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1.3宋明理学课后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困境:魏晋时期,____兴起和____传播直接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唐末五代之后,______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复兴: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____思想;同时,李翱也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李翱的思想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________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一、1.道教佛教官方儒学2.复兴儒学道统士大夫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理气学天理♨应用思考北宋理学的创立背景、思想来源、基本特征。

应用思考:背景:(1)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应用示例“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下列关于“北宋五子”建立的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国之道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应用示例:A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

(1)本体论:理比______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______”。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课时三宋明理学(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时,同学们对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产生了浓厚兴趣。

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如图)。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C.“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的思想批判答案 C2.右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救国治国之术B.“天理”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答案 B3.“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说这段话的应该是()。

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荀子答案 A4.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下列人物中宣扬“心外无物”的是 ()。

A.荀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解析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即“心外无物”。

答案 D5.右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

①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②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③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④理学对民族思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故④正确;再根据图中的“名家”,可推断①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排除③,选B项。

答案 B6.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此人应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关键信息是“穷理致知”“传二程”,据此可判断应为朱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作业

1.唐代中后期,韩愈提出了“道统”思想。

他所说的“道”,最有可能是()A.儒家的仁义思想B.道家的无为学说C.佛教的忍耐说教D.法家的法治理念解析:韩愈是儒学大师,他激烈反对佛、道,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因此,A项符合题意。

答案:A2.现代史学家陈寅恪认为:韩愈不仅“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而且“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

韩愈在文化学术上的贡献在于()A.致力于复兴儒学B.主张儒、佛、道并重C.创立了理学体系D.提出“致良知”学说解析: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开启了宋代学者复兴儒学的新局面,为理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B项与韩愈主张不符;C项发生于宋代;D项是心学家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答案:A3.“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A.朱熹B.二程C.董仲舒D.王阳明解析:“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表明心是万物的本原。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故D项正确。

答案:D4.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双方的分歧在于()A.世界本原之争B.求理途径之争C.理的内涵之争D.理气关系之争解析:朱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理之源在于天理,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二者对于世界的本原认识是相同的,A项错误;朱熹认为世界本原的“理”在心外,陆九渊认为“理”在心中,穷理的途径不一样,B项正确;理的内涵是一样的,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理与气的关系,D项错误。

答案:B5.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

以下关于“致良知”的评述准确的是()A.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B.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C.适应明初的社会稳定D.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定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途径是内心的自我反省,A项错误;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加强道德修养,这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B项正确;王阳明生活在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C项错误;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D项错误。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练习题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 练习题

人民版高中必修第三册历史-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不比古时,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

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

这说明程朱理学( )A.致力于社会稳定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C.融儒释道为一体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2.王阳明说:“逮其后世,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自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

”据此可知,王阳明( )A.主张吸收佛道思想完善儒学体系B.倡导废八股以消除科举制弊端C.认为理学传播导致空疏学风盛行D.意在倡导知行合一的经世之学3.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4.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经典名言道出了当时哲学家的使命。

材料表明当时哲学家的真正使命是( )A.应对北宋初年社会危机重建汉代儒学统治地位B.为构建儒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秩序奠定精神基础C.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的家国情怀D.重新恢复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构建理学的民生观念5.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

他据此将古礼中繁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

他这样做旨在( )A.推广儒家礼仪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6.宋理学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这说明他( )A.强调伦理道德B.主张心灵净化C.反对格物致知D.践行知行合一7.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存在着清楚的差异,这个差异直接招致了两个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统一。

〞这里的〝差异〞主要是指A.客观性与思辨性B.内在性与简易性C.客观性与客观性D.内在性与直观性【答案】C2.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经过研讨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转义〞,开掘经典中所包括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这反映出宋儒A.否认传统经学B.重申儒家义利观C.强调主体看法D.批判周孔之道【答案】C3.关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

〞〝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这说明了心学A.奠定中国现代传统文明的基础B.强调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C.对程朱理学既有承袭又有创新D.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提高思潮【答案】C4.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支持〝抨击绳缚,假定待拘囚〞,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到达〝自然日长日化〞。

在此,王阳明A.一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约束D.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答案】D5.«明史»曾这样描画心学的风行:〝嘉〔靖〕隆〔庆〕然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这一情形的出现和心学的某一特点有关,它是A.中转本心B.格物致知C.慎思明辨D.否认帝权【答案】A6.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美的审美走向,崇尚繁复内敛,讲求次第和动摇,表达出一种工整规范的美。

