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凉山的水路

合集下载

《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23—2035年)》解读

《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23—2035年)》解读

政策解读解读一四川水资源丰富,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2%,境内河流密布,流域面积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49条,具备大规模发展内河水运的先天优势。

7月25日,省政府印发《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23一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为省内七级及以上通航河流。

《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航道通江达海、港产融合互动、运输经济高效、发展绿色低碳、运行智能可靠的四川内河水运体系,建成5条出川通道,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2160公里,高等级航道对市级行政区的覆盖率达到57%,千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00个,全省港口吞吐能力超过1.81亿吨,水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突破5%。

到2050年,全面建成平安、绿色、畅通、智慧、高效的现代化四川内河水运体系。

规划七级及以上航道总里程5866公里在航道布局规划方面,《规划》将四川省境内航道划分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地区重要航道、一般航道三个层次,全省规划七级及以上航道总里程5866公里。

国家高等级航道是指组成国家航道网的内河干线航道。

依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长江干线、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渠江、沱江、涪江规划为国家高等级航道。

地区重要航道包括国家高等级航道延伸通道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型通航水库。

《规划》将岷江、沱江、涪江等航道的上游航道以及雅碧江、大渡河、巴河、釜溪河、白龙江等航道规划为地区重要航道,总里程1314公里。

一般航道是指国家高等级航道和地区重要航道以外的等级航道。

《规划》将赤水河、青衣江、沐溪河等45段其他支流航道和18个湖库区航道规划为一般航道,总里程2264公里。

规划具备千万吨货物吞吐能力的港口7个在港口布局规划方面,《规划》将全省港口划分为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全省共规划港口18个,其中具备千万吨货物吞吐能力的港口7个。

主要港口是功能设施齐全、辐射区域广泛、内外贸易航线固定、对全省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港口。

加快金沙江下游航运可持续开发利用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向上游延展

加快金沙江下游航运可持续开发利用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向上游延展

加快金沙江下游航运可持续开发利用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向上游延展贾进金沙江下游是长江干流航道向上的自然延伸,是联系四川攀西和云南北部资源富集地区与长江干流地区的重要纽带。

金沙江下游渡口(攀枝花)至宜宾河段长768公里,规划有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个梯级水电站,其中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正在建设之中,其中溪洛渡、白鹤滩水电站已投产运行。

利用库区深水航道开发连通长江干线的航运通道,建设通过大坝的过坝交通运输设施,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的需要,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工程。

一、开发利用金沙江下游航运的必要性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以及对金沙江内河水运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金沙江河道大多处于天然状态。

水电站的建设,库区的形成,改变了河道条件,开发利用金沙江下游航运资源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一)金沙江下游航运资源开发是国家战略要求和政策需要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金沙江下游航运资源开发利用。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家组织有关方面对金沙江流域开发进行了大量的普查、勘测、规划设计等工作。

199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明确,宜宾以上河段主要开发任务是发电、航运、工农业供水与分担中下游防洪,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方案为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个梯级。

梯级渠化后,可逐步将通航河段向上游延伸,辅以回水变动区整治、疏浚,最终达到攀枝花以下航道通航。

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规划金沙江河段的治理开发与保护主要任务为发电、供水与灌溉、防洪、航运、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对金沙江下段的航运规划意见是:水富至宜宾30km航道通过实施航道整治工程达到Ⅲ级航道标准;攀枝花至水富河段,四个水电站库区深水航道,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河段货运量发展情况,研究攀枝花以下河段通过翻坝或修建通航建筑物实现全线通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2]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2]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2]古丝道、茶道、盐道交汇的地⽅在古代,清溪是四川的重要交通枢纽。

当时的牦⽜道、沈黎道、清嘉道交汇于此。

牦⽜道为南⽅丝绸之路北端之⼀段,是四川五路驿道⼲线之⼀,凿于汉代,起⾃凰仪堡(今属荥经县),经清溪、九襄、西昌、云南,达缅甸;沈黎道是连接川藏的主要通道,凿于汉代,起⾃凰仪堡,经清溪、富林,沿⼤渡河进⼊泸定,再达康定,为茶马古道之“官道”,南路边茶主要由此进⼊藏区;清嘉道凿于秦汉,起⾃清溪,经九襄、皇⽊⼊峨边、峨眉达乐⼭,乐⼭的⾷盐由此道运到清溪,再⼊藏区,因以运盐为主,所以有“盐道”之称。

