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力量成长与地方社会权力结构的再造——对一个案例的经验阐释
社会学学科教育部第一至第六届优秀人文社科成果奖
社会学一等奖(共9项第一届1995一等奖(5项)《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中国人口发展态势及对策探讨》《社会运行导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探索》《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及其出路》《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五点建议》二等奖(11项)《中国人口丛书》《中国人口地理》《企业社会学新论》《人口结构学》《人口承载力与人口迁移》《社会改革控制论》《贫困与发展道路选择》《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当代西方人口学说》《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及其变革》《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论》第二届1998一等奖(2项)《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著作《西藏的人口与社会》著作二等奖(4项)《人地关系论——中国人口与土地关系问著作《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著作《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著作《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论文三等奖(9项)《三峡工程移民与库区发展研究》著作《科学价值系统论》著作《马库色:批判与重建》著作《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口.环境与发著作《“中国经济奇迹”的未来与政策选择—著作《开发扶贫与环境移民》著作《历史原脉与现实走向--历史社会学研著作《转变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总报告》著作《21世纪辽宁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研究咨询报告第三届(2003)一等奖(1项)《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著作二等奖(4项)《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著作《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研究》系列论文《转型社会中的私营企业主:社会来源及著作三等奖(9项)《从济贫到社会保险:英国现代社会保障著作论文《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论文《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论文《中国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一项著作《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著作著作《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第四届(2006)一等奖(1项)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著作二等奖(1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目标人群研究咨询报告三等奖(10项)心灵的集体化—陕北骥村农业合作化的女论文新乡土中国著作再生产的延续:制度转型于城市社会分层著作差序格局的理论诠释及现代内涵论文企业职工的权威意识及其对管理行为的影论文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著作不灌而治--山西四社五村水利文献与民俗著作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分析论文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著作中国大陆村委会选举的制度实施著作第五届(2009)一等奖(0项)缺二等奖(5项) A New Perspective in Guiding Ethnic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中国社会学的发端与扩展 著作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 刘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与市场--一项基于劳动力退休年龄的考察 论文类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著作类 生活•读书•新知三新二元社会与中国社会转型研究 论文类 《中国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人口学学科体系研究 著作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邬三等奖(11项)“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 论文类 《社会学研究》 2007年第6期 蔡中国第一村华西村转型经济中的后集体主义 著作类 牛津大学出版社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研究报告类 中国残疾人联合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 著作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2月 卜长伪满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移民研究 著作类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 论文类 《社会学研究》 2007年第3期 胡 社会研究中的因果分析 论文类 《社会学研究》 2006年第4期 王天夫三峡外迁移民社会融合与稳定调查研究 研究报告类 国务院三峡办,四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 著作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福利三角中的社会排斥:对中国城市新贫穷社群的一个实证研究 著作类 迁移与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 著作类 科学出版社 2005年第六届(2012)共9项)费孝通宁夏出版社曾毅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杜克大学中华人口与社郑杭生、李强 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宋林飞《中国社会科学》刘铮、邬沧萍、林富德新华社《内部参考》1979中国人民大学孙敬之 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胡焕庸、张善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刘祖云 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刘长茂主编 张纯元 副主张志良主编甘肃科技出版社童星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何承金、赵学董 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风笑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李竞能、吴国存 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李路路浙江人民出版社瞿铁鹏上海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查瑞传 曾毅 郭志刚 主马 戎 著同心出版社朱国宏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郑杭生 等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强 著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孙立平 王汉生 王思斌 朱 农 主编 王冰 副主武汉大学出版社张 彦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刘少杰 著唐山出版社(台湾)林富德 翟振武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宋林飞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张志良 主编 原华荣 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吴忠民 著河南大学出版社邬沧萍 主编 郝虹生 副高等教育出版社尹文耀辽宁省计划委员会采用李强 著鹭江出版社2000年9月关信平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郭志刚《人口研究》2000年1期李路路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丁建定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风笑天《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6期刘少杰《社会学研究》1999年4期丘海雄 陈建民 