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ppt37页)
课程大纲《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打造强大的组织创新体系》(3天新)
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打造强大的组织创新体系课程背景:新时代,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生物医疗、3D打印、柔性屏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是一个高度已知的数字化智能时代;另一方面随着各种不确定性的黑天鹅事件频发成为常态,又是一个充满未知危机的VUCA时代。
因此,众多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企业面对外部严峻的形势,内部众多的问题,不知道如何通过创新冲出重围?新时代,供求出现严重不平衡,企业如何通过价值创新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企业各个专业领域的组织资产不知道如何积累,不知道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同质化的低价恶性竞争,企业如何通过创新让自己的产品和市场立于强者之首?新时代,全员忙忙碌碌,但疲于奔命,后劲乏力,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球经济低迷,企业如何构建打造创新型团队,构建强大的特色商业生态系统?绝大部分企业面临内外的各种困境,企业如何突破瓶颈去做大、做强、做久呢?……面对新时代的各种瓶颈问题,企业唯有不断开展价值创新,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而价值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但中国企业最难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什么绝大多数企业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因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内容和路径错了。
很多企业以为掌握创新技能和学习创新工具方法可以提升创新力,其实不然。
下图说明当前绝大多数企业处于行业发展中低端产品的供大于需阶段,急需转型升级的变革创新,因此,从以企业为中心向以用户价值为中心转型的经营模式成为必然。
全球各行各业市场发展所处的阶段决定了企业变革创新的必然新时代,是个瞬间时空对称的透明时代,是个全球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时代,世上只要有的先进管理方法或创新工具方法,任何企业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使用,但有的企业很卓越,有的企业很普通,可见,方法论并不是企业成功的根本。
那如何让企业活下去?如何让企业活得更长?如何让企业活得更好?如何让企业走向卓越?为此,我们对IBM、GE、微软、三星、苹果、京瓷、亚马逊、思科、惠普、谷歌、丰田、华为、万科、阿里巴巴、FACEBOOK等世界级卓越企业进行长达十多年的研究发现,这些卓越企业是创新型企业,都是追求共同的创新价值信仰,而普通企业是仿制学习型企业,它们都是追求共同的模仿价值信仰,因此,提出了基于创新价值信仰的创新管理体系,本课程就是颠覆了传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帮助学员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管理,真正走上快速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打造创新型团队的正道。
国家创新体系视野下的政府管理创新
W ANG if n Ka —e g
( colfMaa e et B rn om lU i rt, ei 0 85 h a Sho o ngm n, eigN r a nv sy B in 10 7 ,C i ) ei jg n
Ab t a t B i i g a n o a o s r c : u l n n in v t n—o e td c u t e a h o e o u ain l e eo me tsr tg .T e b i i g o d i i r ne o n r b c me te c r fo r n to a v l p n tae y h u l n f y d d a n o ai e c u t n e r l fg v r me t a e o o o i o s u so .N wa a s n i n v t o nr a d t oe o o e n n sb c me a h t p cf r c s in v y h h t i d o d y ,Go en n sp y mo e v r me t a r atn in ot e p e o n n t a n v t n e r e o i o a o y tms h sp p ra ay e h rgn,man c n e t t t s t h n me o t n o ai me g d f m e o h h i o r n vt n ss i e .T i a e l z st e oi i n i o tn n v l t n o n t n i v t y t ms a d s g e t t er eo a d e o u o a o a n o ai n s se , n u g ssta h l f d m o e n n e n t n l n o ain s s i f i l o h t o mo e g v r me t n t ai a ih o i vt y— o
企业管理中的技术和创新管理
企业管理中的技术和创新管理在当代社会中,企业管理的技术和创新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需要不断更新和应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持竞争力和创造力。
而创新管理则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和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讨论企业管理中的技术和创新管理,并探讨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首先,技术管理在企业的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技术管理不仅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各类硬件和软件技术,同时也包括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战略和创新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需要通过技术管理来有效地应对市场需求和变化。
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优化是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企业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同时,信息系统的应用还能够加强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共享,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和适应能力。
其次,创新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创新管理不仅仅意味着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也包括了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市场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企业需要不断地实施创新管理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在全球化市场的竞争下,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创新能够带来新的商机和竞争优势,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
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创新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创新管理。
企业管理中的技术和创新管理是相辅相成的。
技术管理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企业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改进和创造新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创新管理则是技术管理的延伸和应用。
