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撤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的法律对策
、
我 国 应 对 外 资 企 业 非 正 常 撤 离 预 防
二 、 国 应 对 外 资 企 业 非 正 常 撤 离 的 撤 我
性 法 律 对 策
首 先 , 定 稳 定 透 明 的 投 资 政 策 。 按 照 国 务 院 制
摘
要: 本文 以法律的视 角观察外资企业非正常撤 离中国现象 , 出了法律方 面的对策。并结合我 国的实际做 提
法 , 明法律在解决外资企 业非正常撤离我国 问题 中的优势。 说
关键词 : ; 法律 投资 ; 非正常撤资
文章编号 :7 —7— 0 3 7 1 o 2 l ) l 7 0 98 87 6— 7 一 (oo o 一0 1— 3
资 方 面 政 策 , 律 法 规 都 应 当及 时 有 效 得 以 公 布 , 法 避 免 信 息 不 对 称 下 的撤 资 。增 加 外 资 企 业 政 策 的 透 明 度 是 提 高 政 府 与 外 资 企 业 合 作 的 必 要 条 件 。  ̄ x-b , i #
商 逐 步 国 民 待 遇 的 同时 , 强 政 策 制 定 的 透 明 度 。 增 避
提 供 切 实 的法 律 保 障 。 尤 其 是 要 建 立 健 全 知 识 产 权 保 护 体 系 , 力 宣 传 知 识 产 权 保 护 知识 , 及 知 识 产 大 普
而给债 权人 造成 经济 损 失 时 , 业 的投 资人 应 承担 企 连带清 偿或赔 偿 责任 。企业投 资人可 以先不 负担企 业 清 算 费 、 院 的 案 件 受 理 费 目前 , 民 法 院 受 理 法 人 “ 定 清 算 组 清 算 案 ” 企 业 破 产 案 件 先 不 收 取 案 指 和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
然而,近几年来也有一些跨国公司开始撤资离开中国市场。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成本问题:在中国市场经营,跨国公司需要支付高额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租金等。
同时,随着人民币升值、土地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跨国公司的经营成本不断上涨。
2.市场环境:中国市场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但是也存在一些市场环境的问题。
例如,政府管制和不稳定的政策环境、地方保护主义、堵塞的渠道等等问题,这些都会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战略规划产生很大影响。
3.竞争压力:在中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会对一些跨国公司造成很大的压力。
在价格战中,一些跨国公司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和成本,这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了很大压力。
4.品牌认知度不足:对于一些消费品企业来说,消费者对其品牌知晓度不高,或者是在中国市场完成了品牌教育后面临着品牌滞涨的问题,这也成为了他们在华落败的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原因,跨国公司需采取以下对策:1.减少成本:透过改变生产工艺、生产线、销售、售后支出等方面进行降本增效,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2.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密切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地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并更好地了解在该地区的商业规则和行业标准。
3.提升竞争力:在研发方面下足功夫,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占领市场。
或者,寻求合适的并购伙伴或合资企业来扩充业务新增加收入位置。
4.提升品牌影响力:可进行市场推广、公益活动、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会媒体促进品牌知晓度提升,注重产品研发等营销手段来加深客户对品牌的认识与喜好。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遭遇困境并非必然。
透过建立和当地机构的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品牌影响力来促进企业长足发展并进一步助力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良性发展。
外资非正常撤离法律对策的探讨
并且只留下厂房 、 设备和拖欠的工资 、 债务。 ( ” 肖晓芬,08 陈锦铭等(0 8 认为 , 20 ) 20 ) 撤资是指外资企业
以各 种形式 从东 道 国全部 或部分 抽 回资 金 , 止在 东道 国的生 产 经营行 为 。非 正 常清 算 撤资 是 指外 资 终 企业在 没有 按照 东道 国 的相 关法 律规 定履 行 相关 的法律 程序 、 承担相 应法 律义 务 的基础 上 , 自变 更或 擅
动者 权益 和 中国税 收利益等 ) 。董 克伟 (08 认 为 , 谓外 资 企业 的非 正 常撤 离 是 指外 资企 业在 没有 20 ) 所
清算 债务 以及 申报破 产 的情 况下 , 不按合 法程序 而 突然 撤离 , 只留下 厂 房 、 备 和拖 欠 的工 资 、 务 等。 设 债 民 间称 之 为“ 夜逃逸 ” 半 。据 此 , 资非正 常撤离 可 以界定 为 : 外 以外 资 企业 为主 要形 式 的境 外 资本 投资 ,
响, 不断 完善 外 商投 资法律体 制 。
关键词 : 融危机 ; 资 ; 正常撤 离 金 外 非
中图分 类号 : 9 2 2 5 D 2 .9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1— 2 0 2 1 ) 5— 1 5— 7 10 6 6 ( 0 0 0 0 4 0
外资在 华享 受 的“ 国民待遇 ” 超 使其 过 早地 获取 了丰厚 的投 资 回报 。最 近几 年 , 些地 方 出现 了有 某 的外 资企业 一夜 之 间蒸发 而留下 大量 债务 和社 会 问题 的现 象 。尤 其 是全 球 性 的 金融 危 机爆 发 以来 , 一 些外 资 比较 集 中 、 资企业 比较 多 的地 区 , 繁 发 生 了外 资非 正 常撤 离 中国 的 事件 。外 资 的非正 常撤 外 频 离 , 仅给 国家 和公 民造 成 了 巨大 的利 益 损 失 , 给社 会 留下 了许 多不 稳 定 因 素 。有 资 料 表 明 ,0 7 不 也 2 0 年, 广东 省有 24家 外资企 业撤 离 。 目前 , 江 三 角洲 8万 家 港 台企 业 中 , 3 .% 的企 业 准备 撤 离 。 4 珠 有 73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撤资行为一直备受关注,这一现象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给跨国公司自身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以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参考。
1.市场规模萎缩中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部分行业市场饱和,市场规模逐渐萎缩,导致一些跨国公司减少在华投资。
2.成本上升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土地租赁费用、能源成本等也在增加,这使得一些跨国公司将工厂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3.政策限制中国政府对一些领域施加了更为严格的监管和限制,一些跨国公司可能受到政策的影响,导致投资受限,甚至撤资退出。
4.风险因素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一些跨国公司担心政治风险、汇率波动、法律法规变化等因素可能对其投资带来不确定性,因此选择撤资退出。
