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剂与助悬剂

合集下载

药剂学名词解释

药剂学名词解释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置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药品:一般是指以原料药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剂型,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置的重要书面文件。

狭义是指医师诊断患者病情后,为其预防和治疗需要而写给药房配发药剂的文件。

广义是凡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均可称为处方。

制药卫生:是药品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到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在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强化制药卫生管理,落实各项制药卫生措施,是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GMP: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简称《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简称《药物临床实验管理规范》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处方:是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物制剂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包括法定处方和医师处方等。

药品:是指在临床上用于患者的最终产品,主要以剂型的形式上市。

制剂:是指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品。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在分散在适宜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形态的制剂。

增溶剂:系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

助溶剂: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潜溶剂:系指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

防腐剂:系指防止药物制剂由于细菌、酶等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变质的添加剂。

溶液剂:是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的液体制剂。

芳香水剂: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倍散:毒性药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来制成稀释散(或称倍散),以利临时配方。

液体制剂知识点

液体制剂知识点

第九章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分散相:固体、半固体、液体、气体。

药物存在形式:离子态,分子态、胶粒、颗粒、液滴等从而可以制备混悬剂,溶液剂和乳剂注意:液体制剂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药效甚至毒性等均与药物粒子的大小有紧密关系。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注意:溶剂与分散介质的差异:均相体系中为溶剂和溶媒,非均相中为分散介质。

一、液体制剂常用溶剂
防腐措施:
三、低分子溶液剂
低分子溶液剂:系指低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
六、混悬剂:
八、其他液体制剂:。

药剂学剂型

药剂学剂型

一、剂型:㈠液体制剂:I •低分子溶液剂:1•溶液剂:药物溶解于溶剂形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溶质一般为不挥发的化学药物,溶剂多为水,也可用不同浓度乙醇或油为溶剂。

★制备:取处方总量1/2—3/4量的溶剂,加入药物,搅拌溶解,过滤并通过滤器加溶剂至全量。

2•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称为露剂。

易分解,变质甚至霉变,不宜大量配制和久贮。

3•糖浆剂:含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供口服用。

纯蔗糖的饱和水溶液浓度为85%(g/ml)或64.7% ( g/g),称为单糖浆或糖浆。

4•醑剂: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可供内服或外用。

药物浓度5%--10%。

5•酊剂: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

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20g (毒剧药品10g)。

6•甘油剂: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

用于口腔、耳鼻喉科疾病。

n .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

以水为溶剂的称胶浆剂。

以非水溶剂制备的称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制备:先经过有限溶胀,最后无限溶胀成溶液,常需搅拌或加热才能完成。

明胶放于水中浸泡3—4 h,然后加入搅拌制得溶液。

甲基纤维素在冷水中完成。

淀粉遇水膨胀,但必须加热至60C—70C才能形成淀粉浆。

胃蛋白酶等高分子药物撒于水面,待自然溶胀后再搅拌即可形成溶液。

川.溶胶剂: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微细粒子在1~100 nm之间。

IV .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

药物微粒一般在0.5~10 m之间。

★制备:①将药物粉碎成符合要求的颗粒,再分散于分散介质制得。

②将药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在搅拌下加至另一种不溶性液体中,使药物快速结晶,制成10阿以下微粒,再将微粒分散于适宜介质中制得。

V .乳剂: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

药学专业知识:混悬剂的稳定剂

药学专业知识:混悬剂的稳定剂

药学专业知识:混悬剂的稳定剂
混悬剂的稳定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等,具体介绍如下:
(一)助悬剂
助悬剂: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加入目的:
1.增加介质粘度降低微粒沉降速度
2.助悬剂大分子吸附在粒子周围形成机械或电屏障防止微粒聚集及晶型转化
常用助悬剂:
(1)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等
(2)高分子助悬剂
1)天然高分子: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海藻酸钠等
2)合成半合成高分子:MC、CMC-Na、HPMC等
(3)硅皂土
(4)触变胶:加入触变胶使混悬剂具有触变性,这种混悬剂使用时用力振摇,混悬剂由凝胶状(不流动)变为溶胶状(流动)。

不用时静置状态下为凝胶状,可降低粒子的沉降速度使混悬剂稳定。

(二)润湿剂
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微粒对水润湿性的附加剂。

润湿剂选择是否适当对混悬剂的制备,质量控制等关系很大。

常用润湿剂:吐温80、苄泽、卖泽、磷脂、泊洛沙姆等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7~11,溶解度适当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絮凝剂是使混悬剂产生絮凝作用的附加剂,而产生反絮凝作用的附加剂为反絮凝剂。