任焰《社会学研究》1998年4期王桂新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张静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周晓虹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12月李强著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2月郭志刚等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采纳,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3月郭于华《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贺雪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李路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卜长莉《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1期蔡禾《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洪大用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董晓萍、[法]蓝克利著中华书局2003年10月王琪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1年第4期刘少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4月胡荣著中华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4月ns in the 21st Century:“De-politicization”of Ethnicity in China 论文类 Asian Ethnicity Vol.8,No.3(Oct 2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 刘少杰力退休年龄的考察 论文类 《中国社会科学》 2007年第5期 梁玉成著作类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10月 吴 毅国社会科学》 2007年第1期 刘 平出版社 2006年11月 邬沧萍主编学研究》 2007年第6期 蔡 禾、 王 进作类 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 周 怡报告类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07年11月 郑晓瑛、 陈 功、 宋新明、 张 蕾、 刘 岚出版社 2005年2月 卜长莉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10月 王胜今研究》 2007年第3期 胡 荣》 2006年第4期 王天夫告类 国务院三峡办,四川省人民政府移民办 2007年1月 宋子然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4月 刘爱玉的一个实证研究 著作类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1月 彭华民类 科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 王桂新等20202020202020克大学中华人口与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l.8,No.3(Oct 2007) 马 戎。
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推进,民间文学艺术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由于缺乏法律保护和规范,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面临着种种问题,比如居住地转移导致传承困难、著作权归属不明确、利益无法得到保护等等。
因此,对于探究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问题,开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问题进行研究:
1.权利主体的界定: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实践经验的研究,探讨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应该包括哪些群体,以及不同群体的权利主体应该如何划分。
2.权益保护机制的建立:在研究权利主体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机制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完善保护机制的具体措施。
3.民间文学艺术传承问题的研究:探究民间文学艺术的传承问题以及传承不力的原因,同时分析如何加强对传承工作的规范化和引导。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实践经验的梳理和整理,以及对民间文学艺术从业者、爱好者等群体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考察和解决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问题。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探究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问题,为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有助于落实国家对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决策部署”,并且能够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试析民间法的法理依据和社会基础——从民间法理论衍生和成长视角的分析
试析民间法的法理依据和社会基础——从民间法理论衍生和
成长视角的分析
华热·多杰
【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在法社会学领域,民间法是相对于国家法而言的一种法律形态.民间法作为法律现象在中国早已有之,但作为一个独特的法律概念是西方法社会学理论中国化的产物,而作为法学研究的专门对象则是西方法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即法社会学形成之后的事.不论从民间法理论在西方衍生、成长的历史分析,还是从其中国化的社会背景看,民间法的存在自有其法理依据、历史条件和现实社会基础.
【总页数】5页(P30-34)
【作者】华热·多杰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31
【相关文献】
1.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困境分析与立法完善——基于以金融利益为中心的经济法分析视角 [J], 张燕;潘虹;黄岳文
2.浅析民间法的法理依据和社会基础 [J], 张朝霞;
3.《清代民间契约中的法律——民事习惯法视角下的理论建构》简介 [J],
4.试析民间法的存在合理与国家法的立法完善——以法律多元的文化背景为视角[J], 吴大华;郑志;王飞
5.民间法在制定法变迁过程中的功能--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分析视角 [J], 喻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城市遗产保护民间力量的成长
政府 发现要保 护的建筑 巷 非物 质遗产数 量之巨大
萁保护经 费已经远 非 和活 动能力筹措 资金并 向社会宣传 在 目 前的状 况
【 sr c】A m da tec r n i aina ddf c l Ab ta t i e t h ur [su t n i iut  ̄ t o f
旧区 .非盈利性 再利用城市历 史建筑 更新 旧区。
然需要融人 公共参与 的 念。 理
一
目前 我 国 遗 产 保 护 民间 力 量 的 组 成 目 在我 国介 人遗 产 保护 的民 间力量 包 括个 前
po iin t r a b at g o s r ad n Chna sto he I b Ⅱ e a e e a e v onl i f cng 1 ai
财政 拨款 能够 解决。 当然除了 中央政 府的补 贴外 下 这 些组织的 作用更多在于 扩大遗 产保护在社 会
亟待修 复的 7 处各级文保 单位来说 万
实在是杯水 产 的保护 但 由于资金有 限 它们 尚 切实地开 展 未
车薪 更不用提 那些数量 巨大的非文物 类城市遗产 。 实质性的保护工 作。 由于长期 以来 城市 遗产的保 护工作 由 府部 门 政 全 权包 办 而且政 出多门、多头 管理 导致城 市遗 产 二 、 目前 我 国遗 产 保 护 民 间 力 量 主 要 从 事 的 使得遗 产的 保护和利用 中错漏 活 动 在城市物 质遗产 保护方面 由于我国绝大 多数
民间力量无论 从合
『 y wod ]U bnhrt e OS ̄,in P n i t n Ke r s ra ei g De ao a i p i , 状况 严重块 少监督 a C t n ao
Fol o c kf r e
谈民间组织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关系
良. 动 关 系 .是 一 种 能 拓 展 为 实 现 民 主 政 治 的 可 欲 I 生互 的 基 础 性 结 构 ” ) 何 具 体 实 践 二 者 的 各 自功 能 并 …t 如 确 保 良性互 动 始 终 构成 了市 民社会 研 究 的 重要 课 题
.
改 革开 放 的制度 变迁 释放 了民 间力量 生 长 的空 间 .
社 会 秩 序 的 力 量 之 前 .在 市 民 社 会 尚 爿 能 恰 当 独 立 于 亡
组 织形态 保 持着 足够 的警惕 和 控制 。 中 国成立 后 . 新 由
于 种 种 原 因 ,党 基 于 政 治 上 的 集 权 ,通 过 体 制 和 组 织 “ 对 国 家 与 社 会 形 成 全 面 控 制 ” 构 成 了 改 革 开 放 之 前 的 .
