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提纲
政府经济学 复习提纲.doc
政府经济学复习要点一、题型设置1、单项选择题(总共15题,每题1分,总计15分)2、多项选择题(总共7题,每题2分,总计14分)3、名词解释题(总共5题,每题3分,总计15分)4、简答题(总共4题,每题7分,总计28分)5、论述题(总共2题,每题14分,总计28分)二、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价格机制是核心。
(1)价格机制:市场运行的晴雨表,通过显示价格信号,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调节供求关系。
(2)供求机制:商品供求关系使市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作用方式。
(3)竞争机制:各种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竞争以及市场供求关系、价格、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系方式。
2、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具有自主性、竞争性、平等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特征。
3、政府失败政府失败最早由布坎南进行系统研究,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
所谓政府失败,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过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政府失败的表现有:政府的政策偏差、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政府机构工作的低效率、政府部门的自我扩张。
4、政府采购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依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
是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使用公共资金获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具有资金来源公共性、采购主体特定性、采购活动非营利性、管理的规范性、采购行为的政策导向性的特点。
5、经济管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存在信息偏差的领域,为了公平利用和防止资源配置低效,增加社会福利,行政机构通过行政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行为进行管制。
政府经济学考试重点复习提纲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提要一、名词解释1.财产税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
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2.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地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地区差别定额幅度税率,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的年应纳税额。
3.房产税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房产税的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
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
房产税计税依据有两种。
与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即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4.耕地占用税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面积,规定税收一次性定额征收的税种,属于对特定土地资源占用课税。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耕地占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6. 流转税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总称。
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5.契税契税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7.印花税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
印花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上述应税凭证并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政府经济学重点
政府经济学名词解释:1.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信息不对称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还包括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第一章:政府与市场)2. 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第三章: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3.政府管制:由行政机关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
(第四章:政府经济管理方式)4.管制俘获理论:认为确立政府管制的立法机关或政府管制机构仅代表某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非一般公众。
俘获政府管制也就是说促使政府进行管制的或是被管制对象本身,或是其他有可能从管制中获益的人。
(第四章:政府经济管理方式)5.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对称,是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第六章:公共产品)6.政府采购: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府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是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使用公共资金或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第八章:政府采购)7.公共支出:又称公共财政支出,通常的意义是指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公共部门预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造成的费用,即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去的其所需物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第九章:政府支出的社会经济分析)8.政府非税收入:指国家在依照税法征税取得收入之外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代行政府管理权力的过程中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规章,以行政事业型收费、基金、集资、罚款等形式无偿的从法人、社会团体和城乡居民个人那里取得的收入,以及国有企业向国有企业管理者上上缴的利润收入等。
政府经济学复习要点
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要点1、政府的基本概念广义的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议会、内阁、总统、法院等机构都属于广义概念上的政府。
狭义的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2、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
4、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5、市场功能:A、交换功能;B、信息传递功能;C、调节功能;D、约束功能;E、检验功能;F、促进技术进步功能6、自由放任主义理论: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P11——127、政府干预主义理论:凯恩斯的主要思想P14——158、新自由主义理论: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是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它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干预,倡导实行竞争性私人货币制度下的自由市场经济。
9、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A.含义: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B、特征:a、自主性;b、竞争性;c、平等性;d、开放性;e、系统性;10、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A、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B、原因:a、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引起的。
