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心理学第五章完整版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心理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C )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属性的反映。

A、本质B、个别C、整体D、全部( B ) 2、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___________。

A.内隐记忆 B. 陈述性记忆C. 程序性记忆D. 技能记忆( D ) 3、后识记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造成的干扰被称为___________。

A.侧抑制 B.超限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D ) 4、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随之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感觉有一种暂留现象,这被称为___________。

A. 感觉对比B. 感觉适应C.感觉融合D. 感觉后像( A )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是___________。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逐渐加快D. 前后一样( C ) 6、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个组块。

A、3±2 B.、5±2 C、7±2 D、 9±2( B ) 7、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 D.诱导运动( A ) 8、记忆时间短暂,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具有形象性,这属于:___________。

A、感觉记忆B、知觉记忆C、短时记忆D、形象记忆( B )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___________。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D ) 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C ) 1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

A.语义编码 B.动觉编码 C.视觉编码 D.听觉编码( C ) 12、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学第五章

---------------------------------------------------------------最新资料推荐------------------------------------------------------1 / 13 心理学第五章普通心理学 张积家编著 21 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第五章2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第五章3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第一节 意识概述 第二节 睡眠与梦 第三节 催眠 第四节 注意第五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 第六节 注意的认知理论 第五章 4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本章要点 意识的概念与性质 意识的不同状态 注意的概念和性质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的认知理论 第五章 5 第一节 意识概述 第五章 6 第一节 意识概述 意识的概念 意识的特性和局限 无意识现象 生物节律与意识状态 第五章 7 意识的概念 什么是意识? 学者们对意识的看法并不一致。

认知的观点:意识是一种把信息存入长时记忆并从长时记忆中读出的机制。

脑生理学的角度:意识是大脑皮层活动的连续变化。

另一种观点:意识是一种从神经系统的活动中突现出来的整体功能。

第五章 8 意识的概念意识的类型 克拉茨基将意识分为三种类型:( (1 )在线意识 ,个体当时当地的体验。

( (2 )认识性意识 ,指人能够回忆的内容。

((3 )个人的记忆模式,它是对人类认知的性质和工作方式以及自己的与记忆有关的各种能力的看法。

第五章 9 意识的概念意识的类型法伯与丘奇兰德也将意识分为三种类型:((1 )觉知。

某人觉察到了某事。

((2 )高级心理官能,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 )一种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第五章 10 意识的概念意识的类型特尔文也将意识分为三类:(1 )非理智的意识;(2 )理智的意识;(3 )自我意识。

约翰斯通提出意识突现说,认为意识是大脑活动突现的属性,是在性质上全新的现象。

普通心理学第5、6、7章

普通心理学第5、6、7章

长时 记忆
提 取
简化的记忆模型
记忆的系统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不同

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0.25-2秒 5秒-2分钟



注意不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而是一组对 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 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 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 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 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 工。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 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
(二)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 有一系列的功能: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一)生理机制


定向反射 适应性反射 优势兴奋中心 有机体的觉醒状态(大脑皮层与网状激活系觉 醒因子)
适应性运动 无关运动停止 呼吸运动的变化

(二)外部表现
3.对象特点

在主体积极性相等的条件下



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注意稳定性有显 著影响 刺激物的复杂性和活动对注意稳定性有显著 影响 注意的对象过于复杂则疲劳可能会迅速出现 注意也会减弱。
过于复杂的对象易引起疲劳
2.注意的分配

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和集中的对象 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引起

压抑说 提取失败说
上图显示的是1977年在美国法庭误判的一个实例。左边照片本人名叫艾德华·杰克逊,是 真正的强奸犯,右边照片本人名叫威廉·杰克逊,是冤枉的。只因两人相貌极为相似,又 是同姓,被当事人指证,百口莫辩,被判入狱。直到1982年真正的罪犯被警方逮捕后, 威廉·杰克逊5年的冤狱才得到平反。(记忆歪曲)

