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发展与各国经济制度的趋同问题
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影响
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影响
首先,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经济机会。
通过降
低关税、取消贸易壁垒和促进跨境投资,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和
投资自由化,使各国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拓展市场,实现经
济增长。
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的机会,帮助
它们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加剧了
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现象。
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更容易获得新技术和市场机会,进一步巩固了它们的经济和科技优势。
同时,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传统
产业面临被发达国家产品取代的风险,人口进一步流入城市,加剧了社会
不平等。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环境和资源问题。
由于全球化导致大
量货物和人员的跨境流动,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过度开采成为了全球性
的问题。
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各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各国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加公平和有效的全球贸易规则,减少不平
等现象的扩大。
同时,各国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培养的投入,提高自身竞争力,适应全球化的要求。
此外,各国还应加强环境保护,推
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通过国际合作解决环境问题。
总的来说,全球化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各国应加强
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趋同论的概念
趋同论的概念
趋同论(convergence theory)是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的一个理论,认为不同社会体系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会逐渐趋向相似或一致的状态。
这种趋同是由于全球化、技术进步和信息交流的影响而发生的。
趋同论认为,随着全球化和国际联系的日益紧密,不同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经济方面,趋同论者认为,经济体系的不同部分将逐渐采用相似的经济政策和市场机制,导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政治方面,趋同论者认为,民主政治和人权的普遍价值将在各国之间得到更广泛的接受和实施。
文化方面,趋同论者认为,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和广泛,不同文化将相互交流和融合,导致文化差异的减少。
然而,趋同论也受到一些批评。
批评者认为,不同的社会和国家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制度背景,难以完全趋同。
此外,趋同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的“同质化”,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同时,趋同论也忽视了全球发展中仍存在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的问题。
总而言之,趋同论是一个有争议的理论,试图解释社会和经济领域中的全球化趋势。
尽管存在批评,但趋同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化对于不同社会的影响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增加。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其对策选择李艳阳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响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
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新机遇,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冲击。
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不可盲从。
各国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在客观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既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大好前景,又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准备好对策,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作出符合各国国情的战略选择,争取实现本国的经济起飞。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产生原因及特征(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对于其定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现在都还没有一致认可的限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曾对经济全球化下过这样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美国全球化理论权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则认为,全球化的第一层含义是经济领域,指商品、服务、资金、信息远距离的流动。
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本质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
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来考察,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
在全球市场分开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地区之间的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或者说只在某些方面具有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论中国与西方长期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
论中国与西方长期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探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趋同和趋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和西方在长期发展中的趋同和趋异,并分析其原因。
一、经济发展趋同在经济领域,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同明显。
中国的崛起以及对全球经济的重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同时,中国也受益于国际贸易和外资的增长,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西方国家虽然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仍然需要中国市场的支持。
因此,在经济层面上,中国和西方可以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二、政治发展趋异在政治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异明显。
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政治稳定、执政能力强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相对较为开放和自由,这种特点允许了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多样化观点的表达。
由于历史、文化、国家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趋势存在巨大的差异。
三、文化发展趋异在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更为明显的是文化发展趋异。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
而西方国家则注重个人主义和创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方面的差异较大。
四、原因分析经济领域的趋同得益于全球化的趋势和对全球市场的互相依存。
政治和文化的趋异则是由各自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和国家制度所决定的。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和制度方面的发展差异较大,难以达到完全趋同。
五、对策建议在实际合作中,中国和西方国家可以借鉴彼此的经验,发扬优点,化解差异。
