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二 身边的化学物质 练习
中考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水》
中考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水》1.(2023•北京)2023年3月1日《北京市节水条例》正式实施。
下列做法不利于节水的是()A.用淘米水浇花B.水管跑冒滴漏及时维修C.选用节水龙头D.洗手打香皂时不关水龙头2.(2023·广州)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净水器如图,关于该净水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把自来水变成纯净物B.能除尽水中的可溶性杂质C.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D.净水时水最后流经小卵石3.(2023•自贡)今年3月22日是第31届“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下图适合张贴在水龙头旁的标识是()A.B.C.D.4.(2023•重庆B 卷)重庆被誉为“山水之城,魅力之都”。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体现了吸附性C.园林以喷灌和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D.电解水产生的H 2和O 2的质量比为2:15.(2023•聊城)2023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
以下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入明矾能促进黄河水中悬浮杂质沉降B.可用肥皂水检验黄河水是否为硬水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黄河水经过沉降、过滤和灭菌操作可得到纯净的水6.(2023•成都)溶解氧一般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气。
用实验装置测定河水、喷泉水及自来水的溶解氧数据如图。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a 为自来水,b 为喷泉水B.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影响溶解氧的含量C.自然界里河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不发生改变D.管材选择可能会影响自来水输送中溶解氧的含量7.(2023•郴州)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电解水产生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2:1D.饮用水越纯越好8.(2022·自贡)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检测题(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检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 [2021苏州中考]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发生化学变化C.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2. [2021泰安中考]“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
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3. [2021株洲中考]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可得到四氧化三铁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D.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收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4. [2021枣庄中考改编]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硬水软化常用肥皂水B.海水淡化可用蒸馏法C.河水净化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D.地球上的水总储量很大,但淡水很少,我们要节约用水5.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水→ 碳酸C.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D.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二氧化碳+水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参与燃烧,是高能燃料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红磷与氧气反应产生浓厚白雾D.低温下氧气可以变成无色液体7.仅用下列装置,不能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是( )8. [2022福州华伦中学月考改编]小科所在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测试卷: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卷(A)(含解析)
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1.学习化学可以防止走人生活和学习的误区。
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银不是银,而是金属汞B.于冰不是冰,而是固体二氧化碳C.纯碱不是碱,而是盐D.苛性钠不是钠,而是一种常见的盐2.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八宝粥 B.珍珠奶茶C.矿泉水 D.蒸馏水3.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B.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C.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可制二氧化碳D.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酸碱指示剂4.下列物质中可作为复合肥料的是 ( )A.K2SO4 B.NH4HCO3C.NH4 H2PO4 D.CO(NH2)25.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气”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乇涸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B.我国的人均水量居世界第一C.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可区分硬水和软水D.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7.下列生活经验和知识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铝合金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理是: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B.用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渍的原理是:油渍易溶于汽油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胃酸会和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D.食醋除水垢原理是:食醋中的醋酸和水垢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8.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l3、NaOH、NaClB.Na2SO4、HCl、BaCl2C.CuSO4、KCl、HClD.Na2CO3、NaCl、Na2SO4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恰好饱和B.t1℃时,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l00g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10.水与我们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物质溶解于水时都会放出热量C.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可以使水软化D.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11.根据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这一关系,下列用途体现该物质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可以刻划玻璃,说明金刚石的硬度大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碱性C.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D.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1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C.锌片伸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D.铜片投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气泡13.如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B.试管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C.加热:先用酒精灯预热,再直接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D.停止加热: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1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15.为证明Al、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 )A.Cu、AlCl3溶液、FeCl2溶液B.Cu、Fe、AlCl3溶液C.CuSO4溶液、Fe、AICl3溶液D.CuSO4溶液、AlCl3溶液、FeCl2溶液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16.(9分)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1)在t1℃时,A的溶解度比B _____(填“大”或“小”);(2)在t2℃时______(填“能”或“不能”)配成40%的A溶液;(3)在t2℃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大”或“小”)。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项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物质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B.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二氧化碳做气体肥料D.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3.下列试剂可一次性鉴别稀硫酸、氯化钠、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的是()A.稀盐酸B.二氧化碳C.氯化钡D.碳酸钠4.下列关于硫粉在空气和氧气之中分别燃烧的想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硫粉是黄色粉末状固体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先融化再燃烧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硫粉在空气中点燃发出淡蓝色亮光5.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氧气验满B.检查气密性C.给液体加热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B.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银白色粉末D.将羊毛线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闻到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7.今年4月份同学们都参加全市的中考实验技能考试,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1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B.“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多余的氯化钠应放回原瓶D.“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8.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方案或实验事实的叙述错误的是()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雾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用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时,试纸会变为蓝色D.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不会出现大量白色沉淀9.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A.NaOH、KOH、Cu(OH)2是碱,都含有氢氧根,但含有氢氧根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B.活泼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但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单质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D.有机化合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10.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铁球和铝球,这时杠杆平衡.将两球分别浸没在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如图),直至两个烧杯中均没有气泡产生为止.两球的外形变化不大且无孔洞出现.下列推测中,正确的是()Array A.左端产生的氢气比右端的少B.反应结束后要使杠杆平衡,支点应向N移动(液体体积变化忽略不计)C.拿掉烧杯后,杠杆仍然平衡(金属球上附着的液体忽略不计,下同)D.拿掉烧杯后,要想使杠杆平衡,支点应向M移动1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检查气密性B.比较金属活动性2C.验证燃烧需O2D.验证反应放热1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13.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A.加热氯酸钾B.分离液态空气C .加热高锰酸钾D.分解过氧化氢溶液14.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决定了实验的成功与安全,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往试管里装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后装入药品C.检查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装置一会,后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15.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操作不正确的是A.H2(水蒸气)﹣浓硫酸 B.CaCl2(CaCO3)﹣过滤C.O2(CO2)﹣烧碱溶液 D.NaCl(KNO3)﹣降温结晶二、填空题16.