例题:
A.助悬剂
B.稳定剂
C.润湿剂
D.反絮凝剂
E.絮凝剂
1.在混悬液中起润湿、助悬、絮凝或反絮凝剂作用的附加剂B
2.使微粒表面由固一气二相结合状态转成固﹣液二相结合状态的附加剂C
3.使微粒Zata电位增加的电解质D
4.增加分散介质黏度的附加剂A
5.使微粒Zata电位减少的电解质E。

药剂3

药剂3

1、混悬剂的稳定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反絮凝剂。

2、助悬剂: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沉降速度,增加微粒的亲水性,防止结晶的转型。

常用的有低分子和高分子助悬剂。

低分子包括甘油、山梨醇、糖浆剂等,高分子主要有天然的(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桃胶等)、合成或半合成的(纤维素类: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最常用、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

卡波普、聚维酮、葡聚糖)。

硅皂土,触变胶。

3、润湿剂:能增加难溶性药物微粒被水湿润的附加剂。

疏水性药物必加润湿剂。

最常用的为HLB值在7到9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泊洛沙姆。

4、絮凝剂与反絮凝剂:使混悬剂产生絮凝作用的附加剂。

反絮凝作用的附加剂。

五、注射剂与滴眼剂Injections 注射剂: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Pyrogens 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特殊致热反应的物质。

Iso-osmotic等渗:注射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时称为等渗溶液。

Isotonic等张: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Intravenous infusion输液: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注射量从100至数千ml。

Freezing drying冷冻干燥:药物溶液预先冻结成固体,然后在低温低压条件下,从冻结状态下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升华除去水分的一种干燥法。

Eye drops滴眼剂:直接用于眼部的无菌外用液体制剂。

Sterilization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及细菌的芽胞全部杀灭。

Antiseptic 防腐:采用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Disinfection消毒: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交病源微生物杀死。

1、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主要是指直接注入体内或直接接触创伤面、黏膜等的一类制剂。

灭菌制剂是制成再杀掉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无菌制剂是直接无菌制备。

药品剂型的分类

药品剂型的分类

兽药剂型的分类1.液体剂型(1)注射剂又称针剂,是指灌封于特别容器中的灭菌水溶液、混悬液、乳浊液或粉末(粉针剂),必须用注射法给药的一种剂型,如恩诺沙星注射液、油制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钠等。

粉针剂一般应在临用时加适当的注射用水,制成液体剂型后应用。

(2)溶液剂指非挥发性药物的澄明溶液,其溶媒多为水,亦有醇和油。

可内服或外用,如恩诺沙星溶液、维生素A 油溶液等。

(3)酊剂及醑剂将生药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出的溶液称为酊剂,如橙皮酊、龙胆酊等。

碘溶解于乙醇制成的溶液,习惯上也称为碘酊。

以挥发性药物为原料制成的乙醇溶液称为醑剂,如樟脑醑。

(4)合剂一般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可溶或不溶性药物制成的水溶液或混悬液,如复方甘草合剂、复方龙胆合剂等。

(5)乳剂、搽剂是将油脂或其他不溶性物质与药物,加乳化剂,与水混合后制成的乳状混悬液。

供内服的称为乳剂,如鱼肝油乳。

刺激性药物的油性或乙醇溶液称为搽剂,有溶液型、混悬型、乳化型等,如松节油搽剂,专门用于未破损皮肤。

(6)煎剂及浸剂为生药(中草药)的水浸出剂。

煎剂是加水煎煮,浸剂则加水浸泡。

煎煮及浸泡的时间有一定规定。

中药汤剂属煎剂。

(7)流浸膏及浸膏将生药的乙醇或水浸出的液体用一定方法浓缩而成的称为流浸膏。

通常每1 ml 流浸膏相当于原生药1g ,如甘草流浸膏等。

2.气体剂型目前常用的是气雾剂,是将药物与抛射剂(液化气或压缩气)共同装封于具有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应用时揿按阀门系统,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药物喷出的一种制剂。

供呼吸道吸入给药、皮肤粘膜给药或空间消毒。

3.半固体剂型(1)软膏剂是药物与适当的赋形剂(如凡士林、油脂等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剂型。