5.品牌形象和质量问题在中国市场上,有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品质或品牌形象受到质疑,这可能导致销售下滑,无法满足预期利润,从而选择撤资。
二、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应对策略1.调整战略对于市场规模萎缩的情况,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调整战略,转向更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或地区,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2.降低成本对于成本上升的情况,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升级以及寻找更便宜的生产地来降低成本,以维持盈利能力。
3.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对于政策限制的情况,跨国公司可以积极了解政策动向,与政府沟通合作,以及加强合规管理,减少政策对其经营的影响。
4.规避风险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布局、风险管理工具和投资保险等措施来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5.提升品牌形象和质量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加大产品质量管理和品牌宣传推广,提高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以提升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市场、成本、政策、风险以及品牌形象和质量等因素。
在应对策略上,跨国公司需要不断调整自身战略,降低成本,积极应对政策变化,规避市场风险以及提升品牌形象和质量。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跨国公司撤资是指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项目的一种退股操作。
撤资的动因可能有多种,包括市场变化、政策变化、经营成本增加、竞争加剧等。
本文将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市场变化市场变化是跨国公司撤资的一个重要动因。
中国市场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企业发现市场份额增长缓慢,无法满足预期收益。
一些行业可能面临过剩产能和价格战等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外国投资者的动力。
对策:1. 选择适合的市场: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应充分了解市场情况,包括市场的竞争状况、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等,避免进入不适合的市场。
2. 注重品牌建设:建立强大的品牌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 调整经营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提供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
二、政策变化政策变化是跨国公司撤资的另一个常见动因。
政府对外资的政策经常变化,有时可能限制外资的进入或经营自由度,给跨国公司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
对策:1. 关注政策动向: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新的政策环境。
2. 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企业可以通过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
三、成本增加成本增加是跨国公司撤资的另一个重要动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房地产成本等也在不断上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压力。
对策:1. 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2. 拓宽销售渠道:通过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缓解成本压力。
四、竞争加剧竞争加剧是撤资的另一个常见动因。
中国市场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的投资,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市场份额和利润方面面临较大压力。
对策:1. 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加强研发创新:通过研发创新,推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和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撤资现象逐渐增多。
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求相应的对策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本文将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动因分析1. 产业升级和转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产业开始向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转移,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撤资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产业升级和转移。
有些企业可能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或者因为在中国的生产成本逐渐增加而决定撤资。
2. 法律法规不确定性中国的法律环境相对较为复杂,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因为法律法规方面的不确定性而决定撤资。
对于一些外商投资者来说,中国的法律规定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从而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
3. 市场准入障碍在一些行业中,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有一定的准入限制,这可能会成为一些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
市场准入障碍可能会导致外商投资者在中国市场上难以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影响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4. 经济周期波动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重组,一些公司可能会因为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决定在中国撤资。
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可能影响到外商投资者的决策。
5. 品牌与产品定位调整一些跨国公司可能会因为企业整体战略调整而决定在中国撤资。
品牌和产品定位的调整可能意味着企业需要将资源重新配置到其他市场,从而导致在中国的撤资行为。
