x +2a 与圆C :x 2+y 2-2ay -2=0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23,则圆C 的面积为________.(2)过点P (2,4)引圆(x -1)2+(y -1)2=1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 (1)圆C :x 2+y 2-2ay -2=0,即C :x 2+(y -a )2=a 2+2,圆心为C (0,a ),C 到直线y =x +2a 的距离为d =|0-a +2a |2=|a |2.又由|AB |=23,得⎝ ⎛⎭⎪⎫2322+⎝ ⎛⎭⎪⎫|a |22=a 2+2,解得a 2=2,所以圆的面积为π(a 2+2)=4π.(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2,此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直线与圆相切,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 -4=k (x -2),即kx -y +4-2k =0,∵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 =|k -1+4-2k |k 2+(-1)2=|3-k |k 2+1=1,解得k =43,∴所求切线方程为43x -y +4-2×43=0,即4x -3y +4=0. 综上,切线方程为x =2或4x -3y +4=0. 答案 (1)4π (2)x =2或4x -3y +4=0 规律方法 1.弦长的两种求法(1)代数方法:将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在判别式Δ>0的前提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弦长公式求弦长. (2)几何方法:若弦心距为d ,圆的半径长为r ,则弦长l =2r 2-d 2. 2.圆的切线方程的两种求法(1)代数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令判别式Δ=0进而求得k .(2)几何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表示出圆心到切线的距离d ,然后令d =r ,进而求出k .【变式练习2】 (1)过点(3,1)作圆(x -2)2+(y -2)2=4的弦,其中最短弦的长为________. (2)过原点O 作圆x 2+y 2-6x -8y +20=0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P ,Q ,则线段PQ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1)设P (3,1),圆心C (2,2),则|PC |=2,半径r =2,由题意知最短的弦过P (3,1)且与PC 垂直,所以最短弦长为222-(2)2=2 2.(2)将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为(x -3)2+(y -4)2=5,则圆心为(3,4),半径长为 5. 由题意可设切线的方程为y =kx ,则圆心(3,4)到直线y =kx 的距离等于半径长5,即|3k -4|k 2+1=5,解得k =12或k =112,则切线的方程为y =12x 或y =112x .联立切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解得两切点坐标分别为(4,2),⎝⎛⎭⎫45,225,此即为P ,Q 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PQ |=4. 答案 (1)22 (2)4 考点三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3】 已知两圆x 2+y 2-2x -6y -1=0,x 2+y 2-10x -12y +m =0. (1)m 取何值时两圆外切? (2)m 取何值时两圆内切?(3)当m =45时,求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公共弦的长. 解 因为两圆的标准方程分别为(x -1)2+(y -3)2=11, (x -5)2+(y -6)2=61-m ,所以两圆的圆心分别为(1,3),(5,6),半径分别为11,61-m ,(1)当两圆外切时,由(5-1)2+(6-3)2=11+61-m ,得m =25+1011. (2)当两圆内切时,因为定圆半径11小于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5, 所以61-m -11=5,解得m =25-1011.(3)由(x 2+y 2-2x -6y -1)-(x 2+y 2-10x -12y +45)=0,得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x +3y -23=0. 故两圆的公共弦的长为2(11)2-⎝⎛⎭⎪⎫|4+3×3-23|42+322=27.规律方法 1.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即利用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一般不采用代数法.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差消去x 2,y 2项得到. 【变式练习3】 (1)已知圆M :x 2+y 2-2ay =0(a >0)截直线x +y =0所得线段的长度是22,则圆M 与圆N :(x -1)2+(y -1)2=1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2)已知圆C 1:(x -a )2+(y +2)2=4与圆C 2:(x +b )2+(y +2)2=1 相外切,则ab 的最大值为( ) A.62B.32C.94D.2 3解析 (1)∵圆M :x 2+(y -a )2=a 2,∴圆心坐标为M (0,a ),半径r 1为a ,圆心M 到直线x +y =0的距离d =|a |2,由几何知识得⎝ ⎛⎭⎪⎫|a |22+(2)2=a 2,解得a =2.∴M (0,2),r 1=2.又圆N 的圆心坐标N (1,1),半径r 2=1,∴|MN |=(1-0)2+(1-2)2=2,r 1+r 2=3,r 1-r 2=1. ∴r 1-r 2<|MN |<r 1+r 2,∴两圆相交,故选B.(2)由圆C 1与圆C 2相外切,可得(a +b )2+(-2+2)2=2+1=3,即(a +b )2=9,根据基本不等式可知ab ≤⎝ ⎛⎭⎪⎫a +b 22=94,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答案 (1)B (2)C课后练习A 组(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圆x 2+y 2-2x -8y +13=0的圆心到直线ax +y -1=0的距离为1,则a =( ) A.-43B.-34C. 3D.2解析 由圆的方程x 2+y 2-2x -8y +13=0得圆心坐标为(1,4),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1×a +4-1|1+a 2=1,解之得a =-43. 答案 A2.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则该切线的方程为( ) A.2x +y -5=0 B.2x +y -7=0 C.x -2y -5=0D.x -2y -7=0解析 ∵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 ∴点(3,1)在圆(x -1)2+y 2=r 2上, ∵圆心与切点连线的斜率k =1-03-1=12,∴切线的斜率为-2,则圆的切线方程为y -1=-2(x -3),即2x +y -7=0. 答案 B3.(2018·洛阳一模)直线l :y =kx +1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则“k =1”是“|AB |=2”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依题意,因|AB |=2,则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2-⎝ ⎛⎭⎪⎫222=22,即有1k 2+1=22,k =±1.因此,“k =1”是“|AB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答案 A4.