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浆纱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新型浆纱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新型浆纱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围绕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环锭纺纱技术进步两个主题,分析了转杯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具有的工序短.效率高.质量优、用工省,成本低等优势;对传统环锭纺的技术创新,尤其是紧密纺,复合纺纱技术作了论述:指出在今后纺纱技术发展中将出现多种纺纱方法互相渗透,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局面.

关键词:纺纱加工技术;创新;新型纺纱;发展;环锭纺纱

l 纺纱加工技术与发展的概况

纺纱是纺织产业链的第一道工序,其生产的纱线质量、品种与后续加工关系十分密切。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广大科技人员认真学习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纺纱加工技术,自主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纺纱加工技术的进步,突出反映在各种新型纺纱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传统的环锭纺纱的技术进步上,包括:

1)以纺纱高速度、高效率和低成本为特点的新型纺纱技术的应用,如转杯纺纱、喷气纺纱与涡流纺纱等。

2)以提高成纱质量、增强纱线强力、降低纱线毛羽为目的的,对纺纱过程中纤维的转移进行有效控制的纺纱新技术,如紧密纺纱等。

3)以改善织物风格和功能为目的,在纺纱过程中进行不同纤维的混纺、长丝与短纤复合纺纱等技术,如包芯纺、赛络纺、赛络菲尔纺及平行纺等。

4)以为织物提供变化效果为目的的纺纱技术,如竹节纱、花式纱及多种有色纤维混纺纱等。

5)以提高织物柔软度、改善手感为目的纺纱技术如无捻纱、低捻纱及中空纱等。总之,纺纱加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纺织产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型纱线,彻底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纺织工业使用原料单一、加工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品种少的落后面貌,为提高人们的穿着质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新型纺纱的技术优势和产品的发展

发展新型纺纱是近30多年来国内外纺纱技术进步的最大亮点。国内外众多科技工作者致力于新型纺纱技术的研究,在许多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从而使各种新型纺纱加工技术得到发展与提高。迄今为止,先后出现了转杯纺、摩擦纺、喷气纺、喷气涡流纺、自捻纺、平行纺及静电纺等10多种新型纺纱,其中转杯纺、喷气纺、喷气涡流纺、摩擦纺等均已投入工业化生产。目前,欧美国家把发展新型纺纱视作纺纱加工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如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大幅压缩环锭纺,致力发展转杯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据报道,目前美国短纤纱的市场占有率是:转杯纱占35%、喷气纱占18%、摩擦纺纱占8%、包缠纱占5%、环锭纱占34%,4种新型纺纱已占短纤市场的2/3,其中转杯纺纱已超过环锭纺纱,处于第一的位置。欧美国家快速发展各类新型纺纱原因是与传统的环锭纺纱比较具有工序短、生产效率高、质量优、用工省、成本低的优势。

1)工序短。新型纺纱如转杯纺、喷气纺、摩擦纺等都采用条子喂入纺纱,并在纺纱机上直接卷绕成筒,省略了粗纱与络筒两道工序。

2)效率高。由于新型纺纱多数为自由端纺纱,依靠高速回转气流或喷嘴直接成纱,取消了环锭纺纱中钢领、锭子等加捻卷绕部件对纺纱速度提高的束缚,故纺纱速度均高于环锭纺纱。如转杯纺纱速度是环锭纺纱的4—8倍,喷气纺纱与涡流喷气纺纱速度是环锭纺的15—20倍。由于纺纱速度的提高,在一定的生产量下设备配台可大大减少。如10台喷气纺纱机共720头或4台全自动转杯纺机(4x360)共1440头生产同一规格纱支时,均可达到环锭纺纱一万锭的生产量。

3)质量优。由于新型纺纱的成纱机理与纺纱方法不同于环锭纺纱,故其成纱结构与纱线性能、风格、适用范围与环锭纺均有较大区别。据对转杯纺、喷气纺、喷气涡流纺、摩擦纺的4种纱线与环锭纺纱质量对比分析,可见:

(1)成纱条干均优于环锭纱。包括条干均匀度及千米细节、粗节、棉结等常发性纱疵均比环锭纱好。尤其是转杯纺和摩擦纺,在纺纱过程中有进一步排除杂质的机会,故其纱线洁净度好,制成织物后布面光洁丰满。

(2)成纱直径均粗于环锭纱。转杯纺和摩擦纺的成纱结构里紧外松,而喷气纺和喷气涡流纺由于外包纤维的原因也使纱的直经要比环锭纱粗些,故其染色性能均比环锭纱要好。

(3)成纱强力低于环锭纱,但强力不匀率比环锭纱好,可弥补因强力低对织造效率的影响。

(4)纱线毛羽少于环锭纱。与传统环锭纱相比,儿种新型纺纱线大于3mm的毛羽均比环锭纱有显著降低。其中转杯纱减少60%以上,喷气纱减少85%,喷气涡流纱减幅达90%以上。毛羽少使后加工性能好,尤其是作经纱时可降低断头,提高织机效率。在浆纱中可节省浆料消耗,降低加工成本。

(5)纱线的耐摩性优于环锭纱。因为喷气纱、喷气涡流纱均有纱芯和外包纤维两部分组成,纱条表面包有不规则的缠绕纤维,不易解体,且纱线表而摩擦系数大,在织物中纱与纱之间的抱合良好,不易产生相互滑移,故具有较好的耐摩性。

(6)纱线的抗起球性优于环锭纱。纱线的抗起球性与耐摩性两者关系密切。试验表明:用相同原料的环锭纱织成布后抗起球性为2级,而转杯纱可达3—4级,喷气纺纱(MJS)为4级,喷气涡流纱可达4—4.5级。此外,纱线的捻势也是纱线的重要特征之一。因环锭纱为真捻纱,捻势大,用于针织物时易产生斜路和卷边,有时需通过并线加捻来弥补。而转杯纺和喷气纱等有高比例的平行纤维,捻回力小,可减少织物变形,提高平挺度。

4)用工省。由于新型纺纱缩短了工序流程,减少了机台配置,提高了装备自动化程度,不但改善了工人劳动强度,且减少了用工。如目前环锭纺纱每万锭用工在l0至150人之间,而转杯纺与喷气纺等新型纺纱相当环锭纺一万锭产量用工只有3卜40人,节约用工100人以上。

5)成本降低。以上分析可见,采用新型纺纱技术后,在相同的产量下,设备配台减少,厂房面积节约,从而可降低纺纱成本。据德国赐来福公司提供的数据,在欧美国家生产1公斤纱的加工费,用环锭纺需0.3欧元,而用转杯纺等新型纺纱只需0.12欧元。单位加工成本是环锭纺的40%,这是新型纺纱技术在国内外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国内外转杯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产品开发

3.1 国内外转杯纺纱的发展情况

转杯纺是新型纺纱中技术最成熟、发展速度最快,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据有关文献报道:目前世界上拥有新型转杯纺机己超过900万头,是1980年的2.5倍。用转杯纺生产的纱线已在一定纱支范围与用途上替代了环锭纱。

在我国,2l世纪后转杯纺技术也呈快速发展的态势。据中国棉纺协会提供的数据,2006年,我国转杯纺机已有160万头,2007年又增加了30多万头,已占世界1/5的产能,成为世界上转杯纺纱生产大国。转杯纺技术也经历了从初期的低速度自排风式转杯纺机到中期的中速度抽气式转杯纺机,到目前的高速度全自动转杯纺机3个发展阶段。随着纺纱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转杯纺技术进步的主要特征是——

1)纺纱速度从第一代的3万转/分一5万转/分提高到目前的lO万转/分一12万转/分,最高甚至可达15万转/分。随着纺纱速度的提高,纺杯直径越来越小,目前最小直径为28mm。

2)自动控制技术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在全自动转杯纺机上普遍采用自动接头、自动落纱、自动检测与切除纱疵、自动上蜡、自动调整工艺参数等。