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中国应该进一步放宽对民间组织的限制,在此基础上建造更为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
而西方国家也可以从中国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经验中吸取启示,加强对于跨文化交流的研究,更好地认知中国。
总体来说,中国和西方国家在不同方面的发展趋异具有相对稳定的趋势。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差异、转化优势,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和影响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和影响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与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和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也逐渐趋向于全球化与一体化。
这种趋势对于国际经济发展和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趋势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全球化金融市场的趋势全球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跨国金融机构的崛起:跨国银行、跨国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服务公司的逐渐扩张,形成了全球的金融网络。
这些机构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全球资本流动的便利,加强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业务合作与交流。
2. 金融市场的边界消失: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规模的扩大,全球各地的金融市场逐渐趋同,市场壁垒逐步消除。
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和清算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流动性,使得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能够更加灵活地利用全球金融资源。
3. 跨国合作的日益加强: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促使不同国家的金融机构间合作日益密切。
全球性的金融合作机构(如国际清算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等)的崛起,加强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监管和稳定。
二、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影响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全球经济体系和国家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 促进资源配置与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为各国提供了更广泛的投融资渠道,使得各类资本能够跨越国界进行有效配置。
国际资金的流动降低了投融资的成本,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2. 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推动了各国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和竞争,激发了金融创新与改革。
全球金融机构的进入为各国带来了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了整体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竞争力。
3. 加剧金融风险传染:全球化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性也带来了金融风险的传播和外溢。
一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和危机可能迅速扩散至其他国家,造成全球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因此,全球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4. 挑战金融监管与国际合作:金融市场全球化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不同国家金融制度的差异、跨国机构的复杂性以及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使得金融监管需要更强的全球协调与合作。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它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其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
(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
(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
(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
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
到了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额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3/4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
第三,金融国际化。
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
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把世界经济全球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世界生产力迅速提高。
(2)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
(3)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贸易地区均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人才、资源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
(4)国际金融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被看作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5)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工业化的重心正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
经济全球化下的趋同与多样性研究
经济全球化下的趋同与多样性研究经济全球化是指国家间与不同企业组织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加速和扩展。
这项运动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全球经济整合导致了贸易和跨国投资的明显增长。
随着经济整合越来越普遍,趋同与多样性的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趋同与多样性是指在统一化和样态化的运动中,还存在着广泛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现象。
这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趋势,因为它们将影响各国政策和经济体系的繁荣和发展。
趋同主张各国应该追求经济全球化下的一体化,即全球经济共同繁荣。
而多样性则是指维护地域、文化、价格、贸易和其他因素之间多种多样的经济和社会形式。
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同与多样性的矛盾往往引起难以轻易解决的问题。
趋同是国际整合的重要趋势,但全球化的过程本质上也意味着像生活方式、文化和思想等充满多样性的要求被逐渐忽略。
这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与争议。
一方面,全球化实现了产品和各种资源的流通,促进了文化多样性的交流和沟通。
这些趋势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创造了很多新的商机。
另一方面,趋同又可能导致同质化的模式,这种模式可能进一步削弱和抹杀文化差异和个性的表现。
在大多数地区,经济领域的趋同化推动了产业的全球化。
某些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被迫压抑了自己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
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文化、环境、劳动力和先天禀赋等不同的因素逐步被唾弃。
因此,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多样性被压制,逐渐地转化为统一的经济和生活模式。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多种形式和多样性的发展也存在许多机遇。
这种多样性可以优化和定制各种产品,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
同时,它还会激励创新—因为企业在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时,必须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保持其竞争优势。
因此,根据国情、文化和地位等因素,各国都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的经济实践。
