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传染病

合集下载

传染病分类口诀速记

传染病分类口诀速记

传染病分类口诀速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

一、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主要由细菌引起,如霍乱、破伤风、百日咳、肺炎等。

这些细菌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媒介传播等途径传播给人们。

霍乱是肠道感染疾病,由霍乱弧菌引起。

它通过饮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们。

霍乱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腹部疼痛,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甚至死亡。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深度伤口感染。

破伤风的症状包括肌肉强直、痉挛和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百日咳的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导致肺炎等并发症。

肺炎是由肺炎球菌等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

肺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胸痛,严重时可导致肺组织破坏和呼吸衰竭。

二、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由病毒引起,如流感、登革热、艾滋病等。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途径传播给人们。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喉咙痛,严重时可导致肺炎等并发症。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关节痛,严重时可导致出血并引发休克。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也可通过血液传播。

艾滋病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和体重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丧失。

三、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如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曲霉病等。

这些真菌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等途径传播给人们。

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黏膜感染疾病,常见于口腔和阴道。

念珠菌病的症状包括瘙痒、疼痛和分泌物异常,严重时可导致黏膜溃疡和出血。

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传染病是指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引起他们发生相同或类似疾病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以及其他传染病等。

1.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主要由各种细菌引起,包括结核病、霍乱、鼠疫、炭疽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发热、毒性等。

细菌性传染病多通过空气、食物、容器、昆虫等传播途径。

上报要求:(1)及时发现和诊断疫情,包括对订购菌苗、菌种、化学试剂和培养基等实验室试剂及物品的购置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2)及时报告病例和疫情信息,包括每季度报告传染病、食物中毒病例,以及每月报告其它疫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3)对商业集体食品加工、批发批零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就诊,并第一时间上报。

2.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由各种病毒引起,包括流感、肺炎、乙肝、艾滋病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易感染、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

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垃圾污水等途径传播。

上报要求:(1)要加大病毒性传染病集中发病的监测和预报力度,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做到有效防范和控制;(2)每出现一起病例,应立即报告国家疾病控制中心;(3)公众对可能传染病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就医并向医生提供完整病史,及时上报。

3.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主要由各种寄生虫引起,包括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寄生虫的卵或幼虫引起人体感染。

寄生虫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食品、水源、土壤等途径传播。

上报要求:(1)发现寄生虫感染病例,应进行适当的检疫和治疗,并及时上报;(2)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寄生虫感染;(3)对从疫情流行区返回的人员,进行密切监测、隔离,并进行适当检疫措施。

4.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包括念珠菌病、三色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病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是真菌感染引起人体的炎症和病变。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2024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2024

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引言概述:在医学领域中,准确且及时的传染病诊断对于确保公共卫生和个体健康至关重要。

为此,各国制定了国家标准用以指导传染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的第二部分,包含了五个大点。

这些大点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和其他传染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正文:一、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临床表现和症状的分析和判断2. 常见细菌的检测和鉴定方法3. 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4. 细菌DNA检测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5. 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二、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2.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3. 病毒结构和遗传特征的分析4. 病毒核酸检测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5. 病毒传播途径的防控策略和药物治疗的研究三、真菌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2. 真菌的培养和鉴定方法3. 真菌血清免疫学检测和PCR技术的应用4. 真菌感染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5. 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四、寄生虫性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的分析2. 寄生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3. 寄生虫的显微检测和培养技术4. 分子生物学诊断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应用5. 寄生虫感染的医学防控措施和疫苗研发的探索五、其他传染病的诊断国家标准1.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报告规范2.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3. 常见传染病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检测方法4. 传染病的病原体分离和培养方法5. 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总结:常见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二)涵盖了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虫性和其他传染病的诊断流程和方法。

这些标准提供了指导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的准确诊断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传染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防控。

然而,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疾病形势,这些标准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更好地应对传染病带来的挑战。

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可以是细菌、、寄生虫或真菌。

以下是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的详细介绍:一、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可以造成多种传染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1:肺炎球菌感染:由肺炎球菌引起,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导致肺炎、中耳炎等疾病。

2:结核菌感染:由结核菌引起,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引起结核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侵袭其他部位。