圆x 2+2x +y 2+4y -3=0上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 圆的方程化为(x +1)2+(y +2)2=8,圆心(-1,-2)到直线距离d =|-1-2+1|2=2,半径是22,结合图形可知有3个符合条件的点. 答案 C5.过点P (1,-2)作圆C :(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y =-34 B.y =-12 C.y =-32D.y =-14解析 圆(x -1)2+y 2=1的圆心为(1,0),半径为1,以|PC |=(1-1)2+(-2-0)2=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1)2+(y +1)2=1,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得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y +1=0,即y =-12. 答案 B 二、填空题6.已知直线l :x -3y +6=0与圆x 2+y 2=12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作l 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D 两点,则|CD |=________.解析 由圆x 2+y 2=12知圆心O (0,0),半径r =23, ∴圆心(0,0)到直线x -3y +6=0的距离d =61+3=3,|AB |=212-32=2 3.过C 作CE ⊥BD 于E .如图所示,则|CE |=|AB |=2 3. ∵直线l 的方程为x -3y +6=0,∴直线l 的倾斜角∠BPD =30°,从而∠BDP =60°, 因此|CD |=|CE |sin 60°=23sin 60°=4. 答案 47.已知直线l :x +ay -1=0(a ∈R )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过点A (-4,a )作圆C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 ,则|AB |=________.解析 由于直线x +ay -1=0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 则圆心C (2,1)满足直线方程x +ay -1=0, 所以2+a -1=0,解得a =-1,所以A 点坐标为(-4,-1). 从而|AC |2=36+4=40.又r =2,所以|AB |2=40-4=36.即|AB |=6. 答案 68.点P 在圆C 1:x 2+y 2-8x -4y +11=0上,点Q 在圆C 2:x 2+y 2+4x +2y +1=0上,则|P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 把圆C 1、圆C 2的方程都化成标准形式,得 (x -4)2+(y -2)2=9,(x +2)2+(y +1)2=4.圆C 1的圆心坐标是(4,2),半径长是3;圆C 2的圆心坐标是(-2,-1),半径是2.圆心距d =(4+2)2+(2+1)2=35>5.故圆C 1与圆C 2相离,所以,|PQ |的最小值是35-5.答案 35-5 三、解答题9.已知圆C 经过点A (2,-1),和直线x +y =1相切,且圆心在直线y =-2x 上. (1)求圆C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经过原点,并且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1)设圆心的坐标为C (a ,-2a ), 则(a -2)2+(-2a +1)2=|a -2a -1|2.化简,得a 2-2a +1=0,解得a =1. 所以C 点坐标为(1,-2),半径r =|AC |=(1-2)2+(-2+1)2= 2. 故圆C 的方程为(x -1)2+(y +2)2=2.(2)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0,此时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满足条件.②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 由题意得|k +2|1+k2=1,解得k =-34,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34x .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为x =0或3x +4y =0.10.已知过点A (0,1)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x -2)2+(y -3)2=1交于M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OM →·ON →=12,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MN |. 解 (1)易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 =1, 由题设,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 因为l 与C 交于两点,所以|2k -3+1|1+k 2<1. 解得4-73<k <4+73.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4-73,4+73.(2)设M (x 1,y 1),N (x 2,y 2).将y =kx +1代入方程(x -2)2+(y -3)2=1,整理得 (1+k 2)x 2-4(1+k )x +7=0.所以x 1+x 2=4(1+k )1+k 2,x 1x 2=71+k 2. OM →·ON →=x 1x 2+y 1y 2=(1+k 2)x 1x 2+k (x 1+x 2)+1=4k (1+k )1+k 2+8.由题设可得4k (1+k )1+k 2+8=12,解得k =1,所以l 的方程为y =x +1. 故圆心C 在l 上,所以|MN |=2.B 组(时间:20分钟)11.已知圆C :(x -1)2+y 2=25,则过点P (2,-1)的圆C 的所有弦中,以最长弦和最短弦为对角线的四边形的面积是( ) A.1031B.921C.1023D.911解析 易知P 在圆C 内部,最长弦为圆的直径10, 又最短弦所在直线与最长弦垂直,且|PC |=2, ∴最短弦的长为2r 2-|PC |2=225-2=223, 故所求四边形的面积S =12×10×223=1023.答案 C12.过点A (1,2)的直线l 将圆C :(x -2)2+y 2=4分成两段弧,当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l 的斜率k =________.解析 易知点A (1,2)在圆(x -2)2+y 2=4的内部,圆心C 的坐标为(2,0),当直线l 被圆截得的弦的弦心距最长时,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此时l ⊥CA ,如图所示,所以k =-1k CA =-1-2=22. 答案 221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y =x 2+mx -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0,1).当m 变化时,解答下列问题:(1)能否出现AC ⊥BC 的情况?说明理由;(2)证明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1)解 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理由如下:设A (x 1,0),B (x 2,0),则x 1,x 2满足方程x 2+mx -2=0,所以x 1x 2=-2.又C 的坐标为(0,1),故AC 的斜率与BC 的斜率之积为-1x 1·-1x 2=-12, 所以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2)证明 BC 的中点坐标为⎝⎛⎭⎫x 22,12,可得BC 的中垂线方程为y -12=x 2⎝⎛⎭⎫x -x 22. 由(1)可得x 1+x 2=-m ,所以AB 的中垂线方程为x =-m 2.联立⎩⎨⎧x =-m 2,①y -12=x 2⎝⎛⎭⎫x -x 22,② 又x 22+mx 2-2=0,③由①②③解得x =-m 2,y =-12.所以过A ,B ,C 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m 2,-12,半径r =m 2+92. 故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2r 2-⎝⎛⎭⎫m22=3,即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