中图 分 类 号 :D 3 . 6 0J
收 稿 日期 :2 0 — 2 0 091—5
作 者 简 介 :张艳 ( 9 ) 8 ,女 .山 东临 清人 , 吉 林 省委 党 校 ( 吉林 省 行 政 学 院 )行 政 科 学 研 究 所 助 理 研 究 员 , 法 学硕
士 .研 究 方 向 为 法 学理 论 、公 共 管 理 。
基 金 项 目 :本 文 系 吉林 省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府 职 能 转 变与 吉 林 省 民 间 组 织 发 展 研 究 ” 的 阶段 性 成 果 ,项 目编 号 : 政
2 9 02 00 B3
在 国语 境 下 . 国 家 与 社 会 的 关 系 往 往 被 认 为 是
民 间 组 织 在 总 体 上 呈 现 发 展 态 势 .并 且 生 长 需 求 和 发 展 力 度逐 渐 增加 。 二 。 着 民间力 量 的发 展壮 大 , 第 随 政
经验材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桦甸市文化馆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桦甸市文化馆徐学新桦甸市位于市南部,总面积6250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179个行政村,5个街道,18个社区,全市总人口45万。
共设有1个文化馆,10个乡镇(街)文化站,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79个村文化活动室,建有社区文艺团队25个,农村文化大院(文艺团队)169个。
近年来,桦甸市文化馆能够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职能,以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为重点,以辅导和服务为手段,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坚持把组织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有效载体,极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多元化、社会化。
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基本情况(一)扶持社会力量成立公共文化服务组织。
“需要决定存在”。
社会办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近几年在我市发展起来的。
在文化馆的悉心培育、指导和扶持下,目前全市共有基本成型的业余文艺团队、农村文化大院等各类社会办文化服务组织194个,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
1、社会办文化服务组织遍布城乡日益发展早在几年前,农村自办文化组织在桦甸还几乎为空白,短短几年时间,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遍及我市农村乡镇,总量达个,主要类型为小剧团、健身操(舞)队、文化大院等,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
同时,业余文艺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
目前,全市已建成“心向心”艺术团、老年大学艺术团、夹皮沟镇农民艺术团、朝鲜族老年协会艺术团等30支业余文艺团体。
从活动容看,这些社会自办文化组织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文艺团队、小剧团、小乐队等,如龙义创办的夹皮沟镇农民艺术团、“心向心”老年艺术团、二道甸子镇唐国民乐队等。
二是综合性的,既有文艺活动,也有体育、秧歌活动,如常山镇靠山村强英文化大院等。
三是健身秧歌(舞)队,如二道甸子镇袁素琴秧歌队、桦鹤腰鼓队、永吉街集厂子村孟珍文化大院等。
成长中的民间力量
是 社 会 力 量 得 以 蓬 勃 发展 的 土 壤
当灾 难 事件 发 生
活 跃 在 社 会 各 个领 域 的 民 间 组 织 往 往 对 来 自政 府 的 力 量 形 成 有 益 的 补 足 。 企 业 出 于 社 会 责 任 感
,
社 会关怀而 付诸慈善行动
之 中以 后
,
对 缓解 灾 情 和 灾 后 重 建 起 到 了 直 接 而 重 大 的 作 用
。
}业 务
所 亲子 战地 幼 儿 园
亿元 其 中 与 汶 川 地 震 相 关 捐 赠 达 8 0 0 众多 企 业 继 捐 赠物 资 之 后 将 关 注 和 关
, ,
志愿 者近 3 0 0 0 万
目前
,
中 国 的志 愿 者 队伍 主要 集 中在 共青 团
、
民政
、
红 十 字会 三 大 系统
据 共 青 团 中央 统 计
。
。
而 随 着 网 络 普 及 并进 入 到
一
般 民众 生
以 网 络 为 媒 介 亦 逐 渐 凝 聚 了 越 来 越 大 的公 民 力 量
JG O
a
-
go
v e r n m e n
t
。
o r
ga
n
iz
a
t io
n
( 非政 府 组 织 ) 是 指在 特定 法 律 系 统 下 不 被 视 为政 府部 门 的 协 会 社 团 基 金 会 慈 善信托
戈长 中 的 民 间 力 量
民 间 组 织 的成 立
、
文 /姚 冬 琴 图 /孙 珍 兰
公 民社 会 的 兴 起
,
被认 为是 国家
、
社 会 进 步 的标 志 之
晚明民间力量的壮大和活跃_高寿仙
似乎就有所不同。
考虑到当时中原文坛对黔地诗人的排斥和鄙视,这种不同自有值得重视的文学史意义。
如我们习惯引张岱5自为墓志铭6中/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0等表白代表晚明文人的风尚。
而差不多同时的贵州诗人潘润民却偏/食不重味,衣不御帛,衣不敝不更,不迩声伎,不蓄玩好,不规膏腴,不营亭榭0(参见上书47页)。
我们固然应当更重视张岱式的精神,但对潘润民式的文人也不应忽视。
与此相关,晚明时期城乡间的差距也不可忽视。
李乐5见闻杂记6中有一首小诗:/昨日到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0引用者大多强调此诗反映了江南士人服饰的变化。
其实,它也昭示了城乡的差别。
关于这一点,我以为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鉴于中国古代、包括晚明都是以农业-农村为主体的基本性质,晚明农村的社会特点与风尚理应在对晚明的描述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其次,还应充分关注当时城乡间的文化分歧与对立,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井社会与农业社会的对立,例如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对所谓/乡人0的嘲讽;而乡村的风节之士对城市风尚也颇有不以为然的。
再一种对立则是传统城市、山林矛盾的沿续和发展,包括那些思想最通达的人,在城乡之间的取舍,也可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如袁宏道就说/余最怕入城0,并声称自己是/山林僻懒之人0(5吴山6)。
屠隆在他5在京与友人6中,也是用田园诗般美丽的乡村与权力中心的城市作对比的,换言之,他仍是以乡村作为精神归宿的。
因此,如果把城乡间的差别,仅仅看作生活方式的差别、经济发展的快慢,也许并不足以揭示社会结构在晚明文化变迁中的意义。
