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制度创新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易错点20 中国近现代的制度创新-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20 中国近现代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我们要立足具体国情,科学决策,适时调整政策,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
各国的制度可以互相借鉴。
1.民主共和制: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初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了农民劳动的热情,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2002年中共十六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7.“一国两制”构想:是我国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已经成功实践。
01民主共和制1.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三民主义D.实业救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6【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与制度创新】考点解析及精练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3
1689 年 英国君主立宪制
1921 年 苏俄新经济政策
1933 年 美国罗斯福新政
民享受到比较广泛的权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 年颁布 《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王权 加以限制,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在
英国确立
开创了君主立宪制
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 济,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大 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戊戌 变法
1898 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 级维新派发起的救亡图存运动,主张发展资 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是一场资产
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 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 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
1
3.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
步发展
1978 年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到社会主
2
改革开放
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 策;对内进行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进
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义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现代历史上的4 年人民代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
实行的,以“富国强兵”为目 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的道
的,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 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
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次自 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
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
革
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改革使社 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文化水平。 4.改革的启示。
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五大发展理念复习
绿色___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关系和谐问题,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10.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1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什么?
12.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
13.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4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
15体现的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乡村振兴战略
16.体现的国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一带一路到上海峰会腾飞的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这充分证明____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也证明____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_____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是——
3.远程操控机器人、智能家具、3d打印等新科技的发展体现了我国实施——战略和——战略
开放___着力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必须顺应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共享___着力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根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四【易错易混】
1.发展的目的和创新的目的是什么?
2018-2019年历史中考总复习课件:热点专题一“大道至简”简政放权与古代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
历史热点专题一:“大道至简”简政放权与古代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热点切入】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据新华社电“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古用今,回应了公众对简政放权的期待,表达了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的决心。
【知识链接】一、重大历史改革(一)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二)孝文帝改革背景: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趋势。
措施: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拓跋改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制;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意义(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评价:孝文帝是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
二、重大制度创新(一)西周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要服从天子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士带兵作战;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二)秦朝郡县制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政治上: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设36个郡,郡下设县。
(三)隋唐科举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初中政治中考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基础过关 第十七讲 富强与创新 课件-2021届中考冲刺 道德与法治
目 录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1
核心知识提炼
备考建议
1.改革开放的重要作用。 1.“改革开放”是中考常考知识点。经常结合当年的一些重要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 时政或者国家领导人的讲话、重要的政策方针、具体的场景
的经济成就。
等以选择题、漫画题、材料分析题或者活动探究题的形式考
3.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原因 查,备考时重点把握改革开放的原因、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与教育、科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等知识点综合考查。备考时应重点把握我国的科技 教育现状、创新的原因、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怎样培养创 新精神等。
目 录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2
• 1.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是什么?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
进入新时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 6.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1)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 革开放。
•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总体实力已位
居世界前列 ③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创新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目 录
首 页
中考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复习:创新驱动发展
【一句话必背】1.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让生活更美好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4.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5.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把建设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6.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7.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8.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9.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10.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问答题梳理】1.怎样正确认识创新?(1)生活处处有创新。