企业通过创新管理来将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不断推陈出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技术管理和创新管理相辅相成,形成企业管理的双轮驱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管理的技术和创新管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技术的快速更新可能导致企业陷入技术落后的困境。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并及时更新技术管理的策略和手段。
创新管理与研发体系构建计划
创新管理与研发体系构建计划本次工作计划介绍:为实现我国企业在创新管理和研发体系构建方面的全面提升,本人作为有着丰富经验的工作计划人员,特制定本计划,旨在为我国企业打造一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管理与研发体系。
一、工作背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我国企业需强化创新管理,优化研发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
二、工作目标1.建立完善创新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创新活动有序、高效进行。
2.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的研究与开发体系,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能力。
3.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三、主要任务1.梳理企业创新需求,明确创新方向和目标。
2.设计创新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流程、创新评价等方面。
3.建立健全研发体系,优化研发流程,提高研发资源配置效率。
4.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素质和能力。
5.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提高创新效率。
四、实施策略1.强化企业领导层对创新管理的重视,树立创新意识。
2.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3.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创新组织效率。
4.增加研发投入,保障研发经费来源。
5.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享创新资源。
五、预期成果1.企业创新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创新活动有序进行。
2.研发体系构建取得显著成效,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
3.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我国企业将有望实现创新管理与研发体系的全面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工作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已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企业在创新管理和研发体系构建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制定本计划至关重要。
二、工作内容1.开展企业创新需求调研,明确创新方向和目标。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概念由来、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概念由来、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陈海若【期刊名称】《西安财经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37)1【摘要】国家创新体系是各创新主体、环节、要素在创新环境中相互影响、彼此互动所形成的系统网络。
这一系统的效能决定了国家创新能力水平,更直接影响了一国在国际经济发展领域竞争优势的构建,因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概念由来看,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建立在李斯特“国家体系”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由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正式提出,其内涵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和丰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崭新道路。
从历史演进来看,主要分为1949-1977年政府主导型科技创新体系阶段、1978-1997年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开始萌芽阶段、1998-2011年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探索起步阶段、2012-2020年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基本建成阶段、2020年以来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完善发展阶段等五个阶段。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政府与市场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是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资本为中心,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步骤、按计划循序渐进完成等诸多显著特征。
从实践路径来看,要准确把握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要加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三个创新环节间的互动耦合;要充分激发各级组织、机构、企业、人才的创新活力,构建开放高效的创新环境。
【总页数】10页(P84-93)【作者】陈海若【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3【相关文献】1.近代职业教育的兴起缘由、体系构成和管理演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经纬与演进路径(一)2.20世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型与体系构建(1949-2000)--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经纬与演进路径(二)3.新世纪前十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探索(2001-2010)--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历史经纬与演进路径(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演进及概念辨析5.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建构历史演进、机理与路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发创新体系标准化建设
研发创新体系标准化建设
研发创新体系标准化建设是指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建立和完善研发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其主要步骤包括:
1.制定研发创新体系标准化建设方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制定研发创新体系标准化建设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时间表等。
