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届AIAA_USU小卫星研讨会召开_肖维新

合集下载

推动民用航空高质量发展,开拓卫星应用新局面——访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明

推动民用航空高质量发展,开拓卫星应用新局面——访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明

其次,我国目前已经建成相对完善的空间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支撑民航应用与发展,而且未来体系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国家“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在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强调,航天强国要有成体系发展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要加快建设随遇接入、高速互联的卫星通信系统,全域感知、全球覆盖的卫星遥感系统,全球链接、按需服务的卫星导航授时服务系统,响应迅速、精确有效的空间维护与服务系统,大幅提升空间基础设施应用与服务水平。

再次,是民航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民航局相继印发《中国民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实施路线图》(2019)、《中国民航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路线图》(2021)、《“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2022)等政策文件,对基于空间基础设施大力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最后,航天与民航的合作与发展已经具有良好基础。

201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民航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在卫星导航与追踪监视、卫星通信、卫星遥感以及智慧机场等方面加强合作,目前在追踪监视、卫星通信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民用运输航空器赋予了追踪监视和自主导航能力《卫星应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开通,请您介绍一下北斗的主要成就和新时代北斗的规划愿景。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北斗三号开通以来,系统运行连续稳定可靠,服务性能世界一流。

北斗三号在轨30颗卫星运行状态良好,星上300余类、数百万个器部件全部国产,性能优异。

实测表明,全球定位精度优于5m,亚太地区性能更好,服务性能全面优于设计指标。

独具特色的国际搜救、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六大特色服务,性能优越,真正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应用MEMS技术加快微小卫星及微卫星的发展_谭晓昀

应用MEMS技术加快微小卫星及微卫星的发展_谭晓昀

应用MEMS技术加快微小卫星及微卫星的发展_谭晓昀应用MEMS技术加快微小卫星及微卫星的发展谭晓昀刘晓为(哈尔滨工业大学M EM S中心哈尔滨150001)摘要介绍了M EM S技术的重要性及在微小卫星及微卫星上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M EM S 小卫星微卫星Development of Small satellite and Micro-satellite Speed up By MEMS Tech-nologyT an Xiaoyun Liu Xiaow ei(M EM S Center,H aer bin I nsitute of T echnology,H aer bin150001,China)Abstract It int roduced t he import ance of t he M EM S t echnology as w ell as its trend in development and the brief situat ions in applicat ion about small sat ellit e or micro-satellit e.Key words M EM S Small satellit e M icro-satellit e1 引言由于M EM S技术的发展,为微小卫星概念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手段,卫星的微小化日益受到重视。

微小卫星采用集成化、模块化等新的设计方法,综合应用微电子、微机械、新材料、新能源和精密加工等新技术,使其一体化和功能密度高成为可能。

微小卫星的突出优点是体积小、成本低,研制周期短,风险小,应用领域广,发射方式灵活。

可以有效和快速地执行民用和军事任务。

由于其特点,结合M EM S技术,将使微小卫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都发生深刻的变化。

有人按重量将卫星分为7种如表1。

表1kg种类大卫星小卫星微小卫星微卫星纳卫星皮卫星飞卫星重量>1000500~1000100~50010~1001~100.1~1<0.1为使微小卫星成为现实,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提出了六项关键技术[1]:轻型太阳能电池阵列、柔性集成供电和信号系统、多功能结构、超高密度电路、微机电系统、轻型大光学系统。

2011年环境减灾卫星工程建设及应用大事记

2011年环境减灾卫星工程建设及应用大事记
十二 、2 1 年 1 月2 日 ,减 灾 01 0 2
机 网络支 撑环境 和硬件设 备管理 使用 等 内容进行讲解 。
九 、2 1 年 9 O 1 月6日, 国家 减 灾
卫星应 用系统 总指挥部在京 组织召开
“ 灾卫星工程 ( 减 系统部分 )验收启
动会议 ” ,3 家系统承建单位 领导 、 8 代表共计7 余人参加会议 。 O 十三、2 1 年1 月中旬,减灾卫 01 2 星应用 系统总指挥 部组织开展 卫星工 程 《 验收测试 大纲》评 审工作 , 对8 分 系统 1 家单位 承建 的 1 个 5 8
个软件包进行为期4 天的评审。
委 办 公室 在 北 京 隆重 举 行 “ 境 减 环 灾 A 星 运 行三 周年 暨 用 户 服 务 大 、B
会 ”,纪念 环境减 灾A 星 在轨运 行 、B
十四 、2 1 年1 月2 日,中 01 2 7
国航 天科技集 团公司 、民政部卫 星减 灾应用 中心、环境保 护部卫
等 国际机构 的充分肯 定。 八 、2 1年 8 5 2 0 月2 - 6日,民政部 1 国家减 灾中心举 办环境减 灾卫星 工程
专题技 术讲座 ,邀请有关 厂商对计 算
减灾 应用系统 工程 ( 系统 部分 )验 收 方案 》评审会 。评审专家 组一致 同意 通过评审 ,并建议尽快组织 实施 。
星环境 应用 中心在 北京组 织召开
“' C H 卜1星转正样评 审会 ”,顺利
通过专家评 审,为 “ J l星 ”后 H -C 续出场发射工作奠定 了基础。 ( 民政部 国家减 灾中心卫 星 遥感部供稿 )
总第12 12 1~ 7 J o2 《  ̄ 1 巾圈减灾> 1 7
环境监测 司司长魏 山峰一 行访 问民政 部 国家减 灾 中心 。 民政部 国家减灾 中

