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简答题大全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 简述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①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取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活动。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为:第一,人类要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第二,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

2.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①社会生产力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由于科学技术日益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引起它们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越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管理,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可见,科技包括在生产力之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3.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特点。

答:①经济规律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②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第一、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都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但人们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③经济规律的特点: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

④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第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二,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第三,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简述劳动二重性学说在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意义?

答:①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所完成的伟大的革命性变革。②由于确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确立了真正科学的劳动价值论。③正事依靠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创造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其他一系列学说。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答:①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②货币共有五种职能,分别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二者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

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的依据及意义?

答:①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本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②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成存在的资本,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叫做可变资本。③区分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二,为了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4、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必然性?

答:①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劳动的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以扩大资本规模和增殖资本价值。②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一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二是资本主义竞争是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内容、简单再生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

答:社会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内容:

(1)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再生产就是、生产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再生产过程就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

(2)任何社会再生产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答:简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社会再生产按照他的规模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是指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指超过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

(2)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和出发点,如果简单再生产都不能维持,就根本谈不到进行扩大再生产。(3)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再生产总是包含在扩大再生产之中。

答: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

(1)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2)外延扩大在生产是指在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不提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扩大再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再生产规模。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2)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简答政治经济学

简答政治经济学

简答政治经济学

简答题

1、什么是经济制度?什么是经济体制?

(1)经济制度是对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关系的概括。

(2)经济体制是指一定区域内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人民生活的共同富裕。

3、决定人的经济利益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条件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

4、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利益主体科学含义的重要性是什么?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的经济性质,

①对于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动机和目的,②明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③对于科学地调节和控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基本前提。

5、私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

①他们是生产条件私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私人利益。

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他拥有私人决策权。④私营经济的利益主体具有一定剥削性质。

6、公有制经济利益主体的一般性质有哪些?

①他们是生产社会主义公有产权及其经济价值的承担者。②他们生产经营的动机是联合劳动者的共同富裕。

③在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实行经济民主。④联合劳动者内部

贯彻经济平等的原则。

7、全民所有制利益主体和集体所有制利益主体的差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利益主体作为总体劳动者的性质不同。②利益主体的代表者不同。

③利益主体的结构不同。④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方式不同。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科学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科学概括,在思想内容上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一方面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提出制度基础和实现目标。它突破了单纯从生产关系方面阐释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局限,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统一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2、为什么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是因为: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在生产资料面前都是平等的主人;第二,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中形成一种互助互利的新型合作关系;第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生产成果分配的性质,社会产品归劳动人民共同占有,个人消费品要按照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进行分配。可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最根本的特征,是社会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全体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本条件。

3、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特指中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而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中,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已占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必须去实现许多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繁荣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逐步建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使农村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在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的行业并购和改造,并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阶段是1956年到197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由中央计划和统一领导逐步向着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演变。196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曾经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带来很大的破坏和障碍。但是,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改革措施,例如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点,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农村经济效益;实行工厂调整、企业分属等措施,提高企业的业务活动灵活性和生产效益,并通过加强物资流通过程的管理,抑制了劳动力的流失和物资的浪费。

第三阶段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一系列的关于农村、城市、国有企业等方面的新的经济改革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时期,中国大力推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全面开展经济结构调整,使中国经济逐步走向现代化。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个特定的初级阶段起始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从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以确立的50年代中期(1956年),终结于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简答题

41.简述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答:依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相应地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二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1)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和使用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原有技术水平的机器设备、增多劳动力投入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实质就是单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中心,即单纯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方式。(2)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增加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实质就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即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

42.简述实现资本连续循环的基本条件。答: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地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即具有并存性。(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资本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即具有继起性。

43.简述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答:(1)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2)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由于预付总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3)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44.垄断利润的获取途径有哪些?答:垄断利润获得的途径是:(1)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2)垄断组织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利润。(3)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4)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政治经济学重点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重点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2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

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3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

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实现了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答:(1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它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对于某种特定性质的生产关系;各个阶级都从本阶级利益出发,

采取拥护或者反对的态度,因而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阶级性。各个不同阶级,都有

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性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又

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代表的无产阶圾利益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

的;同社会发展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3,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什么意义?