(2)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3)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4)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5)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2.我国为什么需要创新发展?(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心。
(3)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4)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5)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我国的科技现状?(科技国情)成就: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不足:但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3.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克争的决定性因素。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专题复习 富强与创新
①创新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 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①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改变生活
创新与 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生活 ③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
④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分析上表资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B. 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C. 我国实现了共同富裕
D. 我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 B ) 4. (2022·河北)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 发展,从沿海发达地区返乡就业的农民工和大学毕 业生在增多,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好现象。这一现 象“好”在 A. 表明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B. 有利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C. 缓解了我国人口对资源的压力 D. 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4)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5)有利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
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
色社会主义的根本 原则。共同富裕不 是同时、同步、同
等富裕,实现共同
富裕是一个过程。
( B ) 3. (2022·湖北武汉)某班学习小组在“中国经济发展”主
题探究活动中,收集了如下资料:
时间
中国人均GDP总 量
中国GDP总量
中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 济比重
1978 年
385元Βιβλιοθήκη 3 679亿元1.7%
2021 年
80 976元 1 143 670亿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届中考复习热点专题系列(改革开放45 周年+科技创新 航天精神 新质生产力)
中考道法热点专题一、改革开放45 周年建国75周年【热点材料】材料一:1978-2023,滚滚向前的改革春潮,造就了蓬勃发展的今日中国。
2012-2023,更高举起的改革大旗,推动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材料二:改革开放45年来,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推动我国迈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
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改革发展成果更多也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30%。
材料三: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一定能劈波斩浪、一往无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变为现实。
材料四:2023年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
10年来,我国分批设立了22个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十年来,各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力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开放创新。
形成了外商投资准入及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证照分离”改革、自由贸易账户创设等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
材料五:滴水之晶,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回望来路,“中国奇迹"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审视现实,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历史中考 论述题模板 专题复习
班级姓名学号论述题专题复习【格式要求】观点:陈述句(史实+评价)(2分)论述:史实+ 史论(史实的地位、作用、影响、意义)(1+2分)史实+ 史论(史实的地位、作用、影响、意义)(1+2分)结论:升华、启示(怎么做)(2分)【答题注意事项】观点:观点是陈述句,不能写成短语、名词或疑问句,不要过长。
论述:1.审清题目,看清是否要求只能从材料中提取两个信息加以论述,决定了是否能用材料以外的史实。
2.史实尽量用材料的例子,提高准确度。
3.论述至少写两个史实,每一点必须做到史论结合:史实+史论。
4.注意论述的先后,哪一个史实在前,哪一个史实在后。
5.要注意考虑相关史料的熟悉程度。
结论:1.要呼应开头,最好能对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
2.常用“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因此……”作开头。
3.结论与观点在表述上要有所区别,照抄会扣分。
4.总结的2种方法:添油加醋法:在原来观点上增加适当的词句补充。
改头换面法:用表述不同但本质意思相近的句子替换观点。
【史论结合:史实+史论】史实(历史事件:最完整的表述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例子: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了模仿我国唐朝典章制度的改革——大化改新。
倘若时间与人物不记得就不要写,写好哪国哪个事件就可以。
例如:日本大化改新模仿我国唐朝制度。
史论(事件评价:地位、作用、影响、意义等)例子: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常用观点模板】1.改革创新类:改革创新是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
适宜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符合国情的改革促进经济的发展。
2.政治制度类:制度创新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动力。
先进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发展。
新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曲折的历程。
3.民主与法制类:民主与法制相辅相成。
加强民主与法治,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法治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革命类: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2020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5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题 知
(续表)
识
时期 制度或政策
网
具体内容
络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
知
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
能 要
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 专制主义中
点
古代
西汉汉武帝推行“推恩”和建立刺史制度,削弱诸侯王势力;
整
央集权制度
合
练
专
|要点一|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题 知
3.中国现代重大改革
识 网
事件
具体内容
络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
内容
知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能 要
土地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点
改革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
能
要 点
古代
整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 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
合
分封制 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专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项 提
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分
训
练
专
|要点三| 中国历史上的制度或政策创新
整
合
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
意义
专
而持久的影响,迈出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
项
中考总复习道德与法治2-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他人学术作品,抄袭他人文学作品;个人专利发明被用于商业用途而没 有获得相应的收益。
知识误区
考点巩固
1.我国只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 改正: 我国保护本国和他国的知识产权。
2.打击侵权盗版可以杜绝侵犯公民知识产权的行为。 改正: 打击侵权盗版可以有效防止侵犯公民知识产权的行为。
7.创新精神的表现有哪些?(P26) (1)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2)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3)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4)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8.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P22)
(1)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 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3)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始。谈谈你对创新的看法。
(1)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即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2)我国发展起点低,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可以从“引进来”开始,从 模仿开始,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科技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最终 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3)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无法摆脱技 术落后的局面。因此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 本基点。