关键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参照,也显示历史演进的内在张力。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晚明的历史同时也是历史的晚明,在描绘晚明图景时,历时性的线索也是必须牢记的。
如不少笔记与方志中常有明初如何节俭、明中叶以后转为侈靡的记载,这常被用来证成晚明社会风尚的变化。
这种转变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所有变化都是与商品经济繁荣联系在一起的,有的可能只是自古就有的节俭与侈靡的周期性变化。
申论范文:加强民间智库建设 迎战百年未有变局
申论范文:加强民间智库建设迎战百年未有变局近年来,我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以及国内社会问题的多样化,我国政府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亟需民间智库的参与。
然而,目前我国民间智库建设的现状仍不尽如人意。
因此,加强民间智库建设至关重要,既能提供政策建议,又能为国家进步保驾护航。
起首,加强民间智库建设能够提供准时的政策建议。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政府需要有一支了解国际经济和政治动态的专业团队,准时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民间智库作为一个独立沉思者,不受特定利益集团左右,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能够通过奇特的视角和专业的探究能力,为政府决策提供多元化的思路和建议。
其次,加强民间智库建设可以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在制定政策时,政府需要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而民间智库具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和探究资源,能够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度的探究和分析,从而提供更加科学、精确的政策建议。
通过与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协同合作,民间智库能够形成政府决策的智囊团,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外,加强民间智库建设还有助于培育高层次的智库人才。
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智库人才队伍是我国的迫切需求。
通过加强民间智库建设,可以引导和培育更多的探究人员和智库专家,加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培育民间智库人才还能增进知识产权的创新和保卫,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然而,当前我国民间智库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起首,民间智库在资源、资金和人才方面相对不足,制约了其进步和影响力。
其次,民间智库的探究效果和政策建议在传播和推广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浩繁探究效果无法准时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所接受和应用。
此外,民间智库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也面临一定的挑战,有一些智库受到特定利益的控制,影响了智库探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因此,为了加强民间智库建设,需要实行一系列的措施。
起首,加大对民间智库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资金,加强对智库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社会治理角度下的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
包括 :其 一 ,思 想 上 突破 将 政 府 看 作 社 会 管 理 唯 一 主 以及 国家 与社 会应 当适度 分 离 、良性 互 动 的共 识 已初
体 的传 统观 点 。詹 姆斯 ·N.罗 西 瑙 认 为 (2001)“治 步 达成 ,但是 已有 研究 的不足 在于 对 国家 与社 会之 间
社会 治理 的各 种 力 量 ;政府 应 重 视这 一 社 会 现实 ,并 民约 、行业 规 章 、团体 章 程 等 社 会规 范在 社 会 治 理 中
在时代 发 展 中正 确 对 自身 的角 色进 行 定 位 。打 破传 的积 极作 用 ”。因此 ,民 间规 范与 地 方 立法 在 推 进 社
关 键 词 : 社会 治理 ;民间规范 ;地 方立法;互补关 系;替代 关 系;冲 突关系 中图分类号 : C91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3637(2018)叭 一0165—07
一 、 引 言
机制满 足各 自需 求 ,实 现各 自 目的。”其 二 ,行 为 准则
社 会 的治理 及市 场经 济 的发展 提供 了法 律制 度 供给 , 个特 征和 要求 :参与 性 、协 商性 、责任 性 、透 明性 、回应
由此迅 速建 立 了 中 国社会 主义 法 律 制 度 体 系 。这种 性 、有 效性 、公 正性 与包容 性 、法 治精 神 。
以“制 定法 (尤其 是公 法 )”为 中心 的正 式制 度 的供 给
理包 括政 府机 制 ,也 包含 非 正式 、非 政府 的机 制 ,随着 互 动机制 的探 讨还 需要进 一 步深入 ;同时现 有研 究缺
治理 范 围 的扩 大 ,各色人 等 和各类 组 织得 以借 助这 些 乏 对不 同层次 不 同领 域 中不 同社 会 治理 方 式 与 途径
合作治理理论在中国运用的实际案例与成就
合作治理理论在中国运用的实际案例与成就作者简介:吴永文,男,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关键词:合作治理;实践类型;理论分析;中国特色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美国兴起了一种公共治理理论,被称为“合作治理”。
这是一种运用不同主体的行动方式形成公共利益共同体为目标的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可能会产生许多变化多端、风险巨大的新型治理问题。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补充、多方参与为手段、公众广泛参与的多层次社会治理格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以及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政府与市场在经济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近年来我国提出了以国家安全为核心、保障国家长治久安重要战略。
一、案例说明为了充分发挥合作治理理论在我国的理论创新优势,本文以我国重庆为例,研究和分析我国合作治理实践的主要类型。
