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观学科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论文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及其对教学的启示论文论文摘要: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内涵、逻辑外延(知识的潜在应用范围)和心理外延(主观上的应用范围),知识的意义要通过知识的应用来理解。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认为,所谓学习迁移,实际上就是知识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这种建构同时涉及知识的意义与应用范围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它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意识并积极主动地解决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对知识进行总结;既要注重练习内容的变通性和练习方法的多样性,又要使知识与一定的使用情境联系起来。

学习迁移历来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对学习迁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学习的本质与规律,丰富和完善学习理论,而且有助于指导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的出现是对传统学习迁移观的挑战。

因此对它的研究,同样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传统的学习迁移观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他们认为:在完成某一任务、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获得的知识能被应用在另一任务、另一情境意味着迁移的发生;迁移的实质内容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共同的刺激和反应联结、共同原理或两个学习情境之问的关系,忽略了学习者对前后两种学习的整合。

而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

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概念是H.Messmer(1978)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体系提出的,他将学习界定为认知结构的建构,将迁移界定为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当前的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它只能通过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积极主动的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存在于具体个体之中。

该理论认为,不论是学习情境还是应用情境中都存在建构,建构过程对两种情境下的学习过程都存在影响。

传统学习迁移中的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只不过是学习的两个方面或阶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学中运用[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学中运用[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探析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提出了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分类的开展教学;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体性;加强教学理念的转变,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等三种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儿教学运用策略幼儿,是祖国的未来。

因此,幼儿阶段的教学一直都得到社会各界特别的重视。

为此,国家正式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包括对幼儿教学过程、教师自身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也成为提高幼儿教学水平的重要里程碑。

但是,在以往我们的幼儿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只关注教师如何上好课,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改变很少考虑到学生的特点。

不少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年龄比较小,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于是就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完全成了教师主导课堂。

实际上,很多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没有积极性,不配合教师的课堂活动,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生没有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感觉课堂上自己缺乏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中心,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等,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的目的。

本文结合新时期教学实践,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幼儿教学的运用策略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促进幼儿教学健康地、持续地发展。

一、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分类地开展教学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教育、性格趋向不同,虽然学生的年龄还很小,但是这些“不同”已经非常显著地促使学生之间的差异变大,而且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很多教师就有意无意地要忽略这种差异,认为教学就是“有教无类”,只要教师用心,学生一定可以达到同样的进步。

实际上,学生之间的特点差异如此之大,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通过教育弥补的,而且如果非要强行的通过教育去弥补这些差异,往往是事倍功半。

建构主义论文: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数学建模教学

建构主义论文: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数学建模教学

建构主义论文: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数学建模教学摘要: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数学建模教学的论述,分析出两者的相通之处:二者强调的重点都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学生如何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样利用情境中的信息,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鉴于此,认识与掌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数学建模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数学建模教学指导作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美国。

10多年来,倍受诸多学者研究之青睐。

对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介绍、评价等问题,相关的研究论文已经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如何与数学学科做到有机整合,与此相关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与此同时,数学建模竞赛近几年在全国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以数学建模相关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数学建模的特点,我认为,认识与掌握建构主义理论对数学建模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早在五十年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明确地提出了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

随后出现了六种不同倾向的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观点、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控制论系统观。

概括起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观点:第一,知识是认知个体主动的建构,不是被动地接受或吸收;第二,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第三,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协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第四,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

由于事物存在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的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也是不同的。

[1]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同时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瑞安市教育教学论文

瑞安市教育教学论文

瑞安市教育教学论文论文题目:建构主义观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论文作者:叶怀宇学校:安阳镇二中建构主义观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摘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建构过程是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中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自觉地形成一种新的、动态的认知平衡状态的过程。

建构的成功是通过所学知识的知识结构作用于失去平衡的认识结构,促使新知识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不断地“涌现”而实现的。