这条重要的古驿道虽然废弃多年,但是出清溪古城北门沿⼭⽽上5华⾥,到达王建古城遗址后,仍可见到保存完好的古道。

王建城遗址呈梯形,南北长600余⽶,东西宽约200⽶。

据汉源县志记载,这⾥是汉武侯的置军旧垒。

为确保清溪县城的安全,唐代的韦臬、李德裕先后于此增置三堡,⾄五代王建置城,故名王建城。

如今旧城已毁,然城外的3处古堡废迹仍然可见,⽽且城尾仍有两户农家居住。

南北⾛向的清溪古驿道从古城中⼼穿过,古道两旁的宅基地⾥虽种上庄稼,⽽残墙破窗犹存,据说这⾥当年也是背夫的⼀个驿站。

背夫们晚上到达这⾥,放下沉重的“背⼦”,吃顿饱饭烫个脚,睡个好觉,第⼆天⼜⾛。

要知道,从这⾥到清溪城,短短5华⾥,背夫们还要⾛整整⼀天!古道约两⽶宽,⽤不规则的⽯块铺成。

古时⽆数的丝绸、边茶和⾷盐就从这经过。

每个⽯块都光溜溜的,可以想象上边留下多少⼈的脚印,浸透了多少背夫的汗⽔。

记者沿古道向深⼭⾛去,越⾛风越⼤,真有“风萧萧兮易⽔寒”的感觉。

据介绍,由此⽽上,翻过海拔2900⽶的相岭⼭到达凰仪堡,约60华⾥。

古道盘⼭⽽上,中间要经过24个“之”字拐,称为24盘。

这天,云雾低垂,站在王建城遗址,相岭⼭直插云霄。

⼭势险峻,道路崎岖,⾏路之难,远⾮当代⼈所想象。

四川是"蜀⼭⽒⼥"的公婆嫘祖发明蚕桑丝绸的地⽅,是中国丝绸的原产地和早期起源地之⼀。

澜沧江上的水库---控制中南半岛的利器

澜沧江上的水库---控制中南半岛的利器

澜沧江上的水库---控制中南半岛的利器澜沧江上的水库---控制中南半岛的利器2009-09-28 18:57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流经青、藏、滇三省(区),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出境。

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东南亚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后汇入南海,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

澜沧江上源主流称扎曲(流经青海和西藏),扎曲于西藏昌都县城与昂曲汇合后始称澜沧江。

澜沧江在我国境内长约2160km,流域面积约为17.4万km2,干流可开发21个梯级电站,总装机约32000MW,年发电量约1500亿kW·h,是我国规划建设的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

澜沧江西藏段目前尚未开发,初步规划按六个梯级开发,从上游到下游分别是侧格、约龙、卡贡、班达、如美、古学,装机容量分别为160、100、240、1000、2400、2400MW,合计6300MW。

预计2015年左右动工兴建,2030年左右可开发完毕。

云南境内干流梯级的兴建,尤其是坝址在云南境内而水库回水延伸至西藏境内的古水电站的建设,为澜沧江西藏段水电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西藏澜沧江河段将率先成为“藏电外送”的突破口,实现向华南等地外送电力的目标。

澜沧江于迪庆州德钦县流入云南,在云南省境内河长约1240 km,落差1780m,流域面积9.1万km2,占全省面积的23%。

在云南境内澜沧江干流规划按15个梯级进行开发,总装机容量约26000 MW。

其中澜沧江中下游8个梯电站总装机容量16475MW,上游7个梯级电站总装机9600MW。

澜沧江中下游的漫湾(1670 MW)及大朝山(1350 MW)电站已建成运行;景洪电站(1750MW)已投产3台机组,将于2009年竣工;小湾电站(4200MW)将于2009年首批机组投产、2010年竣工;糯扎渡(5850MW)、功果桥(900MW)电站已开展筹建。

预计2015年澜沧江中下游8个梯级电站除勐松外将全部建成投产。

王充闾《火把节之歌》原文+赏析

王充闾《火把节之歌》原文+赏析

王充闾《火把节之歌》原文+赏析火把节之歌王充闾这是一个火的民族,它的历史就是一条火的长河。

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实际上是彝家古老的祭火节。

在凉山彝族群众心目中,火是圣物,它能够净化一切。

年节祭品要一一在火上转三圈,或将一块石头烧过,经淬水冒出蒸汽,再将祭品在上面绕三圈以除掉一切污浊。

他们视火为神物,视锅庄、火塘为神之所在,严禁人畜践踏与跨越。

猎人、牧人常用的引火绳,在家要挂在屋壁上方,用后只能用手压灭而不许用唾沫淹灭。

火是中心,哪里有了火,哪里便会围上一圈人,火成了凝聚人们的轴心。

人类最初一代的文明,是被火焰照亮的。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关于火的崇拜、火的禁忌的习俗。

然而,像我国彝族那样,把火的崇拜神圣化,并以节日形式固定下来,同预祝丰收相结合,却是不多见的。

关于火把节,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旱情十分严重,庄稼长得瘦弱不堪。

可是,天神仍然派出差役,下界催租逼债。

人们苦苦求饶,还是颗粒不留,统统被收走。

这激怒了英雄惹地豪星,决心把这个恶差除掉。

结果在六月二十四这天,在比赛摔跤时,把他摔死了。

正当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天神放出天虫,遮天蔽日的天虫转眼之间便把一片片庄稼吞噬净尽。

豪星看了心痛如焚,情急生智,动员男女老幼采来蒿杆扎成火把,漫山遍野燃烧起来,经过九天九夜的激战,终于消灭了天虫,保住了即将收获的庄稼。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也为了祈祷丰收,年年都点燃火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火把节。

我们来到凉山时,恰好赶上了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彝族火把节。

吃过早饭,大家就乘车来到普格县五道箐乡拖木沟的一处非常开阔的草坪,四周天然隆起,形似看台,上上下下已经坐满了人,据说达三万多。

彝家有一句谚语:过年是嘴巴的节日,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

意思是,过年讲究吃好喝好,而火把节讲究的是穿戴打扮,好玩耐看。

放眼望去,尽是姑娘们的七彩裙、花头帕、绣花坎肩和小伙子们的白披毡、蓝披毡、花腰带,好像一个硕大无朋的五彩花环罩在青苍的碧野上。

凉山“九十九里”:世界唯一的悬崖温泉瀑布

凉山“九十九里”:世界唯一的悬崖温泉瀑布

风流一代·青春凉山“九十九里”:世界唯一的悬崖温泉瀑布姻文/阿丽别有洞天“百瀑谷”在中国川南深山中,有这样一座美丽的温泉,它出现在万丈悬崖之上,一口气拿了四个世界第一:世界日出水量最大温泉、世界最大温泉瀑布、世界唯一的温泉群岛、世界唯一的悬崖温泉。