3)由于纺杯速度提高,纺纱号数也从原来的97—36.4tex(6一16s)发展到目前的29—14.5tex(20一40s),改变了转杯纺吃下脚料,生产低档产品的历史。

转杯纺能生产中细支针织纱,是转杯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针织纱质量要求高于机织纱。转杯纺能生产出比环锭纺条干均匀、纱线光洁、毛羽少、纱疵少的针织纱,有利于提高针织布的实物质量与档次。据文献报道:国外用全自动转杯纺机生产的针织用纱占40%,而粗中号牛仔布用纱占28%,说明转杯纺生产的纱已从原来的中粗号为主向中细号发展了。

3.2 国内外转杯纺纱的技术进步情况

随着转杯纺纱技术进步,目前国内外转杯纺机生产厂家相继开发了多层次,不同档次的转杯纺机。如德国赐莱福公司与瑞士立达公司生产的Autocor0360型与R40型全自动转杯纺机是目前世界上纺纱速度最高头数最多、功能最全的转杯纺机,纺纱速度最高可达15万转/分,每台机器最多装有480个纺纱杯,堪称世界一流的转杯纺机。同时,这两家公司还针对中国与亚洲市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近期又分别推出中档的BD300型与BT900系列半自动转杯纺机,机上配置半自动接头,电子清纱装置,纺杯速度在8万转/分到10万转/分,这两种中档转杯纺机已在国内许多纺纱厂推广。一国内纺机厂从2l世纪以来为适应转杯纺产能的发展也加快了研制开发的步伐。在消化吸收国外转杯纺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具有多种功能的半自动转杯纺机,如浙江泰坦公司的TQF268型,浙江日发公司的RFRS30型,浙江精工集团的HKVl20型及经纬榆次公司的JWFl681型等转杯纺机,机上均配有电子清纱与半自动接头装置,纺杯速度在9万转/分到10万转/分,其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与国外BD与BT系列转杯纺机相当,而单锭价格是进口机型的2/3,只要纺机制造厂进一步提高制造精度,提高设备运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国内外市场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3转杯纺产品的开发情况

转杯纺纱的技术进步还表现在转杯纺机上安装了花式纱装置、包芯纱装置、竹节纱装置等,可在转杯纺机上生产花式纱、包芯纱、竹节纱等转杯花式纱,扩大了转杯纺生产的品种。同时,随着新型转杯材质的选用与制作工艺的改进,阻捻(低捻)装置配套,可为中细号低捻针织纱生产创造条件,既提高了设备生产效率,又克服了转杯纱手感较硬的缺点。

在转杯纺机上,近几年除了开发中细号针织纱及低捻纱,竹节纱等特色纱线外,许多企业还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以化纤、毛、麻、绢丝等非棉为原料的转杯纺纱线,尤其是以粘胶纤维为主体原料纯纺或混纺转杯纱,具有手感柔软,表面光洁,染色鲜艳,吸湿透气等优良特性,深受后续加工企业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转杯纺对棉花的依存度,缓解了原棉供应不足的矛盾。同时,随着各种功能性纤维的发展,如用香味、阻燃、抗菌和保健纤维生产的转杯纱,可在防护保健及其它特殊应用领域开发具有各种功能的织物。

4喷气纺纱与涡流纺纱技术发展与产品开发

4. 1 喷气纺成纱机理与发展情况

喷气纺是目前新型纺纱中具有速度最快,纺纱号数范围最大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简称MJS,由日本村田公司研发与生产。其成纱原理是:采用棉条喂入,经皮圈罗拉牵伸,通过双喷嘴加捻,直接绕成筒子,省略了粗纱、络筒等工序。具有纺纱流程短、占地面积省、用工少等优点。喷气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向国际市场,已有近30年历史。据资料介绍,目前世界上已拥有喷气纺机21.5万多头,大部分在欧美等国家使用,其中美国有15万头,占71.2%;亚洲国家有4.5万多头,占20.8%(其中我国有2万多头)。目前用喷气纺生产的纱线美国占68.6%份额,我国占10%份额。美国环锭纺只有400多万锭,但其发展新型纺纱的势头未减,因为喷气纺机与转杯纺都具有纺纱速度快、产量高、用工省等优势,故被列为纺织业优先发展项目。据报道,近几年美国环锭纺锭数不断减少,但棉纱产量反而增加57%,其原因就是在减少环锭纺产能的同时大力发展喷气纺等新型纺纱产能,且生产规模较大,每个厂平均拥有100多台喷气纺纱机,生产具有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喷气纱线。

4.2喷气涡流纺的成纱机理与发展

涡流纺是日本村田公司(MURATA)在上世纪末推出的新一代喷气纺技术,又称MVS。它是在喷气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纺纱方法。其成纱原理是:利用气流喷射在喷嘴内产生高速旋转气流,使须条的边纤维(一端自由纤维)的自由端对内层纤维产生相对角位移,使须条获得真捻而成纱。尽管MVS被称为涡流纺,但实际上仍属于喷气纺的范畴,故确切地讲应称为喷气涡流纺。其成纱结构虽与喷气纺有一定区别,但仍有皮芯结构,由于其包缠纤维比芯部纤维比例高,使芯部未加捻的纤维几乎被完全覆盖,表而纤维排列更近似环锭纺纱。喷气涡流纺与喷气纺比较,其纺纱速度更快,纱线强力更高。最高纺纱速度可达450米/分,纱线强力可达到环锭纺的80%以上,且因是强力不匀率低,故用喷气涡流纱织布时其生产效率高于环锭纱。同时,喷气涡流纺因外包纤维比例高,具有良好的抗起球性能,且纱线结构较蓬松,其染色性能与吸湿透气性能比喷气纺纱更佳,国内外市场正在逐步拓展。

4.3我国喷气纺技术应用情况

我国应用喷气纺技术已有20多年历史。1985年丹阳棉纺厂首次引进日本村田MJS.801喷气纺设备。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有些厂家也先后引进新-44喷气纺纱机,但当时因下游喷气纺产品未大力开发,喷气纺局限生产TIC与纯涤纶纱等少数几个产品,且因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制约了喷气纺技术的发展。进入2l 世纪以来,由于拥有喷气纺装备企业充分利用喷气纺设备优势,加大了产品开发力度,开发出品种繁多的新型纱线,使喷气纺产品逐步被消费者认可,在下游产品的带动下,我国喷气纺技术已逐步发展起来。据东华大学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已在使用的喷气纺机有300多台共2万多头,多数是MJS的802HR型和8R2型喷气纺机。近几年也有不少企业引进MVS.861型喷气涡流纺机,分布在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江苏、河南、湖北、山东、浙江等地,年产各类纱线在3万吨左右,这与我国拥有近1亿锭环锭纺与近200万头转杯纺相比,所占比例还是很少,说明在我国发展喷气纺纱的空间很大。

4.4国内外喷气纺纱产品开发情况

据相关资料报道: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利用喷气纺纱的结构特点,生产TIC和纯涤纶纱线较多,应用领域有包括床上用品、针织服装、装饰织物等。此外,因喷气纺可生产包芯纱和花式纱线,其应用领域还在拓宽,如高速缝纫机用的高强包芯纱也可在喷气纺机上加工生产。国内,随着对喷气纺机性能与纱线特点的逐步认识,在喷气纺机上开发的新型纱线也在逐步增多,其应用主要有:

1)新型纤维素纤维的开发。如天丝、莫代尔、竹纤维等新型纤维素纤维用喷气纺机生产可显著提高纱线与织物的强力。

2)靓爽纱线开发。用绢丝与天丝纤维在喷气纺机发行生产SQ靓爽型纱线,透气滑爽,是用作夏季面料的最佳纱线。

3)差别化功能纤维开发。如用麻类纤维与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涤纶纤维混纺的喷气纱,可作为运动服的主要纱线。