b、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即市场机制发挥最佳功能所要求的若干市场条件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往往不具备或不完全或不充分,由此引起市场失灵。
11、市场失灵的类型:P25_27:(1)宏观性失灵;(2)信息性失灵;(3)公共性失灵;(4)垄断性失灵;(5)外在性失灵;(6)分配性失灵。
政府经济学重点整理
政府经济学重点整理第一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资源配置合理的基本原则:效率与公平2、达到帕雷托最优的定义和条件:定义:帕累托效率指的资源的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可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
条件:①完全竞争—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很多,每个企业都不能操纵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关于交易的信息是透明的、完全的。
②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收益=供给价格=需求价格。
3、市场失灵的定义和表现:定义: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公共产品的提供◆垄断◆外部效应◆市场的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优值品、劣值品◆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失衡◆分配问题4、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和职能范围:◆提供公共产品的◆防止和管理垄断◆纠正外部效应◆提供部分市场◆纠正信息不对称◆防止劣值品取代优值品◆预防并制定政策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失衡◆使分配公平职能:①资源配置职能②收入再分配职能③稳定经济职能④市场管制职能5、政府失灵的表现①公共政策失效②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率③政府部门的扩张④寻租行为6、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富裕程度的指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第二章公共产品1、私人产品: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的产品。
属性:①可分割性②竞争性③排他性公共产品: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属性:①不可分割性②非竞争性(消费者)③非排他性(提供者)第三章外部效应1、外部效应的含义: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外部效应的成本和收益不能通过价格来反映。
2、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①组织一体化②界定产权与科斯定理③社会制裁界定产权的条件:(1)产权是明晰的(2)产权是可以自由交易的(3)交易成本接近于零3、政府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1)征税和罚款(2)补贴(3)政府管制4、政府与市场联合纠正的方法(1)污染费(2)押金—退款制(3)可交易许可证第四章公共选择1、全体一致同意规则(一票否决制度)优点:每个投票人使自己的偏好得到满足,实现了帕雷托最优;避免了“搭便车”。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复习提纲
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第一篇经济学的理论框架第一章稀缺性与选择经济领域的所有经济问题都建立在两个基本事实基础上,一是社会居民和组织的物质需要是无限的或永不满足的;二是经济资源即生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要素是有限的或稀缺的。
一.欲望与需要1.人们物质需要的无限性。
欲望的无限性决定了人们需要的无限性。
需求是人们又支付能力的需要。
2.物质需要:即消费者为获得快感与满足而拥有或使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欲望。
马斯洛安需要种类不同将其划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社会需要,四是尊重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需要在前一种层次满足后,又会产生其他层次的需要,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几种需要同时产生。
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需要的差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人们的需要存在很大差别。
我们还可将需要划分为必需品与奢侈品,同一层次的需要可有不同级别的商品与服务来满足。
4.需要的无限性:任何时候,社会中个人和组织的需要都是无限的。
对某种商品和服务的需要是有限的,但作为一个整体,对物质的需要是无法被完全满足或者说是无限的。
5应该强调的是,我们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努力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
例:关于“需要”,正确的说法是( )(2003)A人们的需要是无限的,但人们的需求却是有限的。
B人们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要可以无限增长,因而需要是无限的。
C在不同的经济水平下,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是相同的。
D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是有限的。
例:在经济领域中,人们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是()A.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B.完善社会生产关系C.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D.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例:经济活动的终极目标是()A提高国民生产总值B努力实现经济增长C努力满足人们的需要D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例:需要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弗里德曼B马斯洛C弗洛伊德D马歇尔二.资源的稀缺性:1.与人们需要的无限性相对应的是第二个基本事实,即用于生产满足需要的产品的资源是相对稀缺的,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如此。
政府经济学重点(老师画的)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外部效应: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市场主体带来影响,却没有承担相应的费用或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而受影响者也没有因为受到损失而获得补偿,或因为得到利益而付款2.公共选择: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成集体选择的一个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3.利益集团:由少数有共同利益,特别是有共同政治经济利益的投票人组成的力图影响公共决策的组织4.国际收支:一定时期内,一经济体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各项经济贸易5.政府管制: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或者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政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6.国家预算:国家财政为了保证政府行使相应的职能,在筹集的分配资金必然要对资金进行预算和测算,使资金的收入量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7.公债:国家为了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8.分级财政制度:是指在宪法或相关法律确立的各级政府独立事权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独立的行使各自的财政权力,自收自支,自求平衡9.财政收入:在一个预算年度内,政府通过各种途径依法取得的货币和实物收入10.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购买物品货者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支出(二).简答题1.市场经济的特征[教材P17](1)自主性。
(2)竞争性。
(3)平等性。
(4)开放性。
(5)系统性。
2.市场失灵的表现(一)公共物品无法充足的提供这是由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决定的。
