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11~13章总结 比较全面 第七版 5年制临床专业

合集下载

儿科各章知识点总结

儿科各章知识点总结

儿科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在新生儿期,儿科医生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脑瘫、新生儿感染等。

其中,新生儿黄疸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在肝脏中代谢不足导致的。

此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早产儿身上,主要是由于肺发育不完全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

第二章: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是儿科医生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阶段,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生理发育、认知发育等方面。

在体格发育方面,医生需要根据婴幼儿的生长曲线,评估婴幼儿的生长情况,判断其是否存在生长迟缓的问题。

在生理发育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各种生理反射、大运动、小运动、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在认知发育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感知、认知、交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关怀。

第三章:少年期的身心健康少年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科医生需要关注少年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

在身体健康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少年期的生理发育、营养状况、运动锻炼等方面,预防少年期的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

在心理健康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少年的情绪、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预防少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残等。

第四章: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儿科学中,医生需要对儿童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常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在预防方面,医生需要做好疫苗免疫、营养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降低儿童患病的风险。

在治疗方面,医生需要对儿童疾病进行精准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保障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康复情况,指导家长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促进儿童的康复和发展。

第五章:儿童营养和饮食儿童的营养和饮食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儿科学中,医生需要关注儿童的营养需求、饮食习惯、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

2023年儿科医师工作总结11篇

2023年儿科医师工作总结11篇

2023年儿科医师工作总结11篇儿科医师工作总结篇1来,本人在各级领导及卫生所所长的领导下,坚持以会议精神以及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做好各项业务性工作及事务性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全面履行了一名基层卫生所医师的岗位职责要求。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

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自己积极要求靠拢党组织的过程中,虽然碰到一些让人不愉快的事件,但自己始终保持一颗善待他人的心,始终坚持组织利益、组织安排为第一位;自己作为组织中的一员,自己理当服从组织的安排,理当服从组织的每一项决定。

本人一贯能够认真并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基层卫生所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医疗卫生知识,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

经常参加卫生局及卫生所行业协会举办的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并经常阅读杂志、报刊和网络信息,学习了大量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很好地扩大了知识面。

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基层卫生所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

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

两年来,本人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事,从未发生一起差错事故,也从未同病人发生一起纠纷。

总之,尽我之最大能力完成作为一个基层卫生所医生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两年来,回望过去,我可以说,我对于我目前的岗位和职位,我是十分胜任的,并且我也是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岗位的。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自己已经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精神,试想哪一天,让我脱下洁白的白大褂,我还真是难以割舍下这位情感。

临床医学 第七版教材 儿科重点

临床医学 第七版教材 儿科重点

1、小儿年龄分期及特点: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为止,正常共40周;新生儿期,从出生脐带结扎到28天,此期生命遭受最大危险期,死亡率最高;婴儿期,从出生满一周岁,生长发育最快,提倡母乳喂养;幼儿期,一岁至三岁,智能迅速发育;学龄前期;三周岁到6-7岁,求知欲强,模仿性强,应重视学前教育;学龄期,从6-7岁到12-14岁,保护视力,预防龋齿,端正体位,防治精神或情绪异常;青春期,10-20岁,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

2、围生期: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天。

3、生长:器官、系统、身体的长大,是量的增加4、发育: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

5、生长发育的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前三个月为第一生长高峰;青春期为第二生长高峰。

②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两年内发育较快,生殖系统则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与青春期到达高峰,以后逐渐退缩至成人水平。

③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④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

6、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体重:3-12个月:体重=[年龄(月)+9]/21-6岁:体重=年龄(岁)*2+87-12岁:体重=年龄(岁)*3+2身高:2-12岁:身高=年龄*7+77或选用公式2-6岁:身高=年龄*7+757-10岁:身高=年龄*6+80头围: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骨结节绕头1周的长度即为头围。

出生时34cm,三个月时40cm,一周岁时46cm,两岁时为48cm,五岁时为50cm,十五岁时接近成人54-58cm.胸围:沿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

1岁至青春期前胸围约等于头围+年龄-1cm7、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①前囟门 1.5-2cm,1.5-2岁闭合。