3:沙门菌感染:由沙门菌引起,通过食物污染传播,导致肠道疾病,如腹泻、肠炎等。

二、性传染病是一种依赖于宿主细胞生存和复制的微生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性传染病:1:流感:由流感引起,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呼吸道疾病,如发热、咳嗽、喉咙痛等。

2:麻疹:由麻疹引起,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导致高度传染性的发热性疾病,伴有皮疹和全身症状。

3:西尼罗感染:由西尼罗引起,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导致性脑炎和脑膜炎。

三、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是一类寄生于宿主体内的生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寄生虫性传染病:1:疟疾:由疟原虫引起,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导致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和贫血。

2:蛔虫感染:由蛔虫引起,通过食物污染传播,导致肠道感染,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

3:北美血吸虫感染:由北美血吸虫引起,通过进食未煮熟的淡水螺类动物感染,导致肠道和肝脏疾病。

四、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生物,可以感染人体的皮肤、呼吸道和内脏器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真菌性传染病:1:念珠菌感染:由念珠菌属真菌引起,通过接触感染源传播,导致皮肤和粘膜的感染,如口腔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病等。

2:白色念珠菌感染:由白色念珠菌引起,通过空气传播,感染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和呼吸道疾病。

3:真菌性指甲感染:由多种真菌引起,通过接触感染源传播,导致趾甲或手指甲的感染,使指甲变厚、变色等。

附件:本文档没有涉及到具体的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没有涉及到法律名词及注释。

动物传染病的分类

动物传染病的分类

动物传染病的分类动物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动物引起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接触、空气、水源等途径传播,对动物健康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动物传染病,需要对其进行分类。

一、按病原体分类1.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炭疽、布鲁氏菌病、猪肉链球菌病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2.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飞沫、接触、污染物等途径传播,对动物健康和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3.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白色念珠菌病、皮肤真菌病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接触、空气、食物等途径传播,对动物健康和生产造成影响。

4.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犬瘟热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蚊虫、接触、食物等途径传播,对动物健康和生产造成威胁。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1.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动物之间直接接触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皮肤病、眼病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接触、咳嗽、打喷嚏等途径传播。

2.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禽流感、口蹄疫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

3.水源传播水源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水源传播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水源、水生生物等途径传播。

4.食物传播食物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食物传播引起的传染病,包括布鲁氏菌病、痢疾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食物、饮水等途径传播。

三、按动物种类分类1.家禽类传染病家禽类传染病是指家禽感染的传染病,包括禽流感、新城疫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对家禽养殖业造成极大影响。

2.家畜类传染病家畜类传染病是指家畜感染的传染病,包括口蹄疫、猪瘟等。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接触、食物等途径传播,对家畜养殖业造成极大影响。

传染病病毒性与细菌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传染病病毒性与细菌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传染病病毒性与细菌性 感染预防与治疗
汇报人:XX
2024-01-19
CONTENTS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病毒性感染 • 细菌性感染 • 预防措施与建议 •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01
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传染病定义
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会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传染 病的防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CHAPTER 02
病毒性感染
常见病毒性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麻疹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 有高传染性和快速传播的特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 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粘膜 斑及皮肤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定期 清洗消毒家居用品和公共 设施。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如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等。
抗病毒治疗
对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等,可采用抗 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药物的使用 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疗效因人而异。
支持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需要给予氧疗、营养支持等综合性治疗, 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通过广泛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管理
建立全球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加强 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管和管理,减少不 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THANKS
[ 感谢观看 ]
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 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 寄生虫病等。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分类概述传染病是指通过病原体传播给宿主并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引起宿主机体发生异常反应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如病原体分类、传播途径分类、感染动物分类等。

病原体分类根据传染病的病原体分类,可以将传染病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和螺旋体传染病等。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是由各种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如结核病、破伤风、霍乱等。

细菌性传染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的使用。

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病毒性传染病的治疗目前主要以控制症状和增强机体免疫力为主要手段。

真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如白色念珠菌病、肺孢子菌病等。

真菌性传染病的治疗通常采用抗真菌药物。

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是由各种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寄生虫性传染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抗寄生虫药物。

螺旋体传染病螺旋体传染病是由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等。

螺旋体传染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生素。

传播途径分类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分类,可以将传染病分为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媒介传播和食物水源传播等。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播给人体,如手部的不洁、被污染的物体等。

常见的接触传播的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空气中的病原体通过吸入进入人体,如肺结核、麻疹等。