市场要求等价交换、利益边界的精确性和成本与效益的内在化。
产品生产或提供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其所有。
纯公共物品具有严格的排他性,即其存在利益外溢性。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人人都会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这些物品而自己免费使用,因此市场无法提供。
纯公共物品具有严格的非竞争性,应免费提供。
由于不能回收成本和赚取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是不会提供的。
政府经济复习重点学
政府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体制在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3、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一般是指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预期性或即期性的调解或控制,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公平分配及产业结构协调均衡。
4、经济性管制:经济性管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信息偏在的领域,主要为了防止资源配置低效并确保利用者的公平利用,政府机关用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价格、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财务会计等有关行为的管制。
5、管制俘获理论:是指确立政府管制的立法机关或政府管制机构仅代表某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非一般公众。
6、激励性管制:所谓激励性管制就是针对原有的进入、价格管制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供高效率的弊端,向被管制企业引进更多的竞争性激励,促进企业内部效率化的一种管制方式。
其主要做法有特许投标制、价格上限管制、时滞管制等。
7、产业政策:所谓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依照国民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其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对资源配置结构进行调整的经济政策。
8、公共产品: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
9、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是与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0、相对多数规则:相对多数规则是指,只要某备选方案获得的票数比其他备选方案多就可以胜出,赞同的票数可以不过半数。
这一规则下,投票的结果可能是低效率的,甚至没有确定的结果。
政府经济学重点
1、政府观(国家观):政府(国家)是最主要的公共部门。
关于什么是政府(国家),有两种不同的典型观点。
第一种将政府视为有机体,即“政府有机论”;第二种把政府看作机械体,即“政府机械论”2、政府有机论:“政府有机论”将社会视为自然的有机体,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而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政府(国家)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3、政府机械论:“政府(国家)机械论”将政府(国家)看作是个人为了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
据此,处于舞台中心的是个人,而不是群体。
个人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个人是社会的基础。
4、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第一,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第二,市场中垄断因素的存在,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三,市场本身无法正当地解决外部影响对经济带来的各种影响;第四,市场不完全会阻碍市场经济有效运转,;第五,信息不完全如保险市场等需要政府的介入;第六,优值品和劣值品不能完全靠市场来调节,需要政府进行引导或规制。
,第七,市场经济活动经常受到经济波动(例如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使稀缺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第八,分配问题,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无法兼顾社会的非市场目标,缩小贫富差别。
5、政府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表现: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3.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4.寻租行为6、判定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的两个基本准则:1.效率准则(帕累托效率准则)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没有其他人受损的情况下受益。
这一资源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或称为“帕累托有效”。
产品的最佳产量的决定条件:当MSC=MSB,即社会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收益时,这种配置状态符合“帕累托效率”。
政府经济学复习提纲.doc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范E一、主观题1.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2.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有资产性,或负的外部性。
是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就是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国家属于历史范畴,因而国有资产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国有资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
广义:即国有财产,指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包括:2.基于国家行政权力行使而取得的应于国家所有的财产1. 依据国家法律取得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4.由于接受各种馈赠所形成的应于国家的财产3•国家以各种方式投资形成的各项资产;5.由于国家已有资产的收益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
狭义: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经营性国有资产,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
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为获取利润转作经营的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
4. 财政政策在财政方面,通过国家直接投资兴建各种公共事业,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
通过实行各种补贴和社会福利制度,保护竞争条件不利者,尤其是通过税收的调节,创造一个大体公平的竞争环境。
5. 税收管辖权也称课税权,是国际税收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系指一国政府在其主权范围内对税收事务的管辖权力,是国家主权在税收领域中的体现。
6、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2014年秋季《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提要
一、名词解释
1.财产税
2.城镇土地使用税
3.房产税
4.耕地占用税
5.流转税
6.契税
7.印花税
8.营业税
9.增值税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2.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3.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4.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
5.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6.科斯定理的涵义。
7.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8.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9.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10.社会保险的项目。
1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
