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美 人》 与《浪淘沙》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丽人》赏析之羊若含玉创作【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干了却,往事又知道有若干!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想祖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雕栏、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转变.若要问我心中有若干忧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滔滔东流.【赏析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吐露了不加掩饰的祖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折衷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构造,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串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祖国之思也许其实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到处颂扬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妙,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春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想”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述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不雅《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动人的力气.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普遍的共识,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沾染力和向征性的比方,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白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在——思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相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在各别,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普遍的规模内产生共识而得以千古传诵了.【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度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丽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这首词描绘了强烈的祖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妙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懊末路,他起源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干了却呢?一语读来,令人不堪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懂得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妙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妙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比较,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若干.”“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妙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春风,祖国不堪回想月明中.”“春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想”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祖国度园的偏向,若干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若干无奈、哀思的情感!春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却,还要持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祖国不堪回想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想祖国”的倒装.“不堪回想”,但毕竟回想了.回想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祖国的山河、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山河易主;怀想时,若干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吻,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以上六句在构造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比较和隔句呼应,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比较;三四两句“又春风”和“祖国不堪回想”比较;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比较.“又春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想”、“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比较和回环,形象传神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澜起伏和忧思难平.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掌握,汇成了绝代名句“问君能有若干好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前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不雅《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听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豪迈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瓜代,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绵延,把情感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沾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构造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罢了.”(《人间词话》删稿之四○)[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的感慨,诉说自己人生的无奈和痛苦.