后囟门,出生时已经很小或者闭合,最晚出生后2-3个月闭合。

②三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

③牙齿:乳牙:生后6-10个月开始萌发,顺序一般为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2-2.5岁乳牙出齐,共20个。

儿科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必备11篇)

儿科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必备11篇)

儿科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必备11篇)1.儿科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1篇这一年,很荣幸能与各位同事共同进步,在大家的身上学到很多知识。

一年以来我的感受便是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不难,但要做一名优秀的医生就不那么简单了。

针对这一年我要针对我的工作做一份儿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一、这一年的工作内容我今年主要在儿科的住院和门诊工作,由于本所的特点,儿科的工作比较琐碎,除了做好日常的临床工作外,还有儿检、托幼机构幼儿体检、以及联系托幼机构及指导工作等等,有些工作我以前没做过,但为了搞好工作,服从领导安排,我不怕麻烦,向同事学习、向内行请教、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比较胜任儿科的工作,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在医疗业务方面,我一贯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职责,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全面履行了一名住院医生的岗位职责。

在工作中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

在工作中我尽可能去关心、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的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至今未出现任何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经常阅读杂志、报刊和网络信息,学习了大量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工作为重,遵守各项纪律,兢兢业业,树立了自身良好的医德和公众形象。

二、思想修养要想完成工作的责任,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在这一年中我认真参加各种学习和活动。

是的,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在工作中无意中会考虑不周显得毛毛糙糙,不甚妥当。

儿科学第七版

儿科学第七版

儿科学第七版介绍《儿科学第七版》是一本关于儿科学的重要参考书籍。

本书是在前六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扩展,旨在为儿科医生、护士、学生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儿科学知识。

本文档将对本书的内容进行概述和总结,并对其中一些关键概念和章节进行介绍。

目录1.儿科学概述–儿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儿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2.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和规律–儿童营养的基本原则和需求3.儿童常见疾病与检查–儿童常见疾病的分类和特点–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儿童常见疾病的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4.儿童心理与行为发育–儿童心理发展的各阶段和特点–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方法–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5.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儿童预防接种的基本原则和常规疫苗6.儿童特殊需求与疾病管理–儿童特殊需求的分类和支持措施–儿童慢性疾病的管理和康复7.儿科学研究与进展–儿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方法–儿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内容概述《儿科学第七版》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每个章节涵盖了不同的话题和主题。

首先,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儿科学的概述,包括定义、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讨论了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重点介绍了儿童的生长规律、营养需求和饮食原则。

第三章详细介绍了儿童常见疾病的分类、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的方法。

接下来,第四章探讨了儿童心理与行为发育,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特点,常见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以及行为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第五章关注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介绍了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以及儿童预防接种的基本原则和常规疫苗。

第六章讨论了儿童特殊需求与疾病管理。

本章主要包括儿童特殊需求的分类和支持措施,以及儿童慢性疾病的管理和康复方法。

最后,第七章讨论了儿科学研究与进展,包括儿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方法,以及儿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儿科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

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

婴儿期:出生至1岁。

幼儿期:1岁至满3岁。

学龄前期:3岁至6~7岁。

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

青春期:10~20岁。

2.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7,身高=50+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身高=65+(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

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语言发育(发音、理解、表达):哭叫阶段:1~2个月;咿呀阶段:3~4个月;单音阶段:5~10个月;单词阶段:1~2岁;成语阶段:3岁以后。

11.五苗防七病: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整理)儿科学第七版教学大纲

(整理)儿科学第七版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第七版)二〇〇八年七月儿科学教学大纲前言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科学。

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成熟的动态过程,儿科学始终贯穿着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

随着21世纪的来临,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疾病谱的变化,儿科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

随着《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的出版,我们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本大纲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深入透彻的阐述,并注意学科的系统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反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并符合我国儿科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要导作用是做好儿科教学工作的前提,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师启发下,不但要掌握“三基”知识,而且能在运用和继续钻研上得到启发,养成独立学习、观察识别、思维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见习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合格医生。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教学使用,预防、麻醉、眼视光、妇产、口腔、检验和放射专业等可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儿科学教学分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理论大课和教学见习的方式,临床医学专业总学时90学时, 理论授课46学时,临床见习44学时;麻醉、影像、预防、法医、眼视光、妇产科等专业总学时73学时, 理论授课46学时,临床见习27学时;第二阶段为临床毕业实习,在第五学年进行。