4)针织横机喷气纱开发。用毛/丝/麻/化纤多种纤维混纺的喷气纱,是作针织横机毛衫的高档纱线,如在混纺纱中加入低比例的羊绒,可显著改善毛衫手感与穿着舒适性,提高产品附加值。

5)喷气包芯纱与花式纱线开发。如在喷气纺机上采用两根不同色泽与不同性能纤维喂入可生产花式喷气纱,在喷气纺机上夹入一根化纤长丝可生产喷气包芯纱。目前国内有的企业用2根混纺喷气纱加l根粘胶合股成AB纱,是市场上紧俏的喷气纱新品种。

6)用超细涤纶短纤生产9.7tex(50s)高支喷气纱也深受针织厂用户欢迎。此外,据中国纺织信息网最新报道:国内喷气纺生产企业除了生产以上几大类纱线外,当前最抢手的喷气纱产品是用喷气纺生产18.5tex(30s)粘纤针织纱,因为用粘纤制成的针织服装虽具有吸湿性、染色性好的优点,但也存在手感过软,缺乏身骨等缺点,而采用喷气纺纱技术,可显著提高其织物风格,深受针织企业欢迎。

5摩擦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产品开发

5.1 摩擦纺纱与转杯纺纱一样是用自由端纺纱原理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

由奥地利菲勒尔纺机公司研制生产,设备命名为DREF系列的摩擦纺纱机,目前已生产的型号有DREF.2、DREF.3和DREF2000与3000型等多种。摩擦纺的成纱机理是:一对起凝聚与加捻作用的尘笼(打成上千万小孔的滚筒),尘笼内装有针对一对尘笼锲形部分的吸嘴,依靠外界风机在此处产生负压使

开松后向下输出的纤维流在该处沿尘笼轴向凝聚(留下纤维分流气流)同时籍同方向旋转的尘笼表面与

须条表面产生摩擦力矩,将凝聚纤维加上捻度而成纱。在摩擦纺机上可以生产包芯纱和花式纱。由于它靠一对尘笼表面凝聚纤维,故在国内又习惯称为尘笼纺纱。

5.2摩擦纺纱的优势和产品应用领域

摩擦纺纱是在众多新型纺纱中使用原料范围最广、纺纱工序最短,可纺纱支最粗的一种纺纱方法,其优势是:

1)生产效率较高。一般环锭纺的线速度为20米/分左右,而DREF.2的摩擦纺机纺线速度已在120—280米/分,最近生产的DREF2000与3000型纺纱速度更快。因其成纱采用摩擦加捻的原理,使加捻机件的转速不需很高的情况下就可达到加捻目的,其次纺纱张力低也是摩擦纺纱生产效率高的因素之一。

2)对原料的适应性广。摩擦纺纱对使用原料的要求较低。由于摩擦纺纱机理借助尘笼内部的吸风装置的吸力清除杂质,使它能用低级原料甚至下脚废料也能纺出较好纱线。当混合原料中有50%纤维短于16mm 或纤维长度离散、线密度差异大、含杂多时,环锭纺和转杯纺都不能纺纱时,摩擦纺仍可以进行顺利纺纱。它适纺纤维长度在10---150mm,纤维线密度在0.16—1.6tex.

3)工艺流程短、纺纱成本低。在纺粗支纱时,原料经梳理机制成条子后,可不经并条工序,直接在摩擦纺机上纺纱,是已有纺纱系统中工艺流程最短的一种,因而设备、厂房建造的投资费用和人工工资费用都是最省的。同时,由于其使用原料档次较低,成本下降,其总成本要比环锭纺纱低15%--30%。

4)产品花式多样,风格独特。摩擦纺纱用条子喂入纺纱,其喂入条子最多可达6根,喂入的各根条子可以采用不同原料和不同色泽,故可生产混色纱和多组分的混纺纱。

5)摩擦纺纱的产品可用于起绒织物、服装、装饰、产业、特种用途织物及废纺产品等,品种多样,风格独特,价廉物美。

由于摩擦纺纱是当今新型纺纱领域中具有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使用原料广泛、产品多样化,经

济效率好等特点,故在国外得到各国的重视和发展。我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消化吸收引进DREF摩擦纺机基础上自制研发出国产第一批FS2型摩擦纺机,并在国产纺机上开发出许多摩擦纺纱线与织物。但因其成纱强力较低,只能生产纱支低的品种,影响其向中号纱领域开发,制约了它的应用范围。目前,随着纺织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尤其在装饰与产业用纺织品中对特粗号纱需求量的增加,摩擦纺又具综合利用各种原料及下脚废料二次开发的优势,发展开发摩擦纺纱线与产品的前景看好。

6环锭纺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

环锭纺纱历史悠久,虽然目前出现有许多新型纺纱技术,但在现有纱线生产中环锭纺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特细号纱生产中占有明显优势,随着纺纱技术的进步环锭纺纱也加快了技术创新与新技术的应用步伐,使传统环锭纺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主要体现为以下4个方面:

6.1 紧密纺纱技术的应用

紧密纺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纺纱新技术,它代表了当今环锭纺的最先进创新技术。由于紧密纺技术在保持原环锭纱风格的基础上,提升了纱线的质量与档次,目前在国内外迅速推广。据有关报道,在欧美国家高档衬衣面料与高档针织T恤面料有80%以一h是用紧密纺纱制作。在国内,随着纺织产品档次的提

升,紧密纺纺技术也得到快速推广应用。至2007年已投入运行的紧密纺纱机己超过100万锭,其中50%是用引进国外紧密纺先进装备,有50%是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后自己制造的紧密纺纱机或紧密纺装置。生产的品种也从初期以生产纯棉高支纱为主逐步向羊毛、化纤混纺纱、多品种方向拓展,为后道针棉织产品质量与档次的提高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目前已在生产中应用的紧密纺细纱机,在国外主要有绪森公司的依丽纺)、瑞士立达公司的卡摩纺、德国青泽公司Air.com.Tex700集聚纺等。在国内已批量生产的紧密纺细纱机及紧密纺装置有:经纬纺机榆次公司生产1530型,上海二纺机生产的138JCB型,东台马佐里生产的139型,海军4806工厂生产的ZJl298型,以及宁波韵升集团德昌纺机自主研发的紧密纺装置与江阴华方科技公司生产的紧密纺装置等等。其中经纬纺机榆次公司紧密纺细纱机配置绪森公司依丽纺装置,东台马佐里紧密纺细纱机多数是配德昌的紧密纺装置。纵观已在生产中使用的紧密纺细纱机,虽其型号不一,形式多样,除瑞士磁性紧密纺装置外,都是在加捻三角区采用负压集聚原理,即在前拉加装一套控制元件来加强对纤维的控制,其中下罗拉有吸风集聚作用,使须条较紧密地排列,大大减少了传统细纱机中加捻三角区中须条宽度,以利于将须条中的纤维捻卷到纱条new中,从而可较大幅度减少成纱中尤其是3ram以上的有害毛与羽。同时,负压吸风也有利于纤维在加捻卷绕时有一次的伸直会,使纱线强力得以提高。从众多使用厂实践证实,在同样半制品的条件下,采用紧密纺细纱比原环锭细纱机成纱毛羽减少80%左右,强力可提高5%一10%。同时,因纱的条干均匀度改善,纱疵减少,纺纱时断头率降低,使生产效率也可提高10%左右。紧密纺纱线在针织机上加工时,可免去上蜡,减少布面的起毛起球,提高针织物质量。紧密纺纱技术虽然在国内推广应用时间还较短,但以其独特的纺纱机理,优良的成纱性能,较好的经济回报受到纺纱企业的高度重视,其发展速度将会加快。预计至2010年原定的300万锭目标可提前实现。紧密纺作为一种能显著提高纱线品质的环锭纺纱新技术,有望在今后逐步取代传统环锭纺技术。而采用良好性价比的国产化紧密纺细纱机,可减少投入成本,降低纱线成本,有利于加快紧密纺技术的推广应用。