卫星应用大会小卫星及应用发展讲演版航天所张召才

卫星应用大会小卫星及应用发展讲演版航天所张召才

≤50kg 50~100kg 100~500kg
截至20150930,全球成功入轨
27
160颗,其中小卫星100颗,占比
5
62.5%
12 2 23
2010
16 1 19
2011
16 4 31
2012
97 2013
21 11
130
2014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11 4 85 2015.9.30

注:右图数据来自美国SEI咨询公司。
——2013《弹性和分散空间体系》
“主要国家加紧发展包括以各种作战、侦察、电子 压制小卫星和纳卫星为基础的航天技术,是俄罗斯面 临的主要军事威胁。”
——2014《俄罗斯2030军事技术装备发展战略》
“未来几年一个可能的趋势是小卫星将占据更多的 市场份额。”
——《2014年航天报告》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24
23 11 26
28
26 16 31
30
30 15 35
33
150 100
26 2620
14
121362
155
176
217
198 222 187 162 187 167
50
118 116
0
2010
2012
2014
2016
北美
拉美
欧洲
数据来源:NSR咨询以公服司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2018
2020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 OneWeb 公 司 ,648 星 星 座 , 互 联 网 接 入 服 务 , 125kg , 单 星 容 量 8Gbit/s,单星<50万$,ADS公司负责卫星研制,900星合同,批量 化制造,4颗/天;

航天科工六院小卫星动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航天科工六院小卫星动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匹配 。
维普资讯
- R 潮

近些年 发展起来的固液混合动力系统 ,以其推 力 可调范 围宽 、燃料安全性能好 、系统结构较为简单等 特 点 ,在小卫 星上具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开展该项 目 的研究 ,对丰富我国航天动力系统的种类 ,拓展航 天 动力系统的应用领域 ,提高我 国航天技术的整体水平
● 我 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4 0 2 亿元
从业人员超3 万 0
1月8 日.0 年 度国产空间信息系统软件 测评总 1 2 7 结表彰会议宣布 .目前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 已达  ̄40 J2 亿元 .地理信息产业从业人 员超过3 万 ,相关 0 企事业单位 超过 1 万家 .我 国地理信息产业 已初具规 模。 40 2 亿元产值 中 我国测绘业产值为26 1亿元 ,地 理信息系统产业产值约为5亿元 ,遥感产业产值接近 0 1 ' 元 .卫 星导航产 业为1 0 os f 亿元 .地 图出版 产业产 2 值超过 1亿元 。 0 地理信息软件企业已经超过50 ,此次 国产空 0家 间信息系统软件测评 中,以超 图地理信 息软件平台套 件 V5 3 、超 图桌面地理信息 系统软件 V53 M a P . G Js工具型地理信息 系统 V7 2 超 图互联 网地理 . 信息 系统 V5 3 . 、地 网 G e o B e a n sV70 .获得好

颈 .取得更大的进步 .并希望通过该项 目建立一个技 术平台 .带 出一支 队伍。 据 了解 ,综合性能优 良的姿态和轨道控制动力系 统是小卫星 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液体姿态和轨道 控制动力系统 因其系统复 杂、体积 相对庞大而不适用 有效载荷相对较小的小卫星 固体姿态和轨道控制发 动机 虽然结构简单 、使 用方便 .但 因其燃烧不可控而 导致推 力难 以调节 .这与小卫星机 动灵活的特点不相

