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怎样适度使用必要的惩罚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适当惩戒”需有实施细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2月15日,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
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戒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
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的风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和现实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适当惩戒”需有实施细则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按照青岛市的地方法规,学校不仅有对学生批评教育的权利,对于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还有“适当惩戒”的权利。
这对于规范学生行为,增强教育效果无疑具有破冰意义。
不过,学生的哪些行为需要惩戒,惩戒和体罚的界限如何划分,惩戒由谁执行,还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
虽然教育部此前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班主任对学生有批评教育的权利。
但是,在现实教育实践中,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任课教师更是不敢批评教育学生。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对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与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作出了严格的界定。
体罚、变相体罚、歧视、挖苦、讽刺学生都是教师不能触碰的“高压线”。
从教育理论上讲,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
面对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面对顽劣学生,老师不敢批评,学校不能处分,更不能开除。
难怪有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青岛市在教育部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小学有适当惩戒违纪学生的权利,这是对教育理念的澄清,对师道尊严的捍卫。
但是,什么是“适当惩戒”是一个难题,如果没有配套措施跟进,教师依然不敢教育、惩戒顽劣学生。
论适度教育惩罚运用的艺术
论适度教育惩罚运用的艺术适度教育惩罚是指对孩子在不做出违法违纪行为前所采取的一种行为,它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适度教育惩罚的目的是要使孩子懂得正确的行为和错误的行为,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使其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如何才能做到适度的教育惩罚呢?这需要我们运用一定的艺术。
适度教育惩罚需要有度。
教育惩罚要温和,不能偏激,不能过分严厉。
有些家长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总是采取严厉的教育惩罚,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心存怨恨,更加顽劣。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惩罚时,一定要注意节制,不要因为脾气一时上来就对孩子大打出手,这样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心,也会破坏家庭和睦。
适度教育惩罚需要有诚意。
家长在进行教育惩罚时,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不要情绪化,更不能冲动行事。
家长要有诚意地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为什么要接受惩罚。
只有在良好的沟通氛围中,孩子才能主动接受教育惩罚,从而真正改正错误。
适度教育惩罚需要有智慧。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惩罚时,一定要有策略,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情况灵活运用。
有些孩子比较固执,对一般的教育惩罚不太在乎,这时家长就要灵活运用一些方法,如给孩子一些激励,让孩子自己去认识并改正错误。
只有运用智慧,家长才能取得教育惩罚的成功。
适度教育惩罚需要有爱心。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惩罚时,一定要表现出爱心,不能因为孩子的错误而对其心灰意冷。
爱心是孩子成长的最好营养,家长要通过爱心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教育惩罚中感受到家长的关爱,这样孩子才会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更加愿意接受教育惩罚。
适度教育惩罚需要有度、诚意、智慧和爱心,这些都需要家长去用心体会和运用。
只有运用艺术式的教育惩罚,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使孩子茁壮成长。
论适度教育惩罚运用的艺术
论适度教育惩罚运用的艺术适度教育惩罚是指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以达到教育和教导的目的。
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或者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适度的惩罚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适度教育惩罚的艺术在于要掌握好力度和方式方法,避免对学生造成过度伤害,保持教育的导向和效果。
本文将从适度教育惩罚的意义、原则、方法和实践中给予适当评述和分析,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适度教育惩罚的意义1.促使学生认识错误适度教育惩罚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学生犯错或者违规行为时,适度的惩罚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引起自我反省和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改正错误和调整行为。