以上动因只是跨国公司在中国撤资的一部分原因,不同公司可能会有不同的撤资动因。
针对这些动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
二、对策建议1. 优化投资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我们需要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法治建设,提高政策透明度,减少市场准入障碍。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外商投资者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其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优惠政策。
2. 加强政策宣传政府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外商投资政策的宣传,向外商投资者展示中国对外商投资的开放态度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外资非正常撤离应对措施的法律问题
外资非正常撤离应对措施的法律问题摘要: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外商投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的现象,本文就目前我国外资非正常撤离这一状况进行分析了解,找出相关原因,进而为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外资非正常撤离应对措施一、外资非正常撤离内容所谓“外资”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中含有(或全部由)外国投资者投入的资金。
所谓外资非正常撤资,即外资企业在没有清算债务以及申报破产的情况下,不按合法程序而突然撤离的行为,遗留下大量的例如劳资纠纷、建设工程和买卖合同纠纷等相关问题,从而直接导致其配套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出现资金困难,并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的连锁反应。
二、外资非法撤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也是我国外资非正常撤离的直接诱因。
2007年以来,由美国肇始的次贷危机逐步演化为金融危机,进而危及到实体经济,导致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这也扩大和加速了本已初现端倪的外资撤离。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国际资本起伏不定,外资母公司与关联公司资金链短缺,这使得中国境内的外国投资方难以继续。
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导致利润空间被逐渐压缩,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订单和销售利润不断减少,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外资撤离。
(二)国内环境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成为外资商的重要投资地,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2005年以来,部分行业出现了外资撤离现象。
主要原因为以下几方面:在土地方面,外商在投资初期与地方政府商谈投资协议的时候, 一般都会做出大额投资的承诺。
从2007年开始起,我国将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纳入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范围,从而也增加了企业的建厂成本。
在劳动力方面,2008年颁布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企业“三金”的增加,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
所以外资会更偏向于用工成本低的例如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其他发展国家。
在环境成本方面。
最近几年,我国提出了有条不紊地推进科学发展道路,越来越重视对于环境的保护。
外资撤出管理制度
外资撤出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国际投资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外资撤出是全球化经济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它可能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健全的外资撤出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规范外资撤出的程序和方式,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
二、外资撤出定义及其影响外资撤出,指的是外国投资者在国外投资项目中,由于某种原因决定退出,或者退出的过程。
外资撤出不仅影响着外国投资者自身的利益,也对当地政府、企业以及市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外资撤出可能导致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对当地就业、经济增长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外资撤出管理制度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规范外国投资者的撤出行为,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外资撤出对经济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三、外资撤出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1. 规范外资撤出行为。
外资撤出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旦外资撤出的行为不当,可能导致投资失信、资产流失、企业破产等问题。
因此,建立外资撤出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外国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其撤出行为,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 保障宏观经济稳定。
外资撤出的过程可能会对当地的货币市场、金融市场以及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建立外资撤出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应对外资撤出的冲击,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
3. 促进社会和谐。
外资撤出可能会对当地就业、社会稳定等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建立外资撤出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撤出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外资撤出管理制度的构建1. 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
国家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制定一系列关于外资撤出的法律法规,明确外资撤出的程序和方式,规范外资撤出的行为。
2. 政府管理部门的协调。