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语言工具。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易错题练习(含解析)(新版)沪教版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2.下列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A.水的净化B.水的汽化C.水的电解D.水的蒸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C.原子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D.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作的是()5.氧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B.细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氧气能用作医疗急救D.硫、磷、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6.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D.我市水资源丰富,不需要节约用水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淡水资源丰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9.建设美丽泉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坏境的是() A.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 B.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C.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D.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10.潜水员长时间潜水,应携带的物质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11.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D.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1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B.加热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它可以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13.在反应H2+CuO Cu+H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为0,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这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改变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H2+O22H2OB.AgNO3+KCl═AgCl↓+K NO3C.Fe+CuSO4═FeSO4+CuD.2KClO32KCl+3O2↑14.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压强为101kPa,氧气在﹣183℃变为淡蓝色液体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D.氧气极易溶于水15.在化学反应,2CuO+C2Cu+CO2↑中,氧化剂是()A.CuOB.CC.CuD.CO2二.填空题(共5小题)16.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请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问题.(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组成的.世界上3000多万种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2)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分子、原子、离子.(3)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伴随着能量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该反应是将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4)从资源的角度看,目前全球面临着淡水危机.倾斜仪调节税措施或拟一则节水广告 .17.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甲烷②烧碱③氧气④碳酸氢钠⑤熟石灰(1)可用于气割、气焊;(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18.有CO2、N2、O2三种气体,能让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小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他可能要探究的问题是,所得溶液的pH7(选填“<”、“=”或“>”).19.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1)写出实验室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如图表示: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投药(多为ClO2)的作用是.(3)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通常称为硬水,一种软化硬水的简易办法是: .20.根据对木炭、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3所示)的回忆按要求回答问题.(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最外层上有个电子.(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如果没有预先在集气瓶内装少量的水或细沙子,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4)在这三个实验中,氧气提供氧,具有性.三.解答题(共5小题)21.如图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接通电源后可看到两边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在与正极相连的试管②中收集的气体是,试管②中收集到5mL的气体则试管①中收集到的气体约为 mL.(2)请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2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示意图,对该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1)图①中仪器a的名称是 .(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图②加热木炭的目的是 .(3)图②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 .(4)图③中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说明了 .(5)图④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意图是 .23.2010年4月青海玉树县发生了里氏7级地震,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国家立即派专业人员前往帮助,以下是为当地人民设计的净化饮用水的流程图:水样→加明矾沉降→→消毒→饮用水(1)请你将流程图补充完整.(2)最后得到的饮用水(填“是“或“不是“)纯水.(3)玉树常用的消毒剂是漂白粉、“84消毒液”.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0)2+2H2O,将氯气通入烧碱溶液制取“84消毒液“的原理与其相似,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家庭生活中可以用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5)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人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们的眼泪”.请你列举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 .24.气体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为了测量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步骤二:往烧瓶中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未.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并将适童的过氧化氢溶液倒人分液漏斗中,测出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1克.步骤三:取一个集气瓶,用记号笔在适当位置做标记,将水注入集气瓶到标记处,用量筒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V0毫升.再将集气瓶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等待收集.步骤四:打开活塞,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同时干始收集气休.调节集气瓶在水中的上下位置,当集气瓶内、外的液面相平且刚好达到标记处时(如图).暂停反应.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再收集9瓶气体.步骤六:称出反应后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2克.(1)小明通过该实验,测得氧气的密度是克/毫升.(2)步骤四中,控制集气瓶内、外液而保持相平的目的是 .(3)如果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良,将对测得的密度值有何影响?请说明理由.25.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I.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氧气可用于(填一种用途),但氧气也是导致铁锈蚀的因素之一.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Ⅱ.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2)如图是化学家研究出的高效、经济的制氢途径.途径1:常用二氧化钛(TiO2)作催化剂.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途径2: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能.Ⅲ.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3)科学家研制出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塑料.塑料属于(选填“无机”、“合成”或“复合”)材料.(4)二氧化硅(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氧气和四氯化硅蒸气(SiCl4)在高温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运用实验室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注意试管的夹持、导管伸出的长短等问题解答;B、运用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加热水中不能将水加热浓硫酸中解答;C、运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底要盛有少量的水或细沙解答;D、运用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解答.解答:解:A、实验室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的导管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故A操作不正确.B、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加热水中不能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将水加热浓硫酸中水会浮在上面,并且溶解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水会沸腾从而造成液滴飞溅,故B操作不正确.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瓶底要盛有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炸裂集气瓶,故C操作不正确.D、过滤操作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管口的尖嘴部位要紧靠烧杯内壁,倾倒液体要沿着玻璃棒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下,故D操作正确.故答案选D.点评:根据装置特点可以判断装置图的正误,根据操作要求可以判断操作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规定.2.下列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A.水的净化B.水的汽化C.水的电解D.水的蒸馏考点:水的组成.专题:空气与水.分析: A、根据水的净化除去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的操作分析.B、根据水汽化是液态的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分析.C、根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及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D、根据水的蒸馏是除去水中可溶的物质的操作分析.解答:解:A、水的净化除去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无法判断水的组成.B、水汽化是液态的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发生物理变化,无法判断水的组成.C、水通电可以分解出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气体体积之比为1:2;组成氢气的氢元素、氧气的氧元素都来自水,所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C 能判断水的组成.D、水的蒸馏是除去水中可溶的物质的操作,无法判断水的组成.故答案:C.点评: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由H、O元素组成,根据电解生成氢气、氧气体积比2:1,可推导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C.原子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D.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 A、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的反应;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C、根据原子的构成考虑;D、根据碱溶液与碱性溶液的区别考虑.解答:解: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故B正确;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原子核内不一定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C错;D、pH>7的溶液可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显碱性的溶液,故D错.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按照化合反应的特点进行判断,知道原子的构成,了解pH>7的溶液可能是碱溶液也可能是显碱性的溶液.