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做功了吗》优课教学解析(配套A)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章10.3做功了吗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章10.3做功了吗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章 10.3 做功了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和做功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和条件;2.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3. 做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和条件,能够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 让学生掌握做功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做功公式计算物体所做的功;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和条件,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做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做功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细绳、滑轮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例如,将一个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观察并描述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以及这些力是否对小车做了功。

2. 讲解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和条件:力对物体做功是指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3.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的方法:(1)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是否发生了位移,位移的方向是否与力的方向一致。

(2)实验法: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测量力的大小和物体位移的大小,根据做功的计算公式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

4. 做功的计算公式及应用:做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做功,F表示力的大小,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

举例:一个力的大小为10N,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5m,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为30°,计算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做功了吗-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做功了吗-说课稿

第九章第三节《做功了吗》说课稿一、教学分析1、“功”的地位与作用地位: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它虽然是在力学中引入的,但却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可以说一切自然现象都与功和能相联系,通过功(特别以后关于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充分揭示了物理学各部分间的内在联系。

作用:对功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前两节所学简单机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能量的知识奠定基础。

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2、课程标准解读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B.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能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C.理解公的计算公式W=Fs中个符号道标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D.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A.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功的概念;B.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功=力×距离是物理学中的规定,初学者常感到不好理解,不像有些知识那样可以依靠直观认识为依托,因此教学中充分贴近学生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是本堂教学的关键点,也是重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3《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10.3《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全一册八年级物理第10.3节《做功了吗》。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判断力是否做功的方法,理解功的概念,以及能够运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是指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3. 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移动的距离。

4. 判断力是否做功的方法:一看是否有力,二看是否有距离,三看力和距离是否在同一方向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判断力是否做功的方法,理解功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判断力是否做功的方法,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功的概念,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绳子、小车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提水、推车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人是否做了功?如果做了,如何计算?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以及判断力是否做功的方法。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典型例题,如提水、推车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5.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弹簧测力计提物体、绳子拉动物体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和功的关系。

6.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公式、判断力是否做功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判断力是否做功的题目:(1)一个人提着一桶水走了一段距离,人对水桶做了功吗?为什么?(2)一个学生推着自行车上坡,学生对自行车做了功吗?为什么?答案:(1)做了功,因为人对水桶施加了力,并且水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分析:《做功了吗?》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十章第三小节的内容。

从教科书编写来看,主要涉及三块内容:一是利用“功的原理”这一发现引入“机械功”的概念;二是“怎样才算做功”;三是“怎样计算功”。

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机械与力等知识。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机械功是力与位移的综合效果。

学习机械功的知识,是对前面力学知识的延续和应用,也是后面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必要准备。

关于这一科学内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两个条目:3.2.2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后续学习中会涉及到)。

从认知水平来看,一条属于“了解”水平,一条属于“认识”水平,其中对“功的原理”没有提及(但本质已经涉及)。

这就是国家标准中对这一内容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下册的学生,由于普及了义务教育,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一)知识基础。

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等知识,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受力,没有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把握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功的计算时,把不对应的力与距离联系在一起,而引起错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中杠杆平衡条件、动滑轮的特点等知识,还学习了力和长度的测量,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但结合刚学过的功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完成功的原理的实验探究还有相当的难度。

(二)认知能力。

学生思维较活跃,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

(三)学习动机。

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具有比较典型的求趣、求动心理。

(四)学习风格。

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喜爱合作学习,喜爱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喜欢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较容易受外界评价与成就水平影响,焦虑水平适中。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做功了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做功了吗

授课内容做功了吗原创王湘劲复案补改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与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木块、小车、细绳
挂图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策略、过程、方法:
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
功的概念;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列举实
例,培养学生注意平常的观察能力。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新课:
分析下图中动滑轮省力情况和费距离情况:
人们在使用动滑轮时发现,
拉力F是物重G的一半,拉力的
作用点上升的距离s是重物上升
高度h的两倍,如果把拉力F与
上升的距离s相乘,基本等于物
重G与重物上升高度h的乘积,
即Fs=Gh。

后来又发现作用其他
机械也是如此,于是人们开始认
识到,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
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
理量。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
积叫做机械功。

简称功。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3 做功了吗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3 做功了吗教案 (新版)沪科版

《做功了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识与技能: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2) 功的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功的概念;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注意平常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怎样才算做功;功的计算【教学难点】怎样才算做功【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诱导【课前准备】动滑轮、物块、刻度尺、细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在使用简单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在利用机械为人们工作时,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机械功如图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你知道拉力F与上升的距离s和物重G与物体上升高度h之间的关系吗?从图中我们发现:Fs≈Gh。