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成宋朝的囚犯,不但仅失去了居高无上的皇帝的地位和权力,更残暴的是也失去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残暴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产生了特有的悲与愁.这首词倾泻的就是作者的思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的情怀.“春花秋月”和小楼“春风”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标,可在李煜的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原本令人向往和希望的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的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忧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提议作者的怀旧情结和思念祖国的伤痛.“祖国不堪回想”,连回想一下祖国的曩昔都“不堪”又怎能愿意见这年年如是的春花秋月和报春的春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的际遇是分不开的.“问君能有若干好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前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的比方,贴切生动地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的愁思变成了有形的、永无止境的一江春水,创造了意想不到的的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的主要特点,对后人的影响很大.作品通篇一气回旋,曲折动荡,如泣如诉,动听心魄.全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抒的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构造精妙,语言深沉.尽管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穷,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识.堪称为婉约派作品之绝.学习目标感触感染李煜词中亡国之恨,祖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懂得李煜词“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习重点:懂得李煜词“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一、作者介绍及其词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其前半生奢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示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惨,多写祖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切思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毒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作个秀士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的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的手法,抒发了李煜在奢华华丽的宫廷里享受圆满、欢快、浪漫生活的愉悦心境.早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概况写离愁,而实际上仍是表达自己亡国去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丽人》二、诵读1.“春花秋月”是美妙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停止?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失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讥讽,让他认为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2、请问,文中哪个字可以归纳综合全文的情感?明白:愁3、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4、作者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来写“愁情”?虚实联合(眼前—回想、想象)比较(现在—曩昔、物—人)比方(满腔愁绪—一江春水)问君能有若干好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比方、夸大A、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多;B、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断,长流不息,无穷无尽,愁思绵长 .C、欣赏品味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色:1、比方: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2、比较:身份变更导致情感变更阅读下面一首词,答复以下问题:望江南李煜若干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荣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1)从概况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荣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2分)(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意见. (4分)3、反衬手法.作者通篇不合错误当前处境作正面描述,而是通过这场繁荣生活的梦乡进行有力的反衬.梦乡越是繁荣热闹,梦醒后的哀思便越浓厚;对昔日繁荣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五、作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俏丽的诗歌是最失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思考这句话的意味,联合李煜词内容进行懂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写“愁”的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碰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花自漂荡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对国度表示的愁,这要数李煜的词中表示的最多如:也有表达对爱的情愁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如欧阳修的《浪淘沙》:离合苦匆匆,此恨无穷. 本年花胜去年红,惋惜来岁花更好,知与谁同.