儿科学教研室2008.7.29绪论目的要求:一、掌握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特点二、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三、了解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二、简要讲解儿科学的特点。

三、一般介绍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1、2、3节教学时数:0.5学时教学方法:讲授生长发育目的要求: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熟悉小儿神经心理发育。

四、熟悉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异常。

儿科实习小结11篇

儿科实习小结11篇

儿科实习小结11篇儿科实习小结1第一个轮转科室是骨科,我的带教老师是杨青老师,她是科里的一枝花,干活麻利,长的非常漂亮,和我的年纪差不了多少,这使得我们在一起很轻松。

实习生活的开始感觉没有学姐们说的恐怖,在老师面前感觉很实在,劳逸结合,老师的不严导致了我在后面的几个科室是那么的补顺手。

慢慢的我进入了第二个轮转科室急诊。

本以为可以很快适应,但现实确泼了我一头冷水,感觉自己变得更傻了,不知该干什么,也许把,急诊给人的感觉是急,挤,忙,乱。

上班的第一天我就进了急诊室,刚开始很茫然只是跟在老师后面屁颠屁颠的补知道做什么,最后我主动提出了帮助老师给病人做心肺复苏,那是第一次与快死的人亲密接触(心梗的患者以至心衰),也是第一次脱离电视看到心电图的电波是直线跳动的,瞳孔似针尖样。

想想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我想想应该继续,因为他们的家属不相信他的死亡。

只能说是可怕恐怖的急诊。

现在对于实习,我还是又憧憬又惶恐的。

憧憬是因为实习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将学了三年的理论去应用于临床,实在是非常新鲜而有意思。

然后,要在病人身上操作,要想真正地透过症状看到疾病本质,心中却没底,便难免惶恐了起来。

也曾问过不少实习同学,各说纷纾总之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使用懂得知识的真正掌握是把它用于实践,用实践来验证及巩固所学。

最后的第二个科室是儿科我们做很多惊天地的事,我们荆医22组在实习期间很团结很和睦,我们在儿科混杂的环境里“斗争”着,说着夸张,但是确实如此,和小孩爸妈斗争和繁杂的工作斗争,在儿科我们做了很多错事,换错药,拔错针,我们都成长了,成熟了,虽然招到很多不信任和“另”眼相看。

但是我们收获了敢于在错误中成长了。

我们还一起编舞参加了医院的元旦跨年晚会,我们是唯一的实习生代表对,我为此骄傲。

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规病,多发病的护理。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

儿科学知识点总结期末一、儿科学简介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和保健的学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儿科医生主要负责儿童健康的保健和疾病的诊断、治疗。

儿科学知识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新生儿护理、婴幼儿保健、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内容。

二、儿童生长发育1.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儿童的生长发育是评估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要通过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来评估。

生长发育的评估需要考虑性别、年龄、家族遗传等因素,以确定是否符合正常生长曲线。

2. 婴幼儿喂养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喂养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式,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免疫物质,有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3. 儿童青春期发育青春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伴随着性征的发育、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

关于青春期的发育特征和生理变化,对于做好青少年保健和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儿童常见疾病1. 儿童传染病儿童易患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感等,这些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疫情蔓延。

防控传染病的关键是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健康素养,加强疫苗接种和传染病监测。

2.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容易受到外界环境、食物、药物等过敏原刺激而发作。

对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不仅需要针对过敏原进行避免,更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 儿童营养不良儿童营养不良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

对于儿童营养不良,既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又需要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和干预。

四、儿童保健1. 儿童常规体检儿童常规体检是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必须定期开展。

在体检时需要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免疫接种情况、各项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

2. 儿童预防接种儿童预防接种是预防儿童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能够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根据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儿童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构建免疫保护屏障。

儿科护理一到七章总结

儿科护理一到七章总结

儿科护理一到七章总结第一章:儿科护理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儿科护理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儿科护理是专门针对儿童进行的护理工作,旨在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发展。

儿科护理的发展经历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医学模式转变为以儿童为本的综合护理模式。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关注。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的护理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章介绍了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和监测方法。