心理学第五章 做个优质的心理弹簧PPT课件

心理学第五章 做个优质的心理弹簧PPT课件

第二节 成长中的压力与挫折
案例二
我怎么这么没用
刘某,女,大学二年级学生,高中时成绩优秀,理想大学是复 旦,结果考试失利,最后考上了省会的一所二本院校。入校后, 她精神萎靡,自我否定,总觉得自己没用,很失败。一学年课程 结束,竟然有多门功课亮“红灯”。
第二节 成长中的压力与挫折
案例解读
案例中大学生遭遇到的压力与挫折不尽 相同,产生的原因也有差异,但面对压力与挫 折时的心理反应、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有相似 之处,不会冷静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 有效地走出困境的办法。
A. 不想再干 B. 努力寻找成功的契机 C. 两者之间
4. 工作进展不快时( )。
A. 焦躁万分无法思考
B. 可以冷静地想办法
C. 两者之间
5. 工作中感到疲惫时( )。
A. 脑子不好使
B. 耐住疲劳继续工作
C. 两者之间
6. 工作条件恶劣时( )。
A. 无法干好工作 B. 克服困难创造条件
C. 两者之间
挫折情境
挫折反应
指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具 体来说,行为主体在受挫折后往 往有焦虑、失眠、恐惧、愤怒 、躲避或攻击等反应。
挫折
第一节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二、压力与挫折是把双刃剑
第一节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二、压力与挫折是把双刃剑
从客观结果看,挫折是件坏事,让人很受伤害。 降低学习效率。 损害身心健康。 个性改变或出现行为偏差。
1. 站立时有头晕的感觉。 2. 有口腔溃疡的现象,并且舌苔出现异常现象,如颜色加重、舌苔增厚等。 3. 有耳鸣现象出现。 4. 经常感到喉咙或咽喉疼痛,嗓子干湿不适。 5. 食欲下降,即使很饿或者面对喜欢吃的东西,也提不起胃口,并且进食后有难以消化的 感觉。 6. 经常便秘或腹泻,并感觉腹胀、腹痛。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意识与注意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五章意识与注意

快速眼动睡眠的睡眠补偿—总是使人缺乏此阶段睡眠,然后使之正常化,会发现REM睡眠显著增加。(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两个特点:指向性(指人在某一瞬间,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指向性不同,人们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和集中性(当人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
B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理论
1,认知资源理论(卡尼曼提出,诺尔曼和博布罗完善):
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注意,即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任务或认知活动的。注意可以看做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站用认知资源,刺激越复杂或公共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同时,该理论还认为,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负责资源分配的机制,这个机制是灵活的。资源部分地决定于个体的唤起水平(在一定范围内,个体的唤醒水平越高,相应的认知资源就越多;超过了这个范围,唤起水平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认知资源的减少)。分配到刺激的资源的量由认知系统的分配方略来控制。
局限性:有些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和刺激,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局限性是由感觉器官的性质决定的。另外,同一时间内进入意识范围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3.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察觉不到的心理活动,也不能调节和控制。常见的无意识包括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和盲视等。
4.睡眠与梦
快速眼动睡眠(REM):在此时,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
第五章 焦虑障碍
一、概述 二、 恐怖症 三、惊恐障碍 四、广泛性焦虑障碍 五、强迫障碍 六、创伤后应激障碍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第一节 概 述
一、焦虑的概念
1、焦虑的概念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 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2、焦虑的功能 1)信号功能 2)动员机体准备战斗 3)参加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过程
DSM-IV中焦虑障碍的主要类型:
惊恐障碍(伴有或不伴广场恐怖) 广场恐怖(无惊恐障碍) 特殊恐怖症 社交恐怖症 强迫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CCMD-3中神经症的主要类型
恐惧症(恐怖症)
场所、社交、特殊恐惧症
焦虑症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2、认知疗法 3、其他心理疗法 森田疗法: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第三节 强迫症
强迫症:特点是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 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 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 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 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
3、精神病理现象焦虑的特点
(1)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病人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 (2)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可以有一种死在眉睫或 马上就要虚脱昏倒的感觉。 (3)这种情绪指向未来,它意味着某种威胁或危险即将到 来或马上要发生。 (4)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威胁和危险,或者,用合理的标准 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5)在焦虑体验的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 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新编心理学教程》第五章