总体而言,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趋同与多样性的关系将直接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同时还将对各国的经济政策、文化政策和社会政策产生广泛影响。
经济全球化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国际趋同
经济全球化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国际趋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比较公司治理研究的兴起,治理模式的趋同和存异逐步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焦点。
部分学者认为,由于全球化进程导致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以股东利益至上理念为核心的安格鲁一萨克斯(Anglo - Saxon)模式极好地契合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与其他治理模式的竞争中胜出,从而成为公司治理的标杆。
甚至有学者指出,这种趋势的发展将导致公司法“历史的终结”[1]。
尽管这些观点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质疑,如Aguilera和Jackson 与Clarke指出,由于各国商业制度的差异性,公司治理趋同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各国公司治理制度仍将保持分化的局面[2-3]。
Joer等则认为基本没有证据表明股东价值最大化已经取代其他治理模式而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全球公司治理并不存在趋同现象[4]。
但21世纪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发展一体化的进展,以及在包括世界银行、OECD和ECGI(欧洲公司治理机构)等国际机构的推动下,各国政府均着力采取措施改造或修缮本国的法律体系,使其朝向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方向发展,并导致公司治理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趋同。
一、公司治理的两大模式理论界对公司治理模式归纳较多,如Franks和Mayer[5]提出的内部人和外部人治理体系、Coffee[6]提出的分散型和集中型股权结构治理体系以及Roderic等[7]提出的自由市场和共同治理模型等。
从不同学者阐述的内容来看,这些区分的内涵和指向大同小异。
1.股东利益至上与外部人治理模式外部人治理模式又称为市场治理模式,在世界范围内,遵循外部人治理模式最为典型的是英国和美国。
该种模式遵循的基本理念是股东利益至上,依赖竞争性的市场对公司加以治理。
通常来说,外部人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包括:(1)股权资本居于主导地位。
奉行外部人治理模式的国家通常禁止或限制银行持有公司股份,在金融业领域实行分业经营,从而在法律上排除了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可能性。
浅谈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状况
浅谈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状况企业会计准则是指企业在经济行为中制定的规则,用于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标准。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国企业会计准则趋向国际趋同,逐渐形成全球化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准。
本文将探讨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状况以及其对于企业的影响和挑战。
一、国际趋同状况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趋势主要源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互相依存、跨国投资和商业合作日益增多。
面对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和不断更新的金融创新工具,各国经济体制及商业模式的差异逐渐减小。
国际趋同意味着,不论企业来自哪个国家,其在财务报表中所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编制方法将趋向一致。
现今,世界上有一系列国际通用的金融报表准则,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国际会计准则(IAS)、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以及中国企业会计准则(CAS)等。
这些准则都各自标榜其独有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全球大多数企业也都在使用它们中的某一个标准化会计准则,以满足不同国家对于金融报表规定的要求。
尽管各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具体内容、编制方式、会计处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们都想要实现的目标是相同的:即准确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二、对企业的影响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明显的收益和挑战。
1、增加全球企业间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各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会导致企业间的财务信息不可比,给企业作出财务决策带来困难。
因此,采用国际统一标准的会计准则,可以大大增加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方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商业合作和投资。
2、减少企业的财务报告成本与使用不同国内会计准则相比,企业采用国际化会计准则的会计成本更低。
国际化会计准则一般比国内会计准则更规范和详尽,避免了企业在会计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和反悔。
这种规范和标准的准则还可以节省企业财务报告的调整成本,降低企业的财务报告成本。
3、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采用国际通用会计准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财务信息,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信心和保证,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生产全球化。
举例而言,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波音客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6个国家的1500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企业。
波音公司所完成的不过是科技的设计、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产品的最终组装而已。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40%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
———贸易全球化。
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各国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并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展,世界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大。
———金融全球化。
各国金融命脉更加紧密地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
迅速扩展的跨国银行,遍布全球的电脑网络,使全世界巨额资本和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投资全球化。
国际投资中资本流动规模持续扩大。
1995年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总额达到了2.66万亿美元,是1945年的130多倍。
资本流向从单向发展为双向,过去只有发达国家输出资本,现在发展中国家也对外输出资本,包括向发达国家输出。
———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区域经济组织遍及全世界,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许多区域集团内部,都实现了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使得区域内能够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源组合,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
下面让我们分而论之: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只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本国经济的运转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如何
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如何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由于全球市场的开放性和贸易壁垒的降低,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大大增加。
这为各国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扩大了企业的销售渠道,促进了贸易和经济增长。
其次,全球化加速了跨国投资的流动。
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投资或并购来扩大其在海外市场的业务。