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外资撤出管理制度,加强与外国投资者的沟通和协调,及时了解外资撤出的情况,协助外资撤出的程序。
3. 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及对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或独资企业,以便更好地在中国市场开拓业务。
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却选择在中国撤资或收缩业务规模,引发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动因分析和对策方面,探讨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原因以及应对之策。
一、动因分析1.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投资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市场需求不足。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的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导致一些外资企业在这些地区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和发展空间,从而选择撤资或收缩业务规模。
2.成本压力加剧近年来,中国的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外资企业因此在中国生产经营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剧。
一些外资企业因此选择撤资或转移生产基地,以寻求更低成本的生产环境。
3.政策法规变化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有些新政策可能对外资企业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限制外资企业的合资比例、取消税收优惠政策等,这也是一些外资企业撤资的原因之一。
4.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外资企业发现自身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市场份额和利润收缩,因此选择撤资。
5.环境问题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一些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外资企业因此选择撤资或转移生产基地,以避免环境问题对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对策1.加大对中国市场的调研和了解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投资前,应加大对中国市场的调研和了解,充分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为此,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以及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等方式,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
2.优化生产管理面对中国市场的成本压力,跨国公司可以通过优化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此过程中,可以加强与中国本地供应商的合作,寻求更优质、更具竞争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3.积极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是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跨国公司应积极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及时调整企业策略,确保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合法合规经营。
[法律资料]外商投资撤退分析对策
外商投资撤退分析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随着跨国生产经营的不断扩大和发展,跨国公司从国外撤资的现象也更加频繁。
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国际直接投资撤退的数额和规模仍高居不下。
国际直接投资撤退是一种客观存在,其影响重大。
因此,研究撤资所具有的重要性不亚于研究投资。
关于撤资的基本情况,如国别、成因、规律、影响等,国内外有关学者有过相应研究。
但总体而言,系统的研究成果和相对成熟的研究结论不多。
本文拟就近年来的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撤退问题,做进一步分析、论证,用以丰富此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撤退原因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4月20日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年会提交的一份题为《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的主题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21亿美元,但如果考虑外商投资企业的终止运营、资产折旧和撤资等因素,2003年底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为2600亿美元,相当于当年GDP的18%左右,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
至2003年底,在累计批准设立的46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中,已终止或已停止运营的企业逾23万家,约占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50%,现存注册运营外商投资企业约23万家。
即:在已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失败、中止、撤退的比例高达50%。
这其中,由于跨国公司撤资引起的企业终止或停止运营占了一定的比重。
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典型行业撤资原因分析乳业。
导致国际乳业跨国公司撤离中国市场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国际乳业跨国公司过高和过于乐观地估计了中国奶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速度,短期内即形成消费市场尚不具备充分的条件;产品多走高价位路线,与中国百姓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差甚远;中国的奶品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尚未完全理顺。
无序的多发的价格战、造假等,使外商无可适从;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选择、消费对象、消费特点等不甚清楚,经营理念未完全迎合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缺失奶源优势及对奶源的控制权。
外商企业非正常撤资,原因、影响与对策
ECONOMICR ELATIONSAN DFRE I GNPRACTICE INTRADE85所谓非正常撤资,即外商在未经过法定撤资程序,承担相应法律义务基础上就撤出中国境内,相关媒体报道称之为“外资逃逸”。
