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导学案第1课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 导学案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   导学案

西湖中学2012年秋季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之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授课人中心发言人教研组长课时计划授课时间、班级

导学环节第一部分:知识体系扫描

中国

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

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

思想

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

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影响:开创儒家,整理的“六经”成为儒家的基本文献。

政治思想: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民本学说。

荀子

思想:①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③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

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道家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法家思想

孟子

伦理观: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悝:“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著《法经》。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历史学科作为文科类的必修科目,对学生

的知识点掌握和能力培养要求愈加严格。本教案旨在通过一轮复习,

帮助学生全面回顾历史知识,提升历史学科的应试能力和思辨能力,

使学生能够在新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整体框架:理清历史知识体系,形成全面的历史学科认知;

2. 重点内容:重点复习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历史重要知识点和概念;

3. 难点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

1. 课前准备:

a. 教师准备《新高考历史教材(必修部分)》并熟悉各个章节的

内容和要点;

b. 教师了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状况。

2.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a. 通过开放性问题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b. 分析新高考历史考试的评价体系和命题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备考思路;

c. 重点复习古代史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和重要事件,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历史脉络。

第二课时:

a. 运用图片、文物等教具展示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分小组讨论,学生分享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c. 总结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第三课时:

a. 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地理环境变迁,加深学生对历史地理的认知;

b.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地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c. 辅助教学游戏或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教学方法:

a.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并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历史知识;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标解读】

1.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变革进程,让学生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形成对此变革的基础知识。

2.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树立坚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知识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1.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以世袭制打破禅让制传统。

2.商

(1)实行内外服制。

(2)商朝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3.西周

(1)内容

①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②周天子和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2)特征

①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②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它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

③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

【知识链接】分封制与宗法制

①分封制:周王将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②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2)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一

东台高级中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导学案

第一模块中国古代史

知识框架

时间结构

第1讲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高考大纲]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目标解读]

1.知道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作用。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宗法制、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联系,特点。

二,阅读教材梳理本课基础知识:

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目的:

(2)内容:

(3)对象:

(4)权利和义务权利:

义务:

(5)影响:

思维点拨——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的区别

“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是两个历史概念,由于字面的接近,一些同学对此不甚了解,存在思维误区。

“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2.宗法制

(1)目的:

(2)内容:

(3)影响:

(4)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三问题探究一

宗法制对后世有何深远影响?

问题探究二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课堂检测:

1 (2014·海淀区期末考)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

2 (2014·济南市高三调研)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瓦解B.王位继承混乱C.宗法制度松弛D.中央集权确立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2013届高三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点:《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基础知识:

一.诞生的条件

1.经济基础:

(1)根本条件: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弊端暴露:周期性发生,日益尖锐。

2.阶级与实践基础:工人运动兴起,

(1)表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起义、英国和德国起义;

(2)意义: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和实践基础。3.理论来源:十九世纪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1)英法:法国的、傅立叶,英国的欧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许多天才设想。

(2)德国的和英国的

4.马克思、恩格斯的长期实践与努力

(1)社会实践:深入工人运动等实践活动,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2)思想转变:通过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逐渐转变为;

(3)理论创造:两人共同战斗,科学改造和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二.诞生:

1.标志:1848年2月,《》的发表;

2.内容:

(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2)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3)批判了各种流行的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它们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

(4)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

3.意义

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标志着的诞生;运动蓬勃开展,形成不可抗拒的潮流;

★拓展延伸

1.十九世纪早期工人运动十分激烈的原因

(1)政治上:资本主义刚开始向工业资本主义转变,资产阶级的剥削手段还带有封建色彩的旧痕迹,采用高压政策,工人阶级因财产限制而被剥夺了选举权。(2)经济上:机器大生产正在建立,资本家以剥削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因而采用了相当残暴的手段使工人生活状况极为悲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导学案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导学案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新课程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导学专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知识梳理】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智者学派

1、西方人文精神开始于对“神主宰世界”的否定,智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代表:

(普罗泰戈拉、安提丰)