这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利润,也为国家带来了外国直接投资,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在全球市场中,企业需要不断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以保持竞争力。
这推动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创新水平。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全球化导致了产业结构的转移。
一些传统产业可能因为来自低成本国家的竞争而面临困境。
这导致了大量的失业和经济不平衡,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全球化还加剧了贫富差距。
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竞争力或资源,无法从全球化中获益。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还有,全球化也对环境造成了影响。
由于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增加,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也增加了。
这对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挑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化的。
虽然它促进了贸易和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全球化的机会,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有效的政策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并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1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它昌一把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双刃剑”。
那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此潮流中如何趋利避害,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呢?一、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关于经济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曾对经济全球化下过这样的定义:“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国际化、贸易自由化进程加速发展。
在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的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举一个最能反映全球化的例子,一台美国“苹果”牌电脑、一架日本“佳能”牌相机、一辆德国“大众”牌小轿车,你既可以说它是哪个地方的产品,又可以说它不是哪个地方的产品,因为它们已经是全球各地产出的零件的集合了。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一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完全联成一体,在世界范围内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
在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的商品网络、金融网络将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加大。
近20年,经济自由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层面得到了扩展。
一方面,发达国家为了摆脱由石油危机所造成的经济衰退和结构性危机的困扰,采取了放松经济管制的经济自由化政策,由此掀起了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流通的新浪潮;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原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为了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纷纷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并实行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正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种双向经济自由化的作用,导致了全球经济体制的趋同与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扩展。
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已达成员135个,全球贸易的90%以上是在这些成员之间进行的。
1980年全球贸易额约占世界总产值的1/6,预计2020年将占一半左右。
经济全球化的两面性
经济全球化的两面性一、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金融等经济活动超越国界,向全球拓展的过程,是资本、能源、技术、劳务等能源要素在全球配置和自由流通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一)贸易自由化(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国际贸易量迅速增长。
国际贸易手段、商品标准以及合同样式逐步统一和规范。
WTO 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
(二)生产全球化(日益深入)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其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并因此使相关各国间的经济关联程度提高。
1、资本流动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对外资管制的放松以及由投资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高速成长导致的国际游资的形成,使得资本流动性进一步加大。
2、金融活动全球化(不断加快)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各国相继放松金融管制,推进金融自由化,放松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和退出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拆除了不同金融业务的隔离墙,加快了金融业的整合。
自由宽松的法律与政策环境,加上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从而形成了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连动的统一国际金融大市场。
3、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当今世界除个别国家外,都在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努力,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统一的经济体制基础。
4、各国商法体系的国际化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得益于两大法系的趋同发展。
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世界各国商法体系的国际化。
三、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原因(一)、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扫清了体制上的障碍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只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本国经济的运转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作了物质基础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有着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这就是代表当代最新科技的信息技术。
全球化的内在矛盾与发展趋势