在皮肤、黏膜或创面上容易涂布,如鱼石脂软膏等。

供眼科用的灭菌软膏称为眼膏。

(2)糊剂是一种含粉末成分超过25 %的软膏剂。

分为油脂性糊剂和水溶性凝胶糊剂,前者多用凡士林、羊毛脂、植物油等为基质,与大量水性固体粉末混合制成,如氧化锌糊剂;后者用明胶、淀粉、甘油、羧甲基纤维素等为基质,加一定量固体粉末制成,常用作防护剂。

第九章 名词解释

第九章 名词解释

第九章1.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2.增溶剂:某些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的作用叫做增溶,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叫增溶剂。

3.助溶:助溶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叫做助溶剂。

4.潜溶: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5.防腐:系指防止药物由于细菌、酶、霉等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变质的添加剂。

6.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

7.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均相液体制剂。

8.絮凝:如在微粒分散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离子选择性地被吸附于微粒表面,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而降低表面带电量及双电层厚度,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颗粒聚集而成絮状物,但振摇后可重新分散均匀。

这种现象叫做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絮凝剂。

9.反絮凝:如果在微粒分散体系中加和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Ꜫ电位升高,静电排斥力增加,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种现象称为反絮凝。

10.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溶胶剂中分散的微细粒子在1~100nm之间,胶粒是多分子聚集体,有极大的分散度,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11.混悬剂: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成的非均匀液体制剂12.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13.触变性:在一定温度下,非牛顿流体在恒定剪切力(振动、搅拌、摇动)的作用下,黏性减少,流动性增大,当外界剪切力停止停止或减小时,体系黏度随时间延长而恢复原状的一种性质。

14.润湿剂:系指能增加疏水性药物被水润湿的能力的附加剂。

药剂学辅导混悬剂的稳定剂

药剂学辅导混悬剂的稳定剂

为了增加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在制备时需加入能使混悬剂稳定的附加剂称为稳定剂。

稳定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等。

(一)助悬剂助悬剂系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助悬剂包括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低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甚至有些表面活性剂也可作助悬剂用。

助悬剂主要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以降低微粒沉降速度,增加微粒的亲水性,防止结晶的转型。

使用助悬剂应注意防腐。

1.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低分子化合物,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也可增加微粒的亲水性。

在外用混悬剂中常加入甘油,亲水性药物的混悬剂可少加,疏水性药物应多加,如复方硫磺洗剂就加有甘油。

糖浆剂主要用于内服的混悬剂,具有助悬和矫味作用。

2.高分子助悬剂(1)天然的高分子助悬剂:主要是树胶类,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杏胶、桃胶等。

阿拉伯胶可用其粉末或胶浆,用量可为5%~l5%.西黄蓍胶用其粉末或胶浆,用量可为0.5%~l%.植物多糖类,如白芨胶、海藻酸钠、琼脂、角叉菜胶、淀粉浆等。

此外还有脱乙酸甲壳素。

(2)合成或半合成高分子助悬剂:纤维素类,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

其他如葡聚糖、卡波普、聚维酮、丙烯酸钠等。

此类助悬剂大多数性质稳定,受pH值影响小,但应注意某些助悬剂能与药物或其他附加剂有配伍变化。

(3)硅皂土(bentonite):为天然产硅胶状的含水硅酸铝。

为灰黄或乳白色极细粉末,直径为l~150lim,不溶于水或酸,但在水中可膨胀,体积增加约10倍,形成高黏度并具触变性和假塑性的凝胶,在pH值>7时,膨胀性更大,黏度更高,助悬效果更好。

如炉甘石洗剂中加有硅皂土,助悬效果极好。

(4)触变胶:利用触变胶的触变性,即凝胶与溶胶恒温转变的性质,静置时形成凝胶防止微粒沉降,振摇后变为溶胶有利于混悬剂的使用。

使用触变性助悬剂有利于混悬剂的稳定。

单硬脂酸铝溶解于植物油中可形成典型的触变胶。

制剂通则——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

制剂通则——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

⼝服溶液剂系指药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制成供⼝服的澄清液体制剂。

⼝服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制成供⼝服的混悬液体制剂。

也包括⼲混悬剂或浓混悬液。

⼝服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制成供⼝服稳定的⽔包油型乳液制剂。

⽤滴管以⼩体积计量或以滴计量的⼝服溶液剂、⼝服混悬剂、⼝服乳剂也称为滴剂。

⼝服溶液剂、⼝服混悬剂、⼝服乳剂在⽣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服溶液剂的溶剂、⼝服混悬剂的分散介质常⽤纯化⽔。