6.2复合纺纱技术

复合纺纱也是在环锭细纱机上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巧妙地将两种以上纤维的优良性能结合在一起纺成的纱线。通过不断的开拓和创新,目前已有赛络纺、赛络菲尔纺、包芯纺及索罗纺等多种复合方法。但这几种复合纺纱方法在纺纱机的改造、复合的组分、喂入方式、工艺参数等方面是有一定区别的。

1)赛络纺:是将两根保持一定间距的粗纱平行喂入细纱机,由前罗拉输出两根单纱须条,由于捻度传使两根单纱须条上带有小量捻度,然后被汇合后进一步加捻成类似股线的赛络纱。由于赛络纱有类似股线的结构、毛羽少,使制成织物外观光洁、手感滑爽、柔软、富有弹性,且耐摩透气,已成为制织高档面料的用纱。它可减少成纱毛羽。同时,如两根喂入粗纱使用原料和色泽不同可以生产混纺纱和混色纱线,从而可拓展环锭纺纱的品种。赛络纺是一项改造方便,化钱少的新技术,在棉纺行业中正在扩大推广。

2)赛络菲尔纺:是由赛络纺发展而来,即在纺纱中用一根长丝取代一根粗纱,两者间距要大于赛络纱的二根粗纱间距。由于复合纱中有长丝和短纤两种组分,当短纤维是毛纤维时又称Woolfil复合纱。由于赛络菲尔复合纱的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均比赛络纱要高,毛羽也进一步减少,故其纺纱号数更细,可以用于作高档轻薄面料用纱。同时,用一根长丝代替粗纱既可降低纺纱成本,又可提高纺纱支数。

3)包芯纺与包缠纺:包芯纺也是在环锭细纱机上通过加装一组长丝喂入装置后生产的一种复合纱。一般以化纤长丝为芯外包短纤维形成包芯纱结构。目前生产最多的是氨纶包芯纱。但随着包芯纱用途的扩大,目前采用涤纶或锦纶长丝为芯的芯鞘型包芯复合纱生产量在扩大。长丝作为芯丝具有骨架作用,为织物提供较高的强力、优良的免烫性能和挺刮性,而外包纤维则使织物具有良好的染色性与吸湿透气性,满足织物手感与外观的需要。包芯纱的开发实现了化纤长丝与外包短纤两种原料优良性能的最佳组合和应用,它可以根据包芯复合纱的最终用途来选择两种纤维的种类开发出各种复合纱线。同时,其改造方法简单方便。包芯纱的生产为众多棉纺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包缠纱又叫包覆纱,它是以长丝或短纤纱为芯纱,外包另一种长丝或短纤纱,与包芯纱不同点是用一根纱线和一根长丝,通过包缠方法制成的复合纱线。包缠纱以弹力纱居多,多数用于织造运动衣紧身衣,

如游泳衣、滑雪衣、女内衣等,也可根据纱线用途选择适合的芯纱和外包纱。此外,在毛纺细纱机上,近几年国外又开发了一种索罗纺新技术,它在细纱机前罗拉下方加表面有许多沟槽的分割罗拉,形成类似多股线(缆绳状)的索罗纱,故索罗纱又称缆型纺。目前在毛纺细纱机

上已开始生产,用于棉纺细纱机,尚处于研发阶段。

6.3花式纺纱技术

花式纱(Fancyyam)的开发早期也是对传统的环锭细纱机或捻线机的改造。目前,随着纺纱技术的

进步出现了许多新型花式捻线机,但用细纱机或捻线机改造后生产的花式纱线仍占较大的比重。其原因:一是改造方便,加装一套附加装置就可生产,成本低。二是机器适应性广,可用于棉纺、毛纺、麻纺及混纺多种领域。在棉纺细纱机通过改造生产较多的是竹节纱与段彩纱等新型纱线。

1)竹节纱:在纱线轴向出现粗细度变化的纱称为竹节纱。它是在环锭细纱机上通过改变细纱机前区

牵伸倍数,使中罗拉速度相对前罗拉速度随机或有规律地变化,即可生产出纱线轴向有规律或无规律粗细变化的竹节纱。其改造较方便。

2)段彩纱:段彩纱是一种在纱线轴向不仅有粗细变化,而且还有不连续色彩分布变化的新型复合纱

线。段彩纱也是通过对环锭细纱机改造来实现的,一是将细纱机粗纱架容量扩大一倍,能放A与B二种粗纱;二是将A与B粗纱分别从中、后罗拉喂入细纱机,且B的粗纱定量少于A粗纱;三是由后罗拉

随机或有规律地间隙喂入B粗纱造成不匀,然后与A粗纱汇合后由中罗拉喂入前区共同进行牵伸,此时,A粗纱被牵伸成细纱须条,B粗纱的粗细不匀由于前区牵伸被进一步扩大而变成不均匀、不连续纤维附

着在A粗纱所形成的纱线上,生产出不仅在粗细上有变化,而且色彩上也有变化的色纺段彩纱。如近几年市场上流行的黑色段纺梦菱纱,可染段纺梦菱纱等就是用段彩纺技术生产的。

6.4环锭细纱机的技术进步,

近几年环锭纺通过技术创新不仅出现了紧密纺、复合纺、花式纺等多种纺纱新技术,从环锭细纱机

本身也围绕着实现优质高产、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用工,其采用多项先进技术,主要有:

1)采用新型卷绕部件,实现细纱机的高速运转。如采用高速锭锭子,新型钢领、钢丝圈及改进传动

系统实现变频纺纱等新技术,使细纱机锭速提高到2万转/分以上(国外细纱机最高锭速达到2.5万转/分),由于锭速提高,在不增加生产能力情况下细纱机的产量可以比原来提高15%--20%,尤其是在纺高支纱时效果尤为明显。

2)采用自动化、连续化技术。目前,在国外细络联已在推广,在一台细纱机上最多有1400多锭。

在国内带自动落纱的超长型细纱机也正在扩大使用中。经纬榆次分公司、上海二纺机及东台马佐里都生产带自动落纱装置的超长型细纱机,机上最多也有1200多锭超长型细纱机的推广应用既可减少落纱工,万方数据第l期第14页赵连英: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与产品开发论述 2009年3月

又可解决细纱卷装与锭子高速的矛盾。由于采用自动落纱,可以适当减少卷装容量来提高细纱锭子速度,实现高速运行。

3)改进细纱牵伸机构,采用重定量、大牵伸的纺纱工艺。目前,在环锭细纱机上普遍采用弹簧摇

架、气动摇架及扁簧摇架等牵伸部件,加强对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控制,故可以加大粗纱定量,实现大牵伸工艺,既利于成纱质量的提高,又可适当减少前纺设备配台,节约占地面积,降低能源及人工费用,从而降低环锭纺的纺纱成本。

7结束语

新型纺纱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环锭纺纱技术进步是当今纺纱加工技术进步的两个重要标志。

国内外新型纺纱的快速发展是因为它与环锭纺比较具有工序短、效率高、用工省、加工成本低的优

势。用新型纺纱技术生产纱线具有一定特色,在一定用途与领域中可取代部分环锭纺纱线。

在今后的纺纱加工技术中将是各种纺纱方法互相补充,长期共存的格局,各种纱线的特性将会进一

步融合和发展,为后续加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型纱线,不断美化人们的穿着。

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社会的经济发展,而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发展有很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将电子信息技术更大范围的应用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将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标签: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管理 一、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从目前企业发展情况开看,一部分企业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每一个企业不论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面都需要对自己的发展现状有足够明确的认识,制定准确具体的管理制度,再针对这些制度将其与电子信息技术联系起来,对某些方面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2、企业领导人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 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一部分长期以来一直遵循传统发展模式的企业领导人不能及时对信息化技术进行了解,跟不上企业发展向信息化生产转型的步伐,仍然在传统生产背景下对企业进行领导规划,所以对在企业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要的表现有不关注企业硬件设施的更新检查工作,导致电子信息技术不能真正应用在企业生产管理中,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 3、对信息化的认知不够准确全面 信息化技术依赖于计算机,要实行企业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在企业中配备相应的計算机设备,数量足够多且能够带动企业信息化发展项目,可是有的企业虽然认识到了设备的重要性,硬件设施配备齐全,但是对于电子信息化认识不够准确全面,不能实现对这些机械设备的全面合理利用,无形中便增加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难度。所以要想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除了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施之外,还要对这些设备及计算机信息化有一定了解,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设备,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企业各项工作环节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4、技术人员空缺 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是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缺口。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对于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这些设施进行操作,那么有再多再好的设施也只能放作摆设而不能真正的应用到信息化建设当中。而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只重视计算机设配的配备工作而不重视对相

