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生理功能
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一、红细胞
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 1、形态: 无核,呈中央双凹圆盘状
12
正常值 男性(4.0~5.5)×10/L
12
女性(3.5~5.0)×10/L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 ①、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铁和蛋白质。
成人体内共有铁3~4 g,其中约70%存于血红 蛋白中。
• 血液中的抗凝物质主要有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实用文档
•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
• 纤维蛋白溶解 • 血凝过程中形成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可在纤溶酶
的作用下,变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纤维蛋白的溶解
激活物
+
纤溶酶原
纤溶酶 -
抑制物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
速发生血液凝固,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 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并交织 成网,以加固止血栓。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 生理性止血过程的三个环节彼此相互促进, 使生理性止血能及时而快速地进行,是机 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
实用文档
血液凝固后l~2 h,血凝块发生回缩, 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 血液 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内的流体组织,由血浆 和血细胞组成。
实用文档
• 血液的生理功能 1、运输功能 2、缓冲功能 3、参与体温的维持 4、免疫防御功能 5、参与机体的生理止血
实用文档
第一节 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
• 一、血液的组成和血量
血液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组成,
• 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 • 血量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血液循环及其生理功能
血液循环及其生理功能【文章正文】血液循环及其生理功能血液循环是人体内部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它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液循环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它们共同协作,确保血液在全身有效循环,为身体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
一、心脏的功能及结构心脏是实现血液循环的关键器官,它位于胸腔中央的心包内,呈锥形,由四个腔室组成: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
心房负责将血液从全身静脉系统收集,并将其输送至相应的心室,而心室则将高浓度的氧合血输送至全身动脉系统,实现血液的循环。
二、血管的分类及结构血管是血液循环的通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
动脉将经由心脏排出的血液送往全身各组织器官,而静脉则将经过代谢的血液回输至心脏。
毛细血管连接着动脉与静脉,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实现氧气、养分等物质的交换。
血管的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内膜负责血液流动的顺滑,中膜则维持血管的弹性,并控制血管的收缩舒张,以调节血压。
三、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含有水、蛋白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成分,起到输送物质、维持渗透压等功能。
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负责输送氧气到组织器官,白细胞是机体的免疫细胞,起到抵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则负责血液凝固。
四、血液循环的过程在血液循环中,心脏通过收缩与舒张的运动驱动血液流动。
在收缩期,心室与心房紧闭,血液从心室被推入主动脉和肺动脉,进入全身和肺部,实现供氧和养分输送。
在舒张期,心脏充血,心室舒张,此时血液从静脉回流至心房,进入心室,为下一次收缩期做准备。
心脏的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使血液在全身循环,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五、血液循环的生理功能血液循环具有多重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供氧、营养物质输送、代谢废物排除和维持温度平衡等。
血液通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满足组织器官的需求,保持其正常代谢。
生理-第3章-血液(唐四元)
比。
1.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由血浆中的胶体溶质颗粒(主要是血浆蛋白) 形成的血浆渗透压。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极小部分 (1.5mOsm/L,3.3kPa或约25mmHg)。 生理意义: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体液平衡。
正常健康成年人的血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 , 即每公斤体重有 70—80ml 血液。体重 60 Kg 的人, 血量约为4.2-4.8L。
血量包括:
循环血量——人体大部分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的
血量。
贮存血量——小部分滞留在肝、脾、肺和小静脉
处的血量。
*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颜色 血液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含有的红 色血红蛋白。 动脉血呈鲜红色(HbO2) 静脉血呈暗红色(HHb) (二) 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 蛋白含量,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红细胞比重为1.090~1.092,与红细胞内Hb 的含量成正比。
无机盐类(0.9%):Na+、K+、Ca2+、Mg2+、Cl-、HCO-3