12.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13.国际税收中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
14.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
1.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2.公共定价的方法及其实用性。
3.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
4.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5.税负转嫁效应。
6.政府外债的功能。
7.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
8.财政补贴对经济的消极作用。
请参与纸质考核教学点的各位老师对照课程的综合练习题和本复习重点给学生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
政府经济学重点
1.政府组织的特征:公共性,普遍性,强制性,非营利性,阶级性。
2.政府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作用范围、作用绩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的收入与支出,以及如何行使政府的经济职能的一门经济学科。
3.效率准则:(帕累托最优)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臵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其他人没有受损的情况下受益。
两个条件:(1)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2)没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坏,那么,这种这种资源配臵的改变就称为帕累托更优(帕累托改进)。
P8市场失灵:由于市场机制存在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所导致的在资源配臵方面运作不灵,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经济4.外部效应:市场中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不是通过价格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发生,而是直接地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
5.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原因:(1)公共政策失败(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3)内部性和扩张性(4)寻租(解决办法:1、反腐倡廉教育 2、减少行政审批 3、完善政策法规 4反贪贿和洗钱)6.P21私人产品特性:可分割性, 竞争性, 排他性.7.P22、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俱乐部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公共资源型产品)8.公共经济部门的特点: (1)与私人经济部门相互依赖:(2)行为目标的公共性(3)调节机制的计划性(4)考核标准的社会性9.P30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个社会成员按照从公共产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收益的大小,承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公共产品的供给会达到有效率的水平。
成立条件: 1、每个社会成员都明确表达自己边际收益,不存在欺诈 2、每个成员都清楚知道其他成员的偏好及其收益(监督)10.公共财政概念:市场经济下,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而从事的同仁11.P40外部效应的内涵: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或者私人边际收益与外部边际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即某些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其他经济行为体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或获得相应的报酬①生产者的外部正效应(养蜂人种果树的人)②消费者的外部正效应(被打疫苗的人)③生产者的外部负效应(污染工厂)④消费者的负外部性(吸烟,交通堵塞)12.P43外部效应的后果1、资源配臵的无效2、正外部效应“利他主义”导致供给不足3、负外部效应“损人利己”导致供给过度。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政府经济学一.重要概念1.市场失灵: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负的外部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产品生产、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分配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所导致的经济波动。
P402.资源配置:资源在不同用途、不同使用者和不同时期之间进行分配。
资源的最优配置是使社会各种资源始终处于一种最优组合状态,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P353.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应达到这样一种状况:无论做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好或不变,而不使他人的情况变坏。
经济运行所达到的效率已经使一部分人情况改善必须以另一些人的情况恶化为代价。
P36~394.外部效应: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对他本身以外的人或组织产生了有益或有害的影响,但经济活动主体并不因此得到补偿或支付代价现象。
P435.信息不对称:信息需求者从信息供给者那里得不到齐备、准确、及时的信息,掌握信息的企业和个人,常常只将对自己最有利的信息提供给需要信息的机构或个人,或者只是提供部分信息。
P446.基尼系数:可用来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
指洛伦茨曲线和绝对平均曲线间的面积A与绝对平均曲线与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的总面积A+B之间的比值。
G=A/A+B。
一般而言基尼系数在0~1之间。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就越不平均。
P507.二元经济结构:以边际劳动生产率较高而劳动力相对紧缺因而个人收入较高的工业经济为“一元”,以边际劳动生产率较低甚至为零而劳动力非常充裕因而个人收入很低的农业经济为“另一元”所构成的经济。
P538.经济波动:国民收入和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有起伏的上升运动。
P559.国家干预经济: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国家权力,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向,施以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及影响。
政府经济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政府采购(government purchase),是指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府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是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使用公共资金获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2.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吸收存款的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其优点在于:它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3.所谓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依照国民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其发展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对资源配置结构进行调整的经济政策。
4.宏观调控,一般是指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预期(计划)性或即期性的调节或控制,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公平分配及产业结构协调均衡。
5.行政审批制度,简单地说,行政审批制度就是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审批行为时应遵循的规范和制度。
包括行政审批的设定权限、设定范围、实施机关、实施程度、监督和审批责任等内容。
6.政府管制,指的是“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特殊行为。