浆纱机的现状和发展

浆纱机的现状和发展 一、浆纱机发展概要 由于原纱的纤维间抱合不强、表面毛羽较多,难以直接织造。为提高经纱在织机上可织性,以使经纱能在织机上承受经仃片、综、筘和经纱之间等等的反复摩擦、拉伸、弯曲等作用,而不致起毛、甚至断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经纱上浆目的是贴伏毛羽、增强耐磨。 经纱上浆工艺过程早在古代就有。那时的手工浆纱是将经纱碾成片状,用刷子或筘抹上浆糊,晾干后绕成织轴。元代王祯《农书》中有使用纑刷对经纱上浆的图文。《天工开物》中"过糊"一节记载了用淀粉、牛皮胶、骨胶浆丝的方法和工具。18世纪末英国出现动力织机,使浆纱和织布分开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工序,从而出现了现代浆纱机的雏形。以后几经改进,到1853年英国人J.博洛夫等的专利,使浆纱机具有它的基本特征。转载于无忧论文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6317624.html, A、浆纱方法: 浆纱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绞纱上浆------是近代用得最早的一种浆纱方式,有手工和机械两种,都是将绞纱在浆液中浸透、绞干、抖松,然后烘干。这种方法适用于色织、织带、复制品等小批量生产。 2、单纱上浆------从筒子上退出单纱,在单纱上浆机上浆、烘干后再卷绕成浆纱筒子。也可在低速络纱机上加装浆槽和烘干器而成。也有专一设计的《单纱上浆机》。这种方法虽然产量低、工耗大,但上浆质量好、浆膜完整度高。在丝织和苎麻织造中有时采用。近来在特种纤维上浆常有应用。 3、织轴上浆------由分条整经机做成织轴,经上浆后再卷绕成织轴。多用于丝织、色织的多品种和小批量生产。

4、经轴上浆------将若干只经轴上的经纱同时引出,浸入浆液,压掉多余浆液,烘干、分纱,最后按规定长度巻成织轴。这是应用得最广的上浆方法。在老的丝织厂用于粘胶长丝上浆时,也有用醮浆方式的。 5、整浆联合------在整经机的筒子架和机头之间安装一套上浆和烘干装置,将整经和上浆合成一道工序,多用于合成纤维长丝上浆。 6、染浆联合------在浆纱机的浆槽前加装染色烘干设备。多用于牛仔布生产。 B、上浆设备的发展历程 1、烘燥装置的发展: 随着织布的机械化也伴随着浆纱机的形成,近100多年来浆纱机的变化也十分大。上世纪50年代前,我国浆纱机是以双烘筒式为主,是两个庞大的铜面烘筒靠经纱片拖动对湿浆纱干燥,称为双烘筒浆纱机(当时曾用过名称:师荛浆纱机------吕师荛生前是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的老工程师)。这种方式的浆纱速度缓慢(在20m/min左右),浆纱伸长率相当大。现已被淘汰不用。 后在学习"苏联老大哥"的情况下,引进并制造了热风式浆纱机(定名为 G142),并作为国家定型机器,推广应用于全国各地的纺织厂。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建立的纺织厂几乎都是用G-142浆纱机{全热风(G142D),热风+锡林(G142C),全锡林(G142E)}。它是由加热器将空气加热,以空气的载热、载湿体与湿浆纱进行热交换,使浆纱干燥。 热风式浆纱机按热风流动方式的不同,有自然对流式和热风喷射式。热风喷射式又有高压喷射和低压喷射两种。热风喷射式浆纱机的烘燥效率较高,最高速度可达45m/min,但一般为使用为20m/min左右。 为了克服热风式和烘筒式的各自缺陷,经改良后出现热风烘筒并用式,一般以热风烘燥安排在前(称为热风预烘),烘筒烘燥在后完成烘燥任务。这种浆纱机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 姚程宽张新华詹喆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高级产物,目前还没有对物联网权威的定义。从技术的角度说,任何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都可以实现,比如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也可以是一个独立局域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物联网重要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基于这些网络的应用服务。能从这些网络中得到哪些服务,这才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相关的。简单的说:服务才应该是物联网的关注点。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并从工业、农业、教育和生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并分析了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物联网;感知技术;服务 物联网是近两三年来非常热门的科技词汇之一,他的英文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写成IOT。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物和物互联的网络,它利用并融合感知技术、识别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把控制器、传感器、人和物等连接起来,实现物和物,人与物的连接,最终得到智能化的网络,被广泛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高级产物,它利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继承了互联网上的所有应用,同时物联网保留了自身资源和设备的个性化和私有化。

1.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1.1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 (1)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物联网应用于原材料采购、销售和库存领域,通过完善并优化供应链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生产过程工艺优化物联网技术能提高工业生产线上的过程检测、生产设备监控、材料消耗监测、实时参数采集的能力和水平,有助于生产过程智能监控、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维护、智能决策,从而改进生产过程,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3)安全生产管理把感应器或感知设备安装在矿工设备、矿山设备、油气管道等危险设备中,可以感知在危险环境中的设备机器、工作人员等方面的安全信息,将现有单一、分散、独立的网络监管平台提升为多元、系统、开放的综合监管平台,以实现快捷响应、实时感知、准确辨识和有效控制等。 (4)环保检测及能源管理环保设备融入物联网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污染源及污染治理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1]。 1.2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1)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加强农副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最终消费者整个流程的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安装电子芯片,物联网技术可以追溯芯片的编码查询产地、生产日期以及检验检疫情况。

4G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热点技术 4G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杨超1梅康1陈金鹰1朱军2 (1、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 2、成都军区通信网络技术管理中心,成都 610011) 摘要:本文在介绍第四代移动通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可能采用的OFDM、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MIMO、基于IP的核心网技术进行了讨论。通过对4G通信技术主要优势的分析,探讨了4G的基本特征,以及由于新技术的引用和效能的提高,将为4G带来的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关键词:移动通信4G OFDM 全IP核心网 引言 移动通信以其用户可在通信覆盖区域内任意位置、并在运动情况下通信,而极大地拓展了实用性,并为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以模拟信号传输为基础的第一代移动通信,解决了人们基本通话需求,所采用的蜂窝网络结构实现了频率的重用,使成千上万的公众能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进行大众化的通信。第二代移动通信以数字信号传输为基础,在改善通信质量、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和信道容量的同时,还提供低速率的数据传输能力。第三代移动通信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率,使高质量的视频宽带多媒体综合业务成为可能,也使手机上网、移动计算得以实现。进一步的移动通信发展将是怎样的面貌,是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已经露出了一些端倪进行讨论。 一、4G的概念 “4G”是业界对第四代移动通信通俗的叫法,国际电联的官方称法是“IMT-Advanced”。4G技术不同于3G技术的一个明显特征是,4G技术由于连接传输速率大幅提高,从而能引入高质量的视频通信,将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和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1]。就数据传输速率而言,有了较大提高。如韩国三星电子所演示的4G技术,实现了静止时以1Gbps级的速度和移动时以100Mbps级的传输速率连续无停顿传输数据[2]。我国的首个4G外场试验系统在上海的测试也显示,该系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信息传输速率达100Mbps,将现有移动通信传输效率提高了近10倍[3]。其次,就4G的应用和功能而言,同样进行了新的扩展。如韩国三星的4G演示中,同时使用宽带、视频通话、直播论坛等示范服务,4G传输的影像画面清晰,无停顿和抖动。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能够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 4G标准正在加紧制定中,4G标准申报工作已经结束,国际电联在相关的截止日期前已经收到6份提案,其中包括中国的TD-LTE-Advanced提案。世界无线电全会将于2012年春天召开,届时将正式公布4G标准最终结果。未来5年移动通信技术的最大热点将是4G和 3D,100Mbit/s的速度可让手机成为真正的移动多媒体终端[4]。 二、4G通信中的关键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最终是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日益凸现,信息科学技术作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前导要素,它所引发的社会信息化则将迅速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一、信息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即信息载体,如符号、声音、文字、图形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则是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如遥感技术、遥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各种显示终端技术等。信息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生产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产业,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电信设备、微电子生产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扩散上,包括信息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在信息技术系统中,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可称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的发展进程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从微电子技术看,自从1948年晶体管被发明以后,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引发了一场微电子革命,微电子技术使得越来越复杂的电子系统可以集成在一小块硅片上,使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微型化、低能耗成为可能。集成电路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逐步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实现了平均每18个月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的电子器件数翻一番,而价格却保持不变甚至下降,这就带动了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创造了信息技术产品性能不断提