空气传播的传染病通常需要接触到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被病人喷嚏、咳嗽时的飞沫。

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指通过飞沫悬浮在空气中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如流感、新冠肺炎等。

飞沫传播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如在咳嗽、打喷嚏时。

媒介传播媒介传播是指通过某些中间生物或物体传播病原体,如蚊子传播的疟疾、跳蚤传播的鼠疫等。

媒介传播通常需要特定的媒介才能传播病原体。

食物水源传播食物水源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食物或水源进入人体,如霍乱、肠道传染病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分类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防控传染病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各类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传染病进行了分类,以便于疫情监测、防控措施的制定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传染病可以根据致病病原体的不同进行分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传染病分类中,最常见的类别包括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和真菌性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包括肺炎、沙门氏菌感染、痢疾、淋病等。

症状轻重不一,严重者可能导致机体多个系统功能受到影响。

细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食物、水源等传播途径传播,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至关重要。

病毒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血液传播等多种方式传播。

这些传染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例如流感、乙肝、艾滋病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制和推广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寄生虫性传染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食物或水源等途径传播。

这类传染病在一些地区相对常见,如疟疾、血吸虫病、蛔虫病等。

针对病媒生物的控制,如灭蚊和管理饮用水源,是预防此类传染病的主要手段。

真菌性传染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真菌性传染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感染的真菌种类而异。

例如,皮肤念珠菌病、肺曲菌病等都是真菌性传染病的常见类型。

避免接触真菌源、保持身体清洁和健康,对于预防真菌性传染病至关重要。

其次,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进一步分为空气传播疾病、飞沫传播疾病、接触传播疾病、水源或粪—口传播疾病等。

这个分类方法有助于指导针对不同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空气传播疾病是通过空气中的微生物或颗粒物传播的传染病,如肺结核、麻疹、水痘等。

飞沫传播疾病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原体携带在飞沫中传播的疾病,如流感、风疹、百日咳等。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可通过传播途径(如空气、食物、水等)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根据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可以将传染病进行分类。

一、按病原体分类1. 细菌性传染病:如结核病、炭疽、沙门菌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细菌,通过空气、食物、水等途径传播,引起呼吸道、胃肠道等器官的感染。

2. 病毒性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病毒,通过空气飞沫、血液、性接触等途径传播,引起全身多脏器的感染。

3. 真菌性传染病:如念珠菌病、肺曲霉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真菌,通过空气、土壤等途径传播,引起皮肤、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

4. 寄生虫性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寄生虫,通过水、食物等途径传播,引起多种脏器的感染。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1. 空气传播: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疾病,如流感、麻疹等。

2. 食物传播:指通过食物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如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3. 水源传播:指通过水源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如霍乱、痢疾等。

4. 虫媒传播:指通过中间昆虫(如蚊子、苍蝇等)叮咬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5. 血液传播:指通过血液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

三、报告时间为了及时监测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各国都设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的报告时间一般是根据疾病危害程度和传播速度来确定的。

对于高度传染性和危害严重的疾病,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禽流感等,通常要求在24小时内上报。

这类疾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及时上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扩散。

对于病原体较为常见但仍有传染性的疾病,如肺结核、性传播疾病等,通常要求在7天内上报。

这类疾病虽然不具备极高的传染性,但对公共卫生造成一定影响,及时的报告可以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监测和控制。