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主要包括个体差异大、阶段性和连续性发展等方面。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和监测是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以及观察儿童行为和发育里程碑的完成情况来进行的。

第三章:儿科疾病的护理儿科疾病的护理是儿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章介绍了常见的儿科疾病及其护理要点。

常见的儿科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针对不同的疾病,儿科护理人员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卫生护理等方面。

第四章:儿童心理护理展的特点和儿童心理护理的原则。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认知能力的逐渐发展、情绪表达方式的特殊性等。

儿童心理护理的原则包括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提供安全的环境、建立信任关系等。

儿童心理护理的目的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预防和干预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第五章:儿童营养护理儿童营养护理是儿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章介绍了儿童营养需求和儿童营养护理的原则。

儿童的营养需求与成人有所不同,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方面。

儿童营养护理的原则包括提供均衡的膳食、鼓励多样化的食物选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儿童营养护理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预防和治疗营养相关疾病。

第六章:儿童安全护理儿童安全护理是儿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章介绍了儿童安全护理的原则和常见的安全问题及其预防措施。

儿童安全护理的原则包括建立安全意识、提供安全环境、预防意外伤害等。

儿科学重点总结(精华版)

儿科学重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绪论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二章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儿科学第七版复习重点

儿科学第七版复习重点

《儿科学》复习大纲第1章绪论1.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特点基本要求:理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重点:重点讲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难点:小儿各年龄期特点第2章生长发育2.1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2.2 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2.3 小儿神经生长发育2.4 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和神经生长发育评价基本要求:理解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各项指标,了解小儿神经生长发育特点。

重点: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难点: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判断方法和正常值第3章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3.1 儿童保健的预防接种基本要求:理解儿童保健的预防接种年龄分期,了解儿童保健原则。

重点:理解儿童保健的预防接种难点:儿童各年龄期包原则和接种程序难点:接种程序第5章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5.1 小儿营养和喂养5.2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5.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基本要求:理解婴儿喂养及辅食添加原则,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及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

重点:婴儿喂养及辅食添加原则,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及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

难点:小儿物质代谢特点,维生素D的发病及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

第7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7.1新生儿总论7.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3新生儿颅内出血7.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5新生儿黄疸7.6新生儿溶血病7.7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基本要求:理解新生儿分类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重点:新生儿分类的基本概念,新生儿的护理,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生理性、病理性黄疸的特点;难点:新生儿分类中按体重与胎龄关系的分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诊断,不同部位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生理性、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第8章遗传性疾病8.1 苯丙酮尿症基本要求:了解苯丙酮尿症临床表现及诊断,知道新生儿筛查。

重点:苯丙酮尿症临床表现及诊断。

难点:苯丙酮尿症的新生儿筛查。

第9章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疾病9.1风湿热9.2 川崎病基本要求:理解风湿热、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了解其治疗原则,方法。

儿科完整总结

儿科完整总结

儿科完整总结一,绪论: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

12月时为出生时3倍3、身高(长):1岁时75cm。

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1.5岁闭合。

(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

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于为其岁数加1。

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

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

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独走。

7,夜间遗尿症:在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多数在夜间熟睡时发生。

三:儿童保健原则:1,生后1周内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

医师考试儿科知识点总结

医师考试儿科知识点总结

医师考试儿科知识点总结儿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专注于儿童生长、发育、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医师考试中的儿科知识点涉及到儿童生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

下面就儿科知识点做一个总结,供医师考试备考之用。

1. 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重要的观察指标。

医师需要了解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熟悉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如自闭症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等。

医师还需要掌握如何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如何分析生长发育异常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2.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皮肤病等。

医师需要对这些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所了解。

例如,医师需要了解适时预防接种对呼吸道感染的控制作用,了解腹泻的分类及治疗方法,了解发热疾病的常见原因和体温调节机制。

3. 新生儿保健新生儿保健是儿科的重点内容之一。

医师需要了解新生儿生理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同时还需要了解新生儿喂养、睡眠、母乳喂养等方面的知识,指导新生儿的家庭护理。

4. 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在儿科中占据重要地位。

包括变态反应性鼻炎、哮喘、食物过敏等。

医师需要对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所了解,能够进行综合诊疗和妥善处理。

5. 儿童营养儿童营养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医师需要了解儿童各个年龄段的营养需求及补充方法,引导家长科学合理地进行儿童膳食安排,预防各种膳食过敏及缺乏症。