⼆、根据需要可加⼊适宜的附加剂,如防腐剂、分散剂、助悬剂、增稠剂、助溶剂、润湿剂、缓冲剂、乳化剂、稳定剂、矫味剂以及⾊素等,其品种与⽤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并避免对检验产⽣⼲扰。

四、不得有发霉、酸败、变⾊、异物、产⽣⽓体或其他变质现象。

五、⼝服乳剂应呈均匀的乳⽩⾊,以半径为10cm的离⼼机每分钟4000转的转速(约1800×g)离⼼15分钟,不应有分层现象。

六、⼝服混悬剂的混悬物应分散均匀,如有沉降物经振摇应易再分散。

七、⼝服滴剂包装内⼀般应附有滴管和吸球或其他量具。

⼋、⼝服溶液剂、⼝服混悬剂、⼝服乳剂的含量均匀度等应符合规定。

九、除另有规定外,应密封,置阴凉处遮光贮存。

⼗、⼝服混悬剂在标签上应注明“⽤前摇匀”;以滴计量的滴剂在标签上要标明每毫升或每克液体制剂相当的滴数。

【重量差异】除另有规定外,单剂量的⼲混悬剂应检查重量差异。

检查法取供试品20个(袋分别称量内容物,计算平均重量,超过平均重量±10%者不得过2个,并不得有超过平均重量±20%者。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者,不再进⾏重量差异检查。

【装量】除另有规定外,单剂量⼝服溶液剂、⼝服混悬剂、⼝服乳剂装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取供试品10个(袋、⽀),分别将内容物倾尽,测定其装量,每个(袋、⽀)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量。

多剂量⼝服溶液剂、⼝服混悬剂、⼝服乳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ⅩF)检查,应符合规定。

液体制剂常用的附加剂

液体制剂常用的附加剂

液体制剂常用的附加剂因制备各种类型液体制剂的需要,需选择各类附加剂,起到增溶、助溶、乳化、助悬、润湿,以及矫味(嗅)、着色等作用。

1、增溶剂增溶是指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

具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被增溶的药物称为增溶质。

增溶量为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

以水为溶剂的液体制剂,增溶剂的最适HLB值为15-18,常用增溶剂为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等。

2、助溶剂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缔合物或复盐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助溶剂可溶于水,多为低分子化合物,形成的络合物多为大分子。

助溶剂可分为:①无机化合物,如碘化钾等;①有机酸及其盐类,如苯甲酸等;①酰胺或胺类化合物,如乙二胺等;①一些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3、潜溶剂系指能形成氢键以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混合溶剂。

能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

如甲硝唑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W/V),使用水-乙醇混合溶剂,则溶解度提高5倍。

4、防腐剂防腐剂又称抑菌剂,系指具有抑菌作用,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

常用防腐剂的种类与特点见第一篇文章。

5、矫味剂矫味剂系指药品中用以改善或屏蔽药物不良气味和味道,使患者难以觉察药物的强烈苦味(或其他异味如辛辣、刺激等)的药用辅料。

矫味剂分为甜味剂、芳香剂、胶浆剂、泡腾剂等类型。

6、着色剂(1)天然色素①植物色素:红色如苏木、甜菜红、胭脂红等,黄色如姜黄、胡萝卜素等,蓝色如松叶兰、乌饭树叶等,绿色如叶绿酸铜钠盐,棕色如焦糖;①矿物色素:棕红色氧化铁。

(2)合成色素我国批准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等,通常配成1%贮备液使用。

ZDAY74:中药制剂与剂型(七)液体制剂(二)乳浊液、混悬液以及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ZDAY74:中药制剂与剂型(七)液体制剂(二)乳浊液、混悬液以及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ZDAY74:中药制剂与剂型(七)液体制剂(二)乳浊液、混悬液以及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各位好,我是小周,今天我们讲液体制剂的第二部分内容,包括乳浊液型液体制剂、混悬液型液体制剂和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知识点:五、乳浊液型液体制剂(一)乳浊液型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分类乳剂由水相(W)、油相(O)和乳化剂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根据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相比形成水包油(0/W)型或油包水(W/0)型,也可制备复乳,如W/0/W型或0/W/0型;根据乳滴粒径大小不同,乳剂可分为普通乳、亚微乳和纳米乳。