还有表达人生之愁的:如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秦不雅的《涣溪沙》中的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必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平易近俗:川剧产生于18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它直接持续和发扬了我公平易近族戏曲的优秀传统,经由许多前辈艺人的辛勤劳动,以及成功吸收了古典戏曲的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大声腔和当地区的平易近间灯戏精髓,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以后,受到四川地方语言及平易近间音乐的影响并相联合,经由长期的改革、演变进程,这才形成一个具有丰硕内在、以及具有奇特艺术作风和浓烈四川地方色彩的地方剧种.真正把川剧的几种声腔形式联合起来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各大城市树立了茶社的时期,它为川剧的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基本,由于有了固定的演出场合---茶社,这一市平易近固定的娱乐场合,从客不雅上为川剧提供了幻想的场合和较好的物质条件.并且不但是这些专业的班子,老苍生也喜欢介入进来,这种业余的扮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苍生重要的文娱运动方法,这为川剧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群众基本.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表示手段,以写意为主,虚实联合的扮演艺术,它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展现了辽阔的内容川剧的浓烈生活力息,四川人幽默滑稽的平易近俗,使川剧喜剧剧目异常丰硕,这不单使川剧自己异常吸引人,并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借鉴,入夏梦主演的《抢新郎》、韩非主演的《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的京剧《望江亭》、金采风主演的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优秀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的,如近年的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川剧的剧装异常出色,着装是以闻名中外的蜀绣制作,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簇拥,巧夺天工,光荣醒目.头饰精细庞杂,美不堪收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的巴蜀音乐特色、平易近俗风情特色和文化传统特色.其扮演艺术细腻,技巧要求严格,语言幽默幽默,而受到世界列国人平易近的喜爱.任何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要保存、生存、成长,都必须要遵循持续中创新的纪律.从戏剧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的戏曲剧种;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的地方文化;而从剧目形态及其不合时代特征看,川剧不但持续了戏曲母体的遗产,更富有大量表示自身生命活力和体现先进文化前进偏向的现代创造与成长.川剧作为一个以扮演为中心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巴蜀人平易近情感、不雅点、兴趣等审好意识的物态化.作为组成一种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的元素或一个地区文化的标记的器械,通常是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与当地居平易近的日常生活具有异常亲密的接洽,因此也具有异常恒定很难熬痛苦外界影响而骤然变更或消失的力气.。
李煜的《虞美人》及《浪淘沙》赏析
李煜的《虞美人》及《浪淘沙》赏析李煜《虞美人》赏析中国历从来不缺乏不务正业的皇帝,有些喜爱女色,有些喜爱男色,有些喜爱花鸟虫鱼,有些喜爱书法,有些喜爱木匠,还有些喜爱诗词歌赋。
李煜就是最后一种。
作为一个皇帝,李煜是不称职的,终日忙于诗词歌赋,风花雪月,对国家政治基本上一窍不通。
而作为词人,李煜是及其成功的,他的词意象奇特,用词别致,意境长远,在文学有极的高地位。
虞美人是李煜的流传最广的一首词,也是李煜最后一首词。
所以读起来哀婉凄凉,十分能引起人的共鸣。
所谓苦难出诗人,假如李煜不亡国,假如李煜有唐宗宋祖的伟业,或许他就做不出这样缠绵悱恻的词了。
词中开头就是问句,抒发了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怀念,一个问句又表现出对如今现实的无可奈何。
接下来的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仍是对往日生活的怀念,此时的李煜已经有了悔改之心,可惜大势已去,就算东风再温柔迷人,李煜也没有福气享受了。
这句十分能引起人的共鸣,虽然我们不是一国之君,没有体会过亡国的苦难,但对往事的回忆,对昔日美好事情的追忆是每个人都有的。
“雕阑玉砌应犹在,仅仅朱颜改”,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不禁让人想起叶芝的当你老了那首诗。
时间荏苒,无论你贵为天子还是一介平民,谁也逃不过时间。
于是李煜最后无奈的自问自答。
这句自问自答,是句千古名句。
把愁思比作江水,而且是春水。
春天之水意味着勃勃生机,可是李煜的生命就要结束,这样强烈的反差给读者造成剧烈的冲击。
李煜《浪淘沙》赏析熟悉李煜的人应该能知道,李煜的作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他还是南唐君主,享受着软玉温香的时候,第二个就是南唐灭国,他被宋朝囚禁,整日神伤的时期。
而《浪淘沙》,就是他作于后半生的作品。
要赏析《浪淘沙》这首词,我们要从词上下阙慢分析它。
我们可以看出词的上阕用了倒叙。
在这里,李煜忘记了他现在的困境,也忘记了他俘虏的身份,享受着只属于他的安静的时间。
但这毕竟是梦境,而梦,总是会醒的。
窗外开始下雨,散进来的丝丝寒气惊醒了他的美梦。
李煜浪淘沙和虞美人对比赏析
李煜浪淘沙和虞美人对比赏析
李煜《虞美人》《浪淘沙》抒情之比较
这两首词都是词人一时感怀之作,或者由于“帘外雨潺潺”引起,或者由于“小楼昨夜又东风”触发,因物感兴,表现了作者的幽怨忧思
在《虞美人》中,由于“小楼昨夜又东风”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感情极其哀痛。
昨夜里,春风又刮起了,又是明月当空,时间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可自己依然以泪洗面的生活,回首往事是多么的难堪啊!因为此时词人被囚,度日如年,对过往的岁月和被俘后节令的变换,极为敏感,所以很容易借反映时间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景物,来寄托自己的幽怨忧思。
下阕“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也是触景伤情,是幽怨忧思的发展和深化。
末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这种情绪以直抒胸臆的形式的强烈表现。
在《浪淘沙》中,由于“帘外雨潺潺”的引起,抒写了自己凄凉的心境。
“帘外雨潺潺”是一种凄清音响,“春意阑珊”是一种凄苦的意识,“罗衾不耐五更寒”是一种寒冷的感觉。
因“帘外雨潺潺”引起的这种种感触,构成了一种非常凄凉的情调。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写梦中的片刻欢乐,是现实中哀痛心怀的一种有力反衬。
下阕,感伤情绪进一步发展。
最后两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把其幽怨忧思更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这两首词,主旨和情调相同,表现方式都是因物感兴,情景交融,创造意境的基本手段也类似。
浪淘沙翻译赏析
浪淘沙翻译赏析浪淘沙翻译赏析浪淘沙翻译赏析1浪淘沙慢昼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
南陌脂车待发。
东门帐饮乍阕。
正拂面垂杨堪揽结。
掩红泪、玉手亲折。