6. 儿科急救知识儿科急救知识是医师的基本功。

包括窒息、溺水、中毒、外伤等急重症处理。

医师需要了解婴幼儿窒息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了解儿童溺水的紧急救助措施,了解常见的儿童中毒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7. 儿科心理学儿科心理学主要是关于儿童情绪、认知和行为发展的研究。

医师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能够进行相应的儿童心理危机干预。

以上就是儿科知识点的一个大致总结。

执业医师儿科总结笔记

执业医师儿科总结笔记

绪论1、胎儿期:受孕最初8周的孕体称胚胎,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

2、围生期:自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一周。

(此期小儿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3、新生儿期:出生至生后28天内。

(发病率及死亡率高)4、婴儿期:出生后至满1周岁之前。

1)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2)此期:易感染。

51261271234121)2343112)平均体重3kg。

(出生时)3kg→(3个月)6kg→(1岁)10kg→(2岁时)12kg总结:1、体重=年龄×2+8体重:出生时体重+月龄×0.7(小于6个月)体重=6+月龄×0.25(7-12月)★体重=(月份+9)/2★★7.5kg是个分界线,提示6个月,小于7.5kg,则小于6个月,大于7.5kg时,则大于6个月。

2、身高(长)=年龄*7+7.5(2岁以上)→骨骼发育1)★出生时:50cm★(第一个50)2)1岁时:75cm3)2岁时:87cm3、头围1)出生时34cm2)前三个月、后九个月长的一样,都长6cm,故1岁时:头围46cm3)★5岁时头围:50cm★(第二个50)4、胸围★1岁时:头围等于胸围★骨骼发育★1、前囟:菱形,1-1.5岁时闭合后囟:三角形,生后6-8周时闭合。

23613★41、22、334、12、★1岁以内婴儿每日所需能量:100kcal/kg、需水:150ml/kg★3、糖50%、脂肪35%、蛋白质15%二、婴儿喂养(一般于12个月左右可完全断奶,最多至2岁)1、优点:营养丰富、比例适当,易消化吸收。

①白蛋白多、酪蛋白少。

②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易消化吸收。

③乳糖量多,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生长。

④钙磷比例适宜,易于吸收。

2、人工喂养:★★100ml含8%糖的全牛奶供能约100kcal,所以婴儿每日需8%糖牛奶100ml/kg★例题:一个3月婴儿,体重6kg,每日需喂8%糖牛奶量为:600ml,需水900ml,故除配奶用水外,剩余300ml水可以分次饮用。

儿科护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儿科护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儿科护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儿科免疫的特点:1.IgG可通过胎盘给新生儿,IgG3~5个月后逐渐在体内减少。

2.IgA,I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容易患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3.分泌型IgA在婴儿期缺乏,所以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

二、小儿各年龄分期:1.胎儿期 2。

新生儿期 3。

婴儿期 4。

幼儿期 5。

学龄儿期6.学龄期 7。

青春期三、新生儿期第一周护理较重要;幼儿期安全护理较重要四、青春期女孩发育比男孩早2年五、生长发育规律:1.连续性,阶段性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晚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4.同一系统发育的不一致性5.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六、小儿体重正常值: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3KG,半年之内平均每月增加600~800克,下半年平均每月增加300~400克,3~5个月时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1岁时为出生体重的3倍,2岁时为4倍七、体重的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或体重=出生体重+6*0.7+(月龄-6)*0.42~12岁体重=年龄*2+8 体重=(年龄—2)*2+12八、身高的公式与正常值:身高=年龄*7+70出生时50CM,6个月65CM,一岁75CM,2岁85CM九、上不量与下部量分界线:耻骨联合上缘: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十、头围的正常值:出生32~34cm, 6个月40cm, 1岁 46cm ,2岁48cm十一、胸围=头围+岁数 1岁时头围=胸围十二、前囟大小:1.5~2cm 前囟闭合时间:1岁~1岁半十三、前囟检查的临床意义①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②迟闭或过大:见于高偻病、呆小病、脑积水③前囟饱满:颅内压增高④囟门凹陷:脱水患儿、极度消瘦十四、三个生理弯曲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坐:胸椎后凸;1岁站:腰椎前凸十五、乳牙4~10个月开始萌出,共20颗,2~2.5岁初齐。