后来又发现使用其他机械也是如此。

可见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规定: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二)、怎样才算做功1、观察以下三幅图思考:做功的必备条件(1)人用力推车,车未动人对车做功了吗?没做功;因为在推力方向上车没有移动距离,故推力没有做功。

(2)、汽车向前移动一段距离牵引力对汽车做功了吗?做功了;因为在牵引力的方向上汽车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牵引力对汽车做了功。

(3)、吊车提升货物吊车钢索的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做功了;因为在吊车钢索的拉力作用下,在拉力方向上使货物上升一段距离,所以吊车对货物做了功。

2、思考:通过上面的实例分析,你能说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做功的必备条件吗?做功的两个必备条件:(1).有力的作用(2).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距离注意:做功两个条件缺一不可3、不做功有几种类型(1)F=0,不劳无功运动员踢足球,球离开脚后飞出10米远的过程,运动员是否对球做功?物体没有受到受力的作用,由于惯性而通过一段距离所以不做功。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做功了吗》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做功了吗》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做功了吗》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熟悉功的单位及换算; 3. 掌握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力做功; 4. 理解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力的计算方法;•理解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课本和网络资源自行预习内容,并准备好思考题。

思考题:一个10千克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移动了2米,在重力作用下又向上升了5米。

假设地面水平,忽略空气阻力,求: - 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 物体在水平移动过程中的功;- 物体在向上抬升时所克服的重力功; - 物体最终的势能。

2.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一些奇特的神奇体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和“如何解释”,以此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3. 课堂讲授3.1 功的定义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定义;3.2 功的计算公式•初中生掌握“功 = 力× 路程× cos θ”;3.3 功的单位及换算•初中生掌握“焦耳与牛顿米的换算关系”;3.4 力的计算方法•利用示意图、公式、实验法等方式,以多种途径让学生掌握力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力做功的讲解打基础;3.5 力做功•解释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如何判断某个力对物体做功,在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和斜方向的情况下,都进行讲解。

3.6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为解决今后每秒所做功、每小时所做功等实际问题准备基础;3.7 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回顾预习中的思考题;4. 课后作业1.做小组活动,制作不同形式的效应器,讨论可能的效应体验,并给出合理的解释;2.完成课堂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准备充分,课前预习思考题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知识点。

在课堂上,我注重以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多次重复,将知识点逐步深入学生的记忆中。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3做功了吗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3做功了吗教案 (新版)沪科版

10.3做功了吗《做功了吗》练习一、单选题1、用200 N的力沿水平方向分别拉质量为200 kg和150 kg的甲、乙两辆车,两辆车均匀速前进了1 m,则 ( )A. 拉甲车做功多B. 拉乙车做功多C. 做功一样多D. 无法判定2、子弹在枪膛内受火药爆炸后产生对气体的平均推力是800 N,子弹的质量为20 g,枪膛长55 cm,射出后,子弹在空中飞行了80 m,则气体对子弹所做的功是 ( ).A. 4×104 JB. 156.8 JC. 440 JD. 1.08 J3、下列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 学生拎着书包上楼 B.人用力推讲桌,但没推动C. 某同学提着一桶水沿水平路面运动了10 mD.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4、对物体做功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越多B.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越多C.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就一定对物体做功D.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5、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在水平方向拉力的作用下,沿拉力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文具盒所受重力做了功B. 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做了功C. 文具盒所受拉力做了功D. 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6、如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先后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B. 木块后来受到的拉力较大C. 木块先后动能一样大 D. 先后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7、下面是同学们上体育课时的一些场景,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A. 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快慢的B. “踢足球”时,头球攻门是利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踢出去的足球最终落到地面,是因为足球在空中不受力的作用D. 做“俯卧撑”时,要克服自身重力做功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定的拉力F作用下,沿ABC方向做直线运动,已知AB=BC,设AB段是光滑的,拉力F做的功为W1;BC段是粗糙的,拉力F做的功为W2,则W1和W2的关系是( ).A. W1=W2B. W1>W2C.W1<W2 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9、如图甲所示,一块质量为0.2 kg的铁块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3 N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铁块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N,0~6 s内拉力F做的功是J.(取g=10 N/kg)10、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10 s内移动了1 m,则木块移动的速度为m/s.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大小为N,拉力所做的功为J.11、冰壶比赛如图甲所示,比赛场地如图乙所示,冰壶从出发点A被运动员推着运动6 m后,在B 点被推出,沿冰道运动30 m到O点停下来.(1)被推出去的冰壶停下来是由于.(2)若运动员对冰壶的推力是10 N,冰壶自A点运动到O点停下来的过程中,运动员对冰壶做的功是J.三、解答题12、质量为2 t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一直为汽车所受重力的0.2倍,匀速行驶了2 km后关闭发动机,又行驶了55 m才停下,求整个过程中牵引力对汽车做的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说课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说课稿
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功的概念,提供更多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2.在计算练习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练习机会,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3.通过鼓励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进一步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这一节内容位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理论的框架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能够理解和判断物体是否在做功,以及功的大小和方向。
主要知识点包括: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功的计算和判断物体是否在做功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
2.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如使用弹簧测力计和滑轮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计算实验中的功。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机械设备是否在做功,计算机械设备所做的功等。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功的概念理解不清:可能存在一些学生对功的概念理解不深刻,难以理解和应用功的计算方法。
2.学生计算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可能在数学计算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他们在运用功的计算公式时出现错误。
3.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可能有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学习效果。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做功了吗教案与反思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做功了吗教案与反思