3、概况:(1)、研究领域:

(“人”本身(关系、组织、伦理)2、宣传方式:通过修辞学和公开演说来感染民众)(2)、基本思想:①、有些人

(尊重习俗和法律,主张城邦公民应当遵守;)

②有的要求

(废弃约束和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

(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教育、财产、种族方面))

(二)、苏格拉底及其弟子的思想

1、苏格拉底

探究课题:

(人类及其环境)

政治主张:

(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道德主张:

(提倡善良的道德,伦理思想是“知德合一”)

2、柏拉图:

(关注人类社会并划分人的等级(《理想国》))

3、亚里士多德: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人类是最高级的)

【探究延伸】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都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

2、不同点: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主张知德合一;反对智者学派的唯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德性的少数人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期的激进民主派,不遗余力的加以攻击。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南方凤凰台江苏专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第1讲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和秦中央集权

制的形成导学案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命题规律】一般考查选择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2015年江苏高考考查了分封制和秦朝疆域的有关史料。

【命题趋势】2017年高考仍将重点考查选择题,要求不会太高;从考查角度上看,一是理解和比较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御史大夫等基本概念;二是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三是中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简单比较。

【考点过关】

考点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基础梳理】

1.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2)分封制与宗法制

分封目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2.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位世袭制、和紧密配合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以宗法制为核心,以分封制为治理地方的基本方式,周王既是天下的,也是最高。

(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质属于地方分权、贵族政治体制。

【要点突破】如何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在联系?如何认识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1.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家国同构

西周的分封制是以宗法制原则来实施的,受封者都是宗法贵族,故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地方政治制度上的具体表现,据此可以把西周国家制度通称为“宗法贵族分封制”,在此体制下,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大宗,也是国家最高政治领袖。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6.结果: 1859年底起义最终失败
-导学案-
7.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原因: 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上层采取分化政策; 各地起义力量分散,缺乏统一指挥
识记
8.影响:
沉重打击加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启示: 民族独立运动中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是取胜的保证
-导学案-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中考目标:
了解 南美洲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民斗争, 印度民族大起义, 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等史实 (19世纪初)
理解 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导学案-
一.拉丁美洲地区的殖民化
识记
1.时间:16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完全沦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 2.西班牙:
4.影响:
①使拉丁美洲摆脱了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 奠定了现代拉美的政治版图
②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点拨一 简述“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事迹?
“南美解放者”—— 玻利瓦尔 圣马丁
-导学案-
拓展. 英国征服印度的史实
识记
1.英国开始侵入印度的时间: 17世纪初
2.英国侵略征服印度最得力的工具: 英国东印度公司
任务:
1.《试题研究》95页
看一遍《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史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史

第一、二课: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考点:

雅典的民主政治

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

一.西方文明的摇篮——古代希腊

★基础知识:(梳理考点一)

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条件

1.自然地理环境:

(1)状况:地处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地表破碎,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条件得天独厚。

(2)影响:独特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广泛的、殖民以及其他经济和交往活动。使希腊形成了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了的观念,有助

于古希腊的建立。

2.城邦体制

(1)建立:公元前8世纪左右,希腊人先后建立了许多城市国家——

(2)特点:始终保持的状态,珍视;城邦是孕育古希腊的摇篮;比较发达的和繁荣的。

3.希腊的公民

(1)地位: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的核心力量;

(2)组成:通常由一个城邦的组成;

(3)权利:有资格参加各种,有权利参加城邦行政与事务。(4)公民的素质:珍视,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于权威;善于从事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具有强烈的。

二.雅典民主政治

1.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

(1)背景: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要求发展城邦,促进工商业发展;

(2

(3)特点:不迁就不偏袒的中立政策。

(4)影响:促进了雅典和的发展。

2.民主政治的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略)

3.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

(1)内容:除十将军以外的各级官职向开放,以方式产生;

“”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

必修专题三一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学生版)

必修专题三一第一轮复习导学案(学生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学生版)

主编人:陈丽芳 审稿人、协编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一、课题: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二、课型分析:复习课

三、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学习内容及程序:

(一)知识回顾

1.何谓民主革命?

