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关键能力。

目前许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仍未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缺乏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的做法和方法。

1. 鼓励自主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缺乏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机会。

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项目,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和研究。

比如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或者让他们组成小组,通过合作来完成一些实践性的项目。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中得以培养。

传统的教学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缺乏实践性的学习和跨学科的融合。

教育者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背景和条件下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丰富的实验室设施和实践性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开展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多方交流。

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在团队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法。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小组项目或者团队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协作完成一些任务和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可以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听取他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探究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探究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创设 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
验、 操作 、 搜集证据 , 得的信 息进行处理 , 对获 得出初步结论 。
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 息、 表达与交流等活动 , 获得知识技 能、 方法 、 态度 , 特别是创 新方面 的发展。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 致 使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而无 暇顾及 创新思维” 学生容易形 。 成畏惧心理 , 手缩脚 , 缩 不敢提出 自己的 想法 , 即使有想法 , 也不敢大胆去验证。 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 主动 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 , 激发他们认 真思考 , 精心设计 实验 , 积 极主动 的去寻 求答案 , 他们在愉悦 的情绪 下 , 潜力得到 充分 发挥 , 思维更加 活跃。 在对未知领域 的探索过程中 , 通过自己 的实验操作 和验证 ,从中就会进发 出更多 的智慧 和灵感 , 对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 益的。

情境 , 是无形的 “ 和有形的 “ 的有机融合 。作为外 情 境 部因素 , 可以诱发并触及 学生的精神需要 , 它 打开 学生心灵 的窗户 , 学生学 习兴趣 , 激发 点燃思维火花 , 使学生 以积极的
心态 , 投入到探究活动 中。 行行色色的化学实验 , 以营造良 可
好的教学氛 围 , 针对学生渴 望了解的问题 , 结合学 生已有的 知识经验 , 通过实验 , 创设 问题情境 , 开发学 生的思维 , 使学 生能独立地在实验 中找寻答案 , 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 问 题的能力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 富 的 课 外 活 动 。 够 给 学 生 提 供 很 好 的 实 验 探 究 丰 能 机会
2 0
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唤醒和提高 ,并能不断地由浅入深 , 获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想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需要探究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激励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潜能。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生要培养创新能力,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力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带有挑战性的观察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开展一些思维训练活动,如逻辑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训练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为创新提供思维基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创新往往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协作,而且团队合作可以通过分工合作,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潜能,加快问题的解决速度。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团队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创新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或者校内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学生创新实践的平台和机会。

通过创新教育课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校还可以引入一些创新教育资源,如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机会。

通过创客教育,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动手制作,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STEAM教育则可以帮助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方面拥有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在跨学科方面的创新思维。

激发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之一。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不仅是教育的基本使命,更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探究,培养其创新能力,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实践等活动,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和平台。

通过这些举措,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各种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科研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创新实践性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学习机会。

创新实践性课程是指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实践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可以开设“科技创新实践”“创业实践”等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创新实践性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真实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除了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引导孩子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和探究。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创新能力成为了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

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恰当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内在的动力。

鼓励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动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挑战现有的论点、尝试不同的思维方式等方式去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动力。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创新创意的比赛、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从中得到鼓励和肯定,从而加深他们的内在动力。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创新需要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来孵化。

学校和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想法、尝试新方法、发展独立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敢于冒险尝试、敢于犯错误。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能不断地进行尝试和反思,在不停地改进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离不开实践。

在学校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各种实践活动,或是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实践竞赛和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开展跨学科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只看重单一学科,而是要开展跨学科的学习。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应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了解科学的原理;在学习数学的也能够领悟艺术的精髓。