教案 北师大版 初中 数学 九年级 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理解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并会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对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的图形和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理解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形、实际问题案例。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教师总结学生的解题方法,并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提出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教学投影仪。
2.教学素材:教材课件、教案、实例、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课(5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直线与圆的照片,向学生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直线和圆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关系,并给出提示:“直线和圆在几何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关系。
”3.教师引出本堂课的主题:“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步骤二: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概念。
2.教师通过示意图展示直线与圆的四种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相交;(2)直线与圆内切;(3)直线与圆外切;(4)直线与圆相离。
3.教师通过实例分别讲解以上四种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步骤三:示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示例题,引导学生按照判断方法,分析并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示例题的解答,并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3.教师在讨论中强调判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步骤四:解释与总结(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解释和总结,强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教师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步骤五:练习与巩固(20分钟)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和答案,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3.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六、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概括性总结,强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教案【篇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②第四章第二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
二、设计要点:学生在初中平面几何中已学过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在前面几节课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因此,本节课主要以问题为载体,通过教师几个环节的设问,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探究用坐标法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用过学生的参与和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有关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的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用坐标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难点:学生对用方程组的解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方法的理解(3)关键:展现数与形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探索。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2。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问题:一艘轮船在沿直线返回港口的途中,接到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50km处,受到影响的范围是半径长为30km 的圆形区域,已知港口位于台风中心正北50km处,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教师提出:利用初中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数学角度看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2.切入主题,提出课题(1)由学生将问题数学建模,展示平面几何解决方法,得出结论。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绝对经典)
第4节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最新考纲】 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问题,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计算弦长、面积,考查与圆有关的最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要 点 梳 理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C :(x -a )2+(y -b )2=r 2,直线l :Ax +By +C =0,圆心C (a ,b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由⎩⎨⎧(x -a )2+(y -b )2=r 2,Ax +By +C =0消去y (或x ),得到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为Δ.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R ,r ,R >r ,圆心距为d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下表来表示:[友情提示]1.