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下第三单元 第1课时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3 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观察、讨论法。
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
(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小学数学1—6年级课时划分
人教精品教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1课时)课题一:数一数第二单元比一比(3课时)课题一:比多少课题二:比长短课题三:比高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课题一:1-5的认识课题二:比大小课题三:几和几(以上共3课时)课题四:1-5的加法课题五:减法的初步认识(共5课时)课题六: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共2课时)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课题一:认识物体课题二:平面图形的认识第五单元分类(2课时)课题一:分类(一)课题二;分类(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课题一:6和7的认识(一)课题二:6和7的认识(二)课题三:6、7的加减法(一)课题四:6、7的加减法(二) (以上共5课时)课题五:8和9的认识课题六:8、9的组成课题七:8、9的加减法(以上共5课时)课题八:10的认识课题九:10的加减法课题十:填未知加数(以上共4课时)课题十一:连加课题十二:连减课题十三:加减混合(以上共4课时)课题十四: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共1课时)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课题一:11-20各数的认识(共2课时)课题二: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共2课时)第八单元认识钟表(2课时)课题一:认识钟表——整时课题二:认识钟表——半时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课题一:9加几(共3课时)课题二:8、7、6加几(共4课时)课题三:5、4、3、2加几(共3课时)课题四: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共1课时)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4课时)课题一:上、下前、后课题二:左、右课题三:位置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课题一:十几减9 (共3课时)课题二:十几减几(共4课时)课题三:解决问题(共2课时)课题四:整理与复习(共3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2课时)课题一:图形的拼组(一)课题二:图形的拼组(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课题一:数数数的组成(共2课时)课题二:读数写数(共2课时)课题三: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共2课时)课题四: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共1课时)课题五: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共1课时)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共1课时)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4课时)课题一:认识人民币(一)课题二:认识人民币(二)(以上共2课时)课题三: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课题四: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二)(以上共2课时)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课题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共3课时)课题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一)课题三: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二)(以上共4课时)课题四: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一)课题五: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二)课题六:解决问题(以上共6课时)课题七: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七单元认识时间(3课时)课题一:认识时间(一)课题二:认识时间(二)(以上共3课时)实践活动:小小商店(共1课时)第八单元找规律(4课时)课题一:找规律(一)课题二:找规律(二)课题三:找规律(三)第九单元统计(3课时)课题一:统计(一)课题二:统计(二)第十单元总复习(5课时)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4课时)课题一:统一长度单位课题二:认识厘米课题三:认识米课题四:认识线段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课题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课题四: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课题五:解决问题(以上共5课时)课题六:连加、连减课题七:加减混合课题八:加、减法估算(以上共4课时)课题九: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我长高了(共1课时)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课题一:角的初步认识课题二:直角的初步认识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3课时)课题一:.乘法的初步认识课题二: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共3课时)课题三:5的乘法口诀(共2课时)课题四:2、3、4的乘法口诀课题五:乘加、乘减课题六:用数学(共4课时)课题七:6的乘法口诀(共3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五单元观察物体(4课时)课题一:观察物体课题二:对称课题三:镜面对称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13课时)课题一:7的乘法口诀课题二:“倍”的认识(共5课时)课题三:8和乘法口诀(共3课时)课题四:9的乘法口诀(共4课时)课题五: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看一看摆一摆(共1课时)第七单元统计(3课时)课题一:统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一)课题二:数学广角(二)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4课时)课题一:解决问题(一)课题二:解决问题(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3课时)课题一:平均分(一)课题二:平均分(二)(以上共2课时)课题三: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题四:除法的初步认识(二)(以上共3课时)课题五:除法计算(一)课题六:除法计算(二)课题七: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题八: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以上共7课时)课题九: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共3课时)课题一:锐角和钝角课题二:平移课题三:旋转(以上共