• 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通常由资产阶级领

导,故又称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 以五四运动为界,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2.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人民大众与本国封建主义

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

5.革命目标: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6.主要阶段: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民主革命的先声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失败)----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

(二)专题框架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各种救国方案的曲折发展历程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党才能就中国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知识点精讲+练习)--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知识点精讲+练习)--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精讲

课表要求: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的特点及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原因和特征。并了解夏商周早期国家的兴衰、政治制度及经济文化成就。结合相关材料,了解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开篇重要概念理解:

文明:文明是人类文化与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新阶段。进入文明社会的最根本标志是国家的出现,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

文明的起源:①文明起源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开始出现贵贱、贫富的分化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脱离劳动、专门从事管理职能的阶层。②剩余产品的积累是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工具的使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也是文明起源的历史前提。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1)时间:距今约1万年以前。

(2)代表: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3)特点: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采集,过群居生活,学会用火。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1)概况: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2)特点: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

3.原始社会组织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1)原始人群

①时间:旧石器时代早期。②特点:使用打制方法制造石器,从事渔猎采集,

过群居生活,学会用火。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即墨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导学案编号:01

【课前预习案】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国家政权出现;出现公共权力

和的传子制度。

2、商朝:

1)主要政治制度:

2)特点:A、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

B、控制着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对的控制

力有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定义:又称封邦建国(简称“封建”),是在保证的条件下,将和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

2)内容:

A、最高统治者:周王,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B、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异姓诸侯国包括、、

C、分封内容:

D、关系: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

,并。

E、诸侯的权力:诸侯还要对进行分封。

3)作用:

A、周人的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B、周王确立了的地位,统治效果。

C、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

解决在权力、和的矛盾

2)实质:把同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特点:

其核心:

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不仅是关系,也是关系。

4)作用:

A、通过血缘的亲疏保障各级贵族享受“”的特权。

B、有利于凝聚,防止,强化,把密切

的结合在一起。

C、强化了以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礼乐制度:

是各级贵族的准则,成为维护必不可少的工具。

【重难疑点突破】

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它以宗法的“亲亲”关系为基础和原则,从而使“分封”与“分宗”相一致。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成为诸侯,依此类推。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49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49

高三历史三轮导学案全部资料

第一轮复习导学案

必修一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49年)

★专题考点说明

1.辛亥革命背景、主要过程(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的变化)。

2.五四运动导火线、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召开及意义;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国民革命、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及其意义、土地革命的作用、红军长征及其意义、遵义会议及其意义、全民族抗战、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三大战役的名称及意义、渡江战役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阅读内容:太平天国运动、“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八七会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解放区土改”

第一课辛亥革命

★基础过关:

一.武昌起义

(一)背景、条件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反动本质逐渐暴露;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2.条件:

(1)组织基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次提出“”

口号。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政党。

(2)武装斗争: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最重要的是1911年的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

(3)群众基础:1911年5月保路运动为起义提供了有利机会。

3.爆发:1911年湖北革命团体和在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

量。革命党人在10月10日发动起义,占领武昌,成立,

改国号为。

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

课题一轮复习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讲姓名班级

核心素养1.(历史解释)认识这一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2.(时空观念)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更迭的历史脉络。

3.(家国情怀)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

重点

认识这一时期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学习

难点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学习流程学习过程

重难点知

识整理

课前预习1、魏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

2、门阀政治是什么?

3、魏晋风度?

