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课时跟踪检测(四)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2020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四)(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课时追踪检测(四)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② 头。
隔岭篇章③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④ 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⑤。
[ 注 ]①元和十四年(819 年 ) ,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惹恼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
②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
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有“云横秦岭家安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
④城根:犹城脚。
⑤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
(1) 下边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A.首联以回想起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抵天南潮水的终点,既表达了对韩愈遭斥逐的不平,也表露出深切的怀念。
B.颔联“隔岭”“出关”二词,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衬托出互通书信的宝贵,也包括了对二人同为奸邪构陷的感叹。
C.颈联“峰悬驿路残云断”,写险峰上驿路高挂被流云遮断,与韩愈的“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意蕴邻近,均突出了道路的险阻。
D.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写潮州老树千头万绪,饱阅风霜,背城面海,遒劲凄凉,反衬出韩愈被贬谪后孤寂、迷茫的思绪。
E.尾联宕开一笔,别出心裁地假想未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光,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寄望了诗人对韩愈的祝愿之意。
分析:选 BD B 项,“包括了对二人同为奸邪构陷的感叹”惹是生非。
D 项,“海浸城根老树秋”指浪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
在物景衬托中表露诗人对友人凄凉处境的深邃的关心之情。
此句含义及作用的理解有误。
(2)第三联光景描绘形象而生动,请从炼字的角度举两例赏析。
答:参照答案:①“悬”字,写盘山而上,望不到终点的驿路,仿佛悬挂在耸入云际的山峰上,将道路的险阻形象地表现出来。
②“浸”字,写浪潮浸泡中湮湿的城根,老树尽是秋意,将处境的凄凉形象地突显出来。
用光景衬托表露对韩愈的深切关心。
2.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第二专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案设计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歌行体的特点,以《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例,学生反复诵读能感知换韵在诗词节奏、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2.能知晓岑参边塞诗送别的特点,除了赞美判官、将军外,用笔深处皆是陪衬的景物,其诗以写景取胜。
3.通过本课所学边塞诗人代表作,学生能初步感知王昌龄边塞诗以言情胜,高适边塞诗以用意胜,岑参边塞诗以写景胜的特点。
【学情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岑参笔下奇丽的边塞风景;“大漠孤火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王维笔下雄奇壮观的塞外风光。
学生对于边塞诗早在初中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更多地停留在浅层地理解上,对于边塞诗的特点及主要作家岑参、王昌龄、高适等创作风格更是所知甚少。
学生对于“歌行体”这种体裁了解甚少,对于换韵在诗词节奏、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作用所知甚少。
在前面讲析了高适的《燕歌行》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旨在由分析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拓展到高适的《燕歌行》、王昌龄的《出塞(其一)》《从军行(其四)》等边塞诗,不断诵读品悟,让学生能初步感知王昌龄边塞诗以言情胜,高适边塞诗以用意胜,岑参边塞诗以写景胜的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歌行体的特点,以《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例,学生反复诵读能感知换韵在诗词节奏、内容、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2.能知晓岑参边塞诗送别的特点,除了赞美判官、将军外,用笔深处皆是陪衬的景物,其诗以写景取胜。
【教学难点】1.通过本课所学边塞诗人代表作,学生能初步感知王昌龄边塞诗以言情胜,高适边塞诗以用意胜,岑参边塞诗以写景胜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边塞诗人高适的《燕歌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位边塞诗人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希望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能对边塞诗派有更深入地了解。
(【板书】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二、解题岑参边塞诗系列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读准诗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明确: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2.大家可以从老师所给出的三首边塞诗中看出岑参边塞诗题有何特点?明确:由岑参这三首经典的边塞诗可以看出,他的边塞诗大都是送别判官、将军的,当然有赞美之词。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四 兵车行同步测试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四兵车行同步测试(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语段阅读阅读《兵车行》,完成后面的题目。
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1.括号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冲)B.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介词,将)C.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天子、朝廷)D.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山东省,古称鲁)解析:选A。
B.扶;C.代指官府;D.古代指华山以东的地区。
2.下列诗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耶娘妻子走相送——父母和老婆都迈着沉重的步子走来送别他。
B.行人但云点行频——路上经过的人都说是频繁地按户籍册征调壮丁。
C.信知生男恶——确实知道生的男孩很凶狠。
D.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用武力开拓疆土的欲望还没有完结。
答案:D3.对诗文中的数量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准确反映数量。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准确反映数量。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数量。