《新编心理学教程》第五章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单记击忆此的处概添述加文字内容 2 单记击忆此的处基添本加过文程字内容
3 单小击学此儿童处记添忆加发文展字的特内点容与记忆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 记忆的概念与作用 • 记忆的种类 • 记忆的品质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二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 识记 • 保持 • 再认和回忆
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第 29 页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组成的。
识记
保持
再认和回忆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 基本环节,指个体识别与 记住事物的过程,它具有 选择性的特点,是记忆的 前提和关键;
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数量为7±2个组块。 “组块”就是记忆单位,组块的大小因人的知识经 验等不同而有所不同。组块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 一个数字,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句子、字表等。
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内容一般要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第 19 页
第 23 页
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
第 24 页
2.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内容在记忆系统中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能够把
知识经验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甚至终身不忘,这就是记忆持久性良好的表现。 记忆的这一品质,与人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牢固性有关: 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越牢固,则记忆得越长久;
暂时神经联系形成得越不牢固,则记忆得越短暂。
这类记忆的显著特点是保存事物的感性特征,
具有典型的直观性。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二、性格及其形成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 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 特征。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表 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与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关系密切

性格首先表现为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 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认知活动了解到现实 世界的一定对象或活动与自己需要的关系:有的能 满足自己的需要;有的妨碍自己需要的满足。在这 种认识的基础上,人们会形成一定的态度,产生一 定的情感反应和行为倾向:喜欢那些能满足自己需 要的对象,并乐于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讨厌那些 妨碍满足自己需要的对象,不愿意从事自己不喜欢 的活动。

二、人格因素及其结构
人格是一个系统,并非由单一特征构成, 它是受一定个性倾向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组 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其中包含 着许多成分。
气质 性格 自我调控系统

三、人格结构的特征
人格结构的独特性
人格的完整性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构成人格的各种心理成份不是 相互独立的,也不是机械地联合在一起,而是错 综复杂地相互联系、交互作用,构成个体整个心 理面貌的完整的功能系统。