这就是“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它在四川普格县境内,与邛海湿地、泸沽湖并称为凉山州三大必游景点,因景区纵长99里,一里一个景而得名。

出小城普格15公里,我们从温泉山庄乘坐旅游车到桐子林,爬上一个小山坡,大槽河堰水波潋滟。

沿着河堰向峡谷深处走去。

青山绿水,白雾围绕,画面如梦境,耳边还隐约传来一阵轰鸣声。

我们穿行在山间小道,聆听着这美妙的音乐,用听觉去感悟瀑布的所在和形象。

那声音忽远忽近,时大时小,时隐时现,如丝如弦,如鼓如锣,仿佛置身于交响乐中。

因瀑布深藏于密林覆盖的青山怀抱中,身在数百米之外便能听到巨大的声响。

经导游介绍才知道,这是“螺髻九十九里”景区的百瀑谷,它占地约9平方公里,典型的峡谷地貌。

这里山势险峻,花木俊秀,溪水湍急且清澈透明,因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瀑布分布其间,所以被称为“百瀑谷”。

百瀑谷自然天成,瀑布成群且形态各异,飞瀑流泉,美不胜收。

这些瀑布中最高的高度达十几米,最小的不到一米,既有单折瀑,又有双折瀑,有的从崖上跌落,有的形似一条白练垂下,有的一支溪流从岩体上分出数支细瀑,特别是在暴雨之后,景观相当独特。

整个谷地环境优美,植被茂密,层次清晰。

因为是一个瀑布群,瀑布之下还有很多暗洞,在里面穿来走去挺有意思。

最有趣的是,在峡谷深处,有一处彩虹瀑布奇观,只要有阳光照射,便会出现七色彩虹叠现在瀑布中,五彩斑斓、瑰丽鲜艳,随着游人的移动而变换其位。

而孔雀瀑布则与彩虹瀑布相映行走悦玩. All Rights Reserved.行走悦玩成双,成为百瀑谷内的另一看点。

如果说“九十九里”处处风景如画,那瀑布就是当地最美妙的自然景观,是风景画上最浓郁的笔墨!大槽河温泉瀑布举世无双在这个星球上,温泉常有却难成瀑,瀑布虽易见却都是冰凉的!只有凉山的“九十九里”温泉瀑布是个奇迹,能将二者融为一体,这在全世界都是唯一的。

岷江东西

岷江东西

长江上游岷江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岷江径流主要来自降水和部分高原融雪,5到10月为丰水期,水量占全年的80%,11月到次年4月为枯水期,水量占全年的20%。

江源年降水量700到800MM,沙坝到汶川一带,600MM,汶川一下为1000到2000MM。

岷江洪水多出现在7到9月,其除干流洪水外还接纳了大渡河,青衣江两大支流的洪水。

青衣江洪峰与岷江洪峰遭遇机会较多,大渡河洪峰与干流洪峰遭遇机会较少。

大渡河洪水峰低两大,多发于6到9月,青衣江峰大量不大,多发于7到8月。

紫坪铺水利枢纽位置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岷江上游,都江堰城西北9KM处。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2662平方公里,占岷江上游面积的98%,(岷江上游多年平均流量469立方/秒,年径流量总量148亿立方米,占岷江上游总量的97%)工程概况水库正常蓄水位为877米,最大坝高156米,总库容11.26亿立方米,其中调节库容7.74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容量76万千瓦属于大(I)型水利枢纽工程,其主要建筑物等级为I级工程按1000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为12700立方米/秒。

枢纽由大坝、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及厂房、冲沙放空洞、泄洪排沙洞组成。

3.1.1工程区现有条件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岷江上游映秀~都江堰市沙金坝河段。

上距阿坝洲的映秀湾镇25 Km,下距都江堰市9 Km,距成都53 Km。

都江堰与成都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相通。

坝址区属中低山地形,岷江由北东方向转折向南流经坝区,形成凸向左岸的典型河曲,右岸为三面被河曲围抱的条形山脊,沿山脊上游坡度较陡,下游侧较缓;两岸坝肩右岸较缓,左岸岸坡达50О~60О;大坝下游左岸的紫坪坝,以及其上方的大坪,地势平坦,面积较大,是较好的施工场地。

P=5%洪水位约为748m,河水面宽度100m~150m。

工程区距中国久负盛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都江堰 6 ~9 Km,处于风景区的上游。