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作的是()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反应如下:2KMnO4K2MnO4+MnO2+O2↑,由于氧气逸出,固体质量减轻.但加热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反应才能开始,反应完毕剩余固体K2MnO4和MnO2,质量不可能为零;B、生锈的铁钉加入稀盐酸中,由于铁锈也发生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所以不能立即产生气体;C、根据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质质量不变进行解答;D、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的性质、温度、浓度、及一些物理因素如搅拌和固体的接触面积等.解答:解: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反应如下:2KMnO4K2MnO4+MnO2+O2↑,由于氧气逸出,固体质量减轻.因反应完毕剩余固体K2MnO4和MnO2,质量不可能为零,故该选项错误;B、生锈的铁钉加入稀盐酸中,由于铁锈也发生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所以不能立即产生气体,故该选项错误;C、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质质量不变,故该选项错误;D、由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相等,但由于碳酸钙的状态不一样,根据影响反应快慢的条件知粉末状的和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快,所以粉末状的碳酸钙的图象应该陡一点.所以图象正确.答案:D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具体可结合解答领会.5.氧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B.细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氧气能用作医疗急救D.硫、磷、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 A、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分析解答;C、根据氧气能帮助呼吸解答;D、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分析解答.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错误;B、细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错误;C、氧气能帮助呼吸,可以用于医疗急救,正确;D、酒精和氧气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熟练掌握反应的实验现象,以作出正确的判断.6.观察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硫酸铜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据此解答.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错误;B、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正确;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C.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D.我市水资源丰富,不需要节约用水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 A、根据净化后水的组成分析;B、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分析;C、根据水的污染源分析;D、节约用水,人人有则.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故B正确.C、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应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故C错误;D、水是宝贵的资源,应节约使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和保护.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淡水资源丰富,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考点:水资源状况;电解水实验;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空气与水.分析: A、根据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的定义分析判断;C、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判断;D、根据水的重要应用分析判断.解答:解:A、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很少、分布不均,故A错误;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B错误;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好好利用和保护.9.建设美丽泉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不利于改善坏境的是() A.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 B.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C.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D.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 A、根据工业污水会污染环境分析;B、根据电池会污染环境分析;C、根据建筑工地扬尘会污染空气分析;D、根据吸烟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分析.解答:解:A、工业污水超标排放会污染环境,禁止工业污水超标排放利于改善坏境,故A 不符合题意;B、随意丢弃废旧的电池会污染环境,不利于改善坏境,故B符合题意;C、建筑工地扬尘会污染空气,治理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利于改善坏境,故C不符合题意;D、吸烟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利于改善坏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10.潜水员长时间潜水,应携带的物质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考点:氧气的用途.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氮气,故选项错误.B、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故选项正确.C、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D、潜水员潜水时需要进行呼吸,氧气能供给呼吸,潜水员钢瓶中携带的气体是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重要用途、能供给呼吸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D.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考点:电解水实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 A.根据电解水产生气体的体积来分析;B.根据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气体的性质分析;C.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D.根据分子、原子定义来分析.解答:解:A.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故说法错误;B.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说法正确;C.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说法错误;D.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电解水的实验现象,要将结论和现象区别开来.1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B.加热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它可以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考点: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 A、根据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解答;B、根据降低自来水的硬度的方法解答;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答;D、根据自然界中的水的净化过程解答.解答:解:A、因硬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大,软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小,则可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出现明显浑浊的为硬水,故说法正确;B、煮沸的方法可降低自来水的硬度,故说法正确;C、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氢气和氧气,故说法错误;D、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它可以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故说法正确.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水的组成和构成,学生熟悉水的化学式的意义及物质类别的判断即可解答,难点是硬水中的成分及鉴别.13.在反应H2+CuO Cu+H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为0,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1.这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化合价改变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H2+O22H2OB.AgNO3+KCl═AgCl↓+KNO3C.Fe+CuSO4═FeSO4+CuD.2KClO32KCl+3O2↑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由题目所给新信息: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则可根据化合价的是否发生了变化判定哪些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由方程式可知,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方程式可知,各物质相互交换了成分,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未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C、由方程式可知,有单质参加反应,又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由方程式可知,有单质生成,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的新信息获取、处理能力,充分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含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4.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压强为101kPa,氧气在﹣183℃变为淡蓝色液体C.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D.氧气极易溶于水。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18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18一、单选题1.静静发现炒菜所用的食盐为加碘食盐。
经查阅资料可知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有如图所示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为金属元素B.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C.x的值可能为8D.加碘食盐中的“碘”指原子2.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两个氧原子:O2B.钠元素的化合价是正一价:Na+C.2Ne:2个氖元素D.SO2:表示二氧化硫分子或二氧化硫物质3.如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2H投料的质量比为7:1B.钛酸亚铁()3FeTiO中钛元素为3+价C.③中氩气()Ar作反应物D.①中反应为:2FeTiO3+6C+6Cl2 一定条件__2X+2TiCl4 +6CO,则X为3FeCl4.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将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碾磨,产生氨臭味气体该固体中含有铵根离子B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表面变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将某布料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点燃,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该布料为全棉质地D向某水样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产生大量浮渣该水样为软水5.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制出一种“纳米纸”。
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主要是NaNO2)浓度的高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为+2B.该试纸属于混合物C.TiO2和NaNO2都属于氧化物D.萘胺是由碳、氢、氮三种原子构成的6.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B.铁片溶于稀硫酸:2Fe+3H2SO4=Fe2(SO4)3+3H2↑C.镁条燃烧:Mg + O2点燃MgO2D.实验室制备CO2:CaCO3 高温CaO+CO2↑7.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为C14H14O4),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沪教版一、单选题1.空气成分中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3.下列能收集氢气的装置是()A.B.C.D.4.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A.急救病人B.做气体肥料C.人工降雨D.灭火5.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硬水不仅没有坏处还可以补钙B.明矾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入河流D.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是水的三态转化6.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明矾可以除去水中所有不溶性杂质C.电解水实验中,电源负极产生氧气D.自来水厂要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步骤净化水7.下列物质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对应错误的是()A.硫—蓝紫色B.氢气—淡蓝色C.甲烷—蓝色D.一氧化碳—蓝色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9.如下图1所示,将氧气、二氧化碳、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装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打开夹子,用嘴向袋内缓缓吹气。
