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导学案第1课

合集下载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1.立足时空观念,利用地图了解石器时代我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的分布及其特点。

2.了解部落联盟时期我国私有制和阶级的发展特点,通过史料实证了解早期国家的起源及其形态。

3.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理解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00万年—1万年(1)内涵: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人类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已学会人工取火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公元前2070年(1)内涵: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社会特征: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3)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统一性、本土性(4)文化遗存代表特征仰韶文化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红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3.原始社会组织(1)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说明生产力水平提高,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北京人已经使用打制石器进行农业生产。

(×)2.黄河下游的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 导学案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   导学案

西湖中学2012年秋季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之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授课人中心发言人教研组长课时计划授课时间、班级导学环节第一部分:知识体系扫描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思想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影响:开创儒家,整理的“六经”成为儒家的基本文献。

政治思想: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学说。

荀子思想:①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道家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法家思想孟子伦理观: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悝:“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著《法经》。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韩非子:(1)“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2)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奖赏、奖励耕战。

(3)主张“事异则备变”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家特点:学术团体纪律严密,推崇夏朝的政治,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1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导学案

1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案(教师用)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新授课)【论支持】据《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本课需要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些内容生通过初中历史的习以及影视作品已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可以依据以瑞士儿童心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习论在生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构建情景、设置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发挥生主动探究、主动构建的能力,帮助其完成对所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以此激发生的习兴趣、探究欲望。

同时还可以据布鲁姆的掌握习论(群体习并辅之以每个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和个别的矫正性帮助),在本课的教中,根据教目标组织教过程,根据教目标精心设计多层次练习,根据教目标组织习评价,及时反馈、矫正。

【教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内容及其意义;了解宗法制的内容,解其特点及深远意义;探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周武王广泛推行分封制是出于巩固统治需要,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教重难点】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课时安排】1课时【教设计】课前延伸预习思考题及答案: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制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哪个朝代,这一朝代王位是怎样进行传递的,与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有何不同?答案:夏朝;王位通过王位世袭制进行传递;“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一套怎样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制度?答案: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周王是如何进行分封的,受封者应尽哪些义务、享有哪些权利?答案: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历史必修一导学案

历史必修一导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预习指要:1.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皇帝制度的创立,郡县制,秦朝的中央官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唐、宋、元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4.明内阁制和清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任务目标:1.了解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度2.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及作用3.理解和掌握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及影响4.总结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自主学习: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制(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什么?是谁在什么时候建立的?(2)王位世袭制取代了什么制度?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和对象是什么?受封诸侯的义务和权利分别有哪些?(2)分封制的影响是什么?3.西周的宗法制(1)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活动探究探究1 .阅读子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尝试说出相关问题:(1)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古国。

我国古代的政治文明主要是受大河文明还是海洋文明影响?(2)结合教材,客观叙述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影响。

(3)如何正确评价西周的分封制?探究2.阅读子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尝试说出相关问题:(1)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的实行有哪些作用?如何理解大宗和小宗的关系?(2)你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宗法制的深远影响吗?尝试举例说明。

当堂反馈1.“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

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分封制度B.王位继承制度C.郡县制度D.三公九卿制度2.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3.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导学案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导学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隋朝建立和统一、隋朝大运河的构成等相关史实。

2、培养分析史料得出结论的能力;从比较中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3、认识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对隋朝的繁荣所起的推动作用;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1)隋初经济的繁荣的原因。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是个的皇帝。

他在位时,改革,发展,注重,国家出现了统一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

二、大运河的开通1、在位时,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别为、为、、,为全长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合作探究1、结合课本的“阅读文字”(第2-3页),想一想,隋朝为什么能灭掉陈朝统一全国?①陈朝腐朽:陈后主整天沉迷酒色,不理政事。

大臣昏庸,自以为是。

守江将士战备松弛等。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奠定了灭陈物质基础。

隋为灭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得当。

③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

2、分析下列图表,得出结论,然后概括一下这些结论体现了隋朝社会经济的什么特征?导致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因素有哪些?时间隋初隋盛时结论人口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万人?垦田一千九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①结论: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②特征:社会经济繁荣。

③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导学案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导学案

九年历史上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导学案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邹平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时间:2012-8.29【学习目标】知道《神曲》,复述达•芬奇的主要活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知道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