2.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适度教育惩罚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通过适当的惩罚,学生可以在不断的经验教训中,逐渐形成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和约束,提高自己的自律和自制能力。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适度教育惩罚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适当的惩罚,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与价值观念,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
4.维护学校的秩序和规矩适度教育惩罚还可以帮助学校维护秩序和规矩。
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可以让其他学生认识到学校规章的严肃性和不容忽视的程度,帮助学校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习环境。
1.因人而异人格性格是不同的,对待学生的惩罚也需要因人而异。
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惩罚方式和方法,避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过度伤害。
2.因时制宜适度的教育惩罚需要讲究时机和情势,要在适当的时机和情况下进行。
不能一刀切,不顾情势地进行惩罚,而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行为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进行惩罚。
4.因情施策在进行适度教育惩罚时,要顾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氛围来施策。
要让学生在接受惩罚的不至于对他们的情感和人格产生过大的影响,避免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
惩罚要适当
惩罚要适当一次我亲历了一位老师惩罚一个随便插嘴的学生。
惩罚的方式是让这个学生把他本应在刚才说话的时候读的那篇课文完整地抄下来。
我暗想“作为一位教语言的老师,难道他不应该给予学生对阅读和书写的爱的体验吗?难道这种惩罚方式不会让写作变得更加无聊和乏味吗?他这样做会不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助长学生的坏习惯呢?”这样的惩罚毫无道理。
下课后我问他为何采取这种方式,以及他想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
他答道:“主要想让他集中注意力,不要总是在不该讲话的时候插嘴。
”“有用吗?”我问道。
“一点儿用也没有,那时我只想到这个办法。
”我建议他下次找一个适当的惩罚方式。
随后,他明白了更加妥当的方法是和这个学生单独谈一谈,告诉他这种行为不仅是错的,还会分散别的同学的注意力。
因此,他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别的同学一分钟休息的时候,他就必须老老实实地呆在课桌边了。
上边的这种情景相当普遍。
看到学生捣乱老师自然会不高兴,常常这样说:“你不马上闭嘴的话,就甭想课间休息。
”或者,他们会强迫学生写一些类似这样的句子:“我再也不随便插嘴了!”还要他们写上个几百遍。
这又意义吗?一点儿用都没有。
不妨想象一下,某位警察一整天情绪都很糟糕,看见你的车就把它拖走了,而理由仅仅是你的车灯坏了。
此时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或者再想象一下,你在教职工会议上说话被当场点名,然后被罚写五百次“我再也不在开会时说话了”,此时你又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样的处理方式毫无意义可言,只会引发别人的憎恶。
你一定不想让学生厌恶你。
相反,你希望他们牢记规则就是规则。
规则的存在自然有它的道理,如果违反了规则,那一定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记住:惩罚学生的根据是他们所犯错误的严重程度,而不是你个人的精神状态。
客观事实:合理的处理方式,会带来合理的结果;不合理的处理方式,会导致不合理的结果。
高中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教育需要适当惩戒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
其中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同时,也对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过程列出了“禁止情形”。
《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给“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写一封信,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提出你的意见与希望。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教育需要适当惩戒尊敬的教育部政策法规司领导:您好,我是一名学生,在看到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之后,我深有感触,想对您说说我的想法。
社会上时而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被老师扇耳光,学生被老师逼迫去打扫厕;同时,也有学生殴打老师,甚至持刀杀害老师的新闻。
所以,我认为惩戒是必须的,但惩戒需适度。
惩戒是什么?它不是体罚,更不是老师用来折磨学生的工具。
它应该是一种管理学生,规范学生行为的措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只要学生进入了学校,就应当被约束,被规范。
学生犯了错,老师应适当提醒,防微杜渐,而不是等到发生了极端事件发生后,再去挽救。
因为,那时候的挽救,已经是悲剧了。
学校或老师应当如何控制惩戒的力度呢?俗话说,有再一再二,无再三再四。
既给机会,又不纵容,这就是惩戒的最好尺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青春年少的未成年人呢?当学生第一次犯错时,老师可以适当提醒。
这样做,既不会让他滋生对老师的厌恶之情,又可以使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如果他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对他进行适当的处理。
有时候,即使老师对犯错学生合情合理地进行处理,依然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
某市一家医院凌晨接到一位割腕自杀的男孩,原因竟然是老师提醒他不要在校内玩手机。
老师一句简单的提醒,居然酿成了悲剧。
高考作文写作:教育惩戒权 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写作:教育惩戒权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点评)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某班级迟到现象屡禁不止,为彻底解决此问题,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
班长召开班会讨论此事,同学们纷纷发言: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假如你是班中一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