圆的切线方程常用结论(1)过圆x 2+y 2=r 2上一点P (x 0,y 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 0x +y 0y =r 2.(2)过圆(x-a)2+(y-b)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3)过圆x2+y2=r2外一点M(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为x0x+y0y =r2.2.过圆上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有且只有两条,若仅求得一条,除了考虑运算过程是否正确外,还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以防漏解.基础自测1.思考辨析(在括号内打“√”或“×”)(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如果两个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只有一组实数解,则两圆外切.()(3)如果两圆的圆心距小于两圆的半径之和,则两圆相交.()(4)过圆O:x2+y2=r2外一点P(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O,P,A,B四点共圆且直线AB的方程是x0x+y0y=r2.()解析(1)“k=1”是“直线x-y+k=0与圆x2+y2=1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除外切外,还有可能内切;(3)两圆还可能内切或内含.答案(1)×(2)×(3)×(4)√2.圆(x+2)2+y2=4与圆(x-2)2+(y-1)2=9的位置关系为()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解析两圆圆心分别为(-2,0),(2,1),半径分别为2和3,圆心距d=42+12=17.∵3-2<d<3+2,∴两圆相交.答案 B3.已知直线y=mx与圆x2+y2-4x+2=0相切,则m值为()A.±3B.±33 C.±32 D.±1解析将y=mx代入x2+y2-4x+2=0,得(1+m2)x2-4x+2=0,因为直线与圆相切,所以Δ=(-4)2-4(1+m2)×2=8(1-m2)=0,解得m=±1.答案 D4.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1,则在y轴上截距为2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在y轴上截距为2且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显然不是切线,故设切线方程为y=kx+2,则|2|k 2+1=1,所以k =±1,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 =x +2或y =-x + 2. 答案 x -y +2=0或x +y -2=05.圆x 2+y 2-4=0与圆x 2+y 2-4x +4y -12=0的公共弦长为________.解析 由⎩⎨⎧x 2+y 2-4=0,x 2+y 2-4x +4y -12=0,得x -y +2=0.又圆x 2+y 2=4的圆心到直线x -y +2=0的距离为22= 2.由勾股定理得弦长的一半为4-2=2,所以,所求弦长为2 2. 答案 22题型分类 深度解析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点一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1】 (1)已知点M (a ,b )在圆O :x 2+y 2=1外,则直线ax +by =1与圆O 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B.相交C.相离D.不确定(2)(一题多解)圆x 2+y 2=1与直线y =kx +2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 解析 (1)因为M (a ,b )在圆O :x 2+y 2=1外,所以a 2+b 2>1,而圆心O 到直线ax +by =1的距离d =|a ·0+b ·0-1|a 2+b 2=1a 2+b 2<1,故直线与圆O 相交.(2)法一 将直线方程代入圆方程,得(k 2+1)x 2+4kx +3=0,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Δ=16k 2-12(k 2+1)<0,解得-3<k < 3. 法二 圆心(0,0)到直线y =kx +2的距离d =2k 2+1,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d >1, 即2k 2+1>1,解得-3<k < 3. 答案 (1)B (2)-3<k < 3规律方法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 (1)几何法:利用d 与r 的关系. (2)代数法:联立方程之后利用Δ判断.(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几何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适用于动直线问题.【变式练习1】 (1)圆(x -1)2+(y +2)2=6与直线2x +y -5=0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B.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C.相交过圆心D.相离(2)已知圆C :(x -1)2+y 2=r 2(r >0),设条件p :0<r <3,条件q :圆C 上至多有2个点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为1,则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由题意知 圆心(1,-2)到直线2x +y -5=0的距离d =|2×1-2-5|22+12=5<6且2×1+(-2)-5≠0,所以直线与圆相交但不过圆心.(2)由题意知,圆心C (1,0)到直线x -3y +3=0的距离d =|1+3|2=2,至多有2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时,0<r <3;反之也成立,故选C. 答案 (1)B (2)C考点二 圆的切线、弦长问题【例2】 (1)设直线y =x +2a 与圆C :x 2+y 2-2ay -2=0相交于A ,B 两点,若|AB |=23,则圆C 的面积为________.(2)过点P (2,4)引圆(x -1)2+(y -1)2=1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________.解析 (1)圆C :x 2+y 2-2ay -2=0,即C :x 2+(y -a )2=a 2+2,圆心为C (0,a ),C 到直线y =x +2a 的距离为d =|0-a +2a |2=|a |2.又由|AB |=23,得⎝ ⎛⎭⎪⎫2322+⎝ ⎛⎭⎪⎫|a |22=a 2+2,解得a 2=2,所以圆的面积为π(a 2+2)=4π.(2)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方程为x =2,此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直线与圆相切,符合题意;当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 -4=k (x -2),即kx -y +4-2k =0,∵直线与圆相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即d =|k -1+4-2k |k 2+(-1)2=|3-k |k 2+1=1,解得k =43,∴所求切线方程为43x -y +4-2×43=0,即4x -3y +4=0. 综上,切线方程为x =2或4x -3y +4=0. 答案 (1)4π (2)x =2或4x -3y +4=0 规律方法 1.弦长的两种求法(1)代数方法:将直线和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在判别式Δ>0的前提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弦长公式求弦长. (2)几何方法:若弦心距为d ,圆的半径长为r ,则弦长l =2r 2-d 2. 