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共1课时)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9课时)课题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共3课时)课题二:解决问题(一)课题三:解决问题(二)(以上共4课时)课题四: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课题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课题二:比较数的大小课题三:10000以内数的认识课题四:10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课题五:比较大小、近似数课题六: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第六单元克和千克(2课时)课题一:克和千克第七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6课时)课题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课题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课题三:估算(以上共6课时)实践活动:有多重(共1课时)第八单元统计(3课时)课题一:统计(一)课题二:统计(二)第九单元找规律(4课时)课题一:找规律(一)课题二:找规律(二)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7课时)课题一:毫米的认识课题二:分米的认识课题三:千米的认识(以上共4课时)课题四:吨的认识(共3课时)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共3课时)课题二:连续退位减法(一)课题三:连续退位减法(二) (共3课时)课题四:加减法的验算(共2课时)课题五: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三单元四边形(6课时)课题一:四边形的认识课题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题三:周长的认识课题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题五:估计第四单元有余数除法(5课时)课题一:有余数除法(一)课题二:有余数除法(二)课题三:有余数除法(三)第五单元时、分、秒(2课时)课题一:秒的认识课题二:时间的简单计算(以上共2课时)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共1课时)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课题一: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共3课时)课题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课题三: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课题四: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课题五: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以上共5课时)课题六: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题七: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以上共4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课题一: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题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课题三:分数的简单计算第八单元可能性(4课时)课题一:可能性课题二:可能性大小第九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共2课时)实践活动:掷一掷(共1课时)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5课时)课题一:认识方向(一)课题二:方向与路线(一)课题三:认识方向(二)课题四:方向与路线(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课题一:口算除法课题二:除法估算(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笔算除法(一)课题四:笔算除法(二)课题五:除法的验算课题六: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一)课题七:商中间、商末尾有0的除法(二)(以上共9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三单元统计(4课时)课题一:简单的数据分析(共2课时)课题二:平均数(共2课时)第四单元年、月、日(4课时)课题一:年、月、日课题二:24时计时法(以上共4课时)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共1课时)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8课时)课题一:口算乘法课题二:乘法的估算(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笔算乘法(一)课题四:笔算乘法(二)(以上共4课时)课题五: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六单元面积(7课时)课题一:面积和面积单位)课题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题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题四: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课题一:认识小数课题二:小数大小的比较课题三: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八单元解决问题(3课时)课题一:解决问题(一)课题二:解决问题(二)(以上共3课时)实践活动:设计校园(共1课时)第九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一)课题二:数学广角(二)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0课时)课题一:亿以内数的认识课题二:亿以内数的写法课题三: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题四:求近似数课题五: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课题六:亿以上数的认识课题七:计算工具的认识课题八:用计算器计算(以上共10课时)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共1课时)第二单元角的度量(4课时)课题一:直线、射线和角课题二:角的度量课题三:角的分类和画角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课题一:口算乘法(共2课时)课题二:笔算乘法(一)课题三:笔算乘法(二)课题四:速度、时间和路程课题五:积的变化规律课题六:估算(共7课时)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课题一:垂直与平行(一)课题二:垂直与平行(二)课题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课时)课题一:口算除法(共2课时)课题二:笔算除法(一)课题三:笔算除法(二)课题四:笔算除法(三)课题五:笔算除法(四)课题六:商的变化规律(以上共12课时)课题七: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六单元统计(2课时)课题一:统计(一)课题二:统计(二) (以上共2课时)实践活动:你寄过卡片吗?