代谢产物(非蛋白氮):尿素、肌酐、尿酸、氨基 酸、多肽等
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γ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 正常值 A/G比值:1.5~2.5:1 血浆蛋白:65-85g/L 白蛋白(albumin)40-48g/L 球蛋白(globumin)15-30g/L 分为α1、α2、 β、γ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溶液中不能透过细 胞膜的溶质颗粒所造成 的渗透压。
第三章 血液
体液:机体内液体的总称
占 体 重
60%
细胞内液
体 液
40%
血 细胞外液
20%
浆 5%
组织液 15%
血液,淋巴液,脑脊液
体液的组成
注:膀胱内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
血液 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的 液体, 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一、血液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运输氧、营养物质、激素和代谢产物等;
与O2结合较多,呈现鲜红色-------动脉血 去氧血红蛋白较多,呈现暗红色----静脉血
血浆颜色:含胆色素,呈现淡黄色,空腹呈现清澈透明。
临床血液成分检测:空腹采血,避免食物影像。
二、血液比重
相对密度, 全血比重:与红细胞数量有关,红细胞数目越多,全 血比重 越大。
血浆比重:与血浆蛋白含量有关,血浆蛋白含量越多
渗 透 压 实 验
渗透与扩散
渗透:水分子 扩散:溶质颗粒
• 渗透动力—渗透压:
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所具有的吸引水分子 通过半透膜的力量。
• 渗透压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 而与溶质颗粒的大小、种类、化学性质无 关。
(五)血浆的酸碱度(pH)
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 取决于血浆中HCO3-/H2CO3的比值
铁 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原料。
成人每日需20- 30mg的铁。
95%来自体内铁的再利用。其他为食物供应。
缺铁,使合成血红蛋白不足,
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
(3)成熟因子:叶酸、维生素B12。
叶酸参与DNA的生物合成,维生素B12可促进叶酸的活化利用。 缺乏:影响红细胞的发育成熟----巨幼红细胞贫血。
生理学血液
2.红细胞生成所需的物质: (1)红细胞成熟因子:VitB12(钴胺素)和叶酸。
在幼红细胞的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的DNA对于细胞分裂和合 成血红蛋白有着重要作用,合成DNA必须有VitB12和叶酸 作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如缺乏VitB12或叶酸,将影响红 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人体对VitB12的吸收必须要有胃液中内因子的参与。
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1)爆式促进激活物(BPA):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的增殖。 (2)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当组织中氧分压降低时,
刺激肾皮质管周细胞等合成并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血 液运输至骨髓发挥下列作用, 从而使红细胞数量增多: 1)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 2)抑制晚期红系祖细胞凋亡; 3)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Hb合成; 4)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 5)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 (3)性激素:雄激素可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
凝血因子 参与因子
步骤 放大效应 凝血速度
内源性凝血 全来自血浆
多 复杂 明显 慢
外源性凝血 部分来自血管外
少 简单 不及内源性明显 快
人体内的生理性凝血过程
在体内,当组织损伤时,暴露出的组织因子与FⅦa结合形成 F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该复合物有两方面的作用:
(1)可有效地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的FⅨ为FⅨa,从而启动“截 短的”内源性途径。
相关链接: 血小板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作用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 当血管受损时,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血浆中的vWF与 胶原纤维结合并变构,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GPⅠb结合, 从而使血小板黏附于胶原纤维上。
第五章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1.类型
Rh阴性:RBC上无Rh(D)抗原
49
2.特点 (1)没有天然抗体 人血清中无天然Rh抗体,只有Rh阴
性接受Rh阳性血后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
Rh抗体。 (2)抗体可通过胎盘
50
三、输血原则
(一)受血者与供血者的ABO血型相同
(二)对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 血的病人,还必须使Rh血型相同 (三)交叉配血实验
20
(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2.参与血液凝固 3.促进生理性止血
四、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一)造血过程及调节 (二)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生成过程(成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红细胞) 2.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存120天;1%更新) 3.红细胞的破坏(破裂的红细胞由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 胞吞噬;或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清除) .
外源性 :Ⅲ因子启动,因子在血浆和
组织中,参与因子少,时间短,启动凝血。
33
5.凝血因子缺乏将导致凝血障碍
钙离子缺乏——枸橼酸钠、草酸钾
VIII 、IX缺乏——甲型、乙型血友病
Vk缺乏——可导致Ⅱ、Ⅶ、Ⅸ、Ⅹ合 成障碍 将血液分别置于放有棉絮和涂有石蜡 油的两支试管中,哪支试管内的血液凝固 更快?为什么?