2.圆的切线方程的两种求法(1)代数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与圆的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然后令判别式Δ=0进而求得k .(2)几何法:设切线方程为y -y 0=k (x -x 0),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表示出圆心到切线的距离d ,然后令d =r ,进而求出k .【变式练习2】 (1)过点(3,1)作圆(x -2)2+(y -2)2=4的弦,其中最短弦的长为________. (2)过原点O 作圆x 2+y 2-6x -8y +20=0的两条切线,设切点分别为P ,Q ,则线段PQ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1)设P (3,1),圆心C (2,2),则|PC |=2,半径r =2,由题意知最短的弦过P (3,1)且与PC 垂直,所以最短弦长为222-(2)2=2 2.(2)将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为(x -3)2+(y -4)2=5,则圆心为(3,4),半径长为 5. 由题意可设切线的方程为y =kx ,则圆心(3,4)到直线y =kx 的距离等于半径长5,即|3k -4|k 2+1=5,解得k =12或k =112,则切线的方程为y =12x 或y =112x .联立切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解得两切点坐标分别为(4,2),⎝⎛⎭⎫45,225,此即为P ,Q 的坐标,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PQ |=4. 答案 (1)22 (2)4 考点三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例3】 已知两圆x 2+y 2-2x -6y -1=0,x 2+y 2-10x -12y +m =0. (1)m 取何值时两圆外切? (2)m 取何值时两圆内切?(3)当m =45时,求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和公共弦的长. 解 因为两圆的标准方程分别为(x -1)2+(y -3)2=11, (x -5)2+(y -6)2=61-m ,所以两圆的圆心分别为(1,3),(5,6),半径分别为11,61-m ,(1)当两圆外切时,由(5-1)2+(6-3)2=11+61-m ,得m =25+1011. (2)当两圆内切时,因为定圆半径11小于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5, 所以61-m -11=5,解得m =25-1011.(3)由(x 2+y 2-2x -6y -1)-(x 2+y 2-10x -12y +45)=0,得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为4x +3y -23=0. 故两圆的公共弦的长为2(11)2-⎝⎛⎭⎪⎫|4+3×3-23|42+322=27.规律方法 1.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即利用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一般不采用代数法.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差消去x 2,y 2项得到. 【变式练习3】 (1)已知圆M :x 2+y 2-2ay =0(a >0)截直线x +y =0所得线段的长度是22,则圆M 与圆N :(x -1)2+(y -1)2=1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2)已知圆C 1:(x -a )2+(y +2)2=4与圆C 2:(x +b )2+(y +2)2=1 相外切,则ab 的最大值为( ) A.62B.32C.94D.2 3解析 (1)∵圆M :x 2+(y -a )2=a 2,∴圆心坐标为M (0,a ),半径r 1为a ,圆心M 到直线x +y =0的距离d =|a |2,由几何知识得⎝ ⎛⎭⎪⎫|a |22+(2)2=a 2,解得a =2.∴M (0,2),r 1=2.又圆N 的圆心坐标N (1,1),半径r 2=1,∴|MN |=(1-0)2+(1-2)2=2,r 1+r 2=3,r 1-r 2=1. ∴r 1-r 2<|MN |<r 1+r 2,∴两圆相交,故选B.(2)由圆C 1与圆C 2相外切,可得(a +b )2+(-2+2)2=2+1=3,即(a +b )2=9,根据基本不等式可知ab ≤⎝ ⎛⎭⎪⎫a +b 22=94,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答案 (1)B (2)C课后练习A 组(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1.圆x 2+y 2-2x -8y +13=0的圆心到直线ax +y -1=0的距离为1,则a =( ) A.-43B.-34C. 3D.2解析 由圆的方程x 2+y 2-2x -8y +13=0得圆心坐标为(1,4),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1×a +4-1|1+a 2=1,解之得a =-43. 答案 A2.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则该切线的方程为( ) A.2x +y -5=0 B.2x +y -7=0 C.x -2y -5=0D.x -2y -7=0解析 ∵过点(3,1)作圆(x -1)2+y 2=r 2的切线有且只有一条, ∴点(3,1)在圆(x -1)2+y 2=r 2上, ∵圆心与切点连线的斜率k =1-03-1=12,∴切线的斜率为-2,则圆的切线方程为y -1=-2(x -3),即2x +y -7=0. 答案 B3.(2018·洛阳一模)直线l :y =kx +1与圆O :x 2+y 2=1相交于A ,B 两点,则“k =1”是“|AB |=2”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依题意,因|AB |=2,则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等于12-⎝ ⎛⎭⎪⎫222=22,即有1k 2+1=22,k =±1.因此,“k =1”是“|AB |=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答案 A4.圆x 2+2x +y 2+4y -3=0上到直线x +y +1=0的距离为2的点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 圆的方程化为(x +1)2+(y +2)2=8,圆心(-1,-2)到直线距离d =|-1-2+1|2=2,半径是22,结合图形可知有3个符合条件的点. 答案 C5.过点P (1,-2)作圆C :(x -1)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 A.y =-34 B.y =-12 C.y =-32D.y =-14解析 圆(x -1)2+y 2=1的圆心为(1,0),半径为1,以|PC |=(1-1)2+(-2-0)2=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1)2+(y +1)2=1,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得AB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y +1=0,即y =-12. 答案 B 二、填空题6.已知直线l :x -3y +6=0与圆x 2+y 2=12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作l 的垂线与x 轴交于C ,D 两点,则|CD |=________.解析 由圆x 2+y 2=12知圆心O (0,0),半径r =23, ∴圆心(0,0)到直线x -3y +6=0的距离d =61+3=3,|AB |=212-32=2 3.过C 作CE ⊥BD 于E .如图所示,则|CE |=|AB |=2 3. ∵直线l 的方程为x -3y +6=0,∴直线l 的倾斜角∠BPD =30°,从而∠BDP =60°, 因此|CD |=|CE |sin 60°=23sin 60°=4. 