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
望中地远天阔。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嗟万事难忘,惟是轻别。
翠尊未竭。
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
连环解、旧香顿歇。
怨歌永、琼壶敲尽缺。
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注释:堞:女墙。
城上如齿形的矮墙。
脂车:在车轮轴上涂油脂,以利行走。
东门:指京都汴京东门。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乍阕:方停,刚结束。
红泪:女子的眼泪。
传薛灵芸别父母进宫,泣泪如血(见《拾遗记》)。
耿耿:明亮貌,引处引申为清晰。
连环解:喻指爱情被拆散。
旧香:用贾午偷异香赠韩寿事。
琼壶敲尽缺:传晋王敦酒后常咏曹操“老骥伏枥”诗,并用如意击唾壶为节拍,壶口尽缺(见《世说新语·豪爽》)。
译文1:晨曦天空乌云重重,严霜凋敝两岸野草丛丛,浓雾隐藏城上矮墙。
南边路有滚轴涂满油脂的车辆待发,东门帐内饯别饮宴刚刚席罢。
垂柳随风荡漾轻轻拂面,正可攀折那绿丝绦,伊人擦拭滚落珠泪,纤纤玉手亲折柳枝一条为我送别。
想当初留连汉水畔,我这失群的孤雁不知飞向何方?已经很久很久她的音信断绝。
情深意切,了望远方地遥天阔,在这露冷风清荒凉之地,我的忧愁耿耿于心,只听得寒夜更漏声声呜咽。
嗟叹世上万事,惟有无法挽留的离别,最让人不忍伤怀忘却,我的碧绿翠玉般的酒尊,只要美酒没有喝尽,就渴望与她共享共饮,我想凭借天边的一片断云,能留取西楼上挂的一轮残月,还想她在这月夜也是如我一般地心结。
我罗带的光采已经磨灭,绣被锦纹乱皱重叠,连环解扣解拆,她赠我的异域奇香突然熄歇;我的怨歌悲曲响起,永没有休止声声激越,将所有的玉杯琼壶尽相击碎敲缺。
恨春去不与人商榷,它故意摆弄夜色凄凄切切,空余满地梨花似雪。
译文2:天空阴沉沉的,岸边的青草已被严霜打得萎蔫枯凋。
晨雾弥漫,隐没了城墙上的雉堞。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赏析刘禹锡《浪淘沙》赏析《浪淘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著作,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刘禹锡《浪淘沙》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16,莫言迁客似沙沉17。
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
词句注释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
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
骞还。
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
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
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
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
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
虎眼文:文通纹。
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
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
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
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5篇)1.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第1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翻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音xiǎng)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⑨凭栏:靠着栏杆。
⑩江山:指南唐河山。
「赏析」据《西清诗话》谓《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浪淘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浪淘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浪淘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浪淘沙宋代:欧阳修今日北池游。
漾漾轻舟。
波光潋滟柳条柔。
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
好妓好歌喉。
不醉难休。
劝君满满酌金瓯。
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译文:今日北池游。
漾漾轻舟。
波光潋滟柳条柔。
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
今日同朋友一起来到北潭游耍,水波荡漾着小船。
波光潋滟,柳条轻柔。
就这般,就这样春来了又去了,人也白了两鬓发。
好妓好歌喉。
不醉难休。
劝君满满酌金瓯。
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朋友啊,看看那漂亮的歌妓听听她们美妙的歌喉,大家一起拿起酒杯吧,今天不醉不休。
劝这位友人斟满那一杯酒,即使在花间我们饮多了酒,但那是别样的风流。
注释:今日北池游。
漾漾轻舟。
波光潋滟柳条柔。
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
北池:或称北潭、潭园。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好妓好歌喉。
不醉难休。
劝君满满酌金瓯。
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金瓯:金属酒器。
病酒:沉醉,饮酒过量。
赏析:词上片前三句写春日北池的美好春光。
荡舟北池,小舟划过,水波荡漾,波光潋滟,微风吹过,柔柳摇曳多姿。
如此美好春光反令主人公伤春伤怀。
“如此”二句,感叹春来春去,美好年华逝去,白了人头。
在这年华之叹中,蕴含着词人的`理想落空之悲。
政治上的失意让词人即便是面对大好春光也难以释怀。
下片写宴饮,劝友人一醉方休。
既然畅游不能够让心情好起来,那就痛饮吧,一沉醉换悲凉。
所以在下片中,词人劝友人面对美丽的歌女,听着美妙的歌声,且斟满酒杯,举杯畅饮,一醉方休。
如此即便流连花间,因病成酒,也自是一种风流。
此时的词人空有满腔热情理想,一心为国却受压抑排挤,因此,这看似豪迈放逸之词中,实饱含着无数心酸和苦涩,读起来沉重伤感。
【浪淘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词牌简介】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
《虞美人》即是如此。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
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
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
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
“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
李煜的《虞美人》及《浪淘沙》赏析
【导语】李煜南唐李后主,可谓⽣不逢时,他的诗词书画均有极⾼的⽔平,其中他的词的造诣,被称为“千古词帝“。
其作品《虞美⼈》《浪淘沙》《乌夜啼》均在历史⽂坛上占有很⾼的地位。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李煜的《虞美⼈》及《浪淘沙》,欢迎阅读! 李煜《虞美⼈》赏析 中国历从来不缺乏不务正业的皇帝,有些喜欢⼥⾊,有些喜欢男⾊,有些喜欢花鸟⾍鱼,有些喜欢书法,有些喜欢⽊匠,还有些喜欢诗词歌赋。