同时,处在长江上游防护林区的岷江生态造林区内,距龙池风景区和卧龙自然保护区很近。

小凉山区的马边往事

小凉山区的马边往事

小凉山区的马边往事边徼之末的“马边营”马边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

从具体的地理方位来看,马边处在乐山之南、宜宾之东、西昌之北,也可以说马边正处在这三地的交汇之处。

这一带过去虽然分别是古代嘉州、叙府的属地,但实际上后来主要成为了彝人的领地,为大大小小的彝人部落占据。

到了元、明以后,经过土流并置、改土归流之后,逐步有了吏治,马边境域前后分别领属于四川布政使司、马湖府、沐川长官司、赖因乡和荣丁乡等。

马边一名的出现,跟它接壤的一个高原深水湖有很大的关联,这个湖叫马湖,是很早以前地震留下的古冰川堰塞湖,与邛海、泸沽湖齐名。

马湖形如月弯,风光秀美,明人姜麟有“乌蒙江上风和雨,洗出人间一马湖”的诗句,可见其灵秀。

据《雷波厅志》记载,“昔人以牡马系湖岸,湖中龙出与交,后产异马,因而名之马湖。

”显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马湖的得名是否跟当地的马有关系,还需要考证。

明朝洪武四年(1371),置马湖府,管辖范围中就包括现在的马边县地;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马湖府上报增设“马湖安边厅”,开始在赖因(今马边县城)建城,派驻“马边营”,驻扎士兵两千,目的是为了守备马湖边境的“边徼之末”。

当然,这已经成为了边地往事,这一队兵马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崇山峻岭中,但正是这个“马边营”,不仅勾连出了马边之名,也让兵戈的喧嚣替代了这片土地亘古的蛮荒与寂静。

马边在唐宋以前是个彝族寨子,名叫赖因(彝语是牛棚的意思)。

过去,彝汉之间虽在垦种、交易甚至通婚上都有交融,但由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在居住地上一直是泾渭分明,甚至到民国的时候汉人都还很难进入彝区,所以人们对这一地区几乎是所知甚微。

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一支汉人军队开进了这一地区,并在此安营扎寨,让马边从一个旷阔的地理概念变成了一个准确的军事坐标,而历史也就是这样被悄悄地划成了两段。

万历十七年:筑城马边“马边营”的设置源于“三雄”之乱。

所谓“三雄”,指的是撒假、安兴、杨九乍这三个小凉山的彝族部落首领,他们是明万历时期独霸一方的割据势力,分别盘踞在四川美姑、雷波、马边一带,成为小凉山区真正的主宰者。

50年前成都到乐山水路如画

50年前成都到乐山水路如画

“一山奇处一停桡”50年前成都到乐山水路如画上世纪90年代的乐山大佛李贵平摄1969年青年学生与望江楼下老船夫。

五十年前,成都至乐山的水上航道,还是连接两地交通的黄金水道。

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诸如在上游任意筑坝,建水电站,减缓了水流的速度,流量减小,泥沙淤积,这条热闹的水上航道逐渐沉寂萎缩,多处河道断航,帆舸已难得一见,无复昔日喧阗景象矣!笔者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前,多次从成都沿府南河乘船顺流而下,饱览了岷江两岸“一山奇处一停桡”的烟霞胜景。

九眼桥——黄龙溪阡陌纵横绿畴万顷从成都城东的九眼桥登舟,微微的春风吹得令人欲醉,两岸油菜花一片金黄,争奇斗艳。

府南河与江安河二水汇合之处的华阳镇又名中兴场,为蜀国故都,史籍上称为瞿上城、广都城是也。

有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的通济古桥(2010年8月毁于洪水)和颇似成都九眼桥(即古洪济桥)的二江寺石桥(建于道光八年,七孔)。

碧水青山,杨柳夹岸,翠竹农舍,星罗棋布,阡陌纵横,绿畴万顷,恰似一幅工笔山水画。

顺流而下至苏码头(正兴场),有著名寺院古佛洞,洞中石刻佛像庄严慈祥,烧香礼佛者络绎不绝,常年香烟缭绕。

再往下,即进入两山相对的峡地,不久即至黄龙溪古镇。

黄龙溪——江口仙女孤峰翠色如黛过镇顺行15公里,水流加速,转瞬即见山边小场——“半边街”。

再沿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的河道而行,很快就到了彭山县的首场——江口镇。

场镇依山而建,全长五华里,为战国时代秦灭蜀,杀死蜀王处,后为汉代武阳县治。

江口镇东的仙女山,孤峰兀立,翠色如黛。

周围有汉代岩墓三千余座,绵延达二十余里,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中有高达25米的唐代双佛摩崖石刻造像,场口有彭祖墓。

仙女山有一座仙女洞,内坐一尊肉身仙女,相传为彭祖之女肉身成神,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抢童子(木雕品)”热闹非凡。

旧社会有些富贵人家没有子嗣,就争抢童子,敲锣打鼓迎来送往。

慧光寺等景点松柏耸翠,山石峥嵘。

每届春夏,林木葱茏,苍翠欲滴,山花夹道,清香袭人,彩蝶翩跹,轻盈美丽,鸟语声声,令人陶醉,“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风景绝佳。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全域联通信息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全域联通信息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全域联通信息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03.19•【字号】凉府办发〔2014〕11号•【施行日期】2014.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山州全域联通信息网络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凉府办发〔2014〕11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经州政府同意,现将《凉山州全域联通信息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14-201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3月19日凉山州全域联通信息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14-2015)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1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精神,按照九届州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纪要和《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我州全域联通信息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凉府办发〔2012〕59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引领,科学务实地推进我州全域联通信息网络建设,是事关全州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管理创新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一项系统性、创新性工作,对我州拉动有效投资和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有利于集中各方资源,凝聚合力,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实现追赶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探索和创新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提升我州综合信息服务水平,谋求先发优势;有利于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二、建设目标通过两年努力,力争使全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全面推进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3大工程和14个重点项目,普及规模性应用,“智慧城市”模式创新和标准化建设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凉山零关古道景点介绍