儿科学重点总结材料(最新版)

儿科学重点总结材料(最新版)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儿科学总结

儿科学总结

儿科学总结引言儿科学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各种疾病的科学。

对儿科学的研究和实践,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疾病,从而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儿科学的历史、主要疾病和儿科医疗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儿科学的历史儿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演变。

在古代,人们对儿科学的认识非常有限,往往将儿童视为成人的缩小版,忽视了儿童生理和疾病特点的差异。

直到19世纪,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儿科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法国医生M.鲁菲尔成为儿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第一次将新生儿与儿童的生理和疾病与成人进行对比,并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法。

这为儿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常见儿科疾病2.1.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等。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呼吸道感染除了给儿童带来不适,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肺炎等并发症。

2.2. 肠道感染肠道感染主要是由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烧等。

由于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肠道感染在他们中比较常见。

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等。

2.3. 发育障碍儿科医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研究和治疗儿童的发育障碍。

发育障碍分为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两个方面。

对于身体发育,包括儿童生长迟缓、骨骼发育不良等问题;而对于智力发育,主要是关注儿童智力发育的迟缓、学习困难等。

三、儿科医疗的发展3.1. 儿科医疗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儿科医疗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比如新生儿抢救技术的提升,为早产儿和危重病儿的生存率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儿童心脏病手术和器官移植等技术的成熟应用,为儿童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3.2. 儿科医疗管理的完善另外,在儿科医疗管理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儿科病房的建设、儿童专科医院的兴起,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环境和条件;儿科护理人员的培养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为儿童患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儿科中级知识点总结

儿科中级知识点总结

儿科中级知识点总结一、儿科概述儿科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0~14岁儿童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疾病种类繁多,治疗手段不断进步,对儿科医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大致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

儿童生长发育活动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体格、智力、社交和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

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儿童的饮食、睡眠、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健康管理,医生应关注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评估、诊断和干预等方面的工作。

三、儿科常见疾病儿科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发热、腹泻、消化不良、过敏、结膜炎、腹痛、黄疸、小儿呼吸道疾病、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小儿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等。

儿科医生需要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方法、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等知识。

四、儿科常用检查和诊断技术儿科常见检查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检查等。

常见诊断技术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检查、病因诊断和诊断学思维等。

医生需要掌握各种检查和诊断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指征和禁忌等知识。

五、儿科常用药物儿科常用药物包括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止泻药、消化药、抗过敏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神经系统药、内分泌药、心血管系统药等。

医生需要熟悉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知识。

六、儿科治疗原则儿科治疗原则包括对症治疗、病因治疗、支持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医生需要熟悉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疗效评价、护理措施等知识。

七、儿科预防保健儿科预防保健包括疫苗接种、营养保健、行为保健、环境保健、生活习惯保健等。

医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为家长普及预防保健知识,指导他们做好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

八、儿科专科知识儿科专科知识包括小儿外科学、小儿眼科学、小儿耳鼻咽喉科学、小儿心脏病学、小儿血液学、小儿肾病学、小儿神经病学、小儿内分泌学、小儿呼吸病学、小儿消化病学、小儿感染病学、小儿风湿病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节腹泻病概念: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临床上主要是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伴有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年龄:6个月~2岁<1岁者约占50%。

季节:四季均可发病,病毒性—秋末、春初,细菌性—夏季,非感染性腹泻—各季节。

【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

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

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2.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且婴儿食物以液体为主,进入量较多,胃肠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①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和胃肠道分泌型IgA(SIgA)均较低,肠黏膜免疫的防御反应及口服耐受机制均不完善。

4.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未建立稳定的正常菌群;滥用广谱抗生素5.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溶菌酶、溶酶体,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

家畜乳中虽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易受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病因】1、感染性:⑴肠道内感染:①病毒感染:80%,轮状病毒、肠道病毒;②细菌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③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④寄生虫等。

⑵肠道外感染: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2、非感染性:⑴饮食因素:①喂养不当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人工喂养。