除了上述时间要求外,传染病报告中还有特殊情况需要关注。

传染病学 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十节 百日咳

传染病学 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十节 百日咳

六、并发症
最常见并发症是支气管肺炎,严重者可并发肺不张、肺气肿及皮 下气肿和百日咳脑病,由于诊断水平提高和抗菌药物的应用,近年来 这些并发症少见。
七、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 血象检查 白细胞总数增高,常达(20~50)×109/L,其中淋巴细胞占60%~80%,多为成 熟的小淋巴细胞。甚至出现类白血病反应。淋巴细胞增多为本病特点。
八、治疗及预后
(一)治疗
1.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和适当温度、湿度。 半岁以下婴儿常突然发生窒息,应有专人守护。痉咳剧烈者可给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安 定等。沙丁胺醇亦能减轻咳嗽,可以试用。
2. 抗菌治疗 百日咳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仍较敏感,治疗的目的是清除鼻咽部的病原体, 减少传播,通常不能缩短病程。但近年来也有研究指出早期治疗可降低重症患儿的死亡率。 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等不良反应较少。此外SMZ-TMP亦可应用。疗程为2周。我 国已有大环内酯类耐药的百日咳杆菌的报道。
2. 细菌学检查 目前常用鼻咽拭培养法。培养越早阳性率率下降,仅50%左右。
3. 血清学检查 ELISA检测特异性IgM,可作早期诊断。双份血清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若抗 体效价递增4倍可确诊。
4. 分子生物学检查 检测患者鼻咽分泌物的百日咳杆菌DNA,敏感度、特异度均高,具有快速、 敏感、特异的诊断价值。
(一)发病机制
百日咳杆菌侵入呼吸道后,通过分泌毒素,黏膜纤毛上皮细胞变性、纤毛麻 痹、蛋白合成减少,细胞器破坏。由于纤毛运动障碍,使炎症产生的黏稠分泌物 排出障碍,滞留的分泌物刺激呼吸道末梢神经,反射性的引起连续痉挛性咳嗽, 直至分泌物排出为止。痉挛时患儿处于呼气状态,痉咳末,由于吸入大量空气通 过痉挛的声门而发出高音调似鸡鸣样的吸气声。

细菌性传染病及其控制

细菌性传染病及其控制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分枝状杆菌)所引起 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
菌体有时呈球形、丝状或碎片等多种形态, 无芽孢、无鞭毛和荚膜。
致病性
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牛型结核分枝杆菌
禽型结核分枝杆菌肺结核为主来自牛、羊、猪等家畜鸡等家禽
家畜及人相互感染
解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结核已基本控制, 随着环境污染和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 发病率愈演愈烈。
食品工程学院 旅游烹饪系 李超 haoqi824@


一、炭疽 二、结核病 三、布氏杆菌病

1、病原特点 2、病源的污染 3、致病性 4、疾病控制
2001年美国”9.11事件”阴云未散,01年之后生化武 器炭疽热病菌事件又接连不断在美国发生。当年有 40余人因直接或间接接触夹带有炭疽热病菌的邮件 而受感染,其中5人死亡。而后法国首都巴黎和其他 一些城市也相继发生有关炭疽热的报警。
a.经皮肤粘膜

由于伤口直接接触病菌而致病。病菌毒力强可 直接侵袭完整皮肤。
b.经呼吸道

吸入带炭疽芽胞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
c.经消化道

食入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

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夏、秋发病多。

当病畜尸处理不当,形成炭疽芽孢污染土壤、水 源、牧地,可成为长久的疫源地。
一定数量芽孢杆菌 进入皮肤破裂处 吞入胃肠道 人体抵抗力减弱时 局部繁殖 产生大量毒素 导致组织及脏器发生炎症 吸入呼吸道



③保护易感者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受伤,如有皮肤破 损,立即涂擦3%~5%碘酒,以免感染。

健畜和病畜宜分开放牧,对接触病畜的畜群进行 减毒活疫苗接种。

传染病学 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三节 细菌感染性腹泻

传染病学 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三节 细菌感染性腹泻

六、临床表现
(三)变形杆菌感染
➢ 条件致病菌,院内感染的常见机会致病菌。 ➢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痛部位在上腹部和脐周,腹

病原学
二、病原学
(一)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
➢ 属于埃希菌属,肠杆菌科,短杆状革兰阴性菌,无芽孢,大多有鞭毛,运动活跃。 ➢ 耐低温。 ➢ 对酸有较强抵抗力,对高温(75℃以上1min死亡)和化学消毒剂敏感。 ➢ 与人类腹泻有关的类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
病原菌
肠上皮细胞内 繁殖
利用菌毛入侵 肠上皮细胞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 菌(EHEC)O157︰H7 毒力强,释放VT毒素 (具有神经毒、细胞 毒和肠毒素作用)
腹泻
分泌外毒素
细胞功能障碍和黏膜坏死、 溃疡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水 电解吸收障碍
产生前列腺素,进而刺 激分泌,增加肠蠕动

病理
五、病理
➢ 分泌性腹泻
六、临床表现
(二)耶尔森菌感染
➢ “冰箱病”。 ➢ 婴幼儿及儿童胃肠炎症状突出,成人以肠炎为主。 ➢ 起病急,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要表现,热程多为2~3天,腹泻一般1~
2天,重者1~2周。多为水样,带黏液,可有脓血便,腹痛常见,可局限在 右下腹,可伴肌紧张和反跳痛,易误诊为阑尾炎。 ➢ 肠外疾病:结节性红斑、关节炎、耶尔森肝炎。

