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二)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案《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高中生物教案《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物质出入细胞的几种基本方式: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

o掌握各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特点、条件和实例。

o理解细胞膜在物质转运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实际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细胞膜和物质转运机制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的特点和实例。

•难点:理解不同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机制和调控。

三、教学准备•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各种方式的定义、特点、条件和实例。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实物或模型。

•物质出入细胞的实验演示材料(如有条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展示一些与物质出入细胞相关的生活实例,如药物进入细胞、营养物质被细胞吸收等,引出物质出入细胞的概念和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药物是如何进入细胞的吗?营养物质是如何被细胞吸收和利用的?2.新课讲解o介绍物质出入细胞的几种基本方式: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

o详细讲解每种方式的特点、条件和实例,如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通常用于逆浓度梯度运输;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通常用于顺浓度梯度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通常用于气体和脂溶性物质的运输;胞吞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o通过比较和归纳,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异同和适用范围。

3.实验演示与观察(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物质出入细胞的实验,如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输情况。

o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o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加深对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理解。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二单元 第6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二单元 第6讲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第6讲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一、考纲要求: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二、教学目标:1.解释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2.说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3.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解释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说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说出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2.教学难点:解释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说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考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知识梳理: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2.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②现象a.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b.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c.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

知识延伸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比较①区别: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蛋白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吸收的选择性。

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②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①原理②现象a.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就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就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1)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①不同植物对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种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对碘的吸收是逆(填“逆”或“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3)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矿物质的吸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教学案(含解析)

2.3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与方式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渗透作用(1)概念: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过程。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常见渗透装置图分析①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S1→S2,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液面下降。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

2.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人成熟的红细胞中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②细胞质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2)引起细胞失水与吸水的条件:外界溶液与细胞质之间存在浓度差。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3)质壁分离的原因①外因: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②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番茄和水稻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比较:科学家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含有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及分析如下:(1)实验结果①不同植物对同一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

②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种无机盐离子的吸收也有差异。

(2)实验结论: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3)微生物吸收无机盐离子的特点①不同微生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②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无机盐离子的需要量不同。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连线)(2)根据图示进一步确定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影响因素①填写以下有关跨膜运输方式及结构的名称:甲:自由扩散;乙:协助扩散;丙:主动运输;a:载体蛋白。

高中生物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辅导教案 浙科版

高中生物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辅导教案 浙科版

辅导教案导学诱思一、扩散和渗透1.扩散: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

扩散的结果是该分子分布均匀,直到平衡。

2.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

(1)渗透作用的结果是水分子从其分子数相对较多处向相对较少处扩散。

(2)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相同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3)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发生分离,此现象称为质壁分离。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此现象称为质壁分离复原。

提示你知道盐碱地不长庄稼的原因吗?趣味思考:盐碱地的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植物不能吸水反而失水,使植物脱水死亡。

二、被动转运1.概念:物质由浓度较高的一侧转运至浓度较低的一侧,称为被动转运。

2.易化扩散:物质由高浓度扩散进入低浓度;需要载体协助,但是不消耗能量。

提示我们从外界吸收的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人体各个部位的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

整个过程共穿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多少?其穿膜方式是什么?趣味思考:共穿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11层。

穿膜方式是扩散。

三、主动转运1.概念: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转运。

2.特点:物质由低浓度进入高浓度;需要载体协助;消耗能量。

3.主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4.实例:离子、氨基酸等。

提示我们吃的海带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碘,而海水中碘的含量很低,那么海带细胞是以什么方式吸收碘?趣味思考:主动转运。

四、胞吞和胞吐特点:物质穿过细胞膜层数为零层;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3.2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2

《3.2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2

《3.2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技能目标:
能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强调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2、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