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
阅读材料时,要全面把握材料内容,综合材料大意。
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
确定立意时,对班主任这一做法要明确表态,并分析理由。
写作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
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
家庭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家庭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家庭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学校教育方法B. 家庭教育方法C. 社会教育方式D. 个人成长过程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家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儿童心理发展B. 家庭教育环境C. 学校教育制度D. 家庭教养方式答案:C3. 根据家庭教育心理学,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A. 鼓励B. 表扬C. 惩罚D. 引导答案:C4. 家庭教育心理学认为,以下哪个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A. 婴儿期B. 学前期C. 青春期D. 成年期答案:B5. 家庭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种沟通方式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A. 命令式B. 指责式C. 倾听式D. 忽视式答案: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家庭教育心理学认为,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对)2. 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孩子。
(错)3. 家庭教育心理学强调,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对)4. 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避免使用任何形式的惩罚。
(错)5. 家庭教育心理学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没有影响。
(错)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家庭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答:家庭教育心理学关注家庭环境中的教育方法和心理互动,它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
2. 家庭教育心理学中,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答:父母可以通过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以及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支持和理解,来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3. 家庭教育心理学认为,父母在孩子教育中应该扮演哪些角色?答:父母在孩子教育中应该扮演引导者、支持者、榜样和倾听者的角色,通过这些角色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4. 家庭教育心理学中,如何理解“适度的惩罚”?答:“适度的惩罚”是指在孩子犯错时,父母采取的合理、适度的纠正措施,目的是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而不是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或造成心理创伤。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适当惩戒”离不开爱和尊重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
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
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诫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
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适当惩戒”离不开爱和尊重近年来,有关教师惩罚学生失度的报道层出不穷,有幼儿园教师将孩子打成重伤的,还有中学教师惩罚学生,导致学生跳楼自杀的。
之所以导致这些严重后果,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法律规定,且教师难以掌握其中的尺度。
青岛市第一次将“惩戒”正式写入政府规章,既是对教育惩戒积极作用的肯定,也让教师在工作中有了“抓手”,并且将“惩罚”改为“惩戒”,虽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
毋庸置疑,惩罚是教师对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
”当学生的言行举止影响和危害到同学、班集体乃至社会利益时,教师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惩戒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负责任的表现。
不过,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应着眼于“戒”,而不是“惩”,要把握好其中的“度”。
惩戒不等于惩罚,更不等于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变相体罚和心罚,是通过“惩”,达到让学生戒除不良行为的目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把握好惩戒的时机。
当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后,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其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产生的后果,针对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依据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地给予适当的惩戒,从而让学生主动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产生痛改前非的强烈愿望。
[岁以前怎样训练]《训练中怎样适度使用必要的惩处》阅读答案-V1
[岁以前怎样训练]《训练中怎样适度使用必要的惩处》阅读答案-V1岁以前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
在训练中,必要的惩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惩处需要适度使用,否则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以下是如何适度使用必要的惩处的一些建议。