凉山零关古道景点介绍

凉山零关古道景点介绍
凉山零关古道景点介绍:
零关古道位于凉山州越西县境内,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一个组成段。

这条古道北起大渡河畔的甘洛县境,南至小相岭出境,全长约350千米,宽约1米余,路面全由石坂铺垫而成,也有少数段为土路连接。

古道蜿蜒曲折,地势险要,只能通行背脚、挑夫、驮马,历来是兵家争夺的要冲。

沿途尚存有哨所遗迹,证明了其曾经的军事重要性。

古道北段进入越西县境,经腊关顶、梅子营、保安营、利济站、青杠关、王家屯、大屯、天星关、越嶲城等地,至丁山桥与中所水汇合。

然后过中所、陶家营、五里牌、炒米关、白泥湾、小哨,至小相岭出境。

古道沿途经过多个驿站,为古时交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

零关古道在历史上曾几度修复,部分路段在解放后扩展并可通汽车,为当地各族群众的交往和通商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今,马帮蹄声已远去,挑夫身影不再,但古道部分路段和驿站遗迹仍保留着,如丁山桥、保安城门、零关摩崖石刻、小相岭古道等。

这些遗迹见证了曾经的繁华和历史的沧桑,是人们追寻过去记忆和感受历史厚重的重要场所。

如果您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或者想要体验古时的交通方式,可以前往凉山零关古道进行探险和观光。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勇气,欣赏到自然与历史的完美结合,体验到一份独特的宁静与美丽。

宜宾水运发展历程

宜宾水运发展历程

宜宾水运发展历程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三江之汇——长江、嘉陵江、沱江在宜宾交汇,自古以来,宜宾就是水运交通的重要节点。

在宜宾的水运发展历程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秦汉时期。

在秦汉时期,宜宾作为通往中原和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水运在宜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那个时候,宜宾的水运交通主要是靠人力推船,这种方式极其不便且耗时。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宜宾当地的工匠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船只——刮子船。

刮子船是一种特殊结构的船只,可以通过长木桩的推拉来驱动船只前进。

这种创新带动了宜宾水运业的迅速发展,也提高了运输效率,使得宜宾成为了川东地区的物资集散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宜宾的水运业越发兴盛。

在清朝时期,宜宾成为了一座繁华的港口城市。

由于宜宾地处长江上游,水势湍急,所以人们构筑了一座座瑰丽的码头来进行装卸货物。

而且,宜宾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连接川东、川南和川中地区的交通枢纽,大量的货物从宜宾经过,被输送到各个地方。

近代以来,宜宾的水运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特别是在建国初期,宜宾的水运业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投资。

1955年,宜宾航运局成立,开始了现代化水运体系的建设。

宜宾开始修建大型的码头和港口,购置先进的船只和设备。

同时,为了保护和改善宜宾的水运环境,宜宾政府也加大了对水域的管理和治理力度,使得宜宾的水运业稳定发展。

近年来,宜宾继续加强对水运业的投资和改造,致力于提高宜宾水运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从2006年开始,宜宾启动了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对长江河道进行疏浚和拓宽,以适应更大型的船只通行。

宜宾还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水路互联互通建设,加强与重庆、成都等大城市的水上交通联系。

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宜宾的水运业发展水平,也为宜宾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如今的宜宾水运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宜宾的水路运输量逐年增加,港口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宜宾港成为了川东地区最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之一,承担着大量的货物进出口任务。

宜宾水运也积极参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国际上的交通联系,提升宜宾的国际影响力。

百科知识精选都柳江

百科知识精选都柳江

基本信息中文名:都柳江开放时间:19:00—22:00票价:65元主要支流都柳江的支流,北岸较多、较大,均发源于苗岭山脉南麓,主要有江寨河、烂土河、高岘河、马场河、排调河、交梨河、排场河、寨蒿河及其支流平永河、双江、独洞河、水口河等11条,南岸支流较小,主要有王玺河、坝街河、乌良河、摆西河、八开河、孙览河及其支流宰便河、平正河、长寨河、翠里河、西山河等10条。

都柳江支流以寨筒河、双江、平永河较大,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

三都县段在三都县境,都柳江支流大部分集中在县境西北部和北部河谷地带,以横贯西东部的都柳江为干流,南北两岸分别有31条支流汇人。

交洛河,发源于独山县境,流经下甲照手扒岩入都柳江,全长17公里。

平均流量每秒1.12立方米,进出口落差96米。

巴佑小河,发源于巴佑乡更顶山,经合一、巴佑入都江河,全长8公里。

平均流量每秒0.31立方米,进出口落差345米。

都江河,发源于独山县戛加山,经栗木坪、岩江,与巴佑小河汇合,入都柳江,全长22.5公里。

平均流量每秒2.24立方米,进出口落差150米。

打见河,发源于都匀市龙山坡,经巴篙、三勤入都柳江,全长21公里。

平均流量每秒1.56立方米,进出口落差114米。

打便河,发源于丹寨县金钟乡,经交规、马安寨、麻江寨入普安河,全长18公里,平均流量每秒0.76立方米,进出口落差162米。

普安河,发源于丹寨县的龙泉山,经鸡照、甲揽、普屯、平寨、周家洞、四十寨,与打便河汇合,流经燕高、杨能寨入马场河,全长28公里,平均流量每秒1.43立方米,进出口落差190米。

马场河(交然河),发源于都匀县狼鸡坡,经潘洞、康寨、交然、尧基、平寨,在下巴林与普安河汇合,经巴外入都柳江,全长39公里,平均流量每秒3.94立方米,进出口落差130米。