采集的数据如图2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XB.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ZC.200s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是氧气D.Y曲线60s后逐渐下降,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保鲜袋内壁有水雾产生10.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不用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因为二者反应速率太快且浓盐酸易挥发使二氧化碳中混入氯化氢B.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C.能选用石灰石与稀硫酸作原料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1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含磷的洗涤剂可减轻水体富营养化B.自来水厂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煮沸等C.为了节约水资源,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D.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12.如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
初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练习(填空题)
初三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编(二)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一、空气的成分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氧气为(氮气比氧气约为4∶1)、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
(从物质分类看)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 ,其它气体与杂质占。
2、法国化学家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和组成的。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不能用、、等代替,为什么不能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产生压强差,气体体积减少约。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③。
大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②二、空气的污染1、空气质量监测的气体:、、。
其它污染物:。
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3、空气污染源:、、(如汽车尾气、家庭燃气燃烧等)。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哪些?三、氧气1、氧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不易溶于水,液氧是的。
2、氧气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
①(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出红光。
②(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明亮的火焰,在空气中火焰,都生成的气体(是SO2)。
③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冒。
(白烟是白色固体)。
(用于发令枪、烟雾弹)④(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
(用于照明弹)⑤(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是Fe3O4);注意: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目的是。
Fe在空气中不燃烧。
⑥H2、CO、CH4燃烧(即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⑦铜与氧气的反应现象:色固体变。
注意该反应的条件是,因为铜不活泼。
3.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烧,提供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弹、呼吸等4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度,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
催化剂不决定反应是否发生,不影响反应的产量。
MnO2是制氧气及制氧气反应中的,起作用。
MnO2不是唯一的催化剂,不同的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物质可以在不同反应中作催化剂;同一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
2022-2023学年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备课同步练习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章节测试带讲解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章节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C.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D.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答案】B【详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错误。
C、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D、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正确。
故选B。
2.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C.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D.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答案】B【详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后装入药品进行实验,故A正确;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防止水倒流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故B不正确;C、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故C 正确;D、用滴管吸取液体时,为防止空气进入试剂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故D正确。
故选B。
3.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自来水厂用明矾净水时发生化学变化B.用活性炭可吸附天然水中的色素和异味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鉴别硬水和软水D.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不利【答案】C【详解】A、明矾溶于水后会形成一种胶体,胶体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较强的吸附性,所以可用活性炭可吸附天然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C、煮沸可将硬水软化的软水,但不能鉴别硬水与软水,生活中常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C错误;D、蒸馏水中不含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所以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不利,故D正确。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综合练习(解析版)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专题综合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空气中氧气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21%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2.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动物的呼吸B.实验室制二氧化碳C.铁制品锈蚀D.木炭燃烧3.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
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B.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C.甲图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中一定含有铁D.烧杯中溶液反应后一定没有氯化铜4.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KNO3、NaCl、CaCl2B.KOH、MgCl2、HCl、KNO3C.K2SO4、Ba(NO3)2、KOH、HNO3D.CaCl2、AgNO3、Mg(NO3)2、NaCl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使a、b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C.在t2℃时,将a物质20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70gD.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6.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电解水生成两种气体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MnO2的条件下反应D.蜡烛在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CO2体积分数的变化7.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B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都是碱C .氢气点燃前需验纯,则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验纯D .碳酸盐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都是碳酸盐8.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的是A .H 2O 和H 2O 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B .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O 2也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 2是酸C .NaC1和NaNO 2都是有咸味的盐,故可以用NaNO 2代替NaCl 作食用盐D .铁和铜都是金属,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故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9.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 .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B .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C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0.下列应用及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A .工业生产中制取氧气:4322KMnO KMnO 2+O Δ↑B .用铁桶盛装波尔多液:44Fe+CuSO =Cu+FeSO C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222CO+O 2CO 点燃D .证明锌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2Zn+2HCl=ZnCl +H ↑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11.将一定质量金属M 的粉末放入盛有Cu(NO 3)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无色,根据实验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金属M 可能为FeB .滤渣中一定只有CuC .滤液中一定不含有Cu(NO 3)2D .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12.下列说法中与事实不符的是A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铝B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和血红蛋白结合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D.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13.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得溶液一定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将BaCl2、Na2CO3、H2SO4三种溶液混合B.将Ca(OH)2、KNO3、Na2CO3三种溶液混合C.一定量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相混合1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多选题)A.向稀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B.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C.将羊毛线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闻到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E.向少量氧化铜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黑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蓝15.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
人教版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身边的化学物质(pdf版)
是无明显现象),(1)试判断 A、B、C、D 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 ) 写 出 A 与 B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________
___。
C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__。
A