临床表现
六、临床表现
➢ 潜伏期数小时至数天、数周,多急性起病。 ➢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以胃肠道症状最突出,出现纳差、恶心、呕吐、腹胀、
腹痛、腹泻,可伴里急后重,腹泻次数可多至一、二十次,粪便呈水样便、 黏膜便、脓血便,分泌性腹泻一般不出现腹痛,侵袭性腹泻多出现腹痛。 ➢ 常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头晕等表现,严重者可休克。 ➢ 病程数天至1~2周,常为自限性。 ➢ 病程超过14天的腹泻,称为迁延性腹泻。

传染病的种类(二)

传染病的种类(二)

传染病的种类(二)引言概述:传染病的种类是一个非常广泛且重要的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传染病的种类,提供更多关于不同传染病的信息。

我们将对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和疫苗预防与控制。

通过本文,读者将加深对不同种类传染病的理解,并了解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正文:一、病毒性传染病1. 流感:病毒型别、传播方式、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2. 麻疹:病毒特征、疾病传播方式、典型症状和预防接种。

3. 乙肝:病毒的性质、传播途径、慢性感染的危险性及预防控制方法。

4. 艾滋病:HIV病毒的特征、传播途径、症状及相关预防知识。

5. 登革热:病毒的媒介、地理分布、症状和预防控制策略。

二、细菌性传染病1. 结核病:细菌的特征、传染途径、症状及相关治疗方法。

2. 梅毒:感染途径、不同阶段的症状、治疗以及预防。

3. 肺炎:不同病菌引起的肺炎、传播途径、症状和临床治疗。

4. 淋球菌感染:感染方式、常见症状、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5. 破伤风:病菌的传播、感染后症状、疫苗预防和治疗方法。

三、真菌性传染病1. 白色念珠菌感染:真菌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症状和治疗方法。

2. 念珠菌性阴道炎:病菌的感染途径、症状、预防和常见治疗措施。

3. 真菌性皮肤感染:常见的真菌感染类型、接触传播、预防及治疗方法。

4. 脑膜炎球菌感染:真菌传播途径、潜在的危险因素、治疗和预防策略。

5. 念珠菌性口腔炎:感染的症状、易感人群、治疗和预防方法。

四、寄生虫性传染病1. 疟疾:传播途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2. 蛔虫感染:虫卵的传播途径、感染表现、常见治疗方式和预防方法。

3. 阴道滴虫感染:感染的传播方式、症状、治疗措施和预防方法。

4. 血吸虫病:病原虫的传播方式、症状、预防和控制措施。

5. 肠道寄生虫感染: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传播途径、治疗和预防措施。

五、疫苗预防与控制1. 疫苗的定义和作用原理。

什么是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食物和水源传播、血液和体液传播等。

一、传染病的分类
1.细菌性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结核病、破伤风、肺炎、霍乱等。

2.性传染病
性传染病是由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感冒、艾滋病、乙肝等。

3.真菌性传染病
真菌性传染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性阴道炎等。

4.寄生虫性传染病
寄生虫性传染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疥疮等。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病原体,如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活动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原体,在吸入飞沫的过程中感染病原体。

2.食物和水源传播
食物和水源传播是指通过食物或水中的病原体感染疾病,如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饮用受污染的水源等。

3.血液和体液传播
血液和体液传播是指通过血液、体液等具有病原体的物质与健康人的黏膜、创口、皮肤等直接接触而传播。

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1.接种疫苗
对于某些传染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持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使用干净的餐具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3.禁止食用生食和病死动物
生食和病死动物可能携带病原体,容易引发传染病,应禁止食用。

附件:
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传染病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其他有害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导致他人患病的疾病。

根据病原体的特性和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一、按病原体分类1.细菌性传染病:由细菌引起,如肺结核、霍乱、疟疾等。

2.病毒性传染病:由病毒引起,如流感、感冒、登革热等。

3.真菌性传染病:由真菌引起,如白线病、念珠菌病等。

4.寄生虫传染病:由寄生虫引起,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1.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土或气溶胶传播,如风疹、麻疹、肺结核等。