全球卫星移动通信星座天基星间链路测控方案

全球卫星移动通信星座天基星间链路测控方案

递测 控信 息 ,再 通过 G EO一 1卫星或 GE O一 2卫 星将 信 息传 回到我 国地 面测 控站 台网 。 方案 二 由于 星座卫 星数量较 少 ,可 以借 助 目前现有海 外站 协助测 控测控 问题 ,针 对上 述模 型设计测 控 系统 ,有 两种方 案 : 方案 一 GE O一 1 卫 星和 G E O一 2卫 星都 可以 由我 国地 面 测控 台 网 ( 东部 、西 部 ) 完 成测 控 任务 ,
GE O一 3卫星属 于远端 不可视 卫 星 ,需要 建立 它与 GE O一 1 卫 星 或 GE O一 2卫 星 的星 间链 路联 系来传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1 0 — 1 0 。收 修 改 稿 日期 :2 0 1 2 — 1 2 — 2 8
主 垦奎 型堂垫 至 旦 在G E O 轨道 布置 3颗地球 静止 轨道卫 星 ,建 立 G E O 轨道 卫星与 L E O 星座卫 星之 间的星 间链 路来
G E O 轨 道卫 星与 L E O 星 座 卫 星之 间 的 星 间链 路 来 传 输 测 控 信 息 , 再 将 这 些 信 息 转 发 至 相 应 的 地 面 测 控 站 , 分 析 了测 控 链 路 的 传 输 指 标 , 评 估 了 星 间 测 控 链 路 的 双 向 传 输 性 能 , 最
传输各 种遥 控 、遥测与测 距信 号 ,再 将这 些信息 转发 至相应 的地面 测控站 。此外 ,需要 地面 测控站 或 同步轨道 节点 配备多条 独立 的上 、下行 信道 ,即提供 多址 能力 ,以实现对 多颗 星座卫 星 的同时跟 踪 和测控 ,可 以采用直 接序列 扩频 ( D S S S ) 的码 分 多址 ( C DMA) 测控 体 制 ,并 在 星 上采 用多 址 天线 技术来 有效 解决 测控多 目标 同时工作 以及 链路需 求量 大 的问题 。

微小卫星发展的若干思考

微小卫星发展的若干思考
t e c hn i c a l p e r f o r ma nc e,s ho r t R D t i m e,l o w c o s t a nd e a s y de pl o yme n t a n d a p pl i c a t i o n. Du e t o t he d e v e l op me nt o f n e w t e c hn ol o g i e s,t h e c on t i nu i ng c o mm e r c i a l i nv e s t me nt a nd t he di v e r s i f i c a — t i on o f l au nc h mo de,mi c r o - s ma l 1 s a t e l l i t e s ha v e g o ne t hr o ug h r a pi d de ve l o pme nt i n r e c e nt y e a r s .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x p e r i me n t f i e l d s . To p r o m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mi c r o — s ma l l s a t e l l i t e i n n o —
v a t i on,we s h ou l d f o c u s b ot h on t e c hno l og y a nd p o l i c y .Gr a s pi n g t he c u t t i n g e d g e t e c hn ol o g y a n d a p pl i c a t i o n i n no va t i o n, c ons i d e r i ng t h e pr o bl e ms c a us e d by l a r ge — s c a l e c o ns t e l l a t i o n o p e r a t i o n, a nd c o mpr e he n s i v e pl a n ni n g o f me c h a ni s m a n d po l i c y a r e a l l n e e d e d . Ke y wo r ds : mi c r o — s ma l l s a t e l l i t e;t e c h no l og y i n no v a t i o n;m o de i n no v a t i o n

“实践九号”A卫星高性能光学小相机在轨成像质量评价

“实践九号”A卫星高性能光学小相机在轨成像质量评价
D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9 — 8 5 1 8 . 2 0 1 3 . 0 4 . 0 0 1
On ・ o r b i t I ma g i n g Qu a l i t y As s e s s me n t o f S J - 9 A S a t e l l i t e Hi g h
( 1 T we n t y F i r s t C e n t u r y Ae r o s p a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 L t d . , B e i j i n g 1 0 0 0 9 6 , C h i n a ) ( 2 I n s t i t u t e o f 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a n d Di g i t a l E a r t h , C 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1 0 1 , C h i n a) ( 3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p a c e Me c h a n i c s &E l e c t r i c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7 6 , C h i n a )
Pe r f o r ma nc e Op t i c a l S ma l l Ca me r a
WE N Q i a n g Y AN Mi n g ・ Y ANG B i n g x i n WANG Z h i y o n g
WU F e i H E S h a o s h u a i T O NG Q i n g x i