2.建立研发创新管理体系:建立研发创新管理体系,包括研发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技术标准管理、技术创新奖励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3.建立研发创新技术体系:建立研发创新技术体系,包括研发团队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工作。
4.建立研发创新质量体系:建立研发创新质量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检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5.建立研发创新信息体系:建立研发创新信息体系,包括信息收集、信息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工作。
6.建立研发创新评价体系:建立研发创新评价体系,包括研发创新项目的评估、研发创新团队的评价、研发创新成果的评价等方面的工作。
7.持续改进和优化研发创新体系: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改进和优化研发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总之,研发创新体系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制定合理的标准化建设方案,建立完善的研发创新管理、技术、质量、信息和评价体系,并不断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1. 前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指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通过制度性和文化性措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不少企业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技术创新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本文将总结一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并提出一些启示,以供有需要的企业参考。
2.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得到差异化的优势,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因此,建设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 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与运营(1)创新组织架构的建立企业要想做好技术创新,首先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
可以成立专门的技术创新团队,该团队负责研究、探索新技术和新产品,并负责组织技术创新活动。
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设立技术创新委员会、技术创新部门等方式,将技术创新工作纳入到企业体系中来,并将其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从而保证技术创新的重视和持续性。
(2)制定创新战略和创新规划在组建专业的技术创新团队后,企业需要制定创新战略和创新规划。
创新战略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所要达成的战略目标,创新规划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所要实施的行动计划。
企业需要将创新战略和创新规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捆绑在一起,确保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的整体发展作出贡献。
(3)加强创新管理和创新文化的建设除了创新战略和创新规划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创新管理和创新文化的建设。
企业应该采用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创新流程和标准。
另外,在企业内部形成鼓励创新、重视知识产权和个人价值的文化氛围,激励员工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从而推动创新的不断实现。
(4)持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持续地投入精力和资源。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活动,搭建技术创新的平台,吸纳更多的技术人才和技术资源,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创新管理
创新管理一、什么是创新创新,也叫创造。
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的认知和行为活动。
按照管理大师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个方面内容:(1)引进一种新产品(2)采用新的生产方式,(3)开辟新的市场(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5)采用新的组织形式。
其实,还应包括观念和思维的创新。
这是最重要的。
中央党校有位教授在总结深圳特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首先归功于制度的创新。
如果没有特区拓荒者的观念创新,就不可能有制度的创新,更谈不上深圳的惊人成就。
二、为什么要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
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
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IT)是企业创新的助推剂。
从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运用计算机来计算工资,到数据库、互联网、电子商务,无一不是IT技术的功劳。
所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
也有人将创新比喻成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
国外有关专家在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培训班上曾经做了这样的游戏:主讲人手上有一个白色信封,里面可能是50元钱,也可能是一张罚款单,也可能是别的惩罚。
你有三种选择:(1)可以打开信封,但必须遵从信封里的要求,(2)也可以不打开信封,(3)还可以传给同伴,让同伴打开。
究竟作何选择?不打开信封,就意味着一切在停滞不前。
这样尽管无风险,可是机会会悄然滑过。
原地踏步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倒退。
发展的内涵是很丰富的。
我们把发展看成是现实的突破,好比那个信封,撕开它就意味着对现状的突破。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ppt课件
课程
修养类 课程
志趣
知书 达理
美德 少年
身心 健康
科学类 课程
高远 智慧 少年
体育类 课程 善于
创新
幸福
少年
健康
乐学 善思
少年
多才 多艺
艺术类 课程
38
思考:培养目标 与 课程目标之关系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培养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前提。 课程目标要以培养目标为依据。
39
(二)构建学校课程内容结构
5
“课程”概念家族
管理体制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课程形态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社团
课程、环境课程 课程领域 人文社会课程、语言阅读课程、科学技
术课程、艺术审美课程、体育健康课程 课程功能 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选择性课程、
综合性课程 学习方式 必修课、必选课、自选课
表现形式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清华附小“十二五规划” 办学行动纲领》
3
什么是课程?
在教育理论界,对于课程概念,目前尚存在着 诸多纷争。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 程与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