第3节做功了吗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功.2.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能判断物体是否做功.3.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物理问题.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事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创新思维.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机械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95,完成以下问题: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合作探究】演示一探究机械功人们在使用简单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在利用机械为人们工作时,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答:若动滑轮的质量远小于所提物体的质量,那么,拉力F几乎是物重的一半,拉力的作用点上升的距离s为重物上升的高度的两倍,即Fs≈Gh.知识点二怎样才算做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95-196,完成以下问题:做功的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合作探究】演示二下面两图是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想一想,这些做功的实例有哪些共同特点?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甲吊车钢索的拉力使货物上升一段距离乙答:甲图中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前进,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推力做了功;乙图中货物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被提升,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拉力做了功.即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演示三下面两图是力对物体不做功的实例,想一想,这些不做功的实例有哪些共特点?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甲搬而未起乙答:甲图中人提着滑板在路上行走,手对滑板的力是向上的,而滑板只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并没有在提滑板的力的方向上移动,人提滑板的力没有做功;乙图中人用力搬一块大石头而没有搬动,石头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人对石头的作用力也没有做功,都没有满足做功的两个要素.【教师点拨】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没有距离不做功,即物体受到力的用,但保持静止状态(s=0,劳而无功).(2)有距离没有力不做功,即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F=0,不劳无功).(3)通过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不做功,即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与该力垂直.【跟进训练】1.你用力推墙,墙没动你是否对墙做了功?解: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力没做功.2.我将手中的粉笔水平丢出,粉笔在空中飞行,我是否对粉笔了功?解:物体没有受到力,是靠惯性飞行,力没做功.知识点三怎样计算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96-197完成以下问题:1.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功的计算公式:W=Fs.W表示物体做的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号是J.4.1 J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 m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 J.5.一些力做功的大小.(1)将一袋10 kg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功约150J.(2)将两个鸡蛋举高1 m,做功约1J.(3)体重为600 N的某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做功约1_800J.(4)将一瓶500 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并举高,做功约10J.【合作探究】例质量为50 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 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 000 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 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g取10 N/kg)解答由于雪橇做匀速运动,所以马拉车所用的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F =F摩=800 N.雪橇沿水平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3 000 m.所以,马的水平拉力做的功W=Fs=800 N×3 000 m=2.4×106 J.【教师点拨】1.功的计算只涉及F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不涉及物体是否做匀速运动等运动情况.2.公式:W=Fs.3.公式的变形式:F=Ws或s=WF.4.应用公式时应注意:(1)计算过程中的单位要统一.(2)力与位移的方向一致.(3)力与位移是同一时间发生在同一物体上.【跟进训练】在平地上,一小朋友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 m,他做了多少功?解:由W=Fs得,人推箱子时做的功:W1=F1s1=50 N×10 m=500 J.因为人匀速举起箱子,所以F2=G=100 N,此时人做功:W2=F2s2=Gh=100 N×1.5 m=150 J.课堂小结1.定义: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3.公式:W=Fs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素材积累】不怕你不懂不会,旧怕你不学不干。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附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附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

第三节做功了吗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功并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并初步学会应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怎样才算做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这些词中“功”有的具有“成效”的意思,力学中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

在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P195,第三节“做功了吗”。

新课教学探究点一什么是机械功1.问题:我们所学的简单机械有哪些?请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学生回答:省力的费距离,费力的省距离。

那么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为了评价机械的功效,机械师们提出了“功”的概念,后来这一概念被引入到物理学中。

2.出示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图片,探究机械功。

问题:图中拉力F等于多少?拉力F上升的距离是多少?如果把拉力F与上升距离s相乘,得到的乘积正好等于物重G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乘积,即Fs=Gh。