(共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4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一)课题二:数学广角(二)第八单元总复习(5课时)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6课时)课题一:混合运算(一)课题二:混合运算(二)课题三:四则运算课题四:有关0的四则运算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4课时)课题一:位置与方向(一)课题二:位置与方向(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0课时)课题一:加法运算定律课题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乘法运算定律(一)课题四:乘法运算定律(二)(以上共3课时)课题五:简便计算(一)课题六:简便计算(二)课题七:简便计算(三)(以上共4课时)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共1课时)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课题一:小数的产生和意义课题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共3课时)课题三:小数的性质课题四:小数的大小比较课题五: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共3课时)课题六:生活中的小数(共3课时)课题七: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案(共4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五单元三角形(6课时)课题一:三角形的特性课题二:三角形的分类课题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共4课时)课题四:图形的拼组(共2课时)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课题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题二: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课题三: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第七单元统计(4课时)课题一:折线统计图第八单元数学广角(4课时)课题一:植树问题(一)课题二:植树问题(二)(以上共4课时)实践活动:小管家(共1课时)第九单元总复习(4课时)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8课时)课题一:小数乘整数课题二:小数乘小数课题三:倍数是小数的乘法课题四:积的近似数课题五:连乘、.乘加、乘减课题六: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1课时)课题一:小数除以整数课题二:一个数除以小数课题三:循环小数课题四:解决问题第三单元观察物体(3课时)课题一:观察物体(一)课题二:观察物体(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16课时)课题一:用字母表示数课题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以上共3课时)课题三:方程的意义课题四:解方程(一)课题五:解方程(二)课题六:列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课题七:稍复杂的方程(一)课题八:稍复杂的方程(二)课题九:稍复杂的方程(三) (以上共12课时)课题十: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量一量找规律(共1课时)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课题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题二:三角形的面积课题三:梯形的面积课题四:组合图形的面积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课题一:可能性(一)课题二:可能性(二)课题三:中位数(以上共4课时)实践活动:铺一铺(共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3课时)课题一:数字编码(一)课题二:数字编码(二)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课题一:轴对称图形课题二:旋转(一)课题三:旋转(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6课时)课题一:因数和倍数(共2课时)课题二:2、5的倍数的特征课题三:3的倍数的特征(共3课时)课题四:质数和合数(共1课时)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课题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共2课时)课题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共2课时)课题三:体积和体积单位课题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课题五: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题六:容积和容积单位课题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以上共7课时)课题八: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粉刷围墙(共1课时)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课题一:分数的意义课题二:分数与除法(共4课时)课题三:真分数与假分数(共3课时)课题四:分数的基本性质(共2课时)课题五:最大公因数课题六:约分(共4课时)课题七:最小公倍数课题八:通分(共4课时)课题九:分数大小比较练习课题十:分数化小数(共2课时)课题十一: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课题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共2课时)课题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共3课时)课题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共2课时)第六单元统计(3课时)课题一:众数课题二:复式折线统计图(以上共3课时)实践活动:打电话(共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2课时)课题一:位置(一)课题二:位置(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2课时)课题一:分数乘整数课题二:分数乘分数课题三: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以上共5课时)课题四: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一)课题五: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二) (以上共4课时)课题六:倒数的认识(共1课时)课题七: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3课时)课题一:分数除以整数课题二:一个数除以分数课题三: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以上共5课时)课题四: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课题五: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二) (以上共3课时)课题六:比的意义课题七:比的基本性质课题八:比的应用(以上共3课时)课题九: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四单元圆(8课时)课题一:圆的认识(共3课时)课题二:圆的周长(共2课时)课题三:圆的面积(共2课时)课题四: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确定起跑线(共1课时)第五单元百分数(15课时)课题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共2课时)课题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课题三: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以上共2课时)课题四:.