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 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活动。
36中关村一小课程体系架构示意图中关村一小课程体系架构示意图做最好的我做最好的我品德成人学习成才做事成功品德成人学习成才做事成功会学习敢负责能担当懂生活会学习敢负责能担当懂生活37创新之心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创新之心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智慧之心热爱学习主动求知课程相互包容家校有效合作课程相互包容挖掘教育资源家校有效合作社会之心实践体验厚德笃行社会之心实践体验厚德笃行健康之心强身健体阳光心态审美之心艺美怡情才艺修身审美之心艺美怡情才艺修身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整合拓展转变创新思维课创新思维课基础学科课实践体验课实践体验课身心健康课艺术审美课38语言类课程修养类课程体育类课程艺术类课程科学类课程达理身心健康善思多才善于创新志趣高远美德少年智慧少年健康少年幸福少年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幸福基因39思考
创新管理体系国内外标准解读
标准Standard编辑 王思童创新管理体系国内外标准解读文/潘英[摘要] 本文对当前中国企业增强创新管理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外与创新管理相关的标准情况与内容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 创新 创新管理 创新管理体系一、新时代对于创新管理标准化的需求2011年3月,我国政府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宏观战略,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016年5月,我国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与文化创新相结合”的要求。
目前,我国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要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产品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转变,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与实现需要特定方式方法的支撑,在此背景下,ISO 56000创新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可谓生得逢时,该标准于2019年推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与创新管理相关的国际标准创新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在欧洲国家起步较早。
2006年5月,西班牙发布了《研究、发展和创新管理》系列国家标准,简称R D I,该标准由西班牙机构A E N O R制定,包括4个标准:《UNE 16000 RDI活动的术语和定义》《UNE 16001 RDI项目要求》《UNE16002 RDI管理体系要求》和《UNE 16006 RDI技术和竞争情报系统》。
该标准成为当地政府鼓励企业建立和增强研发创新能力的切实举措,通过此项认证可以成为西班牙企业减税的凭证(最高减税额达17%),或者是进行商业贷款融资的凭据,对企业而言,非常有吸引力。
AENOR已经颁发了数百张认证证书和评估报告。
2007年,葡萄牙发布《研究、发展和创新管理》系列国家标准,简称IDI,该标准由葡萄牙机构A P C E R制定,包括4个标准:《NP 4456 IDI活动的术语和定义》《NP 4457 IDI管理体系要求》《 NP 4458 IDI项目要求》和《NP 4461 IDI管理体系审核员》和《IDI项目审核员的能力与评估》。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与技术创新管理(PPT 35页)
研究开发实施系统 —— 由技术中心自建研究机构;共建研究机构构成。
企业内部协作系统 —— 由企业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
物供、信息、规划பைடு நூலகம்企业文化建设、法务等部门等构成。
企业外部支持系统 —— 由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相关金融机构;
投入机制 —— 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主体 —— 逐步实现独立核算、纳入预算管理 —— 投入比例 —— 多渠道筹资,如融资、创收等 —— 争取政府资助
16
激励机制
——效绩考评 逐步建立研发人员效绩考核体系; 逐步建立单独的研发人员分配制度。
—— 激励制度 完善逐步技术创新各项奖励制度
—— 人才培养 逐步建立研发人员成长发展通道; 逐步建立技术带头人及技术带头人后备 人选制度。
的制定和实施; ※ 要成为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载体; ※ 要成为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的主要力量;
11
※ 要具备必需的先进的研究开发条件和手段; ※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 要具备承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 要对企业内不同层次的技术开发机构进行系统的指导、
咨询、评价; ※ 要与企业生产、市场、营销、物供、信息、规划、财务、
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法务等部门紧密配合,合理衔接, 共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12
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强化技 术创新管理
1、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和完善“ 以技术中心为核心,四个系统、
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
13
—— 四个系统: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第一层次 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合作 第二层次 共建研发机构 第三层次 共同投资经济实体,共享人才和科技资源
创新方法与TRIZ理论课件
• “必须学习和借鉴美国经验,进行制度和观念创新,建设 好软力量。而这种软力量绝不是仅靠恢复儒学和古文化传 统可以企及的,必须建立与现代文明走向一致的制度和价 值体系。”
三、创新并不难
•人人可创新 •创新有方法
检核表法
组合法
大脑风暴
问
真正
创
题
的
新
情
问题
方
境
案
定义问题 方案产生
可行 的 方案
方案评价
经典创新方法 更有效的创新过程!
TRIZ创新方法
4.2 TRIZ理论
1、什么是TRIZ? 2、TRIZ的形成与发展 3、TRIZ的核心思想 4、TRIZ的理论体系 5、TRIZ的创新原理 6、TRIZ的矛盾矩阵
1、什么是TRIZ?
• 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 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 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 ——爱因斯坦 1936.10.15 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依赖性强,创造力弱。
• 创新的前提:创新思维 • 思路决定出路。 • 创新地理解意图。 • 两个毕业两年后不同际遇的大学生。
——贝尔纳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2021/7/12
34
4.1 传统创新方法
试错法 测绘与仿制 凭经验设计 头脑风暴法
折中法
检核表法
试错法
试错法的效率
据记载,爱迪生试验电灯用过1600多种金属材料和6000多种非金属材料,而采集 的材料更多达14000多种;试验新型蓄电池用过9000多种材料,失败50000多次。
企业创新体系建设
(能够找到相应的商业模式,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价值……)? ——创意的研究能够被有效地管理,使之尽快形成完善的技术? ——新技术有效地与原有的技术(或外来的技术)组合,形成产品? ——产品匹配到成功的商业模式? ——(最后)公司的知识得到有效管理并产生(内、外)效益?