(二) 性格的结构与特征
性格是由多侧面、多成份的心理特征构成的 复杂的心理结构。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的独特结合,它既有复杂的组成,又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通常认为性格的结构包括:
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区别:
(1)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 天的,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2)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 性较小;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 塑造作用是明显的; (3)从社会评价意义上看,气质无好坏善恶 之分;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五章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五章
对有些人来说,失眠显得很有规律,并对正常生活有不良影响,这时失眠就成 为一种病症,称为失眠症。失眠症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入睡,而且夜间经 常醒来,每天的睡眠没有规律。
2.1 睡眠
2.嗜睡症 嗜睡症是与失眠相反的睡眠障碍。 嗜睡症者在觉醒时,会突然不可抵抗地想睡觉,并会直接地从清醒状态进入快
1.1 意识的概念和特性
(二)意识的基本特性
1
意识的觉知性
觉知性是意识最基本的特征,指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表现为人不 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且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 自身与客观事物的复杂关系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等。
对自己的状况和活动的觉知,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之一。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 在,对外界刺激进行分析综合,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进行分析综 合,并且能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行为和客观现实的关系进行评价,这样就能够把自我 和非我、主观和客观区分开来,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动机来自觉地指导和调节人的行 为。
1.2 意识的水平和种类
3.潜意识 潜意识是指对正在进行的某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没有觉知。例如,演讲者在述说时没 有意识到自己的口误。 弗洛伊德对潜意识进行了系统研究,他认为,某些意识经验,如本能、创伤经历等心理 活动过程被排除在意识之外。但是,那些原始的、不被现实和良心接受的欲念、动机、情 绪等内容与经验被压抑在潜意识之中。尽管潜意识中的欲望、情绪或某些观念被压抑,但 它们并没有泯灭。那些本能欲望、情绪和观念会不由自主地活动,在某些状态下通过象征 等方式在意识中出现,仍会直接、间接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现实生活中,有人会 出现口误,在精神分析理论看来就是潜意识的作用。
2.1 睡眠
5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 • 这时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 体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相似。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做左右上下运动,而且通常 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另外,心律、血压变得不规则,呼吸变得急促,如同 清醒状态或恐怖时的反应,而肌肉依然放松。 • 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一般持续5~10分钟,再经过大约90分钟后,会出现第二 次快速眼动睡眠,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之中,当黎 明临近时,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二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 识记 • 保持 • 再认和回忆
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第 28 页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组成的。
识记
保持
再认和回忆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 基本环节,指个体识别与 记住事物的过程,它具有 选择性的特点,是记忆的 前提和关键;
第 10 页
第 1 节 记忆的概述
情绪记忆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的,对人的行为具有较大 的影响作用。
例如,教师对某个学生的第一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该生 的态度、行为,就是因为这一印象是与情绪相连的。
情绪记忆的映象有时比其他形式的记忆映象更持久,即使人们 对引起某种情绪体验的事实早已忘记,但情绪体验仍然保持着。
第4 页
一、记忆的概念与作用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 记忆是人的心理活动得以连续的根本保 证,是经验积累或心理发展的前提。 没
有记忆,人的认识能力就无法获得发展,人 的心理将始终处于新生儿的水平,人们将无 法体验多姿多彩的人生。
• 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所有的学习都 包含着记忆。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记
保持是指已识记的知识经 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 本环节;
回忆或再认是在不同条件 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第 29 页
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保持也就没有 再认和回忆,而再认和回忆又是检验识记和 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由此看来,记忆的这 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第 32 页
第 2 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1.无意识行为
是与环境的微弱物理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 在环境给个体的大量物理刺激中,许多微弱 的物理刺激并不被个体意识到,但是,会在 脑内引起相关脑区很低的激活,还会对个体 有内隐作用,如产生内隐记忆,影响个体的
行为。
第 30 页
2.对刺激的无意识
是与个体自动地进行的行为相应的心理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有心理活动,脑内 相关的脑区也有一定的激活,但是,个 体并未意识到这些自动进行的行为。
根据意识活动时间特征的不同,无意识 可以分为前意识和后意识,例如,原先 没有进入意识、当前进入意识的心理活 动,可把它们在未进入意识之前的称为 前意识;而把原先进入意识、当前不再
意识到的称为后意识。
第 1 节 意识概述
第 32 页
5.潜意识
即当前不属于个体的心理活动,但有可 能参与个体心理活动的,称为潜意识。
因此,意识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对客观事物与环境刺激的意识;
二是人对自身内部状态的意识,包括对自身内部活动状态的意识和对自己 心理活动的意识,即觉知到自己的各种主观体验——自我意识。
第 1 节 意识概述
第6 页
心理状态而言
心里内容而言
意识就心理状态而言,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 注意集中等;
制而未被个体觉知的无意识过程。
第 1 节 意识概述
四、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1.意识的局限性
第 33 页
• 意识不是外部世界的完整呈现,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事实上,很多作用于人感官器官的 事物或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 Hirst认为,意识的局限源自认知加工过程, 人们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 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 关。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第五章--人格障碍
.
二、人格障碍的特征
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 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 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 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
(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 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
(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 应)的异常偏离;
.
例二 : 一个机关的处长
•自结婚起常无缘无故地为一丁点儿小事打妻 子。最后,吓得妻子不敢脱衣服睡觉,不敢 在他之前睡觉。而此人在单位却是年年的优 秀,大家公认的好干部。这种家庭暴力往往 有人格方面的原因。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中的安家和
.
第一节 人格障碍
一、人格障碍的概念及其演化历史 (一)概念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指人格特
.
人格障碍不同于人格改变
①出现时间:人格障碍是对正常人格的偏离, 因此,它和正常的人格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起来 的。童年起开始显露,青年期显著,成年后固 定。精神病学界公认,18岁以前不诊断人格障 碍。而人格改变是在成年后出现的人格上的病 态。
②发病原因: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人格结构的 内在不协调,原因不一。而人格改变是由于创 伤或精神疾病导致。(如精神分裂症、癫痫、 脑炎、老年性痴呆等精神疾病都会引起人格改 变。大脑的创伤引起的人格改变等。)
.
分裂样人格障碍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关系
①二者均有“亲密关系缺乏”的症状,即具有社会隔绝 和情感疏远的主要特征。但是,分裂型人格障碍还具 有古怪行为和多疑的特征。
②分裂样人格障碍多属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人格, 而分裂型人格障碍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中。
③分裂样人格障碍在儿童期起病,病程长,但不一定延 续终生。有关分裂型人格障碍病程和预后的研究较少, 但一般认为病程为持久性。