肩负航天使命 向着荣光而行——记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部长胡海鹰

肩负航天使命 向着荣光而行——记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部长胡海鹰

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肩负航天使命 向着荣光而行——记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部长胡海鹰 肖贞林他扎根航天事业15年,攻坚克难、勇创佳绩,在卫星系统设计、空间态势感知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部分成果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他兢兢业业、追求卓越,以党员标准践行在研任务,以党员精神守护在轨星辰;他时刻谨记国家领导人的殷殷嘱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航天人的航天精神,凝聚青年力量,致力于为中国的航天梦做出更多的贡献。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部长胡海鹰。

如今,胡海鹰已经从一名稚嫩青涩的年轻工程师成长为一位经验丰富、成果突出、引领团队的优秀型号总设计师。

回顾自己在航天领域的奋斗历程,胡海鹰快人快语道:“热爱是一刻的,剩下的全是责任;喜悦是一刻的,剩下的全是投入。

身为航天人,我们必须时刻在路上。

”愿做无名之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留下过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如“两弹一星”时代的钱学森、赵九章,载人航天时代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这些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共同支撑起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一片天空。

实际上,除了这些家喻户晓的航天人外,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壮大的背后,还有数不清的科研、技术工作者,他们同样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与年华,尽管默默无闻,但都无怨无悔地投入其中。

正是由于有这样一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庞大的英雄团队,中国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

作为一名航天人,胡海鹰多年来一直为自己的事业感到自豪。

他如是说道:“其实做科研也是一种情怀,我们是真的想为国家做些事情。

”2006年,胡海鹰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以后,来到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国航天事业当中,主要从事卫星系统设计、空间态势感知等方面的研究。

宇航技术的发展与微小卫星研讨课设计及教学实践

宇航技术的发展与微小卫星研讨课设计及教学实践

宇航技术的发展与微小卫星研讨课设计及教学实践①瞿智1,徐胤勃2,胡梅1,陈建云1,冯旭哲1(1.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3;2.国防科技大学教研保障中心,湖南长沙410073)一、新生研讨课特点和宇航技术的发展与微小卫星课程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融入专业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高校普遍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新生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生研讨课起源于美国,是美国大学在继承“seminar”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独创精神与学术自由相统一、注重协作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面向大一学生的课程教学模式。

21世纪初,国内一批重点大学针对本科新生开设了新生研讨课,进行探索性研究教学模式上的尝试。

新生研讨课围绕“主题”来实施,每门课程都有一个主题,主要根据学校特色或学科专业的发展规划制定,课程教学以“讨论”为基础。

新生研讨课基本范式大致有学科导引式、前沿专题式、实践探索式和跨学科式等多种。

主要目的是引导新生学会研究,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查阅资料,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逐步掌握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帮助新生明确专业学习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1-9]。

宇航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随着各航天大国的不断发展,卫星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新的变化:多功能集成化、网络化、微小型化、发射多样化、智能化和低成本经济化。

近年来,微米纳米技术、光学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在微小卫星获得成功应用。

微小卫星能适应快速研制、应急发射的特殊需求,使其得到很多航天大国的重视。

微小卫星是航天器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就综合应用而言,传统的大航天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因此小型航天器、微航天器、纳航天器、皮航天器以及由多颗型航天器等组成的分布式航天器已经成为国际上航天器领域发展的热点之一[10-11]。

宇航技术的发展与微小卫星是为我校大一新生开设的一门研讨选修课程。

小卫星、大星座,改变未来空间游戏规则——第三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2015)召开

小卫星、大星座,改变未来空间游戏规则——第三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2015)召开

小卫星、大星座,改变未来空间游戏规则——第三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2015)召开贠敏【期刊名称】《卫星应用》【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2页(P72-73)【作者】贠敏【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15年9月25日,“第三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2015)”在北京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创新与融合”,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办。

来自总装备部、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白照广主持。

中国宇航学会副秘书长龚金玉致开幕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葛玉君总经理致欢迎辞。

《美国空军全球科技愿景(2013-2027)》中提到,“小卫星将成为未来空间领域‘改变游戏规则’的要素之一”。

《俄罗斯2030军事技术装备发展战略》中提到,“主要国家加紧发展包括以各种小卫星和纳卫星为基础的航天技术,是俄罗斯面临的主要威胁”。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张又侠部长提出,“一大一小”将成为未来航天重要发展方向。

1996年8月,我国第一颗现代小卫星“实践五号”研制立项,拉开了我国现代小卫星发展的序幕。

小卫星已经成为我国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太空探索试验的有生力量。

2015年1月,SpaceX和特斯拉两家公司的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宣布了其准备向太空发射700颗卫星自建全球互联网卫星网络的计划。