3、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胞吞: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然后移到细胞膜处,。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2.掌握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方式之间的异同;3.理解载体蛋白、能量、细胞膜等在转运过程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几种运输方式的异同,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的能力;2.通过模拟物质运输方式,让学生学会用形象记忆法理解知识内容;3.通过举例类比,激发学生触类旁通的类比学习方法;4.借助实验现象,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进行理论知识点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几种运输方式异同的比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辩证观点;2.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明白学习实验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扩散与渗透过程中现象实验的教学,在帮助学⽣理解了扩散渗透作⽣之后,如何让学⽣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去解释理论知识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可以通过让学⽣动⽣操作,观察现象的⽣式来加深理解。

2.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中,载体蛋⽣的⽣作机制以及其能量的消耗状况也⽣较抽象,难以让学⽣及时理解,可以通过制作模型的⽣式,以⽣种⽣眼可见的⽣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眼前,⽣便学⽣进⽣学习。

3.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中,能量的流动看不见,⽣分的抽象。

再加上学⽣对于能量的知识接触较少,不易理解。

可以通过播放动画,辅之书上的静态模式图来帮助学⽣更好的了解内容。

4. 胞吞和胞吐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同于其它三种运输⽣式的⽣种运输⽣式,其运输不需要进⽣跨膜。

学⽣在学习时思路不容易及时调整。

可以通过类⽣学⽣已经学会的⽣些知识帮助学⽣理解,如内质⽣产⽣囊泡,随后囊泡进⽣⽣尔基体这⽣过程,可能类⽣胞吞胞吐过程,但应该注意讲明其中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1.扩散与渗透过程中现象实验的教学,在帮助学⽣理解了扩散渗透作⽣之后,如何让学⽣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去解释理论知识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可以通过让学⽣动⽣操作,观察现象的⽣式来加深理解。

2.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中,载体蛋⽣的⽣作机制以及其能量的消耗状况也⽣较抽象,难以让学⽣及时理解,可以通过制作模型的⽣式,以⽣种⽣眼可见的⽣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眼前,⽣便学⽣进⽣学习。

生物:3.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2)(浙科版必修1).doc

生物:3.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2)(浙科版必修1).doc

第2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教学目标:1、说出渗透过程。

2、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3、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4、说明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5、描述细胞“胞吞”、“胞吐”的过程。

6、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渗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比较;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来源:学科网]五、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细胞失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禺,即质壁分离现象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清水),细胞吸水, 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重新闭合,即质壁分离复原。

【提问】1、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是什么?2、扩散上述与渗透作用发生现象中的共性是什么?【提问】1、被动运输的特点?2、被动运输的透性膜和浓度差。

物质总是由其浓度较高的一侧向浓度较低一侧转运,叫被动运输。

1、高浓度——低浓度2、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易化扩散: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

观细胞壁的成分和作用资料引出主动转运海带中碘的含量高于海水中的碘含量,但是海带照样从海水中吸收碘,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提问】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讲述】主动转运使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

答:主动转运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所以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

【讲述】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都是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直接穿膜的方式。

但当白细胞(变形虫)遇到病原体(有机物)时,白细胞是如何将病原体吞噬进细胞内的呢?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七、板书: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扩散:扩散是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二、渗透: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1、红细胞涨破、皱缩实验2、成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的实验、被动转运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自由扩散高浓度一低浓度否否易化扩散高浓度一低浓度" 是否主动转运低浓度一高浓度是是胞吞和胞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吐八、作业设计[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w.w.w.zxxk.c.o.m。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物质出入细胞的意义以及物质出入细胞的种方式(被动转运(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胞吐)。

教材以糖分子在水中的扩散现象为导入,引出水的渗透作用,从而介绍了细胞中的渗透现象以及植物成熟细胞中的质壁分离实验。

之后,教材介绍了被动转运(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最后教材介绍了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所以内容在编排上逻辑清晰,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作用和地位上看,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开始。

本课承接了细胞膜的内容,也为之后学习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说出物质出入细胞的意义;举例说出被动转运、主动转运、胞吞、胞吐等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区别各种转运方式之间的差异。