高,而价格不断下降的奇迹。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看,从19世纪上半叶莫尔斯发明电报至20世纪下半叶初第一部程控交换机的诞生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应用,使通信技术开始向数字化发展。卫星通信、称动通信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开拓了通信手段,进一步扩展了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而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笨重的庞大的、高电能耗的计算机问世以后,随着集成电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和能力不断提高,其功能也从单一的计算功能发展成能处理数字、语言、图象等多种信息,其应用的领域也覆盖了社会各个方面。从网络技术看,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ARPANET,然而它仅连接了四个大学实验室,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因特网的真正起点是1986年建成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则是在进入商业应用的1991年,从此因特网的发展迅速膨胀,给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电子邮件到电视会议,从因特网传真到因特网电话、从网上浏览至购物等等丰富多彩的服务,不仅方便了消费者,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机会,而且带动了同因特网有关的一批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面貌,信息技术进入消费领域,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因特网的兴起,更是空前地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渗透,掀起了全球的信息化热

探索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探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探索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四川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理论与实践皆有,本单元知识点较多,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共享单车的应用,畅想大数据生活大讨论;第二课时在同学们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学习信息技术的四大主要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本课我准备以古今对比讲发展,实际生活实例讲应用,利用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感受信息技术在今天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对“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介绍。很多学生会把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混淆概念,知识结构缺乏完整性。并且,信息技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涵盖各个方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应结合教材,多利用实例介绍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从各个维度上理解这个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发展引出应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为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了解信息技术过去的发展 (4)了解信息技术今天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以古今信息技术的对比讲发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讲应用,让学生分组合作,积极发言,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讲述,锻炼表达能力,实现知识共享,拓展知识面,丰富文化内涵, 提高协作能力; (3)通过课后小练习,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同时又为后面章节做好准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知识,的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还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就是还有能够发展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发展 1 信息技术的含义与发展 信息技术是目前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发展最为广泛和影响深远的技术,我们人类也在逐渐的进入到信息社会。 1.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下的关于一切信息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发送、信息的接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使我们人类对于了解自然世界的一种抽象或者数字化的表现形式。信息技术是一个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的东西,但是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我们写在纸上或者在计算机上的数据信息表现出来,让我们通过这些数据来更详细的了解事物的具体信息。通过我们的的指令或者描述的概念来展现出的一种形式。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基础技术、

信息的处理技术和信息的应用技术、信息的安全技术等。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1)在我们人类最开始的时期,人类语言的产生就是信息产生的最开始时期。人类可以通过语言来进行信息的交流,来促进情感的表达,语言信息促进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的进行发展,人类通过语言信息提高了人类的认识和对自然的改造能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随着人类对生活不断的创造和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就出现了在我们小学历史课本上所知道的象形文字和印刷术,文字和印刷术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发展加以迅速,推动了我们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社会的进步; (3)人类发明的第一台电报机、发明的第一部电话、无线电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这些发明和应用让我们的生活彻底的向信息化社会发展。通过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广泛传播,电视、广播、电报、传真和卫星、微波通信等技术的发明,快速的推动了我们人类趋于信息化社会的的发展; (4)电脑的发明使信息技术趋向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人们的生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变化; (5)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引用电脑在军事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效,开发出了第一个军事目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及发展 无线通信技术热点领域 近几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两三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蜂窝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也包括集群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手机视频业务与技术。 蜂窝移动通信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业界正在研究面向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宽带无线接入也在全球不断升温,近几年来我国的宽带无线用户数增长势头强劲。宽带无线接入研究重点主要包括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和无线个域网(WPAN)技术;模拟集群通信的应用开始得比较早,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越来越赢得大家的关注;卫星通信以其特殊的技术特性,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手机视频广播作为一种新的无线业务与技术,正在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无线应用之一。 无线通信技术演进路线 2.1 无线技术与业务发展趋势

无线技术与业务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网络覆盖的无缝化,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实现网络的接入。 (2)宽带化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窄带的、低速的网络会逐渐被宽带网络所取代。 (3)融合趋势明显加快,包括:技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 (4)数据速率越来越高,频谱带宽越来越宽,频段越来越高,覆盖距离越来越短。 (5)终端智能化越来越高,为各种新业务的提供创造了条件和实现手段。 (6)从两个方向相向发展—— ①移动网增加数据业务:1xEV-DO、HSDPA等技术的出现使移动网的数据速率逐渐增加,在原来的移动网上叠加,覆盖可以连续;另外,WiMAX的出现加速了新的3G增强型技术的发展;