7.广义的寻租: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
狭义的寻租:是指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努力,如游说与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建立自己的垄断地位,以便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活动。
8.转移支付,是指财政资金的转移,它是财政支出体系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转移支付的功能,主要是调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纵向不平衡和地区间的财政横向不平衡。
9.非排他性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提供的公共产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doc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洛伦茨曲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来表示。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政府经济学 - 整理重点
名词解释:1、市场失灵:是指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外部负经济效应、垄断生产和经营、公共产品的生产、信息的不对称情况下的商品交易以及社会收入不均等问题的调节上运作不灵。
广义的市场失灵除了包括狭义市场失灵的内容外,还包括由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导致的经济波动。
2、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形式。
3、政府经济职能: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宏观的角度,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地规划、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和功能。
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法、方式、手段的总称。
4、行政审批:行政审批是政府行政机关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准予其从事某项事务或活动的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的审批、许可、批准、登记、核准、特许、同意、推荐、认可、认定、确认、证明和初审等外部行政行为都可视为行政审批。
主要包括处理申请类审批、确定义务类审批、行政处分和监督类审批。
5、准公共产品:即不纯粹的公共产品,包括俱乐部产品和共同资源两种类型,其共同特点是没有严格地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特征条件。
俱乐部产品,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
共同资源,具有竞争性,但是无法有效地排他。
(1)公共资源(公有私人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
如:海洋捕鱼、油田开采、国际互联网、拥挤不收费的道路等。
(2)俱乐部物品(私有的局部公共产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如:剧院、收费公路、图书馆、夜总会、有线电视。
6、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是与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体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或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7、中间人投票定理:所谓中间投票人,就是对提案或公共产品需求规模持中间立场的投票人,他正好把其余偶数个投票人划分成人数相等、兴趣相反的两组。
政府经济学考试提纲(复旦成教)
政府经济学考试提纲一、名词解释24个1、价格杠杆P111价格杠杆是通过调整和控制价格水平的高低与涨落,以及各种商品比价、差价的变化,来影响交换双方的经济利益和市场供求状况,从而实现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的。
主要作用:第一,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方向,促进生产结构的合理化。
第二,调节产品流向,平衡产品在地区间的供求。
第三,引导消费方向,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
第四,调节部分国民收入分配,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
第五,促进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第六,调节外贸进出口,以增加外汇和保护国内产品。
2、消费者剩余P30-31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数量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支出的数量之间的差额。
把购买某一商品的所有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加起来,就得到一个总的消费者剩余的数字。
消费者剩余与物品需求曲线密切相关,在物品需求曲线以内,随着价格的降低,需求扩大,消费者剩余增加(即原来消费者额外的消费者剩余+新消费者的消费剩余)3、生产者剩余P32生产者剩余是卖者出售一种商品得到的量减去卖者的成本。
生产者剩余与供给曲线密切相关。
在供给曲线以上,随着价格的提高,生产扩大,生产者剩余增加(即原来生产者额外的生产者剩余+新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4、市场经济基本条件P21-24巿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后才形成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之前,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条件已经产生了。
(1)地理大发现促使社会经济运行和构造发生革命性变化。
(2)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制度结构的建立。
(3)工业革命导致市场经济体质的定型。
5、市场均衡时的总剩余P33-34当市场达到供求平衡时,供给和需求曲线到平衡点之间的总面积代表市场的总剩余。
供求均衡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化。
6、需求函数见笔记用来表示商品需求状况的一种方法,其中商品价格为自变量,需求量为因变量。
Qd=f(p)Qd=需求量p=商品价格7、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P36-37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是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完全生产的,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提要一、名词解释1. 财产税财产税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
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财产税具有税源稳定、税负难以转嫁的特征。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财产税具有其重要功能。
2.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地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地区差别定额幅度税率,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的年应纳税额。
3. 房产税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种财产税。
房产税的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
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
房产税计税依据有4. 耕地占用税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占用耕地面积,规定税收一次性定额征收的税种,属于对特定土地资源占用课税。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建房或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耕地。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人,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
耕地占用税实行地区差别幅度定额税率。
6. 流转税流转税是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制度的总称。
与其它类型税收制度相比,流转税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功能。
5. 契税契税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7. 印花税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