13
正常值:0.45% 正常值=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正常值=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临床意义: 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 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14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和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红细胞在正常血浆中下沉缓慢,说明 它在血浆中有相当大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在第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称为 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正常值:男性0~15mm,女性0~20mm
简述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简述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血液,这个我们体内流淌的神秘液体,真是个了不起的家伙!想象一下,血液就像一条忙碌的高速公路,车辆不停地来来往往,把氧气和养分送到每一个角落,真是太神奇了!血液的首要功能就是运输。
咱们的红细胞就像小快递员,负责把氧气从肺部送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想想看,没有它们,我们可真活不下去。
这氧气可不是开玩笑的,它就像细胞的“食物”,没了它,细胞们可就得饿得心里直犯嘀咕。
说到运输,血液还要把二氧化碳送回肺部,这就好比是在给细胞做一个“体检”,确保一切都运转良好。
让我们聊聊血液的营养功能。
血液里的血浆就像一个大厨房,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养分,像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这些可都是细胞的“美味佳肴”。
血液像个无所不包的餐车,随时准备把新鲜的“菜肴”送到每一个需要的地方,让细胞们高兴得跳起舞来。
想象一下,细胞们吃着好吃的,劲头十足地工作,这样的场景简直让人乐开了花!此外,血液还扮演着“调温器”的角色。
咱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小宇宙,保持适当的温度是多么重要啊!当外面天气炎热时,血液就像一把扇子,把多余的热量带走,确保咱们的身体不会变成“蒸笼”。
而在寒冷的天气里,血液则会把温暖的热量送到身体深处,真是个体贴的“好朋友”。
血液的另一个关键功能是保护。
白细胞就像身体里的小保镖,专门负责对抗入侵者,比如细菌和病毒。
它们真是打不死的小强,遇到敌人毫不手软,冲上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确保咱们的身体安全无忧。
想想看,咱们每天都在打仗,而这些小白细胞就是英雄,默默守护着咱们的健康。
说到血液,怎么能不提它的凝血功能呢?这可是个重要的防线!当咱们不小心划破了皮肤,血液会立刻启动一个“紧急反应”,像是召集队伍来拯救自己。
血小板就像小工人,拼命工作,搭建“围墙”,防止血液流失。
就这样,伤口慢慢愈合,咱们又能继续生活,真是太给力了!血液还有调节酸碱平衡的神奇本领。
它能够通过各种化学反应,保持体内的酸碱度在一个适宜的范围。
这就好比给身体的环境“把关”,确保咱们的细胞能够在最佳状态下运转。
血液组成及功能
血液组成及功能血液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液体之一,它通过血管系统传输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同时也具有调节体温、酸碱平衡和免疫功能。
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血液的组成1.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成分,含有血红蛋白,具有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红细胞还具有柔软变形的特性,可以顺利通过毛细血管,让氧气迅速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2. 白细胞: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抵抗病原体和维护机体免疫功能。
白细胞分为多种类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免疫角色。
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参与了血液凝固过程中的血栓形成。
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并形成血凝块,起到止血作用。
4.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非细胞成分的部分,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溶解物质组成。
血浆中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它们在维持血液渗透压、输送营养物质和废物以及调节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二、血液的功能1.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携带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从组织带回肺部,供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2. 营养物质的输送:血液通过消化系统将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在维持生命活动和组织修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排泄废物:肾脏通过过滤血液,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和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等,保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4. 免疫功能:白细胞和血浆中的抗体参与免疫反应,抵御病原体的侵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5. 调节体温:血液通过运输带热的作用,帮助维持人体的体温平衡。
当体温过高时,血液将热量输送到皮肤表面散热;当体温过低时,血液将热量输送到内脏器官,维持正常的体温。
总之,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密不可分,通过各种成分的紧密配合,保证了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防御能力。
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对于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血和津液的生理功能
简述血和津液的生理功能血液和津液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两大成分,它们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血液是人体一种透明的红色液体,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和液体养料组成。