乳剂中的液滴的分散度大,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发挥快,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还可以制成静脉注射乳剂、静脉营养乳剂;油性药物制成乳剂能保证剂量准确,而且使用方便;水包油型乳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外用乳剂能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

乳剂可以口服、外用、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

(二)乳剂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1.乳剂的不稳定现象乳剂属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出现分层、絮凝、转相、合并、破裂和酸败等不稳定现象。

(1)分层:乳剂在放置过程中,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称为分层或乳析。

乳剂的分层速度符合Stokes定律,如减少乳滴的粒径、增加连续相的黏度降低分散相与连续相之间的密度差等均能降低分层速度。

(2)絮凝:由于ζ电位降低促使液滴聚集,出现乳滴聚集成团的现象,称为絮凝。

此时,乳滴的聚集和分散是可逆的,但通常是乳滴破裂的前期。

乳剂中的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是产生絮凝的主要原因。

(3)转相:由O/W型乳剂转变为W/O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称为转相。

这种转相通常是因外加物质使乳化剂的性质改变或油、水相容积发生变化所致。

(4)破裂:分散相乳滴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的现象称为破裂。

乳剂破裂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就不能恢复到原来均匀的状态。

(5)酸败: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相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

影响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中药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中药液体制剂是按形态分类的一大类制剂,系指中药提取物溶解或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态制剂。

目前,中药液体制剂存在澄明度差、放置过程中析出沉淀、发生颜色变化、出现絮凝、分层、药效降低、甚至变质等稳定性问题。

下面就分别讲一下影响中药溶液剂、中药混悬剂和中药乳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1 . 中药溶液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影响中药溶液剂稳定性的因素有:药物的溶解度低,放置过程中易出现沉淀,空气中的氧使药物氧化分解,溶液的 pH不适药物发生水解,光照使药物降解、色泽变化等。

因此,保持和稳定分子分散状态,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改善溶解成分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以及制剂的外观、性状,是解决中药溶液型制剂稳定性的关键问题。

1.1 选择合适的溶剂溶剂对药物起溶解和分散作用,其本身质量直接影响制剂的制备和稳定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溶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改善制剂的澄明度,提高稳定性尤为重要。

溶剂选择应依据“相似者相溶”原理,同时溶剂应具有较好溶解性和分散性、化学性质稳定、不影响药效和含量测定、毒性小等特点;常用的溶剂有很多,下面我就以乙醇为例,乙醇含量达20%时具有防腐作用;大于40%时能延缓许多药物水解,如脂类、苷类成分的水解;小于50%适于提苦味质,蒽醌苷类;50%-70%时用于提纯生物碱苷类;大于75%可除蛋白质多糖;70%-80%用于消毒;大于90%用于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

1.2 调节制剂的pH中药制剂中的蒽醌类、酰胺类等有效成分常受H+或OH一作用,发生水解反应,导致药物的含量降低,影响制剂的稳定性;药液的碱性较强时,生物碱易析出,酸性较强时,部分皂苷可沉淀。

1.3 制备包合物许多药物都可以用包合的方法,改善其溶解度,提高稳定性。

环糊精广泛应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溶,其独特的笼状结构可以形成主客分子复合物,非极性药物分子位于非极性的笼状结构内部,环糊精外部的多羟基与极性的水分子亲和力强,从而增溶。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口服溶液剂系指原料药物溶解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口服溶液剂系指原料药物溶解

0123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口服溶液剂系指原料药物溶解于适宜溶剂中制成供口服的澄清液体制剂。

口服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制成供口服的混悬液 体制剂。

也包括干混悬剂或浓混悬液。

口服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制成供口服的稳定的水包油型乳液制 剂。

用适宜的量具以小体积或以滴计量的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的 液体制剂称为滴剂。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 口服用介质的选择, 其性质和感官特征应符合预期用途。

除另有规定外 , 口服溶液剂的溶剂、口服混悬剂的分散介质常用纯化水。

二、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附加剂,如抑菌剂、分散剂、助悬剂、增稠剂、 助溶剂、润湿剂、缓冲剂、乳化剂、稳定剂、矫味剂以及色素等,其品种与用量 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在确定制剂处方时,抑菌剂的抑菌效力应符合抑菌 效力检查法(通则 1121)的规定。