答案 47.已知直线l :x +ay -1=0(a ∈R )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过点A (-4,a )作圆C 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 ,则|AB |=________.解析 由于直线x +ay -1=0是圆C :x 2+y 2-4x -2y +1=0的对称轴, 则圆心C (2,1)满足直线方程x +ay -1=0, 所以2+a -1=0,解得a =-1,所以A 点坐标为(-4,-1). 从而|AC |2=36+4=40.又r =2,所以|AB |2=40-4=36.即|AB |=6. 答案 68.点P 在圆C 1:x 2+y 2-8x -4y +11=0上,点Q 在圆C 2:x 2+y 2+4x +2y +1=0上,则|P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 把圆C 1、圆C 2的方程都化成标准形式,得 (x -4)2+(y -2)2=9,(x +2)2+(y +1)2=4.圆C 1的圆心坐标是(4,2),半径长是3;圆C 2的圆心坐标是(-2,-1),半径是2.圆心距d =(4+2)2+(2+1)2=35>5.故圆C 1与圆C 2相离,所以,|PQ |的最小值是35-5.答案 35-5 三、解答题9.已知圆C 经过点A (2,-1),和直线x +y =1相切,且圆心在直线y =-2x 上. (1)求圆C 的方程;(2)已知直线l 经过原点,并且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1)设圆心的坐标为C (a ,-2a ), 则(a -2)2+(-2a +1)2=|a -2a -1|2.化简,得a 2-2a +1=0,解得a =1. 所以C 点坐标为(1,-2),半径r =|AC |=(1-2)2+(-2+1)2= 2. 故圆C 的方程为(x -1)2+(y +2)2=2.(2)①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0,此时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长为2,满足条件.②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 由题意得|k +2|1+k2=1,解得k =-34,则直线l 的方程为y =-34x .综上所述,直线l 的方程为x =0或3x +4y =0.10.已知过点A (0,1)且斜率为k 的直线l 与圆C :(x -2)2+(y -3)2=1交于M ,N 两点. (1)求k 的取值范围;(2)若OM →·ON →=12,其中O 为坐标原点,求|MN |. 解 (1)易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 =1, 由题设,可知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1, 因为l 与C 交于两点,所以|2k -3+1|1+k 2<1. 解得4-73<k <4+73.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4-73,4+73.(2)设M (x 1,y 1),N (x 2,y 2).将y =kx +1代入方程(x -2)2+(y -3)2=1,整理得 (1+k 2)x 2-4(1+k )x +7=0.所以x 1+x 2=4(1+k )1+k 2,x 1x 2=71+k 2. OM →·ON →=x 1x 2+y 1y 2=(1+k 2)x 1x 2+k (x 1+x 2)+1=4k (1+k )1+k 2+8.由题设可得4k (1+k )1+k 2+8=12,解得k =1,所以l 的方程为y =x +1. 故圆心C 在l 上,所以|MN |=2.B 组(时间:20分钟)11.已知圆C :(x -1)2+y 2=25,则过点P (2,-1)的圆C 的所有弦中,以最长弦和最短弦为对角线的四边形的面积是( ) A.1031B.921C.1023D.911解析 易知P 在圆C 内部,最长弦为圆的直径10, 又最短弦所在直线与最长弦垂直,且|PC |=2, ∴最短弦的长为2r 2-|PC |2=225-2=223, 故所求四边形的面积S =12×10×223=1023.答案 C12.过点A (1,2)的直线l 将圆C :(x -2)2+y 2=4分成两段弧,当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时,直线l 的斜率k =________.解析 易知点A (1,2)在圆(x -2)2+y 2=4的内部,圆心C 的坐标为(2,0),当直线l 被圆截得的弦的弦心距最长时,劣弧所对的圆心角最小,此时l ⊥CA ,如图所示,所以k =-1k CA =-1-2=22. 答案 221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y =x 2+mx -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C 的坐标为(0,1).当m 变化时,解答下列问题:(1)能否出现AC ⊥BC 的情况?说明理由;(2)证明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1)解 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理由如下:设A (x 1,0),B (x 2,0),则x 1,x 2满足方程x 2+mx -2=0,所以x 1x 2=-2.又C 的坐标为(0,1),故AC 的斜率与BC 的斜率之积为-1x 1·-1x 2=-12, 所以不能出现AC ⊥BC 的情况.(2)证明 BC 的中点坐标为⎝⎛⎭⎫x 22,12,可得BC 的中垂线方程为y -12=x 2⎝⎛⎭⎫x -x 22. 由(1)可得x 1+x 2=-m ,所以AB 的中垂线方程为x =-m 2.联立⎩⎨⎧x =-m 2,①y -12=x 2⎝⎛⎭⎫x -x 22,② 又x 22+mx 2-2=0,③由①②③解得x =-m 2,y =-12.所以过A ,B ,C 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m 2,-12,半径r =m 2+92. 故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2r 2-⎝⎛⎭⎫m22=3,即过A ,B ,C 三点的圆在y 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
教学设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这个问题而使教学偏离重点,必要时可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这个问题.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含义及图示.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当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能通过联解方程组得出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坐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代数化处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到坐标系是联系“数”与“形”的桥梁,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坐标法思想.重 点 用解析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 点 理解能够通过直线与圆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来确定它们的位置关系 教 法启发式 探究式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 时 2课时教学活动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问题情境问题1.一艘轮船在沿直线返回港口的途中,接到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70km处,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长为50km 的圆形区域.