基于以上观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构主义认知结构教学策略一、导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如一缕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其中建构主义观点深入人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建构过程是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中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自觉地形成一种新的、动态的认知平衡状态的过程。

建构的成功是通过所学知识的知识结构作用于失去平衡的认识结构,促使新知识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不断地“涌现”而实现的。

“情境设置”、“动于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已被广大教师普遍认同,并得到广泛应用。

但如何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更好地落实新理念,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数学教学传统,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就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我们面前。

本文将以部分教材内容为载体,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浅谈建构主义观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二、建构主义观点下的教学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原认知结构中相关的“认知序”,易于对所学知识的顺应、同构;其次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必要性,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便于学生自我调控建构的过程;同时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的空间,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原动力。

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任何数学知识在知识结构中都有“生长点”,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衔接点”。

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一)

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一)

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一)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局限性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非常丰富,其核心可以概括为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目前,该理论备受教育界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以学为中心”的新课程改革,但是,它却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其原因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身还存在着一些缺陷;理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我国正处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对于实施“以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革新传统教学观念,促进主动、开放、有效的教学方面。

但是,我们在热衷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它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解析,探讨这一理论的缺陷以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形成在近代,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建构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意大利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蒂斯塔·维柯(GiambattistaYico),他曾经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

从哲学角度看,康德则进一步拓展了建构主义思想,他揭示了认识的双向性运动: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

然而,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的则是瑞士的皮亚杰(),他的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这种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建构主义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建构主义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摘要:建构主义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重视情境的创设;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互动型的师生关系.关键词:建构主义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最新教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冯·格拉斯菲尔(voglasersfeld)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者就明确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这也是建构主义最核心的内容。

一、建构主义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在指导教育教学的众多理论中,建构主义恐怕是目前最流行的,对它的研究和应用也是最多的。

在建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中小学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热衷于行为主义的程序化教学,取而代之的是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课堂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一改往日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参与性有了明显提高。

而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科学、完整的建构主义观点为重要的理论支撑,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建构主义成为数学新课程实施的导向和依据。

因此,如何以建构主义的视角来分析和探索数学教学策略就非常重要,富有意义。

二、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一)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应注意三点:1、关注学生基础和现状,应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所具备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还要了解学生认知结构中已经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有哪些,进而设计引导学生的教学策略。

2、寻找新连接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推陈出新,激活旧知,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铺路。

3、进行意义建构.引导学生验证、探索与应用,使他们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建构起个性化的、有创见的、真正属于自己的认识,即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源⾃教育学,作为学习理论是为改进教学⽽提出的理论,主要的⽬的在于了解发展过程中的各式活动如何引发孩童的⾃主学习,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当如何适当的扮演⽀持者的⾓⾊。

建构主义源⾃关于⼉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 摘要: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理念是:以学⽣为中⼼,强调学⽣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达到⾃主建构知识的⽬标。

传统地理教学⽅式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教师利⽤各种媒体与⽅法向学⽣传授知识,学⽣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倡导的地理教学⽅式强调的是以学⽣为中⼼,教师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学⽣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必须充分利⽤创设情境、分⼩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使学⽣在已有经验和存量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地建构地理知识的⽬标。

本⽂旨在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探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运⽤途径。

关键词:建构主义地理教学应⽤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理念是:以学⽣为中⼼,强调学⽣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达到⾃主建构知识的⽬标。

因此先对建构主义的主演观点做⼀个阐述。

1.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决定,我们是以⾃⼰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主动构建并⽣成意义的过程”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只是⼀种解释或者假设,会随着⼈类认识的加深⽽不断变迁;学习也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学习者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构建⾃⼰知识的过程.为“理解⽽学习”是建构性学习的核⼼⽬标。

