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庄暴见孟子电子课件

下〉)
3、仁者无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耨,壮者以暇日修 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 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 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 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 敌。’王请勿疑。 (〈梁惠王上〉)
大王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 乐?
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和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 哪一种更快乐呢?
5、(1)不若与人。 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2)不若与众。 不如同许多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君王您能同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可得闻与
与,通“欤”。
今王田猎于此
田,通“畋”,打猎。
今王鼓乐于此
名词作动词,弹奏、敲出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 数人
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 天下
不若与人 不若与众
省略句 省略句
好乐何如?
省略句
何以能鼓乐也? 宾语前置句
何以能田猎也? 宾语前置句
问题探讨
1、读第一段:庄暴见齐王,王语暴以好乐,暴为 何未有以对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 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 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 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问题探讨
2、齐宣王“变乎色”说明什么?
齐王变了脸色,并称自己喜好的不是先 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齐王变了脸色, 固然是“惭其好之不正”(朱熹《孟子集 注》),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 俗之乐而羞愧,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张 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他正面承认 自己爱好世俗之乐,也就把自己和孟子 的立场对立起来了。这时的谈话气氛并 不融洽。
3、仁者无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耨,壮者以暇日修 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 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 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 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 敌。’王请勿疑。 (〈梁惠王上〉)
大王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 乐?
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和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 哪一种更快乐呢?
5、(1)不若与人。 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2)不若与众。 不如同许多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君王您能同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可得闻与
与,通“欤”。
今王田猎于此
田,通“畋”,打猎。
今王鼓乐于此
名词作动词,弹奏、敲出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 数人
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 天下
不若与人 不若与众
省略句 省略句
好乐何如?
省略句
何以能鼓乐也? 宾语前置句
何以能田猎也? 宾语前置句
问题探讨
1、读第一段:庄暴见齐王,王语暴以好乐,暴为 何未有以对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 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 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 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问题探讨
2、齐宣王“变乎色”说明什么?
齐王变了脸色,并称自己喜好的不是先 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齐王变了脸色, 固然是“惭其好之不正”(朱熹《孟子集 注》),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 俗之乐而羞愧,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张 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他正面承认 自己爱好世俗之乐,也就把自己和孟子 的立场对立起来了。这时的谈话气氛并 不融洽。
庄暴见孟子19.ppt

疏通字词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其:语气副词,表意思的推测、推断, 可译作“也许,应该”
其皆出于此乎 ?
其:语气副词,表意思的推测、推断, 可译作“大概”
其孰பைடு நூலகம்讥之乎 ?
其: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作 “难道”
疏通字词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今:连词,可译作“如果,假如”
觉今是而昨非
现在
庄暴见孟子
《孟子》
学习目的
一、积累学习文章当中典型的 字、词、句。
二、了解我国古典文化当中圣 贤先哲们的思想及其说话技巧、 论辩艺术。
疏通字词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主
语 谓语 宾
语
之:取消句子主谓结构的独立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之:取消分句它在表达意思上的独 立性,和后面的分句共同表达一个 完整的意思。
要根据句子的某一个词语的意思来判断和 它相对的另一个词语的意思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当代、现代
论辩艺术
一、察言观色,洞悉对方心理 二、因势利导,借题发挥 三、运用对比突出观点 四、具体形象,由事入理 五、善于捕捉机会,发现话题
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中学苏教高二语文必修五课件:庄暴见孟子16页PPT

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中学苏教高二语文 必修五课件:庄暴见孟子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中学高三语文《庄暴见孟子》课件