它承担着血液循环、渗透和营养支持,还是抗御外来病原体的主要接受者。
红细胞是血液里最多的细胞,它们大多数被分泌出来,呈现出质软的透明棕色球形,其中含有红色素。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白色血球,它们有着攻击和抗击病原体的能力,它们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基础。
血小板负责血液凝固,在出血时可凝血,从而阻止外来病原体进入体内。
津液是由免疫细胞和津液液体组成的一种透明液体,其中包含了多种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淋巴细胞。
它们可以检测到传染性病毒和细菌,并在其中产生抗体,用以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津液液体也被称为津液因子,它们可以帮助维持平衡的免疫状态,并为T细胞和B细胞提供所需的激活和信号,以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
血液和津液的关系主要是在血液循环系统中,血液的循环会把津液中的免疫细胞和津液因子传递到全身,从而支持人体全身的免疫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和津液中的免疫细胞一起构成人体免疫系统,正确地配合,以应对病毒、细菌和外来的微生物入侵。
血液主要通过循环将氧和养料输送到全身各部位,是维持生命正常运行的重要材料,它也起到了温度调节的作用,凝固作用,促进血一些物质的代谢,配合津液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津液则主要是将抗原、免疫细胞和抗体运送到全身各处,帮助人体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反应,以抵御外来病毒和细菌的入侵,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总之,血液和津液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两大成分,它们有着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血液的主要功能为营养支持、温度调节、凝固作用、抗御外界病原体,而津液的主要功能则为提供免疫细胞和津液因子,将抗原、免疫细胞和抗体运送到全身各处,帮助人体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反应。
两者之间的协作,使得人体可以抵御病毒和细菌等外来病原体,保持健康。
血液学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学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学: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血管系统流动,为身体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关键的支持和保障。
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对于我们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血液的主要成分和其所承担的功能。
一、血浆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无细胞成分的液体部分,约占血液总体积的55%左右。
血浆主要由水分、蛋白质、电解质、激素等物质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水,占据了血浆总体积的90%以上。
水的存在使得血浆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使其能够在血管系统中传输和输送各种物质。
血浆中的蛋白质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液渗透压和血液凝固。
球蛋白主要参与免疫反应,起到抗感染和防御作用。
纤维蛋白原则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物质,能够参与血管损伤修复和止血。
此外,血浆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电解质,如钠、钾、氯等,它们维持着血液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浓度平衡。
激素则调控着机体内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二、血细胞除了血浆,血液中还包含着三种主要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 红细胞红细胞,也称为血红细胞或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它们呈现出圆盘状,并且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细胞核。
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携带氧气到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并将二氧化碳从这些部位带回肺部进行排出。
红细胞上富含的血红蛋白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从而实现氧气的运输。
2. 白细胞白细胞,也称为血白细胞或白血球,是一种具有细胞核和一定的细胞器官的细胞。
白细胞在人体的免疫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等。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在免疫反应和防御机制中发挥着不同的角色,如中性粒细胞参与炎症反应,淋巴细胞参与抗体产生和自身免疫反应。
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碎片,它们没有细胞核。
简述血液的生理功能。
血液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输作用:血液可以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同时将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
2. 调节作用:血液中含有各种激素、电解质和细胞因子等,它们可以参与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如维持酸碱平衡、水平衡等。
3. 防御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可以帮助机体抵御病原体的入侵,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4. 凝血和止血作用: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可以在血管受损时启动凝血过程,形成血凝块,阻止血液的过度流失。
5. 维持稳态:血液可以调节体温,维持体温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总之,血液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保证了机体正常的代谢和生命活动。
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
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气血津液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物质,它们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