2.食物与水源传播:病原体通过食物或水源引起传播,如霍乱、副伤寒、食物中毒等。

3.虫媒传播:病原体通过蚊虫、苍蝇等昆虫媒介传播,如疟疾、登革热、鼠疫等。

4.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或接触传播物体引起传播,如流感、艾滋病、手足口病等。

1.肺结核:属于细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需立即上报至省级疾控中心。

2.流感:属于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一旦发现流感疫情,需要立即上报至县级以上疾控中心,并做好流感疫苗供应和应急处置工作。

3.登革热:属于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媒介传播。

应加强对感染患者及病例周边环境的防控,及时上报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4.艾滋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感染者需及时上报至县级以上疾控中心,加强对感染者的治疗和管理。

5.白线病:属于真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或呼吸器官吸入传播。

应加强对患者及疫区周边环境的消杀,确诊病例需立即上报。

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各级疾控中心需要建立和改进传染病的报告系统和监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上报要求。

本文仅概述了常见的传染病分类及上报要求,实际上报要求可能因地区和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上报疾病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疫情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并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传染病:病毒性与细菌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传染病:病毒性与细菌性感染预防与治疗

抗病毒与抗菌药物的选用原则
根据病原体的种 类和敏感性选择 药物
考虑药物的副作 用和耐药性
遵循医生的建议 和处方
避免自行购买和 使用药物,以免 延误治疗或产生 不良反应
抗病毒与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联合使用的必要 性:病毒性感染 和细菌性感染同 时存在时,需要 同时使用抗病毒 和抗菌药物进行 治疗。
联合使用的原则: 根据病情和患者 体质,选择合适 的抗病毒和抗菌 药物,并按照规 定的剂量和疗程 进行治疗。
联合使用的注意 事项:注意药物 之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产生不良反 应或降低疗效。
联合使用的效果: 抗病毒与抗菌药 物的联合使用可 以提高治疗效果, 缩短病程,减轻 患者痛苦。
耐药性的产生与应对措施
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长期使用抗生素导 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应对措施:合理使 用抗生素,避免长
期使用
耐药性产生的危害: 增加治疗难度,可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 液,用流动水洗手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
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 免接触生病的人或动物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 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及时就医:如有不适,及 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公共卫生措施
疫苗研发和分发:全球疫苗研发和分发 机制,确保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分发公 平、高效。
卫生系统建设:加强全球卫生系统建设, 提高各国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卫生安全:加强全球卫生安全,防止传 染病的传播和扩散。
卫生教育:加强全球卫生教育,提高公 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与健康意识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的认识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鼓励公众参与健康公益活动,如疫苗接种、健康检查等 加强媒体宣传,提高公众对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传染病学(第9版)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一节 伤寒与副伤寒

传染病学(第9版)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一节 伤寒与副伤寒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目录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八、治疗 九、预防 十、副伤寒简介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前言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六、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三大常规
1. 外周血象:白细胞、粒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嗜酸 细胞数量对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价值;血小板多正常,突然减少 应注意DIC或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可能
2. 尿液:轻度蛋白尿 3. 粪便:肠出血时可见隐血阳性或血便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八、治 疗-病原治疗
能运动杆菌。 4. 1884年,Georg T. A. Gaffky进一步证实其是伤寒的致病菌。 5. 中医:伤寒意指为寒所伤,包括有畏寒发热症状的疾病。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病原学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特殊现象
再燃和复发
再燃 进入缓解期后,体温波动下降,但尚未达到正常时,热度又再次升
高,持续5~7天后退热(血培养可阳性)
复发 患者进入恢复期热退1~3周后,发热等临床表现重又出现,血培