干河,发源于塘州乡上羊猛,经中岳、炳奇、甲倒入甲晒河,全长17公里。

平均流量每秒0.89立方米,进出口落差194米。

甲晒河,发源于独山县罩子坡,经丙桃、甲良、甲晒入都柳江,全长23公里,平均流量每秒0.93立方米,进出口落差270米。

雅西高速——云端上的高速公路

雅西高速——云端上的高速公路

腊八斤连续 刚构特大桥
Five Main Projects
干海子 特大桥
大相岭泥 巴山隧道
瀑布沟库 区桥梁群
干海子和 铁寨子双 螺旋隧道
Time
破土动工 大相岭泥巴山隧道贯通
荥经至彝海段完工 全线通车
2009年12月20日
2012年4月22日 2012年4月28日
2007年3月19日
2011年12月24日
03
04
Wonderful work of
Art
桥梁隧道
Bridge
and
Tunnel
大巴山
青 藏 高 原 大凉山 巫 山
陆路崎岖难行,水路险滩重重, 自古以来对外交通都极为不便。
Traffic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雅西高速的修建才困难重重,而 建成的意义也就十分重大了。整条高速公路分布在崇山峻 岭之间,山峦重叠,地势险峻,每向前延伸一公里,平均 海拔高程就将上升7.5米,被称作“天梯高速”、“云端上 的高速公路”。
Outline
地形险峻 地质复杂 气候多变
生态脆弱 建设艰苦 工程量大
Geological conditions
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 认为国内乃至全世界自然 环境最恶劣、工程难度最 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山区 高速公路之一。
Design standard
■全长244公里 ■采用山岭重丘高速公路设计标准, 为双向全立交封闭四车道高速公路, 沥青混凝土路面。 ■设计时速80km/h,路基宽24.5m
坡度 3%
Double helix
01 02
03
04
高地震
双螺旋隧道处于我国西南地质灾害频发的深山峡谷。石棉至菩萨岗路段北 临龙门山断裂带、南接安宁河断裂带,共12条断裂带,地震烈度高达9度。

四川地理环境概况

四川地理环境概况

四川地理环境概况籍田中学地理组高正春一.四川省地形概况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

地形复杂多样。

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区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

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

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

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

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两个地貌亚区。

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

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

该区主要的山脉有:北东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大娄山、七曜山、巫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

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

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

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三)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

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两山夹一谷。

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

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

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

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

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

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介绍

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介绍

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介绍古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说起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则不得不提位于四川省境内的大凉山。

大凉山地处川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北起大渡河,南临金沙江,在中国地理上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更记载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光荣历史的足印。

1980年,拍摄古丝绸之路纪录片的摄制组专门走访了这里,将大凉山的风土人情记录于胶片之上,向世人展示了这片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的山区。

片中介绍,大凉山以东为小凉山,北边即是小相岭,西邻安宁河谷地,东南侧则为金沙江谷地,站在山岩边向下俯视,河谷深邃,破碎的地貌特征十分明显。

据说,大凉山自古便是彝族聚居的地区,因而少数民族生活特征,在这里的民风中尤为明显。

这里的山脉海拔约二至三千米,最高峰近四千米,山势险峻,丘陵起伏,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林牧业资源,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凉山区的人们常年以农耕放牧为业,多年来,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得较为良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风顶一带的自然保护区,那是中国颇有代表性的大熊猫分布区域,目前已作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大凉山从古至今一直是通往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它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深深感染了来此处观光旅游的每一位游客。

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往西域欧洲的主要交通要道,连绵1.4万余里,如果单靠步行,得走上一年多才能走完单趟。

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军事等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如此伟大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在哪里呢?丝绸之路的起点,一般来说是在长安。

因为打通丝路的第一人张骞是西汉人,而当时西汉定都在长安,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认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长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往凉山的水路作者:北来来源:《散文诗世界》2019年第01期我们一天中接连考察完三个地方的三位历史人物故居后,只剩下泸州还未去。

从成都既然已到宜宾,于是趁黄昏去过李庄一趟,没找到住处才去宜宾城过夜,次日上午又去了李庄。

再次驶过长江大桥,沿江行驶一段路,我望见对岸江边那片暗红色的现代设施,巨型钢铁框架,无数吊塔巨臂,头天傍晚遇见时还灯火点点,疑心那里恐怕是古代长江的一处老码头。

行驶20分钟后到达李庄古镇,我先在景区入口处从两个小孩手上花10元买一张宜宾地图,随后跟上妻、弟媳与六弟。

一条约两百米长、三十米宽的石板路置有人工花台,古装路灯,稍微下坡铺向长江边,只是仍望不见长江。

路边稍远处似乎有什么人的故居,十余分钟后到江边广场。

如果我顺便想到李庄看什么,事先能想到的也只是靠近看一看长江的旧时迹象,若能见到旧码头更好。

现在,已到广场北边,靠近江边望着江水,近处河床却是几十米宽的沙土裸岸滩头,一台推土机在作业。

几十米外才有江水,江面平静,表明水很深,依然宽阔,有两条木船漂游,看不出江水流向。

自然也难以看出来,公元225年,也是春季,诸葛亮曾经指挥走水路的千军万马,自成都到此处的江北码头,或从别处码头登上无数战船,逆水开往凉山深处,致使上百年得之不易的民族友好关系土崩瓦解。