李煜就是最后⼀种。
作为⼀个皇帝,李煜是不称职的,终⽇忙于诗词歌赋,风花雪⽉,对国家政治基本上⼀窍不通。
⽽作为词⼈,李煜是及其成功的,他的词意象奇特,⽤词别致,意境深远,在⽂学有极的⾼地位。
虞美⼈是李煜的流传最⼴的⼀⾸词,也是李煜最后⼀⾸词。
所以读起来哀婉凄凉,⼗分能引起⼈的共鸣。
所谓苦难出诗⼈,如果李煜不亡国,如果李煜有唐宗宋祖的伟业,或许他就做不出这样缠绵悱恻的词了。
词中开头就是问句,抒发了对往⽇美好⽣活的怀念,⼀个问句⼜表现出对如今现实的⽆可奈何。
接下来的⼀句“故国不堪回⾸⽉明中”仍是对往⽇⽣活的怀念,此时的李煜已经有了悔改之⼼,可惜⼤势已去,就算东风再温柔迷⼈,李煜也没有福⽓享受了。
这句⼗分能引起⼈的共鸣,虽然我们不是⼀国之君,没有体会过亡国的苦难,但对往事的回忆,对昔⽇美好事情的追忆是每个⼈都有的。
“雕阑⽟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读到这⾥,不禁让⼈潸然泪下。
不禁让⼈想起叶芝的当你⽼了那⾸诗。
时光荏苒,⽆论你贵为天⼦还是⼀介平民,谁也逃不过时间。
于是李煜最后⽆奈的⾃问⾃答。
这句⾃问⾃答,是句千古名句。
把愁思⽐作江⽔,⽽且是春⽔。
春天之⽔意味着勃勃⽣机,可是李煜的⽣命就要结束,这样强烈的反差给读者造成剧烈的冲击。
李煜《浪淘沙》赏析 熟悉李煜的⼈应该能知道,李煜的作品分为两个时期,第⼀个时期是他还是南唐君主,享受着软⽟温⾹的时候,第⼆个就是南唐灭国,他被宋朝囚禁,整⽇神伤的时期。
⽽《浪淘沙》,就是他作于后半⽣的作品。
《浪淘沙》诗词鉴赏
《浪淘沙》诗词鉴赏《浪淘沙》诗词鉴赏《浪淘沙》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
阳关常恨不堪闻。
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译文翻译长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杯话别.常常害怕离别而不忍听那《阳关曲》,更何况如今秋色萧索身是远行人。
清泪沾湿了罗巾,人人都黯然伤神,一腔离恨就像不尽的江水一样深。
哪里去找千尺的横江铁锁,在这烟水迷蒙的渡口截断江流。
注释解释丹阳:地名,在镇江之南,旧属镇江府。
浮玉亭:元陶宗仪《说郛》卷九七引释惠凯《金山志》云:“客问:何为浮玉?答云:此出《仙经》。
上仙居浮玉山,朝上帝,则山自浮去,因金、焦俱在水上,故名。
”“此山(金山)大江环绕,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
”宋刻“浮玉”二字,今犹存焦山西侧。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景物上》:“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
”“浮玉亭,需亭北。
”“需亭,在府治西五里。
”长亭:古时于道旁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以供行旅停息。
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阳关: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渭城》一日《阳关》,王维之所作也。
本健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千寻横铁锁:《晋书》卷四二《王浚传》:“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
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
”王浚灭蜀后,继而起兵伐吴。
吴人凭借长江天险,于水中横置铁锁、铁锥,抗拒北军,然晋师除锥熔锁,终无阻碍,顺流鼓棹,直捣三山。
孙皓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百官投降晋师,东吴遂亡。
创作背景陆游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五月除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府,次年离开镇江,饯行于镇江府西之浮玉亭,词当作于是时。
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 铸《横塘路》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 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 浣溪沙 晏殊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 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 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 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 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 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 ”、“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 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 ,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 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
忧愁,自由生活了。
归纳小结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 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其感情之深厚强 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正如王国维所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 书者也。”
《浪淘沙令》解析
全 词 完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 诗文均有肯定造诣,尤以词的 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 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 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 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 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亮, 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宽阔, 含意浅薄,在晚唐五代词中别 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
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 飞。
张假设虚《春江花月夜》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阶 对 景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下故
融入哀愁 暗含遭遇
囚国 的思
感 罗衾不耐五更寒
身寒更是心寒
无念 限及 哀作
梦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反衬现实中的 极度哀怨愁苦
痛为
单独莫凭栏,无限江山 对故国思念
思考
“单独莫凭栏”中, “莫”有 两解:一解为“不”。另一解 为“莫”同“暮”,黄昏的意 思。用”暮“好,还是用”莫 “好?