心理学导论第五章

心理学导论第五章

第五章 需要、动机与价值观一、什么是需要和动机㈠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指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他表现出有 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 积极性源泉。

⑴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如血 液中血糖成分的下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水分的缺乏会产生口渴想 喝水的需要;孤独会产生交往的需要等。

⑵当人需要某种东西时,便把缺少的东西视为必需的东西。

为了个体和社 会的生存与发展,人对于外部环境必定有一定的需求。

例如:食物、衣 服、婚配、育幼等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发展所必需的。

⑶需要现出表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

它总是指向于 能满足该需要的对象或条件,并从中获得满足。

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 向于任何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⑷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类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⑸人的需要也是在活动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

需要推动着人们去从事某种 运动,在活动中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又不断产生新的需要,从而是人的活 动不断的向前发展。

⑹人类需要的对象和满足需要的方式,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具 有社会性;人具有意识能动性,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需要。

㈡动机及其功能⑴需要和动机是紧密相联系的,但也有差异。

需要在主观上常以意向和愿 望被体验着。

⑵意向:模糊意识到的、未分化的需要;愿望:明确意识到的并想要实现的需要。

⑶动机:就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 理倾向或动力。

⑷动力的三种功能:①激发功能,动机能激发机体产生某种活动。

例如: 饥饿者对食物有关的刺激。

②指向功能,动机使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 目标或对象。

例如:在成就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以放弃舒适的生活条 件而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③维持和调节功能,当活动产生后,动机维 持着这种活动,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二、几个相关概㈠本能⑴ 指同一物体所有个体所共同表现的不学而能的行为反应如:蚕吐丝、 蜘蛛结网、蜂酿蜜等;(见图1)⑵指某一物种生而具有的行为潜能和倾向,行为潜能或倾向所形成的内在 作用促发同一物种的个体表现出不学而能的同样的行为模式; ⑶指某一物种的个体在其生命中某阶段所表现出的某种特殊行为模式,如 毛虫变为蛹,蛹再变为蝶;(见图2)第 一 节概述⑷指促发人类某种行为但不为当事人所知的内在力量。