孟子的谈话艺术表现在,善于借题,因势利导。 他知道齐王“好乐”一事就采取主动,询问齐王是否 有这件事;待齐王说出“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 好世俗之乐耳”,立即称许他,说“好乐”可以治国, 而在这一点上“古乐”和“今乐”并无差别,这就引 发了齐王的兴趣。至此,孟子仍不说出本意,却先问 齐王两个“孰乐”,让齐王自己说出“与众乐乐”, 这就等于承认了“与民同乐”的观点;然后才滔滔不 绝地论述“与民同乐”的必要性来。这样,对方即使 思想上还不能接受,却无法加以反驳。
倒装句
暴见于王——暴于王见 王语暴以好乐——王以好乐语暴 他日,见于王——他日,于王见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王尝以好乐语庄子 见羽旄之美——见美羽旄
曰:好乐如何?--上文是庄暴语,此处加一“曰”字,表示说 话中有停顿。问“如何”,提思是“好乐”好不好。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之”,起舒缓语气作用,无 义。“庶几乎”,是“庶几于治乎”的省文。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孟子将要借题发挥了--把“好乐”和“治国”联系在一起。 “寡人”二句--齐王被迫承认爱好不高雅。“先王之乐”,指 上古时代的名曲《咸池》《大章》《韶》等(孔子在齐时曾听过 《韶》乐)。“世俗之乐”,指郑、卫之声(孔子曾说过“郑声 淫,放郑声”)。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孟子这样说,似与孔子观点不同,但他的 意图是要说明在王者与民同乐这一点上,古乐和今乐是没有区别 的。这是因势利导,即顺着齐王的“好乐”来谈“与民同乐”的 道理。
另一天
“寡人非能好先王 好乐
庄暴 这件事吗 了脸色 诸:合音词,之乎 乎:助词
之乐也,直好世俗 之乐耳。”曰: “王之
不 古代圣王(制作) 只 时下流行
之:取独
可 得
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 “ 闻 与? ”
《庄暴见孟子》精讲课件

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 散。’ 极——困顿。朱熹注为“穷”。“此 极”,如此困顿的境况,指下文“父 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这是苛 刻的赋敛和繁重的徭役造成的。 此无他, 没有别的原因 不与民同乐也。 一同欢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
都兴高采烈
而相告: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 百
2 迎合齐王引起兴趣
好乐国庶几——缓和气氛 古乐与今乐——偷换概念 音乐与政治——借题发挥
乐
3 引导齐王说出 不若与众乐乐
4 提出与民同乐的主张
暗示苛政暴敛的危害
王鼓乐 家破人亡 王田猎 百姓疾首蹙眉 妻离子散
怨 —— 失民心
描绘与民同乐的图景
王鼓乐 王田猎
百姓喜而相告
王无疾病 欣然喜色
念 —— 得民心
《孟子》
• 【学习目标】 • 1、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积累文言知 识。 •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学习重点】 •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 的文言句式 • 【学习难点】 • 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 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直……耳〕只是……罢了。例:直好世俗之乐耳
〔……何如〕……怎么样。例:好乐何如?
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
不若与人 不若与众
好乐何如?
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猎也?
王语暴以好乐
今王鼓乐于此
今王田猎于此
倒装句 暴见于王——暴于王见 王语暴以好乐——王以好乐语暴 他日,见于王——他日,于王见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王尝以好乐语庄子
王鼓乐 王田猎
庄暴见孟子(3).ppt

庄暴见孟子
潘洁制作 2006年9月
yuè l è
yuè l è
lè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欣赏音乐 快乐
欣赏音乐 快乐
快乐
文言句式
暴见于王 王语暴以好乐 王之好乐甚
被动句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温故 知新 指出下列句子的特征
百姓之不见保 臣闻之胡齿乞曰 夫子之谓也 凌万顷之茫然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百姓之不见保 表被动,相当于 “被”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相当于“我”
文言虚词
则齐国其庶几乎? 副词:表推测,“大概、该”
温故 知新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齐集有其一。
代词:其中 其若是,孰能御之?
连词:表假设,“如果”
即不忍其觳觫
第三人称: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我,自己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 若燕后。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没有妨碍,没有关系
高考实战
2002年全国卷 (翻译)
其李将军之谓也。
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004年全国卷 (翻译)
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虽然才学赶不上隐之,但孝顺父母,敬爱 兄长,廉洁奉公仍然没有改变
2005年全国卷 (翻译)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
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被动句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文言实词
暴见于王 接见
温故 知新
舆薪之不见 看见 百姓之不见保 表被动
舆薪之不见 看见 暴见于王 接见 、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拜见、进见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xiàn 引见、使……见
潘洁制作 2006年9月
yuè l è
yuè l è
lè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欣赏音乐 快乐
欣赏音乐 快乐
快乐
文言句式
暴见于王 王语暴以好乐 王之好乐甚
被动句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温故 知新 指出下列句子的特征
百姓之不见保 臣闻之胡齿乞曰 夫子之谓也 凌万顷之茫然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百姓之不见保 表被动,相当于 “被”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相当于“我”
文言虚词
则齐国其庶几乎? 副词:表推测,“大概、该”
温故 知新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 齐集有其一。
代词:其中 其若是,孰能御之?
连词:表假设,“如果”
即不忍其觳觫
第三人称: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我,自己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 若燕后。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没有妨碍,没有关系
高考实战
2002年全国卷 (翻译)
其李将军之谓也。
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004年全国卷 (翻译)
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虽然才学赶不上隐之,但孝顺父母,敬爱 兄长,廉洁奉公仍然没有改变
2005年全国卷 (翻译)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
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被动句 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文言实词
暴见于王 接见
温故 知新
舆薪之不见 看见 百姓之不见保 表被动
舆薪之不见 看见 暴见于王 接见 、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拜见、进见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xiàn 引见、使……见
庄暴见孟子精选教学PPT课件