三、制剂应稳定,无刺激性,不得有发霉、酸败、变色、异物、产生气体或 其他变质现象。

四、口服滴剂包装内一般应附有滴管和吸球或其他量具。

五、除另有规定外,应密封,遮光贮存。

六、口服乳剂应符合: 外观呈均匀的乳白色,以半径为 10cm 的离心机每分钟 4000 转的转速(约 1800×g)离心 15 分钟,不应有分层现象。

乳剂可能会出现相位分离的现象,但经振摇应易再分散。

七、口服混悬剂还应符合: 混悬物应分散均匀,放置后若有沉淀物,经振摇应易再分散。

口服混悬剂在标签上应注明“用前摇匀” ;以滴计量的滴剂在标签上要标明 每毫升或每克液体制剂相当的滴数。

除另有规定外,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应进行以下相应检查。

【装量】除另有规定外,单剂量包装的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装量,按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 取供试品 10 袋(支) ,将内容物分别倒入经标化的量入式量筒内,检视,每支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均不得少于其标示量。

5液体药剂中药药剂学

5液体药剂中药药剂学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二、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氯苄烷铵和溴苄烷铵 氯苄烷铵(商品名为洁尔灭)和溴苄烷铵(商品名为 新洁尔灭) 主要用作杀菌防腐剂。
2.氯化(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商品名为西北林。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二、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三)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特征: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系指分子中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的表面活 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具有阴、阳离子结合一起的特性,并随着介质的pH 值不同可成为阳离子型,也可以成为阴离子型。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四、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一)增溶剂 2.影响增溶的因素(1)增溶剂的性质
(2)药物的性质 (3)加入顺序
3.增溶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1)增加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
(2)用于中药提取的辅助剂 (3)改善中药注射剂澄明度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四、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二)乳化剂 (三)润湿剂 (四)起泡剂与消泡剂 (五)杀菌剂 (六)去污剂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一)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与水的亲和力较小,当浓度较大 时疏水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团 或胶束(micelle)。
胶束浓度 开始形成胶束时溶液的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三、表面活)洗剂
涂敷用洗剂中可含有助悬剂,为用于皮肤时有利于形成一层保护膜, 这些辅料不应降低制剂的药效,应无毒性或局部刺激性。洗剂的容器应无 毒并清洗干净。
(五)搽剂
搽剂中所含药物有些为表皮所吸收,用时须 加在绒布或其他柔软物料上,轻轻涂裹患处。

助悬剂的名词解释

助悬剂的名词解释

助悬剂的名词解释助悬剂是一种在制药和化妆品工业中广泛使用的物质,它具有改善悬浮液稳定性和增加药物生物利用度等重要作用。

助悬剂能够将粉末或液体药物分散到溶剂中,使其形成均匀且稳定的悬浮液。

本文将对助悬剂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作用机制以及常见的助悬剂进行解释。

一、定义助悬剂是一类化学物质,通过增加粉末或液体药物在溶剂中的稳定性,使其能够均匀悬浮于溶液中,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有效性。

助悬剂常用于制药和化妆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口服药物、注射液、眼药水和化妆品等产品的生产。

二、分类根据其化学性质和作用机制,助悬剂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常见的助悬剂包括离子助悬剂、非离子助悬剂和界面活性剂。

1. 离子助悬剂离子助悬剂以其离子性质具有良好的分散和悬浮效果。

常见的离子助悬剂有胶体硅酸铝、羟基乙基纤维素等。

这些助悬剂能与药物形成静电作用或化学键,增加悬浮液的稳定度,防止药物颗粒沉积。

2. 非离子助悬剂非离子助悬剂主要是通过分子间力作用改善悬浮液的稳定性。

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等是常见的非离子助悬剂。

这些助悬剂能够吸附在药物颗粒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防止颗粒间的聚集和沉积。

3. 界面活性剂界面活性剂以其具有分散性和表面活性的特点,在助悬剂中起到稳定悬浮液的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山梨酸酯等是常见的界面活性剂。

它们能够有效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分散并稳定药物颗粒,防止颗粒沉积。

三、应用领域助悬剂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妆品工业,为药物和化妆品制剂提供了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在制药领域,助悬剂常见于注射液、口服药物、眼药水等产品中。

同时,在化妆品工业中,助悬剂也被用于防晒霜、乳液、洗发水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中,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四、作用机制助悬剂通过不同的机制改善悬浮液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离子助悬剂通过与药物形成化学键或静电作用来防止颗粒凝聚和沉积。