已知港口位于台风中心正北70km 处,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2.揭示课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2.前面问题能够转化为直线圆的位置关系问题.请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在平面几何中,我们怎样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共点个数 d 与r 的关系图形相交两个r d让学生实行讨论、交流,启发学生由图形获取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直观认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义务教育阶段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思想过程.能够展示表格,使问题直观形象.让学生感受台风这个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突出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重要意义。
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相切 一个r d =相离 没有r d >3.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问题3:方法一是用平面几何知识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你能根据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吗?问题4:这是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关系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称此法为“dr 法”).请问用“dr 法”的一般步骤如何? 步骤:(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求出直线方程,圆心坐标与圆的半径r ; (3)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4)比较d 与r 的大小,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①当r d >时,直线l 与圆C 相离; ②当r d =时,直线l 与圆C 相切; ③当r d <时,直线l 与圆C 相交. 问题5: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0:1111=++C y B x A l 和0:2222=++C y B x A l ,联立方程组 0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我们有如下一些结论:①1l 与2l 相交,⇔方程组有唯一解;通过教师追问,引起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引导学生用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体验坐标法的思想方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精选5篇)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㈠知识教学点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
㈡能力训练点⒈通过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⒉在7.1节我们曾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⑴点P在⊙O上OP=r⑵点P在⊙O内OP<r⑶点P在⊙O外OP>r初步培养学生能将这个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互相对应的理论迁移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上来。
㈢德育渗透点在用运动的观点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并且在变化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⒈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特别是直线和圆相切的关系,是以后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关系。
⒉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大小关系的对应,它既可做为各种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性质,学生不太容易理解。
⒊疑点:为什么能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九圆的关径大小关系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为解决这一疑点,必须通过图形的演示,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必转化成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关径的大小关系来实现的。
三、教学过程㈠情境感知⒈欣赏网页flash动画,《海上日出》提问:动画给你形成了怎样的几何图形的印象?⒉演示z+z超级画板制作《日出》的简易动画,给学生形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印象,像这样平面上给定一条定直线和一个运动着的圆,它们之间虽然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从数学角度,它的若干位置关系能分为几大类?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画一画互相研究一下。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数学教案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数学教案
标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
2. 掌握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及应用。
难点:根据条件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实例引入,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比如篮球运动员投篮时,球的运动轨迹就是一个抛物线,而篮球框是一个圆形。
那么如何确定球是否会进入篮筐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
2. 新课讲解: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2) 判断方法: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
3. 练习巩固: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 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
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相离、相切、相交。
2.掌握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教学重点: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相交,并让学生观察并回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可能的情况?二、讲授(15分钟)1.老师引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并给出三种可能的情况:相离、相切、相交。