能力目标:运用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尝试建构细胞渗透模型。

情感目标:认同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关注水环境的环保问题。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难点: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以探究研讨法为主,辅之以多媒体展示法。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同学们,现在是上午第五节课了,大家饿了吗?学生回答引入新知饿了要干嘛?那细胞会“饿”吗?细胞也会“饿”,细胞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要要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

那物质是如何出入细胞的?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学生阅读方式。

课本,回答最近校园里的桂花香气很浓郁,离着老远都能闻到,通过讨论扩这是为什么?散现象的例这是桂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在空气中不断运动的结子,学生们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能体会到扩生活中还有哪些扩散现象?散的含义。

根据同学们列举的扩散现象,我们就知道了扩散的含义是:分子或离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发生的条件是浓度差)。

第4章第2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设计

第4章第2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设计

课题: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区别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不同方式(2)概括胞吞和胞吐两种方式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膜的流动性,探索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初步学会探索物质进出细胞的方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区别物质进出细胞不同方式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几种不同跨膜运输的方式(2)难点:主动运输的过程教学方法设问、提问、观察、讨论、归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概述:生物体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就必须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获取物质,同时也不断的向环境中释放物质,那么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也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他需不需不断的从外界环境获取物质,同时也向外界环境释放物质呢?如果需要,不同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样吗?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不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自由扩散教师出示PPT视频,学生观察教师提问:1、小分子是从那一侧进入那一侧的。

2、小分子是从什么地方进入的。

师生共同总结自由扩散的概念:略方向:高浓度到低浓度特点: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实例:水、尿素、气体(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物质(甘油、酒精)等小分子物质教师设问:那么一些大分子物质或者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也是这样吗?教师出示协助扩散的视频,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协助扩散的膜比自由扩散的膜结构上多了什么?分子是从什么地方进出细胞的?师生共同总结:协助扩散概念:略方向: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特点: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协助实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教师总结:这两种运输方式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浓度高的一侧流向浓度低的一侧,所以我们把他们统称为被动运输教师设问:细胞要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除了需要上述一些物质,还需不需要其他物质呢?如氨基酸,核苷酸等。

高中生物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2) 浙科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2) 浙科版必修1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扩散的特点。

2.阐明渗透的概念及原理。

3.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并概述原理。

4.概述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概念;区别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种不同的方式。

5.概述胞吞和胞吐两种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扩散作用和渗透作用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分析细胞的吸水原理和探索细胞吸水的过程,初步学会探索细胞吸水原理的科学方法,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区别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方式,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扩散和渗透作用的过程,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

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渗透作用的原理。

解决方法:教师由扩散提出渗透的概念,由学生自己分析、观察、讨论,归纳出渗透作用的原理。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学的科学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难点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区别。

解决方法: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方式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找出异同点,从而理解两种不同的方式。

[建议课时]四、教学建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不仅与周围的环境之间发生物质交换,而且与周围的其他细胞之间也要发生物质交换。

因此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与第二章中质膜的结构和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学好其他章节有关内容的基础。

本节内容教学建议安排2课时。

本节课内容是本章教学的基础,并且很多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关,一般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这为教学提供了便利。

但是高二学生生物学方面的归纳总结能力有限,教师教学中可以多组织开展些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3-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学案 浙科版必修1

3-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学案 浙科版必修1

3-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2学案浙科版必修1
一、学习目标: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二、学习重点: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三、学习难点: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四、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某学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作实验材料,观察到甲、乙两个图像。

abc 甲乙请回答问题:(1)撕取洋葱____________(内、外)表皮,置于滴加清水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可观察到的是图____________。

(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0、3g/mL蔗糖溶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取,重复几次后,可观察到的是图____________,其中所示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__现象。

