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标准测评中心题目——三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应考者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2.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根据要求作答。给定资料:
1.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我国以前提“三个代表”,“三个至上”,大概是“三个”基本上包含了天下。而反三俗的目的是为了“三个至上”和“三个代表”。但为什么前两个“三雅”提倡多年,社会还是有那么多“三俗”呢? “三俗”---庸俗、低俗、媚俗。俗,这个字,按照王力古汉语词典解释:(1)是风俗,所谓移风易俗。(2)世俗,当代人。反正,庸俗、低俗、媚俗基本上是指风俗拜物,风雅之人不谈钱,《世说新语》里,时人王夷甫因雅癖而从不言“钱”,其妻故将铜钱堆绕床前,夷甫晨起,呼婢“举却阿堵物”(搬走这个东西)。这风雅,看来如今只有不差钱的本山大叔才能附庸了。如今领导提倡反三俗,是和社会拜物主义盛行有确切的关系。当然,拜物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不同的,前者是物质利益至上,后者是物质决定意识。批三俗的人要深刻认识两者区别,以免误伤。社会拜物意识的根源,按照唯物主义的理论,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现在的经济基础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GDP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政府、媒体,社会,不遗余力地建设,高楼大厦,公路,高铁,老板,增长率,如此种种,要不拜物,也难。理论上,唯心主义似乎容易拜神,不拜物。不过,如果把经济建设这个东西作为圣旨,实际上,唯物主义就容易变成唯心主义。看似崇拜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实际上迷信的是GDP数字,而不管民生的艰难。看似经济飞速发展,实质上,两极分化。心外无物,只管维稳,反三俗,要反这种唯心论。中国有句老话,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三俗的产生根源,和官员以身作则大有关系。官员按理是全民公仆,不但要重商,也要重农,更要重工人。然而,经济建设成为唯一,一面倒的GDP崇拜,让老板们成了市长们的座上客,而农工要见,只能偶然,偶然见了总理,晚上还得翻墙,不是上网,而是逃亡。反三俗,要反这种唯上论。
2.喜剧在中国越来越火,其中最不可思议的一位当红明星就是“小沈阳”,一个喜欢反串的演员。女性化的着装(头上那色彩艳丽的蝴蝶结、女式衬衣、运动胸罩)以及粗鄙的插科打诨让他出了名。而在春晚舞台上的首次亮相,让他更火了。小沈阳的爆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宽容程度已经发生了转变。低俗笑话以及一些跟性有关的话题——中国人称之为“黄色内容”——却正在走向公开化,走向舞台,进入公众谈话领域。不过需要确定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黄色”内容都会被允许出现在大众面前。今年2月,中国有3000家网站和270家博客由于包含“色情低俗”内容遭到关停。小沈阳现象主要来源于中国的80后。不过,这也算是对不那么保守的年代的一种复古。西方人经常会误以为中国社会的性观念非常保守。实际上,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几个世纪里,反串表演和同性恋文化一直在中国很流行。小沈阳对中国观念尚未扭转的展现,显得既前卫,又老套。事实上,小沈阳的喜剧形式——所谓的二人转,或“二人戏”——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基和模式。不同于西方的独角喜剧,“二人戏”一部分是一男一女之间的拌嘴(通常是夫妇),一部分是流行音乐演唱,还有一部分是服饰穿着低级下流、肢体动作粗俗夸张的杰里•刘易斯式喜剧表演。(一种喜闻乐见的滑稽桥段是这样子的:一个男性小品演员在台上顶着一把椅子,边走边吹着啤酒瓶,声音喳喳作响。)追溯到至少300年前,这种喜剧形式起源于中国东北,那里巡演的粗鄙艺人会讲一些下流笑话,表演一些歌舞去娱乐寒冬休耕时月的农民。“我不知道什么被定义为庸俗,但我知道观众喜欢我的表演,”小沈阳说。“二人转用过去有些色情内容,但我的老师赵本山作了改良。”现在是“绿色二人转”,一个更健康的版本。
3.一群相声界的表演“艺术家”们,针对郭德纲面向大众面向百姓的相声,提出要抵制相声中的庸俗、低俗、媚俗成分,矛头直指郭德纲,但后来反被郭德纲信手拿来当了包袱。随后郭德纲借此创作了相声段子《我要反三俗》,堪称“郭式相声”之中的经典。毋庸讳言,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确实在某些文化领域大行其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些影视片,过度追求商业化、娱乐化,强调感官刺激,忽视高尚的审美追求;一些出版物,忽视正确的导向作用,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传播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些电视媒体,人为制造“热点”、哗众取宠、格调低下,为追求收视率甚至不惜挑战观众的道德底线;一些网站,炒作绯闻、披露隐私,靠无聊、低级的“恶搞”甚至靠渲染色情暴力提高点击率。这类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现象,散播快,流毒广,其严重危害不容轻视。