个小时,这样才可能赶超别人。所以,吃不了这份苦,受不了这份罪,趁早放弃,另谋出路;但是,一旦选择了这条道,想要成功,吃苦就成了最基本的准备。 就看人有没有对苦难的耐受力, 耐受力强的人早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赛后,我沮丧极了!我跟爱里森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顶尖选手已较量到最后,但由于我的失误,没能战胜自己的偶像,这是我无法原谅自己的。当晚,我彻底失眠。和父亲通话时我说:“这场球,我会记一辈子!”睡不着的时候,我就重温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行走 ,但她却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 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这个故事再一次鞭策我,即使输了一场比赛,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总能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一路走来,留下脚印,能找到来时的路就好。这件事之后,我思考过,也许,人能赢自己比赢别人要重要许多。 吃苦是为了做金字塔尖上的人 我的同行说过这样的话:“潘晓婷能有今天的成绩,在意料之中。”可能,他们知道我的付出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王语暴以好乐 yù 庶几 shùjī
有诸 zhū
独乐乐 yuèlè
孰乐 lè
臣请为王言乐 wèilè
管籥之音 yuè 疾首蹙頞 cù’è
羽旄 máo
则王矣 wàng
可得闻与
与,通“欤”。
今王田猎于此
田,通“畋”,打猎。
王语暴以好乐 名词作动词,告诉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运用对比揭示矛盾,阐发观点
退出
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 性格决定命运。我就是个内向、安静、骨子里要强的人,有人称我为“寂寞高手”。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画家。我3岁开始学画,那时候,父母去上班,因怕我一人在家不安全,就把我反锁在家里,一锁就是一整天,而我就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画画,一画也是一整天。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独处和静思的习惯。至今,我的朋友也不多。朋友多的话难免要应酬,应酬就要进入嘈杂的公共场所和方方面 面的人接触,这 样既占用我练球的时间,也不符合我的个性。我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书、看搞笑碟片,吃点零食,偶尔陪妈妈逛街。压力特别大的时候练练瑜伽,一个人静静地打坐,听听轻松的音乐减压,就是我很享受的业余生活状态。 现在想想,安静的人真的很适合做职业台球手,因为打台球需要很专注,凝神思考,耐得住性子,不急不躁,心理素质要特别稳定……而这些,我都具备。如今,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多,我偏是其中之一。所以说,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吧。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赛后,我沮丧极了!我跟爱里森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顶尖选手已较量到最后,但由于我的失误,没能战胜自己的偶像,这是我无法原谅自己的。当晚,我彻底失眠。和父亲通话时我说:“这场球,我会记一辈子!”睡不着的时候,我就重温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行走 ,但她却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 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这个故事再一次鞭策我,即使输了一场比赛,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总能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一路走来,留下脚印,能找到来时的路就好。这件事之后,我思考过,也许,人能赢自己比赢别人要重要许多。 吃苦是为了做金字塔尖上的人 我的同行说过这样的话:“潘晓婷能有今天的成绩,在意料之中。”可能,他们知道我的付出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王语暴以好乐 yù 庶几 shùjī
有诸 zhū
独乐乐 yuèlè
孰乐 lè
臣请为王言乐 wèilè
管籥之音 yuè 疾首蹙頞 cù’è
羽旄 máo
则王矣 wàng
可得闻与
与,通“欤”。
今王田猎于此
田,通“畋”,打猎。
王语暴以好乐 名词作动词,告诉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运用对比揭示矛盾,阐发观点
退出
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 性格决定命运。我就是个内向、安静、骨子里要强的人,有人称我为“寂寞高手”。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画家。我3岁开始学画,那时候,父母去上班,因怕我一人在家不安全,就把我反锁在家里,一锁就是一整天,而我就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画画,一画也是一整天。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独处和静思的习惯。至今,我的朋友也不多。朋友多的话难免要应酬,应酬就要进入嘈杂的公共场所和方方面 面的人接触,这 样既占用我练球的时间,也不符合我的个性。我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书、看搞笑碟片,吃点零食,偶尔陪妈妈逛街。压力特别大的时候练练瑜伽,一个人静静地打坐,听听轻松的音乐减压,就是我很享受的业余生活状态。 现在想想,安静的人真的很适合做职业台球手,因为打台球需要很专注,凝神思考,耐得住性子,不急不躁,心理素质要特别稳定……而这些,我都具备。如今,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多,我偏是其中之一。所以说,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吧。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庄暴见孟子ppt