2015年9月,埃隆·马斯克正式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申请,请求批准发射4000颗近地轨道卫星,用于向全球提供免费的卫星互联网服务。

据了解,如果一切顺利,该服务大约在未来五年内可以启动并运行,即可向全球提供免费的卫星互联网服务。

中国科学院李德仁院士作了题为《论互联网+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的报告。

他提出了建设我国军民融合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的建议。

2017年全球小卫星发展回顾

2017年全球小卫星发展回顾

2017年全球小卫星发展回顾何慧东;付郁【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8(000)002【总页数】6页(P51-56)【作者】何慧东;付郁【作者单位】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卫星因制造和发射成本低、技术更新快、便于规模化制造和部署等特点,得到快速发展,应用领域愈加广泛,新型市场不断涌现,已成为“新航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联合市场研究公司(AMR)2017年《小卫星市场报告》预测,到2022年全球500kg以下小卫星市场将达71.79亿美元,2016-2022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9.8%。

1 2017年全球小卫星发射情况2017年,全球共发射500kg以下的小卫星3 1 0颗,占同期入轨航天器总数的7 0.5%。

其中,0~10kg卫星276颗,10~50kg卫星17颗,50~100kg卫星4颗,100~500kg卫星13颗。

从卫星发射数量上看,继2015年和2016年连续2年回落后,2017年小卫星发射数量翻倍增长,处于历史最高发射水平。

美国行星公司(Planet)2017年通过3次发射部署了140颗“鸽群”(Flock)立方体卫星,贡献了10kg以下卫星数量的过半,小卫星已成为航天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卫星所属国家看,美国共成功发射了221颗小卫星,占总数的71.3%,位居首位,较2016年的66颗增长234.8%。

欧洲、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分别发射29颗、16颗、10颗、4颗和3颗,欧洲和俄罗斯小卫星数量较2016年有所增长,中、日、印小卫星数量较2016年有所回落。

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发射27颗小卫星,较2016年增长92.9%,是2017年的一大亮点,其中10kg以下的纳卫星共26颗。

立方体卫星大大降低了航天的准入门槛,参与主体日益增多。

近5年全球成功入轨小卫星数量2017年各国成功发射小卫星数量2017年各应用领域小卫星数量从小卫星应用领域看,对地观测卫星继续保持主导地位,2017年共发射208颗小卫星,占比67.1%。

高校正成长为我国微纳卫星研制的生力军

高校正成长为我国微纳卫星研制的生力军

高校正成长为我国微纳卫星研制的生力军齐真【期刊名称】《国际太空》【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3页(P11-13)【作者】齐真【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come Main Force of China’s Micro/Nano Satellites2015年9月20日,长征-6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在这20颗卫星中,有12颗是由国内4所高校研制的。

在长征-6运载火箭发射的20颗卫星中,有8颗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研制,其余的12颗卫星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研制,国家队∶高校=8∶12。

天拓-3卫星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自主设计与研制,由6颗卫星组成,包括1颗20千克级的主星(吕梁-1)、1颗1千克级的手机卫星(“智能”)和4颗0.1千克级的飞卫星(星尘-1、2、3、4)。

卫星入轨后,手机卫星和飞卫星与主星分离,以“母鸡带小鸡”的方式通过太空组网,实现6颗卫星集群飞行。

吕梁-1采用通用化多层板式微纳卫星体系结构,主要开展新型星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号接收、星载航空目标信号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信号接收、火灾监测、20千克级通用化卫星平台技术等系列科学试验和新技术验证。

AIS系统能对全球范围船舶快速完成位置、航向、航速等信息的接收,并实现对我国现有岸基AIS系统的有效补充。

星载ADS-B系统则可对全球范围航空目标实行准实时目标监测、空中流量测量,为航线优化和提高航空飞行效率提供信息服务,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此项卫星载荷在轨试验。

“智能”手机卫星是我国首颗以商用智能手机主板和安卓操作系统为核心设计完成的卫星。

星尘-1、2、3、4是国内首批飞卫星,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卫星之一。

微小卫星关键技木研讨会交流研讨最新成果

微小卫星关键技木研讨会交流研讨最新成果

微小卫星关键技木研讨会交流研讨最新成果
佚名
【期刊名称】《《太空探索》》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组织召开微小卫星关键技术研讨会。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部、各院和有关单位以及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共同商讨了我国微小卫星发展大计。