数学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运用论文

数学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运用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建构主义的运用【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着眼于数学课堂教学,谈建构主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阐述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认知的过程就是人们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既有“同化”的认识数量的扩充,也有“顺应”的认知性质的改变. 数学和语言学科一起堪称人类文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学问. 我们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最优化地学习数学知识,形成学生正确的数学认知结构,显得尤其重要. 于我们教师的实际数学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思想,更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1. 创造现实情境,设计问题所谓现实情境是指避免数学知识的抽象枯燥,让学生在具体事件的实践中感受、体会并获得数学知识,而人为创设出来的一件有关数学的实际事件. 在这样的具体事件中若能恰当地设计问题,对学生数学新知识的建构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如正负数的引入,如果我们只是“开门见山”式地直接引入,那么或许表面上学生很快学会了,其实学生也会很快忘记,从而不能建构知识.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时,展示两个同样大的箱子,分别起名为x箱、y箱,然后老师背着学生将五个苹果放入这两个箱子. 由于学生没看见老师是如何放入的,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 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结构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此较好地实现顺应呢?可这样设计问题:①如果x箱里放一个,那么y箱里放几个?②如果x箱里放个,那么y箱里放几个?由于第一个问题把x确定了,因而已不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问题了,而是一元一次方程,学生会很容易解得y=4. 第二个问题是在第一个问题之后,因而学生就能轻松自行“顺应”,确定一个x值,再求出y值.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循序渐进,顺利地实现建构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这样就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假如我们直接就问:“你能知道x箱里放几个,y箱里放几个吗?”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显得很茫然,即使部分学生能够说出x,y的一些值,也很难在建构二元一次方程解的知识上“顺应”,当然就很难正确认识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与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本质区别.当然我们在设计现实情境时,一定要结合我们课堂教学对象的实际生活经历、学习经验,恰当选择,真正使所选情境具有现实性.2. 问题情境的设计问题情境的设计恰当不仅有利于问题的产生,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促使在认知过程中建构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方法很多. 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有:①提供需要解决的实际现象或事实、事件. 如“我们可以在地面上很容易地测出高楼的影子长度,而不容易测出高楼的高度,那么我们如何知道高楼的高度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一定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学生会有多种猜测和想法. 当然会有“楼高与影长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猜测. 再进行新知识教学也就顺理成章了. ②演示实际生活中的场景. 如安排几名学生进行商场购物的表演,在其中设定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欲望当然会极大地得到激发. ③直接展示数学学习中的困惑. 如针对负数的引入,在学生的计算中肯定遇到过被减数小于减数的情况,让学生说出自己在这方面的困惑后,我们再引入负数也显得自然顺畅.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要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较好地建构数学知识,运用建构主义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造现实情境、恰当设计问题是很有效的手段之一.3. 自主尝试,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自主尝试是指教师作为指导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获得新知识绝不可以是教师的“填鸭式”,也不能是“搀扶式”;而应该尽可能地放手于学生.建构主义认为,建构知识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搭积木”式的堆垒过程,而是需要“移花接木”式的培植过程. 那么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就必然存在由“排异”到“接受”,最终成为一体的过程. 这一过程外界是无法参与的,因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放手于学生,让他们对新问题进行自主解决尝试,从而建构知识.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可将问题展示如下:(1)x+2=3(2)x+5=8(3)x-2=3(4)x-5=8x =3-()x =3+()x =()你是根据什么完成以上方程求解的?解了这四题,你发现解的过程有什么规律?不难想到,学生在这样的放手中对过去已有的“和”、“加数”之间的关系及“差”“减数”“被减数”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其中的规律的探究又自然地“顺应”到“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新知识的形成. 也就会有对过去已有知识的“同化”,同时会更“顺应”地发现新规律,从而对新知识形成建构. 当然“放手”的情况还可以基于网络特殊功能而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尝试空间. 另外,由于学生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已有经验的差别,因而在独立应用自己已有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经验的缺失或错误的经验,而使新的问题不能“同化”或“顺应”地解决,最终也无法形成知识建构或形成错误的知识建构. 这当然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如何减少直至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很好地弥补学生个体经验的不足,从而达到形成正确的知识建构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中. 可充分让学生进行交流解决. 三角形内角和一定吗?如果一定,那么是多少?我们如何确定这个数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可能会出现用量角器测量的方法,用剪裁拼接的方法,当然也会有逻辑推理的方法. 不论是否能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值,还是用什么方法得到定值,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也相互得到经验的补充或纠正,从而共同形成正确的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展意义建构的过程,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才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儿教育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和主动构建的重要性,以及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建构主义这一理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促进幼儿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根本观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某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与理论进展探究和总结的成果,他们主要包括杜威、维果茨基、加德纳,形成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