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加完整,思维能力也会更加灵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允许学生对老师、教材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质疑。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 科 学 探 究 活 动 中 , 学 生 会 遇 到 许 多 实 际 问题 ,
探 究 活 动 不 但 能 发 展 学 生 的 观 察 、 实 验 、 操 作 等
动 手 能力 ,更 能促 进 思 维和 想 象 能力 的 发展 。科 学探 究
这些 问题 的 解 决直 接 影 响 学生 对 问题 本质 的认 识 和 新 知 活 动 ,不 能 再 像过 去 那 样 在 黑板 上 种 田、在 图片 上观 察 识结 构 的 建 立 ,而 且 有 新 意 的质 疑 是 学 生积 极 探 索 的 内 小动 物 和 植 物 的 生长 发 育 … …应 该 带领 学生 真 正 走 到大 动 力 ,是 学 生 认 知 水 平 的体 现 。所 以 在 科 学 探 究 活 动 自然 中去 经 历 ,真 正 动 手做 ,真 正 去观 察 。任 何 实践 活 中 ,教 师 要 尽可 能多 地 给 学生 思 考 问题 的 时 间 ,鼓 励他 动 都 是 技 能 与 智 能 的结 合 , 在实 践 活 动 中 ,学 生 的手 、 们 大 胆 质 疑 。实 际上 , 每个 人 对 学 习 内容 都 有 不 同的体 脑 、眼 、 耳 等 多种 感 官 共 同参 与 对 客 观 事物 的体 验 ,然
侧 重 点不 同 。
出错 的部 分记 下 来 , 以备 复 习之 需 。精 读 时 ,要把 特 殊
5 3 鼓励 学 生做 笔记 粗 读 时 ,对 于有 疑 问的 问题 记 下 的方 法 、 归类 以后 的 解法 等 记 下 来 , 以充 实 自 己的知 识 . 来 或用 铅 笔 在 书 上 作一 些 记 号 ,用 以提 醒 自 己上 课 时要 结 构 。 集 中 精力 和 注 意 力 ,有 意 识 、 有 目的地 听 教 师讲 自己不 教 师 不 断 鼓 励 学 生 “三 读 ” , 培 养 学 生 的 阅 读 能 懂 的 问题 ,详 细对 比跟 自己的想 法 有 什 么 不 同 ,这 样 就 力 ,不 仅可 以帮 助 学 生发 展 思 维 、 掌握 知 识 ,还 能提 高 能 取 得 良好 的 学 习 效 果 。细 读 时 , 1 )可 能 还 有 没 有 搞 学 生 的 自学能力 。 懂 的 问题 存 在 ,需 要 记 下 来 , 以便 课 后 请 教老 师 : 2 )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创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学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关注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从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之一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

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课程或者项目,如创新实践课、科技创新大赛、创业实践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之二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中,往往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想法。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思考时能够有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之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往往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实验,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而且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跨学科学习和跨专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注重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

【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学生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信息,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是以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者的角色出现,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和消化知识。

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掌握知识,而是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育者需要转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

学生也需要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积极探索和发现知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内容。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育者需要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实践教学等。

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些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需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

学校需要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如实验课程、实习机会、社会实践活动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者还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创新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更需要学生具备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育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只有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展现出创新潜能。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

学校可以加强课程设置,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家庭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新活动。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实施,要以体现探究为中心,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做科学,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要体现科学教学的创新,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探究科学活动的环境科学活动探究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探究科学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教与学方式交流、思维交流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生生心理交融、民主和谐的科学探究氛围是促进学生创新探究,促进学生情感谈度与价值观形成的有利保证。

二、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科学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的理念要求我们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的获得,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实实在在的像科学家一样做科学,在其中体会科学知识的形成,即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或事物感兴趣时,往往急于想了解其中的奥秘,若老师直接将结论交给学生,仅仅使学生得到一时的满足,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素质的形成。

教师在科学教学活动中,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寻找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学习方法灵活,而且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问难的习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而且有新意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

所以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实际上,每个人对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问题的后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体现创新的亮点。

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看似天真的“傻问题、怪想法”,积极引导,挖掘学生本身具有的创新潜能。

一个人只有敢于提出别人不敢或者是提不出来的问题,才能相处别人不敢或者想不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想法就是一种创新的想象。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并能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下面探讨几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科学实验、发明制作、设计活动等,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鼓励创新的学习氛围。

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和创客空间,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设备,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指导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和培训活动,如创新思维训练、科学研究训练等,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学校还可以请专业人士来进行创新教育和指导,提供学生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创新往往是一个集体的智慧和努力的结果。

学生通过参与团队合作,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支持。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共同研究和探索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