②过敏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

③原发性和继发性双糖酶缺乏;⑵气候因素:使肠消化腺分泌及运动机能失调而致腹泻。

【发病机制】“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不少腹泻并非由某种单一机制引起,而是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1.感染性腹泻(1)病毒性肠炎(2)细菌性肠炎1)肠毒素性肠炎2)侵袭性肠炎2.非感染性腹泻机制见书P248~250【临床表现】临床分期: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急性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1、轻型腹泻:⑴常由饮食因素和肠道外感染所致。

⑵消化道症状:腹泻次数增多,稀便或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味酸。

呕吐少见,腹痛轻微。

便检有大量脂肪球。

⑶全身中毒症状:无。

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无。

2、重型腹泻:消化道症状+全身中毒症状+脱水及电解质紊乱①消化道症状:腹泻加重,有时可有粘液血样便,呕吐明显,常有厌食,恶心,腹痛和腹胀。

②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靡,烦躁不安, 意识朦胧甚至昏迷。

③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㈠脱水被分为三种:等渗性脱水:循环血容量和间质液减少,细胞内液无变化。

低渗性脱水:脱水症状严重,容易发生休克;高渗性脱水:在失水量相同情况下,脱水症较轻;㈡代谢性酸中毒:原因:①吐泻时丢失大量碱性肠液②进食少,热卡不足,肠吸收不良,脂肪分解过多,产生大量酮体③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流缓慢,组织缺氧,无氧酵解增多,大量乳酸堆积④脱水 肾血流量减少 肾排酸能力下降 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临床特点:①轻度:症状不明显,仅呼吸稍快②重度: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呼吸深快呼出气有酮味口唇樱红恶心,呕吐㈢低钙和低镁血症:血清 Ca2+﹤1.75mmol/L (7mg/dl) 低钙血症Mg2+﹤0.6mmol/L (1.5mg/dl) 低镁血症⑴原因:①进食少,小肠吸收不良②腹泻丢失较多③活动型佝偻病伴长期腹泻,营养不良患儿⑵脱水纠正前,可不出现症状。

因为血液浓缩, 酸中毒时离子钙增多脱水酸中毒纠正后,易出现症状,因为血液稀释, 酸中毒纠正后,离子钙减少⑶临床表现:震颤、手足搐搦、惊厥。

多在补液后出现。

若补钙后抽搐仍不见缓解,注意低镁。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㈠轮状病毒肠炎:①病原体:人类轮状病毒(HRV)②发病季节:秋冬寒冷季节多见。

③发病年龄: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

④症状: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呕吐常先于腹泻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轻。

⑤大便性状:稀水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少量白细胞。

⑥脱水:多为等渗性脱水,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⑦并发症:可侵犯肠道外脏器,引起惊厥、心肌受累等。

⑧预后:自限性疾病,病程3~8天。

⑨病毒抗原检测:感染后1~3天既有病毒从大便排出,最长可达6天,可检测出病毒抗原。

㈡大肠杆菌肠炎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粘附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

②多发生于夏秋季;③大便次数多、呈稀水样、黄绿色、伴较多粘液,有腥味;④病程1~2周,也可迁延几周,多见于营养不良及佝偻病患儿;⑤大便镜检有少许白细胞。

㈢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粘附在小肠上皮塑状缘,在细胞外繁殖,产生二种毒素。

①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和脱水、电解质紊乱,②大便次数很多、呈水样混有粘液,大便镜检无白细胞。

㈣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直接侵入小肠、结肠粘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肠上皮细胞炎症和坏死,引起痢疾样腹泻。

①起病急,病情重,发热明显,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②大便次数多、呈粘冻便带有脓血,大便镜检有红细胞、白细胞。

㈤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粘附于结肠产生肠毒素,引起肠粘膜坏死和肠液分泌,致出血性肠炎。

①与溶血尿毒综合征有关;②好发于夏秋季;③各年龄均可发生;④潜伏期2~7天;起病急,病情重,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⑤大便次数多,开始为水样便、后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⑥大便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