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课题五: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二)课题六: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课题七:折扣课题八:纳税课题九:利率(以上共9课时)课题十:整理和复习(共2课时)第六单元统计(2课时)课题一:扇形统计图(共2课时)实践活动:合理存款(共1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3课时)课题一:认识负数(一)课题二:认识负数(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9课时)课题一:圆柱的认识课题二:圆柱的表面积课题三:圆柱的体积(以上共6课时)课题四:圆锥的认识课题五:圆锥的体积(以上共2课时)课题六: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第三单元比例(14课时)课题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共4课时)课题二:解比例课题三:成正比例的量课题四:正比例关系图像课题五:成反比例的量(以上共4课时)课题六:比例尺课题七:比例尺的应用课题八: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题九:用比例解决问题(以上共5课时)课题十:整理和复习(共1课时)实践活动:自行车里的数学(共1课时)第四单元统计(2课时)课题一:统计(共2课时)实践活动:节约用水(共1课时)第五单元数学广角(3课时)课题一:数学广角(一)课题二:数学广角(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27课时)课题一:数的认识课题二:数的运算课题三:式与方程课题四:常见的量课题五:比和比例课题六:数学思考(一)课题七:数学思考(二)(以上共10课时)课题八:图形与变换课题九:图形与位置(以上共9课时)课题十:统计(共4课时)课题十一:有趣的平衡(共4课时)。
第三单元第1课时《捐书活动》示范课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加与减第1课时捐书活动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所呈现的“捐书”情境的数量关系也很简单,只是每个数据都比较大,能正确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此,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掌握计算的方法,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计算,特别是计算过程中出现连续进位的情况,提醒学生要多加注意,养成认真计算、及验算的良好习惯,并要求学生在计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的大1/ 10致范围,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2/ 10课件出示:师: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学校在举行什么活动呢?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 104/ 105/ 10师:除了上面的方法我们也可以脱式计算,先把118+104算出来是222,再加上95,结果是317本。
列式为:118+104+95=222+95=317(本)竖式计算如下(课件演示)。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写在一起进行计算,如下所示:计算方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一样,都说个位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不过三个数连加,计算时更要细心哦。
师:大家喜欢哪种竖式计算方法呢?为什么你喜欢这种方法?6/ 10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生1:我们可以脱式计算:103+109+98=212+98=310生2:我们还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写在一起进行计算,如下所示:生1:三年级捐书多一些,跟我们估计的情况一样。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第35页―36页:信息窗前两个红点问题,“自主练习”第1、2、4题.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4.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具准备:学生尺,自制金箍棒2根,1分硬币,身份证卡片,10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孙悟空)为什么?(因为他的本领特别大)小明也是一个小《西游记》迷,晚上睡觉时还在捧着书看呢!看着看着,他就睡着了,夜里他做了一个甜甜的梦。
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他梦到了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交流:他做梦到了天上,和孙悟空一起玩耍,孙悟空向他炫耀他的金箍棒,可以变小变小,变成1毫米长,还能变大,变成1分米长。
同学们说的真好!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交流:(1)1毫米有多长?(2)1分米有多长?(3)毫米是什么单位?分米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谈话: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毫米和分米的知识。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1.请同学们拿出1号金箍棒,估一估,它有多长?生1:5厘米生2: 6厘米2.到底是多少厘米呢?我们来测量一下。
学生测量,汇报:5厘米多一点,不到6厘米。
(完整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三、图形的运动(一)一、本单元课标要求及解读:课标内容:《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课标解读:在课程实施中,只要求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不要求学生掌握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作图、定量刻画图形运动的内容。
1.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使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二、本单元教材、学情分析:单元教材简介:本单元学习的是第一种图形运动形式,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图形的运动”。
它主要包括: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的起始单元。
在课程实施中,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积累学习抽象图形运动的感性经验,也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推导等)做好铺垫。
三、单元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
4.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课时观察物体9篇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是在一年级下册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够理解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面所述的目标,课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及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发现。