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适当的培训和指导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创新教育和培训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只有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探索和猜测,以及结论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得到培养,因此,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

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和谐学习氛围古语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以及现在我们提倡的“尊师重教”的说法,主要是为了告诫人们要“尊师”,师生间犹如父子般情感,但这种观念把教师与学生置于一种为不平等的地位,使师生心理上存在一条代沟。

教师不肯“蹲一来看学生”,甚至还有教师带着“家长制”的作风,不尊重学生,随意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学生“小有动作”,教师则“大动肝火”,对学生板起面孔,时不时来几声“狮吼”,把学生吓的面如土色,小气不敢出,大气不敢喘。

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缺乏情感的维系,学生对教师总带有一种畏惧、戒备、冷漠等不下常心理。

久而久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想也不敢回答问题或提出自已不同的见解,那么课堂效果自然也就无法得到提高。

因此,要真正确实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精神,就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以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发言,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2.创造情境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不光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厌恶老师。

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的教学目标,要求物理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做,淡化教师的讲。

改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倡导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探究实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的教学目标,要求物理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做,淡化教师的讲。

改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倡导探究式学习。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

那么,在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更新理念,转变实验教学思路,调动学生创新热情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物理实验也不能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

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

如用一只铅笔做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用吸管吸取饮料做大气压实验,用橡皮泥做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来源于生活,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创新的意识。

二、创设探究情境,营造创新氛围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大多数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极为重要的环节,而探究实验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性实验并鼓励其大胆创新,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以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发挥其创造性。

另外,老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够让他们在未来面对社会和工作中的挑战时能够有更好的应对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探讨一些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和尝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以及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课程设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学科竞赛和项目课程,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和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去探索和创新。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只有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在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尝试。

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主选择的机会。

可以通过项目制学习、课外阅读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倡和鼓励学生多元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多元思维的能力,只有学生拥有了多元思维,才能够在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中不断进行思考和尝试。

学校和教师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多元思维的发展,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课程和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思维的训练。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能力。

四、倡导学习者间的合作与共享合作与共享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只有学生具备了合作与共享的能力,才能够在团队合作和交流中不断进行共享和创新。

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究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自主探究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探索,自由地选择学习的方向和方式,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一般来说,自主探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建立自学能力。

自主探究的核心是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

因此,学校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开设一些自学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在自主探究中,学生需要有问题,需要让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尽情发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第三,提供资源和引导。

自主探究虽然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但学校仍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提供机会和挑战性。

学校应该创建具有挑战性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激发学生自我突破的潜能。

在自主探究中,探究的过程被认为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学生思维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推理和探究方法等方面。

此时,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创造性,让学生能够以自由的方式去运用和结合所掌握的知识,从而实现对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创新性创造。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还可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以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和创新任务,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和创造力。

在评价学生探究成果的过程中,教师不得不从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认真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细致评估,以达到创造性和创新性的目的。

在以自主探究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力和创造性。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实际操作,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同时应利用各种手段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体验式学习、情境创造等,为学生提供信息,建立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思考和表现更多地集中于自主探究和有益应用上,实现创造性的创新。

小学生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培养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小学生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呢?一、激发好奇心与兴趣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教师和家长应该善于引导和保护这种好奇心,让他们对科学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冬天嘴里会呼出白气?为什么铁会生锈?当孩子提出这些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探索。

还可以带孩子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动物园等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观看科普类的电视节目、阅读科普书籍也是不错的方法,能够让孩子接触到更多新奇的科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和环境科学探究需要一定的材料和环境支持。

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究材料,如实验器具、模型、标本等,让他们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

在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科学实验室,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便利。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家庭中也可以创建一个小小的科学角落,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和工具,让孩子在课余时间能够自由地进行探索。

比如,一个放大镜、几个磁铁、一些植物种子等,都可能成为孩子开启科学探究之旅的钥匙。

三、鼓励提出问题和假设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开始。

小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和家长要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来。

当孩子提出问题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

同时,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合理的假设。

比如,孩子发现植物的叶子有不同的形状,就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是与光照有关还是与水分有关?然后根据这些思考提出假设,如“植物叶子的形状与光照强度有关”。