由于外商企业的非正常撤资倒闭,会造成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当地产业链条的断裂,其留下的不良债务、贷款及拖欠的工人工资急需处理,严重的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
因此,针对目前出现的外资企业的撤资问题尤其是非正常撤离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一、外商企业非正常撤资的动态我国经济多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包括一些中小型企业来华投资。
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扩大,我国国内部分企业陷入经营的困境,资本的逐利性使部分外商投资企业纷纷撤离中国。
本文以我国撤资现象比较严重的山东半岛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典型,分析近期外商撤资的动态。
(一)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放缓,降幅较大随着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加深,外资公司撤出数量不断增加,外商撤离现象不断蔓延,由于目前没有针对外资撤离的具体统计数据,我们采用2008年到目前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作为分析依据,藉此来判断外资撤离情况。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我国目前吸引FDI 呈现下滑趋势,累计投资增速放缓,2009年同比增长连续出现负增长,数据表明,外资正加速撤离。
海关总署在此前也发布报告预警,从去年的加工贸易进出口数据来看,中国今年有外资规模撤离的风险。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8年10月开始,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七个月同比出现负增长,其中去年11月份降幅最大,达36.5%,当月实际利用外资额仅为53.22亿美元,为08年至今历史最低水平。
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17.77亿美元,上海大学彭伟表1:2008年1月—2009年4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情况时间当月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环比增长(%)累计利用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2008年1月112102.20.0112102.22008年2月69.2944.1-38.1181.2875.192008年3月92.8639.634.0274.1461.262008年4月76.0352.7-18.1350.1759.322008年5月77.6137.9 2.1427.7854.972008年6月96.114.623.8523.8845.552008年7月83.3638.4-13.3607.2444.542008年8月70.0820.4-15.9677.3241.62008年9月66.4224.2-5.2743.7439.852008年10月67.22-2.0 1.2810.9635.062008年11月53.22-36.5-20.8864.1826.292008年12月59.78-5.712.3923.9523.582009年1月75.41-32.70.075.41-32.672009年2月58.6-15.8-22.6133.74-26.232009年3月84.03-9.544.1217.77-20.562009年4月58.9-22.5-29.9276.67-20.98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外资司计算获得原因、影响与对策外商企业非正常撤资:ANDPRACTICERADEINRELATIONSRE GN热点问题ECONOMIC SR ELATIONA NDFRE I GNPRACTICE INTRADE86与去年同期274.14亿美元相比下降了20.56%。
外商撤资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加强与外资企业的沟通与协调,关注外资 企业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
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对外资的吸引 力,促进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合 作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对策建议
对于美国企业的撤资,应关注全球市场变化,加强本土创新能力,提升企业 核心竞争力,同时调整经营策略,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案例二:日本企业撤资的原因与对策
原因分析
日本企业撤资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不景气、生产成本上升、市场萎缩等。此外 ,日本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调整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对策建议
对于日本企业的撤资,应加强国内市场开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本土化程度, 同时调整企业国际化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外商在华撤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和零售业等领域,这些行业中的撤 资现象可能与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等因素有关。
撤资对企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企业的影响
外商撤资可能会对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导致企业订单减 少、生产规模缩小、技术水平下降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企 业破产。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虽然外商撤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但这种 影响通常是局部的、短期的,不会对整个经济产生根本性影 响。
《外商撤资的原因与对策 研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外商撤资现状分析 • 外商撤资原因研究 • 对策研究 • 案例研究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Hale Waihona Puke 背景与意义全球一体化背景下 外商撤资现象的普 遍性
研究外商撤资现象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外商撤资现状 及其对经济发展的 影响
研究内容与方法
01
深入研究不同地区和行业外商撤资的异质性,探讨外商撤资的 差异化动因。
外商企业撤资原因分析报告
外商企业撤资原因分析报告1.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外商投资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外商企业可能会选择撤资离开某个国家或地区,这对当地经济和就业市场可能带来重大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外商企业撤资的原因,以期为相关政府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外商企业撤资的常见原因外商企业撤资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往往涉及到众多的因素和变量。