B
C
D
A
—
↓
答案:(1)在 t1℃时,ac 的溶解度相等 (2)不能 (3)cba(4)将 a 配置成热饱
和溶液,冷却降温,过滤得到较纯净的 a。
例 2、有 A、B、C、D 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稀
盐酸中的一种,下表是它们两两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气体,“↓”是产生沉淀,“—”
滤 ,向 滤 液 中 加 入 少 量 的 稀 盐 酸 ,无 沉 淀 产 生 ,则 下 列 有 关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A. 滤 出 的 固 体 中 一 定 含 有 银 , 也 能 含 有 铜
B. 滤 出 的 固 体 中 一 定 含 有 银 和 铜 , 一 定 不 含 铁
C. 滤 液 中 一 定 含 有 硝 酸 亚 铁 , 一 定 没 有 硝 酸 银
3.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
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投入到足量
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
的是( )
A.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D.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
D. 结 晶 法 分 离 出 氯 化 铵 后 的 母 液 是 硫 酸 钠 溶 液
初二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化学身边的化学物质试题答案及解析1.“环境保护,以人为本”从2000年6月起,新调整的空气质量指标中指出,影响空气质量的一组主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硫、氧气、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氮气、氧气D.二氧化氮、氮气、可吸入颗粒物【答案】A【解析】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有害气体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的颗粒物等;故答案选择A【考点】空气污染物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答案】CD【解析】A、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B、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说明CO2分子很小,正确,C、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起,是由于温度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使得体积增大,压强增大,故撞开壶盖,错误,D、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分子可以再分,错误,故选C、D【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3.世界多数国家同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请你根据空气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1)在物质的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者“混合物”).(2)在空气的成分中,制造化肥并可以做保护气体的是____________;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是_________;温室气体是指_______________.(3)稀有气体可以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__________________;(4)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净化大气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②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③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④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答案】混合物;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稳定性;①②③【解析】(1)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气体组成的,属混合物;(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做保护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过多会组成温室效应;(3)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做保护气;(4)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重点》之二 身边的化学物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重点》系列资料,共计四十余页,分为五个知识块展开复习,涉及的知识点是中考复习的重中之重,每个知识点配以2-4个不同题型的题目,让学生熟悉该知识点在中考中的考法。
本复习重点共收纳132个典型例题,可以任意复制、粘贴、修改、组卷。
供教师和学生在复习、测验、模拟考试中使用。
这是第二部分。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21个知识点)16.空气的成分例38.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成分无关的是()A.烧碱露置空气中变重B.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变轻C.酥脆饼干置于空气中变软D.菜刀置于潮湿空气中生锈例39..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某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请你帮助这位同学找出两种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①;成分为NO2、NO、CO等,为了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汽车排气系统中往往加装一套“三元催化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2)尾气中的NO、CO在“三元催化装置”中发生反映,两种生成物均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17.氧气的化学性质例4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断错误的是( )A.常温下,在空气中金属镁比铁容易氧化B.在氧气中灼烧时,铁丝比铜丝反应剧烈C.与同一盐酸反应时,锌片比铁片反应剧烈D.铜活动性不强,因此铜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金属银例42.燃烧不完全既浪费资源,产生的气体又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现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将燃烧匙内小块木炭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将注射器内氧气迅速推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炭发白光。
该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日常生活实例)。
18.氧气实验室制法的原理例43..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跟踪练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跟踪练习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跟踪练习题含答案沪教版(全国)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一、选择题。
1、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D.结束时停止加热2、“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A. 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B.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D.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
以上操作的正确排列顺序为()A. 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4、证明空气中含有CO2气体,最合理的做法是()5、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为氧化物,C是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丙是一种紫红色金属。
(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的化学式是H2OB.甲生成丙的化学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在A生成甲和乙的化学反应中,所得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1︰2D.A与C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碳酸6、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1/4空气的氧气,最适合的收集操作是()A.集气瓶中装入的水1/4 B.集气瓶中装入3/4的水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1/4处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3/4处A.A B.B C.C D.D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如下操作步骤:①连接装置②加入稀盐酸;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收集;⑤装大理石;⑥验满.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⑤④⑥C.③①②⑤④⑥ D.①③⑤②④⑥8、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B.广口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有毒C.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D.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10、下列四个图象反映出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C.用相等量的氯酸钾来制取氧气D.电解水A.A B.B C.C D.D11、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样品中,发现小木条能够在空气样品中正常燃烧一段时间,而在人体呼出的气体样品中则很快熄灭,这说明()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高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12、区别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好、最简单的方法()A.用澄清的石灰水B.用燃着的木条C.用带火星的木条D.用紫色石蕊溶液13、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c代表氧气B.t2时刻,O2开始产生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14、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基础训练卷——身边的化学物质
2022年中考化学复习基础训练卷——身边的化学物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B.氧气极易溶于水C.氧气可以燃烧D.氧气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两支试管中各注入5ml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通入CO2气体,然后将一只试管加热,另一支试管中撒入少量活性炭,其颜色变化分别为:①红—紫—无;②紫—红—紫;③紫—红—无;④无—红—无,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3.下列关于CO2 实验室制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制CO2的药品B.发生装置C.收集装置D.验满4.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1中得到的气体为O2B.产生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C.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氢气D.该实验可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5.水是生命之源。
成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C.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D.硬度较高的自来水,用户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其硬度6.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正确的是A.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反应基本类型都是分解反应C.所用药品的状态相同D.收集的方法不相同7.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序号实验事实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温度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有、无催化剂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反应物的种类8.小强同学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误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加入了。
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 生成氧气的速度加快了 B. 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了C. 反应中高锰酸钾起催化作用D. 反应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种类最多5种,最少3种9.下图装置中哪些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0.通常条件下水的沸点是100℃。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8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8一、单选题1.化学变化常伴随一些明显的现象。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石灰石或“铜绿”加入盐酸中,会冒气泡B.灼烧面粉或白糖,固体会逐渐变黑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生成黑色固体D.镁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糖水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②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③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④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结构不同⑤相同质量的铜和铁所含原子个数铜较多——每种原子的真实质量不同⑥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④⑤⑥3.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A.组成:含有钠单质和氢氧根离子B.性质:与氢氧化钡相似,能与硫酸钾溶液反应C.用途:与硫酸铜等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D.制备:通过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得4.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D.守恒观: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分子种类一定不变5.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力量。