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A.君主民主绝后增强B.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C.商品经济兴盛开展D.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答案】B7.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普遍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关于自己倡议的理学原那么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留意的,他重复强调这种原那么在生活中的完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D2.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答案】D3.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解析】民众崇拜的形成是民众自身的利益和政府的提倡有关系,不完全是英雄个人的品德决定,故A项错误;由“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被世人称颂是其前提条件,不仅仅只有皇帝个人的好恶,故B项错误;关羽因为被忠勇被人称颂,符合理学宣扬的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因而被统治者所加封,故C项正确;官府的造神运动最根本是维护统治的需要,与民众的信仰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4.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解析】据材料中“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高二历史练习:宋明理学人民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高二历史练习:宋明理学人民版

1.3 宋明理学 练习1.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唐代儒学状况 是( )A. 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B. 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C. 韩愈提出了儒学的“道统”思想D. 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儒学在唐代时期仍受到佛、道两教的冲击,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发生在 北宋。

答案: C2.下列观点与二程理学观点不 .符的是 ( )A. 心即理也B. 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C. 人伦者,天理也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再认、再现能力。

出发点,是陆九渊的心学观点。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 提到“天理”、“定理”,是二程的理学观点。

答案: A3.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 天体运行法则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 “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 和等级秩序。

答案: C4. (2011 •苏州月考)宋代理学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 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 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C. 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 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学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维 护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答案: C5.又问:“人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上述内容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 )A. 存天理,去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 贤之道。

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去人欲” 。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三 宋明理学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三 宋明理学 含解析

三 宋明理学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并没有反映各教真实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武则天时,佛教地位在道教之上,不能说明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同时也说明此时佛教影响相对较大,故B、D两项错误。

材料既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吹捧,也没有提到儒学受到过分打击,因此儒学地位相对较稳固,故C项为正确答案。

2.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

程颐、程颢是著名的理学大师,下列各项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项认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B项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C 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三者都属于陆王心学的观点,故A、B、C三项均错误;D项主张“格物致知”,符合程朱理学家的主张,故正确。

3.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

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

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

”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模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新儒学”是指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的理学思想。

理学把伦理道德视为理,从而构建起以人伦为核心的儒学体系,故选B项。

4.钱穆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格物致知”,意在强调通过对一物的探究,获得一物的道理、知识,这明显带有科学性,故选B项。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含解析)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含解析)

三宋明理学[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______和______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唐代中后期,韩愈提出儒家“______”思想;李翱提出“性命之源”说,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北宋推行________的文化政策,士大夫掀起了________运动,理学在运动中孕育而生。

二、北宋五子1.主张(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____________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试图通过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______是理学中__________的杰出代表,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4)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认为天理的核心是“______”;追求主体自由和精神满足。

2.意义:将儒家道德提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

三、朱熹的学说1.基本主张(1)理气关系方面: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__________;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2)修养论方面:“强调“仁”是修养的最高目标;仁者应有强烈的____________。

(3)社会政治理论方面:以“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为依据,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要设法“________”。

2.影响: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________体系,是理学的__________。

四、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1)主张:提出“__________”,意思是本心即天理;认为应扫除“物欲”“意见”等人心之弊。

(2)评价:他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思想言论强烈冲击了当时的思想界并深刻影响后世的思想体系。

2.王守仁心学(1)主张: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练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课时练习

选择题宋明理学家们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能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都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故B正确。

研究天人关系,属于董仲舒思想,故A排除。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故C排除。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只符合“齐家平天下”的功能论,故D排除。

选择题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针对教师提出的“对比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某学习小组得出下列四个结论:①前者压制个人欲求,后者提倡人文主义;②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③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新兴的资产阶级;④前者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后者遭到天主教会的压制。

上述结论正确的是A. ①③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③④【答案】A【解析】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服务于官僚政治,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文艺复兴在意大利最早出现,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故①③④符合题意,选A。

②错误在“工业经济”是在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与文艺复兴不是同一时期,故排除有②的选项,故排除C和D。

B项与A项相比不完整,不是最佳答案,故排除B。

选择题二程的理学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物后有理B. “人伦者,天理也”C. 提出“格物致知”认识论D.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答案】A【解析】程颐、程颢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项认为“先有物后有理”表述错误,根据题目要求,选A。

B项属于二程的理学思想中对“理”的理解;C项属于二程的理学思想中的方法论;D项属于二程的理学思想中对“理”的理解;故B、C、D三项都正确,排除。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习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宋明》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 宋代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1、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B、孟子的仁政思想、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2 朱熹提出“存天,灭人欲”,这里的“天”是指2、 (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伦道德规范 D、“天人感应”说3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的本意是 3、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是一致的4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4、 ( )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内心反省 D、穷格物5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5、 ( )A“人伦者,天也” B“存天,灭人欲”“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D“心外无物”“心外无”6 宋明家普遍倡导“存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6、 (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树立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7 公元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讲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