心理学导论(上册) 第5、6章

心理学导论(上册)  第5、6章
性功能失调和性欲倒错
性功能失调
是指持续损害性唤起和性功能问题
性欲倒错 个体的性唤起与社会不认可的行为有关,包括暴露癖、恋物癖和恋童 癖
性传染病 艾滋病
5.2.2 性心理学 性动机的分析层次 生物学影响 性成熟度 性激素,尤其是睾丸素 心理影响 刺激性的环境 性幻想 社会文化影响 家庭和社会价值观 宗教和个人价值观 文化期望 媒体 外部刺激 想象的刺激 青少年怀孕 助长青少年(美国)怀孕的环境因素 关于节育的交流极少 对性行为的负罪感 酒精的使用 无保护措施乱交的大众传媒标准 约束青少年(美国)性行为的因素 高智力 参与宗教 父亲的存在
心理学导论(上册) 第5、6章
第5章 性别与性
5.1 性别发展 5.1.1 我们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性别和攻击性 在调查中,男性承认自己比女性更具攻击性 攻击性的这种性别差异主要指造成伤害的身体攻击,而不是间接或言 语的关系攻击,如排斥或散布谣言。 性别和社会权力 在大部分社会里,男性都更重视权力和成就,并占据社会统治地位 作为领导者,男性倾向于发号施令,甚至专制独裁。女性则大多更加民 主,更欢迎下属参与决策。 性别和社会联结 女性比男性更加相互依赖 孩童时期 男孩的游戏群体规模较大,游戏往往是活跃和充满竞争的 女孩的游戏群体规模较小,游戏的竞争性较弱,更多的是对社会关 系的模仿 成年期 女性更喜欢面对面的交谈,也更常用谈话来探索人际关系 男性喜欢肩并肩地一起活动,并倾向于用谈话来沟通解决方案 兴趣和职业取向 女性更多地趋向人而不是物 男性则更喜欢与物打交道的工作 社会联结、社会权力及其他特质的性别差异在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达到 顶峰 5.1.2 性别的天性:我们的生物基础 影响性别差异的生物基础 从遗传学上讲,性别间的这些差异源于不同的性染色体 从生理学上讲,这些差异源于性激素的不同含量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五章

普通心理学(第二版)第五章
视交叉上核对视觉刺激输入敏感,白天的光线可以激活该神经核,从而减少褪黑 激素的分泌;反之,黑暗能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因此,人们在白天会感到精力 充沛,夜晚则感到疲倦。而当视交叉上核受损或它与眼睛的神经通路被破坏时, 这种日夜交替的生理周期就会消失。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2.1 睡眠
(一)睡眠的阶段
1.3 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一)意识的局限性
意识不是外部世界的完整呈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很多作用于 人们感官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们并没有意识到。
赫斯特(Hirst)认为,意识的局限源自认知加工过程,人们能同时意识到 哪些东西或者多少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关。 例如,人们在看电视时,可以毫无困难地看到画面并同时听到声音,而同 时听两种音乐就比较困难。经过训练以后,人们可以提高在同一时间内意 识到更多事物的能力。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人类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动的,是根据需要 去反映客观世界进而达到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
意识的前进性。人的意识活动是不断发展前进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1.1 意识的概念和特性
3 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活着,它仍然 是这种产物。
2.1 睡眠
(三)睡眠障碍
1.失眠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无法自主入睡、入睡困难、睡眠不好等。根 据失眠状况,可以把失眠分为三种类型:起始性失眠,表现为难以入睡;维持 性失眠,表现为夜间经常醒来;终止性失眠,表现为凌晨醒来后无法入睡。失 眠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通常女性比男性更为常见。对大多数人来说, 失眠发生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或时间,如高考前夜、刚到一个新环境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前者是积极主动的 后者是消极被动的
第三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一)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巴甫洛夫认为,注意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有机体 的一种定向反射。 所谓定向反射,是指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有机 体便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 受这一刺激。 注意的主要生理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诱导规律。 正诱导 负诱导
第五章 注意
注意是人脑信息加工的第一步。
Outline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第三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
向和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
外部世界 个体自己
所谓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 选择地朝向一定对象。 心理活动的集中性有两种情况:
评价:
优势: 智源限制理论可以解释许多实验结果,而且这一理 论不涉及信息加工阶段的分析,因此也不必要问在 加工序列的哪个阶段有个过滤器。 缺陷: 这个理论的最大缺陷是不能作出预测。因为科学研 究的一个目标是预测。而这个理论却不能告诉我们, 人的智源总量是多少?是如何分配的?一项任务包 含了哪些智源?
(5)内外干扰的排除。
(三)随意后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随意后 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注意。对完成长 期性和连续性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 (一)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集中 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研究范式: 双耳分听实验 负启动范式 Stroop任务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

心理学基础第五章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与无意识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人对自身、对外界客观刺激以及自我与客观刺激之间关系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客观事物关系的觉知。