在航天科技中运用了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金属的熔点一般比它们组成合金的熔点更低B.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固体C.金属变成合金后,内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D.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6.铱-192是高危放射源,会危害人体健康。
据如图判断,有关铱的说法错误的是()A.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铱的元素符号是Ir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2LiCoO+H O+3H SO=Li SO+2CoSO+4X+O ,X的化学式为()7.某锂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222242442A.SO2B.H2O C.SO3D.H2SO38.镓是一种低熔点高沸点的战略金属。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测试卷: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卷(B)(含解析)
身边的化学物质测试卷(B)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B .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C .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下列对二氧化碳利弊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做灭火剂、制冷剂B .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可以进行人工降雨C .温室里施用二氧化碳对植物生长不利,D .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3.可以用来制取氯化铁的一组物质是 ( )A .铁和稀盐酸B .铁和氯化铜C .氧化亚铁和稀盐酸D .氧化铁和盐酸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H 4+、Na +、S 24O -B .H +、Na +、-23COC .Ba 2+、OH 一、H+D .Cu 2+、NO 3-、OH 一5.荔枝种植是某市农业的“亮点”之一。
某农民种植的荔枝因欠缺磷肥和氮肥而出现生长较慢,叶色泛黄,且产量低的现象。
下列肥料最适合他使用的是 ( )A .尿素[CO(NH 2)2]B .磷酸二氢钙[Ca(H 2PO 4)2]C .磷酸二氢铵(NH 4H 2PO 4)D .氯化钾(KCl)6.在一次化学活动课上,两位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用水和酒精浸 湿的手帕点燃后,手帕表面燃起大火。
片刻后抖动手帕,火焰熄灭,而手帕一点也没有烧坏。
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 .手帕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 .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D .酒精燃烧消耗了空气,氧气不充足,手帕不会燃烧7.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出合理解释的是 ( )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 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 ④金属锌与 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A .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九年级化学上册 专题汇编 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填空、实验题)试题(含解析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填空、实验题)一.填空题1.常温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2.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选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选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3.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1)自然界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有(任写一点).(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二氧化碳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而不利影响有(任写一点).(3)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4.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3)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是(2)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可以是(填代号)(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使用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6.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7.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填序号);(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填序号).①软塑料瓶变瘪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瓶内溶液变红.二.实验探究题8.制备和收集气体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实验.(1)仪器①的名称是,实验制备和收集二氧化碳时,可以选择的装置是.(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备氧气,用装置B的优点有.a.无需加热,节约燃料 b.便于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c.便于随时添加液体 d.便于制备大量的氧气(3)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得氨气,实验室用装置A和F制备和收集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关于氨气的推测中正确的有.a.氨气可用装置C收集b.氨气容易被水吸收c.氨气的密度大于空气d.氨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⑦.(2)当制取较多量CO2时,制取装置的仪器组合是(选填序号).(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料: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I、制取氨气的装置与实验室用(选填“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相同.II、若用上图⑧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端(选填“m”或“n”).10.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若将收集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产生的现象是;(3)验证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为;(4)实验室收集氧气可用(填字母)装置或E装置.11.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编号②所指仪器的名称:;(2)C装置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3)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欲制取CO2,B装置相对于C装置的优点是;收集CO2时应选择装置(请在D、E、F装置中选填字母序号);检验CO2气体集满的方法是:;欲干燥CO2气体,应将该气体通过G装置,这时G中应加入的药品是(请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A.CaO B.Ca(OH)2 C.NaOH D.浓H2SO4.12.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常用F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方法收集的气体具有的特点是.(3)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要求做到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则选择的发生装置是.13.实验小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4个充满CO2的软塑料瓶验证CO2的化学性质.已知: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1)根据实验1的现象能否证明二氧化碳(填:能或否)与水反应,你的理由是.(2)实验2除了观察到瓶子变瘪之外,你还会观察到现象.(3)上述4个实验中,可以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的实验是(填序号).A.实验1和实验2 B.实验1和实验3 C.实验2和实验3 D.实验4.14.某兴趣小组用如图1的实验装置来制取和探究CO2的性质.(1)降低干燥管,使大理石浸入稀盐酸中.在用该实验装置制取CO2时,若用夹子夹住橡胶导管,预计可看到的现象是.(2)他们为探究CO2的性质,将实验制得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溶液无明显变化.那么,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反应了呢?①小明设计了如图2甲、乙对照实验,他认为对照两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就能验证CO2与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小强不支持小明的想法,他不支持的理由是.②小强认为,若用滴管取了少量溶液滴入甲实验后瓶中的溶液,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的现象就能证明CO2确与NaOH已经发生了反应.15.分析如图提供的信息,根据CO和CO2的性质,回答问题.(1)用A装置区分CO和CO2,烧杯中装有的液体可以是;(2)B图中,软塑料瓶里充满CO2,向瓶内注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3)C图所示,将集气瓶中的气体像倒水一样迅速倒入一个纸筒中,观察到该纸筒下沉,由此可知,倒入的气体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1.常温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发生物理(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变红.【分析】根据物理变化的概念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1)A中固体逐渐减少,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填:(1)物理;(2)变红.【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以及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 A (选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 C (选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到矿泉水瓶口处,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解答】解: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A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到矿泉水瓶口处,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故答案为:A;C;将燃着的木条放到矿泉水瓶口处,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收集满;【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验满的方法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3.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1)自然界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有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任写一点).(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二氧化碳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而不利影响有温室效应(任写一点).(3)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植树造林(种草等).【分析】(1)根据图片信息中箭头的方向确定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回答.(2)根据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回答.(3)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最主要的是光合作用,我们能做的是植树造林.【解答】解:(1)根据图片信息,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化石(或矿物)燃料燃烧和动植物呼吸等.(2)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产生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3)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且植树造林是我们容易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故答案为:(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2)温室效应(或温室效应的具体表现等均可);(3)植树造林(种草等均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同学们了解了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气体,就会做好此题.4.