4.建设创新型国家,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1)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2)培养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学习,开发创造潜力。 (3)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4)勤动脑、勤动手,在实践中创新,积极参加各种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 活动。
2020届道德和法治中考专项复习:经济建设模块(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 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 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 在。
五
创新
大 发
协调
五 位
展
绿色 一
理
开放
体
念
共享
道路自信
四
个
理论自信
自
制度自信
主题一: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态度
公
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
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
有
济制度的基础
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制
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
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
经 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
济
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 经济的发展。
主题三:创新驱动发展
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1. 改革是制度领域的创新 2. 改革的推进需要创新精神 3. 改革带来更多创新 4. 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改革体制机制
改革与创新,二者相辅相成,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主题四: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发展挑战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项事业蓬勃发展。
(2)
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
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
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幸福生活。
(3)
a.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
九年级中考历史课件:单元专题六 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1921 年,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 新经济 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经济政 政策 策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具有
深远的指导意义
苏俄 (联) 重大 改革
赫鲁 晓夫 改革
为克服斯大林模式的一些弊端,1953 年赫鲁晓夫实 行改革,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从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但从总体上讲,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 的小修小补,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
古
代 世 界
大化 改新
重
大 查理·
改 马特
革 改革
7 世纪中期,日本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 革。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日本成为了以天 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 发展。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标志
8 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往将土 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分封。在西欧封 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898 年,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由 于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后以失 败告终。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俄国
近 代
农奴制 改革
世
界
重
大 改 革
日本 明治 维新
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克服农奴制危机,巩固统 治,被迫签署改革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阶级的 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 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高价赎买。改革废除 了农奴制,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成为俄国 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美 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开 国 始实行新政。其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 罗 兴法》,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 斯 观调控和干预。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 福 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 新 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 政 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实用资料】中考总复习江西专用道德与法治复习考点科教兴国与创新PPT
欣赏视频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 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 全面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 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 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 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 细转变。
中国科技有多强 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数百次实验和190次失败后,于1971年10月4日,成功得到青蒿中性提取物“191号样品”。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 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4)敢于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夏天里屋内的温度高达50多度,不是一般人所能受了的。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②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3)勤于思考,善于观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中考总复习江西专用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考点科教兴国与创新PPT 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 业模式创新相结合,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转 变。 ▲ 坚持创新发展的内涵: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 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 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1972年11月8日,获得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青蒿素。 (4)敢于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素质,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 (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與论氛国和法治环境 。 将好奇心转化为兴趣和爱好,勤动脑、多思考
中考历史考点专题五 创新
角度二:原因类 3. 结合所学谈谈各国不断进行创新的原因是什么?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 时俱进,敢于创新;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和必然 的选择。
角度三:建议类 4. 历史证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合理建议。 创新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只有不断的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社会发展 的活力;要勇于改革,不断创新。
线索梳理 多角度设问
多角度设问
角度一:启示说明类 1. 结合历史上的制度创新,谈谈你的认识以及得到的启示。 认识:制度创新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制度创新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 合,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制度创新共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启示: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立足国情,科学决策,适时调整政策,是保持社会 发展活力的关键;各国之间的制度可以相互借鉴。
(2)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倡导理性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 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和反对专 制和独裁的思想,为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启蒙思想家倡导 的自由、平等思想,激发了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中国近代的知识分子受启蒙 运动影响,在中国宣传西方政治体制,如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指导了中国的戊 戌变法运动。 (3)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 主义பைடு நூலகம்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综上所述,先进思想指导社会实践, 是社会发展的先导,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 “科技创新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现代工厂制 度的确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和铁路的出现,使人类进入“ 铁路时代”,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交通往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 将世界各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极大地拓展了 人类的生活空间,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推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历史中考总复习:七年级历史制度创新专题复习导学稿新人教版