前不久,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文化领域的“三俗”问题连发六问,诸如“现在一年创作的小说等文学作品汗牛充栋,但真正为广大读者所一致公认的力作有多少部”,“全国几百个电视频道,数以千万计的文化节目,真正的有丰富文化内涵、高尚文化品位和品格的节目又占多大比例”,“每年生产四百多部影片,上万集电视剧,其中能与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并驾齐驱的传世力作占多大比例”,等等,这些质问确实值得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警醒和反思。当今世界消费主义之风盛行,波及文化领域,产生了文化消费主义,使文化生产的商业利益追求压倒甚至取代了艺术和精神的追求,文化沦落为纯粹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伴随着流水线式的生产与复制,拒绝深刻、追求感官满足,以消遣性、娱乐性为追求的文化成为消费时尚,文化泡沫、文化垃圾以及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产品由此大量产生。比如,近年来大行于电视的各类选秀节目,不同程度地存在以刻意逢迎观众获得收视率的现象;一些选手、评委把选秀节目当做追逐名利、自我炒作的平台;一些媒体凭借其手中的话语权,百般维护,推波助澜;一些电视明星、媒体红人所代表和渲染的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也甚嚣尘上。这类节目在带来很高人气的同时,也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反感。而一段时期以来,“三俗”之风在一些电视“相亲”节目中可以说达到了某种极致。在“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理念的驱使下,这些节目把少数年轻人拜金、自私、享乐的爱情观、价值观一次次加以放大,在以低俗的方式赢得所谓“高收视率”的背后,却是电视媒体社会责任感的沦丧、价值观的迷失、导向的严重偏离。文化消费主义的侵蚀,是“三俗”之风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三俗”之风侵蚀文化领域,暴露了我们的主流文化不够突出,没有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引导力的问题。在坚决抵制“三俗”之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弘扬主流文化。
4.在任何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化都是多元并存的,呈现出丰富、复杂、动态的状态。但其中总有一种文化获得广泛的接受和认同,这就是主流文化。它是指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它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映、国家意志的表达。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社会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文化。这种文化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那些历经几千年,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和智慧光芒的东西;二是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进程中作出的伟大创新,包括体现时代精神的当代文化;三是世界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元素。在整合上述三种文化渊源之上形成的中国当代主流文化,以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旋律,激励、鼓舞着亿万人民。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通过大众传媒传播本国主流文化。美国作为世界流行文化制造、输出大国,其好莱坞大片在传播核心价值观方面并不含糊。无论是战争大片、科幻巨制还是浪漫爱情故事,大都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爱国主义和美国式的伦理爱情观念。好莱坞电影体现的核心价值,成为维护、宣传美国主流文化的重要媒介。这些影片在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其导向性同样十分鲜明。应该看到,作为应该在社会进程中起重要引导作用的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不够突出,不够“主流”,未能充分发挥“主流”的引导和影响作用,甚至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变幻、交织、杂响中,声音不够响亮,缺乏应有的感召力,无法充分发挥文化化人的作用,这无疑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当前,各种文化在这个时代交响:“精神快餐”、“草根文化”盛行,蓝领文化与白领文化、小资文化与打工文化并存,“少儿不宜”的成人文化对传统道德带来挑战,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文化冲突引人注目。而主流文化却呈现出一定的非“主流”状态:第一,主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