重庆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着光荣而独特的革命传统。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庆就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革命活动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地和根据地。
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一纵队解放了重庆,之后又于1月22日解放了长江上游地区和湘鄂西南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是通过地方政府为主体的政府与市场“双轨”联动互动来实现的。
重庆是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全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重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
重庆的改革开放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与其强大的治理能力是分不开的。
二、案例名称合作治理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主要是指社会团体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治理。
合作治理的实践主要发生在中国的经济发展领域,比如,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的项目机制参与治理;通过创建社会组织,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治理;通过建立民主协商机制,推动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依托新闻媒体等进行公众参与;等等。
枫桥式工作法经验材料及案例
枫桥式工作法经验材料及案例一、枫桥式工作法的内涵与核心。
枫桥式工作法,简单来说,就像是一场基层治理的“魔法”。
它的核心在于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老百姓的烦恼能就地得到妥善处理,就像把小火苗在变成大火之前就轻松扑灭。
二、经验材料。
1. 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
在枫桥,当地非常重视群众的力量。
就好比是组建了一支看不见的“民间维和部队”。
比如说邻里之间因为一块菜地的边界起了争执,这时候村里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就像是“老娘舅”一样站出来。
他们熟悉村里的情况,知道每家每户的脾性。
这些老人会把两家叫到一起,坐在大树下,摆事实、讲道理。
他们会说:“咱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为了这么一点地伤了和气可不好。
你看,以前咱们都是互相帮忙的,今天这事儿啊,大家各让一步。
”这种方式既不花费什么成本,又能让矛盾双方心服口服。
而且,当地还设立了很多群众调解组织。
这些组织里的成员都是从群众中来的,他们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矛盾探测器”。
平时在村里走动的时候,听到哪家有点动静或者看到有人脸上有不愉快,就主动上去问问情况。
一旦发现有矛盾的苗头,马上就开始调解工作。
2. 预防为主,提前解决问题。
枫桥的工作人员就像一群勤劳的“啄木鸟”。
他们会定期对社区或者村子里的情况进行排查。
比如说,在雨季来临之前,他们就会去检查那些老旧房屋的排水系统和房屋结构安全。
工作人员会一家一家地走访,敲开那些住着老人或者危房住户的门,说:“大爷大妈,要下雨了,我们来看看您这房子有没有漏水的地方,排水顺不顺。
”如果发现问题,就马上协调资源解决。
这样就避免了因为下雨可能导致的房屋坍塌或者居民财产受损等严重问题。
对于一些可能引发矛盾的社会问题,比如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劳资纠纷。
他们会提前介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员工的需求。
如果企业最近效益不太好,可能要调整工资或者裁员,枫桥的工作人员就会把企业负责人和员工代表叫到一起。
工作人员会说:“大家都不容易,企业想活下去得节省成本,但是员工也要养家糊口。
《乡土中国》读后感:乡土社会视角下的权力结构分析
《乡土中国》读后感:乡土社会视角下的权力结构分析《乡土中国》中作者为我们讲诉了中国历史中存在的权力结构,正是这些权力结构,影响了一代有一代人。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乡土中国》读后感:乡土社会视角下的权力结构分析,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具体的有关《乡土中国》的内容我就不再赘述,我想做的,只是分析费孝通先生在这本书中构建的权力结构,笼罩在整个乡土中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乡土社会人的权力结构。
我读这本书总是读到自己脸红,不是因为内容有多么劲爆,而是因为费孝通先生所谈到的观点恰好解释了我父母为什么会和自己的思想千差万别,为自己以前幼稚的想法感到羞愧。
看到最脸红的时候,就是读到权力结构的部分。
涉及到权力结构的内容主要分布在《乡土中国》的后半部分,9-12章。
在这几个章节里面,费孝通列举了四种不同的权力——横暴之力、同意权力、爸爸式权力(教化性的权力)、以及最后的时势权力。
“横暴之力”是从社会冲突来入手的。
社会分为不同的阶层,在上的阶层握有权力去支配在下的阶层,能够发号施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
而“权力”的由来,就是这种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
被支配的一方在冲突过程中认输、屈服,但是并没有心甘情愿接受胜利者所规定下的条件,非心服。
于是两方的关系中发生了权力,权力是维持这种关系的必要手段,是压迫性质的,是上下之别。
战国时期,秦国运用武力战争统一了天下,这些国家并非是心甘情愿被秦国统治,而是因为秦国的武装力量使他们屈服。
武装的冲突消失之后,休战状态的冲突继续延续,武装力量的压制进而转变成权力的压制。
这些国家由于战败,处于被秦国压制的“下层阶级”,秦国运用“横暴之力”来维持这种上下之别的关系。
由此可见,“横暴之力”的实质就是武装力量,只不过由于武装冲突不再继续,这种力量转化成为了维护武装冲突结果的一种平衡社会关系的权力。
这种“横暴之力”其实在乡土中国的历史上无处不在,说“王权更迭”,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了,只不过是换了个天,换了一个统治阶级罢了。
乡村学校经验做法典型案例范文
乡村学校经验做法典型案例范文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有这样一所学校——[乡村学校名称],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乡村教育的天空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唠唠这所学校的那些超棒的经验做法。