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环节一认识课标1、了解尧舜禹的传说和禅让制2、知道夏朝的建立和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史实。
3、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环节二自主预习一.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时期,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的政治制度,就叫做。
2、尧舜禹的统治:老年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在位时,制定,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治水,他接受治水的重任后,他总结教训,采用的方法,开凿河流疏导洪水入海,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
他因治水有功,被尊称为。
舜老年时让位于。
二.“家天下”的形成1、夏朝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者是,定都。
2、家天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
中国历史上的“禅让制”结束,开始。
“公天下”变成了。
三.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
2、分封的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环节三合作探究探究一:原始社会为什么要实行禅让制?探究二:启继承王位为什么标志着禅让制的结束?探究三:分封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环节四课堂作业1、《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宗法制2、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当时实行了一种特殊的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A、世袭制B、武力夺权C、禅让制D、自我推荐3、禅让是传说中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禅让”的依据是()A、财产B、武力C、德才D、门第4、湖南某电视台要投资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影,下列情节能够出现在该电影中的是()A、炎帝和黄帝巡查大禹治水的情况B、舜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C、年老是舜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禹D、禹教人们挖井5、我国古代的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A.尧传位给舜B.舜传位给禹C.禹传位给启 D.商汤灭夏6、香港某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提到:“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2020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七级历史制度创新专题复习教学流程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历史中考总复习:七级历史制度创新专题复习教学
流程新人教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流程内容与目的教学方法时间分配(分)
问题设置展示禅让制、世袭制、
分封制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复习:禅让制的
表现,实现质的特点,分封制的主
要内容。
3
生1 师2´
预习新知导学稿“自主预习”①学生自学完成;②小组内部相互
对答案;
7
生5´师2
讲解知识点1 禅让制。
①知道禅让制发生于尧舜禹时期②
知道禅让制是讲率领的位子传于贤
德之人。
4;
生3´师1´,
讲授知识点2 世袭制。
①启继承王位是世袭制的开端。
②
从此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5
生3 师2´
讲授知识点3 分封制。
①知道分封制的分封内容和诸侯的
义务。
②教师出示史料,总结分封
制的利弊。
4
生2 师2
合作探究启继承王位以为什么标
志着禅让制的结束?
①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②每个小
组派代表讲授观点;老师进行总
结
5
生4 师1
合作探究分封制在当时起到了什
么作用?
对西周:开疆拓土,巩固统治。
对东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4
生3师1
课后练习完成导学稿的课后习题学生自主完成,当堂校对答案
8
生用6´,师2
´
合计
生27´,师13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创新【列宁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
典题1 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
——引自《苏联兴之史》
材料二: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材料三: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农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1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
(2分)
典题2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是所有劳动者的愿景,也是各国政府应有的执政理念。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
1921年,列宁从本国国情出发,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创建了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经政治体制,但该体制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材料一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你找出其中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4分)
错误一:;改正:。
错误二:;改正:。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4反映1929—1933年美国出现了什么现象?(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1分)为解决这一问题问题,罗斯福在“新政”中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什么?(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图5场景最有可能涉及的话题。
(1分)
(4)有学者认为,政府执政理念一般分为“执政为民”和“执政为国”两类。
从美苏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举措看,你认为两国的执政理念分别属于哪一类? 请说明理由。
(4分)
典题3(2012·山东泰安)(12分)历史证明,制度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制度创新与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
(1)为应对材料一中的局面罗斯福实行了新政。
请写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和作用。
(2分)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新经济政策”和“僵化的苏联模式”的突出特点各是什么?(2分)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什么?(1分)
材料三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先后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生物工程、电脑、原子弹等。
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请你将上述材料中所列的科技成就按类别填入下面相应横线中。
第一次科技革命:(1分)
第二次科技革命:(1分)
第三次科技革命:(l分)
(4)前两次科技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两个崭新的时代。
请按顺序写出这两个时代的名称。
(2分)
(5)201l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l1月3日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你知道这一技术运用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1分)
典题1(1)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表现: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
(2)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3)原因:①当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②西方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典题2(1)错误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正:“新经济政策”。
错误二:列宁;改正:斯大林。
(2)现象:失业率急剧上升。
原因: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举措:实施“产业复兴法”。
(3)话题: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或压缩农业种植面积);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4)美国:属“执政为民”;理由:政府关注民生,人民拥护政府。
苏联:属“执政为国”;理由:在特殊时期,只有国家强大,人民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典题3(1)核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
(1分)作用:促进了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了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1分。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分)斯大林模式: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
(1分)邓小平为首的中国人民探索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分)(3)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火车、轮船。
(1分)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电报电话。
(1分)第三次科技革命:生物工程、电脑、原子弹。
(1分)(说明:答错一项或漏答一项均不得分)(4)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时代。
(1分)第二次科技革命:电气时代。
(1分)(5)第三次科技革命。
(1分)计算机网络技术。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