答: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

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4、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研究对象的异同(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如何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经济规律有何特点?(8分)

•答.(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分)•(2)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经济规律,但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3分)•(3)经济规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它是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第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3分)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为什么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8分)

•答.(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2分)•(2)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3分)•(3)虽然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是,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3分)

•.简要说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8分)

•答.(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2分)

•(2)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在:(6分)

•第一,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促使生产者发生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六、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要说明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

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1)社会的需求结构。(4分)

社会需求的结构提出对各类产品及其数量的要求,也就是提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要

求,从一个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如何分配于各个部门。

(2)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4分)

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主要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长度、劳动强度三个方面决定生产各种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多少劳动量。它从另一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2.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控制货币发行。(2分)

(2)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1分)

(3)推行公开市场业务。(1分)

(4)改变存款准备金率。(1分)

(5)调整再贴现率。(1分)

(6)选择性信用管制。(1分)

(7)直接信用管制。(1分)

3.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6分)

符合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本身就标志着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必然表现为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是统一的。

经济效益是资金占用、成本支出与有用成果之间的比较,经济增长速度是同一指标(产量或产值)在动态上的比较,两者并不是一回事。经济增长速度快,可能伴随资金占用多、消费大、产品积压,经济效益差。

(2)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速度。(2分)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1.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1)社会的需求结构。

社会需求的结构提出对各类产品及其数量的要求,也就是提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要求,从一个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如何分配于各个部门。

(2)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主要从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长度、劳动强度三个方面决定生产各种一定数量的产品需要多少劳动量。它从另一方面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2.一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易,在什么情况下能获得比较利益?

(1)商品国际价值的大小是由国际范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商品国别价值的大小则是由生产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只要用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比值较小的商品换回其比值较大的商品就可以获得国际比较利益。具体来说,可以发生在以下三种场合:

第一,用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等于或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二,用国别价值等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

第三,用国别价值大于国际价值的商品出口,换回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相比其比值更大的商品。

3.科技进步是怎样推动经济增长的?

(1)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2)技术进步通过两种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各个部门和行业的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二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产业,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政经简答论述

政经简答论述

导论

一、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①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的自然属性。生产力的三要素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会带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会带动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的进步,使生产(劳动)效率增大。

③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影响越来越大(明显)。

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

答: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⒈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⒉生产力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其推动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更替。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背景

答:①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

⒈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⒉工业革命的发生及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成提供了客观依据。

②从政治角度看

⒈伴随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英国、法国、德国等兴起工人革命运动,这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⒉无产阶级不仅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经济要求,而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要求。

⒊工人运动呼唤着建立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一、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有何关系?

答:①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用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商品的价值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简答题:

1、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构成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各个环节。在这个统一体中,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它们本身就是生产;作为消费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由生产决定的。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离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这个根本问题,就无法理解人们生产关系的性质。

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它的变化和发展也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的。

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表现在新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则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承认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生产关系不可能决定生产力。因为生产关系的改变及其能动的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实质。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简答题:

1、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商品的二因素: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前者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后者反映人和人的关系,是商品的

社会属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人们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这种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抽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

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

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②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

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 生产决定交换,表现在:

①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商品生产对应商品交换,非商品生产对应非商

品交换。

②生产的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是由生产过程中分

工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的。

2 交换决定着生产,表现在:

①在生产进行之前,首先要进行生产资料、劳动力等要素的交换。

②在生产出某种产品后,需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

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1 分配有两种:产品的分配和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2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

①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

②分配的方式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

程中的地位。

3 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资源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4 产品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结果的分配,它对效

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

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2)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一

1、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1) 它决定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2) 它决定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性质;

(3) 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生产力主要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和生产工具两项要素构成。

(2) 生产力的要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有紧密的联系: 第一,人的科学技术知识愈丰富,劳动技能也就愈高; 第二,社会科学技术水平愈发展,生产工具也就愈先进。

(3) 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就能大大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

3、经济规律为什么具有客观性?

原因有二:

(1) 导致经济规律产生,发挥作用,发生变化的条件是客观的。

(2) 任何经济规律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4、劳动资料:

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5、生产力:

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取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体现了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6、经济规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二

1、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关系怎样?