D.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大致估计。
解析:选B。
本处为夸张数量。
4.对诗句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对偶)B.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对比)C.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夸张)D.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顶真、设问)答案:D二、语言运用5.将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并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检测二Word含答案
专题检测(二)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赠.送(zhènɡ)御苑.(yuàn)蹉跎..(cuō tuó) 山居秋暝.(mínɡ)B.浣.女(huàn) 喟.叹(kuì)胜.迹(shènɡ) 金伐鼓(chuānɡ)C.瀚.海(hàn) 蓟.北(qì)伫.立(chù) 幕中草檄.(xí)D.胡骑.(jì) 胆慑.(shè)颀.长(xín) 绝域苍茫.(mánɡ)答案 B解析A项“赠”读zènɡ。
C项“蓟”读jì,“伫”读zhù。
D项“颀”读q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答案 C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3.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答案 C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4.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像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解析“竹喧归浣女”是王维的名句,写得极富情趣,诗人先写“竹喧”,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起初未见,等到听见竹林喧声,才发现浣女洗衣归来。
苏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 专题二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第二板块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对应学生用书P12一、字音识记1.金(chuāng)2.旌旆.(pèi)3.逶迤..(wēi)( yí) 4.碣.石(jié)5.塞草腓.(féi) 6.远戍.(shù)7.玉箸.(zhù) 8.蓟.北(jì)9.草檄.(xí) 10.砚.水(yàn)11.虏.骑(lǔ) 12.伫.立(zhù)二、词语释义1.汉家烟尘..在东北:烽烟和尘土,此处指敌军入侵2.男儿本自重横行..:指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与敌军作战3.天子非常..赐颜色:特别4.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指行军时的金鼓和鸣。
,撞击5.旌旆逶迤..碣石间:蜿蜒不绝的样子6.校尉羽书飞瀚海..:沙漠7.大漠穷秋..塞草腓.:穷秋,深秋。
腓,病,枯萎8.玉箸..应啼别离后:玉筷,此指思妇的眼泪9.边庭飘摇..那可度:随风飘荡的样子10.绝域..苍茫无所有:极偏远的地方11.死节..从来岂顾勋:即为国家献身。
节,气节12.幕中草檄..砚水凝:起草讨伐敌人的文书13.虏骑闻之应胆慑.:恐惧14.车师西门伫.献捷:久立等待三、名句背诵1.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2.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3.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4.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5.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7.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燕 歌 行汉家烟尘在 东北, 汉将 辞家 破 残贼,战火烟云起于东北边关,将士们辞别家乡前去攻打残敌,男儿 本 自 重 横行, 天子非常 赐男子汉大丈夫本来就应该驰骋沙场,何况天子亲自检阅赐予颜色。
了浩荡皇恩。
句解:貌似赞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隐含讥讽,预伏下文。
金伐鼓鸣金擂鼓,下榆 关, 旌旆 逶迤 碣石间, 校尉 羽大军奔赴山海关,旌旗蔽日绵延行进于碣石间,校尉的紧急书 飞 瀚海, 单于 猎火 照军书从大漠那边飞快传来,报告说单于入侵的战火已烧到了狼山。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五梦游天姥吟留别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剡.溪(shàn)渌.水(lù)木屐.(jī) 天暝.(mínɡ)B.独酌.(zhuó) 徘徊..(pái huái)邈.云汉(miǎo) 暂.还(zàn)C.鸾.鸟(luán) 惊悸.(jì)怳.然(huǎnɡ) 战栗.(lì)D.殷.岩泉(yān) 瀛.洲(yínɡ)云霓.(ní) 天台.山(tāi)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月既不解.饮(懂得)B.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暂伴月将.影(和)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永结无情..游(忘情)D.势拔.五岳掩赤城(突出)相期.邈云汉(期待)3.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选出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的一项()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B.别时茫茫江浸月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体现作者对社会现实憎恶而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下独酌》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真诚和“月”、“影”相约,充分体现了作者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3)青冥浩荡不见底,________________。
(4)霓为衣兮风为马,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怳惊起而长嗟。
(6)___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
(7)花间一壶酒,________________。
(8)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我舞影零乱。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检测-第四专题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Word版含解析.doc
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内容赏析】这首诗是杜甫于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含着浓郁的诗情,情真语挚,沉郁顿挫,扣人心弦。
值得读者反复吟咏。
《兵车行》[常识·速览][识作者]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言、七言古体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言、七言律诗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方面的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探背景]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
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年(751)杜甫旅居长安时。
《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含答案
一、诗人名片岑参(约715~770),江陵(今属湖北)人。