那是一次我很反感的军事行动,那个人也是我一向不喜欢的人,却被有昧良知的历史传颂至今。

我在江边滞留二十分钟,石板广场开阔,仍有若干花台,靠江一边有水泥刻纹护栏,几棵树木,几根装饰性朱红立柱。

广场偏中位置立着一大一小两个挨近的标志物,大者造型抽象,近乎船帆,由无数根腕粗钢管制成,小者为李庄同济纪念碑,上书铭文四百余字。

上午十分,广场南边一处大宅院落门前空地上,有民俗表演,三农妇着彩装舞黄龙牵黑牛,游客驻足围观。

已是2018年4月30日,农历三月十五日,再过五天便立夏,我看不出表演与时节有何关系。

在两侧的大榕树掩映下,我们拾阶而上,这才看见门侧立着一块“同济工学院旧址”石碑,由中国台北、英国两名同学所立,于是每人20元购得联票步入古旧的青砖院落。

院内为展馆,访客成群结队,正厅立一大幅模型图:“同济大学西迁路线图”。

幅员广大的彩色山水立体图上,同济大学远自上海一路往西,历经数次迁转,最后又从滇省昆明迁往四川宜宾李庄。

遗憾的是所画比例、经纬度皆失真,滇黔川局部路线夸張不正确,尤其李庄应在昆明中轴线以东,却错位偏移到以西,偏差约20度。

尽管如此,倒可以一目了然:同济大学数千名师生从昆明至宜宾,舍近求远绕行贵阳,走的是川滇东路,而没走大凉山一线。

环视四周,庭院错落,一间间老房屋展室以大量图片实物文字展示抗战时期,自1940年至1946年,同济大学迁驻李庄六年来求存图强故实。

我挤在人群中看见展览前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工学院与同济大学其他院系几经辗转,于1941年迁驻李庄。

”又见一处展览说明:“1940年下半年,同济大学各院系开始分批迁往李庄”。

交叉纷乱的时间让人想到,那时候的宜宾李庄也不是世外桃源。

事实上从1939年起,宜宾就开始跑防空警报,共发过警报两百多次,被日机轰炸6次,机枪扫射1次,死伤数百人。

1940年的一天,有3架日机飞进宜宾,恰遇国军战机6架从成都飞来,日机被吓跑。

移步又见一幅大型展板上,是李庄著名士绅罗南陔写书的十六大字:“同济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落款时间“民国二十八年八月”,即公元1939年,但不知是8月还是10月。

民国以来,名义上已改用公历,实则常让人疑心,在民间似乎仅限于年,而月、日仍沿用农历。

出展馆已是午前时分,随游客走上江边仿古街道,似乎李庄之行才开始。

十余分钟后来到张家祠院落门前,挂有两块长条门牌,一块上书:“原国立中央博物院李庄旧址”,另一块上为草书,顶部被悬挂的大红灯笼遮住两个字,一时难以认全。

我盯着“博物院”几字,来李庄前只知道同济大学迁驻,从不知道还有博物院,忽然意识到可能发现了什么,等六弟一到跟前,赶紧交代几句,随即直上十余级台阶径入博物院旧址。

又有一个陈列馆,迎面又是一张西迁路线大挂图,我一眼看见有两条醒目的线路通过大凉山。

再细看,这次见到的西迁路线图相当规范标准,并以红、黑、绿三色分别标明:“故宫博物院(含古物陈列所)文物南迁、西迁路线,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西迁路线,故宫(含中博筹备处)文物东归及运抵台湾路线。

”没错,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从昆明到李庄,未经贵阳,所走之路斜线直穿八百里凉山,而且是双向往返!望着挂图上绿色路线的来龙去脉,我脑子里迅速扫描出凉山干支道乃至扩大到外围交通线,思索何以会往返。

再看图上两条线,外线略有偏向弧度,可能去昆明时走的昭通一线,但到昆明数月后又迁李庄,返回之路便走进了凉山。

我缓缓挪步移动目光,墙上的《李庄岁月》写道:“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从南京出发,辗转汉口、长沙(我看出此言与路线图不符:绿线过汉口后未转向长沙,而是继续逆长江而上,经宜昌、重庆)、昆明,再到李庄……”我说不清自己何以会庆幸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走的是一条大凉山捷径。

但很清楚捷径就是出昆明,先沿着既有的滇西干线,西行三百余公里至祥云,再经祥云转向北,顺着一条通行已两千多年的蜀身毒道,直穿八百里凉山到乐山,转水路以至宜宾。

而且,那时候,沿着古道走向,正在紧急抢修一条通过大凉山全境的抗战大通道。

古道上祥云至西昌段五百多公里,于1941年开工,每天出动3万人,半年就抢通;西昌至乐山段五百多公里,已于1939年下半年动工,每天有10万人抢修,但由凉山民工担负的蓑衣岭、老窝沟段,工程过于艰险,死亡数千人。

施工中乐山还遭到日机轰炸,有帮工程司全家4口及两名监工员被炸死,为抗战捐躯,全线路基到1940年底初步打通。

其他尚未完成的,除路面工程和几座大桥临时搭设便桥便道。

虽不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穿行大凉山的具体时间,但可以想见,他们随着一支或者前后几支大马帮,驼运3000箱文物,颠簸在大凉山崇山峻岭大江大河之间,1940年底抵达李庄,必定耳闻目睹了一些事。