非离子助悬剂通过形成保护膜来减少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界面活性剂则能够在液体表面减低表面张力,使颗粒均匀分散,提高悬浮液的稳定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常用的增溶剂多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酸山梨坦和 聚山梨酯等。
O CH 2OOCR
O
CH 2OOCR
OH OH
OH
H(C 2H4O)xO
O(C 2H4O)yH O(C 2H4O)zH
司盘(Span)
吐温( Tween)
影响增溶的因素
• (1)增溶剂的种类: • (2)药物(增溶质)的性质:
I2 + KI → KI3 = K+ + I3-
(2) 形成复盐
例如:茶碱在水中溶解度为1:120,用乙二胺为 助溶剂形成氨茶碱,其溶解度为1:5。 例如:咖啡因的溶解度为1:50,用苯甲酸钠作 助溶剂,形成苯甲酸钠咖啡因,溶解度为1:1.2。
(3) 形成分子缔合物 助溶剂种类多,机理复杂,许多至今尚不清 楚。
(三)潜溶剂 (cosolvent)
• 为了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常常应用混合溶 剂。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 溶解度与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相比,出现极 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 剂称为潜溶剂(cosolvent) 。
• 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等。
对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 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 不影响药效的发挥和含量测定; 毒性小、无刺激性、无不适的臭味、成本低廉。
(一)极性溶剂
水(ε=80) H2O;18.02 O H H 甘油(ε=56) C3H8O3;92.09 CH2-OH CH-OH CH2-OH 二甲基亚砜(ε=45) C2H6OS;78.13 O CH3-S-CH3
• 本品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破坏,有强亲水性,能与 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以任意比例混合,增加 药物的溶解度。本品能溶解许多水溶性的无机盐和水不 溶性的有机物,对一些易水解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 用作溶剂、助溶剂,水溶性软膏基质和栓剂基质,固体 分散体载体、包衣材料、滴丸基质、增塑剂、囊材等。

仿混溶,但不能与脂肪油混溶; 用作溶剂、润湿剂、保湿剂、防腐剂, 一定浓度的丙二醇尚可作为药物经皮肤或 粘膜吸收的渗透促进剂。

③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
• 通式为H(OCH2CH2)nOH。
• PEG200、300、400、600为液体,PEG1000、2000、4000、 6000、12000、20000为固体。
2. 常用助溶剂
① 有机酸及其钠盐
② 酰胺类化合物
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
如乌拉坦、尿素、乙酰胺、烟酰胺等
关于助溶剂的选择: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律,一般只能根据药 物性质,选用能与其形成水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 的物质。 关于助溶剂用量:部分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增加与助溶剂的 用量呈直线关系,有些药物这种规律不明显,大多数助溶剂 的用量应通过实验来确定。 使用助溶剂时应注意:当助溶剂用量较大时,应选用无生理 活性的物质。
• (3)增溶剂的加入顺序:
• (4)增溶剂的用量:
用量不足或用量太多;
温度的影响;
增溶剂的用量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二)助溶剂 (hydrotropy agent)
• 助溶: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 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分子缔 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过程。
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 增溶剂(solubilizer):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
性剂。
• 增溶质(solubilizates):被增溶的物质。 • 增溶量:每1g增溶剂能增溶药物的克数。