说出《最后的晚餐》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一) 自学提示:1、重点: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学生自学教材3、预习导学:(1)从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国家,实质是: 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运动,其核心是思想。

作用:为西欧__ _____ __奠定了理论基础。

(2)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被认为是的标志。

(3)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他在艺术上最杰出的代表作是《》、《》两幅绘画作品。

(4)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被称为“”。

二、展示与质疑:表演课本剧《哈姆雷特》三、点拨与归纳:教学反思:四、巩固与检测(一)巩固训练:(二)检测反馈:1、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于()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希腊2、文艺复兴运动发生在14—17世纪,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A、欧洲古典文化的复兴B、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C、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D、反对教皇的宗教改革运动3、恩格斯曾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并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这是因为()A、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起来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C、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D、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艺复兴思想的是()A、追求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B、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C、主张以人为中心D、主张信奉宗教,宣扬神学5、阅读探究材料一:……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第一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考点:《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基础知识:一.诞生的条件1.经济基础:(1)根本条件: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弊端暴露:周期性发生,日益尖锐。

2.阶级与实践基础:工人运动兴起,(1)表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起义、英国和德国起义;(2)意义: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和实践基础。

3.理论来源:十九世纪人类优秀文化成果(1)英法:法国的、傅立叶,英国的欧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许多天才设想。

(2)德国的和英国的4.马克思、恩格斯的长期实践与努力(1)社会实践:深入工人运动等实践活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2)思想转变:通过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逐渐转变为;(3)理论创造:两人共同战斗,科学改造和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创立。

二.诞生:1.标志:1848年2月,《》的发表;2.内容:(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2)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3)批判了各种流行的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它们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4)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

3.意义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标志着的诞生;运动蓬勃开展,形成不可抗拒的潮流;★拓展延伸1.十九世纪早期工人运动十分激烈的原因(1)政治上:资本主义刚开始向工业资本主义转变,资产阶级的剥削手段还带有封建色彩的旧痕迹,采用高压政策,工人阶级因财产限制而被剥夺了选举权。

(2)经济上:机器大生产正在建立,资本家以剥削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因而采用了相当残暴的手段使工人生活状况极为悲惨。

2.十九世纪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及原因(1)特点: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以政治斗争为主、暴力斗争为辅,具有自发性、分散性。

(2)原因:随斗争水平的提高,工人对资产主义的感性认识(如卢德运动)上升为政治角度,认为政治权利是经济保证,由于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合法争取政治地位的运动进行镇压,工人便以暴力进行反抗,但由于在政治上提不出独立的纲领、无政党领导,属自发性与突发性斗争,而且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尚未形成,各国的情况不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具有分散性。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构建·时空坐标】【归纳·阶段特征】时段表现阶段一原始社会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阶段。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1)政治上: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

(2)经济上: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3)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

阶段二夏、商、西周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1)政治上: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内外服制度到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2)经济上: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青铜铸造业发达;实行“工商食官”。

(3)文化上:从“事鬼敬神”到“敬德保民”;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阶段三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大变革、大变动时期,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1)政治上:王室衰微,战争不断;奴隶制度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出现;封建生产关系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3)民族关系上:华夏认同观念产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学在官府”被打破。

阶段四秦汉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基本模式。

(1)政治上: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获得发展,经济发展重心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丝绸之路开通,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民族关系上: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

(4)文化上:从奉行法家思想到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导学案(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命题规律】一般考查选择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015年江苏高考考查了分封制和秦朝疆域的有关史料。

【命题趋势】2017年高考仍将重点考查选择题,要求不会太高;从考查角度上看,一是理解和比较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御史大夫等基本概念;二是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三是中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简单比较。

【考点过关】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基础梳理】1.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2)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位世袭制、和紧密配合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以宗法制为核心,以分封制为治理地方的基本方式,周王既是天下的,也是最高。

(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质属于地方分权、贵族政治体制。

【要点突破】如何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在联系?如何认识宗法制的深远影响?1.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家国同构西周的分封制是以宗法制原则来实施的,受封者都是宗法贵族,故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地方政治制度上的具体表现,据此可以把西周国家制度通称为“宗法贵族分封制”,在此体制下,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大宗,也是国家最高政治领袖。