然而,从多个案例的研究中可以归纳出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2.1 政策和法规的变化政策和法规在外商企业选择投资地点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政策和法规发生重大变化,使得外商企业在当地的运营成本增加或者市场准入条件变得更加困难,那么撤资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2.2 经济环境的改变外商企业对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和发展潜力具有高度敏感性。
如果投资地的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比如经济衰退、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加剧等,外商企业可能会考虑撤资以减少损失。
2.3 市场需求的下降市场需求对外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投资地的市场需求发生下降,外商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可能大幅下降,最终导致撤资决策的做出。
2.4 劳动力成本和就业环境劳动力成本和就业环境对外商企业的运营效益至关重要。
如果劳动力成本过高,而又难以提高生产效率,外商企业的利润可能受到严重挤压。
此外,就业环境的不稳定也可能加剧外商企业撤资的倾向。
2.5 战略重组和调整外商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不断进行战略重组和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投资地可能失去吸引力,从而成为撤资的对象。
3. 外商企业撤资案例分析针对上述常见原因,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外商企业撤资的具体情况。
以下是一些主要案例的总结:3.1 案例一:政策调整导致撤资某国政府出台新的法规,要求外商企业支付更多的税收和贡献更多的资金用于当地社会事业的发展。
该新政策使得一家外商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最终选择撤资离开该国。
外商撤资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外商撤资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近年来,外商投资撤资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不仅对国内企业产生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国家整体经济发展。
那么,外商撤资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外商撤资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一、外商撤资的原因:1.经济风险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经济风险也逐渐增大。
外商对于国内市场的投资是涉及到不少风险的,包括汇率波动、地缘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等等,而这些因素有可能会使企业的经济收益大幅减少,导致无法满足投资预期,从而撤资离开。
2.政策环境的不稳定政策环境对于外商的投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政策环境缺乏稳定性,外商投资经营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政策环境不确定性会使得外商投资经营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并且会降低企业对于投资决策的信心。
3.市场竞争的加强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强以后,外商的市场份额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因此有很多企业会选择撤资离开。
4.环保压力当今社会,对于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外商投资的企业如果不符合环保标准,则容易引起社会的各种反响,甚至可能会遭致政府处罚,因此,为了避免与当地政府产生纠纷,外商在时常也会选择撤资。
二、对外商撤资的对策:1.建立稳定的政策环境建立稳定的政策环境,是吸引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
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应注重对外商投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且减少因政策的调整而导致外商投资企业受到影响的几率。
2.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当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减少市场垄断的机会,同时加强对于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整个市场的竞争力度,提供一个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更好的竞争环境,从而避免外商的撤资。
3.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环保政策的合理导向可能会使得外商投资企业的认清其对环境的贡献。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不仅能够降低撤资的风险,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在公司管理中注重环保,也是公司社会责任的体现,不是为了应对某些环保要求。
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法律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金融市场剧烈波动的背景下,外国投资者面临很大的压力,一些外资企业甚至在不当的情况下撤离了中国。
这样的非正常撤离行为给中国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也引起了法律问题。
因此,本文拟研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的法律问题,旨在探讨相关法律规定的适用、外资企业的责任以及中国政府应对的策略。
二、研究内容1. 回顾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的情况,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探讨外资企业在非正常撤离过程中可能违反的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可能引起的法律后果。
3. 分析中国政府应对外资非正常撤离的策略和措施,探讨国际法中有关外国投资者责任的相关规定。
4.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外资企业在非正常撤离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公民、民事、商业等多方面的法律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5. 展望将来在类似情况下,如何在法律层面上防范和应对外资企业可能的非正常撤离行为。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阅读、案例分析、法律分析等方法,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对非正常撤离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四、论文结构本研究报告的结构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第二部分: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资企业的非正常撤离现象介绍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资企业的非正常撤离现象的情况,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第三部分:外资企业在非正常撤离中的法律责任问题侧重探讨外资企业在非正常撤离过程中可能违反的中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可能引起的法律后果。