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E ;(3)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CO2溶于水、防止CO2与水反应、防止CO2与水接触,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没有(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分析】此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装置的选取和根据气体的性质选取收集装置,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分别选择或设计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同时考查了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实验数据更精确对其设计方案评价的一道综合题.【解答】解:(1)此题考查了熟知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①为常用的加入液体的装置:长颈漏斗.②为收集气体的装置:集气瓶.(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分别选择或设计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原理.由于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不需要加热的固液反应,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由于制的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的性质,所以收集装置可以选取C或E.(3)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属于酸和盐生成新酸和新盐的复分解类型,生成的新酸碳酸不稳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书写时,注意方程式的配平及其生成物CO2的状态的标志.(4)由于实验测得的气体为F装置内的CO2气体的体积,而空气中也有CO2,又因为CO2既不溶于植物油,也不和植物油反应,所以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CO2溶于水、防止CO2与水反应、防止CO2与水接触;所以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就不会有明显影响.故答案为:(1)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2)B;C或E(3)CaCO3+2HCl=CaCl2+CO2↑+H2O(4)防止CO2溶于水、防止CO2与水反应、防止CO2与水接触;没有【点评】解答此类题型的实验题时,必须熟知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及其根据其性质灵活选取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能力.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2)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用于收集氧气的装置可以是C或E (填代号)(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使用的发生装置是A ,收集装置是 D .【分析】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锥形瓶;(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C 或E;(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A;D;【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6.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④(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由此现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分析解答.【解答】解: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②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④比①先变红,通过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④;密度比空气大.【点评】此题重点考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属于基础考查,但考查的形式新颖,需正确理解题意方可解答.7.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B (填序号);(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H2O+CO2=H2CO3(用化学方程式解释);(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①③(填序号).①软塑料瓶变瘪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瓶内溶液变红.【分析】图A所示实验是:紫色干花喷上水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花变红色;图B所示实验是:把二氧化碳倒进烧杯中,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不助燃也不可燃的化学性质;图C所示实验是:把澄清石灰水倒进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软塑料瓶变瘪.【解答】解:(1)图B所示实验中,把二氧化碳倒进烧杯中,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和化学性质﹣﹣不助燃也不可燃;(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用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紫色花变红,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3)图C所示实验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塑料瓶中二氧化碳被消耗,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在外界压强作用下,塑料瓶变瘪.故答案为:(1)B;(2)H2O+CO2=H2CO3;(3)①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对实验结论的分析探究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探究题8.制备和收集气体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实验.(1)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实验制备和收集二氧化碳时,可以选择的装置是BD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备氧气,用装置B的优点有abcd .a.无需加热,节约燃料 b.便于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c.便于随时添加液体 d.便于制备大量的氧气(3)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得氨气,实验室用装置A和F制备和收集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下列关于氨气的推测中正确的有bd .a.氨气可用装置C收集b.氨气容易被水吸收c.氨气的密度大于空气d.氨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装置B可以通过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进行分析;(3)根据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A装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F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试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实验制备和收集二氧化碳时,可以选择的装置是BD;(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备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装置B可以通过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所以a.无需加热,节约燃料,故正确;b.便于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故正确;c.通过长颈漏斗便于随时添加液体,故c正确;d.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溶液可以随时添加,所以便于制备大量的氧气,故正确.故选:abcd;(3)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H2O+2NH3↑,A装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F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所以a.氨气易溶于水,所以氨气不可用装置C收集,故错误;b.氨气容易被水吸收,故正确;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故错误;d.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氨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正确.故选:bd.故答案为:(1)试管,BD;(2)abcd;(3)Ca(OH)2+2NH4Cl=CaCl2+2H2O+2NH3↑,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⑦长颈漏斗.(2)当制取较多量CO2时,制取装置的仪器组合是①②⑤⑦(选填序号).(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料: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I、制取氨气的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选填“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相同.II、若用上图⑧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n 端(选填“m”或“n”).【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进行分析;(3)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⑦是长颈漏斗;(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所以当制取较多量CO2时,制取装置的仪器组合是①②⑤⑦;(3)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I、制取氨气的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相同;II、若用上图⑧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n端.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①②⑤⑦;(3)I、高锰酸钾;II、n.【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10.请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将收集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产生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3)验证二氧化碳已经集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4)实验室收集氧气可用 D (填字母)装置或E装置.【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注意事项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来分析;(4)根据氧气的密度来分析.【解答】解:(1)仪器①是铁架台;故填:铁架台;(2)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下制取气体,故选择装置A;为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或无法收集气体,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3)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故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氧气时还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D.【点评】此类题目重点考查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的理解,明白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标准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所决定的,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溶解性、密度等物理性质来决定的.11.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编号②所指仪器的名称:锥形瓶;(2)C装置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在液面以下;(3)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欲制取CO2,B装置相对于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收集CO2时应选择 D 装置(请在D、E、F装置中选填字母序号);检验CO2气体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欲干燥CO2气体,应将该气体通过G装置,这时G中应加入的药品是(请选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D .A.CaO B.Ca(OH)2 C.NaOH D.浓H2SO4.【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20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20一、单选题1.疫情防控期间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有正丙醇(C3H8O)。