如何理解意识本质?1.意识是一种能使个体清醒和集中注意的心理状态,确保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可能性和适应性,增强了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2.意识是一种能力,能使个体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对客观刺激做出有目的的选择反应。

3.意识具有言语觉知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制约性三大基本特征。

二、意识的特殊状态(一)睡眠与梦睡眠能否自行控制?睡眠期间人们人们有意识吗?人和动物都有睡眠吗?睡眠对于个体来说是必需的吗?睡眠阶段:1.浅睡期: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约10分钟。

易被惊醒。

2.混睡期:偶尔会出现“睡眠锭”的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

约20分钟。

较难被唤醒。

3.沉睡期:脑电的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也会出现睡眠锭。

40分钟。

4.深睡期:以大多数△波出现为标志。

身体功能各项指标变慢。

有时会发生梦游、尿床。

5.快速眼动睡眠期:前四个阶段的睡眠大约经过1小时到90分钟,之后睡眠者通常会有翻身动作,并很容易惊醒。

接着似乎又进入第一阶段睡眠,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此时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

眼球移动,伴随梦境。

第一次持续5-10分钟,相隔90分钟后,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时间长于第一次。

周期性循环中,三、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

小结:睡眠阶段清醒和警觉时:beta wave(>14Hz)阶段1:theta wave(3-7Hz)阶段2:纺锤波、K合成体阶段3和4:delta wave(<1Hz)REM (快速眼动)自主活动增加(血压、脉搏、呼吸);有梦伴随;但身体不动(肌肉放松)。