他二十岁后有十年时间,出入京洛求仕,三十岁应举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官至嘉州刺史,秩满罢官后卒于蜀中。
自天宝八年始,岑参两度出塞,经历了长达6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一个边塞诗人。
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爱国壮志。
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
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
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二、诗词故事赤亭峰教子公元752年,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请他题词、赋诗。
岑参发现在他写完诗后,挤在士兵中的一个男孩随口吟了出来。
他询问缘故。
这个回鹘族放羊娃告诉他,他的爷爷早年流落到这里,用回鹘文教他读《论语》。
岑参没吱声,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
”不料,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找到岑参,恳请他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
岑参很喜爱这个聪明的孩子,就收下了,并把小孩的原名也更改为“岑鹘”。
就这样,岑鹘随岑参参军入伍,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岑鹘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为军队培养了许多翻译人才。
三、文题背景《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于天宝十三年(754)九月,是岑参奉送封常清出师平叛的一首祝颂诗。
当时作者在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幕中,封常清奉命西征,岑参写此诗送行。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豪迈的气概,通过对西北边地艰险环境的生动描绘,热情地歌颂了出征将士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征战的爱国豪情。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该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位密集,换韵频繁,节奏急促有力,声调激越豪壮,诵读时注意体会这一特点。
君不,走马川/行/雪海,平沙/茫茫/黄入/。
轮台/九月/风/夜,一川/碎石/大/如,随风/满地/石/乱。
匈奴/草黄/马正/,金山/西见/烟尘/,汉家/大将/西出/。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第二专题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同步测试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同步测试阅读《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诗句,完成3~4题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3.本诗是怎样写“风”和“寒”的?答:答案:写风首先从视觉写,“大如斗”,形容碎石之大“石乱走”中的“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风力之猛,连那些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得满地滚动几句诗虽短,却把环境的险恶渲染得形象可感、淋漓尽致,足见行军的艰苦再就是写风声,“轮台九月风夜吼”,一个“吼”字道出风声之大,又是在夜间,就更能渲染出可怕的气氛写寒时运用了细节描写,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了冰诗人抓住了马毛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反衬出将士不避艰险、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诗人运用夸张,反衬等手法,极力渲染环境的恶劣,突出表现了边防将士不畏艰险的爱国精神二、语言运用5.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三句话要求:①续写部分与给定句子的句式(不是……却……)相同,构成排比;②要与给定句子所描写的主体一致,表现对医护人员的赞颂你不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答案:你不是火炬却照亮了生命前进的方向你不是泉水却滋润着每一个渴盼的心房你不是花朵却在人心的土地上绚丽地开放6.改写下面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排比手法,语气贯通,意思完整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不是一霸,我们和真理之间始终存在着距离,恭谨真诚是自我介绍的最好名片,如果这些全都认识到,那我们就会断然选择一种谦卑的人生态度答:答案: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不是一霸,如果认识到我们和真理之间始终存在着距离,如果认识到恭谨真诚是自我介绍的最好名片,那我们就会断然选择一种谦卑的人生态度一、基础考查1.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贮藏(zhù) 鞭笞(chī) 解甲归田(jiě) 羽扇纶巾(ɡuān)B.湮没(yān) 契机(qì) 义愤填膺(yīnɡ) 自怨自艾(ài)C.窈窕(yǎo) 踯躅(zhí) 独辟蹊径(xī) 不肖子孙(xiāo)D.粳米(jīnɡ) 炫耀(xuàn) 否极泰来(fǒu) 亘古未有(ɡèn)解析:选AB项,“艾”读“yì”,C项,“肖”读“xiào”,D项,“否”读“p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淹没蛊惑人心杳杳无期戎马倥偬B.喝彩彬彬有理归根结蒂瓜熟蒂落C.佣人众口铄金皇袍加身皇皇巨著D.坐镇白头偕老枉费心机平心而论解析:选DA.“杳杳无期”应为“遥遥无期”,B.“彬彬有理”应为“彬彬有礼”C.“皇袍加身”应为“黄袍加身”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②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的事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气氛两全其美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气氛一举两得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氛围一举两得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氛围两全其美答案:C4.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②渐黄昏,戌角悲吟,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B.①夙兴夜寐,靡室劳矣(《诗经·氓》)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C.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文远(司马迁《屈原列传》)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D.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②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孤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解析:选C其他三项均写错二、文言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①,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②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镌③,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④,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方苞节选《左忠毅公逸事》)【注】①京畿,京城管辖区域②瞿然(jù),惊视的样子③长镌(chán),一种类似铲子的工具④眦(zì),眼眶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先君子尝言先:先前B.