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复习:完成下列填空题:(提问、回答) 一、关于多媒体的数字化: 1、录制一段时长1分钟、双声道、16位量化位数、44.1kHz采样频率的不压缩的音频数据是: A、10.1MB B、80.8MB C、17.2KB D、344.5KB 2、根据下图所示,有一个声音文件“第4讲附件录音.wav ”,每秒(ps)播放176kb(这里的k 仍旧表示千的意思,kb=1000b),那么播放23.40秒,需要多少存储空间(KB)? 176kb*23.40; 3、一幅1024×768像素的黑白(位图)图象理论上需多少存储空间? A、1.5MB B、120KB C、96KB D、1.2MB (1) 4、一幅1024×768像素、256色的(位图)图象理论上需多少存储空间? (提示:28=256,) 二、分析下面的数制题: 1、十六进制数4FH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A)(1001111)2 (B)(1011011)2 (C)(1010111)2 (D)(1011110)2 2、、若要分别表示一年的月份,用二进制数来表示则最少需要 【A】 1位【B】 2位【C】 3位【D】 4位 3、十进制数121转换成二进制数是______。 A、1111001 B、111001 C、1001111 D、100111 基本方法1:121反复除2求余数; 方法2:倒过来,把4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看哪一个是121? 方法3:倒过来,把4个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 79H 39H 4FH 27H 十六进制数的幂展开计算结果就是十进制数:79H=7*161+9*160=121 方法4:7个1=(1111111)2=127,111=110 =6,127-6=121 三、其它概念: 1、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 存储容量最小单位是“位”(b it),存一个:0或1 存储容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1B=8b it ( B:Byte, 字节;存放一个字符,如:数字、字母、符号。) (2个字节存放一个汉字)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信息部门。 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光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缩微技术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大致的,没有截然的界限。如传感系统里也有信息的处理和收集,而计算机系统里既有信息传递,也有信息收集的问题。 目前,传感技术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敏感元件,除了普通的照像机能够收集可见光波的信息、微音器能够收集声波信息之外,现在已经有了红外、紫外等光波波段的敏感元件,帮助人们提取那些人眼所见不到重要信息。还有超声和次声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那些人耳听不到的信息。不仅如此,人们还制造了各种嗅敏、味敏、光敏、热敏、磁敏、湿敏以及一些综合敏感元件。这样,还可以把那些人类感觉器官收集不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从而延长和扩展人类收集信息的功能。 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从传统的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到如今的移动电话,传真,卫星通信,这些新的、人人可用的现代通信方式使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过去必须由专业的电信部门来完成的工作,可由行政、业务部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直接方便地来完成。通信技术成为办公自动化的支撑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同样取得了飞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项技术仍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其未来的发展情况非常值得期待。为此,本文主要论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够为该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应用 目前阶段,人们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已经非常高,小到普通百姓日常的网络应用,达到国家层面的信息统计和分析,都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给世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为了让这项技术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应用,笔者以自身高中生的视角,阐述计算机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情况,希望可以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一些帮助。 1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强大,其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未来仍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仍在不断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想得到较好的发展,需要提升自身的各项性能,例如提升自身的安全性能、数据传输性能等,保障用户的信息不被泄露,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操作水平,避免病毒入侵,要通过防火墙和系统建设提升病毒防御能力,还要降低计算机信息技术操作的难度,要使得其运行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此外,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提升网络结构设计能力,要提升网络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做到合理划分,相关设计人员需要让计算机信息技术形成不同的结构层次,要形成相应的规范,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性能,笔者通过学习得知,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因此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降低。同时,在优化处理器系统环节,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要提升系统的运行能力,提高其运行的效率。 2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许多环节中都有应用,其为各个环节都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作用,笔者认为,计算机信息技术较为明显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社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多的帮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案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信息技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课前预习了解。 ②有条件的同学,上网查找有关课程资源。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本课及运用“百度搜索”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列举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验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展示自己,体验成功,提高他们的信息展示的能力。同时通过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感情,以及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三、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广西教育出版社的桂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列举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验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个人经验以及利用互联网搜索有关资料,来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教师需要铺设好思维阶梯,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有用信息;学会搜集和展示信息; ②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探究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信息沟通能力和信息展示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验信息技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获取信息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相互交流的学习精神; ③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感情。

浆纱机运转操作基本内容讲解

浆纱机运转操作基本内容 浆纱机运转操作基本内容 一、开车前的准备 1.人员配备 按目前的生产人员配备,浆纱设前后车值车工、调浆工。检修工与电工多数还兼管其他工序机台,但开车前均需上岗到位,做好分担的工作。调浆工一般应提前做好浆液的准备。以下操作应明确以后车工为主,前车工协助。 2.检查紧急停车开关 检查机台所有紧急停车开关并打开。打开总电源,总气源,并注意气压是否达到,新型浆纱机要求O.50~O.65MPa不等,应根据各种机型的需要来确定。 3.检查并设定工艺参数 打开计算机操作屏幕,检查并设定工艺参数。包括经轴资料(纱线线密度、头份、直径等)、织轴资料(轴长、匹长、直径等)、各区张力、伸长率、回潮率、温度、上浆率、压浆力、数值及画面等。凡属已有品种,均可从资料区调出储存数据,成套利用。 4.检查机械 如车头箱座是否灵活,压纱辊动作、伸缩筘动作是否在中心位置,左右移动是否灵活,烘筒引纱绳或带头布穿法是否正确,浆槽压浆辊、浸没辊是否抬高或升降灵活,气控箱压力、蒸汽压力,经轴架制动链条或皮带长短是否一致,上落轴盘头是否调节到中心位置。 5.分绞准备

准备好大小分绞棒及湿分绞棒、绞线和开车工具,做好清洁工作。要求从前到后纱线通道部位(各辊及烘筒)地面及高空无飞花、油污、浆皮及垃圾。 6.放余水、余浆 放净烘筒和疏水器及管道内的冷凝水,预热烘筒(一般为80℃)。放净蜡槽汽管冷凝水,调节蜡槽温度到工艺设定值,加入蜡块准备熔化。检查墨印装置,添加喷印色水。放净浆槽和管道中的余浆和余水,用蒸汽冲刷,检查浆泵作用,并对浆槽、过滤器彻底清洗。 二、起机操作 1.上经轴操作 查看经轴传票并将其插入轴头轴承,吊轴由前至后,先下后上放于轴架。要注意从轴架中问分前后两部分放置。前部分经轴由l号经轴气动系统控制,后部分经轴由2号经轴气动系统控制,两部分轴数要相等,否则纱线退绕张力不一致。 经轴吊上以后,要清除表面飞花,解开包布叠好。检查盘片有无毛刺,进行砂光。校对盘片,使各经轴对齐成一直线。套上制动带,连接在规定的眼孔,使用制动杠杆的机型要达到各轴杠杆相互平行、松紧一致。 经轴制动打“手动”,设定很小的压力(O.1MPa以下)以供手工带头。 2.经轴引纱对结 如果是连续起机,各经轴引出纱片绕过下方导辊后即可与原有纱线对结,跟着在离封头布尽可能短的距离放入绞线。如果是开空车,各经轴引出纱片顺次叠合,将封头布对齐,牵引至经轴架前方使与引纱绳(带头布)分股对结(一般为6~8股)结头要小,各股张力均匀,纱片整齐。最后将制动打到“自动”挡。 3.放浆准备工作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引言 物联网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物流关系着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广泛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完善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而且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二.物联网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由RFID(射频识别)对所有物品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进而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经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物联网概念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运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国际上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美国把它当成重振经济的法宝,所以非常重视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来改变美国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金融、制造、消费和服务等),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交互方式以提高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把ICT技术充分用到各行各业,把感应器嵌入到全球每个角落,例如电网、交通(铁路、公路、市内交通)等相关的物体上。并利用网络和设备收集的大量数据通过云计算、数据仓库和人工智能技术作出分析给出解决方案。把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速度向前发展,并以其它任何一种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20年中期到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类生活发生重大的变化,电话、电报、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因特网等汇成了现代技术发展的核心与主流,他们的本质都是人类信息器官的延伸,都属于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可分为: 1、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功能相当于人脑的思维功能, 是信息技术群的核心。从公元前中国人发明的算盘,到17 世纪初欧洲人发明的计算尺,在漫长的岁月里,信息处理主要是靠人脑的筹算并辅之以简单的计算工具。这种人工信息处理方式虽然十分简便,但在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2、现代信息表述技术 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随之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信息表述技术。计算机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加工工具, 其指令与被处理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数字系统。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因此处理的所有数、字母、符号等均要用二进制编码表示。3、现代信息传输技术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说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是社会的“大脑”,那么通信技术就是现代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这里提到的通信技术应当广义地理解为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现代信息存贮技术 可以预见, 在本世纪中叶之前, 现代信息技术仍将保持它在全球高技术中的先导地位, 在向着它的顶峰攀登的同时, 持续不断地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科学技术领域, 包括生物和材料科学与技术的进程, 同时, 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信 息革命方兴未艾我们正处于人类科学技术的更大变革的前夜, 信息化核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不仅值得科学家们高度关注, 更值得所有人类高度重视。如今,西方社会信息产业的发展仍然领先中国,并且差距还比较大,国外信息化发展有着许多亮点,如电子信息材料整体稳步向前, 环保节能材料领域发展令人瞩目……展望未来,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是(1)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2)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3)数字化。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过去生产一台模拟设备需要花很多时间,模拟电路每一个单独部分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调测。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其电路物理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现在数字化发展非常迅速,各种说法也很多,如数字化世界、数字化地球等。而搞数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这两大方面。(4)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理的手段。