一、气的生理功能气是人体内的重要物质之一,它主要由肺脏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和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而产生。
气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1. 供给氧气:氧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它参与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
肺脏吸入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满足细胞的需氧需求。
2. 排除二氧化碳: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血液运输到肺脏,然后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排除二氧化碳可以维持酸碱平衡,保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二、血的生理功能血是人体内的液体组织,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的生理功能如下:1. 运输营养物质:血液通过血管系统将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满足细胞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2. 运输代谢产物:血液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代谢产物运输到肝脏、肾脏等排泄器官,经过代谢后排出体外。
3. 免疫功能:血液中含有多种免疫细胞和抗体,可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维护人体的免疫功能。
4. 保持体温:血液通过调节体内的热量分布和热量代谢,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津液是人体内液体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唾液、泪液、胃液、肠液、胆汁等。
津液的生理功能如下:1. 润滑作用:津液可以润滑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黏膜,减少摩擦和刺激,保护黏膜的完整性。
2. 溶解作用:津液中含有多种溶解物质,可以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溶解成小分子,便于吸收和利用。
3. 消化作用:津液中的消化酶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 清洁作用:津液可以清洁口腔和眼睛,帮助排除口腔和眼睛中的垃圾和有害物质。
气血津液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气提供氧气供给和二氧化碳排除,血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免疫功能以及保持体温。
津液具有润滑、溶解、消化和清洁作用。
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 红细胞平均寿命120 天。
• 衰老RBC变形能力弱,脆性增加。
• ①血流湍急处收机械冲击而破损——血管 内破坏。
• ②滞留在肝、脾、骨髓的血管或血窦的狭 窄处,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管外破坏。
•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 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 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主要功能:运输O2和CO2 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
• 当血小板多于1000×109/L时,称血小板过 多,则易发生血栓。
• 血小板平均寿命 7~14 天。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 (2).参与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
一、红细胞
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 1、形态: 无核,呈中央双凹圆盘状
12
正常值 男性(4.0~5.5)×10/L
12
女性(3.5~5.0)×10/L
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 ①、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铁和蛋白质。
成人体内共有铁3~4 g,其中约70%存于血红 蛋白中。
②、促使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因子:叶酸和维 生素B12 ,加快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促进红细 胞的发育成熟。
功能:免疫作用,包括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 三、血小板
• 1、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
• 血小板是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 细胞质碎片,体积小,无细胞核。
• 正常成人血小板数为(100~300)×109/L。 剧烈运动、妊娠、较大损伤后可使血小板增 多。
• 当血小板少于50×109/L时,称血小板过少, 人体可出现异常出血倾向。
• 1、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 80%来自Na+和Cl-。意义:保持细胞内 外的水平衡。
血液的成分与生理功能
血液的成分与生理功能血液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被认为是生命之源。
血液由许多不同的成分组成,每个成分都扮演着特定的生理功能。
本文将介绍血液的成分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一、血浆血浆是血液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占据大约55%的体积。
它是由水、营养物质、激素、蛋白质等组成的混合物。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液的稀释度以及运输和储存生物化学物质。
此外,血浆还起到稳定体温、调节酸碱平衡和免疫功能等重要作用。
二、红细胞红细胞是另一个重要的血液成分,也被称为血球。
它们含有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物质,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红细胞的形状呈现出鞍座状,使其具备了较大的表面积以及良好的柔韧性,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携带氧气。
此外,红细胞还能够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转运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排出。
三、白细胞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一类无色的细胞,能够侦测和抵御病原体侵入以及其他异常细胞的入侵。
白细胞可以通过吞噬细菌和病毒、产生抗体来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此外,白细胞也可以释放细胞因子,为其他免疫细胞提供信号,以加强免疫反应。