叩之寺僧叩:询问C.微指左公处微:暗中D.无俟奸人构陷俟:等待解析:选A先:祖先,先人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②为除不洁者③久之,闻左公被炮烙④国家之事糜烂至此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选D①介词,替,给;②动词,装作;③是助词,无实义;④助词,的7.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左忠毅公“识才、选才、爱惜人才”的一组是( )①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②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③涕泣谋于禁卒④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⑤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A.①④⑤ B.①②④C.②③⑤ D.②③④解析:选B③是写史可法,⑤是写左光斗的微服访察8.下列评述不符合原文特点和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左公和史可法的关系,通过京畿视学、狱中斥史等动人事迹,多方面地表现了左公识才、选才、惜才的崇高品格,刻画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刚毅正直、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B.记“逸事”的文章,不是全面地记述人物一生的生平事迹,而是选择其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品格,刻画人物形象本文就是这样C.文章中,左公召入史可法,“使拜夫人”,并且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 志事,惟此生耳”,这些言行表现了他对史可法这个人才寄予了厚望D.文章中注意运用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奋臂以指拨眦”的细节是为了突出了左光斗狱中身受酷刑摧残;“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的细节是为了突出了他的不近人情解析:选DD项中的两个细节描写均突出左光斗爱才、惜乐、护才的崇高品质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译文:(2)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译文:答案:(1)一天,风雪交加天气寒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卫士,打扮成平民去访察,进入—座古庙(2)你再轻生不明大义,国家的事谁能支撑?参考译文:先父曾经说过,同乡的前辈左忠毅公在京城一带担任主考一天,风雪交加天气寒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卫士,打扮成平民出去访察,进入一座古庙廊下小屋里一个书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他的文章刚写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袍子盖在书生身上,又给他掩上门(他)问庙里的和尚,才知书生叫史可法到考试时,官吏喊到史公的姓名,左公睁大眼睛注视着,等交上考卷,就当面批他为第一名又召到内宅,让他拜见左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平庸无能,日后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只有这个年轻人了”到左公被关进东厂的监狱,史可法从早到晚守在狱门外逆贼太监(魏忠贤)防守监视得很严,即使是家里的仆人都不得接近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左公受了烙铁烧烤的酷刑,早晚间即将死去,(史公就)拿了五十两银子,哭着找管牢的狱卒商量,狱卒被感动了一天,让史可法换上破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子,手拿长铲,装成清扫垃圾的人,把史公带进去,悄悄地指点左公所在的地方(左公)正靠着墙坐在地上,面部、额头都烧得焦烂辨不清模样,左膝以下的筋骨都脱落了史公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呜呜咽咽地哭着左公辨出他的声音,但是眼睛却睁不开,于是使劲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眼光如火炬一般,发怒地说:“无能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跑来!国家的事情糟糕到如此地步,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再轻生不明大义,国家的事谁能支撑?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坏人来了构成罪名陷害,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着地上的刑具,做出要投击的姿势史公闭口不敢作声,快步走了出去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把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成的啊”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苏幕遮·草梅尧臣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10.这首词中“老”字用得极妙,请分析其妙在何处?答:答案:“老”字与上片“嫩”字遥相呼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也正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深刻写照11.宋朝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试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并指出作者借咏草抒发了什么感情?答:答案: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春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四、语用创新12.从A句或B句中任选一句,仿照例句完成喻体部分要求两个喻体的内容构成对比例句:济南与青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济南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么青岛便是着摩登时装的美少女A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现实世界是,那么网络世界便是B句: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语文是,那么数学便是答案:略13.下面一段文字中,引用或化用了不少诗词名句,请指出它们是哪首诗词中的名句,作者是谁(任写四句即可)就在那个遥远的时代,秦民们曾一千次地吟咏过的那条河,白霜与芦花茫茫;魏武曾挥鞭遥指过的那片海,秋风正洪波澹澹;我们将在边塞再听“秦时明月汉时关”的久远浑响,我们将到荒原重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兴衰无常;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叹息使我们也“怆然而涕下”,令“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傲啸也激起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赤壁大江东去,那尚未销蚀的铁戟被大浪淘出,问英雄安在?楚天千里清秋,那在少女的红巾翠袖上留下泪痕的豪杰,已身老沧州!杨柳岸边,晓风残月凄然相送;春花秋月,自古人生长恨水长东……答:答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赤壁》“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楚天千里清秋”“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高中语文 专题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高二《唐诗宋词选读》语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教学过程一、什么是边塞诗:二、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三、全诗可分四部分。