问题引导(重难点突破)阶段特征:(感知阶段特征,5分钟)

1、两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这是中华文明的成熟期:

2、(1)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民族交融局面;唐朝时期结束分裂,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2)区域开发:随着北民南迁,六朝对江南地区的大力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时期,由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繁荣,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

(3)制度创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魏晋时期三省制雏形出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并得到发展;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赋税制度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征税标准发生重大变化。

(4)文化交流: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出现三教合一趋势;适应社会战乱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唐朝儒学复兴。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文学艺术辉煌灿烂,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0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0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

第一单元政治体制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及其原因。

时空观念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探究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君权和相权的发展演变,并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征。

历史解释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说明中央王朝对地方治理的历史验和教训。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历史上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认同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1.重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基础认知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一)夏朝建立: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_______国家政治体制形成与发展时期。约公元前____年,__打破了原始民主制下的____政治传统,建立了_____王朝国家夏,禹就是夏朝的君主。

(二)商朝体制:

1、内外服体制:商王___控制内服___地区,王畿四周是___。

2、机构与官吏:据记载,商朝已经有较系统的______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___。

(三)西周体制:

1、分封制:西周实行___等级分封制政体。____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___和东都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与周天子有_____的同姓贵族、异姓___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国内又分封_____,卿大夫再分封__,形成贵族_______序列。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____的政治体制,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____,但也要___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___。

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八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导学案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八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导学案设计

高三年级1、2部

历史导学案使用日期:2019年8月27日编号2019017

三易错点分析

易错一经济危机第一次:1825年英国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易错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指什么?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课题专题八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导学案

●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

● 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独立的含义?无产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独立的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意义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也是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关系? 意义:(1)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2)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3)这标志着 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失败说明: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才能取得胜利. 易错三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 和三个组成部分

易错四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 代表人物 137页

他们认为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公有制和比较公正、平均的分配。 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天才的设想。 易错五

德意志古典哲学代表人物

黑格尔

费尔巴哈

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

易错六(1)马克思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成长历程

在德意志:接受了 的辩证法思想,后来又接受了 的唯物主义思想。任《莱茵报》主编,深入了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在巴黎:深入研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直接参加工人团体的活动,并保持密切的联系。1844年马克思发表了《〈 〉导言》,文中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了共产主义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导学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2 )难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结构

§考点梳理

一、夏商周的沿革

(岳麓)早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中就逐渐出现了权力的萌芽,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

帝,实际上就是史前社会的部落酋长。

(人民)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早期政治权力是一种强权,和神权的结合,社会不平等突出表现为政治压迫。早期文明的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岳麓):国家组织、城市、金属工具和文字的出现,结束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标志着文明时代的来临。

二、主要制度

1.王位世袭制: _________________

两种世袭方式。

2.分封制下王与诸侯的关系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

四、(岳麓)维系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礼乐制度

1.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的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2.内容: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

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音乐也不一样。如饮食方面,不同等第

的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肉食种类各不相同。周礼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3.目的: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4.实质: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5.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6.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的鲁国季孙氏“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问题探究

1.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联系和区别?

3.分封制的基础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体验高考

1.2.(2013年高考全国I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

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D.东方

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百姓”

3.六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2013 年广东高考12 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013 年浙江高考

B .宗法制的衰落

D .井田制的推行

14 题)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4. ①禅让制

A.①③

(2012 年浙江文综历史,

(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

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①②③

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仰诸侯、崇周制从而将周代历史

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A

5. (2011 年新课标卷文综

而“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6 (2011 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秦统一后,

B

D

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

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C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巩固训练.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

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家国一体

D .君主专制

2. 《百官春秋》记载:“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其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周)成

王时,彤伯(王室成员)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古代 中国早期的( )

A.中央官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王位世袭制

D. 地方行政制度 3. 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

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

A •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

B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 •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 •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4.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 (宝玉之 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 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 •分封制的影响 B •个人素质的差异

C •宗法制的影响

D •封建家长的喜好 5. “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 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

C 有利于实现统治集团内部的平等 6. 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

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 C. 7. 规定为 、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D 、等级森严,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

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 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 “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 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 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 8.史书中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所反映的是 A 封建制度的建立 B •实行分封制 C

.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行省制的实行 D .推行郡县制 9.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 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 其内 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 “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 则。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 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 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 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 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 。阅读下列材料:

姓。 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 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 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 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 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 (3) 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 “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 欲考出生率与死 为此他提出广收 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 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简述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