四、血小板血小板是一种细小的细胞片段,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结。
当血管受损或出血时,血小板能够迅速集聚并形成血栓,以止血。
此外,血小板还能够释放生长因子,帮助修复受损的组织。
血液的成分和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它们共同协调努力,确保人体能够正常运作。
正常的血液成分比例是维持体内稳定的重要因素,过多或过少的某类成分都可能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起来,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它们分别扮演着运输营养物质、氧气和废物、免疫防御和止血凝结的重要角色。
了解血液成分的功能以及其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进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①运输物质,营养物质、氧、代谢产物、激素等都要通过血液运送;②缓冲作用,血液中有5对缓冲系统,可对进入血液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行缓冲,使血液pH 值不发生较大波动;③防御功能,血液中的白细胞和各种免疫物质对机体有保护作用;④生理止血功能,血液中有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当毛细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白行凝固而起止血作用;⑤体液调节功能,通过运输激素,实现体液性调节;⑥血浆构成机体内环境的一部分,借此进行物质交换。
2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为:①心前区绞痛;②全身症状,包括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③胃肠道症状失常,如恶心、呕吐、腹涨④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心动过速⑤低血压或休克;⑥心力衰竭3全身麻醉时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有反流误吸、呼吸道梗阻、通气不足及肺部并发症。
4预防早产的要点有:①孕期增加营养,禁止性交,防止感染;②注意身心健康,避免精神创伤;③高危孕妇应多卧床休息,特别是多向左侧卧;④子宫颈内口松弛者,应于妊娠14 一16周做子宫颈内口环扎术⑤积极治疗合并症。
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症状和体征如下: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 ℃,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
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少许湿哆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6 .确诊艾滋病的方法如下:凡属高危人群、伴严重机会感染或机会性肿瘤以及CD4/CD8比例倒置等,应考虑本病可能,并进一步做HIV 抗体检查。
主要检查P24 抗体和P120 抗体。
一般ELIsA 连续2 次阳性,再做蛋白质印迹法(WB )和固相放射免疫深沉试验(SRIP7 .诊断疾病的步骤如下:(l )搜集资料:包括详尽、完整、真实可靠的病史,全面系统而又重点深人的体格检查,以及含三大常规在内的各项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2 )分析综合资料,形成印象:对上述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总结患者的主要问题,将可能性较大的问题罗列出来,形成假设、印象,也就是初步诊断。
(3 )验证或修正诊断:初步诊断经过临床实践的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分析病情,对初步诊断进行验证或修正,以明确诊断。
一时难于确诊的病例,进行实验性治疗也是一项公认可行的准则,但需十分慎重。
8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如下:(l )病历书写必须具备三性:①真实性,如实反映病情。
询问病史时,不能有暗示性及想当然的看法;②系统性,主要症状必须按正规要求收集并注意描述有意义的阴性病史及体征;③完整性,各项资料均需按序收集。
( 2 )必须按时按质完成各项病历书写:住院病历和完全病历应在人院后24 小时内完成:危重及抢救患者应及时记录首次病志,并随时记录抢救治疗情况。
(3 )符合统一规格。
(4 )文笔精练,术语准确,字迹整洁;简化字及外文缩写字母一律按国家规定或国际惯例格式书写,不得自行滥造。
(5 )病历需经上级医师用红笔审阅修改并签名,以明确责任。
修改过多,应重新沙写,切忌剪贴或涂擦。
9 .阴虚证与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如下:(l )阴虚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2)阳虚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气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面白,舌质淡胖,脉沉迟无力。
10.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症状常比中枢性面神经麻痹重,前者面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完全丧失(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额部皱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大、口角偏向健侧,露齿、吹口哨、鼓颊、皱额、闭眼等动作不能);后者为病灶对侧下面部的瘫痪(鼻唇沟平坦和口角下垂),额支无损(系由两侧中枢支配),故皱额、皱眉和闭眼动作皆无障碍,对侧面部随意动作虽消失而哭笑等动作仍保存。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常合并同侧偏瘫及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多见于脑卒中或脑瘤。
牵涉痛:内脏疾病引起同一神经节段支配的体表皮肤疼痛或痛觉过敏称为牵涉痛。
无症状型冠心病:是指患者无症状,但静息或负荷试验后有ST 段下降、T 波低平等心肌缺血样改变。
混合痔:直肠上、下静脉丛相互吻合,静脉曲张时相互影响,使上下静脉丛均发生曲张,称为混合痔。
前置胎盘:妊娠28 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子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 ):属非竞争性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技术。
它与以RIA 为代表的竞争性放射配体分析技术的主要区别有两点:其一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是抗体,而不是抗原;其二是采用过量抗体,而不是限量抗体。
!RMA 与RIA 比较,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并使检测范围增宽,特异性和精确度进一步提高。
62. 何谓抗原?简述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哪些抗原是一种能与相应克隆的淋巴细胞上独特的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诱导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有:①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②动物血清;③异嗜性抗原;④同种异型抗原;⑤自身抗原;⑥肿瘤抗原。