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

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

高中历史 1.3宋明理学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1.3宋明理学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本体论、心性论和认识论。

所谓本体论,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

尽管理学家们的认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是理学认识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C2“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解析:材料反映出唐宋时期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就非常注重尊敬父辈、长者,即尊长,这明显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灌输。

答案:D3(2013·广东文综)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解析:材料中的思想家虽然并不反对通过外在的读书等手段明理,但是,更主张从内心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是“心学”正心诚意的主张,四个选项中只有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答案:D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朱熹要求“灭人欲”,就是要求人们服从封建统治,遵守封建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答案:C5不同时代的人名往往蕴涵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

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 )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解析: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品质,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人的自然欲求被“三纲五常”所束缚,从“守节”“忠恕”等人名可以看出,这些名字是理学盛行下的产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

”材料反映出() A.佛教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D.佛教与儒家思想存有相通之处答案:D解析:“浮图”代指佛教。

唐朝时期,佛教没有取得统治地位,佛教思想也没有成为正统思想,只是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A、B两项错误;柳宗元主要是说明佛教和儒学的一致性,没有提及儒学的弊端,故C项错误;“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说明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故D项正确。

2.宋朝倾向于务实,却造就了许多或严谨或浪漫,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

其主要原因是()A.君权加强,相权削弱B.重文轻武,理学盛行C.交通发达,贸易兴盛D.商业发展,城市繁荣答案:B解析:宋朝在治国方面重文轻武,且理学盛行,因为理学使儒学走向思辨化,故出现了许多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

3.宋代学者河南程氏说:“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人伦者,天理也”。

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有()①“河南程氏”是指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他们开创了“洛派”②“天理”指宇宙和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创立了以“理”为中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④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程”即程颢、程颐,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①④正确,②不正确。

由“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皆有此理”可知“二程”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可见③正确。

故D正确。

4.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 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答案:A5.请在下面表格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语句()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视听言动,非理不为”C.“格犹穷也,物犹理也”D.“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答案:B解析:由表格中朱熹的观点可知,表格空白处应填写二程关于伦理观方面的主张,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了“视听言动,非理不为”的主张。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历史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达标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历史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达标习题及答案

习题(建议用时:40分钟)[]1.魏晋南北朝以,面对佛、道强有力的冲击,儒思想家的态度是( )A.固步自封,消极抵抗B.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吸收,丰富儒D.放弃儒,转奉佛道【解析】魏晋南北朝以,儒、佛、道三教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儒受佛、道哲影响,内容不断得到丰富。

【答案】2.历史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这里的“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哲、思辨.融合阴阳家、黄老之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D.强了儒家的纲常伦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宋明倡导“存天,灭人欲”,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故A项错误;宋明融合了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使传统儒更加哲和思辨,故B项正确;融合阴阳家、道家和法家等思想的新儒由西汉儒家董仲舒所创,它强了儒家的伦纲常,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与题目中的信息“”“全新的创新”不符,故、D两项错误。

【答案】 B3.某校高中生在编演“宋明”的历史短剧时,为下图人物设计的台词应是( )程颢(1032~1085) 程颐(1033~1107)A.“父子君臣,天下之定”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心外无物”“心外无”D.天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解析】B项是陆九渊的思想,项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是朱熹的思想,故选A项。

【答案】 A4.《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

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上述材料要表的核心思想是( )A.“知行合一”B.“发明本心”.“格物致知” D.“存天,灭人欲”【解析】“知行合一”属于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不符合题干《朱子语类》,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属于陆九渊的思想,不符合题干意思,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格物须是到处求,博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可得出是朱熹修养论中的“格物致知”,故项正确;“存天,灭人欲”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

2022年高中历史 1.3《宋明理学》课时练 人民版必修3

2022年高中历史 1.3《宋明理学》课时练 人民版必修3

2022年高二历史课时练:1·3《宋明理学》(人民版必修三)一、选择题1. 2007年4月27日,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的儒教、道教和佛教的代表在香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教对话活动。

从历史上看,“三教合一”的主张大约出现于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D【点拨】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个时期政治经济集中的反映,正是因为隋唐时期政治统一,为了适应政治加强统治的需要,因而社会上出现了“三教合一”,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

2.福州格致中学校名取“格物致知”之意。

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答案】A3.“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答案】A【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经分析主张道理在上,通过接触实践去掌握的应该是理学,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4.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答案】C【点拨】本题选自2022年高考上海卷。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其中,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主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本题这个新的角度是C 项从万物本源出发,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表现为周朝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代的“丰满华丽”、宋代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答案】D6.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作业

第3课宋明理学课后篇稳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西方史学家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想〞。