1.明确目标和规则在训练中,要明确目标和规则,这样孩子才能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
目标和规则需要简明扼要,易于理解,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遵守。
2.积极奖励行为在训练中,需要积极奖励孩子的好行为。
这样可以激励孩子继续做好事情,并且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奖励可以是简单的表扬,也可以是适当的物品给予。
3.适度使用惩罚如果孩子犯了错误,需要适度使用惩罚。
但是这种惩罚要与孩子的年龄相适应,并且要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受到惩罚。
重要的是,惩罚不应该是过度的或过于严厉的,否则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4.让孩子思考在教育中,让孩子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需要让孩子思考为什么他们的行为不对,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他们需要遵守规则和目标。
5.与孩子沟通在训练过程中,与孩子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沟通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为什么不对,如果需要改变。
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总之,在训练中适度使用必要的惩处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但是,要注意适度使用,不要过度使用,否则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同时,也不能忽略积极奖励行为,让孩子感受到被肯定的喜悦。
[岁以前怎样训练]《训练中怎样适度使用必要的惩处》阅读答案(1)
[岁以前怎样训练]《训练中怎样适度使用必要的惩处》阅读答案(1)随着现代育儿观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婴幼儿期的训练非常关键,是孩子今后发展的基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训练呢?具体来看,岁以前的婴幼儿训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建立正常的作息和饮食习惯0-3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将对其今后习惯养成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合理安排作息以及饮食,早睡早起,坚持三餐,确保孩子充足的睡眠和膳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二、适当进行智力开发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有意义的活动,如搭积木、认字卡等等,这些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收到智力开发的效果。
三、锻炼孩子的大运动家长应该提供安全、适宜的运动场所,让孩子学会翻滚、爬爬、走走等基本的动作,逐渐增加运动量,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四、阅读启蒙、言语训练阅读是提高孩子智力的重要途径,婴幼儿阶段的阅读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也有助于孩子的情感经验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五、适当进行行为训练在婴幼儿期,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意识,家长应该理解孩子的特点,不能过分严厉或过于宽松对待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不良行为,我们可以采用恰当的惩罚方式,如说教、斥责或者轻轻打屁股等,让孩子明白哪些是可以做、哪些是不能做的,以此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岁以前是婴幼儿期,家长应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注重孩子的基础训练,合理进行智力和语言方面的开发,加强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同时在行为训练方面适度进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特点。
小学品德教育中,引入适当的惩罚方式
小学品德教育中,引入适当的惩罚方式在小学品德教育中,适当的惩罚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品德养成非常有帮助。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而适当的惩罚方式可以教育学生改正错误行为,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下面的文章中,本人将讨论引入适当的惩罚方式在小学品德教育中的具体做法。
第一点,根据学生犯错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惩罚方式。
学生所犯的错误都具有不同的性质,比如有的是在家长或者老师的讲解下即可改正的错误,有的可能需要经过一定的惩罚才能改正。
对于那些可以通过教育讲解而改正的错误,老师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耐心解释,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对于那些需要经过一定的惩罚才能改正的错误,可以采取一些相对较为严厉的惩罚方式,比如禁止玩具,禁止参加部分活动等。
第二点,合理设置惩罚的目的。
惩罚是为了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改正错误,所以在制定惩罚方式的时候应该合理设置惩罚的目的。
一些明确的目的可以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再次犯错,惩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承担责任,以及对于一些特别严重的错误,惩罚可以起到威慑作用,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第三点,惩罚方式不宜过于严厉。
在设置惩罚方式的时候,教师应该避免过于严厉的惩罚方式。
尽管一些严厉惩罚方式可能会取得效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很积极的影响,但是,学生们也需要感受到教师们的温暖和理解。
有时,一些较为温和的惩罚方式可能比严厉的惩罚方式更加适合学生,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对自己的关怀,借助而使对品德规定的认识更加深入,达到长远的宝贵目的。