四、经济全球化逆风前行。在起源于 20世纪 50年代的全球化进程中,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欧元区的建立。 欧元区国家通过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实行了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是 ,最终还是 出于主权政治 的考虑 ,欧元区的财政政策仍由各国独立制定。在这种情况下,统一的货币始终未能带来统一的欧洲,最近的英 国脱欧 和意 大利大选 危机 。再 一次将 欧洲 推至分 裂 的边 缘 。为 了防止 欧洲 一体化 进程发 生逆转 ,最近德 国和法 国决定 ,将 通过建立 共 同预算 的方法 ,打开欧洲 财政统 一 的枷锁 ,以巩 固“欧洲稳定 机制 ”。具体计 划是 ,于 2021 年建立欧元区共同预算基金,资金将主要来 自于各成员国的年度拨款 ,及对税收资源的分配 ,届时将 5000亿欧 元的援救基金转变成永久性基金 ,以向欧元区成 80年代以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 、通讯和运输成本的不断下降,以 及中间品生产的标准化与可 贸易,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 ,产品内分工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方式 。跨国 公 司通过 国际贸易 、国际投资 以及生 产 和服务外 包 ,进行 生产 与服务 网络 的跨 国布局 和全 球延 伸 ,将 众 多产 品 的生产过程分割为多个连续阶段 ,延伸到多个国家 ,形成生产 、贸易 、投资 、服务紧密结合的跨越多国的生产网 络和贸易链接 ,推动形成了全球价值链 。当不同国家共处于一个生产分工网络时,不仅要求生产标准、技术标准 和质量标准的趋 同,而且要求经营管理、要素定价原则和交易规则的趋同。于是,国际经贸规则从“边境规则”向 “边境内规则”扩展 、国际贸易政策从“对外政策”向“对内政策”演进 ,原先完全由主权 国家独立制定的经济政策, 现在需要 考 虑与其 他 国家 的政策协 调 ;原先 完全 由主权 国家独 立建立 交易 制度 ,现 在需要 与 国际规则保 持一致 性。进一步讲 ,过去的全球化是商品交易的全球化 ,强调 自由竞争 ,仅涉及一国对外政策 ,比如关税壁垒和非关 税壁垒等 ;现在的全球化是生产过程的全球化 ,强调公平竞争 ,涉及到一国国内政策,比如劳工待遇 、知识产权 、 国有企业 、产业政 策和环境 保护等 。在这里 ,国家主权遇 到严峻挑 战 ,全球化 内在矛盾 开始外化 。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合作的现状与展望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合作的现状与展望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如今,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崛起,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是国家和地区间发展相互依存的必然结果。
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经济合作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面。
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成为了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成效1. 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可以在减少市场保护主义障碍的同时,促进全球化的货物、资本和人员流动,提高经济效率。
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全球福利水平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2.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间的经济制度逐渐趋同,降低了国际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提高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同时,全球化还会借助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交流,从而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 推动技术升级和创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还会促进全球开放的技术升级和创新,通过知识和技术的分享,推动了生产力和创新力的发展。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风险1. 国际经贸保护主义由于国际竞争的激烈,一些国家和地区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给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 经济不平衡和地区冲突某些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较弱,其经济利益和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此时经济的冲突和矛盾可能会有所突出。
而且,这种矛盾可能会在一些地区爆发经济冲突,进一步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 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变化,一些企业和经济体可能会面临就业和发展等方面的挑战,这可能会给全球经济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三、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展望1. 增强国际合作在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国际合作起到决定性作用。
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辩论辩题
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
首先,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使得商品和资本可以更自由地流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
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自198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量和跨国直接投资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其次,全球化也推动了技术和知识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创新和进步。
比如,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的建设,有助于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速度。
最后,全球化还提高了国际分工的程度,使得各国可以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更快速的经济增长。
名人名句,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说过,“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但更多的是一把利剑。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全球化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反方观点: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是消极的。
首先,全球化导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和垄断利润的增加,加剧了全球贫富差距。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的企业更容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导致了大量的劳动力失业和工资水平的下降。
其次,全球化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比如,为了降低成本,一些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开采资源,却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最后,全球化也加剧了金融危机的传播和蔓延。
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全球化使得金融市场的风险和波动更加频繁和剧烈,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名人名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说过,“全球化使得世界更加紧密,但也使得世界更加脆弱。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全球化对经济的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此,我们应该在推动全球化的过程中,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因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因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越来越趋同。
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得世界统一于物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要探究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经济、科技和文化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统一于物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全球贸易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随着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大,商品和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越来越快速和频繁。
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更加依赖彼此,并促进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趋势。
例如,苹果手机在世界各地都广为流行,大部分国家都可以轻松获得该产品。
经济一体化不仅加快了商品的流通速度,也提高了商品的可获取性。
其次,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流通更加畅通无阻。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人们可以轻松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包括时尚、科技、娱乐等方面的新闻和趋势。
这种科技的进步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现象。
例如,运动鞋文化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人们可以轻松了解和购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鞋品牌。