2.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宗法制是氏族制度在进入国家阶段以后的残余。

由于古代中国国家的早熟,血缘关系对社会的影响一直较大。

到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化,严格意义的宗法制逐渐难以继续维持,至战国最终瓦解。

但宗法观念仍然在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故梁启超曾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导学案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导学案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2、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3、感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学习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学习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第一段归纳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2、学生观看第2、3页记载开国大典盛况的4幅插图,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

(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讲话、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分解提问、回答)3、简答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时间和意义?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工作?2.结合所学的知识写出一些证明西藏自古就是我们对民族大家庭一员的史实?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1)根据第3页“动脑筋”回答: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2) 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你能说出碑文的三个时间的含义吗?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四、巩固归纳:西商会议过程国内意义五、练习巩固:完成填充图册第2——3页。

六、拓展、延伸、提高1、组织学生进行第5页“活动于探究•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同学们想一想:“中央解决西藏问题为什么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3、自西藏和平解放50年以来,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发生了以往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巨大变化。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史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史第一、二课: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

一.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希腊★基础知识:(梳理考点一)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条件1.自然地理环境:(1)状况:地处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地表破碎,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条件得天独厚。

(2)影响:独特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广泛的、殖民以及其他经济和交往活动。

使希腊形成了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了的观念,有助于古希腊的建立。

2.城邦体制(1)建立:公元前8世纪左右,希腊人先后建立了许多城市国家——(2)特点:始终保持的状态,珍视;城邦是孕育古希腊的摇篮;比较发达的和繁荣的。

3.希腊的公民(1)地位: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的核心力量;(2)组成:通常由一个城邦的组成;(3)权利:有资格参加各种,有权利参加城邦行政与事务。

(4)公民的素质:珍视,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善于从事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具有强烈的。

二.雅典民主政治1.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1)背景: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要求发展城邦,促进工商业发展;(2(3)特点:不迁就不偏袒的中立政策。

(4)影响:促进了雅典和的发展。

2.民主政治的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略)3.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1)内容:除十将军以外的各级官职向开放,以方式产生;“”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

(2)影响:贵族的政治权利被大大削弱。

4.民主政治的得与失:(1)缺陷①民主范围: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广大的专政基础之上,众多的和被排除在外。

②民主性质:是一种颇为原始的,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③参政方式:和轮流坐庄,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影响:①消极: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雅典后来的衰落②积极: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起发展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起发展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起发展【课标要求】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自主学习与梳理】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前提:农业畜牧业的产生【附】农作物:2、基本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两河流域文明——苏美尔文明与古巴比伦文明①前提:自然条件优越。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②文明历程:(1)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2)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一系列的城市国家(城邦时代)。

(3)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巴比伦王国。

A.建立君主专制制度B.颁行《汉谟拉比法典》③文化成就(1)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2)《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3)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4)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5)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2.古埃及文明①前提:(1)水源: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交通: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②起源与发展: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③制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中央政务和地方事务。

④文化成就(1)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几乎和楔形文字一样古老。

(2)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一年分为三季,分别是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

(3)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4)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3.古印度文明①前提:(1)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

(2)铁器时代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3)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②列国时代开始: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③种姓制度:(1)特点: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2)构成与职业:(3)基础:婆罗门教的说教为其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④文化成就:(1)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等级体系,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导学案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导学案

历史学习不枯燥,认真努力来帮忙!1 多背多记多动脑,历史成绩我创造! 21、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学习了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期间的历史。

2、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有: 。

3、汉武帝文治武功的措施有:思想上: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

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一: 二: 三、 。

二、【示标】1、了解“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隋朝灭亡的原因;2、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3、掌握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4、理解“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学习难点: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三、【导标】(自主学习) 1、“开皇之治”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2、“贞观之治”是谁的治国策略?3、唐太宗的治国策略的具体内容有哪些?4、为什么要推行“贞观之治”? 五、【测标】1、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朝代,它的建立者是( ) A.杨坚 B.嬴政 C.刘邦 D.刘彻2、下列哪个朝代和隋朝最相似( )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 3、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的是( )A.杨坚B.杨广C.李渊D.李世民 4、历史上称隋文帝统治时期为“开皇之治”。