创新人才培养:
选拔高级技术、业务、IT支撑人才,把事本职工作和创新激励原则:鼓励优秀,容忍失败 设立创新奖励专项基金,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效结合 引入利益共享机制,将政府、客户、员工、供应商纳入创新组织
目录
企业创新的定义 企业创新模式发展历程与趋势 著名创新企业的创新管理系统 企业创新失败的案例分析
封闭式创新——企业的选择
1、企业的判断与行动 (1)无法一直等到学术界开始对技术的实际应用感兴趣; (2)也不能等到别的公司已经开始生产对你未来提供的最终产品至关重要的零部
件以后再动手。
(3)唯一现实的,就是在自己的公司内研究新技术并进行商业化 开发。
知识支持 内部创新 形象支持
10
因此,从结构化的角度,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应
考虑以下模型
外围支持
商业模式
领导支持
组织支持
公司使命 创新价值观和战略
氛围支持
流程支持
人力资源支持
11
企业要以创新推动转型
在市场得到充分竞争时,公司既需要维持现有增长模式,延缓增 长率下滑趋势,又需要考虑从现有模式向新增长模式的跃迁,这时 公司的战略转型是必然选择。
推进建设各职能领域的区域级或 省级创新基地
鼓励跨省、跨职能部门、跨总部 部门与省公司之间开展创新专项 合作;
创新管理-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课程(DOC50页)
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前言21世纪是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知识经济快速崛起的时代,这一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新!因此,如果说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资本的竞争,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融合发展的21世纪的核心,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
正如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的战略决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为了配合遂宁创建创新城市建设工程工作,提升我市专业技术人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公需科目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掌握相关概念、原理、技法和应用技能等,为建设一支能想、能说、能干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创新能力建设公需科目开设的初衷。
第一讲创新与创新能力建设[本章要点] 创新在国内外一直都备受关注,我国也已经把“自主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
创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源头,创新精神是创新的强大支撑,创新能力是创新的关键驱动力。
创新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改造自然和改造自身的永续源泉。
现代意义上的“创新”,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
狭义的创新通常是从一个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等一系列活动,应该说,狭义的创新概念就是把技术和经济结合起来的一种过程或活动。
广义的创新,则表现为不同参与者与机构之间(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
工程项目技术创新管理与创效培训PPT-筑龙网11.30
三、关于技术创新与创效
1、工程实践中,技术创新与创效一般总是相伴而行
(1)央视新址工程—悬臂合龙施工技术
三、关于技术创新与创效
1、工程实践中,技术创新与创效一般总是相伴而行
(1)央视新址工程—悬臂合龙施工技术
三、关于技术创新与创效
1、工程实践中,技术创新与创效一般总是相伴而行
33
三、关于技术创新与创效
2、技术创新关键是思维方式的创新
(1)环球大厦主楼基坑支护利用合理拱轴线的思路; (2)南京体育场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的方法; (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钢混框架作为重型屋盖模版的 支架的方案; (4)南京南站的整体平移; (5)华能大厦斜轨平移。
34
三、关于技术创新与创效
(5)南京南站—钢结构概况
传输激光测距系统——激光测距设备
三、关于技术创新与创效
2、技术创新关键是思维方式的创新
(5)南京南站—钢结构概况
滑移卸载系统平衡水平分力装置
单元就位,单轴卸载
三、关于技术创新与创效
3、创新要坚持“跳起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
(1)提升视点:岗位视点,施工总承包视点,设计施工一体化 视点,行业视点; (2)重视知识面拓展; (3)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创新思维更需要技术细节万 无一失的保证; (4)集思广益,多纳歧见; (5)干出来是工匠,总结出来时工程师,取得高等级科级成果 才能称其为高水平工程师。
和“规律”,就进入了该领域的科学殿堂。 科学是一种事业,在社会总体功能中的表现有以下两方面:一 是精神文明方面,认识世界是科学的认知功能;二是物质文明方 面,即改造世界是科学的生产力功能。 综上,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反映客观 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发展变化的知识体系。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完善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完善
一、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现状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以开放为引领,以建设
创新型国家为目标,以各种政策措施为支撑,在中央、地方政府、企业、
学校、非政府组织等发挥各自作用的深入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的创新体系。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管理、科技支撑、创新空间、创新人才培养和政策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
1.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通过发布《知识产权保护法》、《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法案》、《知识产权维权法》等实施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极大地推动和保护
企业发明创造活动,使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2.创新管理
中国发布的《全国协同创新发展管理框架》,实行以强化绩效管理为
基础,结合激励性财政政策和参与性管理模式,以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
加强科技创新的社会治理系统的建立。
3.科技支撑
国家实施“十三五”计划提出,进一步加大科研院所科技研发投入,
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科技支撑能力,大力推动软硬件设施建设,以促进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4.创新空间
根据国家重点计划,国家将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促进企业增长、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并实施科技创新策略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和对创新人才的扶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