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有各自的主张,但他们在学习理论上却有着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地建构他们的认知世界,进步认知功能,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承受知识。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二)建构主义学习观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定的刺激情境与反响之间的联结,信息加工理论者把人脑当成计算机,把学习看成信息的登陆、存贮、提取的过程;而建构主义者那么认为学习是一个交互用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历的交互作用,即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积极主动地建构,从而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的。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环境,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促进的环境,是充满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的环境。

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而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推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7篇)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篇1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为教育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合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营造了另一种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也不是单纯的学;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更好的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创造有利的教学情景,促进其交流与合作。

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是教育教学所一直向往的境界。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20世纪8O年代建构主义兴起,并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哲学上,建构主义受到后现代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知识社会以及科学史的影响。

因此正如斯拉文所说:“在教养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他叫法不一,但更多的称他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体学派学习理论在当今的进一步发展,其奠基人皮亚杰明确指出,人不是发端于主客体,而是发端于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其核心主旨是知识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来的。

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心理中的图式理论等均对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了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和理解来探思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且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于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

而且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虽然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相同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应用与研究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应用与研究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应用与研究论文论文关健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数学教学论文摘要: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数学课堂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舟学习的能力。

当今世界教育已发生深刻变化,以培养学习能力、非智力品质、全面性和专业性知识学习与教育相结合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运而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不同于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识主义学习理论。

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不同,每个人对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学习不应看成是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建构过程。

因此,它更关心教学环境的设计,注重学生自主地学习。

笔者也发现,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解得头头是道,学生对此却充耳不闻;教师在课堂上分析过的数学习题,学生在作业或测试中仍然是谬误百出;教师尽管很强调数学的重大意义,学生却仍然认为数学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游戏。

要想让学生真正接受知识,需要他们自己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地纳人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使其成为整个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把建构主义引人数学课堂教学是改传统的“提出概念一解释概念一举例说明”的教学过程为“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一归纳提高”的新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间题的方式和规律,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笔者在我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数学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东我校2003级五年制大专临床医学5个班,随机抽出2班(102人)作为实验班,2个班(101人)为对照班。

2组学生共203人,男女生比例、年龄、所开课时数、基础成绩、身心健康、智商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挂对照班按照常规教学方法教学,即复习、预习、教授新课,侧重于客观地“教”。

实验班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授课,其基本学习观是:学习自主性、学习情景性、学习社会性,侧重于学生自主地“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英语教学中的运⽤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英语教学中的运⽤论⽂ 论⽂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学⽣为中⼼ 论⽂摘要:近年来,⼤学英语课堂教的改⾰取得了很⼤成效,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认知⼼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以学⽣为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我国⼤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进⼀步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推进我国⼤学英语教学改⾰的实践,可以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式、教学⽅法、教学活动、学习⽅式指导及课外活动的开展等⽅⾯进⾏。

教育部《关于启动⼤学英语教学改⾰部分项⽬的通知》和《⼤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的颁布,在全国⾼校启动了新⼀轮⼤学英语教学改⾰。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等院校英语教育教学思想有⼀定的转变;教学的硬、软件环境明显改善,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教师队伍的整体⽔平有了很⼤提⾼;学⽣的学习能⼒与语⾔的应⽤意识均明显增强。