下列不属于隋文帝采取的治国措施是( ) A.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 B.大力大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 C.倡导节俭,以身作则 D.营建东都洛阳,远征高丽5、我国封建社会多次出现盛世景象,其中出现于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是( )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6、鼓励少数民族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的是( )A.杨坚B.杨广C.李渊D.李世民 7、唐太宗改善民族关系的政策是A.和亲B.封赏C.派兵剿灭D.恩威并施8、夏桀、商纣、周厉王是按同一标准归为一类的,下列人物中与此标准一致的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9、贞观年间,向唐太宗提出意见或建议最为突出的是( )A.魏征B.长孙无忌C.房玄龄D.杜如晦 10、材料分析: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

高中历史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年级_________班级______组名_______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掌握古代中国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耕作方式以及著名的水利工程。

理解小农经济及其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难点: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预习案【概括梳理】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 出现:(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国家。

2. 主要耕作方法:_____________。

3. 主要耕作工具:石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发展:(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______________提高。

(2)商周时期,出现_____ 农具,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治虫灭害等技术。

注: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很少使用,当时主要的耕作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人们也由经常________走向定居生活。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含义: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

它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__________时期。

(2)改进和进一步推广:两汉时期。

赵过推广_______(两牛三人),后来又出现犁壁。

注:西汉时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3)完善:隋唐时期。

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__,安装了犁评。

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课题一轮复习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讲姓名班级核心素养1.(历史解释)认识这一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2.(时空观念)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更迭的历史脉络。

3.(家国情怀)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重点认识这一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难点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流程学习过程重难点知识整理课前预习1、魏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2、门阀政治是什么?3、魏晋风度?问题引导(重难点突破)阶段特征:(感知阶段特征,5分钟)1、两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这是中华文明的成熟期:2、(1)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民族交融局面;唐朝时期结束分裂,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2)区域开发:随着北民南迁,六朝对江南地区的大力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时期,由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繁荣,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

(3)制度创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魏晋时期三省制雏形出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并得到发展;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赋税制度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征税标准发生重大变化。

(4)文化交流: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出现三教合一趋势;适应社会战乱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唐朝儒学复兴。

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文学艺术辉煌灿烂,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阅读记忆,15分钟)一、三国鼎立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220年,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后定都建业。

百家争鸣 导学案

百家争鸣 导学案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一轮复习导学案高二历史组吴雪蓓【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纲要求】1.掌握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比较各派主张及异同,分析其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历史影响。

2.准确识记并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认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基础知识落实】【问题探究】探究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

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二初税亩,非礼也,谷出不过藉(公田),以丰财也。

──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材料三“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中涉及到什么土地制度?2、材料二中“初税亩”和材料三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有何共同意义?3、上述三段材料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什么变化?造成这个变化的根本原因何在?材料四宣公三年春,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4、“楚王问鼎”的典故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五(秦孝公)下令国中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5、材料中的“宾客群臣”是什么?反映了当时的一种什么社会现象?材料六古时,官府掌握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官府教化是合二为一的,受教育的对象只能是“国之贵族子弟”。

到周宣王时,周朝已经衰落了,周朝史官司马氏离开周地去晋国,因此王朝的典籍、图册有的散落在卫国,有的散落在赵国,有的散落在秦国。

所以孔子才说:天子失官,典籍图册失散在四夷,学术学问在四夷开展起来。

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春秋战国的文化教育有何新变化?【总结】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探究二:诸子百家政治主张异同。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0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0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第一单元政治体制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及其原因。

时空观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探究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君权和相权的发展演变,并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征。

历史解释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说明中央王朝对地方治理的历史验和教训。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历史上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认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1.重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2.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基础认知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一)夏朝建立: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_______国家政治体制形成与发展时期。

约公元前____年,__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____政治传统,建立了_____王朝国家夏,禹就是夏朝的君主。

(二)商朝体制:1、内外服体制:商王___控制内服___地区,王畿四周是___。

2、机构与官吏:据记载,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______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___。

(三)西周体制:1、分封制:西周实行___等级分封制政体。

____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___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_____的同姓贵族、异姓___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国内又分封_____,卿大夫再分封__,形成贵族_______序列。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____的政治体制,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____,但也要___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___。

2、宗法制:周天子是天下大宗,各级贵族相对周天子是小宗,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________制。