传染病学(第9版)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传染病学(第9版)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 菌痢主要集中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医疗条件差且水源不安全的地区。全球每年 志贺氏菌感染人次估计为1.63亿,其中发展中国家占99%。在志贺菌感染者中,约 70%的患者和60%的死亡患者均为5岁以下儿童。
➢ 我国目前菌痢的发病率仍显著高于发达国家,但总体看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各 地菌痢发生率差异不大,终年散发,有明显的季节性。本病夏秋季发病率高可能和降 雨量多、苍蝇密度高以及进食生冷瓜果食品的机会多有关。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 2.轻型(非典型) 3.重型 4.中毒性菌痢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脑型(呼吸衰竭型)、混合型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一)急性菌痢
1.普通型(典型) 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伴腹痛、腹泻,多先为稀水
样便,1~2天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天排便10余次至数十次,便量少,有时为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常 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自然病程为1~2周,多数可自行恢复,少数转为慢性。 2.轻型(非典型)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毒素
二、病 原 学
➢ 志贺菌侵入上皮细胞后,可在细胞内繁殖并播散到临近细胞,由毒素作用引起细胞死亡。 ➢ 志贺菌所有菌株都能产生内毒素,内毒素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的重要因素。 ➢ 外毒素又称为志贺毒素(Shiga toxin),有肠毒性、神经毒性和细胞毒性,分别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

传染病学 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七节 鼠疫

传染病学 第四章 细菌性传染病 第七节 鼠疫
➢2010年至2015年,全世界范围内有3248人感染鼠疫,其中病死584人(病死率 17.98%)。
➢我国近年有19个省区发生鼠疫疫情,发病最多的是滇西黄胸鼠疫源地和青藏高原喜 马拉雅旱獭疫源地。2004年至2015年,我国有61人感染鼠疫。
➢季节性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 ➢人间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
二、流行病学
➢人对鼠疫没有自然免疫力,所有人群(不分种族、性别、年龄)普遍易感。 ➢职业关系较密切:狩猎、疫区放牧、屠宰等职业易感染发病,其他类职业就较少见。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可降低易感性。
二、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人间鼠疫耶尔森菌感染以非洲、亚洲、美洲发病最多。亚洲主要在越南、尼泊尔、 缅甸、印度、俄罗斯和蒙古有流行或病例发生。
三、临床表现
腺鼠疫淋巴结肿大
2. 肺鼠疫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发病急剧。 ➢严重的一般临床症状外,有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症状。 ➢高热,达40~41℃,脉搏细速每分钟120~130次。 ➢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胸部检查所见与危重的临床症状不相称。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二、流行病学
1. 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可作为鼠疫的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其他啮齿动物。 2. 黄鼠属和旱獭属为主要储存宿主。 3. 褐家鼠、黄胸鼠是次要储存宿主,但却是人间鼠疫的主要传染源。 4. 其他如猫、羊、兔、骆驼、狼、狐等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5. 各型患者均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最为重要。
二、流行病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七)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类型与分布
➢包括旱獭、黄鼠、沙鼠、田鼠、家鼠5大类型鼠疫疫源地。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东南的19个省、自治区、295个县。 ➢疫源地总面积140余万平方千米。 ➢流行范围扩大,四川、西藏、广西、贵州新疫源地不断被发现。 ➢云南、广西等间隔多年再度暴发。 ➢鼠疫向城市及人口密集区逼近,拉萨、昆明等。 ➢远距离传播构成新威胁,青海、甘肃、西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 、胎龄 、血小板的相对 危险度分别为 1. 7 5 40 . 3 。结 65 9 . 4 、2 4 6 3 5 4
肺炎支原体 D A 检测及其与慢性鼻窦炎的 N
相关性研究——张平等 (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 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59 2 ) ( l00 ;( 中国中西医
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 0 , 5() 2 l ) 07 l 1 , :l一 4
果: 血培养主要为酵母菌属, 中以非 白色酵 其
母 菌为主 。l 2 例患者中, 治愈 l 例, 3 死亡 8 。 例 结论 : 真菌败血症是医院获得性疾病 , 其死亡
军等(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辽宁沈阳 l04 01 1
) ( ;( 中国医药导报》 07 ,2 0 ,4( ) 3 [ 5:4 目 的: 探讨d J 肺炎支原体感染 病例 的临床 特 'L 点。方法: 总结我院 8 O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