(3)甲、乙两图所示细胞的细胞液存在于____________(a、b、c)中。

2、回忆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运输方向需不需要能量
3、 a属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属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探究释疑】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运输方向载体蛋白能量实例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巩固理解】
1、下列物质中,出入细胞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的是()
A、氨基酸
B、Na+
C、葡萄糖
D、O
22、下图为肝细胞膜运输葡萄糖分子的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1)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2)载体的两种状态是蛋白质的发生改变的结果。

(3)该载体不能运送氨基酸分子进入肝细胞,体现了载体具有性。

【互助提高】
《学探诊》P27-29除T二
6、7、8、三3
【梳理总结】。

浙科版必修1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word教案

浙科版必修1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word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总课时2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书本先介绍了扩散与渗透,这是物理现象。

运用到生物体内,就有红细胞吸水失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随后介绍了被动转运、主动转运以及胞吞胞吐。

这些内容联系了前一章所学的细胞膜的结构特性与功能特性。

而主动转运所需能量又与前一节细胞与能量相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章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特性与功能特性,有助于其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学习儿种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后对于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进一步理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红细胞失水缩水原因;说明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描述细胞胞吞胞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一获取信息一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通过举例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树立实事求是额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出去细胞的儿种方式难点: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四、教学资源与策略自制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主要通过直观教学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掌握本节内容。

五、教学过程【讲述】物质由浓度咼的一侧转运至浓度较低的一侧。

成为被动转运。

如氧气、甘油、二氧化碳、胆固醇等小分子跨过膜扩散。

而有的小分子或者离子不溶于质膜的脂双层中或者体积太大,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观察PPT上动态蛋白。

这种需要载体蛋白,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扩散叫异化扩图散。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异化扩散。

【补充讲解】扩散与异化扩散中,运输速率与浓度差的线性关系。

浓度差载体蛋白分子与被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构而改变形状,运送至膜另一端后释放分子或者离子,载体蛋白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分析、讨论发散思维三、主动转【提问】植物根部为什么能在土壤中吸收浓度比细胞中低的离子?海鱼的鲍能把体内的盐从盐浓度较低的体液中排到盐浓度较高的海水中?【讲述】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成主动运输速率阅读、分析、讨论、回答。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新课标和新教材最突出特点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培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笔者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使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相互启迪、自主学习、构建模型。

2教学分析2.1教材分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第二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的功能,这一节是在此基础上探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几种方式,在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基础之后,带领学生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

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2学情分析通过前几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基本结构和探究的基本步骤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能理解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并且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生物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很渴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是怎样进出细胞的,有哪些方式等有关细胞功能方面的知识。

2.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2)教学难点:理解渗透作用原理。

3教学目标3.1知识目标(1)简述扩散的特点。

(2)阐明渗透的概念及原理。

(3)比较说明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概述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概念;比较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3.2能力目标(1)学会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

(2)设计实验,逐步领悟探究过程的一般方法与基本思想,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3)通过构建模型和概念图,提高知识建构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扩散和渗透作用的过程,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逐步学会自觉地利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教学设计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教学设计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

能力方面: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决方法:(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解决方法: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六、学生活动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2、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七、教学程序[问题探讨]给学生呈现P70图,提出下列讨论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3、观察此图,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播放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跨膜运输的多媒体动画。

设计下表让学生填写:讲述(一)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1、自由扩散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变为蓝色,这就是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ATP,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如O2、CO2、甘油、乙醇等。

2、协助扩散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是因为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有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等物质顺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不需要消耗ATP。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3、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案人教版必修1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扩散、渗透现象并且能够举例说明;
学生能够掌握质壁分离原理并应用到实验设计;
(二)、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演示实验并表达出来;
学生能够掌握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并且能区分
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能够利用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知识
(三)、情感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能够参与讨论,与同学交流,与同学分享团体协作的愉悦,加深了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质壁分离、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
解决方法:利用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更加形象,利用对比、类比的方法。

四、教学用具:一次性杯子、水、墨水、图片、教学课件
五、学生活动设计:观察实验、讨论、设计实验、阅读
六、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
过观察、讨论主动参与学习,教师用实例、比喻、课件演示帮学生理解。