【总页数】1页(P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474
【相关文献】
1.福建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研讨会在闽成功举行——全通公司在研讨会上做经验交流与介绍 [J],
2.展示矿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搭建开放、共享、互动交流平台——“一带一路”战略联盟矿业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在新疆召开 [J],
3.山东省牧工商参展山东省畜牧业博览会并举办技木研讨会 [J], 吕珊珊
4.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交流最新技术工艺——“2009纸包装工业全国性高层战略研讨会暨最新技术研讨会”胜利落下帷幕 [J],
5.探讨产业最新技术搭建企业交流平台——首届中日平板显示关键原材料及设备新技术研讨会邀请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九区》——会认人的武器

《第九区》——会认人的武器

《第九区》——会认人的武器
萧星寒
【期刊名称】《中学科技》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外星人电影:当巨大的飞船降临地球,外星人既没有派出使节,也没有降下军队,更没有发射毁灭世界的死光,而只是默不作声。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萧星寒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99
【相关文献】
1.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公报
2.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展出的中国地地战术打击武器
3.建国50周年与解放区文学——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述要
4.深化改革落实规划加强领导把我区造林绿化建设事业推向新阶段——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绿化委员会副主任栗寿山同志在自治区绿化委员会第九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5.内蒙古自治区电机工程学会召开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第九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小卫星激光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微小卫星激光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空间激光通信凭借其速率高、体积小、质量轻和功耗低的优势,成为卫星间高速通信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特别在
微小卫星应用场合,更能体现激光通信的优势。文章详细介绍了微小卫星激光通信技术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在此基 础上,总结了需要突破的同轨终端轻小型化、异轨终端轻小型化、大气湍流影响抑制等关键技术,归纳了工程化应用、双
Abstract: With its high speed, small size, light-weight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space laser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and effective means of high-speed communication between satellites, especially in micro-satellite applications, which can benefit more strongly from the advantages of laser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of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micro-satellite las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n this basis, key techniques such as light miniaturization of identical orbital terminals, light miniaturization of different orbital terminals and turbulenc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technology’s applications, duplex communication, singlepoint to multi-point, localization and batch production capacity are concluded. Key words: space laser communication;free-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micro-satellite;space-based inter-

第九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

第九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

第九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
刘秋生
【期刊名称】《空间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6(0)4
【摘要】第九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于2015年11月9至13日在中国厦门市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NSMSA),厦门大学材料学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空间科学学会联合主办。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空间科学学报》;期刊;编辑工作;发行工作
【作者】刘秋生
【作者单位】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5.2;G232
【相关文献】
1.第九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二届全国功能神经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J],
2.第九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二届全国功能神经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J],
3.第九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二
届全国功能神经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J],
4.第九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二届全国功能神经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J],
5.第九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二届全国功能神经外科学术会议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场之间(两者的引力场互相抵消),这里没有黑夜,因此它可对太阳天体进行不间断的探测。

SOH O卫星重1850kg,上面装有11台高倍望远镜及其它仪器等。

它的主要任务是:1.探测太阳天体内部结构,包括测定其直径为320000km深处的温度;2.考察太阳天体的最外层(即日冕部分),太阳从这一层得到热量;3.探索太阳风的起源和组成,揭示太阳风为什么会那么快的流动。

太阳风是一种带电物质流,它以800km/s的速度撞击着地球的大气层,并产生磁暴,如北极光和南极光。

太阳风干扰地球的磁场,干扰人类的导航和通信系统,破坏电子并引起电力衰减,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因而人类一直在研究太阳天体以及太阳风的秘密,SOHO卫星就是这一探索的新创举。

到目前为止,所有对太阳天体的观测,都是在地球上,或者从环绕地球飞行的仪器上进行的。

前者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而后者不能在夜间持续观测。

SOH O卫星克服了上述两者的局限性,它能够对太阳天体进行全天候、不间断的观测,并用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详细记录和传回有关科学数据。

因此,人类对太阳秘密的探索将向前迈进一大步。

SOHO卫星是由马特拉-马可尼空间公司为欧空局(ESA)研制的一颗科学试验卫星。

在研制过程中,对极为敏感仪器的污染是一个重大的、必须解决的难题。

在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下,沉积在光学仪器表面上的粒子随时都可能对仪器造成毁坏。

马特拉-马可尼公司采取了慎重设计、认真选材和其它预防措施,制造出高洁度、抗污染的优质传感器,并认为这一技术成果具有世界最先进水平。

SOHO卫星已经通过了所有发射前的试验,并于1995年11月初运至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发射,其运载火箭使用美国宇宙神-2火箭(A tlas-ⅡAS)。

SOHO卫星所获得的大量科学数据将送至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该项目总部。

这些数据将被储存在档案馆内,并对全世界有关专家和学者开放使用。

□(孙学建 供稿) 据最新消息,SOHO卫星已于1995年12月2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由宇宙神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美欧15个国家的36个研究机构约200名科学家将参加这一研究项目。