后来又发现使用其他机械也是如此。

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作机械功,简称功。

探究点二怎样才算做功1.出示课件:某工人起吊重物,起重机起吊重物对重物有向上的拉力,重物在拉力F的作用下升高一段距离s。

2.出示图片:分析推力对小车做功,推力对小车向右的推力,小车在推力F的作用向右移动一段距离s。

3.提问: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前面两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启发)共同点——有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

归纳:通过以上总结,我们应建立这样一个认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s,那么力对物体就做了功,不管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在竖直方向上,不管施加力的物体是人还是机械。

沪科版八下物理-教学设计二第三节做功了吗

沪科版八下物理-教学设计二第三节做功了吗

课题第三节做功了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能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教学重难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不做功。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新课引入(2’)一、导入新课我们平时常说到“做工”,日常“做工”是指“读书”、“工作”、“劳动”,认为花费了力气一定能做功,不会徒劳无功。

物理学中也有“做功”,可是物理学中的“做功”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做工”有着不同的含义。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介绍“工”与“功”对物理产生兴趣对比学习功的概念进行新课(28’)二、新课教学1、机械功定义: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2、怎样才算做功A、做功的要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B、举例分析做功的情况总结不做功的情况:1、S=0 2、F=0 3、F⊥S并指出第一种情况是劳而无功,第二种情况是不劳无功,第三种情况也是劳而无功,它与第一种情况的区别是:第一种情况物体没动,第三种情况物体动了)[练习]1、判断:1)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3)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那么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下列情况中是否有力对物体做了功?如果有,请说明是什么力作功。

1)手提着水桶不动。

2)手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3)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4)宇宙太空中,一块匀速前进的石块。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做功了吗》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做功了吗》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手匀速托起 两个鸡蛋升 高1m时手对 鸡蛋做的功 大约是1J
将一袋10kg的 大米从地面扛 到肩上,做功 约150J
将一瓶500mL的 矿泉水从地上拿起, 做功约10J 体重为600N的某学生从一 楼走到二楼,做功约1800J
甲同学用50N的水平推力水平推动 木箱3m,乙同学用20N的力水平推动木箱 6m,谁做的功多?
Fs=Gh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 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为了描述这一现象, 科学家们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功。可以 用这个物理量来评价机械的功效。
机械功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 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A.吊车拉货物
B.小孩推玩具车
C.汽车水平前进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请同学们进行讨论: 这三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怎样才算一个物体对另一物 体做功(做功应该具备哪些必要因素).
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 箱子,前进了10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 重力做了多少功?
已知: F1=50N
W推 、 W重 求:
S1=10m F2=G=100N
S2=0m
解: W推 =F1S1=50N×10m=500J W重=F2S2=100N×0m=0J
答:推力做功为500J;重力做功为0J.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
《做功了吗》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1、结合实例理解机械功的概念,会判断各种 事例中物体是否做功。 2、通过归纳生活中大量做功实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1、省力杠杆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费力杠杆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缺点? F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与反思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与反思

第三节做功了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理解机械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力没有做功而是“劳而无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计算公式W=Fs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当有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各个力做功的计算.【教具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老师播放视频“叉车运货”:叉车搬运货物时,把货物从地面提升到一定高度.叉车用力托起货物,使货物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置的移动.叉车对货物做功了吗?要想知道答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做功了吗”.【课堂导学】【指导预习】阅读课本P195-P197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用红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知识点1机械功学生小组内部按课本图10-2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机械功,并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1.通过实验,有什么发现?生:1.Fs≈G),功的单位是牛顿·米(N·m),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符号用J表示.1J=1N·m.解题中应注意:(1)单位要统一;(2)s必须是物体在力F上通过的距离;(3)重力做功W=Gg=165kg×9.8N/kg=1617N,她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W=Fs=1617N×1.6m=2587.2J.4.扶梯对小兰的支持力F=G=mg=40kg×10N/kg=40N.扶梯对小兰做的功W=Fs=400N×112m=4.48×104J.5.雪橇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vt=15m/s×2×60s=1800m.水平拉力做的功W=Fs=200N×1800m=3.6×105J.(一)机械功: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二)怎样才算做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不做功的几种情况:(1)缺力无功:F=0,s≠0;(2)缺距离无功:F≠0,s=0(3)垂直无功:F≠0,s≠0且F⊥s.(三)怎样计算功1.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功=力×距离.2.公式:W=Fs3.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1焦耳=1牛顿·米.本节课首先通过实验探究使用机械和直接用手时效果相同,引出功的定义,然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自已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且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使学生能熟判断做功和不做功的现象.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增大了信息量和信息传递的速度,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实验技技巧的掌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使课堂充满了生机.【素材积累】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