正面引出论题;
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 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2、请阅读(他日见于王——不若与众) 思考:齐宣王“变乎色”说明什么?
齐王变了脸色,是因为喜好的不是先 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 “惭其好之不 正”。 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张先王之乐 反对世俗之乐的,他尊敬孟子怕他说自己 喜欢俗乐,而荒于国事。
一是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 象。
5、讨论:孟子描绘的这两幅画面,其作用 是什么?
形成鲜明的对比,避免直接的、枯 燥的说教。通过描写来说理,形象, 生动,直观,通过对比说理,更加突 出观点,在议论文中可以借鉴使用。
6. 思考:孟子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与民同乐”
•与民 同 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介
宾
王语暴以好乐
短
语
今王鼓乐于此
后
置
今王田猎于此
被
动
暴见于王
句
他日
前
何以能鼓乐也?
置
句
何以能田猎也?
梳理文意
1、 读(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几乎), 思考: 庄暴见齐王,王语暴以好乐,暴为何未有以对 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2013年天津卷)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谢谢欣赏
学习永远 不晚。 JinTai College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 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3、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在此如 何理解?
• ——孟子这样说,似与孔子观点不同, 但他的意图是要说明在王者与民同乐这 一点上,古乐和今乐是没有区别的。其 实这是因势利导,即顺着齐王的“好乐” 来谈“与民同乐”的道理
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 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2、请阅读(他日见于王——不若与众) 思考:齐宣王“变乎色”说明什么?
齐王变了脸色,是因为喜好的不是先 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 “惭其好之不 正”。 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张先王之乐 反对世俗之乐的,他尊敬孟子怕他说自己 喜欢俗乐,而荒于国事。
一是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 象。
5、讨论:孟子描绘的这两幅画面,其作用 是什么?
形成鲜明的对比,避免直接的、枯 燥的说教。通过描写来说理,形象, 生动,直观,通过对比说理,更加突 出观点,在议论文中可以借鉴使用。
6. 思考:孟子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与民同乐”
•与民 同 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介
宾
王语暴以好乐
短
语
今王鼓乐于此
后
置
今王田猎于此
被
动
暴见于王
句
他日
前
何以能鼓乐也?
置
句
何以能田猎也?
梳理文意
1、 读(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几乎), 思考: 庄暴见齐王,王语暴以好乐,暴为何未有以对 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2013年天津卷)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谢谢欣赏
学习永远 不晚。 JinTai College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 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3、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在此如 何理解?
• ——孟子这样说,似与孔子观点不同, 但他的意图是要说明在王者与民同乐这 一点上,古乐和今乐是没有区别的。其 实这是因势利导,即顺着齐王的“好乐” 来谈“与民同乐”的道理
庄暴见孟子可用PPT课件