(编者)肖维新第9届A IAA/U SU小卫星研讨会召开 AIAA/USU(美国航空航天学会/犹他州立大学)小卫星研讨会第9次年会已于1995年9月18~21日在犹他州洛根召开。

出席会议的除美国小卫星专家外,还有来自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瑞典和韩国的专家、学者。

中国也派出了专家并提交了论文(但因故未到会)。

会议第一天,由前美国空军上将B.—3—Schriever作报告,并举行以“降低空间任务成本”为议题的专家讨论会。

第二天的开幕式上,美加州工学院B.Murray教授作中心发言。

接着以大会报告形式宣读论文,不分小组。

按照时间顺序分为10个单元。

每单元一个主题,6篇论文,时间共一个半小时。

各单元的主题内容分别为:第一单元 空间硬件;第二单元 任务运营;第三单元 分系统与部件(1);第四单元 新任务概念(1);第五单元 大学生论文比赛;第六单元 运载系统;第七单元 仪器与敏感器;第八单元 新任务概念(2);第九单元 姿态确定与控制;第十单元 分系统与部件(2)。

另有24篇与小卫星技术关系不大的论文,则以张贴形式进行交流。

安排在第一单元空间硬件报告会上的6篇论文及作者是:1.中国的实践4号卫星(作者: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朱毅麟);2.AST RID 用微卫星作为空间科学工具(作者:瑞典空间公司S.Grahn等);3.GFZ-1 从和平号空间站发射的微型测地卫星(作者:德国Kayser-T hrede公司W.Schulte等);4.空间技术研究飞行器ST RV-1A和1B在GTO上的一年(作者:英国国防研究局N.Wells);5.T AOS/STEP卫星(作者:美国Aerospace Corporation的D.Edw ards等);6.小卫星技术发展的演变——关于SSTL平台、有效载荷及任务(作者:英国Sur ry卫星技术公司J.Ward)。

有关空间硬件5篇论文内容简述1.瑞典的前“弗利娅”小卫星设计师S.Grahn十分详细地介绍了ASTRID卫星的构成、性能和运行情况。

ASTRID微型卫星只有27kg重,其尺寸为45cm×45cm×29cm;平台部分重22.64kg,有效载荷4.36kg;采用自旋加磁控保持姿态稳定。

平台可提供21.75W的电力。

ASTRID卫星携带中性粒子成像仪、电子光谱仪和2台紫外成像光度计。

该卫星已于1995年1月24日与美国的FAISAT 卫星共同搭载在俄罗斯的宇宙-3M运载火箭上,同主星(俄罗斯的导航卫星蝉-23)一起进入高度约1000km,倾角为83°的极地轨道。

ASTRID的研制周期仅为一年,研制与发射费用总共为140万美元,AST RID-2计划于1997年发射。

ASTRID卫星的重量和功率分配参见表1。

从表1可知,其大多数部件、仪器的重量在1kg以下,由此可见该卫星轻量化水平之高。

2.德国的GFZ-1是一颗被动式测地卫星,表面安装激光反射器,用于进行大地测量。

卫星呈圆球形,直径21.5cm,重20.63kg。

1995年4月11日,该卫星由俄罗斯进步号飞船运送到和平号空间站,4月19日从空间站释放出去,进入一条倾角为51.6°、高度为400km的近圆形轨道。

利用空间站发射测地卫星的好处是: 发射时间可以根据地面天气情况灵活地选择; 发射后卫星轨道可由和平号空间站上的航天员用激光测量; 所有发射操作都在看得见的情况下进行,特别是在需要调整卫星释放和分离机构的功能时; 临释放之前,还可以对卫星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还可以修理。

—4—表1 ASTRID卫星的重量与功率分配分系统部件或设备质量/kg功率/W在轨平均功率/W结构结构(包括太阳电池板) 5.60平衡质量 1.36数据处理A ST R ID系统单元(A SU) 6.50 5.00 5.00火工品0.48无线电S频段和U HF发射机0.9016.00 2.60指令接收机0.27 3.000.60天线、双工器及高频电缆 1.58姿态控制磁力矩线圈 1.009.60 1.40太阳敏感器0.300.270.27磁强计0.100.500.00章动阻尼器0.30加旋火箭0.15电源电缆网 1.30N iCd蓄电池 2.50热控热包敷层0.30有效载荷中性粒子成像仪电子光谱仪微型成像光学系统数据压缩装置存储器有效载荷DC/DC变换器有效载荷电缆网3.140.740.33已包括在A SU内0.154.081.304.002.504.081.304.002.50合 计平台22.649.87有效载荷 4.3611.88整星27.0021.75 该卫星在入轨后的头103天中,共计有315次经过17个地面站的上空,测轨数据比预期的要好。