但是,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做题时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料的结果。
反思教学觉得有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体验还是不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三个面。
由于学生多不好组织,我就只好采取把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变换角度进行观察。
结果没有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观察体验,尤其是对“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个面”体验不深刻。
如果采取小组观察,效果会好一些。
二、在观察用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时,学生观察的少体验也不够深刻。
我让学生在课下去实践,可多数学生没有去实践。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2看一看(一)在观察活动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通过观察教室的讲台,使学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为了描述的需要,把这三个面分别叫做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仅仅从一个面或两个面是无法确定一个物体形状的;引导学生学会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一个侧面观察物体,并初步感受只有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才能准确把握物体形状。
看一看(二)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看一看(二)”通过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辨认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实际上,这就是把空间图形(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二维图形)的过程。
二年级下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数一数(一)》优秀教案
《数一数(一)》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3.培养认真数数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单位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计数器、课本附页2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创设拨计数器的情景。
2.引出问题(1)999再拨1个珠子是多少呢?(2)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通过拨计数器,得出999再添一个珠子是一千。
学生通过9个珠子再添1个是十,99个珠子再添1个珠子是一百,层层递进,运用计数器的具体操作,得知999再添1是一千。
2.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
(1)教师出示一个大正方体,让学生猜测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2)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
有学生猜想有一万个小正方体,也有学生通过一面有100个,有6个面,猜测整个大正方体由600个小正方体组成。
(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附页2数一数。
(4)展示学生的数法,直观感受千的大小。
3.结合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千的意义。
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可以怎么数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回答。
(1)一个一个数。
(2)先十个十个数,再一个一个数。
(3)先一百一百数,再一个一个数。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一个一个地数,从二百九十八数到三百零二,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分析:这道题鼓励学生结合拨计数器的过程,体会千以内数的序数意义和数位的概念,同时由298数到302鼓励学生再次经历一次“满十进一”的过程。
2.说一说,有多少个?3.涂一涂。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课后可以借助附页2数一数,玩一玩。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识字1 《神州谣》课件
··
··
朗读时带着满腔的热爱、带着自豪的情感。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学完这篇课文,我觉得我们祖国 很伟大,景色优美,人民幸福,我热 爱我的祖国,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读一读,记一记(课后第三题)
学写字
dǎo
笔顺
注意笔顺。第四笔竖折 折钩要写得宽而扁,包围住 左下方的“山”。
xiá
“山”靠左上,“夹” 的两点呈内八字形,最后撇、 捺写舒展。
(4)我从“___耸_____”字感受到珠峰很高很高。
(5)文中所要填的字用得特别好,我也能选择这样的字填空。
鸣
吹
明
落
鸟儿( 鸣 )
月儿( 明 )
风儿( 吹 )
花儿( 落 )
笔顺
zú
注意“方”的笔顺。右 上部的撇、横不要漏掉,最 后一笔为捺。
笔顺
yì
右边“宀”稍扁,覆盖 “且”,最后一笔横较长。
笔顺
qí
笔顺
下部撇、竖两笔从横中 线下方起笔,分列竖中线两 侧,竖收笔较低。
fèn
笔顺
“大”要写得宽,“田” 要写得小,稍扁,“大”罩 往“田”。
写字练习
(1)会写“州、华、岛”等8 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 12个词语。
fèn dòu
奋斗
qínɡ yì
情谊
3.看图,用“√”选择正确的字,并组词。
(州 √川)( 山川 )
(√州 川)( 神州 )
4.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华夏儿( 女 ) 炎黄( 子 )孙 神州大( 地 ) 巍巍中( 华 ) 民族团( 结 ) 世界大( 同 ) ( 奋 )发图强 繁荣( 昌 )盛 (1)上面的词语中,( 奋发图强 )的意思是振作精神,努力自强。 (2)( 炎黄子孙 )共同努力,让我们的祖国( 繁荣昌盛 ) 。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第1课时:分子的性质
三、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实验探究】
三、分子的性质
①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 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②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 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③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 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
罗雷尔博士对中国人民十分友好,1997年退休后曾 多次访华(包括2011年对内蒙古科技大学的访问)并进 行多场学术讲演和交流,为发展中瑞两国人民之间的传 统友谊和推动两国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海因里希·罗雷尔
三、分子的性质