但是在取得⼀系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既有传统的英语教学思想和模式的影响,也有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要继续推进⼤学英语教学改⾰,切实转变整个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就必须重视这些问题并尽快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不能满⾜学⽣需要 以前的⼤学英语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语⾔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语⾔应⽤,更不注重对学⽣的学习⽅式进⾏指导,教师和学⽣⼤都以应付考试为⽬的。

在近⼏年的英语教学改⾰中,从教学⼤纲和课程⼤纲的制定、教材的开发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估等环节,都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更新,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有不少教师仍以传授语⾔知识为主,不能很好地利⽤教学资源,不了解学⽣的学习需要,更不能满⾜学⽣的需要。

笔者对南京⼀所⾼校部分院系的⼀、⼆年级学⽣的英语学习情况进⾏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仅有35%的学⽣能⽤或基本能⽤英语成功地进⾏交流;20%的学⽣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为了和讲英语国家的⼈们交流,35%的学⽣是为了各种考试,45%的学⽣是为了将来获得好⼯作;将近50%的学⽣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内容⽆助于提⾼英语交流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综述论文

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综述论文

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综述论文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综述论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综述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它冲破了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文综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渊源、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和基本教学思想。

【关键词】建构主义、以人为本、国内外现状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由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演变而来,她认为在建构主义指导下有一套全面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且个体认知的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回答了两个问题,即什么是学习?如何进行学习?什么是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不是因为教师的传授,而是学生特定的社会文化下,收集知识信息,借助他人帮助,来建构知识的意义,获得新知识。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了: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情境、有关资料方面的协作、与教师及其他帮助者的会话和事物本身相互联系的意义建构这四个要素。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意义的建构过程,这种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大脑中长期存在的形式就是“图式”,“图式”是指学习者个体对事物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

因此,学习者建构新知识意义的能力决定了学习知识的多少。

如何进行有效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但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

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是教师,意义建构的信息加工主体是学生。

学习者想要成为主动地意义建构者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学习者要用创造性思维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者要主动收集有建构意义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并假设再论证。

最后学习者要把学习内容与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找出建构的意义,这个过程中要懂得互相“协作”。

教师作为意义的建构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动机,要创建学习情境和提示连接线索,要组织协作学习和展开讨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就需要教师重新调整角色定位,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一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和经验增长的指引者、帮助者和各类生长意义的建构者;二是学生是学习和探索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体;三是学科呈现的知识是学生在意义理解、知识拓展、内涵延伸、经验成长中建构的对象等等。

因此,现在的教育应注重教材的分析、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生自主意识的发挥。

1.关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协作”:协作要求学生组成小组,搜集与分析学习资料、提出与验证假设、评价学习效果,评估最终意义建构是否完成。

“会话”: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制定步骤,讨论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计划;需要指出的是: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将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共同借鉴,直到完成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努力的终极目标。

2.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但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和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它要求学生在建构意义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并对材料要有所分析,在平常之中发现问题,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设法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的经验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建构主义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论文]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方针,分析了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对中职英语教学的要求,阐述了中职学生的实际状况,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和意义。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建构主义课堂教学一、引言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教育理念、教育政策的转变与调整,中职学校迎来了蓬勃发展。

随着中职学校的数量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一系列中职学生的学习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在这些学习问题中,英语学科的学习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方针,加强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英语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中职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大纲规定中职英语的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大纲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发展为本;能力为本位;实践为导向,强调“做中学”;策略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元教学评价,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多种教学资源,构建立体化教学体系。

三、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及主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英语教学论文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英语教学论文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英语教学论文〔1〕从职业高中自身状况来讲。