• “莫”好: 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别时 简洁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家 不能再回来,逝去的奇妙生活不能再回来了,自 己的生命之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告诫自己还 是“单独莫凭阑”,表达了词人对亡国的深深懊 悔和对故国难回的浅薄哀痛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 之情。 “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懊悔之情。
词 文 赏 析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译:窗外阴雨连绵,春意已消逝殆尽。锦绣丝绸的被褥抵抗不住深 夜的冷寒。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白描手法:“雨潺潺”形容细雨滴落声。 一.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二.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三.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浪淘沙刘禹锡的精彩赏析
浪淘沙刘禹锡的精彩赏析浪淘沙刘禹锡的精彩赏析刘禹锡的浪淘沙是民歌体诗,既通俗易懂,又非常纯正,无浮华之词。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浪淘沙刘禹锡的精彩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浪淘沙刘禹锡的精彩赏析一钱塘江,又称浙江。
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
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
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 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
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
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
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
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
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浪淘沙刘禹锡的精彩赏析二《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
是诗人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
文学_浪淘沙诗词鉴赏
浪淘沙诗词鉴赏浪淘沙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译文翻译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
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奴仆。
如果两位英雄遇不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偶然与成汤和周武王相遇,英明的君主得到了贤臣,犹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
到现在已几千年了,谁又能与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业一争高下呢?注释解释浪淘沙令,即“浪淘沙”,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
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
《乐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伊吕:指伊尹与吕尚。
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
他是伊水旁的弃婴,后居莘(今河南开封)农耕。
商汤娶莘氏之女,他作为奴隶陪嫁给商汤。
后来,汤王擢用他灭了夏。
伊尹成为了商的开国功臣。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
他晚年在渭水河滨垂钓,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武王灭商,封侯于齐。
衰翁:老人。
穷通:穷,处境困窘;通,处境顺利。
钓叟:钓鱼的老翁,指吕尚。
耕佣:指曾为人拥耕的伊尹。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
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
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
风虎云龙:易经中有“云从龙,风从虎”,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兴王:兴国之王,即开创基业的国君。
这里指辅佐兴王。
争:争论,比较。
创作背景王安石早立大志,要致君尧舜,但长期不得重用。
直到宋神宗即位,他才有了类似“汤武相逢”的机会,可以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任宰相之时。
诗文赏析《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虞美人》与《浪淘沙》赏析
对比《浪淘沙》
•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 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 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 片时的喜欢。 •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 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 要见到它就很艰难。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 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 天上一是人间。
•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 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 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 首去想念。 •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 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 流。
整体感知: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结:
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念 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 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 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 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一个亡国之 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 杀身之祸,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 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 恨。
思考:作者的愁情是如何表现的?