败血症患者止凝血功能改变的研究——门剑 龙 ( 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检验科
6 7.Biblioteka 维普资讯 305 ) 002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 ,0 1 ) 0 7 3 () , : 3- 6[ 3 3 目的: 对败血症患者凝血 、抗凝血、纤
率很高。早期诊断是治疗成功, 减少死亡率的 关键 。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有望改善患者
预后。】
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婴幼
儿病例中肺部 出现湿罗音者 5 . % 3 21 ; 岁以上 7 患儿中肺部出现湿哕音 者 l. % 二者之间 7 5, 6 有极显著性差异( <0 1。婴幼儿病例 中出 P .) 0
溶、内皮系统的功能变化进行研究, 并评估各
论: 败血症患者的抗凝血 、纤溶系统功能发生 显著变化, 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测定上述指标
对 了解败血症病程发展趋势具有辅助作用。】 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 菌败血症 6 2例诊治分 析——马海欣等 ( 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西安 700 ) ( 西医学杂志) 0 7 6 102 ; 陕 ) 0 ,3 ,2
维普资讯
感染所致的 脑炎 的临床 特点, 高对本 病的 提 认识水平并探讨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 且有神 经系
统损害的患儿 回顾性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4 0
现肺外并发症者 2. ; 3 % 3岁以上患儿出现肺 9 外并发症者 4 % 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7, P 0 5。 . ) 结论: 0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病 例与 3 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阿奇霉
例中 2 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例有抽搐, 9 l 4 2 2 例呕吐, 例头痛, l 0 3 6例脑电图异常, 确诊为 Mp感染后, 均用大环内酯类阿齐霉素治疗, 并 辅以支持 、对症治疗, 住院 2 2 d平均 l. , - 0, 5 5d 其中 2 例治愈, 例好转, 9 l 8 出院后门诊随访观 察, 辅以高压氧和康复治疗, 治疗 3 6个月, — 全
志 06 ,20 ,8(2:14 - 6 1[ 1) 6 0 14 目的: 探讨 外科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败血症的早期诊
窦炎患者鼻腔 一 窦黏膜的肺炎支原体感染 鼻 情况, 3 例健康对照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 与 l 较, 分析肺 炎支原体感染 与慢 性鼻窦 炎的病 理相关性 。结果: 性鼻窦炎组 中检出肺炎支原
() 5 8 [ 1 :8— 7 目的 : 探讨新生儿金黄 色葡萄 球 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 6 对 2
项指标水平变化 与预后 的关系 。方法: 用 采 S s x C 70 yme A- 0 0型 血液 凝 固仪 测定 8 5例
败血症患者的蛋 白 C活性(CA) P : 、抗凝血酶 活性( : 、凝血 因子 F ATA) V活性( A 、 F V: ) 凝 血因子 FI v 活性(Ⅶ: ) I F A 、凝血因子 F Ⅷ活性 (Ⅷ: 、 F A) 凝血因子 F Ⅸ活性( Ⅸ: ) W 因 F A 、v 子( nWie rn atr WF、纤维蛋白 v U ba dF co, o v )
体感染所致的 中枢感染, 诊断需具备血清 Mp

IM 阳性、 g 脑脊液检查病脑改变及神 经系统
受累表现的临床症状, 齐霉素 治疗效果确 阿 切, 良好。】 预后
析新生儿败血症影响死亡的高危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生儿败血 症 l6例的临床资 l 料 。比较死亡与存活患 儿的临床特 点, 应用 lg t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 O oii sc R值及 O R的 9% 5 可信区间。结果: 存活 14例, 0 死亡 l 例(0 4 )多因素 lg t 2 1. % 。 3 o s c回归分析显示, i i
体4 对照组中检出 l 经 X 检验, 例, 例, 2 两组检
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0 5。结论 : P .) 0 肺炎 支原体可能是某些慢性鼻窦炎病例的致病微 生物, 但非慢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 因素。】 8 J肺炎支原体感染 8 'L 0例临床 分析——孙
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l例获得性真 菌败血症的外科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
[ 目的: 讨肺炎支原体 感染与慢性鼻窦炎的相
关性。 方法: 合酶链反应检测6 例慢性鼻 用聚 l
论: 针对死亡的危险因素制订 相应 的防治措 施, 可降低病死率 。】 外科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败血症早期诊疗 的临床探讨——马晓望等 ( 浙江 杭州师范学 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30 1 ) ( 10 5 ;( 中国医师杂
部恢复正常, 3 余 例放弃治疗 。 结论: 肺炎支原
素 治疗效 果好 , 儿依从性 好 , 患 值得 临 床推 广 。】
细菌性 传染病
新生儿败血症死亡高危因素分析——顾健辉 等 ( 江苏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2 60 ) 2 0 1;
《 交通医学 06 0 ( ) 5 目的: ,20 ,2 6:7 l[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