②独乐乐/与人乐乐
③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④举疾首蹙而相告曰/举欣欣然有喜色 而相告曰
⑤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 也/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孟子的谈话艺术表现在,善于借题,因势利导。 他知道齐王“好乐”一事就采取主动,询问齐王是否 有这件事;待齐王说出“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 好世俗之乐耳”,立即称许他,说“好乐”可以治国, 而在这一点上“古乐”和“今乐”并无差别,这就引 发了齐王的兴趣。至此,孟子仍不说出本意,却先问 齐王两个“孰乐”,让齐王自己说出“与众乐乐”, 这就等于承认了“与民同乐”的观点;然后才滔滔不 绝地论述“与民同乐”的必要性来。这样,对方即使 思想上还不能接受,却无法加以反驳。
政事上的重要性。
-
16
(二)第二自然段。 1、听了孟子的问话:“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时,“王变乎色”。“王变乎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 答。
(一般有三种解释: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 自齐己王“变好了乐睑”色的,事并;称齐自王己有喜羞好愧的之不色是,先认王为之自乐己,不只应是该世 “俗好之乐乐”,;可齐见王是有“愠惭怒其之好色之,不认正为”庄(暴朱不熹该《把孟他子“集好注乐》”), 的为2事自、告己孟诉不子给喜说孟欢:子先“。王王)之之乐好而乐爱甚好,世则俗齐之其乐庶而几羞乎愧。。今之乐犹 古 之乐也。”“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在孟子看来,其理 由是
挺直
-
14
3、解释下面加线词。
①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达到
②兄弟妻子离散
妻子儿女
③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这件事吗
4、翻译下面句子。
(―1君―) 王―王曾―尝经―语把庄―您子―爱以―好好―音乐―乐,―的有―诸―?― ―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
③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④举疾首蹙而相告曰/举欣欣然有喜色 而相告曰
⑤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 也/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孟子的谈话艺术表现在,善于借题,因势利导。 他知道齐王“好乐”一事就采取主动,询问齐王是否 有这件事;待齐王说出“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 好世俗之乐耳”,立即称许他,说“好乐”可以治国, 而在这一点上“古乐”和“今乐”并无差别,这就引 发了齐王的兴趣。至此,孟子仍不说出本意,却先问 齐王两个“孰乐”,让齐王自己说出“与众乐乐”, 这就等于承认了“与民同乐”的观点;然后才滔滔不 绝地论述“与民同乐”的必要性来。这样,对方即使 思想上还不能接受,却无法加以反驳。
政事上的重要性。
-
16
(二)第二自然段。 1、听了孟子的问话:“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时,“王变乎色”。“王变乎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 答。
(一般有三种解释: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 自齐己王“变好了乐睑”色的,事并;称齐自王己有喜羞好愧的之不色是,先认王为之自乐己,不只应是该世 “俗好之乐乐”,;可齐见王是有“愠惭怒其之好色之,不认正为”庄(暴朱不熹该《把孟他子“集好注乐》”), 的为2事自、告己孟诉不子给喜说孟欢:子先“。王王)之之乐好而乐爱甚好,世则俗齐之其乐庶而几羞乎愧。。今之乐犹 古 之乐也。”“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在孟子看来,其理 由是
挺直
-
14
3、解释下面加线词。
①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达到
②兄弟妻子离散
妻子儿女
③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这件事吗
4、翻译下面句子。
(―1君―) 王―王曾―尝经―语把庄―您子―爱以―好好―音乐―乐,―的有―诸―?― ―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闻王钟鼓 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 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 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 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 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 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 姓同乐,则王矣。”
4.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 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 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 有德。德者得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 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 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 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 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 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 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 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 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孟子》
孟子的民本思想
1、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 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 ‘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 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 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 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 之?’”(〈梁惠王上〉)
2、与民同乐
4、为民父母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 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 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 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 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 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 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 母。(〈梁惠王上〉)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 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 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
下〉)
3、仁者无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耨,壮者以暇日修 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 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 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 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 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襄王《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 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 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 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 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 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 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 之?’”
古人对音乐的看法
1.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 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 形于声。
2.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 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 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3.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 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 矣。
4.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 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 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 有德。德者得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 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 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 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 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 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 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 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 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孟子》
孟子的民本思想
1、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 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 ‘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 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 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 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 之?’”(〈梁惠王上〉)
2、与民同乐
4、为民父母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 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 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 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 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 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 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 母。(〈梁惠王上〉)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 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 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
下〉)
3、仁者无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耨,壮者以暇日修 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 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 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 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 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孟子见梁襄王《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 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 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 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 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 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 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 之?’”
古人对音乐的看法
1.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 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 形于声。
2.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 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 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 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3.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 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