第四部分:中国政府应对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的法律策略主要分析中国政府应对外资非正常撤离的策略和措施,探讨国际法中有关外国投资者责任的相关规定。
第五部分:总结与结论通过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外资企业在非正常撤离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公民、民事、商业等多方面的法律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展望未来类似情况下如何在法律层面上预防和应对非正常撤离行为。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研究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中的撤资问题研究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在外资工作中一直强调招商引资的重要性, 相关政策法规也多偏向于引资方面, 而对于与引资相伴而生的撤资问题则研究不多。
随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不断增加, 撤资问题也逐渐显现, 并对我国的就业、经济、外贸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已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界定了跨国公司撤资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的现状与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跨国公司撤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撤资现状动因目录引言 (3)1.跨国公司撤资的概念界定 (4)2.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现状 (5)2.1.投入额和新设企业数量双降 (6)2.2.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国别分布 (6)2.3.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行业分布 (6)2.4.外资非正常撤离增多 (6)3.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分析 (7)3.1.跨国公司风险意识强化,投资意愿下降 (7)3.2.政策环境的变化 (7)3.3.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吸收外资的竞争日趋激烈 (7)3.4.生产要素成本因素 (8)3.5.跨国公司实施归核化战略的客观需要 (8)3.6.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限制了FDI的流动 (8)3.7.在华投资的无形风险增大 (9)4.应对跨国公司撤资的政策建议 (9)4.1.保持国内政治及宏观经济稳定 (9)4.2.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改善外资区域布局 (10)4.3.适当调整外资政策,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 (10)4.4.完善外资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 (10)4.5.建立撤资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相关法律 (11)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英文摘要 (14)引言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引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也处于动态调整之中。
因此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也伴随着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撤资。
对于我国这样的外资引进大国而言,经济学界在注重研究外资进入的同时,对撤资问题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新整理广东外商投资企业撤资现象分析和建议.docx
最新整理xxxx外商投资企业撤资现象分析和建议xxxx外商投资企业撤资现象分析和建议一、外商投资企业撤资研究背景及意义自从20xx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给各国经济带来致命的创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海外投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伴随而来的是海外投资的减少甚至是外商投资者的撤资,转向第三国继续发展或者关闭。
我国引进的外资也在这场风暴中饱受摧残,导致一部分外资的撤离,非正常的外商投资企业撤离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二、关于研究外商投资企业撤资的方法本文写作过程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法。
由于外商撤资的背景较多,其中的数据统计难以,本文主要采取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指的是总结国内外对外商撤资形成的相关理论,阐述国内外学者对外商撤资的原因剖析。
实证分析法则是指通过在xxxx省的外商撤资为例,进一步研究说明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撤资动因。
文献分析法是指查询国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相关文献,国内90年代之后的相关文献,借助前人演技提出过的相关理论,如产业经济学、产品生产周期理论等简单阐述外商投资者撤资的内在本质。
在数据缺乏的情况下,本研究广泛收集相关数据,使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外资企业撤资的原因及后果,研究投资商在xxxx地区撤资的根本原因,为政府提供对外投资企业撤资防范、干预的理论基础,提出政府层面的指导措施。
三、xxxx省政府应对外商投资企业撤资的对策选择1.改善投资政策环境对跨国公司而言,想要在xxxx省进行长期性的投资有赖于政策的稳定透明性:政策的不稳定性不仅会影响跨国公司的收益,而且会导致跨国公司撤资。
此外,对于投资有关信息,政府还应增强对其的有效传播,从而减少外企获取信息的成本,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国内市场、政策环境及产业等信息,从而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外企撤资。