3、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相关制度。

4、基本特征: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相___,政治权力分配与______相结合,是西周政体的基本特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设计:鸦片战争(无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设计:鸦片战争(无答案)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课标要求】1.列举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单元线索本单元的主要线索有两条,一是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爱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

备考建议:复习时应把握本单元两条基本线索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理解、掌握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战争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以此洞悉中国近代社会的嬗变;掌握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国共历史上的两次合作与两次对抗的历史,特别是两次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历史的进步;认识到国共合则两利,有利于民族国家;分则两伤,导致战争;理解当今海峡两岸国共再次合作的必要;注意近代中华民族独立与现代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联系。

第一讲鸦片战争(导学案)【学习目标】考纲: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知识与能力: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过程与方法:记忆基本要点;交流基本看法;史料研读、问题探究;广泛联系,注意发展的变化的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是固步自封的恶果。

【考查角度】(1)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2)两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侵略战争,禁烟运动仅仅是导火索。

高考试题重视对西方错误史学观点批驳的考查(3)两次鸦片战争把中国推入到世界市场的大舞台,高考重视对两次鸦片战争影响的考查,这些“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预习案】记忆理解基本史实(参照教辅62-63页)【史料研读、问题探究】[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主题一|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知识点精讲+练习)--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知识点精讲+练习)--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精讲课表要求: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的特点及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和特征。

并了解夏商周早期国家的兴衰、政治制度及经济文化成就。

结合相关材料,了解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开篇重要概念理解:文明:文明是人类文化与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新阶段。

进入文明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出现,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文明的起源:①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开始出现贵贱、贫富的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脱离劳动、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阶层。

②剩余产品的积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文明起源的历史前提。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1)时间:距今约1万年以前。

(2)代表: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3)特点: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采集,过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1)概况: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2)特点: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

3.原始社会组织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1)原始人群①时间:旧石器时代早期。

②特点:使用打制方法制造石器,从事渔猎采集,过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2)母系氏族①时间: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

②特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①时间:新石器时代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②特点: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父权制取代母权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导学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2 )难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结构
§考点梳理
一、夏商周的沿革
(岳麓)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中就逐渐出现了权力的萌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
帝,实际上就是史前社会的部落酋长。

(人民)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早期政治权力是一种强权,和神权的结合,社会不平等突出表现为政治压迫。

早期文明的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岳麓):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结束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标志着文明时代的来临。

二、主要制度
1.王位世袭制: _________________
两种世袭方式。

2.分封制下王与诸侯的关系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
四、(岳麓)维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礼乐制度
1.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乐是配合礼的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2.内容: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音乐也不一样。

如饮食方面,不同等第
的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肉食种类各不相同。

周礼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3.目的: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4.实质: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5.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春秋时期的鲁国季孙氏“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问题探究
1.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和区别?
3.分封制的基础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体验高考
1.2.(2013年高考全国I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
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D.东方
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百姓”
3.六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2013 年广东高考12 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013 年浙江高考

B .宗法制的衰落
D .井田制的推行
14 题)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4. ①禅让制
A.①③
(2012 年浙江文综历史,
(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
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①②③
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仰诸侯、崇周制从而将周代历史
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A
5. (2011 年新课标卷文综
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6 (2011 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秦统一后,
B
D
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
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C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巩固训练.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
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家国一体
D .君主专制
2. 《百官春秋》记载:“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其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

(周)成
王时,彤伯(王室成员)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

秦因之。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 中国早期的( )
A.中央官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王位世袭制
D. 地方行政制度 3. 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
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
A •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 •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 •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4.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

贾宝玉和贾环 (宝玉之 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从传 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封制的影响 B •个人素质的差异
C •宗法制的影响
D •封建家长的喜好 5. “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

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
C 有利于实现统治集团内部的平等 6. 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
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 C. 7. 规定为 、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D 、等级森严,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
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 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 “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 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 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 8.史书中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所反映的是 A 封建制度的建立 B •实行分封制 C
.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行省制的实行 D .推行郡县制 9.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 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 其内 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

“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 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 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

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 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 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 。

阅读下列材料:
姓。

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 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 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 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

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 (3) 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 “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 欲考出生率与死 为此他提出广收 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 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 简述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