直到墙上出现另一个介绍时,我才看懂“不到3000人口的李庄小镇,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包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内的十余个中国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近万名文人学子。

”并注意到,此文正好位于李庄士绅罗南陔神情悲苦的头像照片一旁。

接下去,不出起先那种预感,我在一幅幅图片上果然看见几个熟悉的名:考古学家李济,民族学家、历史学家马长寿,甲骨学家、古史学家董作宾,考古学家夏鼐等。

我逐一辨认他们当年的面容,不由想到自己在过去20年写作《大凉山往事》《大凉山秘境》两部长篇小说的漫长过程中,曾有许多日夜沉浸在他们的事迹和学术中,而我笔下早年走进大凉山的一位年轻女考古学家的命运则与他们有关。

中国考古学之父的五卷本《李济文集》定价六百元,我阅读时感到价值不可估量。

特别是马长寿先生,我熟悉他的程度可以说刻骨铭心,小说中多次写过他,数字虽不多,却是将他先后两次去大小凉山考察的大量事迹浓缩而成的宝贵点滴。

展馆中《川康民族调查》写道:“……马长寿几次率队入川康开展民族调查,搜集各类标本12箱。

1941年7月至1942年1月,再次组建川康民族考察团,凌纯生任团长、马长寿任专员……”旁边附有马长寿两次考察凉山线路图。

我久久凝视着前辈的遗容,六弟抓拍了多张照片。

我还特意让他再拍几张。

拍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满面汗珠,满眼酸楚,要涌出泪水。

我读过民族学一代大家马长寿的书,都是遗著。

不朽之作《凉山罗夷考察报告》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6年出版,上下册60万字,一面市我就买到手。

后来有一年,在成都文殊坊路边旧书摊上见到一套,当即又买下。

我常常半夜逐字细读此书,寻找旧时凉山的情景、氛围、细节,受益匪浅,此外仅发现全书一处的衔接日期上有错。

马长寿(1906—1971)1929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攻民族学专业,1936年秋进入刚筹备的国立中央博物院,任助理研究员。

是年,国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合组四川民族考察团,由马长寿总其事,赵至诚摄影、绘图,李开泽协助调查、管文书、会计等事。

三人于1936年12月从南京出发,经重庆至成都,先赴凉山考察彝族。

时隔两年余,又于1939年12月第二次考察凉山,原凉山境已划入1938年7月成立的西康省,考察团相应更名。

在此前后居留成都、乐山期间,马长寿研究、整理、著述《凉山罗夷考察报告》。

我注意到展板上,在马长寿两次考察凉山路线图下,出现一幅《川康民族考察团报告书》喷绘照片,毛笔书写,文字竖排,术语难懂,落款人:凌纯声。

看上去是马长寿提交了研究报告,由民族组主任凌纯声呈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主任李济。

但落款日期“九月二十五日”,不知何年,推断当在1940年底中央博物院已经迁驻李庄以后,至少是1941年“九月二十五日”,而这两种写法的日期只要遇在一起就很奇怪。

马长寿先后两次实地考察凉山,在彝区共260天,历时长达八个月,因而,方能著该书。

后来出版的《凉山罗夷考察报告》由遗著整理组写的前言说:1942年初,马长寿离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到抗战时期迁移到四川省三台县的东北大学任教,此后,又辗转于成都的几所大学和四川博物馆,可能由于此稿未最终定稿,加之當时社会动荡等种种原因,稿本一直存放在马先生家中。

2004年,马长寿之子马丁先生代表亲属将遗稿交给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马先生的学生周伟洲先生,托其设法进行整理,沉寂64年的珍贵手稿才得以重现。

匆忙间,馆中陈列的多数展品已来不及看清楚,一两幅老照片一晃而过,我隐约望见当年长江南岸的李庄坝,李庄渡口,盛水时节的长江水涨满河床,极其浩大宽广。

一离开陈列馆,我已走在李庄古镇的沿江路面上,心里空空荡荡,转头望着长江。

马长寿31岁那年,从宜宾溯金沙江而行,第一次考察凉山,入境已在1937年1月下旬。

除考察团三人,另有卢作孚所派川省建设厅二员,还有雷波杨土司遗女代蒂“年十三岁,在宜宾读书,时寒假归里……同行二十余人,浩浩荡荡,遇汉匪有地方官眷可当,遇匪寇有土司之女可当。

”马长寿在书中写道。

“往屏山路上到处是地震后的房屋空架架”,因每年地震过甚,去年地震之数达百余次,“人民以木板为箱状之屋,立空地中,潜居其内,朝不保夕也”。

有趣的是,书中记录第二次考察凉山彝区,赴越嶲田坝斯补土司岭光电家一段,当年我读到此处时,发现时间出错,正好错位一年,于是当即做笔记提醒自己,这没什么问题,可将此错以魔幻方式写入大凉山小说:每个进山的汉人都会碰上不同的大凉山时间。

江边阳光炽热,古镇随处可见白衣白帽的师傅当街切“李庄白肉”。

午饭时间已过,一家家饭馆依然游客爆满,走到街的尽头还没找到吃饭处,我一次次寻找记忆里的马长寿。

我还读过先生的另一部58万字的遗著《马长寿民族史研究著作选》。

书中第一辑有个整理说明,说《彝族古代史》根据马长寿先生于1959年撰写的《彝族古代史初稿》整理而成,“笔者得有机会于1956年至1959年间,先后在四川和云南参加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工作,有幸受到马先生的亲切教导,使笔者受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