㈥粘附性大肠杆菌肠炎:以集聚方式粘附于下段小肠和结肠粘膜,不产生肠毒素,不引起组织损伤。

多见于婴幼儿,发热、腹泻,大便呈黄色稀水样;常致迁延性腹泻。

㈦抗生素诱发的肠炎⑴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继发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病程与症状常与菌群失调的程度有关①大便呈暗绿色、量多带粘液、少数为血便;②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和成簇的G+球菌;③培养有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

⑵假膜性小肠结肠炎:①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②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诱发本病(除万古霉素和胃肠道外用的氨基糖甙类外),可在用药1周内或停药后4~6周发病;③亦可见外科腹部手术后;④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呈黄稀便、水样便、可有假膜排出。

本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致病。

⑤停用抗生素后很快痊愈。

⑶真菌性肠炎:①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②通常存在正常人的口腔、上呼吸道、肠道;③该病容易发生在体弱、营养不良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激素的小儿,④患儿口腔常伴有鹅口疮,⑤大便呈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每日数次,⑥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体和菌丝。

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月慢性腹泻:病程﹥2月病因复杂、感染、过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性畸形人工喂养、营养不良小儿患病率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必须判定有无脱水(程度和性质)、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1.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者为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如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生理性腹泻”:﹤6个月,虚胖,不影响生长发育。

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2)导致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泻、原发性胆酸吸收不良、过敏性腹泻等,可根据各病特点进行粪便酸度、还原糖试验、食物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检查方法加以鉴别。

2.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者表明结肠和回肠末端有侵袭性炎症病变,常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仅凭临床表现难以区别,必要时应进行大便细菌培养,细菌血清型和毒性检测,尚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细菌性痢疾:不洁的饮食史,脓血便(2)坏死性肠炎:中毒症状明显,赤豆汤样血便,X线摄片:腹部立、卧位X线摄片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

【治疗】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1.急性腹泻的治疗(1)饮食疗法: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后康复时间。

母乳喂养、米汤、配方奶粉。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1)口服补液:轻~中度脱水轻度: 50~80ml/kg中度: 80~100ml/kg8~12小时内累积损失量补足2)静脉补液:第1天补液:①总量:包括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一般轻度脱水约为90~120 ml/kg、中度脱水约为120~150 ml/kg、重度脱水约为150~180 ml/kg。

②溶液种类:溶液中电解质溶液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比例应根据脱水性质(等渗性、低渗性、高渗性)分别选用,一般等渗性脱水用1/2 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含钠液。

③输液速度:重症—先扩容:2 ︰1液等张含钠液,20ml/kg,30分钟~1小时内静脉累积损失量,8~12小时补完,8~10ml/kg/h脱水纠正后,12~16小时补完,5ml/kg/h④纠正酸中毒:简易计算公式:5%NB ml=-BE×0.5×BW(kg) * BW: 体重。

先给半量之后,可根据血气分析进行调节;⑤纠正低血钾:补钾: 补氯化钾轻度低钾血症:200~300mg/(kg·d)2~3ml/(kg·d) 10% KCl严重低钾血症:300~450mg/(kg·d)3~4.5ml/kg.d 10% KCl轻症患者可口服补钾补钾原则(注意事项):ⅰ见尿补钾,或来诊前6小时曾排过尿;ⅱ补钾浓度0.15~0.3%(<0.3% );ⅲ禁忌:静脉直推,可能引起心肌抑制、死亡!ⅳ一日补钾总量:静脉输液时间不能少于6~8小时;ⅴ静脉补钾时间: 4~6天(因钾为细胞内离子,为平衡细胞内外液钾补充)⑥纠正低血钙、低血镁:ⅰ出现抽搐:10% Calcium Gluconate 10ml+25% Glucose 10ml IVⅱ抽搐无好转:25% Mg.Sulfas 0.2~0.4ml/kg 深部 IM Q6hⅲ注意:心率HR:低于80次/分,停用!不要漏到血管外!与洋地黄间隔使用!不能皮下或肌肉注射!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主要补充生理维持液和继续损失量①生理维持量: 1/5张②继续损失量:丢多少补多少,随时丢随时补,1/2~1/3张液体③12~24小时内匀速滴入④继续补钾和纠酸(3)药物治疗:1)控制感染:病毒性肠炎:不用抗生素,应合理使用液体疗法、微生态制剂、粘膜保护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