科技的进步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得各种样式和品牌的商品,推动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趋势。
最后,文化的融合也是世界统一于物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球化带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各国的文化元素相互借鉴并加以吸收。
例如,美国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影响力,不同国家的电影产业受到其启发并融入本国特色进行发展。
此外,音乐、时尚、食品等文化领域也经历了全球化的影响,成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表现形式。
人们从不同国家和地区获取灵感,进而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模仿相应的风格。
文化融合推动了世界各国之间在物质方面的统一性。
综上所述,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经济全球化、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
这些因素使得商品和信息传播更加顺畅,消费者更容易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和趋势。
辩论辩题的全球化趋势
辩论辩题的全球化趋势
正方,全球化趋势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不可否认。
首先,全
球化使得国际贸易更加便利,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对外贸易额大幅增加,为国内
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其次,全球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合作,为各国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转移。
此外,全球化也促进了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说,“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必须适应它,而不是反对它。
”。
反方,然而,全球化趋势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全球
化使得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利润,而一些发展中国家
的企业却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因为
国际贸易的竞争而失去了生计,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其次,全球化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例如,为了追求更低的
生产成本,一些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开采资源,导致了环境
的恶化。
此外,全球化也使得文化同质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些传
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正如著名社会学家鲍姆所说,“全
球化不是一种单纯的进步,它也带来了一些深刻的问题。
”。
综上所述,全球化趋势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因此,我们应该在推动全球化的过程中,注重平衡各国之间的利益,保护好每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环境资源,使得全球化能够更加和谐地发展。
哪四个制度
哪四个制度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制度是一种规定和约束个人行为的重要手段。
有许多不同的制度,在其各自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有四个制度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它们分别是教育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
首先是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机构。
它通过学校和大学等教育机构,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和管理体系,确保了人们能够接受到系统的、全面的教育。
教育制度的目标是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公民,使他们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未来,教育投入和教育质量都是教育制度改革的关键因素。
其次是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
它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市场制度和货币制度等。
经济制度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繁荣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一个健全有效的经济制度可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高效运行。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制度也在逐渐趋同,相互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也日益加剧。
第三个是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法律规范和司法体系的总称。
它通过立法、执行和司法等手段,保护社会秩序,维护公平公正,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
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需要有严格的法律体系和高效的司法机构。
同时,法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在法治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最后是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组织管理政治权力的体系。
它决定了国家的政治决策和政权运行方式。
政治制度的关键要素包括宪法、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机构和权力分配等。
政治制度的目标是实现政府的有效管理和公众的有序参与。
一个健全的政治制度需要有权力制衡、民主参与和公共决策的机制。
政治制度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四个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一个有多种因果联系和 多缕的(multi-stranded)过程,“一个在协 调的同时发生碎(片)化的不平衡发展过程”。 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世界沿着现代性 (modernity)的四个维度(市场经济、监管、 军事秩序和工业主义)的扩张: 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市场经济世界体系, 跨国公司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安排和运作。 民族国家的监管过程沿着全球方向延伸。 全球化在军事秩序上表现为形成同盟体系。 工业主义的全球化,地方性的工业纳入到国 际分工体系中。
尼· 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他把全球化过程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联系,定义 为:“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强化,这些关系以 以下这样一种方式将遥远的地方联系起来:一地 发生的事情受到千百里以外发生的事件的塑造, 反之亦然。这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因为地方上 发生的事情可能沿着与塑造它们的延伸很远的关 系相反的方向运动。地方性的变迁既是全球化的 一部分,又是社会联系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旁向延 伸。”
贸易/GDP的比率
Paul Krugman的研究:到1990年代末,世界
经济在重要方面的一体化程度赶不上一战以 前: 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一战前是市场至上 国民经济规模和世界经济考虑:19世纪末 的贸易、投资和金融流动比20世纪末大。 地域界限的限制:世界经济的所谓“三角” 或三个联动地区。 美国经济仍然是内需为主的: import+export/GDP=20%, 但是1970年只 有11%。 国家边界:依然非常重要
环境全球性指的是在大气层或在海洋 中物质的长途运输,或类似病菌或基 因物质等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水平的 生物物质的长距离传播。 社会和文化全球性涉及思想、信息、 形象和人员的运动——人员的流动总 是带动思想和信息的流动。
(以上摘自奈等主编:《全球化世界的治理》,王 勇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世界的压缩”、“世界整体意识的增 强”: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家罗兰· 罗伯森
“作为一个概念,全球化既指世界的压缩,又指世
界是一个整体的意识的增强”。所谓“世界的压 缩”,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形成的相互依赖性导致地 球一边的人的行动对另外一边的人的生活产生直接 后果的“实际经验”,人们处在一个“全球场”之 中,包括生产、消费、环境等方面。
关于全球化的不同争论 一般的说法:
全球化是新的发展 全球化不可逆转 全球化改变一切(重要性)
全球化是新的?