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课程。
1. 乡土文化进课堂。
咱们这乡村啊,到处都是宝。
这学校的老师们可有眼力见儿了,他们把乡土文化一股脑儿地搬进了课堂。
什么古老的农耕故事啦,那些快要失传的传统手工艺,像编竹篮、剪纸之类的,都成了课程内容。
孩子们听得那叫一个入迷,就像听评书似的。
老师讲着村里老辈儿人怎么用牛耕地,孩子们眼睛里都闪着光,仿佛看到了那幅田园画卷。
而且啊,在学剪纸的时候,孩子们的小手拿着剪刀,那小心翼翼又充满好奇的模样,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民间艺术家。
这乡土文化进课堂,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自己家乡的根,还让这些老传统有了传承下去的希望。
2. 田园课程乐趣多。
学校有大片的空地,可不能浪费了呀。
于是就搞起了田园课程。
每个班级都分到了一块“责任田”,孩子们就像小农夫一样,忙得不亦乐乎。
从翻土、播种,到浇水、施肥,再到最后收获,孩子们全程参与。
种的菜那也是五花八门,有绿油油的青菜,红彤彤的西红柿。
有个调皮的小男孩,以前上课老是走神,自从参与了田园课程,那认真劲儿就别提了。
每天都惦记着他种的那几棵豆角有没有长高。
收获的时候,孩子们把自己种的菜拿到学校食堂,吃着自己亲手种的菜,那滋味儿,比吃啥山珍海味都香。
田园课程让孩子们亲近了大自然,也明白了劳动的不易。
二、师资建设:土洋结合,共同成长。
1. 本土教师传帮带。
这乡村学校里有一群土生土长的教师,他们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也了解孩子们的脾性。
学校就搞了个本土教师传帮带的活动。
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着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就像老母鸡带着小鸡崽儿似的。
老教师们把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那些对付乡村孩子调皮捣蛋的小妙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有个年轻的女老师,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是管不住课堂纪律,老教师就告诉她,在乡村啊,孩子们都很实在,你得跟他们交朋友,先建立感情,再谈学习。
典型案例践行枫桥经验研讨材料
典型案例践行枫桥经验研讨材料“枫桥经验”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基层治理那扇充满挑战的大门。
今天咱们就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好好研讨研讨这一经验的魅力所在。
一、案例一:邻里纠纷的完美化解。
咱们社区曾经有这么两家邻居,老张和老李。
老张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一棵大树,这树越长越茂盛,树枝都伸到老李的院子里去了,而且秋天落叶扫都扫不完,老李就不乐意了,找老张理论。
老张呢,觉得这树在自己院子里,想怎么长就怎么长,凭啥要听老李的。
这时候社区工作人员就闪亮登场了,他们可没一上来就给人讲大道理或者强行下命令。
而是先坐下来,分别和老张、老李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想法。
工作人员发现老张其实就是觉得这树是自己的心血,砍了或者修剪舍不得;老李呢,就是觉得这树叶和树枝影响了他院子的整洁。
然后工作人员就组织了一场小小的邻里座谈会,还请了几个社区里比较有威望的老人来参加。
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没有指责,都是在分享自己的经历。
有个大爷就说:“老张啊,你这树是宝贝,可咱也得照顾下邻居的感受不是?你看能不能稍微修剪一下,这样既不影响树的生长,也能让老李的院子干净点。
”老李一听,也不好意思了,说:“老张,我也不是要你砍树,就是这落叶太多了。
”最后老张主动请人来修剪了树枝,两家还一起在院子里种了些花,关系比以前更好了。
这就是“枫桥经验”里说的发动群众力量来解决群众的问题。
社区工作人员没有单打独斗,而是借助了社区里的老人这些“民间智慧”,让邻里之间自己沟通,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像大家一起包饺子,每个人都出点力,这饺子才包得又快又好。
二、案例二:社区安全隐患的排查与解决。
咱们社区有个老小区,基础设施比较老旧。
有段时间居民们老是反映说楼道里的灯不亮,电线也有点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社区居委会刚开始想直接找维修人员来修,可是这钱从哪来呢?如果让居民平摊,有些居民又觉得不合理,毕竟这老小区里租户也不少。
这时候居委会就想到了“枫桥经验”里的依靠群众自治。
地方个案的著作
地方个案的著作
1. 《江村经济》:这是一本由费孝通先生创作的著作,通过对江苏吴江开弦弓村的深入调查,探讨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变迁。
2. 《街角社会》:威廉·富特·怀特以波士顿的一个意大利裔贫民区为例,研究了社区内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以及权力运作等问题。
3. 《金翼》:林耀华通过对福建一个家族的兴衰史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家族制度、人际关系和文化传承。
4. 《跨越边界的社区》:项飙以北京的“浙江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移民社群在城市中的形成、发展以及与主流社会的互动。
这些著作以地方个案为基础,通过深入的实地调查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地方社会、文化和经济现象的窗口,对于理解地方发展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民间组织崛起的政治学分析
民间组织崛起的政治学分析
李颖
【期刊名称】《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6)005
【摘要】自20世纪晚期以来,民间组织在各国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民间组织,也走到了社会生活的前台,对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着深远的影响.现实中,由于立法层面的原因,大多数民间组织遭遇了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困境.有政府力量介入的民间组织虽然筹款能力较强,但自治性和独立性很差;而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组织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极为有限,可持续发展令人担忧.民间组织既是社会不断分化的派生物,又在社会结构的整合中充当重要角色,对建立民主政治社会的积极意义不容低估.在这些方面,部分国家在立法、监管等方面的做法趋于成熟,对于成长中的中国民间社会很有借鉴意义.