嗨!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在每一滴水中我们水分 子大约有1.67×1021个。我这么小,当然你们人类用肉眼是 看不见我的。如果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 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扫描隧道显微镜如何观察到原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也被称为扫描穿隧式显微镜,是一种利用 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探测物质表面结构的仪器。它可以让科 学家观察和定位单个原子。此外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低温下(4K) 可以利用探针尖端精确操纵原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简单。就如同一根唱针扫过一 张唱片,一根探针慢慢地通过要被分析的材料(针尖极为尖锐, 仅仅由一个原子组成)。一个小小的电荷被放置在探针上,一 股电流从探针流出,通过整个材料,到底层表面。当探针通过 单个的原子,流过探针的电流量便有所不同,这些变化被记录 下来。电流在流过一个原子的时候有涨有落,如此便极其细致 地探出它的轮廓。在多次的流通后,通过绘出电流量的波动, 人们可以得到组成一个网格结构的单个原子的美丽图片。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整理房间(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秋)
第三单元第1课时整理房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2024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43.第三单元第1课时整理房间【核心素养】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应用随处可见,如:书店、商店、超市等等,学生也经常在这样的场所出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教学中充分创设生活情境,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体会分类的方法、含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1.借助整理房间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初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能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1.播放视频。
2.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乔治的房间吗?你们都有自己的房间吗?我们一起去看看淘气和笑笑的家是什么样吧!二、新知探究—习“方法”【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了解主题图,理解分类的意义和分类方法,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任务一:理解分类的意义和分类方法1.课件出示情境图。
提问:你更喜欢谁的房间呢?2.引导观察笑笑房间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预设:整理柜上层放玩具,中层放文具,下层放服装。
3.小结:把同一类的物品放一起的整理活动,就是对物品进行分类。
4.提问:像这样分类整理后,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
5.教师归纳:分类整理后的房间内不仅整洁,而且方便,无论想找什么物品,都可以快速找到。
6.提问:淘气的房间好凌乱啊!你能帮助淘气整理房间吗?预设1:把在学校需要用的书和本放在书包里,其余的书和本放在柜子的上层。
2020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识字1 神洲谣 说课稿+阅读+资料+教案
神州谣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神州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识字课。
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三字经”儿歌,儿歌共8句,写的是祖国的山川河流、台湾是祖国、祖国各族人民感情深厚,共同为祖国富强而努力奋发。
教学时可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祖国版图和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用多样和有趣的朗读让学生记住字音,运用平时学过的记字方法记住字形。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低年级能使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要求:(1)认识“州、谣”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培养热爱祖国、团结各族人民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况且本课为识字课,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读儿歌。
”二、说教法、学法: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借助图片,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时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说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看图入境。
出示祖国版图,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形图像什么?生:一只雄鸡!歌唱祖国的歌曲非常多,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1《神州谣》,看一看,歌谣里告诉了我们哪些丰富的知识。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想看看吗?快打开书297页。
听老师读课文。
要求:边听边找出山川、河流、地名等。
2.汇报。
(设计意图:初读部分给学生作好示范朗读,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让学生切实地感知整篇儿歌。
)(三)图中识物,积累语言。
1.读生字词。
(自由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2.去拼音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
3.做游戏:“找朋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按给定标准分类_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按给定标准分类_人教新课标单元内容简析本部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要让学生明白得分类要按一定标准。
为了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以及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能够有不同的分类结果,课本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出现,表达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本单元有以下两个要紧内容:第一部分是“分气球”,即会用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计。
第二部分是“分两组”,即能依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并完成简单的分类统计表。