四、前五句是第一部分,写西域风沙的险恶,表现行军的艰苦。
开始两句先点明行军的路线:走马川、雪海边,向前眺望是风沙迷漫的大沙漠。
“莽莽”二字写出了沙漠无边无际的昏暗景象,“黄入天”则写出风卷沙土弥漫天空的颜色。
句中无一“风”字,却处处见风之猛烈。
这是白天的景象。
五、后三句写风在夜晚的景象,“轮台九月风夜吼”,一个“吼”字道出风声之大,又是在夜间,就更能渲染出可怕的气氛。
“大如斗”,形容碎石之大。
“石乱走”中的“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风力之猛,连那些大如斗的碎石都被刮得满地滚动。
几句诗虽短,却把环境的险恶渲染得形象、可感、淋漓尽致,足见行军的艰苦。
六、六、七、八三句是第二部分,写敌人侵犯,封常清出征。
敌人养兵蓄锐,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向唐边境发动了进攻。
为了保卫边疆,抗击侵略,“汉家大将”出师西征。
“烟尘飞”三字表现敌人已经逼近,一路上屯军的炊烟同兵骑岑参出身仕宦家庭。
早岁孤贫,遍读经史。
20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天宝三载(744)中进士。
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
回朝后,任右补阙、起居舍人等职。
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吏,世称岑嘉州。
后罢官,客死某某旅舍。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
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
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
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
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
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刀面如割”是表现全军上下冒凛冽寒风而斗志不减的威武阵容。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二 燕歌行 Word版含答案
燕歌行一、诗人名片高適(约700—765),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少贫寒,潦倒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掌书记。
安史之乱起,以监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关。
潼关失守,他奔赴行走,见玄宗陈述军事形势,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
后任淮南节度使,任彭州刺史,迁蜀州,代宗时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卒,谥忠。
高適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也有一些反映时事及民生疾苦的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气骨琅然,多慷慨悲壮之音。
二、诗词故事旗亭画壁唐代开元时代,王昌龄、高適、王之涣三人齐名,他们三人经常聚集在一起饮诵赋诗、郊游论文。
一次,三人在长安旗亭沽酌,观赏秋景,适逢一戏班子唱戏。
王昌龄提议看戏班子唱谁的诗最多,王之涣补充道:“如果他们唱得很多,唱谁的,谁就在墙壁上画一道。
”第一个歌女先唱,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另一个歌女唱的是高適的《塞上听吹笛》,接着又唱了王昌龄的《闺怨》。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戏班子里最漂亮的歌女,她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歌声悦耳动人,仿佛把人带到了那诗的意境中。
听完,三人相视,大笑起来。
三、文题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守珪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
《燕歌行》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
诗歌生动地展现了从慷慨应征、转战绝域到战败被围、短兵相接等一系列边塞战争的激烈场面,并借此歌颂了广大士兵奋勇杀敌、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谴责了将帅的骄纵荒淫,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
【测控设计】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课件2.2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岑参(约 715— 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 世称岑嘉州。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任节度掌书记, 后赴北庭任节度 判官,经历了长达六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了一个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歌以 边塞诗最为著名,富有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表现了积极的思想感情。他与 高適齐名,并称“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 :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 地生活的艰辛、 战争的酷烈场面、 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 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 :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 :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 :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4.积名句 (1)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3)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5)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6)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字音
加点字 车毂 . 骖 马 . 絷 禁 . 玉箸 . 别 离 . 别 别 扭 . 读音 gǔ cān zhí zhù bié biè 加点字 草檄 . 蓟 北 . 腓 草 . 旌旆 . 旋 作冰 . 旋 旋 转 . 读音 xí jì fé i pè i xuà n xuá n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 提示:描绘了一幅大漠黄沙、 风急沙腾的景象。 一方面是写边塞的环境, 突出戍边将士生存条件的艰苦;另一方面写“雪海”“黄沙”,在颜色上形成映 衬,意境苍凉开阔。 2.诗人是如何描写战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和勇武无敌的飒爽英 姿? 提示:诗人写了战士们夜半行军的情况。以夜不脱甲,写将军以身作则, 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 军容整肃严明 的情景。 同时写边地的严寒,以“风头如刀面如割”写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特别是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 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特别是“幕中草 檄砚水凝”一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燕歌行》高适 苏教版高二 唐诗宋词选读
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⒉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
⒊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三)本诗的风格:雄浑悲壮,风骨凛然
一、出师
5、“飞”和“照”两个动词有何表达 作用?