意象:
• 春花秋月 • 小楼东风 • 雕栏玉砌 往事 故国明月 朱颜
小组讨论
• 1、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 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 2、“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 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什 么深刻含义?
讨论
虞美人浪 淘沙 共同点 不同点
内容
《浪淘沙》的鉴赏总结
《浪淘沙》的鉴赏总结《浪淘沙》的鉴赏总结【作品介绍】李莱老的这首《浪淘沙》,从内容上看,其上半阕显然受了温庭筠婉约词的影响。
下半阕则比较直露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思。
读来深有言外之致的感觉。
【原文】浪淘沙宝押绣帘斜,莺燕谁家。
银筝初试合琵琶。
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
芳草满天涯。
流水韶华。
晚风杨柳绿交加。
闲倚阑干无藉在,数尽归鸦。
【赏析】李莱老的这首《浪淘沙》,从内容上看,其上半阕显然受了温庭筠婉约词的影响。
下半阕则比较直露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思。
读来深有言外之致的感觉。
与内容表达的含蓄深邃相一致,这阕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大多不用正面涂抹。
词中人物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多情,一是善良美丽。
集中反映主人公多情的词句,除了“双戴桃花”和“数尽归鸦”之外,还可以挑出“银筝初试合琵琶”、“流水韶华”、“闲倚阑干无藉在”等。
不过,要从这些词句中确切看出主人公的丰富感情来,那还是要下一番品味的功夫的。
比如,之所以说“银筝初试合琵琶”与感情有关,就是因为在这种境况下弄筝鼓琴,实际上是用乐曲寄托她不尽的哀思。
至于女主人公的心灵与容貌,词中表现得更为深邃。
只有在对下列各句的仔细揣摸中,才有可能真正接近作者的用心。
“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写打扮,服饰与梳妆这样入时,自然是与人的娇美灵秀分不开的。
“银筝初试合琵琶”一句透露了词中人物对艺术的精通,要是没有秀美聪慧的心灵,这一点是万万办不到的。
此外,主人公看见天涯芳草,便有感于“流水韶华”,从而面对晚风杨柳,又有“闲倚阑干无藉在”(即无聊赖)的凄楚,都些都说明她是一个通灵俊秀的美貌女子。
在情调的安排上,这首词前半阕近乎秾艳,后半阕则较为淡远,这都是由主题的表达所决定的。
在上半阕中,词用“宝押”(押,镇帘之物)、“绣帘”描写豪华的居处,用“莺燕谁家”写优雅的环境,用“银筝初试合琵琶”写高雅的精神生活,用“柳色春罗裁袖小,双戴桃花”写精心的妆梳打扮。
这样,越是把主人公的生活描写得荣耀富贵,便越突出了她心灵的唯一缺憾——爱人久旅不归。
虞美人浪淘沙对比赏析
虞美人浪淘沙对比赏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
小编为大家提供了虞美人浪淘沙对比赏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春水向东流。
赏析:春花、秋月本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可词人面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时候,却发出了“何时能结束?”这样的天问。
作为我们普通人,最希望的莫过于好景常在,好花常开。
前提是,因为我们是普通人。
词人此时的身份却连普通人都不及,随着统一步伐的推进,宋太祖赵匡胤将南唐后主李煜变成了阶下囚。
一个囚犯,一个亡了国破了家的国君,面对如此美好的人间事物,还有何心情去欣赏呢?既不能欣赏,反复现于眼前,让自己的心更乱?故此,词人一声“何时了”道尽了内心深处的苦楚和无奈。
旧时的往事,件件当是刻骨铭心的,可词人还是一句“还知多少!”此处的“知”当是“记得”之意。
无限的往事到了现在已忘了很多,可是,难道真的遗忘了无数吗?不尽然。
尤其是昨夜里小楼上一夜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此时此景,往事都历历在目。
不是“不知”,一句“不堪回首月明中”给了我们*。
往事不是真的不记得,而是不愿去想起来。
昔日的繁华欢愉,一旦想起来了,都成了今日悲愁的源头。
因此,不是“不知”实在是“不堪知”。
知了,也无果。
不愿提,不愿想,却还是想了想。
宫廷里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吧?是啊,“应该”,此处词人只能用“应该”这个词来替代了。
毕竟,时过境迁,它们或许还在又或许已经被付之一炬了。
但是,不论在或者不在,那时和我一起抚摸欣赏它们的人们都已经是变了青丝,改了红颜。
正如易安所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就我们平凡人而言,居多的愁苦,莫过于故人之思,别离之愁,思乡之苦。
愁再多,苦再浓,又会有多少呢?三杯两盏淡酒的倾诉,两行清泪的消解,或者一声声的叨念,这已经是够多的了。
那么,词人的愁又会有多少呢?故国之思,亡国之恨,那无尽的家愁国恨就恰似眼前那一*绵绵不绝的春水,淌不干,流不尽。
《浪淘沙》唐诗鉴赏
《浪淘沙》唐诗鉴赏
帘外雨潺潺①,春意阑珊②,
罗衾③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④贪欢。
独自莫凭⑤阑!
无限*山,别时⑥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1潺潺:雨水声。
2阑珊:已残,将尽。
3罗衾:锦缎做的被子。
4饷:片刻。
《草堂诗余》注“一饷谓一衾之顷”
5凭:倚
6别时:被迫离开故国之时。
赏析:
梦里梦外,天上人间,对照问将亡国的哀痛逼出,苦*凄凉渗入帘外的残春景象。
即使“独自莫凭阑”,内心的痛楚还是法消解的。
凝望故国*山,无限怅惘,无限悲凉。
故国去也,春去也,弦断曲终,引为绝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虞美人浪 淘沙 共同点 不同点
内容
手法
对比
《虞美人》 与《浪淘 共同点 沙》 不同点
内容
《虞美人》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屈 都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强烈的怀 辱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 念感伤之情,都表达了作者的浓 《浪淘沙》主要抒发了作者对故 浓愁绪以及国破家亡,物是人非, 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 今不如昔的无限感慨 的千古遗恨。 都属于借景抒情之作;都是看到眼 前的景物从而引发了对故国的无 限思念,都在下片抒发了作者心 中的感慨 《虞美人》在修辞上侧重比喻和 借代;《浪淘沙》在修辞上则侧重 对比。
•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 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 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 首去想念。 •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 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 流。
整体感知: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手法
思考:作者的愁情是如何表现的?
意象:
• 春花秋月 • 小楼东风 • 雕栏玉砌 往事 故国明月 朱颜
小组讨论
• 1、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 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 2、“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 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什 么深刻含义?
1、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 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
设问、比喻。用春水来比喻愁, 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 愁、汹涌澎湃的愁。
2、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
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 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 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 切都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 情理之中。
对比《浪淘沙》
•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 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 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 片时的喜欢。 •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 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 要见到它就很艰难。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 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 天上一是人间。
写作背景
•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 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 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 它等于是李煜的小 楼昨夜又东风,故国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 在,只是朱颜改。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以乐景写哀情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 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 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这引起他无 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 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 破灭!
“愁”
• • • •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这次第,怎一个愁 离家之痛 字了得?” 思家之苦
虞美人
李煜
了解作者
•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第三任国君,史 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 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 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 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 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 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 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 “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 淘沙》、《 相见欢》《望江南》《子夜 歌》、《破阵子》等,皆成于此时。此 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凉,主要抒发了 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感,表达 了对往事的无限眷恋词人。李煜在中国 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千古词 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 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 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 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
小结:
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念 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 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 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 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一个亡国之 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 杀身之祸,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 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 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