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丙醇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0%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D.正丙醇是混合物C H O),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下列关于紫花前胡醇的叙述正确的是()2.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为14144A.紫花前胡醇是由32个原子构成的B.紫花前胡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C.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CO2D.C,H,O元素质量比为7:7:13.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两个氢原子H2B.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3+AlCl3C.氯酸钾KClO3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4.如图是我们常见的水果及其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西瓜pH=6.6B.葡萄pH=5.1C.猕猴桃pH=3.3D.桔子pH=3.65.向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和硫酸钠混合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沉淀不再生成时,改为滴加稀盐酸,沉淀的质量与加入试剂总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时生成两种沉淀B.b→c过程沉淀中BaCO3的质量减小C.d点时溶液一定显酸性D.整个实验过程中,溶质的种类一直是减少的6.“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B.从微观构成看: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由原子直接构成C.从元素守恒看: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D.从反应实质看: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7.如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Z一定是氢氧化钙B.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C.在t2℃时,X、Y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X8.下面是关于灭火和火灾自救的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9.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75%乙醇,二氧化氯(化学式:ClO2)消毒剂等均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其中ClO2中Cl的化合价为()A.-2B.-4C.+4D.+2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架在高处的铜导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原子体积随温度的升高面变大C.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分子很小D.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11.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实验过程中,小明没有加入二氧化锰,直接用酒精灯加热一会儿,测得反应后的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A.88%B.89%C.90%D.91%12.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10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16g B.8g C.30g D.20g二、填空题13.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团聚了,最后一位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该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身边的化学物质练习一、选择题1、在通常情况下,通过实验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则这瓶气体不可能...是()A.一种化合物 B.两种单质的混合物C.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D.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2、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可乐饮料 B.加碘食盐C.蒸馏水D.玻璃钢3、以下常见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A.硫酸钾(K2SO4)B.尿素C.磷酸二氢铵(NH4H2PO4)D.磷酸钙4)A.红磷、医用酒精、甲烷BC.食醋、氧气、酱油D5的一组是()67)D、Ba(OH)2溶液8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9、下列可用于验证铜、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一组药品是()①Cu、Zn、FeSO4溶液②Cu、Fe、ZnSO4溶液③Zn、FeSO4溶液、CuSO4溶液④Fe、CuSO4溶液、ZnSO4溶液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10、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离子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A.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B.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C.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D.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二、填空题11、下列各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①CaO,Na2O,CO2,CuO ②S,C,P,Cu③O2,MgCl2,Na2SO4,KNO3 ④HCl,H2O,H2SO4,HNO3(1)这四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①②③④(2)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的物质,颜色为绿色,该物质的名称..是。
12、下图“五连环”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请回答:(1)选择氧气、铁、二氧化碳、氧化钙、稀硫酸、烧碱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钙中的五种物质(所选物质至少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四种类别),将其化学式分别填入对应的环内。
(2)“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3、图A中的两个圆分别表示CaC03和Na2C03的有关信息,两圆重叠的区域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
请你在图下横线上填写与图B、图C中的(1)、(2)、(3)、(4)处相适应的内容(每处只要求填一点)。
14(1)表中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2)利用表中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 电解水 ② 制取氢氧化钠(3)若要测定纯碱溶液的酸碱度,选用下列选项中 。
①无色酚酞试液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pH 试纸15、商代的司母戊方鼎标志着我国在3000多年前青器铸造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西汉时期,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已有“曾青得铁化为铜”的记载。
试回答下列问题;(1)青铜属于 (填“单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合金”“复合材料”、中之一)(2)“湿法炼铜”的原理可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上述化学反应属于 反应。
16、为了获得人类生活和发展需要的各种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化学家们通常按照某根据你学过的初中化学知识,按照物质的组成.....,将空气、(要求用框图的形3的过程呢?已知浓氨水遇生请回答下列问题:⑴ 检验A 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塞紧带长颈漏斗的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A B C D 图163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若,说明装置不漏气。
⑵D是连接在装置A与装置C之间的气体净化装置,进气口是(填a或b),D的作用是除去__________气体。
⑶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较多的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___________。
(填写序号)⑷18((3)请你和全组同学一起分析以下问题。
2、已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又知空气中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下面列出了氢气混入空气时所占的不同体积分数。
按理论计算爆炸最猛烈的可能是()A、氢气占10%B、氢气占29%C、氢气占50%D、氢气占70%3、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空气成分中,以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B、地壳中所含硅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常温下,氢气是最轻的气体D、白磷在空气中由于缓慢氧化而易自燃4、欲除去混入一氧化碳中的少量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应通过下列哪组物质()A、加热的铜丝网,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加热的铜丝网C、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的铜丝网D、加热的铜丝网,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5、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克,通入足量石灰水中产生沉淀10克,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质量为()A、4.4克B、15.6克C、7.8克D、无法计算6、有锌、稀硫酸、氧化铜、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常温下两两温混合,共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A、4个B、5个C、6个D、7个7、下列物质中与某些酸、碱、盐都能起反应的是()A、碳酸钙B、碳酸钠C、稀硫酸D、氢氧化钠8、下列物质能同时共存于水中的是()A、氯化钙和碳酸钠B、硫酸钾和氯化钡C、盐酸和熟石灰D、硫酸铜和氯化镁9、下列制取物质的方案中,可以经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A、用铁和稀硫酸制取硫酸铁B、用氧化铜和水制取氢氧化铜C、用铜和稀盐酸制取氯化铜D、用生石灰和水制取熟石灰10、某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是()A、一定是硫酸或硫酸盐溶液B、肯定不是硫酸,也不是硫酸盐溶液C、可能是硫酸或硫酸盐溶液D、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1、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_____(写化学式)。
将生锈的铁钉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首先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一会儿,又看到有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将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_________,溶液的PH会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3、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氢气。
当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后,也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但气体体积减少一半;点燃导出的尾气,将燃烧产物通过无水硫酸铜不变色,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混合气体中肯定有__________,肯定没有__________。
4、以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如何制取烧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类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可得到________气体;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灰,可得到_________气体;若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苛性钠溶液,可得到_________气体。
(以上若有反应,均设为完全反应)三、实验探究题1、有标号为1、2、3、4、5的五瓶无色溶液,仅知它们可能为AgNO 3、HCl 、BaCl 2、NaNO 3、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2(((3①实验开始A 、B 装置以及导气管内残留有少量空气②进入C 装置的气体中还混有少量HCl 气体③气体通过速度过快,CO 2来不及被NaOH 溶液全部吸收④实验结束时,系统内还残留有少量CO 2气体(5)将插入溶液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图中的D ),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改进实验装置并进行正确操作可以准确测出矿样的纯度,若此时C 装置在实验前后其质量增加了3.6 g ,则该矿样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2.2克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46克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均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放出气体,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59.4克求(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A1、B2、C3、C4、D5、A6、D7、D8、B9、A 10、D11、(1)①CO 2 ②Cu ③O 2 ④H 2O (2)铜绿或碱式碳酸铜12、(1)(2)分解反应14、(1)(每空1分,共3分)②;③;④ (2)(每个方程式2分,共4分)① 2H 2O 通电══2H 2↑+ O 2↑② Na 2CO 3 + Ca(OH)2 == CaCO 3↓+2NaOH (3)(1分)③15、(1)合金(2)Fe+CuSO 4 = Cu + FeSO 4(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置换16、O 2Fe H 2SO 4 NaOH CO 2 或 O 2Fe NaOH CO 2 H 2SO 41718((⑵a,氯化氢或HCl;⑶①;⑷过滤19、0.12%答案:B4、一、1.C 2. D 3. B 4. B 5. B 6. C 7.B 8.D 9.D 10二、1、Fe2O3,铁锈消失,Fe2O3+6HCl=FeCl3+3H2O,有气泡产生,Fe+2HCl=FeCl2+H2↑2、变小、变大3、一氧化碳、、氯化氢、氢气;水蒸气、二氧化碳;4、CaCO3=CaO+CO2↑(分解反应) CaO+H2O=Ca(OH)2(化合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5、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三、1、HCl、Na2CO3、BaCl2、NaNO3、AgNO32、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硫酸铜3、(1)广口瓶(或锥形瓶、大试管、烧瓶)(2)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3)浓硫酸(4)①②③④(5)可以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被充分吸收(6)82%四、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