然而,科技创新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操作,它涉及到了很多领域和层面的问题,需要制定科学的策略和建立有效的体系来支持和推进创新工作。
首先,对于科技创新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
科技创新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首先是技术创新,即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方面的创新;其次是模式创新,即商业模式、销售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再次是思维模式的创新,这与广告宣传、文化传播、品牌建设等紧密相关。
而要实现这三种创新的统一,就需要有科学、有效的管理。
其次,我们需要把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创新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有技术管理、产品研发管理、市场营销、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战略管理等多个方面。
企业首先需要制订科技创新战略,确定创新的主导方向、重点任务、资源投入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其次,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增加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再者,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通过培养和激励人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最后,完善创新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创新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能。
第三,我们需要在创新过程中注重实践成果转化和应用。
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取得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利,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应用到产品和服务中,从而带来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将研发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调整技术路线,开发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建立合理的技术转移机制,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最后,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创新人才的扶持。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因素,要想取得重要的科技成果,快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企业创新体系建设
(能够找到相应的商业模式,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价值……)? ——创意的研究能够被有效地管理,使之尽快形成完善的技术? ——新技术有效地与原有的技术(或外来的技术)组合,形成产品? ——产品匹配到成功的商业模式? ——(最后)公司的知识得到有效管理并产生(内、外)效益?
1、极大地夯实了研发人才储备 基础
26
3、大企业对封闭式创新体系的依赖
领先优势
行业 最高利润水平
最先进的技术 /持续的技术壁垒
持续的、
封闭式的、
长远的、最大化的研发投入 高度集权的内部研发模式
依靠自己开发 所有的关键技术,不能指望 外部供应商从工具、材料、产品设计和制造,直到销售、 服务和技术支持,事事都要亲历亲为
施乐公司必须为自己的复印机去制造纸张
为了能向消费者提供高容量、高质量的施乐复印机,施乐公司也需要 自己制造所需要的色粉、复印机、光学透镜以及输入和装订子系统。 因为在行业内,施乐公司在推动机械和光学系统不断改进方面始终 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它根本无法找到能适合其技术的、28有效的外部
4、封闭式的企业创新体系特点——(1)创意 不流动
些实践也有助于它们培育应用型的人才,而公司正可以雇佣这些人 以建立自己的研究室。
2、私立大学在美国的比例相对高一些,它们无须向国民教育当局甚
至是州教育当局负责,所以可以自由地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工作,
并倾向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这为企业的人才招募提供了广阔的源 泉。
3、在美国,贵族和等级意识相对淡薄,像亨利·罗兰这样的论断引
通过现有的企业模式 获得更高的销售额和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创新体系
美国的创新体系
日本:对线性模式的颠覆
日本对线性模式的颠覆
巴斯德象限的提出
巴斯德象限的提出
相互作用模型图
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与功能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分析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1、国家创新体系的宏观学派 2、国家创新体系的微观学派 3、国家创新体系的综合学派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分析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分析
国家创新体系的宏观学派
• 弗里曼和纳尔逊是宏观学派的代表人物。 • 弗里曼的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侧重于分析技术创新与国
家经济发展实绩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国家专有因素 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实绩的影响。弗里曼给予四个因素 以特别的关注:政府政策的作用,企业及其研究开发 努力的作用,教育和培训的作用以及产业结构的作用。 • 纳尔逊的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将技术变革的存在及其演 进特点当作其研究的起点,将重点放在变革的必要性 以及制度结构的适应上。纳尔逊认为,一个经济体的 主要任务就是保持“技术的多元结构”。
英国:纯探究传统
除英国以外,其他发达国家很少有专门设立 用于基础研究的科学预算,因而科学研究而 不是技术研究一直是英国科技政策的重点。
这种模式使得英国逐渐形成了一种纯科学的 传统。英国的很多研究单位热衷于探索自然 的奥秘,而不考虑所研究对象的应用可能性 。像剑桥、牛津这类名校历来都是注重纯理 论研究而忽视工程技术等方面人才的培养。 因此,英国虽然在知识创造方面一直有着突 出的优势,但在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却越来 越差强人意。
• 分四类:第一,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合作 研究活动和其它技术合作;第二,公私相互作用, 指企业、大学与公共研究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包 括合作研究、专利共享、合作出版和更正规的联系; 第三,知识和技术的扩散,包括新技术的工业采用 率和通过机器设备等途径的扩散,这是创新系统中 最传统型的知识流动;第四,不同部门之间的人员 交流,主要是指技术人员在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内 部的流动以及在两者之间的流动。
技术创新
创新与创新主体 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 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创新与创新主体
什么是创新? 谁是创新的主体?