写出了军情的危急
6、“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 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 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 进,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
二、身陷重围
1、“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写 出了边地自然环境恶劣 ,而敌人的进攻却如 暴风骤雨般猛烈,可以看出官兵处境的险恶
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1、“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 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 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 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 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 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 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高适《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ING)旆(PÈI)逶(WĒI)迤 (YÍ)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ZHÙ)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JÌ)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同步测试一、语段阅读(一)阅读《燕歌行》中的一段,完成1〜2题。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身当恩遇常轻敌,孤城落日斗兵稀。
力尽关山未解围。
1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对比手法;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士兵的矛盾,揭示了必败的原因,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领只知寻欢作乐,不思报国的行为的极度批判之情。
2.“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一句中景色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句写了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的景象,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二)阅读《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诗句,完成3〜4题。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3.本诗是怎样写“风”和“寒”的?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风首先从视觉写,“大如斗”,形容碎石之大。
苏教版盛唐诗望月怀远 燕歌行 诸子登岘山 走马川 选择题
望月怀远1.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辽阔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明月。
即景生情,诗人想起远在天涯的友人,此刻与“我”同望明月。
前句“望月”,后句“怀远”,紧扣诗题。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
因“思”生“怨”,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竟夕”,以至于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描绘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
“灭烛”月光满屋,更加可怜月的孤独;“披衣”庭院散步,露水湿衣,相思之浓。
D.尾联说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
寄希望于梦中,足见对友人思念之切,情感真挚,深化中心。
1、【答案】【改编题】C“更加可怜月的孤独”错误。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农历十五左右。
(望月:即是遥望月亮,又可理解在满月之际农历十五)2.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用何种手法表达意境之美的?请指出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答:2、答:表现手法与好处:1.触景生情(即景生情)。
①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普照天下,为“怀远”营造了气氛;由雄浑壮阔之景,引发思亲怀远之情。
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和我望同这轮明月吧! ②这样写由“壮”景转入“怀远”浑然天成,雄浑阔大深邃,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2.虚实结合。
①望月是实写: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怀远的内容是虚写。
遥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吧;②借助想象补充现实,虚实互补,深化怀远的深情,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3分)送魏万之京2.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颔联中“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B.“微霜初渡”“树色催寒”这两个意象中中“催”“渡”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四) 燕歌行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四)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燕.国(yàn)扼.腕(è)B.征戍.(shù) 旌旆.(pèi)C.玉箸.(zhě) 蓟.北(jì)D.草檄(xí) 伫.立(zhǔ)2.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苍海船舱碣石缴纳B.扼杀膨涨榆关唏嘘C.瀚海戍守铠甲飘摇D.功勋逶迤频临伫立3.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燕歌行》作者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岑参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天子非常赐颜色。
(2)金伐鼓下榆关,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单于猎火照狼山。
(4)________________,美人帐下犹歌舞。
(5)杀气三时作阵云,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死节从来岂顾勋?(7)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
(8)轮台九月风夜吼,________________,随风满地石乱走。
(9)马毛带雪汗气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虏骑闻之应胆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四)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燕歌行》作者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岑参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解析:选C C项,“诗人用了对比手法”不对,应为“典型的细节描写”。
2.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面对皇帝的退缩、士大夫的排挤和世人的辱骂,心灰意冷的王安石选择了隐居。
C.“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子,他不仅继承了“梅派”的精湛技艺,而且形成了新风格。
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中秋佳节,夫子庙游人如织,怎奈天公不作美,突降的大雨让游客们扫兴而归。
解析:选C A项,诗句写的是一夜风雪之后树上都是白雪,像是开满了梨花,不能用来形容春天的事物。
B项,诗句意思是远在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就说我心地纯洁像玉壶中的冰一样,与“隐居”语境不符。
C项,诗句意思是长长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原野,花丛中传来一阵阵雏凤的鸣声,这清脆嘹亮的声音比老凤的鸣声来得更悦耳动听,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意思,符合语境。
D项,诗句意思是这优美的景色和美好的时光,让我怎样面对?那让人快乐的事情正在谁家的院子里面上演?不符合语境。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天子非常赐颜色。
(2)金伐鼓下榆关,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单于猎火照狼山。
(4)________________,美人帐下犹歌舞!