失眠:入睡困难梦1、所有人都做梦吗?2、梦的持续时间有多长?3、身外之事能否成为梦的一部分?4、梦能预示未来吗?5、梦是潜意识愿望的表达吗?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荣格等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 遗忘曲线:又称保持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揭示的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
十二、 简述遗忘的原因:
关于遗忘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理论假设:衰退理论和干扰理论:
1. 衰退理论是指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
2. 干扰理论是指遗忘是由于各种痕迹之间相互影响而产生抑制,当抑制被解除,记忆仍可恢复。干扰理论可以由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证实。它与衰退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记忆痕迹并没有再头脑中消失,只是因为相互抑制而造成的遗忘。
二十、 记忆的品质及其培养:
1. 识记的敏捷性:识记速度的快慢,就是识记的敏捷性。
1) 明确识记的目的
2) 集中注意
2. 保持的持久性:对识记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叫保持的持久性。
1) 要善于把识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2) 进行及时和经常的复习
3. 记忆的正确性:指对于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和回忆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记忆的这种品质极为重要。如果缺乏记忆的正确性,那么记忆的其他品质就失去了它们的价值。
2. 复习中尝试回忆
1) 在复习过程中,应只拿部分时间复习,而用另一部分时间去进行尝试回忆。
2) 一方面通过尝试回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 另一方面可通过尝试回忆了解材料的难点,从而使复习更有目的性、以便在难点上多下功夫。
3. 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1) 对于不太长的学习材料,整体复习比部分复习效果好。
? 短时记忆: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具有意识性、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等特点。
? 长时记忆:指学习过的材料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具有组织性、备用性、容量大的特点。
3. 工作记忆: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又将信息加以存储,具有加工和存储双重功能。由短时记忆扩展而来
十七、 再认:以前接触过的事物,再次出现能够识别出来。
十八、 联想:由一事物的映像、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像和观念的心理过程。
十九、 简述联想的规律:
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映象、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象、观念的心理过程。
规律包括:
1. 接近律;如果两个刺激在人的经验中曾经接近(时空接近),那么当遇到其中一个时往往能回忆起另一个。
1. 识记的目的与任务。是否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与任务,对识记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越明确,人们越能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识记活动上,并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识记,识记效果就会好;
2. 活动的内容与性质。把识记的对象变成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内容,识记的效果就会好,另外活动的性质不同识记的效果也就不同,需要积极思维的活动,识记效果就越好;
六、 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
七、 识记的分类及特点:
1. 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 有意识记: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特点是要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 无意识记:没有预定的识记目的,没有有意的采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特点是具有偶然性和选择性。
2. 类似律;如某一次见到一个人,就想起跟此人面孔相似的另一个人。
3. 对比率;如果见到一个个子特别矮小的人,就想到一个个子特别高大的人,虽接近次数越多,联想越巩固。
5. 强因律;指有关的刺激越强烈,联想就越巩固。
6. 近因律;指一样的联想,昨天形成的比前天形成的巩固。
?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
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等特点。
? 动作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具有容易保持和恢复的特点。
2. 按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划分:
?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登记,指凡是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都得到暂时的存储,这种存储形式叫做感觉登记。其特点是保持的信息量大,保持的时间短、未加工。
培养记忆的准备性,关键是要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才能做到从有条不紊的记忆仓库中,随时迅速提取所
需要的材料
1) 必须进行认真的记忆,在大脑皮层上建立精确的暂时神经联系。
2) 在复习时要把相似的材料经常加以比较,防止混淆
3) 要把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记住的东西区别开,把所见所闻的真实材料与主观的增补臆测区别开来
4. 记忆的准备性:在必要时,能够把记忆中所存储的知识迅速的提取出来,已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4. 由长时记忆扩展为:
? 情景记忆: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 语义记忆: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
? 程序记忆: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的,与意识相分离。
5. 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 外显记忆:是当个体需要有意识的或主动的搜
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2) 若学习材料很长,部分复习又比整体复习效果好。
4. 复习的形式多样化
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能提高复习效果。
1) 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来复习;
2) 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读、写、听结合起来复习;
3) 把所学材料加以系统的组织,自己编写提纲等都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
十六、 回忆: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但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 内隐记忆:是指不需要意识或不要有意的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的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三、 记忆表象:指个体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但它不是知觉的翻版和重复,而是经过信息加工后的知觉痕迹。具有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和模糊片段性的特点。
四、 反响回路:指人的神经系统的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2. 根据识记材料和方法不同可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 机械识记: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用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特点是,按材料呈现的时空顺序逐字逐句的识记。
? 意义识记:通过理解材料和把握材料的内容进行的识记。特点是,全面、牢固、精确和迅速有效。
八、 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十五、 联系实际说一说如何有效合理的组织复习?
复习的效果与其说决定于复习的次数,不如说决定于复习的合理组织。
1. 正确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
1) 首先要及时复习。根据识记后,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识记后应及早加以复习。
2) 间时复习(即在复习中间有休息)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越是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的好。
五、 简述反响回路说的主要内容:
反响回路是指大脑神经系统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性神经联系。是外界刺激作用于环路某一部分时,回路就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而这种冲动在环路中不需要进一步的刺激也能持续下去,在反复的传递过程中被保持下来。由于在这种情况下,神经冲动的专递不能持久,反响活动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因此,有些科学家将这种脑电活动的反响效应作为短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它得到了贾维和埃思曼所做的白鼠跳台实验的证实。
第五章 记忆
一、 记忆: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个基本环节。
二、 记忆的分类及其特点:
1. 从内容上分:
?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又叫表象记忆。特点是直观形象性。
? 语词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是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内容的记忆。具有高度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的特点
? 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
十三、 复习: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复习不是单纯的机械重复,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编码在实际中起决定性作用。
十四、 如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组织复习: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条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的一段时间遗忘的速度较快,之后变得较慢,并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根据这一规律首先要求识记后要及时复习,其次是间时复习,复习要有间歇性,间时复习的效果明显的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要好,越难的识记材料,在复习时越应该注意间时复习的重要性。
3.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性质也影响着识记的效果;
4. 识记方法。识记时采用一定的方法,也会增强识记的效果。
九、 保持: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又一个环节。它并不是简单的印留,是复杂的加工和编码,说明保持中存在信息加工。
十、 遗忘:表现为识记过的事物无法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