在当下,我国职业高中学校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学习气氛。

许多同学学习看法不端正,学习爱好不深厚,而英语课课时是少之又少。

另外,英语教材良莠不齐,许多教材对于职业高中英语课的性质、任务和目标定位都不精确,教材的内容跟不上目前新的形势和改变。

〔2〕从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来讲。

职业高中目前在英语教学上还是实行传统的授课方式,老师“满堂灌”“一言堂”,同学处于被动地位。

此外职业高中主要是培育职业人才,对于英语学习,教学目标制定相当高,而教学打算和实际教学操作却难以到达教学目标。

在现行的绩效考核下,老师们也一味追求教学目标而不太重视教学过程。

〔3〕从职高生的英语学习来讲。

首先,大部分职高生基础薄弱,词汇量少之又少,部分同学连基本的语法和句法都不清晰,更别提用英语自由对话;其次,由于基础差,同学学习英语学科主动性更差,自信念明显缺乏;最终,一些职高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他们的思想里,只要学好技术,学不学英语无关紧要,能找到工作就是来职业高中读书的唯一目的。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皮亚杰派”,是认知进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

现代建构主义的直接先驱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智力进展理论。

皮亚杰在1970年发表了《发生熟悉论原理》,其中主要讨论学问的形成和进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进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视。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包括学问观、学习观、老师观和课程观等。

三、运用建构主义优化英语教学〔1〕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老师和同学的地位、作用发生了很大改变。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老师必需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来灌输,以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来引领,在教学中努力探究和讨论出一套适合自己同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学习观学科教学论文摘要:各研究者不仅肯定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优点,也指出了其不足;不仅归纳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内涵,还分析了其对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积极影响和启示;不仅强调了建构主义学习观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还对在建构主义学习观视野下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应有的转变。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建构主义者关于学生学习的观点,是作为传统主义学习观的对立面产生的。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着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构建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由其他人代替。

[1]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主张教师的引导者角色。

一、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评析自建构主义者系统提出建构主义学习观以来,不少研究者针对建构主义学观的主张、内容及其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指出了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实践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提供了参考。

王保中在其《试论建构主义学习观》一文中肯定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价值”的重视与关注,但同时也针对学生学习的建构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学习不全是建构的,或者说,建构不是学习的全部,建构应该是学习过程的一个环节”,并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学习理论应该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有机融合”的观点。

[2]在他看来,知识的构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行为,而非学习的全部,也不可能成为学习的全部。

同时,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并非全面的,它需要和其他学习理论综合运用才具有实践价值和实践意义。

徐捷在其《论建构主义学习观》一文中则对建构主义学习观进行了详尽解读,提出“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强调主体不能直接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知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同时还肯定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认为“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是一种自我调节下的情境化的学习活动,强调学习中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这种学习观对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吕耀中和王新博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内容做了总结,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中心是意义建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要求学习者成为信息加工的主题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4]他们还肯定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丰富和深化了学习理论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5]渠改萍则在《当代西方建构主义学习观述评及启示》[6]一文中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与述评,明确了其对教育教学的有益启示。

各研究者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评析是建立在对建构主义学习观内涵及其特征的详细了解与解读上的。

他们不仅肯定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优点,也指出了其不足。

众所周知,理论的演进是一个“扬弃”过程,而对一个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则是理论演进、实现“扬弃”的最基本途径。

各研究者在对建构主义学习观进行解读、肯定其优点否定与反思其不足的过程实际上也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扬弃”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演进与完善,对建构主义在实践中合理、有效运用提供了指导。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的影响和启示学习观的变革也会引发教学观的变革;教师的学习观决定了教师如何开展教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和启示作为一种革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对现代教学变革提出了新要求。

更加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更加重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以及知识的自我建构,更加关注教学的情境化和知识经验的情境获得性。

刘伟民在《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对教学的影响》一文中在对建构主义学习观进行详细解读后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有如下启示:“形成教与学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教学应创设情境性,学习应从抽象走向具体,以及教师应重视教学设计”,[7]为教师更好地教学、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有益参考。

沈苗在《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中提出,“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建立在对传统学习观批判基础上形成的,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其启示意义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合作方式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重视教学设计,以及明确教育工作者的立足点”。