2.介绍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a.直线与圆相离的情况下,直线与圆的最短距离大于圆的半径。
b.直线与圆相切的情况下,直线与圆的最短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c.直线与圆相交的情况下,直线与圆的最短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3.通过示例讲解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三、练习(20分钟)1.团队合作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出不同的直线与圆的示例,让学生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并在白板上写出自己的判断结果。
2.小组讨论与展示:每个小组轮流讲解和展示自己的判断结果,并给出相应的理由。
3.整体讨论与总结:老师引导学生就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判断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给出示例并指导解决问题:通过求直线与圆的方程,将问题转化成代数方程求解。
五、讲评(10分钟)1.对学生在练习环节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和点评。
2.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六、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指导学生合理复习巩固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讲解相关概念、示例分析和练习等环节,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一、引言在数学中,直线和圆是两个基本的几何概念。
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学习几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并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1.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定义和性质;2.学生能够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直线和圆的定义和性质;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直线和圆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直线和圆的概念。
例如,可以以电线杆和电线的关系为例,让学生思考电线杆是直线还是圆。
步骤二:直线和圆的定义和性质在介绍直线和圆的定义和性质时,可以通过一些图例和实例来说明。
例如,可以通过画图展示直线的两个端点和方向,以及圆的半径和圆心等概念。
步骤三: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介绍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结合几何图形的绘制和推理,让学生自己发现和理解。
例如,让学生尝试画一条直线和一个圆,并观察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如相交、相切、相离等。
步骤四:直线和圆的应用在介绍直线和圆的应用时,可以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
例如,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个直线和一个圆的交点个数,或者让学生设计一个路线,使得该路线经过一个给定的圆心。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在教学结束前,可以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拓展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否有其他特殊情况,或者让学生设计一道关于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问题来考察同学们。
五、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和表现;2.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3.学生在考试中对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每次教学之后,教师应进行反思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
姓名xxx
学生
年级
九年级
教师
姓名
xxx
授课
日期
月日
授课
时段
xxx
课题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及相关定理、判定圆的相关定理、判定的应用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知识点:
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具体如下:
(1)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公共点叫做交点;
(2)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
(3)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
直线l与⊙O相交⇔d<r;
直线l与⊙O相切⇔d=r;
直线l与⊙O相离⇔d>r;
二、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1、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三、切线长定理
1、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四、三角形的内切圆
1、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三角形
的内心。
五、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相离分为外离和内含两种。
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相切分为外切和内切两种。
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
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叫做两圆的圆心距。
3、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
两圆相交⇔R-r<d<R+r(R≥r)两圆内切⇔d=R-r(R>r)
两圆内含⇔d<R-r(R>r)两圆外离⇔d>R+r 两圆外切⇔d=R+r
4、两圆相切、相交的重要性质
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相交的两个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例题1、(外切)Rt ABC
△中,90
C
∠=,8
AC=,6
BC=,两等圆⊙A,⊙B外切,那么图中两个扇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A.
25
4
π B.
25
8
π C.
25
16
π D.
25
32
π
解:∠A + ∠B = 90°,阴影部分 = 1/4圆
2、(切线性质)一圆内切于四边形ABCD,且AB=16,CD=10,则四边形的周长为。
解:由切线性质可知,四边形的周长= 2(AB+CD)=52
A
B
C
教务处检查签字: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