2.改善法律环境投资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直接关系到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生存及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 我国外商投资领域的 待遇 , 非歧视待遇 , 国民待遇 , 最惠国待遇以及国际 立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变革, 目前形成 标准待遇等等, 其中最常用的又是最惠国待遇与国 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外资法体系�这个体系是以宪法 民待遇两个标准 �国民待遇作为国际上关于外国人 为基础, 以外商投资单项法规为核心, 以有关涉外 待遇的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为世界各国适用 � 它基 经济法为主要内容, 结合有关国内立法而组成的法 本精神就是强调内外国民的权利平等, 一方面反对 律体系�在我国加入 前夕, 全国人大常委会分 对外国人的歧视, 即 " 次国民待遇" ; 另一方面反对
2011 年第 2 期 总第 106 期
� � � � 天 津 法 学
Ti anj in � L eg al Sci ence � � � � � � � � � � 10
� 市场经济与法律 �
外 商 撤 资 法 律 问 题 及 对 策 研 究
许芝萍
� �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法律系, 天津 001 1 )
� � � 资活动在规范和有预见性的环境中进行 � 但是至 今我国涉及外商投资的法规与大量内部文件尚 未 完全清理与公布, 这给外国投资者造成了很多的不
近年来, 外商撤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外资 别对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 �中国外资企业法� 和 非法撤离不仅给我国造成经济损失,也对我国的双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作了全面的修正, 国务院也 边经贸 往来和地 方社会稳 定造成一 定消极影 响 � 对 �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 及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00 年 11 月商务部 , 外交部 , 公安部 , 司法部四部 实施细则� 作了同步修改 �三部外商投资企业法的 � 委办公厅联合发布了 �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 修改都依据了 的精神, 贯彻了 " 国民待遇 " 和 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 (以下简称 �指引� ) ," 最惠国待遇" 原则 � 尽管如此, 我国外商投资法仍 为我们更好的解决外资非法撤离的受害人和惩罚非 存在法律规定意思不确定 , 制度缺位的现象, 制度 法撤离者提供了依据 �自 0 世纪 0 年代,特别是 变迁等法律制度风险都不同程度地成为外商撤资 0 年代以来,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引资政策吸引了大 的影响因素 � 量的外资企业,与之相伴随的撤资事件也开始在发 (一 ) " 超国民待遇" 终结, 全面实行国民待遇 展中国家出现� 本文所述的外商撤资, 主要是指外国 010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统一内外资 投资者出于某种原因, 通过一定的形式, 全部或部分 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 � � 地抽回资本,终止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生产经营活 � 通知� (国发 010 号) 文件, �通知� 规定从 010 1 动的行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外商投 年 1 月 1 日起, 中国将开始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 , 资越来越多,随之出现的撤资情况就不可避免地发 外国企业及外国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 生� 因此, 研究外商撤资问题对我国制定相应措施, 费附加, 这就意味着中国境内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 防范干预撤资, 降低撤资带来的消极影响, 充分有效 了税制, 多年来外资企业享受的超国民待遇时代正 利用外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式终结 �从此, 内外资企业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 一, 影响外商撤资的法律环境因素 外资的待遇标准问题实质上就是外资的法律 地位问题, 它构成一个国家投资法律环境的基础与 核心� 目前国际上比较常见的待遇标准有公平合理
民" 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 在过去几年中, 外资立法不利于集中 , 准确 , 稳定的体现国家外资 这些优惠的待遇已经逐步被免除� 随着 (国发 政策 , 常常使外商感到中国的立法多变, 易引起外商 号 ) 文件的实施, 我国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并轨, 内外 的撤资� 资企业今后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角逐� 这意味 着, 外商投资不能再只把中国看作一个低成本的制造 基地,而应更多关注于中国产业升级带来的新机遇� 政策一经公布, 随即招来一些外商的抱怨, 哀其 "超国 民待遇" 终结� 同时, 一些外国媒体借机宣传中国投资 环境恶化, 增加外资企业负担的言论�这种背景下可 能会对外资撤离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 ) 法律, 法规透明度不够 长期以来, 我国对外经济活动比较习惯于靠内 部文件规范, 法律 , 法规 , 政策透明度方面存在不足 之处 �自我国申请加入 以来, 我国外资法的透 明度问题曾经是我国 "入世 " 的最大障碍之一, 中美 市场准入谈判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外资法的 透 明度�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透明度原则, 缔约国所实 施的与国际投资有关的政策 , 法律 , 条例 , 行政规章 制度都必须以迅速 , 透明 , 可随时获取的方式予以 公布, 以使各国政府及外商熟悉它们, 从而保证投
摘
要 近年在我国外商非法撤资 的现象不断发生, 引发法学界高度关注� 四部委制定了相关政策以应对由外商撤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而引起的相关法律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也针对此现象要求建立应对外商投资企业非法撤资讨债的应急审理机制, 做好 人员控制, 财产和证据保全的工作预案� 文章旨在探索建立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应对机制, 从事前控制, 事中监督及事 后救济等方面应对外商撤资, 避免撤资对我国经济引起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外商撤资; 法律问题; 应对策略; 司法救济 � � � � 中图分类号: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1 ( 01 1 ) 0 - 00 -0
收稿日期:011-0 作者简介: 许芝萍 (1 ) , 女, 上海市人,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法律系主任, 副教授, 主要从事应用法学研究�
93
� � �
对外国人的特权, 即 "超国民待遇 "� 改革开放早期, 中国为吸引外资对其实行 "超国
造成了法与法之间的横向失调, 分散立法及有关部 门越权立法导致法律之间的纵向失调� 因而 , 现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