单元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够依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出现分类的结果。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依照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学够依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难点: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出现分类的结果。
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依照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单元编排结构第1课时按给定标准分类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揭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
最重要的是同时揭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从而表达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能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化解措施直观演示、创设情境;观看比较、合作交流等。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预备教师:课件、气球卡片等。
第三单元第1课时《地图——听音寻路》
第三单元《七彩版图》
第1课时《地图——听音寻路》
教学内容:听《地图——听音寻路》(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
教学目标:初步感受大提琴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了解它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大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欣赏男生独唱《母亲》师:这是一首充满儿女对母亲崇敬之情的歌曲。
问:你心目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生:温柔的、慈爱的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妈妈,她是谁吗?生:祖国妈妈师:那你们眼里的祖国妈妈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生:美丽的
2、学唱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师:我们的祖国妈妈既美丽又伟大,我们爱她就象爱我们自己的妈妈一样。
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叫《我的妈妈叫中华》。
(1)初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真挚、热情地)
(2)复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伴唱和合唱)
(3)跟琴先学唱高声部,再学唱低声部
(4)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谱;当一部分学生唱低声部的歌词时另一部分学生唱高声部的歌谱。
(5)第一部分由一个学生领唱,其余学生用合唱哼鸣来烘托,声音轻但位置高。
(6)要求用朴实、真挚的情感来演唱歌曲。
3、欣赏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地图——听音寻路》师: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地图》是谭盾为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创作的、由大提琴与管弦乐团合作的多媒体协奏曲。
播放潭盾的新作《地图》大提琴与多媒体协奏曲选段。
(1)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现出来
(3)小组交流: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4、小结下课。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教学课件)-一年数学下册 人教版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右面这些家庭要分成两 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 样分组呢?
按大人、孩子分
人数
大人 孩子
8
4
按性别分
人数
男女
6
6
将分类的结果用上面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 统计表。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对比这两表 格发现什么?
按大人、孩子分
3个
4个
5个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方法二:三种形状分别排成一列,一一对应,再数一数每种形状的气球 各有多少个。
3个 4个 5个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比较两种分法
方法一:
通过比较,圆 形气球最多, 葫芦形的最少。
方法二: 记录分类结果
方法二比较好, 摆得很整齐,能 清楚地看出各种 形状气球的数量。
presentation
知识小结 1. 根据不同的功能、用途、颜色、形状等 可以将事物进行分类。 2. 单一标准下的分类,分类的结果相同; 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 因此分类的结果一般也不同。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1. 把水果圈出来,并数一数有多少个。
水果有□4 个。
学习任务二
知识链接
knowledge link
根据形状分一分。
立体图形 图片 数量 3 4 4 2
平面图形 34 3 5
学习任务一
按给定的标准分类计数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气球分类
有这么多气球, 可以怎样分类呢?
可以先按照不同的形状 分一分,数一数。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一)(课件) 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
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物体一般从前面、右面和 上面去观察,观察物体的某个面,要正对着这个面进行 观察。一般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也不 相同。
从前面、右面Βιβλιοθήκη 和上面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目录
课前 新课 导入 精讲
学以 课堂 致用 小结
课前导入
情景导入
画杨桃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 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 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 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 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他看到的杨桃和平时不一样?
易错提醒
判断: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 × )
辨析:观察物体时没有正对着物体的一面观察,从上面 观察正方体,看到的图形是正方形。
学以致用
小试牛刀
1.
小试牛刀
2. 从前面看正方体,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正方体,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小试牛刀
3.用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如右图), 先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再说说看到的分 别是下面哪个图形。
典题精讲
2、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长方体呢?