这一时期,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 )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而获得新开展解析:唐代出现了儒、佛、道并行的局面 ,到宋代,经过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儒学吸收了它们的合理成分而开展到哲理化的阶段。

应选D项。

答案:D2.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发端于宋代 ,一个重要的原因 ,就是宋代的学术环境比较宽松。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应是宋代( )商品经济高度兴旺B.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C.统治者“以文立国〞D.始终没有实现大一统解析:宋代统治者采取“以文立国〞的治国策略,重用文官,文人有一定的讲学自由和著书立说的自由,这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答案:C1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其论述及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的是( )A.一事不穷,那么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那么阙了一物道理B.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C.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D.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解析:B、C两项都在强调“心〞的重要性,是心学的观点;D项是攻击理学的观点;A项强调格物的重要性,与朱熹的观点相符。

答案:A4. 导学号10234006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解析:历史解释受时代的影响。

孔子处在春秋时期 ,他主张恢复周礼 ;朱熹处在南宋时期,他主张克服人的私欲以满足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需要。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D5.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2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A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习题(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习题(4)

《宋明理学》培优练习1.宋明理学的传统里,程朱理学提出了“知先行后”的观点,陆王心学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

王夫之提出了“知行相资以为用”“并进而有功”的辩证的知行观。

这从侧面反映出( ) A.宋明理学存在致命缺陷 B.明末清初对知行关系有了定论C.儒学的哲学化倾向明显 D.儒学知行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入2.有日本学者指出,朱子学体系的主要构成具有鲜明的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学性质;李約瑟认为,朱熹的理气二元论像是依照爱因斯坦的理论而架构出的世界观。

据此可知,朱子学( )A.正确揭示了宇宙的本原 B.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蕴含着自然科学的理念 D.与西方科学具有一致性3.宋代某理学家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

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

”由此可知,该理学家( )A.强调培养个人社会责任感 B.主张强化封建等级秩序C.认为君主德行是治国根本 D.吸收了道家的治国思想4.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

其一致性表现在( )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达到三教一统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

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摘编自《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材料二李约瑟曾经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论证。

(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提炼正确,限180字以内)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出宋明理学的传统里对知行关系的不同看法,与致命缺陷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观点成为定论,故B项错误;C项宋明理学解决世界本源,因此哲学化倾向明显,与材料知行关系的不同看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宋明理学的传统里对知行关系的不同看法,推动知行关系理论的不断深入,故D项正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宋明理学
一、选择题
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本体论、心性论和认识论。

所谓本体论,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

尽管理学家们的认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是理学认识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C
2“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解析:材料反映出唐宋时期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就非常注重尊敬父辈、长者,即尊长,这明显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灌输。

答案:D
3(2013·广东文综)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陆九渊
解析:材料中的思想家虽然并不反对通过外在的读书等手段明理,但是,更主张从内心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是“心学”正心诚意的主张,四个选项中只有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答案:D
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
解析:朱熹要求“灭人欲”,就是要求人们服从封建统治,遵守封建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答案:C
5不同时代的人名往往蕴涵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

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 )
A 佛学
B 法学
C 道学
D 理学
解析: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品质,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人的自然欲求被“三纲五常”所束缚,从“守节”“忠恕”等人名可以看出,这些名字是理学盛行下的产物。

答案:D
白鹿洞书院
6观察右图,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是( )
A 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B 理气的关系问题
C 穷理的方法问题
D 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解析:朱熹认为理是一种客观存在,他赞赏格物致知;陆九渊认为理在心中,他主张反省内心。

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
7程颐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在明清时期,所谓的“节义”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各地相继出现了许多贞节牌坊(如右图)。

某班同学在对此现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应是( )
A 理学客观上促进了古代建筑业的发展
B 理学就是一种典型的封建糟粕
C 理学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D 对理学应该辩证地分析与认识
解析:理学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它包含着许多哲理的成分。

但是,以封建的礼教来摧残人性,是理学的糟粕所在。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理学合理的一面,也要看到其局限性。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8(2013·江苏单科)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宣圣谕。

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能遵守的便是好人。

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

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

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解析:回答第(1)问读懂文言文“孝弟(悌)”“为仁之本与”的含义;再列举孔子与孟子的主张即可。

第(2)问以家训为例,从家庭、宗族、乡里等方面来归纳儒家伦理。

第(3)问结合汉代以后儒家的地位,回答统治者与民众尊崇儒学的态度;做法只需要回答提倡、遵守即可。

第(4)问属于综合性问题,需要从多角度回答,可从家庭、社会、民族和文化传承等角度来回答。

参考答案:(1)根本:孝悌。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

(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

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

(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
文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