(1)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

(2) 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价值或交换的物质承担者,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3)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4)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资料是指()

A. 非物质资料

B. 劳动和劳动对象

C. 劳动对象和劳动结果

D. 劳动对象

答案:C. 劳动对象和劳动结果

2.碰到经济危机时,资本家会怎么做?

A. 加大资本投入

B. 减少生产规模

C. 提高劳动生产率

D. 保持不变

答案:B. 减少生产规模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三个基本矛盾是()

A. 市场矛盾、商品矛盾、价值矛盾

B. 资本矛盾、劳动矛盾、利润矛盾

C. 资本主义剥削的矛盾、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垄断的矛盾

D. 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与劳动关系的矛盾

答案:C. 资本主义剥削的矛盾、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矛盾、资本主义垄断的矛盾

4.利润率下降趋势是指()

A. 长期趋势

B. 短期趋势

C. 中期趋势

D. 不确定

答案:A. 长期趋势

二、填空题

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答案:经济活动

2.价值规律包括()和()两个方面。

答案: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价值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答案: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劳动质量

4.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公司。

答案:两个

三、问答题

1.解释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答案: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品交换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包括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两个方面。价值创造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价值,价值分配则是指这些创造的价值在社会中如何分配。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调节商品的交换比例,使得价值得以体现和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资本主义部分)

一、导论

1、重要概念: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应用?

5、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

二、商品和货币

1、重要概念:商品、价值、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格、市场机制。

2、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3、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怎样?

4、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关系怎样?

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7、什么是货币流通量规律?

8、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9、如何理解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三、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1、重要概念:资本总公式、剩余价值、资本、价值增殖过程、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2、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3、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4、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5、资本的本质是什么?

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四、资本积累过程

1、重要概念: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集中、资本积聚、资本有机

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资本原始积累。

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生产关系的再生

产?

3、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

4、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哪些?

5、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

条件?

6、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五、资本的流通过程

1、重要概念: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年剩

余价值率。

2、产业资本循环经历哪些阶段和采取哪些形式?

3、什么是资本周转和周转时间?

4、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5、社会总资本运动有什么特点?

6、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7、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

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

六、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1、重要概念: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

2、成本价格对资本主义生产经营活动有什么重要作用?

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有何区别?

4、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有何意义?

6、阻碍平均利润下降的因素有哪些?

七、商业资本与平均利润

1、重要概念:商业资本、商业利润、商业流通费用。

2、商业资本是如何形成的?

3、商业资本有何作用?

4、试论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实质。

5、商业流通费用是如何补偿的?

6、假定产业部门的资本总额为1800万元,资本的有机构成为8:2,在所用资本和

费资本相等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商业资本家经销全部商品,必须预付商业资本为200万元。试计算:

①商品全部由商业资本家经销的条件下,平均利润为多少?

②商业资本家按什么价格购进商品,按什么价格出售商品?

八、生息资本和利息

1、重要概念:借贷资本、利息、利息率、银行资本、信用、虚拟资本。

2、借贷资本是怎样形成的,有何作用?

3、简述银行业务的基本形成。

4、信用有哪些形式?

5、假定有三个生产部门,其中甲部门的资本总量为1200万元(其中借入资本400元)资本有机构成为7:2;仪部门的资本总量为600万(其中借入资本2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8:2;丙部门的资本总量为200万(借入资本2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假定三个部门的剩余价值率都是100%,试计算:

①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是多少,生产价格为多少?

②在年利率为8%的情况下,各生产部门实际获得的利润是多少?

九、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

1、重要概念:地租、土地价格、级差地租、绝对地租。

2、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是如何形成的?当代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有何新变化?

3、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什么?它与封建地租有何区别?

4、资本主义地租有哪些形式?

5、级差地租是如何形成的?

6、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有何区别和联系?

7、绝对地租是如何形成的?

8、如何理解“虚拟是社会价值”?

9、为什么最坏土地也能提高级差地租?

十、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1、重要概念:垄断、垄断竞争、垄断价格、垄断利润。

2、垄断是如何形成的?

3、垄断的特征是什么?

4、垄断条件下利润分配规律作用形式有那些变化?

十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重要概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有化、经济计划化。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如何形成的?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十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1、重要概念:社会生产方式、科学技术革命、资本社会化。

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

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4、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