印花税的纳税人是指在我国境内书立、使用、领受上述应税凭证并应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印花税的税率根据应税凭证的性质,分别规定了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形式。
8. 营业税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所取得的营业额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商品劳务税9.增值税增值税是以商品(应含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二、简答题1.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3.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4.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需要的条件当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2)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3) 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5. 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
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
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6. 科斯定理的涵义。
科斯定理的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
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
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
7. 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
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为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8. 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
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
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9. 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首先,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10. 社会保险的项目。
社会保险的项目一般包括:第一,养老保险;第二,失业保险;第三,医疗保险;第四,工伤保险;第五,生育保险。
1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差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着以下的差异:(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
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2)政策目标有区别(3)政策手段有区别(4)政策时滞不同(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12. 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之间的关系,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13. 国际税收中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
法人居民的判定标准主要有三个:(1)总机构所在地标准,即以法人居民的公司总机构所在国为判定标准;(2)注册所在地标准,即按照某国的法律规定,在该国登记注册的公司即为该国的居民;(3)公司的控制权所在地标准,即以公司的实际控制管理中心所在国为标准,判定该法人为该国的居民。
14. 国际税收协定的基本内容。
国际税收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协定适用的范围。
协定适用的范围主要包括人的范围和税种的范围两个方面。
这是国际税收协定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2)免除双重征税问题。
免除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包括:明确所得概念,协调各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确定免除双重征税的方法等;(3)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
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是指缔约国各方给对方公民以本国公民待遇,按等同于本国公民标准征税,保证不加歧视等;(4)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
三、论述题1.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政府并不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
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指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对政府经济政策作出反应,或者其行为向政府希望的方向转变,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效。
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
是指在政府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4)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立法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
2. 公共定价的方法及其实用性政府在选择公共定价标准后,具体可采用以下定价方法:1)单一定价法。
即根据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的数量与质量,确定一个单位价格收费的方法。
如自来水公司根据每个居民户的用水数量,按每吨水一定价格收取水费,而不再考虑用水限额等问题。
2)二部定价法。
即根据公共物品成本组成,分两部分确定其价格的方法。
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成本,按其构成可分为资本成本与经营成本。
资本成本是该公共设施在建造时的成本,属固定成本;经营成本是指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属变动成本,也就是说,经营成本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二部定价法就是在公共定价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承担资本成本的准入费,一部分是承担经营成本的使用费,准入费在一定时期是固定的,使用费则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如公共电话系统的使用者,每个月需缴纳固定数额的月租费,还要根据通话次数收使用费。
3)高峰负荷定价法。
有一部分公共设施在使用时间上是不均衡的,存在集中使用的高峰期,在此期间,存在资源配置的拥挤成本问题,而其他时间设施可能不完全充分利用。
对这类设施,采用二部定价的基础上,在使用高峰期再加收部分费用,以缓解高峰期供给紧张状况,均衡资源有效配置。
如对在用电高峰期的电力消耗加收一定费用;对在车流高峰期通过某一高速公路路段的车辆,提高收费标准等。
3. 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
(1)制定符合执政党利益集团的各项经济政策。
在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单独或联合其他政党组建政府。
而这些政党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必然使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符合本集团,阶层的利益。
(2)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取得选民支持,争取连选连任。
取得和掌握国家政权,是各政党议会斗争的主要目标,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要为执政党的这一目的服务。
即根据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努力争取选民支持,以取得最大数量的选票,达到连选连任,继续掌握国家政权的目的。
(3)制定、实施某些适当顾及反对党和其他社会阶层利益的经济政策。
议会党派斗争中,在维护执政党的利益,追求选票最大化的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反对党对执政党及其政府经济政策的攻击,求得政治上的均衡,政府在经济政策的某些方面,还要适当顾及反对党和其他社会阶层利益,对他们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张,要求,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