小学生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生如何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小培养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为小学生提供了培养创新能力的绝佳机会。

一、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

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引导和保护这种好奇心。

可以通过让他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如四季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等,引发他们的疑问和思考。

例如,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黄掉落?为什么兔子的眼睛是红色的?当孩子们提出这些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了激发小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科学实验和活动。

比如,组织简单的化学实验,让他们看到不同物质混合后的奇妙变化;或者进行天文观测,观察星星和月亮的形状和位置变化。

还可以推荐适合他们年龄段的科普书籍和影视作品,如《神奇校车》系列图书、《我们的星球》纪录片等,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营造宽松的探究环境在学校和家庭中,要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鼓励创新的探究环境。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不论多么奇特或不成熟,都给予肯定和鼓励。

家长在家里也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探索和尝试。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科学实验室,配备齐全的实验器材和工具,让学生能够随时进行实验探究。

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家庭中,为孩子准备一个“科学角落”,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用品和科普书籍,让他们在课余时间能够自由地进行探索。

同时,要允许学生犯错。

在科学探究中,失败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要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继续前进。

三、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观察力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小学生往往对周围的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因此要引导他们学会用心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词:如果说人的创造意识需要一定的教育环境启发、唤醒,人的创造思维需要在某些特殊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提高,那么物理教学无疑是实现两者完美结合的最好的实践活动。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合理地运用教学工具,设计亲历式的教学途径,通过质疑,设计与实验、归纳、交流,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设探究性课程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物理教学中实现态度、价值、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的最好载体。

如果说人的创造意识需要一定的教育环境启发、唤醒,人的创造思维需要在某些特殊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提高,那么物理教学无疑是实现两者完美结合的最好的实践活动。

物理课程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

物理教育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对创造型学生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培养创造型学生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物理教学中的观察和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提供给学生一种具体形象刺激,有利于建立形象思维。

物理学科的内容较亲近生活、亲近社会、亲近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研究物理问题提供了条件。

实践活动给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概念、认识规律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深化、灵活运用知识,了解自然科学的社会意义。

物理学中的等效法、近似法、类比法、作图法、外推法、归纳法、演绎法以及物理模型、理想实验等都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合理地运用教学工具,设计亲历式的教学途径,通过质疑,设计与实验、归纳、交流,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

本文就初中物理“探究活动”作一初步的探索。

一、探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

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

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课中,最初我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

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

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

通过反思,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上课时,根据初三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

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

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

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名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的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会随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

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喜,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

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

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如果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二、探究活动应该允许学生出错,不追求活动的完整性由于器材、环境、知识水准、操作技能等原因,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有时误差较大。

教师若以此为契机提出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这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会大有益处。

切不可轻率指责、否定。

同时,课前分组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状况,活动过程中及时组织交流,以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携手合作以实现活动目标。

当然,课后的补救也是必要的。

对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小组或个人,教师应提供再探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分析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改进实验方法,完成探究,消除失败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

共性的问题,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措施补救,或提出新的探究课题。

这很正常,正是问题或错误,才有了改进和创新。

比如在组织《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一节课中,由于分组自主探究,学生的活动热情很高,八个小组中的五个都由实验数据归纳出了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

但是,有一个小组,实验数据几乎无规律可循,另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近似与电路特点相吻合。

在交流时,由于受到有正确结论的小组的影响,后两个小组的代表说:“我们的实验数据显示: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中的电流基本相等;串联电路中各导体两端电压之和基本等于电路两端的总电压。

”而实验数据出现问题的那个小组的代表交流时讲道:“我们小组的实验不能验证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猜想是否成立。

”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正常,由于连接电路时导线接头处接触电阻的影响或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

考虑到本节课的时间有限,我只讨论结论正常的同学就此实验现象自己分析原因,留下一节课再进行交流、讨论。

虽然教学进度被打乱,我还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来“善后”,但能让同学们动起来,积极地探究新的、更深一步的课题,这不正符合了我们教育的目的吗?利弊互化,关键在怎样看待、怎样引导。

三、探究活动中应加强多学科知识的渗透随着初中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现象的解释和判断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结论。