[8]同样提出了教学应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应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应重视教学设计等观点。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各学科教学的影响和启示把建构主义学习观合理、有效地具体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是各学科教师及研究者的愿景,各教师和研究者也为此不断努力着,并开展了大量研究。

陈海燕研究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化学新课程中科学探究的指导价值,认为“建构主义的观点对化学学科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整个教学改革也很有启发”。

[9]同样是探究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朱书双则是从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来开展研究的。

张晓敏在《建构主义学习观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启示》一文中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内涵及其给教学实践提出的新见解,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启示,包括:“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观意愿,重视他们不同的经验背景,关心他们的心理结构与只是构建”,强调“关注学习的情景、课堂学习要在合作中学习、优化学习方法的指导、明确教师工作的立足点以及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促进意义建构”。

[10]张晓敏从高等数学教学的立场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价值和影响,而贾红威则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数学学科教学的指导价值。

贾红威指出,“数学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认识建构活动,学生是整个建构过程中的主体,是研究者、实践者、参与者和探索者。

数学的实践教学,就是学生身临其境地直接参与思考、发现和创造的主动学习过程,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系统的建构”。

因此,数学实践教学应该:1.立足课堂,让学生成为研究者;2.突破传统,让学生成为探索者;3.体验生活,让学生成为实践者;4倡导合作,让学生成为参与者。

[11]古琦慧和黄莹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分析了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构成并提出了将学生定位在教师助理位置上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同时还“通过实验总结了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和有待进一步探索的地方”。

通过研究,她们发现,在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但给课堂带来了激情,而且作为不再是新生的学生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能力都有所增长,既能胜任这一教学模式所带来的任务,也恰到好处地给了他们新的挑战和磨练”。

[12]三、建构主义学习观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和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倡导的理念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

许多研究者对建构主义学习观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进行了研究。

李冬青在其《建构主义学习观中教师角色探讨》中重新定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提出建构主义视界内的教师角色应该是“意义的积极建构者、教学活动的平等参加者、以及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黄瑾则探讨了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视野中的教师角色,认为教师在支持儿童学习中的学习地位和角色行为包括有:“情境学习中的抛锚者”,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关注者、译解者”,课堂“互动合作中的对话者”以及儿童发展“适时的支架者、提携者”。

而张海红针对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视野下的幼儿教师角色定位与角色转变则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即“要求教师从教学的中心、权威转变成儿童学习的辅助者、支持者,能够激发起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儿童自己形成有关的知识和体系;儿童能够更多从自己内部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

从各研究者关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可以看出,各研究者几乎一致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协助者、关注者和对话者,而非教学的中心,也不是教学的权威。

更加突出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作用、更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四、结语通过对自21世纪以来我国众研究人员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研究进行梳理,笔者把他们的研究分为了三类: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评析、对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的影响和启示的研究以及对建构主义学习观下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这些研究都是在详细解析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础和前提下,或对其进行评析,或对其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启示,又或探究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下教师的角色转变等。

各研究者不仅肯定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优点,也指出了其不足;不仅归纳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内涵,还分析了其对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积极影响和启示;不仅强调了建构主义学习观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还对在建构主义学习观视野下教师角色和教师行为应有的转变。

参考文献[1] 徐辉主编.现代西方教育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9.第106页[2] 王保中.试论建构主义学习观[J].现代教育科学.2005(3):34[3] 徐捷.论建构主义学习观[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38[4] [5]吕耀中,王新博.论建构主义学习观[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98[6] 渠改萍.当代西方建构主义学习观述评及启示[J].太原大学学报.2009(38):104-106[7] 刘伟民.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校长阅刊(教学研究).2007.11:58-59[8] 沈苗.论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我国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108-109[9] 陈海燕.建构主义学习观与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140[10] 张晓敏.建构主义学习观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6(9):146-147[11] 贾红威.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数学课的实践教学[J].教育探索.2008(5):24-25[12] 古琦慧,黄莹.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成功(教育).2010(8):190-1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