二战之后仅仅恢复到1913年的全球化水
平
1999年法国和英国的贸易开放度小于1913年
日本的贸易开放度比1913年 美加贸易:边界对于贸易的限制令人惊奇 如何计算经济和贸易的开放度
“时间、空间的压缩”:西方社会学
家戴维· 哈维 “时空压缩意味着时间的缩短和空间的 收缩,办事所需时间减少,距离感减 小。” “共同的现象世界”(shared phenomenal worlds):最近20年卫星电 视和电脑技术形成的电子空间 (cyberspace)使他们形成了“共同的 现象世界”。空间上的障碍已经瓦解, 世界成了单一的“场”。
第10-11讲 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思考题
如何定义“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问题上,存在哪些 不同? 有关全球治理问题,存在哪些模式或建议? 全球治理中,如何协调三大部门之间的关 系? 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
讨论
你关注哪些全球化的现象? 哪些观点?
全球化的定义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 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 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性,同时也 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全球意识”的增强,“全球意识”表现在世 界各族人民通过大众通讯媒介而使“话语”统一。 比如: 从“世界秩序”的意义上定义世界军事、政治问 题; 从国际性衰落或繁荣的意义上定义经济问题; 从“拯救地球”的意义上定义环境污染和净化问 题等等。
“ 时 空 伸 延 ” ( time-space distanciation ) : 英 国 社 会 理 论 家 安 东
“多大陆相互依存网络”:约瑟夫· 奈、
基欧汉
“全球性指的是由多大陆之间形成的相 互依存网络构成的一种世界状态。这些 相互依存的网络可能是通过资本和货物、 信息和思想、人员和暴力,以及在环境 上和生物上相关的物质(比如酸雨或各 种病原体)连接起来。全球化和非全球 化指的是全球性的上升或减少。”
相互依存与全球化的区别:
全球性(全球化)指的是由各种
联系组成的网络(即多元关系), 而不单单指一种联系。 全球性既然指的是全球范围的联 系网络,那么它在距离上必须包 括各个大陆,地区性的联系网络 自然不能算作全球性。
全球性的表现 经济全球性包涵着货物、服务和 资本,以及伴随着市场交换的信 息和观念的远距离流动。 军事全球性指的是使用暴力,威 胁使用暴力或可能使用暴力构成 的远距离相互依存网络。
劳动力全球化:
19世纪下半叶的国际移民潮:
6000万欧洲人移民北美、澳大利 亚、新西兰、阿根廷等;中国人、 印度人移民东南亚、东非、加勒 比地区 一战后移民潮停止了。
当前对移民的控制很紧:
劳工控制:欧盟内部的移民也
很困难(吉尔平2002, 第292 页) 劳工管理的分层化:
专业人员移民有相对自由 但是,非熟练工人移民不行。
全球化的争论:三派
自由市场派:
市场释放潜力
市场导致民主社会
民主和平论
民粹主义或民族主义派:
全球化带来经济日益不平等
工业国家失业率上升
国家福利体制遭到侵蚀 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受到威胁 国家主权受到侵蚀 非法移民
支持贸易保护主义,区域性经济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