第四点,惩罚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惩罚是为了教育孩子,而教育的根本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尽管惩罚是为了教育,但是,在制定惩罚方式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要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侮辱和伤害,而是要借惩罚之机,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和涵养合适的行为价值观。
综上所述,适当的惩罚方式是小学品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教育孩子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惩罚方式,所以在制定惩罚方式时,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合理设置惩罚的目的。
浅议教育中的惩罚 大学生安全教育答案
[浅议教育中的惩罚]大学生安全教育答案2021一、教育中的惩处是对过错行为的学习反馈惩处针对的是儿童违反行为规范的过错行为。
法国教育社会学家涂尔干留意到,“惩处也是过失的自然后果”[1],作为对过失或过错行为的一种反应方式,教育中人为的惩处实际上是对自然式惩处的替代,它与自然式惩处一样,都是对过错行为的反馈。
这种反馈一旦与阅历的来源以及学习相联系,便具有了乐观意义。
(一)反馈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法则,是阅历的来源教育中的惩处不仅仅在于改造儿童的过错行为,更重要的是促进儿童对行为规范的学习。
惩处与学习之间之所以存在联系,是由于惩处的结果会形成一种特殊的阅历。
阅历自然主义认为,阅历是所尝试的事情和所承受的结果之间的联系,尝试活动是主动的因素,承受结果是被动的因素,当一个尝试活动收到承受的结果,行动所造成的变化回过头来反映在我们自身所发生的变化中时,我们就学到了一点东西即阅历,这时阅历就具有了意义。
阅历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杜威把它称为“交互作用”,学问就是在这种相互作用中获得的。
而相互作用是世界存在的方式之一,无机物、生物和人类之间发生着纷繁简单的广泛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一方的动作必定得到另一方的回应,这种回应中包含信息的部分即是反馈,反馈正是阅历和学问的来源。
(二)从信息反馈到学习反馈信息反馈是现代掌握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是指由掌握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动身生影响,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系统的掌握过程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和反馈以实现系统有目的的活动的过程。
有反馈,至少是双向通讯。
就是说掌握部分既有掌握信息输入到受控部分,受控部分也有反馈信息返送到掌握部分,形成闭合回路。
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不行能实现掌握。
掌握部分正是依据反馈信息才能比较、订正和调整它发出的掌握信息,从而实现掌握的”[2]。
一个管理活动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信息系统是否完善,信息反馈是否灵敏、正确、有力。
教育中怎样适度使用必要的惩罚阅读答案
教育中怎样适度使用必要的惩罚阅读答案即使没有技巧,单凭悟性和正确的简介,也可以侃侃而谈;只要你真心诚意想说点什么,又何必寻章摘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育中怎样适度使用必要的惩罚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中怎样适度使用必要的惩罚原文编者按:教育,是不是必须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惩罚,就是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背叛?“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诸如此类的观点近年来很流行。
教育与惩罚,究竟是什么关系?傅维利教授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访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傅维利记者翟晋玉中国教师报: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教师越来越多地使用表扬的手段,而几乎不敢对学生进行惩罚,甚至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
然而,学生在一片叫“好“声中成长得似乎并不好。
有人提出要认识到惩罚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呼吁还给教师惩戒权。
您认为,惩罚是教育的必需吗?傅维利:近些年,随着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人们对教育中的惩罚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讨论。
如何看待惩罚的教育价值以及在现时代如何合理地使用惩罚,已经变成广大教师和家长必须直面的重要教育问题。
当前,溺爱孩子是家庭教育中十分普遍的现象。
溺爱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家庭中没有规矩;二是孩子违反了规矩,家长没有及时给予惩罚。
溺爱的后果是孩子以后难以适应惩罚和挫折,有的甚至因一些小的挫折而萌生自杀的念头。
事实上,社会中充满了惩罚,人们为了保证法律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经常会对违反法律和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
我们如何能够不使用惩罚而让孩子们了解一个充满惩罚的社会呢?学校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工作的有序展开,在必要的时候必须使用惩罚。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不惩罚的办法只是对破坏分子有利,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
”“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用好教育惩戒权应从哪些方面努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年来,教育惩戒一直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肯定了教育惩戒的必要性和正当性。
明确教育惩戒是指“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教育惩戒有了程序的合法性、内容的限定性、操作的规范性,有利于教师拿好“戒尺”,让管与教、严与慈更好地融为一体。
科学实施教育惩戒,尺度与温度都不可少。
教育惩戒理应既有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的温和,也有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严厉。
每一位老师都要认真学好《规则》,谨记什么情境下使用什么教育惩戒方式,何种过错适用何种教育惩戒规则,客观公正、合法合规、适当适度,切不可随意化、个人化、情绪化。