熊彼特及其 《经济发展理论》
什么是创新?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innovation的看法:
谁是创新的主体?
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
线性推动模式 线性推动模式的失效 巴斯德象限与相互推动
国家创新体系的综合学派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 一、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创立与变革 • 二、当前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 •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
必然选择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创立与变革
• 1928年创立中央研究院,1929年创立北平研究院, 标志着我国科技体制的初步建立。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采取赶超型的发展战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实行的是以集中管理和单 一计划调节为显著特点的创新系统,即“政府主导 模式”。
• 国家优势取决于四个因素: • 第一,要素条件,如熟练劳动力的供給、基础设施
状况等; • 第二,需求条件,该国对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第三,相关的支持产业; • 第四,企业的战略与竞争状况。
国家创新体系的综合学派
• 经合组织(OECD)则特别注意分析金融领域、各 种机构的相互联系以及知识的分配等问题,并确认 知识流动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
• 后者包括“经济结构的所有部分和方面,以及建 立来影响学习和研究探索的研究机构、生产系统、 营销系统以及作为一个亚系统出现的金融系统, 在这里面也发生了学习活动”
国家创新体系的微观学派
国家创新体系的综合学派
• 波特1990年的《国家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建 立在成功地进行了技术创新的企业的基础之上。国 家只是作为一个公司的外在环境发挥作用,加强或 者消弱其竞争力。因此,政府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为 国内企业创造一个适宜的、鼓励创新的环境。
国家创新体系的微观学派
• 以郎德威尔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主要是通过考察用 户与厂商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国家创新系统的各组 成部分,因而属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微观学派。
• 郎德威尔区别了狭义的国家创新系统与广义的国 家创新系统。
• 前者包括“参与到研究和探讨的机构与组织—— 比如研究与发展部门、技术研究所与大学等这个新体系。为了 维持技术的快速发展,德国注重应用科学及 其在技术学校和工业中的发展,并对他们所 建的技术学校和专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德国人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即在大学和研究 所里,技术与纯科学是相互分离的。学生们 从小就能被引导到这些供选专业上来。
德国模式
• 二战前,德国能同时在纯研究和应用研究上都取得 显著的成就,这使他们的体系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德国模式的影响
• 20世纪初,德国先进的科学研究模式通过新生的研 究大学传到了美国。德国在学术研究机构上把基础 科学与应用科学及技术区别开来,并最终将技术进 步归于科学进步的观点深刻地影响了美国人。
• “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是彼此不相关的研究过程, 分别由不同圈子里的有着不同目标的人来研究”, 德国理念强化了古希腊的纯探究理想,使之在现代 大学里得以复活。1862年,亥姆霍兹在海登堡发表 学术演讲时,阐述了这种复活了的思想;80年后, 美国的V.布什重复了他的主张:“在从事科学研究 的过程中,任何追求即时应用的人-----都终将白费心 机。”
• 1978年至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这 时期,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采取了“复合模式”, 即在传统的计划体系下逐步引入竞争手段。
模式
线性推动模式
英国:纯探究传统
在18、19世纪的英国,从事纯科学研究与从 事技术研究的人群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虽 然有像普利斯特列、道尔顿和法拉第这样的 科学家出身朴素,但那段时期的科学进步大 都是由出身好的、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取得 的。
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使英国形成了以科学 家个人独立研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科研模式 。这种模式的重点一直放在知识创造而不是 知识应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