【总页数】4页(P22-25)
【作者】李颖
【作者单位】铁道部党校,党建理论部,北京,1000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8
【相关文献】
1.民间组织的崛起与执政党的政治整合 [J], 刘华安
2.民间组织的崛起与执政党的政治整合 [J], 刘华安
3.民间组织崛起与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 [J], 王丽华
4.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实践能力与实践方式分析
——以2014—2017年中国环保民间组织年度十大事件为例 [J], 孙壮珍
5.大国崛起失败的国际政治学分析 [J], 冯维江;张斌;沈仲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田事件——现代社会民、政冲突的典型案例
成田事件——现代社会民、政冲突的典型案例一、农村征地纠纷在当前社会转型、资源利益再分配和权力寻租的背景下显得十分突出,其中法治、权力、金钱、贪污腐败等各种问题纠葛缠绕,纷繁复杂,但其核心仍是在农业大国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进行资本积累时对土地这种稀缺资源借助于国家力量进行重新配置的问题。
这不仅让人联想起三四百年前英国的“圈地运动”。
近年来,中国国内就发生多起因征地引发政府与农村居民的纠纷案。
无独有偶,在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70年代初也曾发生过一起闻名中外的土地征用纠纷——“成田事件”。
成田事件最早起源于1962年11月池田内阁修建首都圈第二国际机场的计划。
当时,由于越战期间羽田机场军用功能增加,已不能满足国际民航的需求,大官僚和资本集团就乘势而动,启动国家大型基建项目以攫取利益。
但由于当时选址问题未解决一直未落实。
到1967年6月,佐藤内阁迅速通过在千叶县成田市三里冢、芝山地区修建机场的计划。
这一决定遭到当地农民的激烈反对,后者结成反对机场建设的同盟以及青年、少年、老年、妇女等多个抗议团体阻止机场的建设。
日本政府用各种高压手段压制反对运动,甚至动用警察机动队。
多次冲突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71年9月千叶县出动5300多名警察机动队员强制执行时与包括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声援的5000多名抗议者发生的“东峰十字路事件”冲突,造成3死150多伤,被捕470多人,农民青年行动队员东三之宫文男自杀抗议的恶果。
此后日本政府虽没有放弃实施,但改变了原计划,缩小了占地。
1991年9月,以东京大学经济学部部长、日本女子大学校长隅谷三喜男为首的隅谷调查团成立,通过历时三年、由政府、农民双方以及其他相关各方参加的数十次的公开讨论会和圆桌会议,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初步寻找到所谓“共生”的道路,成田事件尘埃落定。
二、事件的起因:缘于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政府与农民为争夺土地资源而产生的纠纷。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在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今天不可避免地成为利益纠葛的焦点,在地狭人稠的岛国日本尤其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92 C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7— 02 2 1 )4— 10 0 10 99 (0 1 0 00 — 9 的重点处置或有其阶段合理 性 , 但绝非社 会管理 的 常态。健康的社会理当是人们 能够按照 自己的利益 组织起来 , 并且 自由、 负责任地去表达 自己的利益 , 政府不能采用压制、 堵截等单纯的政治防范性手段 , 而应 当习惯于采用疏导 、 谈判 和协商等现代理性方 法 , 成 基层 自治与 政府 管理 的 良性 互 动 , 形 这才 是真 正 的“ 会 管理 ” 靠 ‘ ’ ‘ ’ 不仅 不 可 能有 社 。“ 管 和 压 , 长 治久 安 , 会 埋下 动荡 毁 灭 的种子 。 还 ” 中 国社 会 无 疑 有 着 独 特 的 国情 及 历 史 文 化 传 统 , 诚如 严 复 在 百 多 年 前 就 指 出 , 世 界 之 公 理 , 但 “ 人性所大同” 是任何 人为 的力量所阻挡不 了的, 本 质上她并未能脱离人类政治文 明的基本意涵, 即公
制, 罔顾乃至完全拒斥社会应有 的 自治逻辑 。鉴于 当下各类社会冲突事件频发 的客观现实 , 加强必要
共权力合理化、 人道化的现代性制度安排 。而这种
作者简介 : 董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 教授, 社会学博士。浙江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 科学发展观与浙
江 发展 研究 中心 ” 研究人 员 。