只有秉持关爱学生的宗旨,注重人文关怀,才能让教育惩戒沿着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的方向前行。
当然,会用、善用、用好教育惩戒,还需要多方努力。
一方面,学校和广大教师要更新理念、提升能力,增强履行职责的意识,提高教育水平和能力,将教育惩戒与积极管教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切实承担起教师正常履职后因纠纷产生的法律后果,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确保广大教师放下顾虑,能用敢用。
此外,还要健全监督机制,明确教师不当实施管理行为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避免滥用。
更为重要的,是尽快建构一个理性健康的教育生态,营造家校之间、师生之间协同互助、理解尊重的和谐氛围。
教育惩戒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小切口,却关系人才培养的大战略。
我们期待,随着《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颁布实施,新时代教育法治建设的脚步会更加稳健,广大公众对于教育的理解会越来越科学深入,教育生态的建构会更加理性健康,这一切最终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目标和教育管理手段之间的良性循环。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1月14日《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材料二:教师惩戒权是由制度所预成,以教育、管理学生的必要权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教育惩戒”有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心理学依据。
现代西方学习心理学联络派的代表斯金纳认为:为随着其后的及时的结果变化,愉快的结果强化行为,不偷快的结果抑制行为。
赏识和惩戒都是利用这一原理针对不同的教育情境采取的不同教育方式。
惩戒就是要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施以不愉快的结果,以抑制其不当行为。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教育学依据。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社会生活充满着各种规则和惩戒,教育要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就不能一厢情愿地否定教育惩戒,否则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能锻炼出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教育惩戒权的存在具有法理依据。
职责与权力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对学生具有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管理学生的职业权力。
权力意味着不可放弃,否则就是不作为,就是失职。
同时,教有惩戒权还是教师的一种专业权力,教师必须具有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专业自主权。
教育惩戒权是其专业自主权的必然组成部分。
(摘编自“360百科”《教育惩戒权》)材料二:从9月24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规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罚站罚跑”,到11月15日《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删除“罚站罚跑”,前后不到两个月,教师惩戒权因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又回到了讨论的原点。
教师惩戒权无法兑现,还与大多数家长不支持教师惩戒有关。
对于教师惩戒,大部分家长只能接受口头训斥。
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将教育惩戒权的具体规定下放学校主管部门。
可是,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谁会去出台容易刺激家长的具体惩戒规定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从现阶段来看,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并没有受到上位法的保护,教师惩戒权从纸上落到地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摘编自维扬书生《别让教师惩戒权成为纸上权利》,“红网”2019年11月18日)材料三:事实上,对于“罚站罚跑”条款被删除,不必过度解读和担心。
“罚站罚跑”的提法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不是简单的“自我否定”,而是基于现实的复杂性、多样性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更理性、更审慎的解决问题的路径。
非连续性文本胡金木《教育惩戒的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惩戒是具有教育意义的。
首先,历史证明,在教育史上,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或教育方法是必要的。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当头棒喝”对人的警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特别强调。
中国乡间私塾先生手中的“戒尺”,在一仰一俯之间,是惩戒,也让学生在“疼痛”中明白了学习的意义。
少年邹韬奋在父亲面前背书,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身旁的母亲还要哭着说“打得好”。
杜威是主张尊重儿童的教育家。
但杜威仍然认为“儿童必须接受有关领导能力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
”马克·吐温家里有一条规定:如果孩子犯错误,就必须受到应有的惩戒。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
这种合理的惩戒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并战胜引诱的能力。
”其次,从文化形态上看,对教育中惩戒现象有文化性的解释。
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中国等东方文化中,教师常被认为“只是执行父母的权力而已”,在这种文化形态中,惩戒产生的负面影响被降低到很低的程度。
如果我们心平气和地审视整个人类的历史和我们自己的文化特点;对惩戒的教育性的认可可能就会容易得多。
第三,从教育伦理上说,惩戒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而不惩戒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
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