讲授法、演示法、提问法
七、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5分钟)
八、教学进程
九、课后分析:1、教学设计以启发学生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知识具有条理性;
3、在教学中不断教会学生学习和思维。

十、板书设计: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
一、扩散
特点:↓结果:分布均匀
二、渗透(一)、动物细胞渗透
(二)、植物细胞渗透
三、物质跨膜方式
(一)、自由扩散
(二)、易化扩散
(三)、主动运输
(四)、胞吞、胞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第二课时
一、前期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的第三章第二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的功能,在《物质出入细胞》第一课时时学习了扩散、渗透的定义和概念,以及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

都为本节课深入探讨物质的进出细胞的方式提供了知识性和结构性的铺垫。

本章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与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物质运输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理科班学生,从知识起点来看,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很渴望进一步探究物质是怎样进出细胞的,有哪些方式等有关细胞功能方面的知识。

从认知思维上来看,本节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教学中可以多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注重与前面知识和其他体系得到丰富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融会贯通。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
1、教学重点
(1)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概念的理解;
(2)简单扩散(渗透)、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的运输特点,举出各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实际例子。

2、教学难点
(1)跨膜运输和非跨膜运输的区别
(2)各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由扩散(渗透)、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胞吐的概念。

2、试比较自由扩散(渗透)、易化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的运输特点的异同点。

3、能举例说出自由扩散(渗透)、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胞吐的实际例子。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科学方法;能够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旧知回顾,导出新课
1、回顾扩散、渗透的定义。

2、看Flash 动画,复习红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现象。

并请同学回答,在红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中,什么充当半透膜?膜两侧的浓度差指的是是什么和什么之间的浓度差?(半透膜:细胞膜;浓度差:细胞质和外界浓度之差)
3、看Flash动画,复习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现象。

并请同学回答,在洋葱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过程中,什么充当半透膜?膜两侧的浓度差指的是是什么和什么之间的浓度差?(半透膜:原生质层;浓度差:细胞液和外界浓度之差)并简单回顾原生质层的结构。

(二)讲授新课
1、过渡导课
生物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不仅需要水分,也需要吸收气体、无机盐离子以及一些营养物质,同时也需要排除代谢的废弃物。

那么这些物质都是怎么进出我们的细胞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总体学习一下《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我有一个问题比如葡萄糖分子从一个红细胞进入到小肠上皮细胞,必须要穿过什么细胞结构?同学活动(细胞膜结构),我们在第二章里面已经学过细胞膜的结构,那我们简单的来回顾一下细胞膜的结构。

PPT展示细胞膜结构,简单复习细胞膜的结构。

物质出入细胞需要通过细胞膜,因此细胞膜的结构决定着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正式授课
(1)扩散
首先物质出入细胞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了解其特点:
第一种物质运输方式,我们称之为简单扩散,对于水分子来说这种自由扩散又称之为“渗透”,请同学们看PPT上的图片,分别从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蛋白以及ATP能量来归纳自由扩散(渗透)的运输特点。

并请同学举出实例。

教师总结,自由扩散的运输特点。

因为是小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输,就像一个皮球从高山上滚下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活动,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

教师根据同学举的例子再补充实例。

还有一种扩散,我们称之为易化扩散,请同学观察PPT上的Flash动画,从运输方向、载体蛋白、ATP能量这几个方面归纳易化扩散的运输特点。

教师总结易化扩散的特点,并举出易化扩散的实例。

自由扩散(渗透)和易化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就像把一个皮球放在高山上,皮球自然而然会滚下来,这个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我们把这两种运输方式都归类被动运输。