上面 前面 右面
上面 前面
右面
典题精讲
3.看图填空。
(1)正方体的( 上 )面和长方体的( 前 )面都是红色。 (2)正方体的( 右 )面和长方体的( 上 )面都是绿色。 (3)正方体的( 上 )面和长方体的( 右 )面都是黄色。
典题精讲
4. 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 前 )面
( 右 )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三(第1课时)
小朋友你们的发现对吗? 查字典,验证一下吧。
读一读
鹿麝 金鉴 高敲 音章 黑默 衣装 辛辣 鱼鲁
我的发现
火炒 烤 烧 灬煎 蒸 煮
我发现带“火” 和“灬”的字 多与“火”有关。
两个偏旁虽然写法不同,但是表示相同的意思。
我的发现
心怒 恋 感 忄慌 惊 怕
我发现带“心” 和“忄”的字 多与“情感、心理 活动”有关。
津溜辣乎
pēn nì mián cuì bānɡ
喷腻绵脆邦
棉
jīn
天津
津
京津铁路
津津有味
là
辣椒
辣
麻辣
辛辣
pēn
喷泉
喷
喷气
喷火
nì
油腻
腻
腻味
腻烦
jīn liū là hū
津溜辣乎
pēn nì mián cuì甜津津 酸溜溜 辣乎乎 香喷喷 油腻腻 软绵绵 脆生生 硬邦邦
作业
2.选一选,填一填。 盯叮 钉
( )咬 ( )着看 铁( ) 舱 苍沧
( )茫 船( ) ( )海 3. 翻看《新华字典》的部首目录,找出认识的部首字, 抄在本子上。
黑默 衣装 辛辣 鱼鲁
每组的两个字中,后 一个字包含前一个字。
查字典,完成表格
生字 鹿 麝 金 鉴 高 敲 音 章
部首 鹿 鹿 金 金 高/亠 高 音 音
我们把“鹿、金、高、音当”一等个这字样里包的含字部叫首做部首字。
字的时候就要查部首字。
运用刚才总结的规律,完成下面的表格。
生字 黑 默 衣 装 辛 辣 鱼 鲁
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 语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神州谣》第1课时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同时 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 峰,位于中国与尼泊 尔边境线上。山体呈 巨型金字塔状,环境 非常复杂。珠穆朗玛 峰自然保护区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等资源。
字词乐园
我会读
zhōu
huá yǒng
神州 中华 涌现
sǒng
耸立
gé
隔绝
xiá
海峡
fēng
山峰
yǔ
与其
lù
yì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讠
点
组词:友谊 情谊 联谊
击
播 放
造句:患难之中我们建立了亲
密无间的友谊。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边“宀”稍扁,盖住 下面的“且”,最后一笔横较长。
qí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齐
点
组词:整齐 齐心 对齐
击
播 放
造句:教室里的桌椅摆放得整
整齐齐。
书写指导:上部“文”的撇、捺要舒展,下
击
播 放
造句:离城市的海岸线不远的
地方,有一个小岛。 书写指导:半包围结构,第四笔竖折折钩要 写得宽而扁,包围住左下方的“山”。
zú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方
点
组词:汉族 民族 家族
击
播
造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
放
传统美德。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部分“方”稍窄,右
上部的撇、横要短小,右下部撇、捺要舒展。
shén zhōu yǒu yì xiá gǔ mín zú
峡谷 民族 神州 友谊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华夏( 儿 )( 女 ) 炎黄( 子 )( 孙 ) 神州( 大 )( 地 ) 巍巍( 中 )( 华 ) ( 奋 )( 发 )图强 世界( 大 )( 同 )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无
水珠
(2) 块状的胆矾 块状变成粉末 粉末状的胆矾
无
(3)蓝色的硫酸铜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
溶液
铜沉淀
有
(4)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放出,澄 二氧化碳气体
有
(或大理石) 清石灰水变浑浊 等
林老师编辑整理
26
讲授新课
归纳与小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林老师编辑整理
1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你知道这其中蕴含的 化学知识吗?
林老师编辑整理
2
导入新课
认知与了解
学习目标
同时 发生
【总结】在化学变化中,生成新物质的同时,物质的 状态、形状、大小也改变,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 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林老师编辑整理
29
讲授新课
知识与拓展
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 (1)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如液态水、固态冰
和水蒸气; (2)形状的改变,如矿石粉碎等;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林老师编辑整理
3
讲授新课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观察与思考
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 (1)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