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有了这一原则的存在,即使是采取严厉的惩戒措施,对那些可以提出更高要求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受处罚,他们也容易理解这一惩戒体现的尊重和教育意义。
同样,不惩戒也不一定意味着尊重。
最主要的理由:如果没有教育性的惩戒以制止某些错误行为,学生在许多事情上将只能通过成本更大的“自然惩戒”去学习。
此外如果没有适当的惩戒,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切身利益的教育秩序将难以有效维系。
所以,“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戒。
实用类文本教育惩戒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人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近日,江苏一学校20多名学生家长联名举报一位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随后当地教育局对此展开调查并认定为变相体罚,进行了通报批评。
记者了解到,曾有老师因为学生课堂上顶撞自己,就把该学生带到办公室扇了两个耳光,用脚踢了几下,又将该学生带到班级,让班上学生每人打他一巴掌。
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重建家校信任,打破“猜疑链”,双方必须就能否实施惩戒、由谁来实施惩戒、惩戒的形式和程度这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
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是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
教育本身含有“惩戒”之意,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存在隐患。
给予教师惩戒权立法足够的重视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选自2018年5月7日《半月谈》)材料二:记者采访了杭城10位小学校长,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
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教育惩戒望而却步,在管理学生上采取不作为的做法。
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惩戒方式,让教育的这种手段能在老师、家长之间达成共识,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采访中,多位受访校长、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严禁教师体罚等规定三令五申,而对力挺教师适度行使惩戒权却“缄口不言”。
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的氛围。
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
“你们整个学校都在欺负我孙子!”前不久,一位老人情绪激动冲进了孙子所在学校的校长办公室。
因为其孙子在学校上课不听讲考试不答题,班主任严肃批评了他。
孩子回家告诉了爷爷,爷爷一气之下冲进了校长办公室。
从一些新闻中可见端倪:老师批评学生只考3分,被家长暴打致住院;孩子座位被调整,家长投诉要求换班主任;老师通报孩子成绩,被“后进生”家长要求登门道歉;孩子犯错被叫家长,家长带着律师和录音笔来校对峙……一小学生家长曹林说:“适度惩戒当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对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持保留态度。
2021年北京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北京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教师应有明晰的教育惩戒权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国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遏制校园欺凌,就必须把教育惩戒权交给学校和教师。
做了错事如果不受惩罚,只会助纣为虐,对学生来说也不例外”。
其实,不仅是遏制校园欺凌,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也需要赋予学校、教师适当的教育惩戒权。
既然惩戒是教育的一部分,就应该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厘清教育惩戒的适用场合、方式方法及处罚程序。
但从我国的现有法律来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等主要是把焦点放在对教育主体或成年人的约束上,对于未成年人犯错如何惩罚,法律方面尚属于“模糊地带”,以至于类似事件发生时,教师和学校很难有效应对,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009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就有“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要求。
但何为“适当”,缺乏具体入微的解释,对批评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也没有明确的规章条文。
因此,面对学生在校园或教室里所做的不当行为,如个别学生破坏课堂纪律、“问题学生”顶撞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等,老师们往往不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想管却不敢管,笔者就曾有过这样的顾虑。
有的老师由于有了前车之鉴,再遇到类似情况,索性对学生的过错行为不问不管,虽说这样的老师不会因违规管理学生而受到处罚,但不能及时教育学生,学生的过错行为很容易得到强化,无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教学秩序的建立。
对于教育惩戒,应该达成更多共识,即教育惩戒不是非人道、反教育、落后的教育方式,而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惩戒是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需要,是每位教师应有的权利。
教育惩戒不能在教育场中缺席,但也不能过于随意化、个人化、情绪化。
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遵循法理精神和教育规律,在维护未成年人正当权益的前提下,共同为学校、教师进一步明晰其具有怎样的教育惩戒权,在什么情境下使用哪一种教育惩戒,出台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程序。
“教育惩戒”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惩戒是一种古今中外都有例可循的教育手段。
但一份“你还敢用教育戒尺吗”的调查报告显示,有92.5%的被问卷教师选择了“不敢用”。
由于缺乏惩戒的科学方法和合适尺度,教师在对违纪学生惩戒时,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伤害,教师也因此受到处分。