(2)主动转运
由于生命活动所需,细胞往往要把离子或分子从低浓度处运到高浓度处。

比如海水鱼需要将体内的盐从盐浓度较低的体液中排到盐浓度较高的海水中。

这种因为生命活动所需,而主动进行的物质运输我们称之为“主动转运”。

PPT播放被动转运的Flash动画,然后请同学分别从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蛋白以及ATP能量来归纳主动转运的运输特点。

教师根据同学回答对主动转运的运输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举出高中阶段要掌握的主动转运的实例。

我们把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这种需要穿过生物膜的物质运输称之为跨膜运输。

因为细胞膜脂双层间的孔径非常小,蛋白质的结合位点或者蛋白质通道也孔隙小,所以说进行跨膜运输的主要物质应该是小的分子或离子。

这种跨膜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性。

(3)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曲线图:
①自由扩散和渗透(自己走路回家)
图一,自由扩散(渗透)只和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运输速率与浓度差成正比。

图二,因为自由扩散(渗透)不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主要由呼吸作用产生,因此不管氧气浓度如何变化,自由扩散(渗透)的运输速率不变。

②易化扩散的曲线图(开车来接):
图一,易化扩散和膜两侧的浓度差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易化扩散的运输速率随着浓度差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个范围,易化扩散的运输速率不再随着浓度差的变化而变化,因为易化扩散还需要载体蛋白,收到载体蛋白数量和种类的限制,运输速率几乎不再变化。

图二,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主要由呼吸作用产生,因此不管氧气浓度如何变化,易化扩散的运输速率不变。

③主动转运的曲线图(自己乘公交车回家):
图一,说明主动转运和膜两侧的浓度差无关。

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但是也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图二,说明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当氧浓度为0时,无氧呼吸提供能量,此时运输速率不为0,在一定范围内,主动转运随着氧浓度的增加运输速率增快,超过一定范围,主动转运的运输速率不再氧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因为主动转运除了需要消耗能量以外,还需要载体蛋白,受到载体蛋白数量和种类的限制,运输速率几乎不再变化。

(4)非跨膜运输 时间 细胞内浓度 细胞外浓度 O2浓度 运输速率
为了满足生命活动所需,生物体不仅需要水分、无机离子、葡萄糖氨基酸这些小分子,同样需要蛋白质、糖类等大分子营养物质。

这些大分子物质因为直径过大,不能通过细胞膜脂双层和蛋白质的通道,那么它们是怎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呢?在学习细胞质的这节课时,我们学习过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PPT展示分泌蛋白的分泌Flash动画,分泌蛋白从核糖体合成以后,进入到内质网进行初加工,然后以出芽的形式从内质网上掉落一个囊泡,囊泡包裹着分泌蛋白,向高尔基体运输,囊泡的膜和高尔基体的膜发生融合,将分泌蛋白运到高尔基体继续加工,然后再以出芽的形式从高尔基体上掉落一个囊泡,包裹着分泌蛋白,向细胞膜运输。

最后从高尔基体掉落的那个囊泡的膜和细胞膜发生融合,分泌蛋白排到细胞外。

大分子物质在细胞间运输主要也是依赖这种生物膜之间的融合。

大分子物质不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出细胞,这种运输方式我们称为非跨膜运输。

穿过的细胞膜为0层。

非跨膜运输分为两种,胞吞和胞吐。

PPT展示胞吞和胞吐的图片,结合ppt图片讲解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胞吞:接触——凹陷——包围——分离;从运输方向上来看,物质是从胞外向胞内运输,这个过程不穿过膜,所以不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协助,但是要消耗能量。

主要例子:变形虫的摄食等。

胞吐:包围——移动——融合——排出;从从运输方向上来看,物质是从胞内向胞外运输,这个过程不穿过膜,所以不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协助,但是要消耗能量。

主要例子:分泌蛋白的分泌,如抗体、消化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唾液淀粉酶)、蛋白类激素(胰岛素)等。

进行非跨膜运输主要物质应该是大分子物质,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3、弹性课堂习题(5题选择题)
五、板书设计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二)
二、非跨膜运输(大分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