图从 中合 逻 辑地得 出 : 会 管理 的 真正精 义在 于形成政 府 管理 与 民 间 自治力量 之 间 良性 的互 动 社
互补 , 不 能 以打 击 社会 自主性 的 方式 来建 设社 会 , 绝 良序 社 会 的 形 成 需要 的是 细致入 微 和 水滴
石 穿式缓 慢 的点 滴积 累与成 长 , 之 于社 会权 力 结构 的现代 性 再造之 功 。 得 关键 词 : 会 管理 ; 社 民间 力量 ; 社会 权 力结 构 ; 治理
中共浙江省 委党校学报 2 1 0 1年第 4期
民 问力量 成 长 与地 方 社 会 权 力 结构 的再 造
对 一个 案 例 的经验 阐释
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董 明
摘 要 : 强和创 新 社会 管理 , 当下 中 国之 核 心 议题 。但 究 竟何 为社 会 管理 ?如 何 切 实加 加 是
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至少从 当前各级政府的实际理念及其具体 实践看 , 仍有必要予以认真且理 性 的再 审视 。本 文从 浙 江 义乌 市这 个特 定案 例 的视 角 , 通过 对 其 具 体 经验 实践 的理 论释 读 , 试
一
、
引论 :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 何
管理的应有 之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 目下 中国最核心的议 是 题。在党中央的理想社会管理体制建构 中, 已明确 强调了“ 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 社会协 同、 公众参与” 的多元 共治 格 局 。然 而 , 些 地 方 党 委 和 政 府 部 门 一 却 在某 种程 度 上 已将 “ 会 管理 ” 曲为 “ 会 问题 社 扭 社 管理” “ 和 社会 危 机 管 理 ” 原 本 需 社 会 参 与 的 管 理 , 问题 , 变成 了管 理社会 问题 , 而又演 变为政治控 进
局为基本事实依据 , 图从理论 及经验层 面对 当前 试 加 强 和创新 社 会管 理应 有 的理 路进 行 必要 的 阐析 。
力, 并促成公 民社 会形成 。这也正是托克维尔 的深 邃洞见 。在他看来 , 团是 民主国家不可或缺并且 社 最为重要的构成和法则。如果一个民主国家的政府 到处 都代 替社 团 , 那么 , 个 国家 的道 德 和知 识方 面 这 出现的危 险将不会 低于它在工 商业方 面发生 的危 机。 哈贝马斯针对 现代社会带来 的可能危害 , ① 也 明确指出:在复杂的社会 中, 为稀缺 的资源不是 “ 最 市场经济中的生产力 , 也不是公共管理 中的导向能 力 , 为 稀缺 的是 即将 被 耗 尽 的 自然 资 源 和 处 于崩 最 溃过 程 中的社 会 团结 。 ② ” 因而 , 今天我们加强 和创新社会管理 的真正要 义, 不仅在于各级政府应首先切实履行好为民众提供 基本公共物品的基本职能 , 寓管理 于服务之中, 更在 于顺应我 国经济社会 发展 的现况 , 社会 和 民众 的 自 为 我管理、 我服务 留下足够空间, 自 鼓励社会组织健康 有序发展 , 这才是现代社会建设之根本所依。只有国 家与社会两 种权 力结 构 得 到均 衡 配置 的社 会 才 可望 实现真正 的和谐 , 民间力 量成 长进而公 民社 会 产生所 引致的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与现代性和谐社会的实 现之间有着深刻 的内在逻辑关联。良序社会的形成 需要 的是细致人微和水滴石穿式缓慢的点滴积累与 成长, 得之于社会权力结构的现代性再造之功。 权力结 构 , 就是 不 同权 力 主体 在 一 定 社 会 空 间 中的权力配置、 地位组合与互动过程 的结构状态 , 它 对该社会空间内的活动及变迁产生着决 定性作用 , 不 同的权力主体及诸权力之间不同的关系状态共同 决定着特定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当各部分和谐共 存 , 为他 方执行 积极 的功 能 , 么这 个社 会 系统就 互 那 是相对稳定的 ; 反之 , 当两个或更多的组成部分间的 力量发生改变 , 权力格局发生变化 , 原先的均衡难以 维 系乃 至互 不相 容 时 , 会变 迁也 就发 生 了 。 社 那么 , 民间力量究竟 如何成长并且何 以能够促 成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 , 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 文仅 从一个 案 例—— 义 乌这 个 “ 在 市 场上 的城 骑 市” 为分析视角 , 以这里政府与 民间力量 ( 以商人群 体 为 主体 ) 间正 逐 步形 成 的相 对 较 调谐 的力 量 格 之
① 《 社会管理创新 : 中国新“ 赶考” ,南风 窗}O 1 》《 2l 年第 8期。
10 0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 1 年 第 4期 01
安 排 的一个 必要 前 提 条 件 , 是 敬 畏 并 切 实 倚 重 民 就 问社 会 力量 , 充分 发 挥 而 非 扼 杀 社 会 自治 的 内生 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