材料二:当下,多数教师对违纪学生“不会管”“不敢管”“不想管”,这让不少“熊”孩子肆无忌惮,很多家长对此很不安。
许多有识之士疾呼:“跪着的老师怎能教出站直的学生?”材料三:《规则》已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规则》专门对6类适于惩戒的学生违纪行为和禁止教师实施的7类不当教育行为,作了明确和细化。
划定这些“红线”,有利于规范学生、教师行为,也有利于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材料四:“教师的惩戒权及惩戒的作用”认可度调查结果图。
(1)“惩戒”中的“戒”甲骨文写作。
《说文解字》:戒,警也。
“坏城郭,戒门闾,修键闭……”(《吕氏春秋孟冬》)和“岂不日戒……”(《诗经采薇》)中的“戒”即用其本义:。
“观往事,以自戒”(《荀子成相》)中“戒”和“教育惩戒”中的“戒”则是的意思。
(2分)(2)研读材料四,写出你的发现。
(1分)(3)综合上面材料,①为学校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②给家长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分)参考答案:(1)警戒,戒备警告,告诫(2)示例:绝大多数人认为教师应当赋予惩戒权且认为作用大、效果长。
(3)①示例:知法守法,教学相长。
②示例:学习《规则》,依法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中怎样适度使用必要的惩罚原文编者按:教育,是不是必须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惩罚,就是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背叛?“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诸如此类的观点近年来很流行。
教育与惩罚,究竟是什么关系?傅维利教授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访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傅维利记者翟晋玉中国教师报: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教师越来越多地使用表扬的手段,而几乎不敢对学生进行惩罚,甚至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
然而,学生在一片叫“好“声中成长得似乎并不好。
有人提出要认识到惩罚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呼吁还给教师惩戒权。
您认为,惩罚是教育的必需吗?傅维利:近些年,随着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人们对教育中的惩罚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讨论。
如何看待惩罚的教育价值以及在现时代如何合理地使用惩罚,已经变成广大教师和家长必须直面的重要教育问题。
当前,溺爱孩子是家庭教育中十分普遍的现象。
溺爱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家庭中没有规矩;二是孩子违反了规矩,家长没有及时给予惩罚。
溺爱的后果是孩子以后难以适应惩罚和挫折,有的甚至因一些小的挫折而萌生自杀的念头。
事实上,社会中充满了惩罚,人们为了保证法律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经常会对违反法律和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
我们如何能够不使用惩罚而让孩子们www.了解一个充满惩罚的社会呢?学校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工作的有序展开,在必要的时候必须使用惩罚。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不惩罚的办法只是对破坏分子有利,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
”“凡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惩罚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学校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体和未来社会的导引形态,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包括惩罚在内的社会基本规范和执行原则。
学校不同于社会的一般构成,它与其他社会构成的区别就在于它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的学校不能仅仅复制现存社会,还应具有导引年轻一代创建更加进步和健康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功能。
因此,学校不仅不可能远离惩罚,而且应将其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有效地加以利用。
首先,作为社会的一个构成系统,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必然会使用惩罚来维护规范的严肃性,以有效地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序运行。
因为通过惩罚可以清晰地向学生传递行为对错的信息,从而有效地维系纪律和秩序的权威。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Durkheim. E.)在《道德教育》一书中曾深刻地指出:“为纪律赋予权威的,并不是惩罚;而防止纪律丧失权威的,却是惩罚,如果允许违规行为不受惩罚,那么纪律的权威就会为违规行为所侵蚀。
”其次,有远见的教育者还会意识到,只要存在利益纷争,社会就不可能没有规则和惩罚。
为了让学生在未来能更好地适应和管理社会,我们www.必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和惩罚,并以令人信服的进步和健康的惩罚方式,为学生在未来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失败、惩罚,并以恰当的方式使用惩罚,做出良好的范例。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为创建一个健康而进步的未来社会发挥其积极的导引功能。
来自《教育视点》21、文章的观点是。
(2分)22、本文以说理为主还是以事例为主来阐释观点?与《伤仲永》、《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哪篇课文中的手法一样?(2分)答:23、你是如何看待目前的表扬教育的?(3分)答:参考答案:更多文章请参考: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21、惩罚,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惩罚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2分)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给(1分)22、答:本文以说理为主。
(1分)与《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的手法一样。
(1分)23、评分:自圆其说给3分;连贯性1分。