(5)杀气三时作阵云,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死节从来岂顾勋?
(7)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
(8)轮台九月风夜吼,________________,随风满地石乱走。
(9)马毛带雪汗气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虏骑闻之应胆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男儿本自重横行(2)旌旆逶迤碣石间(3)校尉羽书飞瀚海(4)战士军前半死生(5)寒声一夜传刁斗(6)相看白刃血纷纷(7)至今犹忆李将军
(8)一川碎石大如斗(9)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10)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二、拓展阅读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重阳节九日登高酒菊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抒其情,二是运用想像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入昌松东界山行①
高适
鸟道几登顿②,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合沓③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④。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一载,为诗人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途经昌松县所作。
昌松,唐代凉州属县,故城在今甘肃省古浪县西。
②登顿:指上下山。
③合沓:重叠聚集。
④顾刀环:看刀上之环。
“环”与“还”谐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用“鸟道”形容山路,读者可由此联想到“蜀道”,从而体会山行之难。
B.第二句看似写马,实际是写人,从中可见诗人风尘仆仆、不畏艰险的形象。
C.“犹前山”三字言简意丰,既写山之绵延,也流露出诗人走不出前山的急切。
D.颈联两句一动一静,绘声绘色,极写山景之美,说明诗人心境已因此改变。
E.诗的前六句写山行,一句一个画面,为最后两句写山行感悟做了很好的烘托。
解析:选CD C项考查对诗歌语言和思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
“合沓”写群山重叠聚集之状,这在注中已作解释,“犹前山”由“合沓”延伸而来,如果解为“还在前山”“走不出前山”,那群山“重叠聚集”之说就无从谈起了。
可见“犹”不当作“还是”理解,结合前后文,应是“犹如”之意。
因此C项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
D项考查对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
“石激水流处”属于动景,暗写水声;“天寒松色间”属于静景,描绘颜色。
这两句在写山行之难的同时,也写出了山景之美,说法合理。
但由此推出“诗人心境已因此改变”则缺少依据,因为从全诗看,诗人深觉山行之难的心情是贯穿全诗的,颈联的“绘声绘色”虽然在客观上写出山景之美,但从诗人写作的主观意图来看,还是着眼于表现山行之难,诗人心境不可能因此改变。
另外,从尾联表达的情感看,前三联也只有一以贯之写山行之难,才能更好地表现诗人的豪情壮志。
因此D项的分析与赏析是不恰当的。
(2)这首诗尾联“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都表达了心系国事、思念家乡的情感。
异:①高诗侧重于表达诗人以国事为重,还家之念暂放一边的壮志豪情;②范词则侧重于表达诗人边功未建,归家之期难定的苦闷心情。
三、语言表达
6.下面这段文字摘自大型电视纪录片《唐之韵》,请结合语境填写上一个比喻句。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答案★: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7.重新排列下列句子,使其意义完整,语脉连贯流畅。
(1)像岑参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为渲染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仅用“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句,抓住马身上汗水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2)一首小诗,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往往能显得凝练、集中、韵味无穷。
(3)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这种“见微而知著”的效果,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练、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自有其奇妙的艺术功效。
(4)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句群共4句,可分为两大部分,(1)(2)(3)是文学细节的效果,(4)为“水”、“枯叶”等自然景物。
很显然,(4)为引起,然后过渡到文学作品,(3)中“也能”表明(3)承接(4),然后以“小诗”(2)为证,最后具体举例(1)说明。
★答案★:(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