在液体制剂制备过程中,有些药物在溶剂中即使达到饱和 浓度,也满足不了临床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这时可加入 增溶剂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例如油溶性微生素、激素、抗 生素、生物碱、挥发油等。 例如煤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仅3%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却 能增加到50%左右,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煤酚皂”溶液。
分类:
(1)低分子溶液剂 (2)高分子溶液剂
分散相
微粒大小
低分子药物
<1nm
高分子化合物
1~100nm
2. 非均相液体制剂
非均相液体制剂所形成的体系为多相分散体系, 其中固体或液体药物以分子聚集体、微粒或小液 滴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分类:(1)溶胶剂(以胶粒形态(分子聚集体) 分散,1~100nm) (2)乳剂(以液滴状态分散,>100nm)
(3)混悬剂(以微粒状态分散,>500nm)
不同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及其特征
液体类别 微粒大小 (nm) 1 低分子溶 液剂 1100 高分子溶 液剂 1100 溶胶剂 乳剂 混悬剂 >100 >500 特 征
以分子、离子状态分散,为澄明溶液, 体系稳定,用溶解法制备 以分子状态分散,为澄明溶液,体系稳 定,经溶胀后再溶解制备 以分子聚集体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 聚结不稳定性,用胶溶法制备 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有 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制备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 按分散系统分类 1. 均相液体制剂 2. 非均相液体制剂 (二) 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 1. 内服液体制剂 2. 外用液体制剂
1. 均相液体制剂
均相液体制剂所形成的体系为单相分散体系,从 外观看是均匀澄明溶液,药物以分子、离子状态 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吸收速度和显效速度快, 属热力学稳定体系。其中的溶质称为分散相,溶 剂称为分散介质。
• ③ 液体制剂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都不
方便;
• ④ 水性液体制剂容易霉变,需加入防腐剂,非
水溶剂具有一定药理作用,而且提高成本。
3、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 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非Biblioteka 相液体制剂的分散相粒子应分散均匀;
• 口服的液体制剂外观良好,口感适宜;
• 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剂。
③ 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
• 由异丙醇和肉豆蔻酸经酯化而制得。为无色澄明易流动 的油状液体,相对密度为0.846-0.855g/cm3。化学性质 稳定,耐氧化,抗水解,不易酸败。 • 不溶于水、甘油和丙二醇,可溶于乙酸乙酯、丙酮、矿 物油和乙醇,可与氯仿、乙醚、碳氢化合物和不挥发油 混溶,可分散于蜡、胆甾醇和羊毛脂中。 • 本品无刺激性、过敏性,易于被皮肤吸收,可溶解甾体 药物和挥发油,在外用制剂中可取代植物油作为润滑剂, 也可作为外用药物的溶剂和渗透促进剂。
以固体微粒状态分散,形成多相体系, 有聚结和重力不稳定性,用分散法和凝 聚法制备。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 (一) 按分散系统分类 1. 均相液体制剂 2. 非均相液体制剂 • (二) 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 1. 内服液体制剂 2. 外用液体制剂
1. 内服液体制剂
如滴剂、口服液、糖浆剂、乳剂、混悬 剂、合剂等。
• 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在助溶过程中加入 的第三种物质。
• 助溶剂多为低分子化合物(而不是胶体物质或 表面活性剂),一般与药物形成络合物。
1. 助溶机理
(1) 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 例如: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950,而 在10%碘化钾溶液中可制成含碘5%的水 溶液,碘化钾为助溶剂。
第二章
• • •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液体制剂
概述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低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 溶胶剂 混悬剂 乳剂 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自学) 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自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定义(掌握)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掌握) 三、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熟悉)
1. 优点
2. 缺点
3. 质量要求
1、液体制剂的优点
• ① 药物的分散度大,吸收快; • ② 给药途径广泛,可内服,也可外用;
• ③ 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儿童
与老年患者;
• ④ 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 ⑤ 某些固体药物制成液体制剂后,有利于提
高生物利用度。
2、液体制剂的缺点
• ① 药物的化学稳定性问题 • ② 液体制剂的物理稳定性问题
1、致病菌:口服药品不得检出大肠杆菌;外用药品不 得检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活螨:口服药品不得检出活螨和螨卵。
3、杂菌总数及霉菌总数: ① … ② … ③中西药糖浆, 合剂、水剂等液体制剂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ml 不超过100个…
防腐措施
1、防止污染: ① 加强制剂车间的环境卫生管理; ② 加强操作人员个人卫生管理; ③ 加强操作过程的卫生管理。
(三)非极性溶剂
① 脂肪油(fatty oils)
• 为常用非极性溶剂,包括花生油、麻油、豆油、 棉籽油、茶油。
• 脂肪油能溶解固醇类激素、油溶性维生素、游 离生物碱、有机碱、挥发油和许多芳香族药物, 不能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相混溶。多用于外 用制剂,也可作为内服制剂的溶剂。
• 脂肪油容易氧化酸败,也易与碱性物质发生皂 化反应而影响制剂的质量。
一、定义
液体制剂(liqui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
剂,可供内服和外用。
液体制剂是指将药物(s、l、g)以不同的分散方法 (溶解、胶溶、乳化、混悬等方法)和不同的分散程 度(包括离子、分子、胶粒、液滴和微粒状态)分散 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分散体系。
2. 外用液体制剂 (1)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擦剂等。 (2)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如滴鼻剂、滴 眼剂、洗眼剂、含漱剂、滴耳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如 灌肠剂、灌洗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