地面站激光测量卫星距离的精度可达到厘米级,从而可以高精度地测量GFZ-1的运行轨道及其变化,用于改进地球重力场模型和推算大气密度。

GFZ-1卫星由德国的Kayser-T hrede 公司研制,研制周期仅为一年,设计、制造—5—及发射费用共为70万美元。

3.ST RV是英国的空间(S)技术(T)研究(R)飞行器(V),由英国国防研究局研制。

STRV-1卫星重52kg,是一个边长为45cm的立方体,四个侧面均贴有太阳电池,可提供31~33W的功率。

卫星采取自旋稳定,初始自旋速率为5r/m in,并使其对称轴与太阳方向成90°夹角,以保持太阳电池阵有最大的输出功率和最有利的热控条件。

该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验证将在未来空间任务中采用的新技术,监测地球静止转移轨道(GTO)上的辐射环境。

GT O上的环境变化复杂,需要14种仪器同时工作。

由于一颗卫星上装不下这么多仪器,所以同时研制发射2颗卫星:STRV-1A和STRV-1B。

ST RV-1A携带8种仪器和装置,即氙等离子电荷中性化计、冷离子探测器、表面电荷探测器、Lang muir探测器、宇宙线和剂量监测器、蓄电池再充电装置、辐射剂量率敏感器和原子氧效应实验装置。

STRV-1B的6种仪器是:致冷器/震动抑制器、HIP红外探测器、SRA M单粒子翻转/辐射探测器、中性网络微处理器、辐射环境监测器和太阳电池技术实验装置。

N.Wells的论文详细地评价了卫星在地球静止转移轨道上运行的一年中,这14种仪器或实验的探测与试验结果。

4.T AOS/ST EP卫星是利用第一颗STEP卫星(ST EPO)的平台进行T AOS技术试验。

STEP是“空间试验实验平台”的缩写,T AOS是“自主(A)运行(O)生存性(S)技术(T)”的缩写。

TAOS/ST EP是一种重量近500kg的大型“小卫星”,卫星有2个太阳电池翼可提供195W的平均功率、卫星呈12边棱柱体,直径94cm,高1.9m,采取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其对称轴对地定向。

TAOS的有效载荷有:M icro cosm自主导航系统、2个双锥扫描器、2台VHSIC星载计算机、GPS接收机、M IL-ST D1553B总线、2个激光敏感器和1个雷达敏感器。

1994年3月14日,该卫星用“金牛座”火箭送入倾角为105°、高度为550km的近圆轨道,星载有效载荷和实验的工作寿命为1~1.5年。

在此期间除少数几个仪器有故障外,ST EP卫星平台和T AOS的大部分有效载荷工作正常。

5.“小卫星技术发展的演变——关于SST L平台、有效载荷和任务”一文总结了英国Surrey卫星技术公司发展小卫星的成功经验。

该公司自1989年到1995年利用其50kg重的模块化微型卫星平台,已研制成10颗微型卫星,其中8颗已经发射,在轨运行,2颗于1995年夏季发射。

Surrey公司的每一颗卫星总要比前一颗卫星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以扩大卫星的用途和市场;同时变化又不能太大,以保持其快速研制的步伐。

对小卫星的发展宜采用渐进式改进的办法,而不宜采取革命性的突变,以便稳步地、持续地提高卫星的技术水平。

文章认为,Surrey公司的这一发展原则对于其他想发展小卫星的公司或大学也有指导意义。

文章最后简单介绍了该公司正在研制重量为300kg的MiniBus(小平台)。

这种平台的完成将使小卫星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单元主要论文题目有关分系统及部件的论文主要有:1.小卫星任务应用脉冲等离子推力器;2.小卫星先进技术的系统工程与综合;3.亚毫米波天文卫星太阳阵展开系统的性能测量;4.卫星用低成本、高可靠的旋转部件;—6—5.微型卫星的微型机电系统技术;6.低成本卫星的储能方案;7.各类卫星用的廉价复合材料结构部件;8.小卫星的低成本推进系统研究;9.N EAR(近地小行星交会)卫星的通信系统;有关仪器和敏感器的论文主要有:1.微型化射频遥感仪器;2.小卫星应用纤维支承技术;3.荧光致冷器的研制;4.小型、低成本卫星用的极轻量望远镜和精确定向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