63. 简述胰岛素的生理功能。
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有:①降低血糖;②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其分解;③促进葡萄糖转变成中性脂肪,抑制脂肪水解,血中游离脂肪酸降低,故胰岛素分泌不足除使血糖升高外尚伴有高脂血症和酮血症;④由于前两种作用伴有血钾向细胞内转移,使血钾降低,故使用胰岛素时应注意补钾。
64. 简述破伤风的治疗原则破伤风的治疗原则是:①中和毒素,应用TAT2万~5万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 mL内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3~5天;②彻底清创,敞开伤口引流;③控制痉挛,应用镇静药或冬眠药;④防治并发症,使用青霉素。
65. 试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母乳喂养的优点如下:对婴儿来讲,它具有丰富营养,各种营养物质最适宜婴儿消化吸收;母奶中含丰富的抗体,具有免疫力;利于牙齿的发育与保护,能预防龋齿;增加母婴感情;促进婴儿早期智力开发;减少坏死性结肠炎的危险;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可望降低婴儿糖尿病及儿童淋巴瘤的发生。
对母亲来讲,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流血,促进子宫复旧;延长生育间隔;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经济方便。
66. 简述医院消毒预防措施医院消毒预防措施为:①病房、门诊、急诊、实验室、教室和医院所有办公区、学生宿舍、食堂、幼儿园要保持通风,强调自然风的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交换,自然通风不良则必须安装足够通风量的通风设备。
②病房、门诊、急诊、实验室、教室每天用0.5%的过氧乙酸喷雾消毒1~2次,医院所有办公区、学生宿舍、食堂、幼儿园每天用0.5%过氧乙酸喷雾消毒1次,0.5%过氧乙酸用量为20~30mL/m2。
③病房、门诊、急诊、实验室、教室和医院所有办公区、学生宿舍、食堂、幼儿园的物体表面(包括电话、门把手、触摸屏、桌面、病床、电梯等)及地面每天用1:50 84消毒液消毒1次。
④医院汽车、班车运行时最好开窗通气,车内每天用0.5%的过氧乙酸喷雾消毒1次,用1:100 84消毒液擦拭消毒1次,同时做好卫生工作。
67. 简述我国主要致盲眼病有哪些。
我国主要致盲眼病有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眼外伤、职业病、沙眼及遗传性眼病等。
68. 试述心内注射操作方法。
心内注射操作方法如下:①患者取卧位;②用碘酊、乙醇在穿刺部位自内向外进行常规皮肤消毒;③用空针抽取心内注射所用的药物;④用9号穿刺针在第4肋间胸骨左缘1~2cm处垂直刺人4~5 cm,抽得回血后将药液快速注入;⑤注射完毕后,拔出穿刺针,以乙醇棉签按压针孔。
69. 试述寒证、热证的鉴别要点。
寒、热证鉴别点主要在寒热、口渴、面色、四肢、二便、舌脉6个方面。
①寒证:恶寒喜热,口不渴,面色白,四肢冷,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迟;②热证:恶热喜冷,渴喜冷饮,面红赤,四肢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70. 简述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
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如下。
①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常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一般以清晨及晚间明显,随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用力、咳嗽、大便或低头活动头痛明显,头痛部位可能与病变部位一致。
②呕吐:常出现于头痛剧烈时。
典型喷射性呕吐并不多见,较易发生于食后。
小儿常以呕吐为首发症状,可伴强迫头位(Bruns征)。
③视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
早期常不影响视力,晚期可导致视神经继发性萎缩而有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视野呈向心性缩小和盲点扩大。
重者可见眼底静脉怒张、出血和大量渗血。
71. 试述我国现用烧伤面积计算和深度判断的方法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有手掌法和中国新九分法2种。
深度判断以三度四分法为主。
①手掌法:以伤员自己的一侧5指并拢的手掌面积为1%。
②中国新九分法:将人体各部分别定为若干个9%的体表总面积。
头颈1×9%,双上肢2×9%.躯干3×9%,双下肢5×9+1%。
小儿因解剖特点头颈9+(12-年龄)%,双下肢5×9+1-(12-年龄)%。
③三度四分法:该法按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损害层次及程度分为一度、浅二度、深二度和三度烧伤。
清创,敞开伤口引流;③控制痉挛,应用镇静药或冬眠药;④防治并发症,使用青霉素。
57. 超敏反应:是指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过去曾称为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5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全身性微小血管内血栓形成综合征。
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并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
临床上有广泛性出血、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表现。
59. 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60. 稽留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但仍滞留在子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往往表现为早孕反应消失;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小于停经月份;听不到胎心。
61. 休克指数:指脉搏与收缩血压的比值。
1 .脑死亡:是整体死亡的标志,即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也是医学上对死亡的一个新概念。
2 .院内感染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是于人院48 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染色阴性菌。
3 .轻度烧伤:二度烧伤面积在9 %以下称为轻度烧伤。
4 .过期妊娠:妊娠预产期超过2 周或2 周以上称为过期妊娠。
5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且其中至少一处危及生命。
五、问答题1 .何谓血沉?简述血沉加快的机制。
1 .抗凝血液在血沉管内垂直静置1 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速率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