课堂上我曾经提出过“剧烈晃动过的香槟酒瓶,瓶塞为什么会猛地窜出很高?”的问题,本意是希望学生用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知识来回答,而一位同学却说:“晃动香槟瓶,瓶内发生了更快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物理引来了化学,我们可以用先肯定、再告之课后探讨、或作为新课题再研究来搪塞,但下次呢?还好,课前我请教了资深化学教师,知道了香槟酒、碳酸饮料在封装前要加入一些酸类物质(如柠檬酸等)和碱(如小苏打)。

但是化学变化是加入以后就已开始,等我们开瓶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已经产生,只不过在密封的瓶(或罐)内,压强较大时,它们部分溶解在饮料中,达到了动态的溶解平衡。

剧烈晃动后,随着我们对它们做功,内能增大,很多二氧化碳气体从液体里逃逸出来,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气体对瓶塞做功,将瓶塞顶出,而气体的内能则减少。

在进行《平面镜成像》教学时,在引导同学们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后,一位同学突然提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属于轴对称的关系。

当时我一愣,随后意识到初三数学中已学过轴对称的知识,如果用数学语言,平面镜成像中的四个特点(虚像、等大、等距、垂直)只需“平面镜所成虚像和物体相对镜面轴对称”一句话就够了。

我在感到后生可畏的同时,也意识到物理老师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各学科的发展进程,保持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物理时尽可能把其他学科知识作为基础和工具,同时也因其应用而深化对其他学科知识的认识,更通过相互渗透的过程开拓学生综合思考、分析的视角。

跨学科研究在学术界已司空见惯,但在中学课堂上却鲜有。

除了说明我们的教育观念滞后外,作为教师,我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素养也必须尽快提高。

否则,没有“T”型知识结构,我们真的会在讲台上站不住脚的。

新的课程标准已经把传统自然科学中各学科划归到科学技术课程之中,这其实已经昭示了未来课堂的走向。

四、探究活动应成为点亮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发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性,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发展这种天性。

作为教师,就是将学科知识的内容与人类文化的长链联结起来,使学科知识具有整体性和发展性,使文化富有历史感,成为学生探索真理、创造世界的动力。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一课中,有位学生做出了“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和等于90°”的猜想,有的已经做过预习的同学掩口而笑,我马上意识到这有损该同学的自尊心。

于是表扬他热情高,敢于猜想,并鼓励他用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很多科学家都经历了像你这样的过程。

这位同学一扫脸上的阴云,特别投入地思考、实验。

当我希望他第一个交流时,他略显歉意而又兴奋地告诉大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只有在入射角为45°时才等于90°,在实验时我发现反射角与入射角总相等。

”猜想本不言对错,可贵的是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在实验中体验过程、感知方法。

更何况这位学生在得出光的反射定律之一般规律后,又能发现反射规律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这是对规律的再认识,难能可贵。

一位同学在猜想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浮力和物体的温度有关”,预习过的同学或许会嗤之以鼻,但敢于猜想、勇于回答本身就应该肯定,更何况,当物体的温度变化时,质量一定,其体积必然变化,所受浮力能不变化吗?当这位同学把浮力知识同热、密度等已有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后。

不就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视角吗?这也许会使课堂背离教师原本的设计,也许这节课的预设任务因此而不能完成,但探究中的创新、活动中的亮点也正在此,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就在此时被激发,你很快就会发现,他们从此对物理有了极大的‘偏爱’。

实验时,也许有的学生会有一些看似错误的步骤,但我们切不可轻易阻止(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或下定论,说不定智慧的火花就会在此闪亮。

比如在《内能的改变》这节课中,多数同学利用气球快速的放气来感受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表现为气球的温度降低,但是有的学生却把气球用力吹破。

气球虽然没有了,但是他此时摸一摸气球的残片,发现温度降低的更多。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节课中,那位用斜放蜡烛的方法证明物像对称的同学也许当初是为了让烛油流下一点儿固定蜡烛,甚至本意就为了好玩儿。

玩中学,本就是青少年的特点,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其效果反而更好,学生的智慧会在玩和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设探究性课程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物理教学中实现态度、价值、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的最好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