量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

量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

前言 量子信息技术以微观粒子系统为操控对象,借助其中的量子叠加态和量子纠缠效应等独特物理现象进行信息获取、处理和传输,能够在提升运算处理速度、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测量精度和灵敏度等方面带来原理性优势和突破经典技术瓶颈。量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和产业升级的关注焦点之一,在未来国家科技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国防和经济建设等领域,将产生基础共性乃至颠覆性重大影响。 近年来,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各国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和拓宽项目布局。三大领域的技术创新活跃,专利与论文增长较为迅速,重要研究成果和舆论热点层出不穷。我国量子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探索具备良好的实践基础,加大支持力度,突破瓶颈障碍,聚力加快发展,有望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领跑。

一、量子信息技术总体发展态势 (1) (一)量子信息技术成为未来科技发展关注焦点之一 (1) (二)各国加大量子信息领域的支持投入和布局推动 (2) (三)量子信息技术标准化研究受到重视并加速发展 (4) (四)量子信息技术创新活跃,论文和专利增长迅速 (6) 二、量子计算领域研究与应用进展 (11) (一)物理平台探索发展迅速,技术路线仍未收敛 (11) (二)“量子优越性”突破里程碑,实用化尚有距离 (12) (三)量子计算云平台成为热点,发展方兴未艾 (14) (四)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生态链不断壮大 (16) (五)应用探索持续深入,“杀手级应用”或可期待 (19) 三、量子通信领域研究与应用进展 (20) (一)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和样机研制取得新成果 (20) (二)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演进关注提升实用化水平 (23) (三)量子保密通信应用探索和产业化进一步发展 (25) (四)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现实安全性成为讨论热点 (27) (五)量子保密通信规模化应用与产业化仍需探索 (29) 四、量子测量领域研究与应用进展 (32) (一)量子测量突破经典测量极限,应用领域广泛 (32) (二)自旋量子位测量有望实现芯片化和集成应用 (36) (三)量子纠缠测量处于前沿研究,实用尚有距离 (37) (四)超高精度量子时钟同步有望助力未来通信网 (38) (五)量子测量产业初步发展,仍需多方助力合作 (40) 五、量子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展望 (42) (一)理论与关键技术待突破,领域发展前景各异 (42) (二)我国具备良好的实践基础,机遇和挑战并存 (45)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综述

信息技术新发展及其应用 陆以勤(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 本专题从七个方面介绍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应用,第一个是微电子与光电子,第二个是现代通信技术,第三个是遥感技术,第四是智能技术,第五是高性能计算机与网络,第六是消费类电子技术,第七是信息安全技术。 一、微电子与光电子 在讲这个之前,我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在同一个领域都取得诺贝尔奖的一个科学家,能不能说出来?不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只拿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奖;也不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是在化学和物理,不是同一个领域,她拿了两次诺贝尔奖。这个科学家叫巴丁,他是晶体管的发明人,因为他和肖克莱、布拉顿三个人一起发明了晶体管,1946年他们开展了这个研究,1947年观察到了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1972年因为他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发明了超导,所以第二次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奖。他曾经开玩笑说他每次都得了三分之一,得了两次才拿到三分之二,他还必须和另外两个科学家再合作一次,再拿一次,才能拿到整个诺贝尔奖。 我们言归正传,微电子学是什么?它是电子学的分支,它主要是研究半导体材料上构成的微小型化电路的技术,包括我们刚才说的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的工艺和测试等。在信息社会,我们要求高集成度、低功耗、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子产品,那如何研究出这种器件就是微电子学研究的内容。我们以一个它的发展线路来看一下,我刚才谈到巴丁和另外两个科学家,一个是肖克莱,他提出了著名的PN结理论,另外一个科学家叫布拉顿,他们三个于1946年1月在贝尔实验室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小组,经过差不多两年,他们观察到了具有放大作用的晶体管,1956年获得诺贝尔奖。晶体管是分离电路,还不能满足我们体积小、低功耗的要求,能满足这个要求的就是集成电路。从晶体管发展到集成电路已经有50年了,1952年英国科学家G.W.A. Dummer第一次提出了集成电路的设想,1958年以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科学家基尔比(Clair Kilby)为首的研究小组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2000年获得诺贝尔奖。集成电路发展了五十年,它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我们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摩尔(Gordon Moore)是Intel公司的创始人,他提出这个定律的时候是1965年,那时候他还不是在Intel,而是在仙童半导体公司做实验室主任,他为《电子学》杂志35周年专刊写了一篇报告,题目是“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摩尔定律说的是芯片上的晶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两年,就是24个月翻一番,到现在摩尔定律还在起作用。 我们前面说的是微电子技术,下面我们就再说一下光电子技术,为什么把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放在一起谈?光电看起来好像不相干,是两个独立的学科,实际上他们是有密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光纤通信的应用背景 通信产业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追溯光通信的发展起源,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利用烽火台火光传递信息,这是一种视觉光通信。随后,在1880年贝尔发明了光电话,但是它们所传输的信息容量小,距离短,可靠性低,设备笨重,究其原因是由于采用太阳光等普通光源。之后伴随着激光的发现,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博士发表了一篇划时代性的论文,他提出利用带有包层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学纤维,能作为通信媒质。从此,开创了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 二、光纤通信的技术原理 光纤即光导纤维,光纤通信是指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要传输的信号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其中,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层组成。纤芯是一种玻璃材质,以微米为单位,一般几或几十微米,比发丝还细。由多根光纤组成组成的称之为光缆。中间层称为包层,根据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实现光信号传输过程中在纤芯内的全反射,实现信号的传输。涂层就是保护层,可以增加光纤的韧性以保护光纤。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光发信机、光纤线路、光收信机、中继器及无源器件组成。光发信机的作用是将要传输的信号变成可以在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然后通过光纤线路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光纤线路在终端把信号耦合到收信端的光检测器上,通过光收信端把变化后的光信号再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光放大器将这微弱的电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平,最终送达到接收端的电端完成信号的输送。中继器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补偿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受到的衰减,并对波形失真的脉冲进行校正。无源器件的作用则是完成光纤之间、光纤与光端机之间的连接及耦合。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通过信号的这一传输过程可以看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其形式主要实现了两次转换,第一次即把电信号变成可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第二次即把光信号在接收端还原成电信号。此外,在发信端还需首先把要传输的信号如语音信号变成可传输的电信号。 三、光纤通信的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光纤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石英,石英属绝缘材料的范畴,绝缘性好,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它受电流的影响非常小,因此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很强,可以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受人为架设的电缆等的干扰。这一特性相比于普通无线

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其具体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其具体应用 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产各种信息技术得到的应用变得更为广泛起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在本文中详细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在日后相关工作人员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起到一定借鉴性作用。 标签: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具体应用 一.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具体应用的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时代当中,每一天都会产生数量众多的信息数据,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在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企业生产、事业单位管理等领域中都会使用到信息技术。以此为基础可以了解到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实际上是十分广阔的,也是未来一段时间中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一项重要内容。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优势十分明显。在构建起网络的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在传输过程中展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信息技术安全衍生出信息开发及设计,在此背景之下出现一个全新的汗液,在本文当中详细分析未来一段时间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集体具体应用,希望可以在日后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可以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也就可以让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1办公自动化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自动化办公领域中,使用到的是视频信息处理技术,这一技术指代的是,对视频格式的文件进行压缩或者解压处理,视频对话技术在视频会议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其实就是视频信息压缩及解压处理,为视频会议的顺利开展做出保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其未来发展方向是无线食品信息技术,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当中办公自动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视频信息处理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交流沟通频率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先进的交流沟通平台。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速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网络信息通讯技术在办公领域中发挥出的作用也越发重要起来。相较于以往一段时间来说,办公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办公人员在办公的过程当中,一般都是会使用到计算机及网络,因此也将以往办公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除掉,只有是有网络和计算机的情况下,就可以在任意时间及地点办公,办公环境自然也就会显得更为灵活一些,企业可以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应用锥优势,促使办公逐渐向着无线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2交通领域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现阶段我国实际上处于一个交通行业迅猛发展的事情当中,计算机信息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